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9-23 21:56:08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三(2020年9月2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和大家一起学习邓铁涛邓老作为顾问委员编纂的第六版《方剂学》。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补益剂。本类方剂是根据“虚者补之”,“损者益之”以及“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理论立法,属于“八法”中的“补法”。
' L: Z' x, N( V2 |' Y$ e# }( _, A9 J- w; ]
       人体虚损不足诸证,成因甚多,但总属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包括饮食劳倦、情志所伤、病后失调等)所致的五脏虚损,而五脏虚损又不外乎气、血、阴、阳,故虚证有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区别。所以,补益剂则相应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六类。
8 c8 T/ B* M( n
% F/ ~; T4 Q* P" Z7 D9 C       补益气、血、阴、阳虽各有不同,但不能截然分开。须从整体出发,既要有所侧重,又要统筹兼顾。
( ?9 ?2 b8 `! z5 w! ?, p; o0 K
# f. \; E- ?9 N) k& N( B       气虚补气,血虚补血,二者虽各有重点,但气血相依,补气与补血常配合使用。《脾胃论》中说:“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血自旺矣。”《温病条辨》中说:“血虚者,补其气而血自生。”因此,血虚者补血时,宜加入补气之品,以助生化,或着重补气以生血;如因大失血而致血虚者,尤当补气以固脱,使气旺则血生。对于气虚,一般以补气药为主,虽亦可少佐补血药,但过之则阴柔碍胃。至于气血两虚者,则宜气血双补。敬请期待王秀民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zyfjx; @7 i, L! \3 h* V. P4 F; w8 s9 Y

4 ]& X3 J8 I# ^1 [1 q* G- G7 M    祝贺石家庄市中医院王秀民主任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邓铁涛先生主编的《方剂学》关于补益药的内容。  _- r3 ?+ _( G8 u8 N: B' ^
# J/ {- G1 a% Y" j9 D& H$ J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是中医独特的学术理念,并且有相应的针对性措施,中药只是中医补法的一种。, j' V8 s. h& E# d9 m

& @# u2 ]  z9 R$ F7 f: m8 ~     中医补虚的药很多,一般说对于脏腑来说“顺其性为补”,也就是辅助脏腑恢复功能,与西医所说的增加营养不是一码事。/ O: e! r: |3 O2 ^, S, T
5 n5 I( y0 i' m6 z
     因此,所谓的补气、血、阴、阳的药物,是相对于病证、病机而言,不是对普通人的普丗选择,补药也是治病的需要,不是随便乱吃,越吃越壮。
  H# v: H7 A1 X9 }) a$ c- s5 I  [3 h$ M/ e" O, J" N
    也就是说,没病吃补药,有害而无利。
9 R0 W! X. {% Y
. f+ n8 @. [0 @/ m4 A! b+ [, G    当然,有虚,有损,尽早服药,可以避免很多积劳成疾的疾病,叫做治未病。8 f5 u5 F$ P4 V( l3 t
& L" p1 v9 _" n6 z+ H0 g
     治未病,就是中医的健康管理学,不是无病吃药。  i) F8 _# w, j7 i, Q% f6 i" x4 r

* o  [: t* k/ Q; `这里边有界限,界限也不是很分明,选择需要智慧。
$ G; v* Y; ]0 z2 m9 d- p5 x8 N2 @5 Q# m2 T. g: S1 `
感谢王秀民的分享和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9-25 21:09:02 | 阅读全部
本周四(9月24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易水学派研究》之《尤在泾一一易水学派的仲景研究者》。. Y' o$ _/ y+ M

  s$ n$ A% u, J* ^2 P; h, T, B  H, n- F1 Z# q
. e# R' }9 o, i; f7 i
今天我们学习清代医家尤在泾(尤怡),主要学习他的生平著述、学术渊源、和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的部分内容,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 }! O  Z, [2 Q: ?; D! j3 f3 K! e1 @
# a5 N7 w& V: W& @  S) a0 r

3 ^; f4 W9 x7 h% d4 _( H7 Z+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ysyj6 w4 m0 S* R( [+ S0 N7 q! d

' w7 O+ W" [! U5 v2 _* K祝贺宁晋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易水学派研究》之尤在泾的有关内容。0 r0 E6 j2 \& o' ^

9 |, u  w6 ^3 y3 W. r+ j' v        尤在泾,清代医学家。名怡,又字在京,号拙吾,又号饲鹤山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尤在泾少年时家境贫寒,曾以卖字画为生。与同郡顾秀野(嗣立)、沈归愚(德潜)等为挚友。
. X5 U! Y0 Y$ Y8 s, ?* ?
1 M$ ]- Q! g; |) f! h        他协助参订沈朗仲《病机汇论》。尤在泾早年已开始行医,但声名未著,至晚年诊治技术成熟,治病多奇中,医名大振。尤在泾性情沉静,淡于名利。结识了不少文人学士,在行医之暇,以读书种花养鹤等为消遣。著有《伤寒贯珠集》 (刊于1810年)、《金匮要略心典》(刊于1732年)、《金匮翼》、《医学读书记》和《静香楼医案》等,前3种对后世影响较大。
1 D/ }9 A9 I5 H8 i- S- t0 ~( l1 N# y4 V% U$ v
有研究者指出:尤氏学术思想的历史渊源在于:承中梓“治病求本”和私淑喻昌“议病论、分类归纳伤寒”思想。尤氏治学方法为:师古不泥,择善而从,勇于创新;荟萃百家,殚思极虑,提要钩玄。尤氏学术指导思想和理论建树是:法中梓“先后天根本论、水火阴阳论”;治法统贯伤寒论;六经俱可受寒邪说;治病先议病。尤氏在临证经验特色方面:首倡中风病本在肝,强调平息肝风,中风治疗立急中八法,并提出开窍固脱法;血证治疗注重祛邪、温中、理气以止血;并针对当时盛行寒凉止血之弊,主张甘温止血;治疗痰饮注重补益脾肾以益本源;祛湿四法,灵活易用;杂病辨证精巧,多能奇中;制方遣药,注重升降沉浮之理等。尤氏用药规律为:治疗中风病,在用药功效方面偏重平肝熄风,在归经方面以入肝胆经为主;治疗内伤杂病,在用药功效方面偏重补气,在四气五味方面偏于甘温,在归经方面以归脾胃经为多、归肾膀胱经次之。# }5 S. I! U  q/ i( U, W

  d- u+ L4 x& c
: `3 f6 Q# ^9 [/ Q& z$ I+ m- i* B+ s6 Y, |/ p% r
感谢李源中医师的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9-25 21:17:13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我是朱萍霞,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 g2 ?. G* D1 |1 n; g
3 [! u8 Y8 b3 U! \  w. w  L% w# r
5 J* M4 Q4 X$ t5 ]$ C

% D2 [( ^! q4 J2 H1 T周五晚上(2020年9月25日)给大家分享艾灸“越灸越重”的原因何在?
6 l( u6 U3 \) w8 S+ J  C+ a' L% Q. r% @0 k# D
      在艾灸过程中,可能会遇见这些情况,有一部分患者用艾灸疗法,灸几次或是灸一段时间,一是又出现新的病情,二是当时症状加重,三是不出现的老毛病又“冒”出来了。
- K) g) _5 p3 d5 v
4 \# u9 u! L7 z2 M& ~     以上这三种情况是艾灸中经常出现的,出现时患者就对艾灸疗法产生质疑,艾灸真能调病吗?是不是自己不适合艾灸?老毛病又出来了,是不是艾灸把身体灸“弱”了4 m" V' W" h& ~6 r9 t
' W2 ?8 T. i1 ~" [
其实并不是如此,身体本身是一个复杂而精准的系统,可以自我调整,在艾灸过程中,伴随着正气增强,就会出现以上情况,这正是身体自我修复的现象。
' S4 c* r6 c& i. K5 N, R1 ]/ a& Z9 X  ?) |. \

' g  Q  B. x, a, w( X& X- S- O+ X
* K: w, Q- O, E" z/ t5 n, c请曹老师和诸位师兄师姐给予指正!http://www.ynjkcy.com/7 O, `. ^, @; c: a
0 a4 P7 E$ E; r8 k/ o) Q" C. z6 z- t
         祝贺新疆库尔勒中医朱萍霞讲座成功!她给大家分享艾灸“越灸越重”的有关内容。- V9 t% x. v% ]) ?/ h# i* B( u

) N" D  N2 R0 o+ R4 c! R3 g7 U; V       她 在长期艾灸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特殊的情况,积累了很多可贵的经验。都是实践出真知,大多数都是不传之秘,这是对于发展学术很重要的问题。
, ~3 b) p0 y# j4 P) [3 T  P
  J% C) z: l+ s2 X8 T因此,她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就像坐在你对面,与你谈心交流,很可贵!
8 j1 S6 w2 u, t) \( l# C: }# C% [) b- E6 {' s9 v
感谢朱萍霞的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9-26 21:37:18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0年9月2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大智慧》这本书的内容:
# u* t, j* U9 g8 @2 b4 k& h
6 V* w/ m5 h, f# r7 c- C        第二十三节:郭玉诊脉针灸有绝活。
7 y7 o8 e; h3 e: o8 s/ x; g: ]% l0 S1 b: d! [* o' ?! b
       中华民族在经历了长达几百年的战火动荡,又经历了短暂的 秦帝国和楚汉相争,诞生了大一统的汉王朝,重新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以司马迁父子为代表的史学家,对此前历史上的学术流派,进行过全面的总结。; e1 S. i, L+ @4 Q

) u. g& d3 ^( U& G9 J5 \        东汉年间也有很多非常有名的医学家,郭玉就是一个以诊脉和针灸出名的中医大家。郭玉的师祖是一位在涪陵的老翁,他是一位民间医生,擅长针灸和脉诊。郭玉的老师程高,经过多年的追随,拜师之后,才得到涪翁的传授。程高也是一位民间医生。! s2 |: r) {" M6 ^4 R
9 t. `! q# ]5 g; G7 I5 _9 S
        郭玉在年少的时候就拜程高为师1 R" T" B) L* t

+ P( v. }( `1 Z6 `  ,学习医方和诊脉,以及房中养生之术。   郭玉和汉文帝交流对答时说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医之为言,意也”。8 Z& v% v* I$ r- v. ~

+ t. W0 r4 H( ?5 E0 W( e" ?0 x         第二十四节:曹操为何违心评价华佗。: {- [* M+ d4 u
- L4 H$ ^* l7 X% J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 ,也就是现在的毫州人 ,又名旉。他精通医方药物,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
0 E4 L: T. ~' f* Y( ?" [% O9 L- S/ v9 |1 T+ e* m1 x. R8 P
        治病的时候配制汤药只要几味药,心里掌握药物的分量和比例,同时告诉病人服药的禁忌和注意事项,病人多能痊愈。而且针灸与中医外科类同手术式的治疗方法得心应手,治疗了诸多疑难杂症!并诊治曹操的头痛病,被曹操留在身边,但终因曹操疑虑和不珍惜人才而遭杀身之祸!
: [! G1 h, M% V2 B' Y5 Z2 N8 T3 S. c* s
但多年后曹操因爱子得病逝去而后悔晚矣!9 a! D8 }* L) J9 L- D! G; h: J% {
9 z% h1 t! g0 W* q& {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zydzh
9 b+ j, f: F: V$ M3 S/ j
; M4 e0 S4 }+ u/ a. w; k+ ?      祝贺衡水中医王群才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医大智慧》有关郭玉针灸和华佗的有关内容。2 M; L; {( O' S/ r- V
" ~. D1 ]& }. w
       郭玉在东汉和帝时(公元89-105年在位),官至太医丞,治疗疾病“多有效应”。汉和帝认为他技术高超,不是一般水平。
4 G- u) `. I1 B5 C0 b# a5 Q
# R# h* N/ m' R      郭玉说:“人体肌肉、血脉的结构是很精密的,气血的运行一刻不停,行针治病,必须根据气血的运行状态,取穴和进针,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心思专一。时机的把握,有时候很难事前约定,更不好用言语加以形容和传授,必须在实际工作之中,临机处变。”# @7 F- V4 @3 W. @" f- ]/ J0 F, Y8 F; [
% K2 u: i% A6 N& `: j$ r
汉和帝说:“这样说来,医学真是一门不容易精通的学问啊!”) L! l; I" t& W7 k  R" u
" A5 c- [% J* r
郭玉说:“我给高贵的人看病的时候,心里总是担心,怕冒犯了他们。主要有四个为难的事情:一是高贵的人总爱自以为是,不信任我,不能让我放手诊治;二是高贵的人生活起居,不能按照医生的嘱咐去做,对于疾病的调养不利;三是高贵的人劳动很少,往往体质虚弱,不能耐受药物苦味和副作用;四是高贵的人不喜欢运动,总想享受安闲舒适的生活。因此,难于诊治。我在为高贵的人诊治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顾虑重重,很多治疗疾病的方法不能顺利施展,因此他们的疾病就不容易很快治愈。”
$ u3 o0 h0 E3 A7 D* z5 l4 N- a; |4 o: Y, w
汉和帝听了郭玉的回答,不住地点头称赞。郭玉因为技术高明,而一直到老都担任医官之职。" U4 y( Z0 o$ A6 d! k' v

' f( C7 o$ T# S- _8 B      医患之间的不和谐,自古就有。
9 `! R! e& [0 |0 t' V1 U
4 Y; s- n( j0 v+ ^" Z& w华佗死了以后,曹操的头痛病仍旧没有好。曹操说:“华佗本来能够治好这种病。他有意留着我的病根,想借此来抬高自己的地位,既然如此,如果我不杀掉他,他最终也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直到后来的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他的爱子仓舒(即曹冲)病危,曹操才痛苦地说:“我真后悔啊,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可爱的儿子活活地死去了!”
/ u- U, J7 w2 {; K  I  g0 O6 L! m4 {# A5 U7 p
可见华佗并不是曹操此前说的“无名鼠辈”,而是一个伟大的医学家!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9-27 22:00:06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0年9月2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曹传龙接着讲《温病学》。他将大略讲讲清代医家叶天士的学术思想及其温疫防治方药特色。http://www.ynjkcy.com/wbx
7 w: d& L/ L" Y) N$ _' ?, t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讲了《温病学》关于清代医家叶天士的学术成就。
9 x; v2 N; X( d( g4 y        叶桂(公元1666年~公元1745年),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叶桂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四大温病学家之一。( |6 S) [' x  c5 }! J
祖籍安徽歙县,其高祖叶封山从安徽歙县蓝田村迁居苏州,居上津桥畔,故叶桂晚年又号上津老人。( `( T; F4 ~% L! P8 _
         叶桂十二岁时随父亲学医,父亲去世后,就走江湖,家贫难为生计,便开始行医应诊,同时拜父亲的门人朱某为师,继续学习。他聪颖过人,"闻言即解"、一点就通,加上勤奋好学、虚心求教,见解往往超过教他的朱先生 。( Q* v# i) E6 A( B8 H# s; A
叶桂从小熟读《内经》、《难经》等古籍,对历代名家之书也旁搜博采。不仅孜孜不倦,而且谦逊向贤;不仅博览群书,而且虚怀若谷、善学他人长处。叶桂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只要比自己高明的医生,他都愿意行弟子礼拜之为师;一听到某位医生有专长,就欣然而往,必待学成后始归。从十二岁到十八岁,他先后拜过师的名医就有十七人,其中包括周扬俊、王子接等著名医家,无怪后人称其"师门深广"。8 U; }( l! K, D- p. _: R& M
       叶天士《温热论》为温病学说的形成开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书中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论治方法,表明温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卫气营血的病机变化。提出"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从浅至深的认识原则,拟定了"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治疗大法。在诊断上则发临证指南医案展、丰富了察舌、验齿、辨斑疹、白疹等方法。对一些常见急症热病,如时疫和痘麻斑疹等,叶桂都有独到看法和妥善治法,他也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医家。他的许多治法方剂,经吴鞠通的整理而成为广传后世的效验名方。《温热论》自问世以来,一直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推崇备至,它不仅对温病学,而且对整个中医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清代乾隆后期,又出现了一批研究温病的著名江南医家,其中佼佼者有吴鞠通、章虚谷、王孟英等,他们也都是叶天士的私淑弟子。
$ F7 F% }' E3 d9 E/ d9 U4 {$ v6 H; b1 I: E( C+ O4 v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9-29 20:44:56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晚上(2020年9月28日)由马京雪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辨证录》。9 \( a( X6 d- q4 ^+ r

- {+ E0 j' }/ X2 K8 l- P+ J% i8 ?      本周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厥证门》,《厥证门》有七个病症,内容太多,我们今天学习其中的四个。
$ o( i+ ~, M7 R  m" t; H; J
* s5 ?# w3 R1 |; h' V& a) v     1,人有日间忽然发热,一时厥去,手足冰凉,语言惶惑,痰迷心窍,头晕眼昏,此阳厥也。
( ~& E' V- \: J! h
; W9 R. z# q7 e     2,人有夜间发热,一时厥逆昏晕如死人状,惟手足温和,喉中痰响,不能出声,此阴厥也。
: s. N6 \; m/ @
5 t/ d0 A/ D* Y! Z& W     3,人有日间发厥,而夜间又厥,夜间既厥,而日间又复再厥,身热如火,痰涎作声,此乃阴阳相并之厥也。
1 H3 j/ G/ {2 A3 M9 \( }& M1 `- f$ x
      4,人有大怒之后,又加拂抑,事不如意,忽大叫而厥,吐痰如涌,目不识人,此肝气之逆,得痰而厥也。
& C8 y; X! @2 a5 ]7 ?! O
9 S/ C# W0 q3 u/ y) T% E( C8 W      敬请期待马京雪医师的分享,我们一起道术并重,复兴中医。http://www.ynjkcy.com/bzl
+ g2 }( _3 Q: N4 M
$ R# U' i1 y0 [$ |! \       祝贺宁晋中医马京雪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辨证录》之《厥证门》,讨论了其中的四个病例。1 D: m( E4 c% {# {+ N/ n/ ]0 l
4 g1 l. F( h3 Y8 j" G- S7 Q  S
     1,人有日间忽然发热,一时厥去,手足冰凉,语言惶惑,痰迷心窍,头晕眼昏,此阳厥也。
, |" p6 m# ~! k, m9 i' G7 F9 ?! V5 |* F$ P( t
    陈士铎说,方用安厥汤∶
3 K3 h" b( z2 E; ?: ~  u4 H2 n/ {0 o) M% f& p3 _9 E  _, }
人参(三钱)玄参(一两)茯苓(三钱)白薇(一钱)麦冬(五钱)生地(五钱)天花粉(三钱)炒栀子(三钱)白芍(一两)柴胡(五分)甘草(一钱)水煎服。一剂而厥定,再剂而身凉矣。凡日间发厥之症,俱可治之,无不神效。
/ x$ s7 f0 V7 z# [! a9 d4 f) `$ |# l8 G6 u) R3 g6 L) u. x6 W! z
此方和合阴阳,实有调剂之妙。助阳气而不助其火,生阴气而不生其寒,祛邪而不损其正,解郁而自化其痰,所以定厥甚神,返逆最速也。3 R1 K) X) ~! _  ^
3 j9 }+ l( H; `" R( ~
此症用黄连定厥汤亦效。7 h4 ^/ U" c; P1 I+ x3 a

# l' i+ t) Y6 a! X1 Y' ^1 U+ `# l: ^3 v黄连(二钱)当归(五钱)麦冬(五钱)玄参(一两)贝母(三钱)菖蒲(五分)水煎服。一剂即回,二剂愈。
1 Q- d6 {/ s, U; o0 j' [2 @, L1 b  U, g

- x" m1 Y  y- Y- x2 ?3 @: V7 }* F
6 h5 i9 J6 B4 s     2,人有夜间发热,一时厥逆昏晕如死人状,惟手足温和,喉中痰响,不能出声,此阴厥也。" h3 S* P% B6 G! \
( }' C2 O2 P: U
       陈士铎说,方用补阴助阳汤∶
: l1 P  p$ D  m8 |( Q8 f
2 N+ P( M2 E8 E  [: ^玄参(一两)麦冬(一两)熟地(一两)人参(二钱)白芥子(五钱)柴胡(一钱)白芍(一两)当归(一两)白术(一两)茯苓(五钱)菖蒲(一钱)水煎服。一剂而昏迷苏,再剂而痰涎化,三剂而厥逆回,则可生也,否则不可救矣。0 ]- T, w2 a, A3 _9 i/ P0 b

4 c  X. f; Q* G+ H( o此方补阴之药多于补阳。阴水足而阴火可散,阴火散而阳气可回,阴阳合而昏迷宜苏矣。倘服之而不效,是阴阳早已相脱,不能再续也,非前药之故耳。或曰阳气虚而离阴,是宜单补阳以入阴,今补阴以合阳,恐非治法。不知阳气虚而不能入于阴血之中者,以阴血之大燥,火盛而虚阳不敢入于阴耳,非阴血过多之谓也。苟补阳过胜,则阳旺而阴益消亡,此所以必须补阴以合阳,而万不可补阳以胜阴也。况方中未尝无补阳之药,补阴居其七,补阳居其三,阴阳始无偏胜,而厥逆可援也。
) }: Z( k" u4 ^: X
& i5 f! Y% z( I9 w% {0 y此症用解晕神丹亦效。' D' O+ Q* F( c% Z1 t6 X* B

+ i# C: M5 }9 U5 E5 p3 R人参半夏(各二钱)茯苓(五钱)南星(一钱)天麻乌药陈皮菖蒲(各五分)当归(三钱)柴胡(一钱)水煎服。- g9 j( h8 M5 }! G& T: C7 l% Z' _

. I! f5 ~' _8 J% v3 J# M+ _
4 i- t0 b5 \  S9 `! p2 V) p+ W; D
     3,人有日间发厥,而夜间又厥,夜间既厥,而日间又复再厥,身热如火,痰涎作声,此乃阴阳相并之厥也。
3 s+ x; t3 {% a3 O
( O$ U% v7 z  q4 \0 o       方用旋转阴阳汤∶
& B  y4 F' Z# c0 x3 t" J( f. p8 p, j* m2 {
人参(一钱)白术(三钱)白茯神(三钱)白芍(五钱)当归(三钱)生地(五钱)麦冬(三钱)附子(一分)炒栀子(二钱)天花粉(三钱)柴胡(一钱)水煎服。一剂而厥逆安矣,不必再剂也。
* h/ z# K, a+ x' m9 ], Y" b: p5 T: ~) O# v, T) L
此方阴阳双补,痰火两泻,补泻兼施,不治厥而厥自定也。倘或补阴而不补阳,或泻阳而不抑阴,则阴阳必有偏胜,而痰火必致相争,变出非常,有不可救药者矣。4 `3 B! i: r- F3 w$ G/ y1 W
+ L- N7 k9 F3 b% x2 d- D: ?3 _
此症用息争汤亦甚效。
( {& L+ g4 Z8 b, t- \: d5 N& f4 b
柴胡神曲(各二钱)甘草(一钱)炒栀子天花粉(各三钱)茯苓(五钱)生地(一两)水煎服。一剂即安,二剂愈。
7 m/ J/ w: F1 u1 P4 H& j% {1 q- z% R, s2 N+ d  ~
3 o; f5 K' c( i' N
5 k( G% c( O$ U% d2 O
      4,人有大怒之后,又加拂抑,事不如意,忽大叫而厥,吐痰如涌,目不识人,此肝气之逆,得痰而厥也。
: ^" r6 ^* A: ^1 A+ p+ w+ u7 m8 d9 O" r3 [" F- l7 u
         陈士铎说,方用平解汤∶
( J: }5 p8 ~; v1 b# {; q
/ |! H& T& @5 p% @# y香附(五钱)当归(五钱)天花粉(三钱)半夏(二钱)茯苓(三钱)神曲(二钱)麦芽(二钱)炒栀子(二钱)黄连(五分)甘草(一钱)水煎服。一剂厥轻,再剂厥定,三剂全愈。. q' O7 a1 H0 r; [5 N6 m2 P" y
5 S- _! \3 ~4 r1 }2 [0 t! D& C: f# F
此方解肝气之拂逆,实有神功。在清热而不燥,导痰而不峻也。9 R3 L! j7 v* o' p- y

# X! ]1 R: g  I. L) C8 H7 h5 W此症用三白散亦效。
8 W* ?) q3 s, u2 {4 }2 x0 ^% H- @
2 g) u5 }  }) e白芍川芎(各五钱)栀子茯神天花粉(各三钱)当归(五钱)白豆蔻(二枚)南星菖蒲枳壳(各一钱)水煎服。二剂全愈。
7 }, m) F* X) d8 s' G! `$ {/ K4 Q! @0 q

- M* @% d) U- g5 f4 w8 k; h' [9 G4 v
# A) R: S5 w5 c' K! X$ ~" M& t6 r* G      感谢马京雪医师的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9-29 20:48:09 | 阅读全部
今晚(9月29日周二)8点,《燕赵中医名家讲堂》继续有请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49讲。
2 s% h" v+ {$ |% y/ T1 J  o  I
( ?! l7 N2 K- N  {# D      学习方法:关注《燕赵中医》公众号,点击:直播课堂进入。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view&aid=6517
0 R9 U, M  M5 e+ J: \2 J
0 Z  S6 l& c: K# q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 p; I8 A' @7 c5 W. y  ~
8 U0 Y5 M- l( C1 d今日讲座内容:
' O5 D: |1 N3 x* O- {6 M痿论篇第四十四4 j+ t& y9 y) c7 T
黄帝问曰:五脏使人痿何也?) F$ M5 f! k$ H
  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
4 L+ P7 E" v) H( R: v; P" c  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躄也。) j' g! c1 I% E  y2 f; m+ I! c
  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析挈,胫纵而不任地也。# h/ C& A6 o! f9 g% b+ D
  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3 [0 r3 o( g6 d7 _# A' B/ B
  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 M3 a7 }/ \" L( u7 I3 G$ O
  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 y; f& S' X: V: f# Z  帝曰:何以得之?岐伯曰: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呜,呜则肺热叶焦,故曰: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此之谓也。
& m! P+ i, ]4 Q  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 q. O/ M( |; A  P! _& w% a& l
  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 J# ]) Z: B; a) F6 V$ s
  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 n. \3 J7 j5 q, E  F* W9 S* Y5 j
  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合于肾,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故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4 h, ~* h2 |, @' `6 j3 k6 {1 w
  帝曰:何以别之?岐伯曰: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
- B9 ?( U4 z: n) v: q' V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
5 U' @. {" C# d  I% B  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揔宗筋之会,合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C  w- ^' f, Q- `% a+ g2 B% |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帝曰: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9-29 21:25:42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0年9月29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医理感悟卷》朱良春大师的文章<辨证论治纵横谈>    + W  n; s/ A  f5 Z

0 q& [) D, d( y6 p& Y" j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主任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lcqj
4 t  P  _0 [) P) f6 @) I+ ?5 _# V  E- u4 S0 L3 i8 [, F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医理感悟卷》朱老<辨证论治纵横谈>的有关内容。: V  j0 x. Q) y2 B% K) p" ?
3 a3 c5 r, J9 X& d0 S
        朱老说,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法则,也就是怎样辨别病证、进行治疗的过程与手段,这是中医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结合。它是针对机体各个部分及整体的主要功能状态与病理活动,给予综合性评定,提出恰当的处理方案。具体说,就是根据病情,运用四诊八纲,结合病因,加以归纳分析,区别证候的属性,辨别邪正的盛衰,推测疾病的转归,从而确定治疗与具体治疗措施的基本原则,从错综复杂的症状中探求病因(从证求因、从时求因)、病位(依机体反应状态而判定,如表里、上下、气血、脏腑、经络)、病性(据病理机转而决定,如寒化、热化、正气之虚实;病邪之浅深),并据此立方用药。不论病情如何复杂,或是比较隐蔽,一时尚难确诊的病证,都可以通过观察致病因子刺激机体所引起的反应性的变化(症状),推勘机体内在的变化。《内经》“有诸内,必形诸外”,就是这个含义。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独特之处。中医工作者如能熟练掌握之,并通过临床实践,对此客观规律,加以总结,不断提高、丰富、发展之,可使中医中药放出更为灿烂的光辉。所以我认为,如能掌握好辨证论治的规律,世界上就没有绝对的“不治之症”,而只有“不知之症”。   
8 Y! y% p0 f$ X1 X# D' y$ S+ X8 m
, V9 w! Y! z% K        一、首先应该明确的几个问题, c; \! D4 Y8 i" |3 j1 e& ?

8 [! E$ D) ?6 E (一)学习辩证法,掌握客观规律
+ w( s9 N2 l6 i5 o  J" G9 T4 W$ e  R4 q: S" V8 @
(二)练好基本功,把握辨证方法; w4 b1 _3 P0 w' b! Y6 U7 n
" h! r$ ?& P3 c
(三)区别症与证,进行综合分析
* b, r( Y5 L. J& m( P/ [8 w
% b; \; z& q3 ]6 T二、辨证论治的具体方法% s4 x+ ]  V% G# A$ [

+ s0 w4 e* W/ I, n6 y% x" Y3 w " n" z) }( {5 f* Z! j# u2 L

% d/ b3 W! o( S) C" ?# }(一)以四诊为手段,全面了解病情
5 R) K& |. @! o5 g4 ]( _  }2 T! d; L
; Q' K0 Q( \$ D8 Q(二)进行归纳分析,抓住主要矛盾
. r: o2 }- B; O, d; D6 p/ M
: W$ _* M3 F) m! ]0 w, U(三)注意辨明真伪,权衡轻重缓急
- c) N5 y! ]( M4 z6 Y9 v$ h
  b; [7 t. q5 o$ B! [三、辨证论治与现代临床- x9 b, T( a7 j5 A% E% Y* @; N( ~

# c; F2 b. m- O$ I5 W: A(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 U. `4 @, d7 ]6 `0 d+ }) @- k. C( H& |. Q2 b! t
(二)一般与特殊相结合,可以提高医疗效果9 a* ?6 Y6 H( \5 c  K5 ^  E/ W2 e
% _- q! W: V8 F  K0 |: W( E- j& d
结语- k( n# q, W1 S% Q% d* L

7 F4 x7 ~& X  Q$ m$ d 5 W# Y7 R/ s* i+ E7 V2 _$ u
  [& I, M' j4 F; y3 ]
辨证论治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以四诊八纲为辨证依据,以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为原则的。它是中医学的精髓,是现代医学至今尚未认识的疾病变化和处理的独特规律,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其实质,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为人类健康服务。
( _3 h$ o1 `1 g2 ?
( y: ?6 }7 Z; _/ V$ \1 G" V(本文系朱老1984年4月为日本汉方医学研修团访问南通时所做的学术报告稿)  l! j4 O) l6 u8 J% o3 m( X8 a
; ]6 F* n1 ^) n6 T: Z

8 P, R! t: d* B" c% W7 b! `
. @" {  h$ g4 N: a       感谢张培红主任的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9-30 21:12:31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20年9月30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曹老师的著作《邓铁涛传》的第十讲:带研究生培养高素质人才。
$ `! `! Y% R% Q) T  _; x. V/ Q; E
邓铁涛先生培养研究生时,有很多动人的事迹,也是一些难忘的岁月。
% ]! n; f6 N3 l$ W6 a/ O9 I- Y$ S# O; `
经过“统招”的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1978年全国恢复招收研究生,中医学科也开始招收研究生,这是中医教学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开天辟地的大事,是党和政府为培养新一代高级中医师高瞻远瞩的伟大举措,它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广州中医药大学是首批(1978年)获准招收研究生的中医院校之一,也是全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1978年,邓铁涛先生招收了两名硕士研究生,一个是梁德任,一个是李杰芬。0 b: i2 b- f& c

% X# E8 c- A. i; w梁德任,1945年出生于广东东莞,他的学位论文是《从脏腑相关学说探讨冠心病》。主要是在邓铁涛先生的指导下,阐发通过补脾益气,化瘀祛痰而治疗各种心脏病的临床经验。他1988年移居美国,仍然念念不忘国内的中医事业。' P! Q$ ]4 y) S. l( t
& \7 G0 z& Z& Z6 [$ K# l- x  S/ {5 C
李杰芬,1944年,生于广东郁南县,学位论文《肝脏学说的研究》,从肝脏与其他脏腑的关系来探索邓铁涛先生治疗高血压、中风、胃痛、慢性肝炎的治疗经验。; N) I0 \& A: G" E6 c1 v3 p  A
, t. Q+ i& a8 i3 i0 o" ^
他们都是从您的临床经验出发,阐发邓铁涛先生主张的五脏相关学说。# w" j( E1 Z9 e9 n! I

3 F, \6 S2 u2 z  d邓铁涛先生认为,冠心病其病位虽然在心,而与他脏相关密切。治一脏可以调四脏,调四脏可以治一脏,此即张景岳五脏之气互为相使之意。处方则是健脾益气的四君子汤,以及除痰的温胆汤。调理脾胃可以安五脏,心与胆通,治心宜先温胆,胆通则心自安,故温胆汤成为邓铁涛先生治疗冠心病痰湿证的基本方。研究生梁德任,通过对50例冠心病病案资料分析,取得“脏腑相关学说治疗冠心病”的科研成果。通过研究生的系统总结,更印证了他的见解。
; w1 b2 d2 Q9 Q6 ~8 E& ?7 E3 s- L; P$ |3 C7 p& @
邓铁涛先生于1992招收的内科专业博士研究生李南夷,对于这个问题进一步探索,他的学位论文《心衰证治之研究─暖心、养心胶囊辨证治疗心衰的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通过45例心衰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又总结出“五脏相关,以心为本”的理论。心衰病位在心,而与五脏相关。在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中,肺、脾、肾、肝都起一定的作用,将心孤立起来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心衰的病因病机。久患肺胀,失于肃降治节之功,通调水道不利,水津不布,痰水内结,则可遏伤心阳,阻塞心气;久患肾病,肾虚火衰则水饮内停,上凌于心;久患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气血生化无源,脉道不利。心衰以心病为本,他脏为标,治疗重点应调理心脏的阴阳气血,并重视脾肾二脏,兼以益气健脾,温阳补肾。这一研究,为邓铁涛先生治疗心衰的两个验方———暖心胶囊、养心胶囊的中药新药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一个课题,只有不断深入进行下去,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dttz
. S; {6 m+ B, O0 ]( X! V) Y
. }$ f! p! O) d/ H+ N$ c+ E. P      祝贺刘敬章主任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著作稿《邓铁涛传》关于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带研究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关内容。. M+ i  M- W( J5 z) Z: L

$ C* L- T3 c+ U" `5 C2 t, i      邓铁涛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医人才的培养,在抗战时期于香港办中医学院,建国后在广东中医学院出任教职,培养了很多中医人才。7 f7 h  @$ B: h* C

  W4 p, u$ K0 h4 ^$ O0 l    国家开始招收中医研究生时,邓铁涛先生成为最早的研究生导师,有很多动人的事迹,也是一些难忘的岁月。
+ ~, c  l) a; I! R, T& A) s5 J; W, q! {6 w2 u* U& J  B- q
       邓老先后成为省、国家中医师带徒老师,他不仅提出“学我者,超过我”的倡议,而且还在广东省中医院创造了“集体带,带集体”的经验。* q9 M  B) p! O( |: n8 o9 H  T2 [* W) a
1 X1 ^2 b6 D) @0 \' P7 v; H
       此后,邓老提出需要“百万铁杆中医”的奋斗目标,都是看重中医人才的成长。
+ d7 s( u. [, }# w$ C8 Q7 k6 T; f5 X  |/ b1 n+ J
他对后继人才,格外看重“德才兼备,临床思维”,防止辛辛苦苦培养“掘墓人”的悲剧。
' S5 v1 j$ b+ n6 T6 ]7 o
: w2 ^! b1 D* W4 t4 u,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分享和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10-2 20:43:57 | 阅读全部
本周四(10月1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易水学派研究》之《尤在泾一一易水学派的仲景研究者》。
8 w. h8 Z; p$ q' d% c5 ^5 D% P' d2 G: m0 r2 ?8 T  a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清代医家尤在泾(尤怡),主要学习他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中中关于他在伤寒学方面的主要学术思想,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 F; q, P& Q8 w9 T' N- |4 J
: _) X& n% p7 }9 n$ C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ysyj
6 P, n  d+ c& ?$ k6 r; F( ~5 K" y       祝贺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易水学派研究》关于尤在泾的学术成就。7 N8 k" T. l4 |. I

4 A' s8 V2 ]  V* q7 n+ s: F尤在泾《伤寒贯珠集》成书于清·雍正七年(1729 年),是尤怡对《伤寒论》的注释,是他研究《伤寒论》的心得体会。书凡八卷,卷一、卷二为太阳病篇;卷三、卷四为阳明病篇;卷五为少阳病篇;卷六为太阴病篇;卷七为少阴病篇;卷八为厥阴病篇。本书仍以六经分篇,但主要着眼于辨证论治,编撰方法是按治法类分诸证,然后再注释《伤寒论》原条文。由于其归类清晰,切合实用,多得后世称道。
8 l- H: j& H$ X* H! F. u本书提纲挈领,明辨大法,千头万绪,总归一贯,诸法如珠,贯通全书,故名《伤寒贯珠集》。现行主要版本有:清嘉庆十五年庚午朱陶性氏活字版校印本,清苏州绿荫堂印行本,清嘉庆十八年癸酉苏州会文堂刊本,清末广州惠济仓刻本,日本政九年小川氏校刊本。现通行本为 1989 年上海科技出版社据清末广州惠济仓本排印的重印本。. f1 c( u4 [3 d) Z
《贯珠集》对《伤寒》原文 224 条的阐释,便运用了《内经》汗、尿、津液同源于胃中之水谷的原理。224 条云:“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小便故也。”尤氏释云:“上条于脉浮发热,渴而小便不利之证,既著猪苓汤之用矣。此条复示猪苓汤之戒。虽谓渴欲饮水,而汗多者,不可以猪苓利其小便,所以然者,汗与尿同出而异归者也。《灵枢》云: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故虽清浊不同,其为府中之液则一也,汗出既多,胃液已耗,而复以猪苓利之,是已燥面益燥也,故曰不可与猪苓汤。”
9 ^% r$ ?4 k% K8 v# g6 ]. x《伤寒》原文 84 条云:“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内经》对淋病的认识尚不深刻,为了把仲景之意阐释清楚,必须到后世医家研究成果中寻找依据。尤氐云:“巢氏云:淋者肾虚而膀胱热也,更发其汗,损伤脏阴,增益府热,则必便血。如强发少阴汗而动其血之例。”由于引用了巢氏关于淋病病机的认识,仲景禁汗的原理,更加明白易晓。有时连引数家之语,信手拈来,决无凿痕,如《心典》对《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中第一条,尤氏释云:“按《素问》云:“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肝应木而胜脾土,以是知肝病当传脾也。实脾者助令气旺,使不受邪,所谓治其未病也。设不知而徒治肝,则肝病未已,脾病复起,岂上工之事哉?肝之病补用酸者,则益之以其本味也,与《内经》以辛补之之说不同,然肝以脏阴而含生气,以辛补者,所以助其用,补用酸者,所以益其体,言虽异而理各当也。助用苦焦者,《千金》所谓心王则气感于肝也。益用甘味调之者,越人所谓损其肝者,缓其中也。”此处引用了《内经》、《千金》及《难经》三书之语,均恰到好处,水到渠成,使注释有理有据,为其大增光彩。读来亲切可信,令人折服。
6 H3 G& b0 ~- L3 c' F尤在泾阐释原文,逻辑严密,深入浅出。
# o% P) f+ o2 \0 Q  J5 l' f尤氏对医理的阐发主张“不为名言高论而义理自著”,反对夸大其言而不适用”。因此,尤氏所释原文无华词丽句,雄伟阔论,但却深入浅出,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言之有物,语无虚发。今举《贯珠集》与《心典》各一例,以资说明。
$ A! M- @$ c0 C《贯珠集》对原文 54 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尤氏注释首论人体经络与脏腑有内外之分,为卫气不和做出铺垫。云:“人之一身经络纲维于外,脏腑传化于中。”次论发病及传变规律,云:“而其为病,从外至内者有之,从内至外者有之。”然后释其条文。先释病情特点,云:“脏无他病,里无病也。时发热自汗出,则有时不发热无汗可知,而不愈者,是其病不在里而在表,不在营而在卫矣。”后论治法,云:“先其时发汗则愈者,于不发热无汗之时,而先用药取汗,则邪去卫和而愈。”最后指出不按要求治疗会引起严重后果,云:“不然,汗液方泄而复发之,宁无如水淋漓之患耶。) Q: r/ E( C, H* V# R% |3 I0 [
$ y$ L- p  @) A2 K4 Z/ R6 ]: d
感谢李源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p2 S* k& t$ L6 E. |

' F6 e* S9 _) }+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