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11-9 21: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一晚上(2020年11月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时小环主任继续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卷》关于朱良春先生的学术思想部分。主要介绍朱老治疗痹证的经验,痹症虽顽固,良药有奇功。 c, ^# v9 t& Z/ i
. q% F: k' ]5 y# `2 k
, ]! A! m3 u$ \
, i- a# W I9 g2 P" |! s
' ?6 b, X/ e3 r1 a
0 w9 P) Z# i( a; X a 朱良春先生行医治病七十多年,对于许多疾病都有很深入的研究、发明,我们难于枚举,只好以某个疑难病症为例,探讨其学术成就,研究其学术思想。
" l+ I. {7 |) X, j% f2 m5 c- C' b% A# Z- [8 t8 a
痹证,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不仅临床上很常见,病程长,痛苦大,而且疗效不够理想,被公认为疑难病,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朱老对此病深有研究,不仅开发出系列有效成药,可以供大家选用,而且针对该病的关键难点,他也毫不保守,多次在杂志上,在外出讲学的过程之中,奉献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 R7 `! {, t7 Y2 H8 [, j
7 B+ D1 L+ E0 g7 ~" x6 U朱老介绍说,中医所说的痹证,实际上概括了现代医学所说的风湿类疾病,以气血痹阻不通为主要表现。
' {3 F3 i$ D7 t* {& I7 n
; k# R) y4 R$ K6 A+ z2 n& m8 D3 \/ n- {$ `, m' w6 Z
% Z8 R! q, F! M) V% q$ ]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gydszlc6 V0 {; X" B1 A9 d$ Z @8 g
' y [& S# y* n/ i$ A% @2 _( A
祝贺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时小环主任讲座成功!她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卷》关于朱良春先生治疗痹证的经验。
% X* A! |+ [) |4 |/ q; ^$ Q, t, f9 s* w* J) X5 M+ g" R
痹症、风湿类疾病是一组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病变累及骨、关节、肌肉、皮肤、血管等组织的疾病之总称。其范围甚广,可包括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的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结节性多动脉炎等;与代谢有关的疾病,如痛风、假性痛风、软骨病等;与感染有关的疾病,如各种化脓性、病毒性、真菌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如增生性骨关节炎;某些神经肌肉疾病,如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等;也包括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和各种以关节炎为表现的其他周身性疾病,如肿瘤后的骨肌肉病、内分泌疾病中的关节病等。风湿类疾病近数十年来发病率有日益升高之趋势,世界卫生组织曾将1977年命名为“世界风湿性疾病年”,随后又将1981年命名为“世界残废人年”,这均与风湿性疾病有密切关系,我国也将其列为“八五”重点攻关项目之一。' \. ?6 R0 \8 y( w- a. K$ R
* ~" m6 Q$ @. N( z% x# e; U: [0 h
朱老说:“疼痛是痹证最主要的症状之一,如果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则患者信心增强,病情易趋缓解。根据疼痛的临床表现,可分为风痛、寒痛、湿痛、热痛、瘀痛,此五者只是各有侧重,往往多是混杂证型,难以截然分开。”
9 o( W$ R* P @& c
/ f7 a: n0 r& x* i% l B" o对于属于行痹的“风痛”,朱老主张在辨治基础上,轻者可以加用独活,因本品确有镇痛、抗炎、镇静、催眠之作用,用量以20~30g为佳,惟阴虚血燥者慎用,或伍以养阴生津之品,如当归、生地、石斛等,始可缓其燥性。或用海风藤30~45g亦佳,以其善解游走性之疼痛。重证则宜选用蕲蛇,因其透骨搜风之力最强,乃“截风要药”;不仅善于祛风镇痛,而且具有促进营养神经的磷质产生之功,对拘挛、抽搐、麻木等症有缓解改善作用;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使抗原、抗体的关系发生改变,防止组织细胞进一步受损,促使痹证病情之稳定,提高疗效。以散剂效佳,每次2g,每日2次,如入煎剂需用8~10g。
# B \$ x# o0 I9 t
# E" l7 Y, C8 u2 D; X# |对属于痛痹的“寒痛”,朱老主张温经散寒,而止其痛。川乌、草乌、附子、细辛四味乃辛温大热之品,善于温经散寒,宣通痹闭,而解寒凝。川乌、草乌、附子均含乌头碱,有大毒,一般炮制后用,生者应酌减其量,并先煎1小时,以减其毒。朱老治痛痹,常以川、草乌配以桂枝、细辛、独活等温燥之品,川乌温经定痛作用甚强,凡寒邪重者用生川乌,寒邪较轻而体弱者用制川乌,因各人对乌头的耐受反应程度不同,故用量宜逐步增加,一般成人每日量由3~5g开始,逐步加至10~15g,且与甘草同用,既不妨碍乌头的作用,又有解毒之功。草乌治疗痹痛之功效较川乌为著,重证可同时并用。对寒痹患者用川乌、桂枝、仙灵脾等品,有降低抗“O”、C—反应蛋白、类风因子、血沉之效。除此之外,朱老还常用许叔微《本事方》中之麝香丸治疗急性风湿关节炎痛甚者,可获迅速止痛之效。其方中用生草乌、地龙、黑豆、麝香,研末泛丸如绿豆大,每服7~14粒,日服1~2次,黄酒送服,多在3~5日内痛止肿消。慢性顽固者,坚持服用,亦可获效。细辛可用8~15g,有人曾报道,用60~120g,未见毒副作用,可能与地域、气候、体质有关,仍宜慎重为是。
2 M- O! U G2 h" n$ f+ F7 m! Q! c4 q
" u, w& g3 t0 i% g- @& Y: w对属于着痹的“湿痛”,朱老主张健脾化湿,参用温阳之品。湿去络通,其痛自已。常用生白术45g、苍术15g、熟苡仁30g、制附子15g,具有佳效。或用钻地风、千年健各30g,善祛风渗湿,疏通经脉,以止疼痛。& l8 `( n& G1 |0 X$ V3 e
) H9 S. o' m* T" C对于风寒湿邪化热之后的“热痛”,朱老常用白虎加桂枝汤为主随证加减,热盛者加寒水石、黄芩、龙胆草;湿重者加苍术、蚕砂;痛甚者加乳、没、玄胡索、六轴子等。六轴子为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的种子,苦温,有剧毒,善于祛风止痛、散瘀消肿,对风寒湿痹,历节疼痛,跌打损伤,痈疽疔毒有著效,不仅能散瘀消肿,尤长于定痛,骨伤科多喜用之。尝取其加于辨治方中,以镇咳、定痛,颇为应手,对于风寒湿痹之痛剧者,尤为合拍。但此品有剧毒,用量宜慎,煎剂成人每日用1.5~3g,加入丸、散剂,每日约1.5~0.3g(小儿用成人量的1/3),体弱者忌服。在此方中配以寒水石,可加速疗效。寒水石辛咸而寒,入肾走血,历代认为功擅清热降火,利窍,消肿,主治时行热病、积热烦渴、吐泻、水肿、尿闭、齿衄、烫伤等症。今移治热痹之热盛而关节灼热肿痛者每获良效,且用后其抗“O”、C—反映蛋白、类风因子、血沉均趋下降,乃其善于清泄络中之热之功也。常规用药收效不著时,加用羚羊角粉0.6g,分2次吞,可以奏效。用山羊角或水牛角30g亦可代用。关节红肿热痛,如仍不解者,可服用犀黄丸,当能挫解。有时加用知母20g、寒水石30g亦佳,因其不仅能清络热,并善止痛。倘同时外用芙黄散(生大黄、芙蓉叶各等分研细末),以冷茶汁调如糊状,取纱布涂敷患处,每日一换;或用鲜凤仙花茎叶(透骨草)捣烂外敷亦佳,可以加速消肿止痛,缩短疗程。
; R- S# h$ K1 ?
# ?8 { O0 ]5 v0 V对于痹久血瘀的“瘀痛”,朱老认为常规用药,恒难奏效。必须采取透骨搜络、涤痰化瘀之品,始可搜剔深入经隧骨骱之痰瘀,以蠲肿痛。4 t& Q* ?. }9 @2 D$ H1 b
$ l, Y4 _! u/ e% t, e1 O }
感谢时小环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