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8-27 21:59:18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三(2020年8月2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和大家一起学习邓铁涛邓老作为顾问委员编纂的第六版《方剂学》。这一讲我们继续学习清热剂,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本类方剂是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温者清之”的原则立法。属于“八法”中的“清法”。
3 s* E" i1 l  c  X9 _0 j
: H4 c' Y- E3 M  E- M* a7 L         温、热、火三者异名同性。温盛为热,热极为火,其区别只是程度不同。
! B6 \  V) b* |: u
. f) M% [4 R$ R  T8 d+ {        里热证的成因不外内生与外感两端。外感六淫,皆可入里化热;五志过极,脏腑偏胜,亦可化火;内伤久病,阴液耗损,虚热乃生。治疗里热证应当在清法的指导下辨证使用清热剂。因里热有在气分、血分、脏腑等的区别;有实热、虚热之分;有轻重缓急之殊,因此本章方剂按治法相应分为清气分热、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等五类。
  A( h5 Y1 B; D( S# e) n  E: P( T* c
         清气分热剂,主治热在气分证。症见身热不恶寒,反恶热,多汗,口渴饮冷,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此时当用清热生津法治之,常用辛甘大寒的石膏与苦寒质润的知母为主组方。) l- }- A; T! {" ~
1 i) |! d' ]2 |) l8 b9 f8 I
       清营凉血剂,适用于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诸证。邪热传营见有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等;热入血分则见出血,发斑,昏狂,谵语,舌绛起刺,脉数等。其组方常用水牛角、生地等清营凉血药物为主。! u$ p( ]; m4 ?2 ~1 d# ^

7 y6 i3 i% J1 ~" k4 ?! Z# R$ ]$ N' @        清热解毒剂,适用于温疫、温毒、火毒及疮疡疔毒等证。若温疫热毒充斥内外,症见大热渴饮,谵语神糊,吐衄发斑,舌绛,唇焦等症;温毒上攻头面,气血壅滞,症见头面红肿热痛,咽喉肿痛,舌苔黄燥等;三焦火毒炽盛,症见烦热,错语,吐衄发斑及外科的热毒痈疡等;热毒聚于胸膈,可见身热面赤,胸膈烦热,口舌生疮,便秘溲赤等证。& g3 Q( u" w; x* ], A

9 ?3 X" d! @" D/ j        清脏腑热剂,适用于邪热偏盛某一脏腑所产生的火热证候。由于一脏有一脏的生理、病理特点,一药有一药的性效归经,而且脏腑的经脉连属,相互关系,及有无兼挟,兼挟何邪等,亦各有不同。                       清虚热剂,适用于阴虚发热证中以虚热内扰为主要病机者,气虚、阳虚、血虚所致发热,不属本类方剂的治疗范围,用时当注意鉴别。 清热剂的应用原则,一般是在表证已解,热已入里,或里热已盛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用。若邪热在表,应当解表;里热已成腑实,则宜攻下;表邪未解,热已入里,又宜表里双解。敬请王秀民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zyfjx
* L( z" S# n/ P8 b7 o% d5 ?+ q
* {0 j) C! ?8 U6 [( z       祝贺石家庄市中医院王秀民主任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邓铁涛主持编写的《方剂学》关于清热剂的有关内容。
# e( l9 Y, ^* F) R8 v$ d' c, a
$ N" L* i: L  l2 h       本类方剂主要用于里热证。
8 c6 }. c, N& v  R: Y5 ~% V; J. O+ {, n) G8 M+ _* d
里热证有外感六淫,入里化热和内伤七情,五志化火之分。
/ B/ L7 A& g8 U2 m5 p& U3 O% O2 Y6 Q$ u; A$ Q( |6 ~
病邪传变、病情变化,多不相同,且患者体质各异,因此清热剂可分为清热泻火剂(含清气分实热剂及清脏腑热剂)、清热燥湿剂、气血两清剂、清营凉血剂、清热解毒剂(含拔毒提脓、去腐蚀腐外用剂)、清解暑热剂、清退虚热剂7类,广泛用治外感温病,热入气分,高热烦渴,脏腑诸热证;湿温暑温初起及湿蒸热蕴诸证;温邪入营,气血两燔证;热入营血,斑疹吐衄;火毒疮疡,痈疽疖疔,肺痈肠痈,瘰疬流痰,痔漏,癌肿,耳、鼻、喉、眼火毒为患;暑热烦渴,暑湿吐泻;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证。
! Q8 m% j8 [, `$ ^& [) c0 N7 I# c! B- H2 O- Y
感谢王秀民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8-27 22:00:23 | 阅读全部
本周四(8月27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易水学派研究》之《张景岳一一易水学派“集大成者”4》。
% [5 i0 S  ~5 v  F2 r
! ^: m% G# n$ F: v6 F- B& y" K
/ ^8 S  A0 |" H: h6 a* t$ l" K% w8 s7 t; ?
今天我们学习明代的医家张景岳第四部分内容(也是张景岳最后一讲),主要学习张景岳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中关于治形补阴论、虚实攻补论,以及用药特点和在方药方面的贡献。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 b( Z+ j8 g2 }. j) N# \- _5 z8 o  d" f) f+ q, A
7 O' r- |& G  j  [) A2 Z2 R
5 N& Z! ?8 R# R1 ~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ysyj
" x  d8 _1 I0 z  M  U1 t5 }* p
; s$ o. n* E% M" I       祝贺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易水学派研究》之张景岳治形补阴论、虚实攻补论,以及用药特点和在方药方面贡献的有关内容。
" {) W  g% @- d$ n
, c0 B' u. d8 y2 m6 B# C       张景岳十分重视人体正虚为病,基于“阳非有余,阴亦不足”之说,大倡扶正补虚之理。景岳用补,先以形体为主,注重温补精血。他在“八阵”中讲到:“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此实医家大门路也。”景岳所言形者即阴之谓也,故又有“形以阴言,实惟精血二字足以尽之”的论述。9 ~8 V1 h9 ]$ y9 `
/ S& I2 u* [! `" x9 F" q9 M4 G
试观新方八阵,景岳常用的补精血药物有熟地黄、当归、枸杞等味。其中则以熟地黄为首选之品。景岳曾云:“形体之本在精血,熟地至静之性,以至甘至厚之味,实精血形成中第一纯厚之药。”新方八阵用熟地黄者计47方,占总方之25%左右。而补阵29方,用熟地黄者21方,约占72%。! v5 s* l! Z, W0 C3 j

8 w0 j& I. h: i( q  C% T他用熟地黄填补精血,所治病患极广,诸如外感表证、呕吐、水气、肿胀等等,此均为历代医家用熟地黄有所避忌者。景岳则不拘常法,信手拈来,屡收奇效。/ M' H. s9 b& H, P$ r
9 {3 C8 p+ s+ ^; H6 v1 J0 Z/ Z
张景岳自创新方(如左归丸、右归丸、济川煎、玉女煎、两仪膏等),乃在推陈出新基础上别出新途,活用古方并补前人之未备而成。景岳化裁古方妙在不落古人窠臼,而能自出新意。以古方为基础,执古方“意贵圆通”之意,创立了很多新方,临床试用,效果甚显。
0 `: M7 J# Q1 C7 {+ Q( c
% v7 G2 b0 I' A  v3 B0 e如六味地黄丸本为补肝滋肾养阴之通剂,景岳以此为基础,举一反三,衍化出5首类方。大补元煎即六味地黄丸中增入人参、当归,即变滋阴养肾之方为大补气血之剂;左归饮即六味地黄丸加枸杞、甘草,改治肾阴不足,腰酸遗泄,舌红脉细;右归饮即六味地黄丸加杜仲、附子、肉桂、枸杞,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气怯神疲,肢冷脉细;左归丸即六味地黄丸加菟丝子、牛膝、龟板胶等而成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之剂;右归丸即六味地黄丸加附子、肉桂、当归等而成温补肾阳,用治命门火衰之方。& i" f( {6 \; d% I

, V+ ~( }" e, j/ z5 M以上衍化新方均不离治肾培元之宗旨,以此为基础,或兼以温补气血,或兼以培补肾阳,或兼以滋肾养阴,或兼以填精补血。由此可见,景岳对六味地黄丸的加减化裁,临证应用已达到运用自如之境地。至于对其它古方的变通应用,借此六味地黄丸一例,已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了。9 Q! p' c. a- F2 c6 C
9 {( o! n1 n7 Y0 p  B
( j  }* m, Q/ X' J8 B
3 G' n! b5 ^5 J0 @' j3 L
感谢李源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8-28 22:06:49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我是刘云双,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 A& m" ]  P3 y' {4 M5 K9 `

- i( e) k+ T. u/ x  o  _7 h) ]2 L
! ?1 ?( W/ \" m1 u8 Y* ?5 a" v* t! T
今晚上(2020年8月28日)我为大家分享第五版 《中药学》里面的芳香化湿药:凡是气味芳香,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芳香化湿药。脾恶湿而喜燥,湿浊内阻中焦,则脾胃运化失常,芳香化湿药辛香温燥,能舒畅气机,宣化湿浊,健脾醒胃,适用于脾为湿困,运化失职而致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口甘多涎、舌苔白腻等症。此外,湿温,暑湿等症也可选用。
9 q# n" x; P% R; m/ J3 C, |- a0 z# u6 P7 ^" y
+ [8 k7 I1 M! t2 [$ m! ]
4 R- y/ j+ c, W! d# x, F6 U3 A
请曹老师和诸位师兄师姐给予指正!http://www.ynjkcy.com/zyx7 D0 O' O9 z3 |1 [6 j5 i0 \

2 i$ d, k; a8 I- g' S7 w/ _         祝贺北京中医刘云双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第五版 《中药学》芳香化湿药的有关内容。! c3 R& s" i) ?4 c! w+ n
8 U' G" @, j% V7 B1 C) x7 `: I
      湿邪为病,是中医特有的学术概念,有外湿与内湿之分。
, g1 R1 M: e( i9 @* F- M5 U
6 k1 L/ p  ~' L) V! `4 y     外湿者,邪从外来,每因久处低湿,或淋雨涉水,湿邪侵入肌表所致,症见恶寒发热,头胀脑重,肢体浮肿,身重疼痛等,多属肌表经络之病;" z6 f: \4 |& b, S+ e" O9 W* w
) \4 M9 h0 V/ `- K
     内湿者,多因脏腑功能不足产生,每因过食生冷,酒酩过度,致脾阳失运,湿从内生,症见胸痞腹满,呕恶黄疸,泄痢淋浊,足跗浮肿等,多属脏腑气血之病。但表湿重可以入侵脏腑,内湿重可以影响肌表,故外湿与内湿往往相因互见,不能截然划分。6 |' {. u9 U- Y

' i+ P1 u7 a& K7 L4 f/ x; ~& ~      在表的湿邪,多用芳化;7 K8 T$ f3 g) p: U7 j8 \& V# f" i

' k; [( k3 H. v      在里的湿邪,有燥湿、渗湿、逐湿等不同措施,以及相应的药物与方剂。
9 r: i: A9 ^* L# a- y/ `
" {! r( C: H4 F0 d      感谢刘云双的讲述与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8-29 21:30:27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0年8月2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大智慧》这本书的内容:
, f  F, P3 M$ ?0 [0 v6 f% s6 H3 B9 k, ~7 |# a+ R
      第十九节:求长生秦皇汉武探海疆4 q7 |8 A$ U1 ]* E- i' M8 D
  w) y) L' c" W" z* X. p5 w/ E% c
       秦始皇出生于邯郸,死于邢台沙丘宫,可以说燕赵大地是他的“出生入死之地"。而生与死,都是医学研究的内容,“由何而生,因何而死"。
; F" U5 L  Z# [5 |. B8 B3 x1 E  L, [7 W& Y; u
       秦始皇在邯郸生活了很多年,古老赵国许多文化传统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也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L4 ]7 h: H; O0 |% H# ~

2 N9 y8 |; M6 y% D        他在统一中国之后,一方面要花心思建设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国家,另一方面对于自已日渐衰老的身体,也开始担心起来,为了长寿健康他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也被一些人利用吃尽了苦头。
0 J4 L+ g2 |% o2 L9 j
; e5 L, @' ^) d1 z& B& [8 L* O2 c3 i5 M        秦朝灭亡,汉朝建立。汉高祖刘邦连年征战,很少有闲暇的功夫去求神问仙,他的继承人逐渐把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付诸实施,到汉武帝达到了“烂祭淫祀"的程度,在《史记・封禅书》里受到司马迁嘲讽。
, E, `8 q$ J  b* B
9 B$ U; N' ]. d; _6 E, y, P# Z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zydzh
& k4 H0 ~9 P# w9 M3 ]5 K
# A! C+ H+ l9 D4 D, D' k$ L      祝贺衡水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中医大智慧》这本书中“求长生秦皇汉武探海疆”的有关内容。: |" _0 L; |! Q+ c9 p
0 ^3 M% ?9 Q; M7 f0 T5 a6 V
      通过秦皇汉武的求仙、追求长生不老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秦汉宫廷生活的复杂性,它既反应了当时贵族们的养生保健意识,也可以推测当时医学发展的基本状况。燕国勇士荆轲刺秦王的时候,他的“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终于给了狼狈逃窜的秦始皇拔剑自卫的机会,尽管杀了荆轲,秦始皇仍然心有余悸,“不怡者良久”,在封赏、惩罚各位臣子的时候,“赐夏无且黄金二百镒”,并且对百官说:“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秦始皇对于医学家的信任是非常深厚的。
( n, |' p# p5 Z. v& M; U0 i/ j  T: Y* o: B# n
        自从战国时代的齐威王、宣王时,驺衍等人著书立说,论述五德终始变化,到秦称帝之后,有齐人把这套理论奏明秦王,所以秦始皇采用了它。而自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以后都是燕国人,实行神仙道家的法术,如形解销化、依托鬼神等事。驺衍以“阴阳五行交替主宰运数”的理论显名诸侯,而燕齐地区海上的方士传习他的理论又不能通达,因此一些荒诞奇怪、阿谀奉迎、苟且求合的人从此兴起了,其人数之多不可胜计。
# J! q% w$ t. i) K3 b7 F
9 i/ a3 ?6 Z' ~" Y$ \) k. T1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他一方面于公元前前219年,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大军平定岭南,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公元前215年,他借一句谶语“亡秦者胡也”,不顾丞相李斯的劝阻,派大将蒙恬率大军30万北上攻击匈奴。1 ]" a5 C& S; \# B% i& I3 i$ g

- J7 s0 x6 @  f7 e郑一民先生说,为了展示大秦帝国的威仪,也为了东探海疆,秦始皇命令徐福以寻求长生不老药的名义,带着三千童男童女、百工和五谷种子,三次东渡大海,来到日本,成为中国与日本列岛交流的先驱。如果仅仅是为了寻求长生不老药,秦始皇没有必要让徐福带上百工和五谷的种子。他东探海疆,其中也有难为人知的远大抱负[1]。: N% K4 l% y( T, O/ H' q/ t

  l3 y% ?1 x. f7 z2 n: E( \# _4 Z徐福在《史记》的“秦始皇本纪”里被称为称“徐巿”,在“淮南衡山列传”被称“徐福”。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19年,徐巿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于是秦始皇派徐巿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已经预备的三年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入海求仙,耗资巨大。但徐巿率众出海数年,并未找到神山。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至琅岈,徐巿推托说出海后碰到巨大的鲛鱼阻碍,无法远航,要求增派射手对付鲛鱼。秦始皇应允,派遣射手射杀了一头大鱼。后徐福再度率众出海,来到“平原广泽”(可能是日本九州),他感到当地气候温暖、风光明媚、人民友善,便停下来自立为王,教当地人农耕、捕鱼、捕鲸和沥纸的方法,不回来了。后来各史书对徐福出海一事都有所记载,只是对所到达的地方说法不一。《三国志》“吴书•吴主权传”、《后汉书》“东夷列传”、《括地志》等书记载为直洲,但具体方位不详。到了五代的后周时,僧人义楚在《义楚六贴》的“城廓•日本”中,首次明确提到徐福最终到达的是日本,今日的秦氏(日本古代渡来豪族。)为其后代,并说徐福到达后,将富士山称为蓬莱。
" S/ H0 f) [: d9 M+ h1 V: h" p$ D# b* l5 k2 Z
7 f% r/ L3 S  D& ]- o7 C
7 D  l9 o" a9 R; c/ R" d( j
[1] 郑一民、东瀛圣迹考、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 n: W2 g4 P" c4 Z2 o: v

$ Z" w* Z  M# f' X! @; e: `$ [7 z- L0 I" l: w! [

6 V* [6 ?$ D" W( l3 Z: h. U        感谢王群才的讲述与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8-30 21:46:48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0年8月3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曹传龙继续讲《温病学》。他将大略讲讲清代医家雷少逸的学术思想及其温疫防治方药特色。http://www.ynjkcy.com/wbx
1 K0 f$ ^8 ^% U3 w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讲了《温病学》清代医家雷少逸学术思想及其温疫防治方药特色的有关内容。
. c) }9 I& |3 e& a2 f9 }. ?6 M5 }8 n1 |        雷丰(1833年-1888年),字松存,号少逸、侣菊,天资聪颖,善书画,旁及星卜,有医术、丝竹、书画"三绝"之誉。
- ^. o2 l3 h6 }2 C著有《时病论》、《雷少逸医案》、《脉诀入门》、《病机药论》、《药引常需》、《药赋新论》、《本草诗三百首》等书籍。0 {* C5 {0 V& c1 m+ k5 y% w
雷丰幼承父训,推崇《内经》之学,历览诸家医书,引申触类,结合长期实践,以一年中杂病少而时病多,且前人论时病之书甚少,遂加意精研时病,颇有心得。其曰"为时医必识时令,因时令而知时病,治时病而用时方,且防何时而变,诀何时而解,随时斟酌",因撰《时病论》一书八卷,以论四时温病为主,并兼及疟痢泄泻诸证,每病之后又附有个人验案,亦为温病学中重要而切于实用之著作。) m: d3 h% M6 m6 v
《时病论》全书8卷,列四时病70余种,从病因、病机、症状、治法、方药等方面详加论述,并于每一病证后附列自己治案。各病证持论有宗,作者总结自己临床经验,自拟60余种治法,切合临床实际,对后世颇有影响,对临床人员有指导价值,是一本重要参考著作。
( I9 {: M) ?/ ]7 S/ V, Z& M/ }还著有《雷少逸医案》《脉诀入门》《病机药论》《药引常需》《药赋新论》《本草诗三百首》等。1 S1 V% K5 m. B0 B3 m5 ?

; l, O, u" ]& A& N5 N) Q  W2 V) a# ]5 \6 @& x8 f4 t. D) {" C
       感谢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和分享。$ C$ w1 S. g% |+ Z+ U' `( z1 o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8-31 22:07:41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晚上(2020年8月3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辨证录·呃逆门》。
7 }2 f! N: O- w9 x! z+ H, A% Y     本周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8 {7 J% ~" Z& P; _     1,人有忽然呃逆不止,以为是寒气相感,谁知是气逆而寒入之也。
. ~' ]5 R- A5 y! i$ ]6 F     2,人有痰气不清,一时作呃逆之声者,人以为火逆作祟也,夫火逆之痰,口必作渴,今不渴而呃逆,仍是痰气之故,而非火邪之祟也。
: ?$ \+ K( E* d% x* ^) D; u7 `* E4 B& W     3,人有口渴饮水忽然呃逆者,非水气之故,乃火气之逆也。人若胃火太盛,必大渴呼水矣,今但渴而不大饮水者,乃胃火微旺,而胃气犹虚也。4 N8 ^7 |; F% F$ S+ c3 g
     4,人有气恼之后,肝又血燥,肺又气热,一时呃逆而不止,人以为火动之故也,谁知亦是气逆而不舒乎。4 X9 @- ?  M% @! X* x9 j
     5,人有呃逆时作时止者,乃气虚而非气滞也。
9 v& n" }2 D: c$ |     敬请期待马京雪医师的分享,我们一起道术并重,复兴中医。http://www.ynjkcy.com/bzl* M: T9 ~4 @" O1 W# E0 Z
            祝贺河北宁晋中医马京雪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陈士铎《辨证录·呃逆门》,讨论了5个病例。
/ u1 l' @: B; {          1,人有忽然呃逆不止,以为是寒气相感,谁知是气逆而寒入之也。% |) A) \% @7 K  U" ~: C
       陈士铎说,方用定呃汤∶
3 w/ j/ V# T! f* a! w; m: N人参(三钱) 白术(五钱) 丁香(五分) 陈皮(五分) 茯苓(五钱) 沉香末(一钱) 牛膝(一钱) 水煎服。一剂而呃逆止矣。
! ~: J, [. C. i7 v参、苓、白术纯是补气回阳之药,丁香祛寒,沉香、牛膝降入丹田以止其逆,逆气既回,而呃声自定。孰谓补气之药,非即转气之汤哉!
  t5 A+ n- K5 [  x0 ?% D此症用加味六君子汤亦妙。1 y, ~1 M2 m& T: N. k
人参 半夏 苏叶(各一钱) 白术 茯苓(各三钱) 陈皮(五分) 甘草(三分) 丁香(二分) 水煎服。一剂即止呃,二剂全愈。
! g+ K) j. |5 P# j, D
+ N9 L+ V: h- }3 F0 g2,人有痰气不清,一时作呃逆之声者,人以为火逆作祟也,夫火逆之痰,口必作渴,今不渴而呃逆,仍是痰气之故,而非火邪之祟也。1 S% y9 L- v( `/ g7 [1 S
        陈士铎说,方用二陈汤加减治之。
6 M8 C* p$ V$ \! J6 o9 `& H人参(五分) 陈皮(五分) 半夏(一钱) 甘草(三分) 浓朴(一钱) 茯苓(三钱)水煎服。一剂即愈。
' n9 j4 Z- M7 I  y+ `. |. D  F二陈汤为治痰之妙剂,加入人参、浓朴于补气之中而行降气之药,自能祛痰于上焦,达气于下焦也。% q" F2 e4 c7 {9 v
此症亦可用加味六君子汤治之。
8 r4 c3 o* P# n0 G3 {6 ~$ j2 B: m- f
     3,人有口渴饮水忽然呃逆者,非水气之故,乃火气之逆也。人若胃火太盛,必大渴呼水矣,今但渴而不大饮水者,乃胃火微旺,而胃气犹虚也。
. w/ E' w6 I# ?- ?         陈士铎说,方用平呃散∶
; b7 J0 u  _* f# z4 v" e9 l玄参 白术(各五钱) 人参(二钱) 茯苓 甘菊花 麦冬(各三钱) 甘草(五分)水煎服。一剂即平。: z+ O- w# R8 P, V: G3 I- A) W
此方降胃火而又不耗胃气,所以奏功实神。倘以为胃火之盛,而轻用石膏,虽亦能取胜,而终于胃土有伤,呃逆除而他病又生矣,不若此方之和平而又神也。. l+ B8 b8 w6 H; S; Q- d" d
此症用两宜汤亦妙。
2 F2 x2 c3 w0 r人参(二钱) 茯苓 白术(各五钱) 甘草 泽泻 黄连(各一钱) 肉桂(三分) 陈皮(五分) 天花粉(二钱) 柴胡(三分)水煎服。二剂愈。
; O6 s" G: ^$ \0 E$ X- }7 N9 L: }7 A$ {
     4,人有气恼之后,肝又血燥,肺又气热,一时呃逆而不止,人以为火动之故也,谁知亦是气逆而不舒乎。  r; E* D1 L8 p6 ?2 |
        陈士铎说,方用解呃丹∶
7 u1 L) C) l3 V5 z3 }茯神(三钱) 白芍(三钱) 当归(二钱) 白术(五钱) 苏叶(五分) 麦冬(五钱) 白芥子(三钱) 柴胡(一钱)水煎服。一剂而呃逆即止。; k& U6 r2 k" C! W  E5 C1 D+ ]+ z
此方为散郁之神方,不特治呃逆已也。用白术以利腰脐之气,用柴、芍、当归以舒肝胆之气,用苏叶、麦冬以润肺金之气,用茯神以通心与膀胱之气,用白芥子以宣膜膈之气,是一身上下之气尽行流通,又何虞下焦之气不上升于咽喉乎!故一剂而收功也。6 s) Z4 G+ a: h! s* ^, m- g+ s% v
此症亦可用平顺散∶
) O' P8 F3 y# v5 Q/ G+ ~1 v- S) B柴胡 甘草 乌药(各一钱) 白芍(三钱) 香附 白芥子 川芎(各二钱) 砂仁(一粒)水煎服。二剂即止。(《辨证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8/1第一版本无香附)! x& p7 k; P0 k+ U
  D1 [! E+ j; r7 _9 }& Q
     5,人有呃逆时作时止者,乃气虚而非气滞也。
3 q/ L" V% X! p5 t8 n  g4 A5 G; P         陈士铎说,方用六君子汤加减治之。
# A+ z! l+ ~$ W. r' |# s% M7 r人参(三钱) 白术(一两) 茯苓(三钱) 陈皮(一钱) 甘草(三分) 半夏(二钱) 柿蒂(三枚)水煎服。连服三剂而呃逆自除。+ J9 C+ e  q- `& b
此方乃治胃之圣剂,胃气弱而诸气皆弱,胃气旺而诸气皆旺,故补胃气正所以补诸气也,气既旺矣。加以柿蒂之能转呃,自然气转于须臾,而呃逆顿止矣。且胃又多气之腑也,诸气之逆皆从胃始,然则诸气之顺,何独不由胃始哉。" Q- e$ `. q0 C! j$ n, ~
此症亦可用加味术苓汤∶
( S7 ]/ I/ ]; L人参 白术(各五钱) 茯苓(三钱) 半夏(二钱) 竹沥(一合) 附子(三分)水煎服。二剂愈。
& o$ T1 U+ {" S- Y* [- k& }+ T
' P9 z2 }' h! d0 M$ x: o           感谢马京雪医师的分享,道术并重,复兴中医。9 J4 Z2 _  z9 ]8 Q9 B

/ _+ [0 |6 Q  N! O1 u$ |$ z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9-1 21:41:22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0年9月1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医理感悟卷》朱良春大师的文章<21世纪中医的任务及展望>, X# }* q, |. j: d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lcqj        祝贺任丘市中医院张海涛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医理感悟卷》朱良春在三十多年前关于<21世纪中医的任务及展望>的有关内容。
' s" r0 b' e7 @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说局部,不展望未来也很难看清当下。
  _. b: R% M3 U7 C/ b         朱良春先生在三十多年前,展望中医药的未来,有很多内容已经成为了现实,他和子女也就是这个原因,才能坚定地走到今天,成就了事业,也推动学术不断发展,成为患者心目中的救星,杏林翘楚,业界楷模。
9 P3 Z: r3 [4 {        学习朱老,就是要学习他的目光、情怀和担当精神,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人们敬仰的大师。- c( c! v& W. f
        感谢张海涛的讲述和分享。
0 n' Q# m* k5 G8 n8 g1 f; S' B  p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9-3 20:42:11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20年9月2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曹老师的著作《邓铁涛传》的第八讲:研究脾胃学说,拓展学术。
$ m1 J! d6 y% R; o3 B- S: F% V3 Z
       邓铁涛先生到157医院工作时,为什么选择研究脾胃学进行研究,是值得大家参考的。这是他较早开始的中医科研工作,也对其日后学术研究发生了深刻的影响。1 g2 u$ t, t' t5 q% |9 o0 g

" H" ~6 p/ c) l8 k       邓铁涛先生在临床和研究中,发现古人所说的“四季脾旺不受邪”,以及各种疾病的产生多由“内因脾胃为主”,这样的病因学说很有道理。也就是说,人体内在元气充足,则疾病无从发生;而元气是否充足,关键在于脾胃是否健旺。* I5 V4 W1 e1 e3 `6 S1 m/ {

4 Y& |4 Q. C8 f6 T" s/ S       在临床诊治的过程之中,从脾胃论治的方药与法则,覆盖疾病的范围相当广泛,除能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之外,其它系统如血液、神经、循环、运动、内分泌系统的多种疾病,都有采用脾胃论治而受到良好疗效的例子。邓铁涛先生初步认识到,临床上只要抓住脾胃这个关键,不少疑难病症都可以找到解决的出路。因此,邓铁涛先生写的“中医脾胃学说提要”,及其他多篇集体论文,于1962年发表在《广东中医》上,得到国内医学界的肯定。最后写成总结性的《脾旺不易受病》的科研论文,也收载于《邓铁涛学术思想研究Ⅱ》的附篇之中。# s, R, ^" D4 q

) M5 o/ P. i5 |& x5 ^     我曾经问过邓老:您一开始是如何找到研究灵感的?; Y' I, N7 ]$ h( v& ?8 u" T7 @

* a4 ~( a/ s' P1 L( s, M     他介绍说,毛泽东发表“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指示之后,一个研究中医学术的高潮已经到来,邓铁涛先生就经常思考中医学里的精华部分在哪里?如何在临床上加以验证和揭示出来?邓铁涛先生在临床上治疗常见病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完全得益于中医脾胃理论的指导,这是他重视脾胃研究的起因。邓铁涛先生认为这些消化系统的疾病成因较为复杂,多是几种因素的反复作用而成。于诸因素之中,较为重要的有三大因素:饮食因素、精神因素、体质因素。三者之中相比较,又以体质因素为关键性因素。所谓“体质因素”,也就是脾胃虚。让我们共同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newsDetail?id=1201
) g3 O) [3 x- P1 ]% j+ V: Q& _( E
# G7 j; Q/ z. ~$ ^1 J' e        祝贺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中医院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著作稿《邓铁涛传》有关邓老研究脾胃学说,拓展学术的内容。/ }9 `, D( f5 \

  E1 Q2 c  r: x( y5 F/ t. L& m         虽然邓铁涛先生早年就善于临床,但是都是“个人袖里春秋”,治好了多少人,或者没能治好哪个人?谁也不知道。毛泽东号召“西医学习中医”,看起来是提高了中医的地位,其实是把中医药放在一个让西医“登堂入室,一睹芳容”的情况之下,千年等一回,中医药到底怎样?
- s& p7 h: x, R% N& r3 |- P. Q) g- B, i# N7 t* o! E9 Z

- E3 _4 ?  K: u. z! C, j, d6 n0 ~3 l' f0 J7 |
广东省的西医学习中医,就把邓老派到157医院工作,那是一个部队的医院,有纪律,讲政治,说实话的好地方。8 K! a9 p) a! y* G3 ]0 P

" Y+ R$ U" m8 ~# e2 u5 v: r) }         选择什么题目进行研究?做“大样本临床验证”?这可不是一般的课题!
7 _- n& V! K3 W# N- Y# s8 X+ j  J
1 M( R' L: l9 L         邓老选择脾胃学说,进行大样本临床验证研究,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 L3 Z7 @' R! C+ R4 {

5 k2 f$ l  f3 |% z
; \% ?% w& ]; L/ U! P* R" Q5 J; [- K# x5 T. V5 w; M) a' Q$ [
这是他较早开始的中医科研工作,也对其日后学术研究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2 k  x9 l/ V( M, |" m$ \' w( X- A3 X$ C) D0 Y
$ N( _8 V9 o( h. ~7 e" R
& l+ B; z) w1 r6 w+ e8 J$ O
如果做错了题目,选错了病种进行研究?其结果是什么?大家可想而知!
+ A9 B4 P! s2 n8 y- h- D" O
' k; _6 N0 c9 D2 b8 z  L' ^现在很多人的课题,就是为了晋升,真正经得起临床检验的研究报告有多少?能够得到大家公认推动学术进步的结论有几个?
/ B: v6 _4 r5 _; H. G3 r8 E8 m: x; f# ]( V( u0 D
# ]; I2 t5 u' a% J

  U% E9 M5 K5 M7 E& e% Y( p邓铁涛先生在临床和研究中,发现古人在临床诊治的过程之中的真正经得起的规律,加强文化自信,找到了中西医对照的好方法,确信”整体观念”是中医的特色,而从脾胃论治的方药与法则,覆盖疾病的范围相当广泛,除能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之外,其它系统如血液、神经、循环、运动、内分泌系统的多种疾病,都有采用脾胃论治而受到良好疗效的例子。
! a/ E& c% p* e
; n4 p+ j- Z  i3 X邓铁涛先生初步认识到,临床上只要抓住脾胃这个关键,不少疑难病症都可以找到解决的出路。因此,邓铁涛先生写的“中医脾胃学说提要”,及其他多篇集体论文,于1962年发表在《广东中医》上。
( c0 a! `5 Q3 A& Y2 |" ~- D4 s, M+ l! S% T9 t/ m
如果没有中西医的对照研究,没有大规模的临床验证,邓老能有后来的信心吗?
9 K, m! r3 U( C% \8 Z. j) e
2 M& ^/ W. p; @感谢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9-3 21:05:42 | 阅读全部
今晚(9月3日周四)8点,《燕赵中医名家讲堂》继续有请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46讲。 5 c* i! R: J6 p; Z* c6 g# n
      学习方法:关注《燕赵中医》公众号,点击:直播课堂进入。4 f) W3 l+ _2 ?, e5 l! Y& g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view&aid=6517
: X( P/ _6 n0 X3 u今日讲座内容: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8 u7 p) F& p  k0 i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1 S: s! |* e" c5 z4 J' z% b* b
  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出血。1 r% p: o7 c& W& A
  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刺阳明于(骨行)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秋无见血。
/ ^5 G) r- h; `/ i1 B  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春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复也。
: z6 J1 }0 r7 E8 i  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 nu弦。刺厥阴之脉,在腨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
8 h5 ?4 [) @. d  解脉令人腰痛,痛引肩,目(盳盳)然,时遗溲。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郄外廉之横脉出血,血变而止。1 y% F5 R. q' m1 y% o
  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善恐。刺解脉,在郄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
! [3 g, v, L- K" S7 q  同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肿。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为三痏。
- R( R( P, n: R6 W8 ]  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端下间,去地一尺所。
% c) D: j! X% ^) y# e! O  n! `# z  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俛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刺之在郄阳、筋之间,上郄数寸,衡居为二痏出血。# s$ l0 }& }6 S
  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饮,饮已欲走。刺直肠之脉上三痏,在蹻上郄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
0 O$ y. C) R0 s  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则悲以恐。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五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
) T. @# }, `! D* U  昌阳之脉令人腰痛,痛引膺,目(盳盳)然,甚则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内筋为二痏。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二寸所。
4 F+ O. \9 P. c! S  散脉令人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溲。刺散脉在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为三痏。
3 Q0 n+ z) y9 I6 _4 G6 k5 @) c# z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刺肉里之脉,为二痏,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 \/ }0 l3 R; M8 j5 E1 j% ]& ^) c
  腰痛挟脊而痛至头,几几然,目(盳盳)然僵仆,刺足太阳郄中出血。  4 n' F0 Z" u) X2 h( |
  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不可以俛仰,刺足少阳;中热而喘,刺足中出血。(少阴,刺腰痛上寒不可顾,刺足阳明;上热刺足太阴;中热而喘,刺足少阴。* w/ v& k2 e9 i; E9 w
  大便难,刺足少阴;少腹满,刺足厥阴。如折不可以俛仰,不可举,刺足太阳;引脊内廉,刺足少阴。
& b3 _3 j$ c, o8 `0 w  腰痛引少腹控眇,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两髁胛上,以月生死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0 k! y  e, z*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9-4 22:42:16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我是黄小平,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
  S$ Y& e6 h/ O; j0 B1 P0 c. E; p; J+ ?
- L% ]2 E9 O; X( E

" u/ X6 q5 ]7 a" }9 N1 M2 v6 M周五晚上(2020年9月4日)给大家分享中药学第五版内容中的利水渗湿药。凡能利水道,渗泻水湿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本类药物服用后能使尿量增多,小便通畅,将体内积蓄的水湿从小便排泄部分药物兼有清热利湿的作用。主要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病,痰饮,温湿,黄疸湿疮等水湿病症。本来药物性味甘淡,平或微寒,淡能渗湿,偏于利水渗湿,其称为淡渗利湿药,寒能清利水外,并能清利下焦湿热,长于治疗下焦湿热症,习成为清热利湿药。应多用于淋症,故成为利尿通淋药。应用利水渗湿药,需视不同病症选用有关药物并做适当配伍,如水肿骤起,有表证者配宣肺发汗药,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配温补脾肾药,湿热交蒸者配清热泻火药,热伤血络而尿血者配凉血止血药。利水渗湿药,应用不当,容易耗伤阴液,因需经商者应慎用。
+ Q% \* F3 n/ e2 s1 a; v
- C5 W# h9 X5 O; r' ^$ J- v; o; O- E9 V' M7 {  Y4 p: m
* Z1 X2 l- J" E9 e& o# \5 S
请曹老师和诸位师兄师姐给予指正!http://www.ynjkcy.com/zyx
3 q& ^2 c6 N$ q/ X; U4 I& R3 n( E  T2 s2 N; h
       祝贺上海黄小平院长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分享了《中药学》中的利水渗湿药的有关内容。( `# A( M# J6 s: J) j1 W
) i/ H& L3 F! Z3 g
       我们这个蓝色的星球,很可贵的是有水,然后才有了生命。据说,“生命原汤”是沼泽地,而不是生命诞生在大海里。
* p0 v) g8 U( e3 B) |% w1 A# x# P3 x! Z+ N! u
       有一利,就可能有一害。水多了,过则为灾,过用生病。水湿停留在体内,在中焦,在下焦,往往需要“利水渗湿”的方药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 a% _# q# g  W% E* A3 g- m/ Q% k$ A, k+ ~& M
      因此,能利水道,渗泻水湿的药物大显神通。
: R0 v& Y) z; Z) j
& V  |  }: z3 ?% y7 n' }: \     本类药物服用后,是否有作用?关键需要指标来检验,中医不需要仪器,照样可以检验。有效,就是能使尿量增多,小便通畅,这是指标。7 g2 m5 i- @7 c, Q! l" b
' V/ y' C5 O+ B+ f& m
       能将体内积蓄的水湿,从小便排泄出去,这就是它们的作用。0 J7 w1 E) {& I/ @' [( q# S
' ]/ T( F+ \4 L4 j
       中医所说的疾病,一般不是病灶。只要有痛苦,就是病,因此小便不利、水肿,淋病,痰饮,黄疸、湿疮等都属于水湿病症,用性味甘淡渗湿的药,能治疗这些不同的病症。" t+ u, y" N; s
! H( j# v! K# W1 C1 n4 T; k2 c
! j5 q+ W+ H3 ~/ v
5 d$ N1 h/ B4 }- \3 ~" S! t2 _
感谢黄小平院长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