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晚上(2020年10月1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大智慧》这本书的内容: 第二十七节:张仲景论伤寒何以如此难懂。 王叔和感叹说:“仲景明审,亦侯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故伤寒有承气之戒,呕哕发下焦之问。”尽管仲景的治疗方法如此之好,却因为理论太高深而出现了“遗文远旨,代寡能用,旧经秘述,奥而不售”的现象。张仲景学术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王叔和尽管整理了张仲景的著作,在论述伤寒传变的时候,他学习的还是华佗的“六部传变”,而不是张仲景的“六经辨证”。 唐代的孙思邈曾经感叹:“伤寒热病,自古有之,名贤睿哲,多所防御,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所以医人未能钻仰。” 万变不离其宗,尽管有温病和伤寒的学术争鸣,但都属于辨证论治,而不是基于解剖实证的分岐。 祝贺衡水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中医大智慧》这本书关于张仲景论伤寒何以如此难懂的有关内容。 王叔和感叹仲景的理论太高深,因而出现了“遗文远旨,代寡能用,旧经秘述,奥而不售”的现象。王叔和虽然整理了张仲景的著作,但是在《脉经》里用17个治疗方法的“可与不可”来介绍伤寒病的治疗问题,而闭口不谈“六经辨证”。王叔和论述伤寒传变的时候,把华佗的“六部传变”简单处理,进行概括之后表述出来,《千金方》《外台秘要》都赞赏并进行引用。 唐代的孙思邈是一个大学问家,国家大事有了难题,都去找他请示,他对于张仲景的学术,也是情有独钟,非常佩服,也曾多年专研,但是除了药方可以读懂,对于张仲景的初心,他表示看不懂。他经感叹:“伤寒热病,自古有之,名贤睿哲,多所防御,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所以医人未能钻仰。” 孙思邈提出治疗伤寒病的“正对法”,就是麻黄汤、桂枝汤、青龙汤,这个“三纲学说”,到明朝末年方有执、清朝喻嘉言都很佩服,跟着他确立了“三纲学说”。 但是,“三纲学说”,不能取代辨证论治,也不能与六经辨证相提并论。 感谢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 u/ y' G' e! m" @) q& J1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