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4-7 23:00:59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0年4月7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朱胜君讲述《首届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现场实录》的内容,题目是:李可治疗水气痰饮病经验
  v6 u; [  `$ R' j& i* O        请大家关注收听朱胜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jfjxb
/ D, g& t! t1 F6 G        祝贺朱胜君讲座成功!她讲述了《首届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现场实录》李可治疗水气痰饮病经验的有关内容。
* b+ A3 m  P1 |5 g% n& k! C        李可先生善于治疗危重症,有很高的学术水平,他的根据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特别是他创立了“破格救心汤”,使用大剂量附子,令人羡慕。那是一个医患纠纷很少的时代,也是《药品管理法》执行不严格的时期。. u" H, o/ u' M5 j7 f
善于学习李可先生,要学他深入研究病因病机,一切从临证实际出发,不是从敢于用大量附子、干姜着眼,他是“破格”使用,而非“常法”渡人。! ^# U3 I( i2 _& D2 G
说他是火神,不是表扬他,学习他,而是暗含着风险,不小心就会有“牢狱之灾”。* E) T; h: ^# z! B* ]" {
水气痰饮病,多为脾肾阳虚水泛,适合温补脾肾以治其本,但是,不可滥用温补。/ V( r3 b* h/ f% }7 s" v9 ?
六味地黄养阴,其中有利湿之品;金匮肾气丸补阳,也是阴中求阳。
, Z; m. M* }' L2 v阴阳互根,不知道理,滥用附子干姜,是不可取的。/ V% U# A0 q  J5 a+ @

8 D9 x; P9 a+ t; \. G4 x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4-9 20:12:21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三(2020年4月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和大家一起学习邓铁涛邓老作为顾问委员编纂的第六版《方剂学》。 我们今天继续讲述解表剂的扶正解表剂,扶正解表剂更适用于体质素虚又感外邪的表证,此时要解表,又要扶正。其次我们讲泻下剂,属于八法中的下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下者,引而竭之”,“其实者,散而泻之”是泻下剂的理论依据。泻下剂为里实证而设,由于里实证的病因不同,证候表现有热结、寒结、燥结、水结的区别。同时人体体质有虚实的差异,因此立法处方也随之不同。根据泻下剂不同作用,又分为寒下、润下、温下、攻补兼施、逐水五类。敬请期待王秀民的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zyfjx( E9 C) i7 b- i1 ?* f
       祝贺王秀民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作为顾问委员编纂的第六版《方剂学》,讨论了扶正解表剂与泄下剂的有关内容。
9 F8 V9 d9 K+ x      体质素虚又感外邪的患者,不能单纯解表,需要扶正兼顾解表。邓铁涛先生当年治疗徐向前元帅的外感病,就是扶正解表。: P0 ~5 e' B4 _4 y; n: m$ L6 g
1984年3月,徐帅在广州突然发烧,按照一般的情况,他因为体质较弱,应用抗生素等西药治疗,一般需要20余天才能退烧。这一次,有人建议他请中医治疗看看,就把邓铁涛先生接到了他下榻的珠岛宾馆。邓铁涛先生去了之后,经过了解情况,知道他前一天与老战友相会,吃的食物与平日不同,又吃了一些海南送来的“腊月西瓜”,半夜开始腹泻,着凉之后开始发烧,体温已经上升到了38℃以上。/ @0 y& J) v! X( }& I2 n6 ]
邓铁涛先生诊过脉之后,认为徐帅属于中医说的“虚人外感”,就开了汤药,以祛湿为主,兼散寒邪。徐帅的随行医生也懂一些中医药知识,看了方子就问邓铁涛先生:“为什么不是清热的药?”并且说,徐帅过去的情况,第二天的体温还要升高。邓铁涛先生就加以解释:徐帅现在主要是受了凉,并且有食滞胃肠,需要用温散、利湿的药。保健医生听了之后,就按照邓铁涛先生开的方子配了药,徐帅服下去之后,第二天体温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升高,反而有些降低。根据证候变化,第二天邓铁涛先生调整了处方,因为寒象解除,就加了一些清热的药。这样以来,24小时之内徐帅的体温就恢复了正常。他很高兴,就问邓铁涛先生个人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提出来他可以帮助解决。
! A2 g" B6 r" z7 N9 O中央领导人向来关心群众,徐帅对于邓铁涛先生这样的老中医,也可能很想帮助他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邓铁涛先生为领导人看病的机会不少,从来没有利用这些关系为个人提过什么要求,可是为了中医事业,邓铁涛先生不能放过这个机会。他就趁机说:“徐帅啊,你要救救中医啊!”6 j, H. N, E2 j1 |* Y6 S
徐帅听了之后,一下子就愣了。后来听邓铁涛先生慢慢地加以解释,他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就嘱咐邓铁涛先生把情况写一写,他来想办法送给最高领导。邓铁涛先生回去之后,就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担心的事情,以及希望中央解决的问题,都写了出来。在1984年3月18日,邓铁涛先生把写了反映中医存在的问题的长信,呈给徐帅。
  x) W! C1 }; L# x( O他的信,有理有据,有很强的针对性,果然引起了领导的重视。
$ `. L: l& U" K% x7 j- m徐向前元帅读了邓铁涛先生这封信,认为所言切中要害。他立即在这封信上加了意见,转呈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6天之后,胡耀邦同志作了批示批示:“乔石同志:请将向前同志的批语和邓同志的信,印成政治局参阅文件,发各同志。请田纪云同志协助卫生部党组认真解决好中医问题,如有必要,请提交书记处讨论一次。”
0 \; N4 [' f3 ]( c# T# R3 N按照胡耀邦同志的批示,印发了<1984>5号中央政治局会议参阅文件,附件是“邓铁涛同志给徐向前同志的信”。事后卫生部中医司把这份文件的复印件转发给邓铁涛先生。他看到,一个老中医的意见、建议,在短短的时间内,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如此重视,内心激动不已。受到这样的鼓励,谁都会心情难于平静的,也许这就是他日后,一而再,再而三给中央领导写信的一个原因。中医药能够有今天的生存状况和发展势头,与党和政府一贯的重视、支持是分不开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4-9 21:32:55 | 阅读全部
        本周四晚上(2020年4月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易水学派研究》第二讲《易水学派的学术成就和对后世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3 m# m9 n) ?6 K. L8 G
$ ~6 F9 G' i& F" W( P  W        易水学派为中医传承的主要学术流派之一,自金代易水张元素开创以来,在中医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地位。其主要学术成就完善了脏腑辨证学说,创立了药物归经理论,发展了脾胃内伤学说、肾命水火学说、先后天之本论。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完善产生了深远的巨大影响。具体内容请听今晚讲述。。。
- L; j" r) J' N. q2 M0 j2 W. e
. w4 H0 Z* m& E, D3 E# ?2 Q+ [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ysyj" s/ B+ ]5 o, `; d
        祝贺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易水学派研究》,讨论了《易水学派的学术成就和对后世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9 y- V6 |' w0 A1 `8 w6 Z        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 V3 C2 t5 W' U+ C( ~易水学派由金代易水张元素开创,其主要学术成就是完善了脏腑辨证学说,这个传统是《内经》《汤液经》创立的,也是张仲景被迫搞乱了的体系。
1 d8 w0 `- t5 |7 Q, U8 r5 W张仲景、华佗的时代,不是学术平凡的时期,那时东西方文化大碰撞,西方来了佛教,严重刺激了汉族知识分子,因此,被逼无奈创立了道教。7 E7 ^. t7 n$ ~/ k& \: E0 N
道教利用中医,发展信徒,打算“上而医国”,建立太平世界,推翻东汉政府,这场政治风波,被历史学家称为“黄巾起义”。
% ~' u; u' H/ G' s6 i道教的创立初期,与后来不一样,前后动荡几十年,也改变了张仲景和华佗的命运。; C$ n0 A4 D4 J
佛教传进来的时候,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佛教中国化”有几百年以上的过程,不断改造,以便适应中国的文化。
3 F# y2 v: Z! U) Q4 g+ d《汤液经》失传了,与这个时期的政治有关系,也和《汤液经》的表现形式、整体框架结构有很大关系。
  I" g6 _6 ^5 m) Q7 r& a+ J" Q, o2 H4 J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自序只字不提《汤液经》,很不正常;0 Y+ H# w5 A* p6 o
张仲景把《灵枢》改称《九卷》也很不正常;1 i' M1 O0 N. ]  G( {, r
张仲景坐堂行医是被逼无奈,绝不是思想觉悟高这样简单。  m8 C3 }2 e; b4 S" |4 p
这里边的事情很有趣,只要大家认真研究,就不难发现历史的真相。3 H$ @9 @/ \1 X  s' J
当然,易水学派创立了药物归经理论,发展了脾胃内伤学说、肾命水火学说、先后天之本论。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完善产生了深远的巨大影响。具体内容李源说得很好,希望他继续说,越说越好。: _$ u  E7 t0 P& N+ Z
8 K8 f% {6 J9 C/ c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4-11 20:46:12 | 阅读全部
        本周五晚上(2020年4月10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曹老师的著作《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的第五讲:对扁鹊著作进行考证,需结合时代特征。春秋末期,私人著作刚刚兴起。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之中提出:“六经皆史也。古人不著书,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自古以来,学在官府,没有民间私人著作。考古所见的甲骨文、钟鼎文,都是官府史官之类的官员所刻画,或者是占卜的巫官所为,是对于事实的记录,六经都是记载先王治国理政业绩的有关文献。春秋战国时代,诸子峰起,百家争鸣。先秦诸子的著作既继承了此前官府正殿的精华,也阐发了诸子对于当时政治形势的观点,虽然春秋之前也有个人观点,但是流传下来的文献却寥若星辰,非常罕见。春秋战国时代,中央集权政治逐渐解体,列国诸子发愤图强的政治主张开创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学术著作随之出现,并逐渐流传于后世。春秋之前并没有私人著作,其传于后世者,皆当时之官书也。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比较早的诸子著作,比如《道德经》、《墨子》、《孙子兵法》、《论语》等等,大都出现于春秋末期,医学著作的形成,应当早于先秦诸子。诸子的著作,必须先有诸子其人,然后才能有诸子的著作,托名于诸子的著作,必在其身后多年才能出现。医学著作则不是这样,因为医学的历史非常悠久,甲骨文之中也有很多医学内容,春秋之前就有专业医生,他们的医疗经验,医学理论,病例验案或治疗效果的考核记录等等都可以成为医学著作。记载于《左传》之中的早期医学家,有齐医、晋医、越医、秦医,都比扁鹊生活的年代早,《左传》书中既有对他们事迹的记录,也有一些学术理论的探讨。比如秦医缓关于病位膏肓的难治性,以及针灸、药物的治疗大法;医和关于六气“淫生六疾”的长篇论述;越医关于血气与 健康关系的判断;晋医关于药物毒性的把握;齐医对于齐侯疾病死期的预料等等,都说明春秋早期医学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绝对不是既无理论也无治法的“零散经验积累阶段”!扁鹊秦越人所处的赵简子时代,他的老师长桑君把自己珍藏的禁方书,经过10余年的考察,全部传授给扁鹊,也说明长桑君手里不是一本书,虽然长桑君的书来自于宫禁之内,不属于自己原创、原著,不能私自传授给民间人士,但是他敢于打破常规,向普罗米修斯盗火种那样,偷偷地把禁方书传授给扁鹊,并嘱咐扁鹊“公勿泄”,扁鹊也郑重承诺,严守秘密,绝不外泄“禁方书”的内容,他们实际做的都是凡规矩必有例外,都把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进行了适当的传授,扁鹊师徒学术传承的过程,就像岐伯与黄帝经常困惑与讨论的那样:“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漫泄天宝。”师徒学术传承不断是最可靠的线索。扁鹊之前的医学家,都是诸侯国的官吏,有位有禄,世袭相传,也是周代百工之一家,扁鹊起于民间,周游列国,是第1位有史可考的民间医生,也是影响最大的中医学者,官医由于服务的人数少,活动的范围小,不可能像扁鹊那样名闻天下,更不可能随随便便开创临床各科。民间中医的学术传承,不像官医那样有制度保障,难以世袭,最可靠的传播途径就是寻找有缘人,师徒相传,如缕不绝。《史记_扁鹊仓公列传》,关于仓公的事迹记载,足以说明中医学术传承从战国到汉代的实际状况。扁鹊师徒传承的故事至今为止,依然对我们的中医界具有很大的启发和示范意义。医随国运,愿我们伟大的国医国粹道术并重,随国复兴!敬请期待刘敬章的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bqwh
$ u/ [0 G, }* E6 d/ \) e       祝贺刘敬章讲述《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扁鹊著作的有关问题。
% Y! a( B7 b7 g# f( d    扁鹊生活在春秋末期,他有著作流传后世吗?
2 h9 v8 t0 d% K; }" m那是一个私人著作刚刚兴起的时代。
, I* c) l( b" `8 c8 H2 s: y- R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提出:“古人不著书。”
/ R9 E( T. Z  B; T, z4 K* Z% y医学不同于诸子,发源很早。医学需要积累经验,也需要考核医生的业绩,因此,医学著作早于诸子百家之书。医学的历史非常悠久,甲骨文之中也有很多医学内容,春秋之前就有专业医生,他们的医疗经验,医学理论,病例验案或治疗效果的考核记录等等都可以成为医学著作。记载于《左传》之中的早期医学家,有齐医、晋医、越医、秦医,都比扁鹊生活的年代早,《左传》书中既有对他们事迹的记录,也有一些学术理论的探讨。比如秦医缓关于病位膏肓的难治性,以及针灸、药物的治疗大法;医和关于六气“淫生六疾”的长篇论述;越医关于血气与 健康关系的判断;晋医关于药物毒性的把握;齐医对于齐侯疾病死期的预料等等,都说明春秋早期医学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绝对不是既无理论也无治法的“零散经验积累阶段”!4 j/ b: h0 B! c5 Y% u
《汉书·艺文志》记载:, L& L0 T* l& v4 t( ~9 j
医学书籍有四类,医经、经方、神仙、房中。
4 H+ p  p9 z. l7 D  ?0 [医经七家之中,《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算两家。
0 o2 g, ?1 K5 S! r) V0 T' W扁鹊秦越人所处的赵简子时代,他的老师长桑君把自己珍藏的禁方书全部传授给扁鹊;
$ h# l" ]0 [  p1 K( O0 z7 I7 g扁鹊“名闻天下”,开创临床各科,其著作也因此而流传下来。
5 N& m2 {" \' {& V0 x, @, b  c所谓《黄帝内经》,专家都认为成书于战国到两汉,其中大量使用“道家”理论,足以说明它不可能是黄帝与歧伯编写的著作,也晚于扁鹊师徒。
% A% U5 l# ]% |4 P只是《内经》之中,“师徒问对”的编写形式,与扁鹊师徒讨论医学的方式应该是一样的。
  j4 R7 o) _/ _9 q医学不是平铺直叙的理论阐述,更重要的是面对患者,手把手传承,因此,“医学问对”、“师徒问对”是必然的选择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4-11 21:53:51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0年4月1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国医大师&#12539;朱良春》这本书的内容。9 Z# s1 e' P. D2 M+ m6 G: ^& }4 k
        第五章医话随谈中第16节阅“徐凯主任治验三例及提问”书后。第17节以道论医,学好《内经》。第18节论《千金方》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 _' p) M# q- W& Q3 }" ]4 t5 V8 U
        敬请各位关注王群才中医师讲述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gydszlc
  A# B, b; k) ?  f  J9 w        祝贺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国医大师&#12539;朱良春》这本书的有关内容。! ^8 o0 Z" V7 a& b! @1 n- ]7 S
       朱老号召学好《内经》。他很重视《千金方》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学习中医的早期就深入研究过这些著作。
" _0 r: @! s0 o4 o6 I/ v& J       朱良春先生说:
. W8 {' M% h; W: Z《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籍,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之首,与《伏羲八卦》、《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古三坟”,是集中医基础理论、诊断、治疗、预防、养生于一体的奠基之作,由数代先贤集体撰述,其成书之早(约在战国时期),内容之博(广泛汲取当时的哲学、天文、地理、历法、数学、季候、养生等学),是世界医学领域卓越的瑰宝,成为“医家之宗”。《内经》由《素问》、《灵枢》两部分组成,《素问》侧重于解剖生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辨证、治疗、预防、养生以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等的阐述与应用;《灵枢》除对《素问》内容有所补充外,尤详于经络、针灸,所以又称为“针经”,均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列为必读之书。由于文辞古奥,义理精深,为阐释其义,历代注疏者不下百数十家之多,但悉为以经解经,其中虽多精辟之论,剖析之言,基于现代青年,古汉语基础较薄弱,仍难以理解,惧于阅读原著,这是阻碍中医学术完整继承、弘扬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是关键性的问题,途径是多样的,但最根本的是如何帮助青年中医消除畏难情绪,轻松地接受《内经》,读懂、读通《内经》,从中吸取教益与智慧,从而联系临床实际,加以运用,创新发展,弘扬中医学术,为民造福,这将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有识之士,翘首企盼。/ G& X7 |7 Z2 H- H$ Y
朱老说:《千金方》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临床实用的“百科全书”。
9 }/ ?; T. f7 c2 i9 j$ a《千金方》的内容相当丰富,具有广泛的实践基础。书中妇科、儿科、五官科、内科(包括伤寒、热病和杂病)、疮痈、外伤、痔漏、解毒救急、针灸、食治、养生等等,各科独立成篇,分门别类,有论有方,已初具专科规模。所以已故名医黄竹斋先生称《金千方》是“第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2 F- w' U; f3 N+ t以妇科言,《千金方》在体例上“始妇人而次婴孺”,并最早把妇科从内科杂病中分离出来,别立方论。其内容则先从求子开始,依次为妊娠、养胎、胎前诸病、产难、产后,然后再另叙月经、带下、杂病等疾患,基本上勾划出了中医妇科学的轮廓。在治疗上,《千金方》对经、带疾病擅用活血祛瘀,如治痛经、经闭、经水不利、久漏、带下不止、坚癥积聚、-不孕,多以大黄蟅虫丸、抵当汤、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汤诸方化裁,俾瘀去而新生,气血调达,经脉宣通而病自去。对胎前等疾患则重在调理脾胃,如恶阻用半夏茯苓汤、茯苓丸;子肿用鲤鱼汤,皆其例也。对产后疾病,则主张以调补肝肾为主,多用血肉有情之品,大为后世叶天士赞赏,取法而倡为调补奇经之说。
3 s0 j" P: d; I" Y) `* i4 A儿科著作在唐以前基本上阙如,仲景不载,古《颅囟经》早佚(现存者为宋人伪托,而且价值也不太大),所以孙思邈以“乳下婴儿有病难治”,而撰《少小婴孺方》。这当是现存文献中较为完整的、最早的儿科专篇。卷中初生出腹、哺乳、乳母卫生、育儿等法,相当于“总论”;发热、豌豆疮(天花)、口疮、鹅口、咳喘、客忤惊厥、伤食、遗尿、肠寄生虫等,相当于“各论”。儿科四大证中惟缺麻疹,可能是因为当时秦中尚无此疾。《千金方》对不少儿科疾病有细致的总结,如痫(实即惊风)之一病,竟详列证20条,病因则分风、惊、食三类,又指出直视瞳子动,手足掣疭,反张脊强,喜惊,腹满转鸣下血,口噤不得乳,汗出发热,为卧不悟等8条为“危候”,都很有临床意义。
  I  X* a2 H5 t孙思邈对内科杂病采用了按脏腑归类的方法,在占《千金方》全书1/3强的篇幅里,比较系统而完整地论述了各个脏腑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方药,所载处方700余首,差不多每一门类中都有—些名方,至今仍广泛地用于临床,如苇茎汤、温胆汤、驻车丸、犀角地黄汤等等,后世许多名方,亦多由此嬗变而出,如七味白术散、二陈汤、生脉散、十全大补汤、地黄饮子、琼玉膏、保元汤、凉膈散、龙胆泻肝汤、苏子降气汤等。, O8 {, z3 u" K3 n9 I" L
《千金方》对临床症状的描述比较详细,对疾病的病机、发展变化、预后转归有丰富的经验,如:消渴病人多于骨节间发痈疽而卒;“脚气不得一向以肿为候,亦有肿者,有不肿者”,其不肿者,如见少腹顽痹者,呕吐即是“脚气冲心”之候;吐血后,虽觉虚羸少气而心中不闷者多自愈,若烦躁、闷乱不安、呕吐,而医又与黄土汤、阿胶散止涩,则往往至于不救。这些经验都是很宝贵的。
" G  t  A7 Q# _( v1 `《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列有目、鼻、口、唇、齿、喉、耳、面病专篇,皆有论有方,如丧明一例,就详列了16条病因。目病、面病都各有8l首处方,内服、外治、复方、单方,靡不具备。面病门中用于洗手、洗面的澡豆(即香药皂),就有7种不同的配方。
* e5 a8 d* z3 n$ i$ W% t; n《千金要方》卷二十五备急诸方,门类繁多,其方亦颇简便,对许多急证,可以就地取材,挽危亡于顷刻。兹以为例说明之:《千金方》记载的狂犬病是古代文献中所载最早且内容最多的,其观察很细致,如谓狂犬咬人,“七日辄一发,不发则脱也”,但“要过百日乃得免耳”,还须“终生忌食犬肉”。此外
. ^* k3 p. b! l% u9 F- L1 Z( V! k- n2 @! T* {+ a8 J( A( H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4-14 20:28:05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0年4月1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辨证录·血证门》第二讲。% j- s$ Z" }$ V8 p/ G' g$ ^3 u
       本周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 O# S7 x6 k  i# X
        6,人有久吐血,百计止之而不效者,盖血犯浊道也。夫火不盛与气不逆,则血俱不吐,当知气逆由于火盛,欲治气逆,必须降火。4 s- g7 J% f; P
       7,人有大怒吐血,色紫气逆,两胁胀满作痛,此怒气伤血,不能藏而吐也。
3 o& z& F$ [+ k       8,人有咯血者,血不骤出,必先咳嗽不已,觉喉下气不能止,必咯出其血而后快,人以为肺气之逆也,谁知是肾气之逆乎。
; m( ?+ c  u7 B5 f, b9 p& A       9,人有嗽血者,因咳嗽而出血也。其症多因劳伤而成,耗损肾水,水不能分给于各脏,而又不慎于女色,则水益涸矣。2 ]( C1 ]4 |+ _$ B/ P
       10,人有鼻中流血,经年经月而不止者,或愈或不愈,此虽较口中吐血者少轻,然而听其流血而不治,与治不得其法,皆能杀人。盖吐血犯胃,衄血犯肺,胃为浊道,肺为清道也。犯浊道,则五脏尽皆反复,犯清道,则止肺经一脏之逆也。6 z- O$ G" p$ J  M
      敬请期待马京雪医师的分享。http://www.ynjkcy.com/bzl% x8 f' |, B- T" M  g# C
        祝贺马京雪医师讲述《辨证录·血证门》成功!他和大家一起继续讨论了5个病例。  F6 z6 H/ T* U* O$ j6 `
               6,人有久吐血,百计止之而不效者,盖血犯浊道也。夫火不盛与气不逆,则血俱不吐,当知气逆由于火盛,欲治气逆,必须降火。  V+ l7 T# J0 Z# N2 j( s
    吐血多因火邪,日久伤阴血。陈士铎说,方用壮水汤∶
( [0 I% R. U, [  A熟地(二两) 生地(一两) 荆芥(炒黑,二钱) 三七根末(三钱) 水煎调服。一剂而血即止,再剂而血即断,不再发也。! u# \, v3 p* E) w3 N0 t
熟地与生地同用,补精之中,即寓止血之妙,荆芥引血而归于经络,三七根即随之而断其路径,使其入而不再出也。火得水而消,气得水而降,此中自有至理也。
! T; z2 e0 a7 x* E0 V. d此症单用三七根末三钱,加入童便一碗,调服即止。. Z, X8 f+ n$ m$ J7 F+ l4 K" z

8 h  V- U. j$ _1 a( t  z! Z. |7,人有大怒吐血,色紫气逆,两胁胀满作痛,此怒气伤血,不能藏而吐也。
% M( ^3 \. @% U肝郁化火,发为吐血。陈士铎说,方用平肝止血散∶
  {) [7 n) W  j! f" x; C白芍(二两) 当归(一两) 荆芥(炒黑,三钱) 炒栀子(二钱) 甘草(一钱) 丹皮(二钱)水煎服。
) o2 d1 Z. S' ?  d5 Q一剂而肝气平,二剂而吐血止,三剂气不逆,而胀痛尽除也。7 S5 y, w3 {/ x0 l, j
此症用断红饮亦神效。
$ E# a; n, X6 F3 U白芍 当归(各一两) 荆芥(炒黑,三钱) 三七根末(三钱) 水煎调服。一剂即止血。
; m/ u: w, n; N; U
7 ]' O* W7 C7 m! Z       8,人有咯血者,血不骤出,必先咳嗽不已,觉喉下气不能止,必咯出其血而后快,人以为肺气之逆也,谁知是肾气之逆乎。, _, y6 t+ h4 H. x5 c
       金不生水,肺肾两虚而吐血咳血,陈士铎说,方用麦味地黄汤∶
- m7 P# U$ w" b4 y" W9 Q7 [" \% C: X1 e熟地(一两) 山茱萸(三钱) 山药(三钱) 麦冬(一两) 五味子(一钱)茯苓 泽泻 丹皮(各二钱)水煎服。连服四剂,血必不咯矣,服一月全愈。
9 j+ b: r# V% a9 V$ H此症用生熟二地汤亦妙。
4 g4 O$ }" k- e. q) d9 V生地 熟地(各二两) 水煎服。十剂即愈。. e, s9 O4 O$ _  C9 C' D

- |, L. q/ E# k$ [; q) C% r, C       9,人有嗽血者,因咳嗽而出血也。其症多因劳伤而成,耗损肾水,水不能分给于各脏,而又不慎于女色,则水益涸矣。1 L+ }$ a2 }' n5 e2 d; Q
肺为娇脏,阴虚火旺,造成咳血。陈士铎说,方用救涸汤∶
& T4 b5 j9 u/ ~麦冬(二两) 熟地(二两) 地骨皮(一两) 丹皮(一两) 白芥子(三钱)水煎服。一剂而嗽轻,二剂而咳轻,连服十剂,咳嗽除而血亦自愈。; u* G7 A; D* l( t
此症用麦冬熟地汤亦佳。
# U: A" g# x; O* i0 i- m熟地(二两) 麦冬(一两) 水煎服。十剂全愈。# m1 c7 N1 n, E+ c

8 N' ^: \' z' ^" U       10,人有鼻中流血,经年经月而不止者,或愈或不愈,此虽较口中吐血者少轻,然而听其流血而不治,与治不得其法,皆能杀人。盖吐血犯胃,衄血犯肺,胃为浊道,肺为清道也。犯浊道,则五脏尽皆反复,犯清道,则止肺经一脏之逆也。
, j6 q+ x  h# f      衄血日久,阴血受伤。陈士铎说,方用止衄汤∶
' ^$ X: T0 B* i4 T* r生地(一两) 麦冬(三两) 玄参(二两) 水煎服。一服即止。
2 P0 c: j2 L7 R! w9 A( C此症用麦冬三七汤亦神。
* o: V, ^: x+ H5 }+ e* g( ~麦冬(三两) 二七根末(三钱) 水煎调服。二剂即止。
8 ]! _- H% N4 R, l2 T+ \. L1 K, d% t' t- [5 u$ v6 [8 \6 ^- Z( r% Q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4-14 21:15:11 | 阅读全部
       @所有人
; w8 W# o6 H9 B; T6 B& D       各位群友,各位同道:今晚,2020年4月14日(周二),我们继续有请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26讲。 ! }- g1 @4 G  y6 H3 k

3 e. a  n# o+ `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list&catid=4
* `# b9 {# x8 H7 g. v# K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今天晚上我们一起学习《内经》的范围:
* T' E3 i" ?( b8 L3 |' d. t  V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 x1 L& @, K( i+ @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不可胜数。余愿闻要道,以属子孙,传之后世,着之骨髓,藏之肝肺,歃血而受,不敢妄泄。令合天道,必有终始。上应天光星辰历纪,下副四时五行,贵贱更互,冬阳夏阴,以人应之奈何,愿闻其方?岐伯对曰:妙乎哉问也!此天地之至数。
, B" m2 f- C8 j  r/ Z/ X, J1 c7 Y! j6 K9 B4 S
  帝曰:愿闻天地之至数,合于人形血气,通决死生,为之奈何?岐伯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
( D4 K6 j8 Z( Y( s( L6 b6 f8 f3 V- g5 o. E$ }
  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 O. c7 y/ d  ]  `9 U1 W' v

& [  ]' D. m% U( Y* @  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 y$ L9 B0 P& \! h# a4 {) u" ]

6 a7 `; O/ M7 j7 k! I% F1 }  帝曰:何谓三部?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必指而导之,乃以为真。8 J/ P. M+ H. ~

5 M& o0 x+ C" h* s" ]3 J# q$ \9 Z  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
8 B, G6 }, {" H; X8 ~5 x6 g; n! Z* ^- P/ Z0 G$ G
  中部天,手太阴也;中部地,手阳明也;中部人,手少阴也。
; L; E( s) R3 v& W0 O& h$ X: ~
, e+ |" O, V; @" j  下部天,足厥阴也;下部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 \1 O5 L$ N, \7 |
+ `' y$ G6 l6 r+ `; f
  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
! x- |  u" i5 D" h1 h0 q4 T9 [! p+ d- ]( W+ Y
  帝曰:中部之候奈何?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人以候心。9 J6 U- O0 e' N4 S; V
- R  P7 j7 g& c! j
  帝曰:上部以何候之?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
3 `1 D, R* e, B8 c0 }1 N2 i: C' b5 ?- e; ]; K0 ?
  三部者,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神脏五,形脏四,合为九脏。五脏已败,其色必夭,夭必死矣。9 V5 y. C- |) o2 o; M

. W- o. b, [3 Q- r9 \5 \7 B- a  帝曰:以候奈何?岐伯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h8 n% e1 l0 E% q& ]$ d9 M4 A" F+ r2 a! u  z9 \" [. C4 _$ T/ A: a, d
  帝曰:决死生奈何?岐伯曰: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形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中部之候虽独调,与众脏相失者死。中部之候相减者死,目内陷者死。% e$ J* O# ?8 J8 [4 A& J) F
8 j) l% d. r/ q
  帝曰:何以知病之所在?岐伯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 Z: U$ k6 T, U! ^/ f

2 X8 l# C' X! d& u& n$ m' [  k  以左手足上,上去踝五寸按之,庶右手足当踝而弹之,其应过五寸以上蠕蠕然者不病,其应疾中手浑浑然者病,中手徐徐然者病。其应上不能至五寸,弹之不应者死。
5 _7 [$ A$ t- j; f3 E9 r4 J% x
  是以脱肉身不去者死。中部乍疏乍数者死。其脉代而钩者,病在络脉。
7 I6 f4 P. N: \+ A
3 |8 ?) I  S& v! _* a  九候之相应也,上下若一,不得相失。一候后则病,二候后则病甚,三候后则病危。所谓后者,应不俱也。察其腑脏,以知死生之期,必先知经脉,然后知病脉。真藏脉见者胜死。足太阳气绝者,其足不可屈伸,死必戴眼。* ?6 `5 p5 u% O$ a

: `9 J2 Y7 M* D& {  帝曰:冬阴夏阳奈何?岐伯曰:九候之脉皆沉细旋绝者为阴,主冬,故以夜半死。盛躁喘数者为阳,主夏,故以日中死。1 R" ^( p6 I5 ]( H% F
/ Z3 q) N/ R( z  B. w# e  c
  是故寒热病者以平旦死。热中及热病者以日中死。病风者以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其脉乍疏乍数,乍迟乍疾者,日乘四季死。/ c+ m- J0 z9 V/ N/ q2 i  V8 W
- J7 s4 S  z% ^' [" A' W: n
  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所言不死者,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似七诊之病而非也,故言不死。若有七诊之病,其脉候亦败者死矣。必发哕噫。9 c& x* X9 o- L& Z6 U
& c1 u. M8 I7 h, E6 f/ J5 U
  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视其经络浮沉,以上下逆从循之。其脉疾者不病,其脉迟者病;脉不往来者死,皮肤着者死。
# k8 n* _) l! s0 X, Q; L( ?  z& U- t) f
  帝曰:其可治奈何?岐伯曰:经病者治其经,孙络病者治其孙络血。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脉则缪刺之,留瘦不移节而刺之。上实下虚切而从之,索其结络脉,刺出其血以见通之。瞳子高者太阳不足,戴眼者太阳已绝,此决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手指及手外踝上,五指留针。7 V8 C2 Q* w6 o! X5 l
( B) ?5 R# f0 Q# ~* a/ q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4-14 21:53:31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0年4月14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广东省中医院的雒晓东教授在《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的演讲,题目是<经方剂量及煎煮法的回归问题>,与大家共同学习雒晓东教授关于经方剂量问题的心得。
, P6 I# c) v8 O' Q' d- c( T" z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jfjxb
8 Z$ [% N! \1 ?8 C8 R2 ?$ R/ H5 R( X        祝贺张海涛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学习了广东省中医院的雒晓东教授在《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的演讲,题目是<经方剂量及煎煮法的回归问题>的有关内容。& b- N; q' }+ Y% `  C% R1 N/ r
        经方的魅力是巨大的,, z* K: D9 e# }
经方的起源、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如何写成的?9 B- M6 P* O* }+ P7 F( G
由于有了《辅行诀》大家逐渐有所了解,都在猜,它是中医界的《红楼梦》。7 c" v4 Q, `2 A' B
经方的源流很有意思,而且,它绝对不是简单的药物堆积,有一系列的学术元素在其中,经方的用量更被称为中医历代的“不传之秘”。/ C/ X  C# v  q6 w5 |# B' }2 [
很多人,不是不想传,而是“不好传”、“说不好”。
& V' M! O3 c! Q& x大方脉,用汉代张仲景的量可以治病,用后来的散剂,小方小药也一样治病。! _$ \9 i$ Y- J& p! x0 ~! Q
这里边的学问,十分深厚。1 ]2 ^8 B' a, ^2 m! s% P. z1 U
另外,不用药,也治病。2 ^5 X+ y& I' |1 W. H* A
所以,用量有道理,不可神秘化。更不是西医的“量效关系”、“药物代谢”、“靶点作用”。1 A2 w+ S& S. C5 l$ p

% \( [3 P1 c& Y&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4-16 11:56:29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20年4月15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曹老师的著作《邓老热病研究》的第40讲-典型医案介绍/ |$ [, {, R5 H, h
        邓铁涛先生介绍说:“患者邓某某,女性,33岁,广东省三水籍,医务人员,因‘发热伴恶寒2天’于2003年1月25日入院。1月28日早上,邓铁涛先生的弟子邹旭,接他到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会诊心脏病患者和一位患有侧索硬化肌肉萎缩的俄罗斯患者苏包金。在路上,邹旭忧心忡忡地告诉邓铁涛先生,他的妻子邓秋云感染了“非典型肺炎”已经3天了,高热不退,她是急诊科的护士长。邓铁涛先生根据他所报告的病情、症状,进行了辨证分析,提出处理的意见,强调必须停用抗生素与激素。
7 }. h. x, ^( w6 o; C0 ^2 K  s        让我们敬请期待武宁的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dttrbyj
( d1 Q- E) L" D- h9 p6 O  l5 ^+ ]        祝贺武宁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著作稿《邓老热病研究》非典之时典型医案介绍
: c2 m. ^$ z, I2 q$ l6 e2 ~       2003年非典爆发流行的时候, 邓铁涛先生徒弟的爱人在工作中感染了非典,比叶欣烈士3月4日发病早一个多月,是在1月25日发病,邓老1月28日知道病情、症状,进行了辨证分析,提出处理的意见,强调必须停用抗生素与激素。在二沙岛会诊之后,邹旭在送邓铁涛先生的时候,邓铁涛先生再一次郑重地对邹旭说:“你必须马上回去把抗生素与激素停掉!用中药治疗。”邹旭回去按邓铁涛先生的指示把抗生素停掉,辨证处方,寄望于中药。
4 `- n* S" C& t! I4 Q诊见:发热,微恶寒,干咳,无痰,动则心慌气短,头痛,微感胸痛,口干口苦,纳差,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濡细。
! `" d1 d2 Y/ h" U4 N2 F7 o西医诊断:右下肺炎(非典)。中医诊断:春温伏湿。
7 ^% @: h$ ^& `) |治则:清凉解毒,透热达邪。
6 c& T; l$ M$ d2 O处方:青蒿15g(后下)、黄芩15g、柴胡12g、大青叶20g、板蓝根30g、法夏12g、枳壳10g、浙贝12g、紫苑12g、天竺黄12g、杏仁10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清开灵静滴加强清热,西药则投以泰能、稳可信。
, Q; w$ X6 E. B0 \6 q' Q2诊:1月27日,仍发热,热势上升,以夜间及午后为甚,T38.6℃,肢体困倦,纳食减少,舌脉未变,二便通畅;化验:白细胞2。9×109/L,中性粒细胞57.7 %;血小板90×109/L;胸片与24日比较右下肺感染病灶明显扩大,大片灶;为湿热蕴毒,阻遏中上二焦之表现,治宜清热解毒达邪,解表宣肺化湿。处方:炙麻黄8g、杏仁10g、石膏20g(先煎)、甘草10g、柴胡10g、黄芩10g、半夏10g、竹茹10g、白茅根15g、前胡15g、桑枝10g、苡仁20g、滑石18g、藿香6g、佩兰6g。7 y  O: d" w+ Z. z- R$ r
3诊:1月28日,热势仍未遏止,反有上升之势,T39.2℃,症状未减,疲倦加重,双肺呼吸音粗,肺底闻及少许湿罗音,舌淡红,苔薄白,脉濡细。化验:白细胞2.5×109/L,中性粒细胞50.96%;血小板67×109/L。邓老意见:湿热蕴毒,毒势盛,并易耗气挟瘀,毒瘀互结,且变证多端,有入营之势,治宜加重清热凉血解毒,化瘀软坚散结,少佐益气之品。原方继续服用,加服安宫牛黄丸,并加用仙方活命饮,西洋参10g另炖服。方药如下:金银花30g、浙贝15g、赤芍15g、白芷12g、陈皮3g、升麻6g、防风12g、当归6g、虎杖20g、皂角刺12g、穿山甲12g(先煎)、乳香6g、没药6g、连翘18g、五爪龙15g。根据西医观点,此时属于炎症渗出期,需要注意肺纤维化的问题,而运用仙方活命饮以化瘀软坚散结,甚为合拍。西药则停用泰能、稳可信,改用可乐必妥、复达欣。至1月30日,应用可乐必妥后出现头晕,故停用所有抗菌素,停用后头晕等症状大减,体温降至37。5℃。
& ]! o) p$ D# m( N4 w4诊:1月31日,体温降至正常,但神疲,乏力,头晕,偶有咳嗽,白粘痰,无口干,舌淡,苔薄白腻,脉濡细,白细胞2.3×109/L,中性粒细胞50.2 %;红细胞:3.12×1012/L,血红蛋白97g/L,血小板90×109/L,胸片:病灶增多,密影;热势已退,胸片虽病灶增多,强弩之末也,未足为虑,此乃正虚邪恋,治当清热养阴,扶正透邪,此时舌苔呈现白腻,为伏湿外达之象,治疗上并重视化湿、活血。处方:炙麻黄8g、杏仁10g、甘草10g、黄芩10g、半夏10g、竹茹10g、白茅根15g、桑枝10g、苡仁20g、太子参20g、五味子20g、麦冬15g、藿香6g、佩兰6g,仍加服仙方活命饮,并加大补气而性温和之五爪龙至30g;热势既退,停用清开灵,改以参麦针益气生津。. y8 \# U* E8 {. V5 n( a
5诊:2月4日, 已无发热,乏力,偶咳嗽,未闻及干湿罗音,舌淡,苔厚微腻,脉濡细。胸片示:有所吸收;白细胞2.4×109/L,中性粒细胞47.8 %;红细胞3.62×1012/L,血红蛋白;131g/L,血小板:191×109/L;病势渐衰,但湿性缠绵,如油入面,且易伤气,又易挟瘀为患,治宜清热利湿,益气活血。处方:杏仁12g、甘草6g、青皮6g、桃仁12g、当归6g、苍术9g、五爪龙30g、太子参20g、橘红6g、升麻10g、白术10g、神曲12g、麦冬10g。加服:太子参15g、土茯苓30g、茯苓12g、枳壳6g、陈皮3g、威灵仙20g、杏仁10g、苡仁30g、苍术9g、大枣3个。6 z! q/ \$ A$ E5 e
6诊:2月8日,自觉身轻体爽,舌苔腻转淡,脉细;白细胞6.5×109/L,中性粒细胞46.2 %;红细胞3.62×1012/L,血红蛋白131g/L,血小板161×109/L。! e& q  g. H' J/ i- n& p! b, I
2月12日胸片示:右肺炎症全部吸收。守方略有加减,治愈出院。  d8 w, @) N" L! \% J0 f/ l
这是按照邓老的指示,邓秋云在中医药的帮助下,逐渐恢复了健康。重新走上了工作的岗位。, t% Q* x# ^  Z+ I
这个病例发表在2003年5月1日的《中国中医药报》上,给了中医界很大的信心,鼓舞了全国杏林的斗志,为战胜非典提供了重要依据。  e3 O0 U  Z( A( O3 y" ], W
( N; Z; ^! r0 F" X  t& c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4-16 21:49:17 | 阅读全部
       本周四晚上(2020年4月1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易水学派研究》第三讲《张元素一一易水学派的开山祖师1》。7 @% f; i% ]( y2 A' t
. s6 G) u5 g$ C, y+ I0 z
      易水学派的开山祖师张元素,字洁古,金代易州人。生卒年代不详,据说寿103岁。完善脏腑辨证,带教后学,弟子知名者如李杲、王好古等,著作有《医学启源》《珍珠囊》等,学术思想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对后世医学影响深远。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9 m" l) b2 F8 D) t& e
8 x! q, F- f" H/ a# G, h9 Z( q& Q( \  g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ysyj. ~5 u# J: P/ r  |
祝贺李源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易水学派研究》关于张元素的学术成就问题。
. }6 L3 j. F6 S; p; ~金元时期,能与河间派媲美的医学流派,首推易水派。易水派主要研究治疗脏腑症候的病机。它的开创者和代表张元素。6 R- j) w7 }, F/ c
张元素稍后于刘完素,具体的生卒年月不详。他字洁古,金代易州(今河北省易县)人。小时候聪敏好学,八岁即应试童子举,二十七岁应试经义进士。据说是由于违犯了宗庙的忌讳而落榜,于是便专心学医。行医之初,他没有什么名气。有一次,在社会上享有盛名的刘完素病了,害伤寒八天昨不进东西,正不知该怎么办,张元素赶去探望他的病。刘完素有点瞧不起他,脸转过去冲着墙壁不作声。张元素说:“你凭什么对我这样不客气呢?”等到他诊完脉,说出脉情,又问是否服用的某种药,刘完素点头称是。张元素说,你这就错了。那种药是主寒的,只能越服越重。你的病情这样,应该服用某某药才能奏效。刘完素听了,大为叹服。按他指示的药服后,病很快就好了。张元素从此名声大震,与刘完素相差无几。后来,竟独成一家体系,形成了一个易水学派。
- M9 G- e9 Z5 j; F6 y$ z张元素医学思想的可贵之处,首先是他具有革新精神。他虚心研究学习古代的医学理论,但不拘泥古方。他明确地声称:“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就是说,时代不同,具体气候和患病者的体质等情况不同,病情有变化,不能完全再按过去的处方用药。他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灵活地吸收前人经验,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不断总结,有了新的建树的。' o  A- F( }& n- k$ L8 n- H4 x4 B" }
张元素在<内经>脏腑理论的启示下,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以言病机的学说,将脏腑的生理、病理、辨证和治疗各成系统,较前又有提高,使脏腑辨证说由此而渐被众多医家所重视,脏腑病机理论也被不少医家所研究。至清代,则脏腑辨证理论趋于完善,现已成为中医辨证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可见,张元素的脏腑辨证说对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除心包络之外,对于每一脏腑,张元素均从生理、病理、演变、预后以及治疗方药等方面进行阐述,各成体系,较为系统。此外,张氏还对药物学研究颇有发挥,尤其在药物学的理论认识和临床脏腑用药方面,更为突出。张氏根据《内经》的理论,强调药物的四气五味之厚薄,是影响药物作用的重要方面。正由于药物有四气五味厚薄的不同,因此药物作用才会出现升降浮沉的区别。因此,对于每一药物功用的解释,他强调首先应明确其气味厚薄,然后再进一步阐发其功效,使中药学的理论与其临床效用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中药学理论的发展。
+ v! j  |, A" p, y* P8 z! Q
. ]" I, G6 ^% n; e7 p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