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燕赵中医

楼主: 曹东义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4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499
QQ
发表于 2017-10-8 21: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京雪 于 2017-10-11 21:44 编辑
. {8 i9 x4 o; V$ N) F# y9 r" G' R) k: W; M8 \- ^
         今天晚上(10月8日),王红霞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继续和大家一起讨论中医的现实作用。中医在救治急性传染病乙脑、出血热、SARS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抗震救灾、防治慢性病等领域里,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其优秀的特质,其理论与技术都落在西医的目光之外,充分说明中医巨大的现实作用。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讲述。; R  d! K; d+ O4 L. z; j' p
         王红霞,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国家级二级心理咨询师, 河北省第四批名老中医师带徒继承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曹东义教授高徒,河北省名中医赵振兴教授师承弟子。从事临床工作以来共发表论文30篇,参编论著10余部。
( d; X0 y) |0 D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来,尤其擅长运用心理疗法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及心身相关性疾病包括胃肠消化性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前病变、胃食管反流性、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肺系疾病包括各类咳嗽、哮喘、肺纤维化、肺心病等;失眠、高血压、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产后抑郁证等而达到“心身同调”的效果。http://www.ynjkcy.com/ddgy. U% b" P# h1 b
         祝贺王红霞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医药在灾难救援,治疗骨伤,瘀血,复杂感染,心理创伤,灾后疫病流行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疗效,方法很多,效果显著,是不可低估的力量。在慢性病井喷式爆发的现代,由于病因复杂,一人多病,一病多因,不是手术,抗生素能够解决问题的医学问题。中医的药物治疗是环保和低碳的未来优势,与化学药品不同,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是大自然的异物,生产的时候污染环境;也是人体的异物,吃进去污染身体。这些化学药“终身服用”的结果,很多都是“得不偿失”的“高耗能低效益”的方法。中医有很多非药物方法,并且可以“内病外治”,避免很多手术治疗。因此,中医的未来价值,是巨大而不可限量的。中医的大智慧,是因为与中华文化的整体和谐精神融为一体才具有的神奇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4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499
QQ
发表于 2017-10-9 21: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晚上(10月9日),马京雪讲述《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他与大家一起讨论扁鹊望诊桓侯之事的复杂性。本来,司马迁最重视扁鹊诊赵简子,以此确定扁鹊的生活年代。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中,两次记载这件历史事件。但是,司马迁想不到两千年之后,坚信“历史唯物主义”的医学家,不相信这件事,依据想当然的理由否定了扁鹊诊赵简子,认为扁鹊出生于公元前407年,那时赵简子已经死了70年了,剥夺了扁鹊为他诊病的可能性。司马迁说的第三个病例,来源于《韩非子‘喻老’》,是策士韩非编写的一个故事,其目的是宣扬“见微知著”,早下手。 韩非子说:“闻古扁鹊之治其病也”,他的故事来源是“传闻”,是古代,不是写人物传记,不需要去考证属于次要人物的患者,到底是谁。因为,不论是哪个君侯,都不影响对扁鹊高妙医术的表达。也不影响他表达事情应该“得早从事”。就是这样一个艺术加工的故事,竟然被后人考证为它就是决定扁鹊生活年代的“铁证”。这个结论,假如司马迁地下有知,不气死,也会臊死,因为他说的扁鹊诊赵简子被当成了谎话。http://www.ynjkcy.com/bqwh; d# i' b0 b, u* X# r& f  |0 L
          祝贺马京雪讲述《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扁鹊诊断桓侯的资料,司马迁记录的这个故事,来源于《韩非子》。两人的用意有所不同,韩非子以此说明事情在萌芽状态的时候,就应该及早处理;司马迁讲述扁鹊的生平事迹,由此佐证扁鹊的医术特色,并且说明医生不能治疗无缘的病人。扁鹊的观点,被司马迁整理为“六不治”,其中第一条为“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这作为一条原则,是防止“医闹”的有效措施。当然,这也是最早的“医患矛盾”,从结果看,受损害的是患者,弄不好就会医生受害。齐桓侯误解扁鹊,他说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今天误解医生的事情也不少,当然,齐侯所说谋利的医生也很多。高明的医生扁鹊,面对病人的误解,讲了道理,但是不被认可,他没有过多的解释,他只能眼看着齐侯逐渐走向死亡,为了避免“无能为力”的尴尬,也为了避免“医治无效”的惩罚,扁鹊选择了“走为上”逃避,桓侯找他的时候,扁鹊“已逃去”,或者“已逃秦”。能免于追究责任,自我保护的“保护性医疗”方法,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也给今人留下可以学习的榜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4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499
QQ
发表于 2017-10-10 21: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晚上(10月10日),张培红主任讲述《中医外感热病学史》,她和大家一起讨论易水学派的崛起。外感热病经历汉唐和宋代长达千年的发展,引发了“金元医学争鸣”,这即是内伤杂病学术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外感与内伤关系的深入研究。尽管外感转为内伤,虚人外感,曾经长期存在,但是医学家将其上升为一个学科,是从金元时期开始的,尤其是重视脾胃,直接启发了后世的“肾命学说”的研究,为最后形成“先后天之本论”,奠立了基础。我们一起期待,进一步探索。( L" {% ?( I. q
          张培红主任从医20多年,致力于妇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擅长月经病、不孕不育症、乳腺疾病的治疗及产后调理。河北省第四批名老中医师带徒继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不孕不育分会秘书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分会秘书长;从事临床工作以来共发表论文20余篇,论著10余部。http://www.ynjkcy.com/zywg# i5 D& l' x" c; C9 G5 \$ }
         祝贺张培红主任讲述《中医外感热病学史》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易水学派的崛起,从张元素,李东垣,王好古等代表性医家进行论述,他们原来都是伤寒大家,有著作,有思想,张元素甚至治好了刘完素的外感病,但是,他们都擅长治疗内伤杂病,开启了一个新的领域。易水学派的中坚力量,虽然以李东垣为主,但是后人把他归入易水学派,这种尊师重道的精神,与《内经》把岐伯当作天师,让黄帝做学生,称“岐黄之道”一样。这有这样知所先后,才能本末不倒,接近大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4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499
QQ
发表于 2017-10-11 21: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晚上(10月11日),张相鹏讲述《中医群英战SARS》,他继续和大家一起讨论2003年非典爆发的时候,中医专家的献方献策情况。今天特别提出国家首届名中医余瀛鳌先生的文章,他出身中医世家,数代家传,名扬苏北、上海、北京,而且祖孙几代都有著作名世,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中医名家。他们还很重视拜师学习,带徒弟,谈经验,不断总结提高,推动学术进步。在大疫当前的关键时刻,立即就拿出珍贵历史经验,提供给杏林同道参考,彰显中医独特学术特色,垂范当代。http://www.ynjkcy.com/zyqy
7 R' e/ s/ l. y: W* W       祝贺张相鹏讲述《中医群英战SARS》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2003年新瘟疫爆发的时候,余瀛鳌先生建言献策的文章。中医几千年,关键在于有传承,外感热病历经两千年的发展,清代出现了很多温病大家,他们大多生活在江浙一带,从清末到民国,引领中医学术发展。余奉先先生是苏北三大名医之一,有著作流传后世,曾得到蒲辅周先生的盛赞。余无言先生继承家学,又深造于上海国医学院,因此,也善于运用经方治疗传染病,并对《伤寒》《金匮》进行了注释和阐述,是时代的代表作。出生于这样的家族,余瀛鳌先生又拜师秦伯未先生,家传师教让他肩负着传承中医的历史责任,所以在非典爆发的时候,能够有宝贵的历史经验,奉献出来,供大家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4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499
QQ
发表于 2017-10-12 21: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晚上(10月12日),李源讲述《回归中医》,与大家一起讨论“重新认识辨证论治”的有关问题。疾病从“无病”而来,是一个过程,是生命整体演化的时空总和,不是独立的空间结构,证候只是瞬间的状态。因此,我提出“舟河码头”学说,也就是“病似河流,证像舟,系列方药如码头”。西医的诊治思路重视空间结构,忽略整体演化的相互关系,因此,存在弊端。中医“辨证论治”不能只局限于“按病分型治疗”,不能只是替补措施。中医优秀特质,独立于西医目光之外。
6 w5 Y, r6 v# g* Z           李源(原名:李有缘),男,宁晋县人,中医执业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年。宁晋县李源草医堂中医门诊创办人,宁晋县苏家庄镇、北河庄镇中心医院特聘中医师,宁晋县第十二、十三届政协委员,河北省中医学会仲景分会常务委员。师从于河北省中医科学院曹东义教授,河北省名中医赵振兴先生。根据传统中医理论临证形成“抓、定、选、配”四步法为特色的中医诊疗体系,擅长治疗内妇科疑难病症、口腔黏膜疾病及儿科呼吸道疾病。发表学术文章40余篇,编著、整理出版中医著作《草医堂临证传薪》、《宋俊生临证得失录》、《赵振兴临证医案实录与效方》、《赵振兴妇儿科医案医论》等10余部。http://www.ynjkcy.com/hgzy
& [% R4 r7 V; b          祝贺李源讲述《回归中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重新认识辨证论治”。辨证论治虽然是中医的特色,但是历史上不这样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都是把辨病辨脉辨证连在一起,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治疗。治疗放最在后边,是目的;辨病在前边,是诊断;辨证在中间,是症状和体征,或者是病机。病,可以是症状或体征,也可以是概括出来的名称。这与西医以内在形态结构为主的病名,是完全不一样的理念。中医的病名,立足于“无”,是“以无为本”,西医是“以有为本”。中医的病名不被承认,不得已而为之用了“辨证论治”。并且,认为中医的“证”随时可以变化,不“可控”,西医的病容易控制,“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应运而生。以往对于证与病的区别和意义,认识不够深刻。按照西医的病治疗,必须到分子靶点,中医的汤药化学成分太多,就像鸟枪散弹,被当作不规范的初浅药物,问题药物,需要研究毒副作用、控制质量的药物,不如化学药品质量容易控制和复制的替补品。一句话,过去的经验都不算数了,也没法可持续继承发展、发现了。中医复兴,必须回归原创思维,冲出西医病名围城,才能传承和发展中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4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499
QQ
发表于 2017-10-13 21: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晚上,刘云双讲述《捍卫中医》,与大家一起讨论2006年,美国康复医生王澄对中医的错误认识。他虽然是中国培养的医学博士,但是,思想深处充满“美国优秀论”,认为美国一切都是好的,像太阳那样照亮世界,中国一切必须学习美国,医学不该存在中医。他用狭隘的科学观看中医,认为中医没有科学性。崇尚硬技术,以为中医没技术。他左看右看,中医都不顺眼,因此就污蔑谩骂。http://www.ynjkcy.com/hwzy
4 U. w, E& |! y        祝贺刘云双讲述《捍卫中医》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王澄对中医的错误认识。王澄虽然出生和学医于中国,他到美国以后,完全拜倒在西方医学之下,那是他自己的选择,我们不能过多批评,但是他对中国的卫生事业指手画脚,对中医百般诋毁、丑化和抹黑,说的话比抗日战争时期的汉奸还过分,干的事比八国联军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整篇文字,充满了傲慢和偏见。就在他拼命贬低中医的时候,在大洋彼岸的张绪通博士,杨伊凡教授等,都介绍了中医在海外蓬勃发展,以及西方资本抢先注册专利,争夺中医药的传统知识,占领中国市场的资本阴谋。王澄在美国与国外的资本阴谋,一唱一和,十分默契,只是他更露骨,更缺乏廉耻,也更让人痛恨。回看这个小丑王澄的表演,10年过去看发展,看现在,正如他自己说的“打自己耳光”,历史的耻辱柱上钉牢了他的名字。王澄终于实现了不能当岳飞,只能扮演秦桧的奢望,出名了,臭名远扬了!他应该感谢张功耀,是他们合伙一起跳进了粪坑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4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499
QQ
发表于 2017-10-14 21: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晚上(10月14日),杜明明讲述《中医近现代史话》,和大家一起讨论半个世纪之前,台湾李敖先生关于中医是否留在卫生体系之中的议论。
! Q( P3 n% k) x3 v. u1922年3月9日,北洋政府内务部颁布的《管理医师暂行规则》,此后,国民政府卫生部对其进行了一些修改,于1929年1月15日在南京颁布施行了《医师暂行条例》。这个“条例”只字不提“中医”,因此,“全国医师联合会”认为它“不合国情,窒碍难行”,上书行政当局,要求废止。当时的中医占90%以上,西医人数很少。国民政府行政院下令,让卫生部“核办”。李敖说“这下子政府失败了,在立法院法制委员会的‘审查’之下,确认该‘医师暂行条例’为专为西医而设,当将条例标题改为‘西医条例草案’,改过后,还要‘修正’才成,最后三读之下,就出现了《西医条例》”因此,在1930年5月27日正式公布。此后,1943年9月22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实施的《医师法》,逐渐建立了“执业医师许可制度”,抗日战争后期,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实施了《医师法细则》等法律文件,对《医师法》的实施作了补充说明。随着西医人数的逐渐增多(清末中医80万,西医很少;建国初期西医不足2万,中医50万),对中医的围剿、限制、改造,也就越来越严格起来了。李敖不满中医,主张取消中医,也是中医与西医在人员数量、服务能力、政治力量,发生变化的结果。http://www.ynjkcy.com/zyjxdsh
% \9 l: r0 G4 [          祝贺杜明明讲述《中医近现代史话》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台湾李敖先生关于《医师法》的前世今生。一个法制的国家,对于医生的管理,既是约束,也是保护;没有法律保护就是民间自生自灭的一个无关大局的行当,也不会再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事业了;约束太严,或者像反中医人士所主张的“寓禁于管”,名为“规范化”,实则异化、西化,让中医产生质变,把中医改造成一个西医的“附庸”,真正成为西医的“替补”品,是一个补充的治疗措施,甚至连一个二级学科也成不了。
/ r% D. }0 P0 m+ A$ |/ m* p        中医争取平等待遇的权利,已经是“拱手出让了独步华夏数千年的”半壁江山,如果只有西医的医师法,而没有中医的《中医条例》,那么中医社会地位摆在哪里?中医是在求生存,而不是“闹”,奋斗了十年,有的人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决不是李敖所说的“这一闹,又是十年!十年的呶呶不休强聒不舍,西医服了”,中医人用安全有效的临床事实,用国粹、文化,甚至用“合乎科学”的“汇通”语言,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行政、政治的力量,开展救亡图存的各种斗争,办学校、办医院、办报纸、办杂志,一时间古老的学术体系,焕发出时代光华,展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新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果实。这胜利果实,让中医找到了自信,也让反对者感到沮丧,余云岫就说自己的《医学革命》在国民党执政时期,没有取得多大进展,所以寄希望于建国后的共产党,希望借共产党之手消灭中医,也是“民族虚无主义最后的梦幻”。李敖的评论完全是对于历史的曲解,是自己一厢情愿的乱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4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499
QQ
发表于 2017-10-15 21: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晚上(10月15日),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与大家一起分享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的学术成就。“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河间学派、易水学派在争鸣之中,把外感与内伤的学术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很多方面都属于开创性的发展。这些学术成就,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由北方传到了江南,朱丹溪向罗知悌拜问医学道理,传承时代精华,也开创了杂病治疗的新思想。我们一起期待曹传龙的讲述。
4 e2 m$ l1 }& G/ x5 W1 ~3 N         曹传龙说,我叫曹传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民间中医,安徽颍上(颍上,古又称慎城,勤劳谨慎的古训千古传承。齐国政治家管仲的故乡,《史记》:“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千古传颂)也。因姻缘之故现定居湖北大悟县(全国十大将军县之一)。我是最早拜曹东义为师的。自从拜了曹老师并与各位师弟师妹相识之后,我渐渐感到了一个团体的温暖和温馨,使我逐渐摆脱了孤独和迷茫,这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曹老师给了我信心和诸多教诲!从今再接还再励,今后,在曹老师的关爱垂教下,我力争做一个接地气的好民间中医!http://www.ynjkcy.com/ddgy
6 l  z* C9 k4 E* @         祝贺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朱丹溪的医学成就。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家最后一个,但是他后来居上,充分吸收前人的学术成果,把罗知悌传授给他的河间、易水学派精华,结合老师的经验,进行集成创新。河间学派寒凉攻下治外感,易水学派脏腑辨证论虚损,朱丹溪理气化郁治杂病,尤其是擅长相火亢盛,阴虚火旺的病证的治疗。他创立“阴常不足”思想,虽然后人褒贬不一,但是对于纠正滥用《局方》,一味温补的弊端,的确有补偏救弊的功劳。此后,薛立斋、赵献可、张景岳、李仲梓相继论述肾命水火,把内科杂病的诊疗学术,进一步推向更高的程度,朱丹溪的成就功不可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4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499
QQ
发表于 2017-10-16 21: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晚上(10月16日),马京雪讲述《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他和大家一起讨论扁鹊望诊桓侯的事情,张仲景对这件事“每览辄叹”,感慨良多。古人说“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医术再精不治无缘之人。”桓侯虽然身边有名医扁鹊,却不能获得帮助;扁鹊的苦心不能感动多疑的君侯。这事,很讽刺,但是,可悲的是,历史和现实,反复上演,令人唏嘘不已。http://www.ynjkcy.com/bqwh8 \# s' E- \% v* [
        祝贺马京雪讲述《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扁鹊诊断桓侯的事情。这件事打动了古今很多人,韩非,司马迁,刘向,张仲景等,政治家,史学家,医学家交口称赞,立场和意图有所不同,但是,各有所得。从医疗的角度来看,有病的时候,都希望遇到好医生,好医生也希望为人解除痛苦,但是,立场不同,出发点不一样,就可能不在一个频道,没有共振,没有缘分。医生就不能发挥作用,病人不能获得救助,令人遗憾。但是,后来的医生赞叹扁鹊医术高超,有先见之明,称其为“望而知之,谓之神。”扁鹊本人经历了很多类似的事情,所以他痛陈“六不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34

主题

6835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32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7 16: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标题:老官山汉墓出土医学竹简文字整理初步完成
4 y7 y2 G9 t0 ^) F. ?0 T3 Y) B' [  M! M' C0 l- P6 A; V1 E# }% y
汉代“职业医生”留记录 已推断出9种医书
' A3 |- }8 D+ Q7 L
3 U3 e4 {3 g; d7 E4 m2 ]' _8 g  B) Y7 n8 F9 D' M
《扁鹊见蔡桓公》中,寥寥数语,就刻画出扁鹊医术高超的形象。然而扁鹊的身份一直众说纷纭。2013年的中国考古新发现中,成都老官山汉墓的发掘杀入榜单,其中出土的920多支医学竹简中,“敝昔曰”多次出现,研究人员认为这是“扁鹊”通假字,医简应属于扁鹊派的医书。- \; O' m8 p* d7 z0 S/ O/ N8 s
1 v5 ~( ^7 F7 \4 b. D% ?% R
这些竹简让成都的中医专家如获至宝。从出土以来,专家们就一直在破译竹简上的“密码”,目前两万多字的整理工作即将告一段落。研究成果表明,竹简上的医学文字堪称一部字典,众多生僻字的集中出现,甚至可以纠正汉代以后对中医古籍理解的一些误区。
/ `: t" e( A) {+ ]  _- }/ m$ m3 Z: j4 a9 t
此外,《伤寒论》一直被认为是中医临床辨证体系确立的标志,而这批竹简文字的破解对这一认识带来严重质疑。专家们大胆提出,竹简“干货”多、理论少,系统的治疗方法和案例可以推测出东汉之前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治疗体系,而这将会把中医临床体系建立推前到战国时期。
- e9 f5 B+ b" d( C# e3 x* n( V
: h5 o. V9 k6 b推断之一, q& z. |& P/ _% `8 N9 t- K: T
7 Y0 P4 M0 p5 [! v2 G
关于医书——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920多支医学竹简中,“敝昔曰”多次出现,研究人员认为这是“扁鹊”通假字,医简应属于扁鹊派的医书。  S1 Z/ N. H8 T- O& v6 d( |
  c  T9 E3 d  K( _2 U3 }/ o2 R1 r
推断之二2 s5 }) v% V& ^
& Q2 N! ?& C, N" d3 r5 `/ X
关于体系——“到了东汉,《伤寒论》成了中医临床辨证体系确立的标志。”李继明根据医简中的内容大胆推测,中医临床辨证体系形成时间更早,可能推到战国时期。3 p$ T9 Z8 S! ^  Q! j& e
) Y& i, i4 X$ D5 ]/ v4 [% l- j8 l
推断之三
" i$ Q; ^" Q' Z- _) z" n7 D4 A& i$ T) H9 x0 T
关于病名——这本书对疾病的命名还特别讲究,都是从疾病的病机、病因、病的变化各个角度去命名的,涉及的病名总数超过200个,包括内外妇女儿童五官科等疾病,体现了高超的辨病思维。
+ V' L3 Z9 {$ r* v  \# M
& e9 f5 t1 t. Y推断之四* h. ^4 Q; M, ?

$ k6 }' z7 h2 H. D# m关于治疗——砭石是古代的一种普遍治疗方法,但逐步失传,大多认为是被针刺所代替。但老官山汉墓的医简中,《诊治论》和《逆顺五色脉藏验精神》就多次提到了这种方法,算是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参考。# p5 z6 m/ M" t$ g( E
% ]7 T# ]* [* c* H9 `3 L$ U5 T
汉代“职业医生” 留下“限量版”医学记录
2 Q% |7 ^7 N! a9 w  y2 q+ L7 ]: r0 U
2012年,成都北郊老官山汉墓中,大量西汉时期文物的出土,引起了考古界的广泛关注。具有研究价值的文物,使得这次发掘斩获了中国考古的“奥斯卡”。尤其是3号墓中的920多支竹简,让中医专家大开眼界。' ]' g* N7 M+ V3 _- d7 Q3 V2 x) g% o

) |& p. v3 E8 f, M- m“这些竹简在四川地区还从未出土过。”从2013年开始,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所所长李继明就介入研究。他所做的出土医简整理研究课题也将在今年结题,但整个研究工作只是冰山一角。“目前只是初步将书简中的文字整理出来,结题后将出版相关书籍。”' T. `: S& t# U7 O' V6 Z( x
( _3 U. K4 c+ o
在整理过程中,这些“精装版”医书让他更加肯定,墓主人在古代属于“职业医生”。李继明认为,古代医生都是父子相传、师徒相授,选徒弟非常严格,这些医书也是一般弟子得不到的。竹简上的字迹工整,一气呵成,涂改的地方很少,也说明这些都是“限量版”。' P/ g0 A6 z# ~+ g* d% N# L: j+ s

$ ~$ S9 ]- V% X+ e$ ]; n- g2 O/ M“上面有篆书和隶书两种字体,字迹也不一样。”李继明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这些竹简是马王堆汉墓出土医学简帛之后最大的一次医简发现。这些竹简不是一个人所写,也不成书于同一时期。通过全文识读,对比字体和书写风格,将原考古报告中的医书拆分合并,调整为9种:《敝昔诊法》《诊治论》《六十病方》《诸病一》《诸病二》《十二脉(附相脉之过)》《别脉》《刺数》《逆顺五色脉藏验精神》。
* k, v/ i0 c, X8 ]  c) W& c9 t. L  N. P% V& @' H1 P$ j/ C  f
将中医临床体系向前推 或在战国时期已形成
. ]# T. T  v) N2 ^0 Y0 t0 X' P, F$ {+ J1 h9 y
根据《史记》中的一些记载,扁鹊行医是在全国各地移动,不限于一地,后来在秦国被太医刺杀。李继明也表示,从这些线索中可以推测,扁鹊死后弟子继续行医,往后的几代弟子可能从秦国到了蜀国,最后在成都定居。! D0 ~- q/ M" ?7 L5 m, r; s7 B& Z. U' c' c

6 C3 P# j3 C! I; l“过去对于中医的发展,通常都认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争鸣为中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到了东汉,《伤寒论》成了中医临床辨证体系确立的标志。”李继明根据医简中的内容大胆推测,中医临床辨证体系形成时间更早,可能推到战国时期。
& I; d2 U7 s. L& W! U6 }% F: P, L/ E1 E
李继明的说法不无依据,在老官山汉墓出土的众多医简中,多是讲实际操作案例,都是“干货”,理论则不是特别多。他表示,这也不难理解,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周朝建立后就有医师这个职业了,那时候的考核方法也比现在更加合理,不是考卷子,而是直接拿人来医。“十全为上,治愈率百分之百就是上医”。
  `* m: c5 ]/ |5 x; T) D! B) a5 G! ?$ a
* {- Q" U3 M1 x% ~  M5 a: A在这批医书中,讲述了战国名医扁鹊和弟子的实战案例,其中有专门诊断的书,包括脉诊、色诊,也有一些专论针刺的专书,还开列了十种病症的治疗处方。! T' G, R* Z7 w6 D$ e7 C& n

1 O( K3 Z6 C. _7 U1 |( s涉及病名总数超200个 体现了高超的辨病思维
! `/ C8 g' ]. f+ L. d1 ~8 W( Q6 h( j! }7 _! f8 [
李继明说,在这本书中,它对疾病的命名还特别讲究,这些疾病的命名都是从疾病的病机、病因、病的变化各个角度去命名的。大类疾病中包含小类疾病。里面涉及的病名总数就超过了200个,包括内外妇女儿童五官科等疾病,体现了高超的辨病思维。
! J. b5 @5 q. I! n6 e' j' u( ]* j4 q$ S4 X0 Q- G
“但是整个体系还是以五脏为中心的,里面的脏象和经络理论已经比较完整”。里面的这些医学文字完全是一部字典。比如里面的与“瘕”病的种类就有16种,“内经里面虽然也有提到‘瘕聚’,但都不多。”李继明表示,众多生僻字的集中出现,甚至可以纠正以前的一些理解,“瘕”和“疸”本来就包含了症的意思在里面,古人命名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个病,然后命名。但是后世的中医就拿症状来命名,头痛、胃痛、腹痛这些都是病名。所以才弄一个辨症,才有辨病和辩症的争论。“中医的特色就叫辩症论治,但是古人的症和病是不分的,它是包含在一起的”。' v7 Z& {/ @) H( Z! E0 k

( C8 b1 r6 R6 [失传的治疗方式$ G& E. @1 {6 d' O- H+ n  R

5 A( N% h: S) m或给中医研究提供更多空间) J: s' ]+ g' i& {1 P  i# C
) M  w$ O! K/ C! a% j9 B
“犮之方,病浅石而犮之”。在中医的一些治疗方法中,砭石是古代的一种普遍治疗方法,但是逐步失传,大多认为是被针刺所代替,后世医书对这一做法都停留在猜测的角度。但老官山汉墓的医简中,《诊治论》和《逆顺五色脉藏验精神》就多次提到了这种方法,这算是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参考。
& o2 _. q4 z$ Z, \; z) X% ~* T- R9 F- {
李继明表示,随着这些医简的出土,已经开始澄清了我们对于中医学术发展史的一些模糊认识,特别是老官山汉墓书简中的一些内容,与传世的中医经典《内经》《伤寒论》已有很多相似之处,望诊与脉诊、经络与循行、针灸与刺法、疾病的论述、方剂与配伍,都已经有了完整的一套。可以说,这些书的内容应该是战国晚期的扁鹊及其弟子的著述,对中医学术发展史有里程碑的作用。他甚至认为,以扁鹊为代表的医家,以高超的智慧和大量临床实践,建立了完整的中医临床体系,与《伤寒论》为代表的临床辨证体系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不同。$ N. }1 R3 T9 h9 _' |0 @% I/ O
0 y2 \/ A6 Z! A8 \9 e, m
招募文字学研究博士
! r* Q0 h* J( i1 H' E
1 Q% Q6 Y5 R2 }( o0 N从马王堆简帛中寻找逻辑顺序" X) @) ?, W1 _. b( _

* z: F" Z5 D9 g7 m对于中医研究人员来说,竹简中的文字成了一大难题,里面不仅存在隶书和篆书并存的现象,甚至还出现了连笔字。比如温字就将最后两笔的竖笔和最后一笔横笔连写。为此,成都中医药大学从西南大学专门招聘了研究简薄文字学的刘春语来攻克文字关。
9 Y$ s$ O; S4 p8 i8 c7 X2 U# c1 g
要想将一堆“乱码”还原,研究人员先要按照竹简长短、出土位置进行初步归类,然后在竹简中找到同题材料进行比对,同时通过一些传世医学著作寻根溯源。幸运的是,在长沙马王堆的一些医书中找到了一些交叉重合的部分,这为整理工作扫清了很多障碍。比如讲经脉的竹简就能够在马王堆中出土的《阴阳脉死侯》找到一些重合的内容。至于一些残简,实在辨认不了,就只好打个“框”,等以后再研究。
& H' J& n7 F  T( R2 q1 P0 G2 V" p$ ]" R- m- O. P7 H/ w
“文字整理包括校对、连缀竹简、文字释义等工作。”刘春语感慨地说,好在他出生于中医世家,对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其中大量文辞古拗,又是一些古体写法,还是很难辨认。
. |9 S4 q) e, }( w# b# _! B6 E% x) N
成都商报记者 宦小淮
! y9 F7 m3 D* Y; U+ E/ U* t' _6 g* b$ E5 j% ]% E* @. B
实习生 陈薪屿 (图由受访者提供)0 |- }0 r  f) u& Y
5 ^" z! n- ~. N* u! A
热门评论5 ^$ K9 f* u( w) N
/ t  c9 Y/ \/ h1 P5 W. r4 w+ \
用户6277723776
9 W9 t$ D9 K, c7 a# [2017-10-17 12:425 w1 K) H' E2 r1 b. {7 e2 z
1
: |! L. s1 S6 \! X看到这报道真是太高兴了!希望有更多的考古发现帮助复兴中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燕赵中医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