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6-22 20: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六晚上(2020年6月2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大智慧》这本书的内容:3 p+ B! @! d' H8 k# A
5 F2 m. [) }# {' e, @: E& [ 第九节读《诗经》探索酒文化。' Y; x) i8 s" |6 e) D9 S
8 q! f+ R( u! I6 P" [
说到饮酒在中国的历史,那的确是很遥远的事情了。酉是酒字的初文,它像一个密封的酒坛,里面储藏了食物。《黄帝内经》之中,不仅提到饮酒可以治疗疾病,也提到饮酒产生的病症,以及饮酒与养生保健的矛盾。正因为《黄帝内经》作者对于饮酒有深入的研究,所以其《上古天真论》在论述养生保健的时候,就说“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不是好的生活习惯。过量饮酒,“醉以入房”,就会损害健康,“半百而衰”,不能长寿。
6 k- X+ o5 G$ t$ n& ~/ u% x
9 C `; x, ]0 M7 O/ R 第十节扁鹊拜师始有民间医生。在中华大地上,人类的脚步已经走了200万年。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也有五千多年。司马迁以历史学家的睿智,向着中华文化的源头望去,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司马迁说扁鹊是渤海郡一带的鄚州人,他本姓秦叫越人。在当地的旅舍(社)里当社长 ,认识了长桑君。长桑君把珍藏的“禁方书”,一卷不剩的全部交给了扁鹊。其实秦越人诊治疾病,不是靠特异功能,而是靠望诊、闻诊、问诊、切脉,他把这几种方法,反复揣摩,细心观察总结,深入分析其中的道理,然后综合运用。由于诊断水平高超,就好像有透视功能一样。秦越人靠着过硬的技术,多次挽救人病人的生命,尤其是被越氏尊称为“扁鹊"之后,名声大振,请他治病的患者络绎不绝,“名闻天下”。
% s; d4 ?7 H2 A3 _. Z; f1 x% |0 ?" U4 L: ?- L; ]: S7 p
# I" V7 E2 e' P9 Y" w, G$ R' O2 {: g J$ A3 w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newsDetail?id=11428 s+ d4 z5 J* N* s5 [2 ?
& A! G9 J) f: j% h. t 祝贺衡水市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编著的《中医大智慧》,提到“读《诗经》探索酒文化”与民间中医第一人扁鹊。# H d# a' ?% p* `6 z2 B3 b8 p
- y7 l: r' R1 t( t+ [ 酒因为有香气,一开始产量很少的时候,主要是用来做祭祀的用品。后来产量逐渐增加,达官贵人开始饮酒。藁城台西先商遗址出土了我国最早的酒曲,以及大量的盛酒罐子,可见当时饮酒之风十分盛行,后来的商纣王甚至达到了“酒池肉林”,极度奢侈糜烂的状态。因此,周代初期就有《酒诰》,奉劝人们不要过度饮酒。但是,劝归苦劝,饮还是饮,生活里饮酒的事情是很多的。从《诗经》来看,风雅颂各篇几乎都有饮酒的记载。# K0 C1 {$ [0 f/ l, b7 {
# M7 V8 K1 D' i7 U$ A
饮酒的同时,往往还要音乐伴奏。所以《诗经》说:“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日日饮酒,天天笙歌,毁坏了人的健康,就会出现不良后果,可见当时对于过度饮酒的危害,在民间也有很深的认识。" j# m* a- P. n, x9 Q, n b
8 R4 T6 Z# k7 v( B) J当然,高兴的酒,越喝越快乐;忧愁的酒,难解心中的苦闷。《诗经》说:“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无酒解忧,唯有旅游。泛舟河上,难解忧愁。彻夜失眠,更思美酒。
t7 d, i' q5 y
x* t6 X% W H, W8 D旅游的时候,想酒喝;打猎的时候,更馋酒。《诗》曰:“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这位猎人外出的时候,的确带去了不少美酒,但是打猎结束的时候,却没有心情喝酒了,因为他的表现不佳,猎物很少,不好意思喝酒。
' I' F7 T7 k# G% u9 V
* I, ~/ M2 Y* ^/ V# d) b外出可以喝酒,在家里没事干,夫妻之间也可以喝点小酒,调节情绪,加深感情。《诗经》说:“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样的家庭生活,即使不是小康之家,也必然是一个和谐美满的幸福家庭。& m O3 a% c6 \& K3 Q4 p
, O; n0 N2 q7 u% ]
节日在家闲居,来了朋友,更是需要酒肉招待。《诗经》说:“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所谓“旨酒”,就是气味非常芬芳的好酒。“朋友来了有好酒”,这个殷切待客的风俗,两三千年之前就流传在华夏大地上。% A3 e0 D' e1 ?& r0 B& N
; `1 k6 A' W9 U9 o& v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这在《诗经》里是有很多证据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热情好客的佐证,就是有好酒、好音乐、好美食进行招待。在那食物短缺的时代,用这些东西招待朋友,远方来的客人一定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甚至可以说出门的日子,比在家的时候更美好。如此一来,“你还想家吗?”当一种微醺的感觉来临的时候,也许很多人就不知道这是在故乡,还是在做客了。( h- |1 Y6 D, \& ]/ B
& K6 L1 ]1 y/ Q4 b, s$ q/ i# ~
在家的时候,也许兄弟之间有矛盾,也许夫妻之间不和睦。在矛盾化解的时候,往往也离不开喝酒。《诗经》说:“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家族经历矛盾,重归于好之后,大家在一起饮酒、谈心的热闹场面,也很令人感动。0 J: y0 V% {+ R, g. ]7 p
3 N4 k. O1 C s/ i& }' d诗以言志,《诗经》里很多饮酒的场面,也许是诗人构想出来的虚幻世界,但是我们也不能不说,在两三千年之前,中国古人饮酒的体验是很多的,酒是人们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种点缀,尤其是快乐生活的催化剂、增效水。( D, k7 [% Y& @- V" m- s: E
% i; r5 H# F: L( n; c饮酒贯穿于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伐木要饮酒,钓鱼要饮酒,丰收了更要饮酒。生孩子要饮酒,子女结婚要饮酒,到宫廷去朝见大人要饮酒,从官场回来接风还要饮酒。祭祀的时候要饮酒,祈求祖先保佑。升了官要饮酒,盼望着仕途前程更远大。
( \/ h- ^6 T! l9 [: S6 J9 g; P) g3 J' r
从《诗经》的描述来看,酒是生活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有事的时候,无论喜怒哀乐的事,都是饮酒的理由。这样的风俗,也必然会使一些人饮酒过度,产生不良后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