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12-30 22:01:37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三(2020年12月3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王秀民和大家一起学习邓铁涛邓老作为顾问委员编纂的第六版《方剂学》的理血剂。5 k) ^$ F9 _: v% g0 K2 j! v4 q
      理血剂,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调理血分功能,用以治疗血病的方剂。血病包括血热、血虚、血瘀、血溢(出血)等,故理血剂应分为清热凉血、补血、活血化瘀及止血等类。但因清热凉血剂归入清热剂中,补血剂归入补养剂中,故通常所说的理血剂主要指活血化瘀剂和止血剂两类。活血化瘀剂 常用红花、桃仁、当归、川芎、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药物为主组成,适用于血行不畅、瘀血内阻或跌扑闪伤等病证的方剂。代表方如血府逐瘀汤、生化汤。止血剂 常用白茅根、小蓟、槐花、地榆、侧柏叶、蒲黄、灶心土、白及等为主组成,适用于血离经络而出现的各种出血证如鼻衄、尿血、便血、子宫出血的方剂。代表方如槐花散、十黑散、秦艽散。本类方剂性多破泄,凡怀孕母畜应当慎用。根据气行则血行的理论,在应用活血化瘀药的同时常佐以理气药,则收效更佳。使用止血剂应注意适时。若止血过早, 易致留瘀。对出血兼有瘀滞者, 还应适当配以活血化瘀药, 以防血止瘀。敬请王秀民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zyfjx
" v7 ]* v2 u0 v7 E. J       祝贺石家庄市中医院王秀民主任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方剂学》理血剂的有关内容。! f1 f$ G- P4 j
      气血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内经》说“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又说:“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9 d4 f1 S, s( j3 h( [
     “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3 _1 T0 W* s$ B7 P
理血剂,包括凉血、补血、活血化瘀及止血等为主要功能的方剂。1 [9 R. ?6 c4 `, a, K5 @2 V( U
感谢王秀民讲述和分享!
0 U. ]0 M% b# T; K
, ?, M5 |6 ~7 M. a# h* I& E% Y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12-31 21:52:06 | 阅读全部
本周四晚上(12月3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7 _+ w' E6 Y4 r) V2 O8 F. P, m3 Z  E$ D0 m- _7 u

0 F* R8 ^: s) j- \3 O! f5 r, H6 z4 ^5 c; @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刘渡舟老师对“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的15—31条,如下:
2 p. d0 f5 F" Y! P% f2 U  w- f$ T9 p" T: v
15.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者,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3 s5 C1 w; }+ c) \0 r- @1 j, S
5 x6 F; J! n$ _
16.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4 r" h0 z( g- r8 }: d) h8 z! m+ k5 t4 {
17.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 h2 ?. J8 d
$ Q" K' z  `4 V6 Z8 K8 W! C* m18.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9 B0 u+ g0 p- d- V* t
* o4 C* n* o4 b8 J2 c& J19.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n# H) l8 b+ X0 T+ O
5 @2 _! ^& j3 p  @
20.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b- v5 X/ l3 o! Z5 @, N& l( Q

" d; c6 N- s5 Z6 c/ Q, T7 ~$ J21.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8 `( s& u9 R0 [2 `8 ~3 [6 w

3 r7 o% C8 }8 q7 ^* e+ ]22.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6 q7 {& E! ]) o. D2 `+ |+ `/ Q9 i0 T: g7 P7 p
23.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
+ k2 N$ i( E, s- w+ G8 Q$ w6 E3 d
; ], L  Q' w! T( c24.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Z, G7 b. ?! V5 L1 p& k' @# ?6 c
25.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 [8 q0 `9 _& B9 k! [
6 }: R4 U3 M! u% `26.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2 i5 v) d/ C( p. }, p% d; M

; _  Y  k# O/ v$ P% a# k27.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 V, d- s) b) g" |
) S9 ?9 T' }8 ~) |, d2 ~28.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2 x! S1 L8 [$ F5 ^0 ^
4 B+ {, t3 P& n7 P. P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桂枝(去皮) 芍药 甘草各十八铢 生姜一两三钱(切) 大枣四枚(劈) 麻黄十八铢(去节)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右七味,口父 咀。以五升水,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方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二越婢一。
) t) K0 Q4 _2 r$ g8 Z& z9 S: m1 v. j% w
29.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3 \& {2 O9 ~. R

  |1 @8 j( x! H$ w* w30.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于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 A) ^+ {" C; k3 b( B3 I( h% C& H2 K# |' n  u0 g( G# y5 G4 I0 g
甘草干姜汤方:甘草四两(炙,味甘平) 干姜二两(炮,味辛热)。右口父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7 E# K; n# @; O& a  V2 {# Y
! G# l+ {1 C4 f8 x芍药甘草汤方:白芍药四两(味酸,微寒) 甘草四两(炙,甘平)。右二味口父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之。
2 a( T7 d7 ^" a1 ]6 J8 c* A6 x/ |: D: @: D5 Q2 e( Y5 z. X
调胃承气汤方: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浸)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芒硝半斤(味咸苦,大寒)。右三味口父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
8 n+ D7 ~3 V: |& K' N0 i6 w  o4 g2 e( h; k3 W
四逆汤方: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干姜一两半(味辛热)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辛,大热)。右三味口父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1 [: p; L/ U" m/ _# C# h$ w3 Y. N4 S0 V/ k2 m2 x$ e. O4 Z* A$ x9 T
31.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则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证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燥,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 v- b2 F8 `% o' M5 P  R; |! {+ F: C6 Q* l% v" F( t$ V
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2 _- E5 @- D9 w: S1 w3 r0 r

& c3 m3 f$ E8 m9 g) z
1 F* [5 U3 [5 Z& S/ k3 y: Z# n- w9 f' _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
, Z+ O9 A. J7 ]! U& @# Q
0 e: {2 s5 b0 n7 [: e        祝贺河北省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15—31条的有关内容。& v* }% \5 X% H5 i( t6 @7 j
. D' h- _* I3 H/ t* g) N
其中,主要讨论了 桂枝汤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桂枝汤类方的应用,误治之后的救助方法等。
5 a1 n4 c: \3 b8 T; K: Y+ Y7 U. X/ F+ j* h2 N6 {2 r/ E/ j
桂枝汤,本来是《汤液经》的“阳旦汤”,是以升提阳气为主要功能的方剂,张仲景迫于时事,不得已“避道家之称”,把它改造成《伤寒论》解表第一方,灵活加减,可以治疗很多不同的病理失调的病症,它倍芍药加饴糖,变成“小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之类的病症,也是一个基础方。: Y% I, q% U/ e" Z8 ]5 g$ U2 B/ i
. H. A5 x  ~' D' }. F  _8 b
这说明,“虚人外感”很多见;外感之中,“突变虚寒,变为内伤”,也不少。1 S' w- y. h- u# I1 {

0 Q# I" a9 Z  {4 z% @0 F9 a- q因此,外感与内伤,没有截然分开的鸿沟,可以互相转化。治疗这样的病症,必须时刻注意照顾人体的正气、阴液与阳气,都很重要。4 I5 s5 }. d! a: J7 y) L( Q2 M  `% {

- H/ c/ |# I$ }/ M3 ?误汗可以伤阳,误汗也可以伤阴。
6 U0 C, `( d6 w( V+ |% `) x3 j$ `& q; Q
阳盛不能使用桂枝汤,阴盛也达不到发汗解表的目的。3 [  Y3 l5 o5 e7 l( \

7 F+ [/ F% R4 Y* s+ p+ A' G1 ^掌握好调节营卫的法度,才能得心应手,取得良好效果。$ _' k( V2 ^3 v9 @# [
) J) ]4 o  r- K# Z7 u% m
感谢李源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3 22:38:47 | 阅读全部
       本周五晚上(2021年1月1日)的空中课堂我们来学习的内容是:邓铁涛论中医的三个春天。
7 ]2 |0 {6 j, o: I' @4 s' D0 ^1 u& `7 X8 a0 U2 [
邓铁涛,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老中医,临床擅长治疗心血管疾病,脾胃病,重症肌无力,肝炎,肝硬化等等疑难杂症。邓老说:“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史;中医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医被压迫史、中西医不平等史,这个不平等不是外来的,而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鸦片战争,英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开了腐败的清政府的大门,中华民族一连串国耻接踵而至,帝国主义的大炮不仅打破国门,汹涌而来的西方文化,除了给我们带来西方文明的优秀部分之外,也带来了如鸦片烟一样的祸害,使东方巨龙睡梦不醒,并逐渐地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宝贵的部分完全丧失了信心,甘心一切臣服于西方文化脚下,这就是近百年中华文化的现实,中医药学所处的时代背景。
( g( q$ Z5 m0 V+ M+ ~) Z7 L7 U3 _" R+ i4 i- p1 i% E( U1 {8 ]- _8 O
1912年辛亥革命之后的北洋政府公布了《中华民国教育新法令》,其中免除了中医教育的内容,即著名的“民国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引发了中医近代史上首次抗争请愿活动。
3 R  k/ `2 U9 F6 Q* y5 L2 }' N) w0 U5 `9 e& i1 \! i
1929年2月,南京政府卫生部召开第1届中央卫生会议,余云岫公开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虽然遭到了中医界的强烈抗争而被搁置起来,但是,南京政府对中医采取轻视、歧视与排斥的政策,从未终止,对中医药事业及学术上的打击影响严重。如果废掉了中医药,这个人民的保健网便彻底破碎了,其严重后果不堪设想,但比这更重大的是一个有5000年历史的中华文化国宝消失了。20世纪初我国留学外国的留学生中以留学日本者居多,而一心想要消灭中医的人,也多是留学日本者,余云岫就是留日归来,回国后一直从事废止中医活动的干将;鲁迅批判中医,他也是留学日本的;国学大师梁启超,虽经医疗事故,把他的好肾当做坏肾割除了,但他仍然认为西医比相信阴阳五行好。梁启超是维新派,自然要向日本维新学习,日本的明治维新,经日本国会投票,直接就把汉方医(中医)废掉了,这些徒子徒孙们返国后,要走日本的路,完全不顾中国的国情与民族利益,要消灭中医。然而历史已经证明:消灭中医的政策是极端错误的!这段历史值得人们深思。
- c/ s" q# Q1 c4 X+ l% h  B1 v) E9 c. E, {: u2 @# g2 Z+ c
1949年新中国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医与全国人民一道翻身解放,终于有机会参加了1950年8月的第一届全国卫生大会,但是,遗憾的是把余云岫安排到中医代表组参加会议,余云岫又一次得意地提出一番教导中医之意见。执掌国家卫生部副部长职位的王斌,接过余云岫的接力棒,用改造中医的方法来取代废除中医,他说:中医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封建医,应该随着封建社会的消灭而消灭。中医真正受到的不平等待遇由此开始。后来,王斌继续推广改造中医、歧视中医的政策,被毛主席所察觉,撤掉了他的卫生部部长,并公开点名批判了王斌的错误思想,《健康报》发表了《批判王斌轻视中医的资产阶级思想》和《积极参加批判王斌轻视中医的思想斗争》,由于毛主席力挽狂澜,王斌继承余云岫的衣钵,用改造中医以消灭中医的政策,受到党中央的严肃批判而告一段落。
7 {/ `* y  J' R* p; }- }0 l0 L/ R8 L5 A8 ?! C2 W2 g
到了1955年,我国成立了中医研究院,1956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成立了4所中医学院,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事业的第一个春天!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dttz3 e. S8 {% q$ H; [4 a6 v

# S, H  S; @; |  A( P       祝贺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刘敬章主任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邓铁涛论先生中医的三个春天。
+ i5 ~& i; x6 @$ `, J  P1 K9 b3 ]( E5 n! u8 z% {6 Y
       中医的发展,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政策就是中医发展的天。* `* D- j; [  O7 d6 m, @; s

; y9 [8 |+ v% l" G! [1 E+ Y        近代以来,民族虚无主义者推行全盘西化,说中医药阻挡了他们的道路,因此,就打算取消中医。这个斗争在北洋政府和民国时期,表现十分激烈。
5 L" v# ~. A! x6 D+ b: p2 d  e; h  G0 ^9 A; s  n9 I
建国初期,卫生行政部门依然推行取消、限制中医发展的道路,毛泽东撤销了两个卫生部的副部长,指示西医学习中医,在1955年我国成立了中医研究院,1956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成立了4所中医学院,保障中医事业不被取消,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3 M2 f( n6 q) e4 [" B. D6 p* _! ?/ d3 p9 a% B
所以,邓铁涛先生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事业的第一个春天!
# f3 U3 J) s1 a/ w
) w! D+ N3 C# C文革期间,中医受到很大损失,党中央1978年56号文件送来东风,中医政策得到落实。
$ X+ f: q( d3 v$ |& `2 A. M
* W8 G3 \" G, O/ `. S1982年衡阳会议确定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长期并存,独立发展。8 B: F# p' {8 M. \3 e+ U
$ R& B+ z$ n1 D/ F* _
1984年发展中医药写入《宪法》,中医药发展有了法律保障。
4 R/ F7 V  {0 \' e$ I# Q  r, U. R; {* c5 e
1986年成立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有了独立的行政管理/ C4 p1 `4 A4 N  k3 f! _6 e8 M- ^

1 f- U8 l" M1 d& K5 v/ w中医药发展逐渐受到国家重视,上升为国家战略。8 O9 s  {3 K% c
  F) B! q2 u0 k# x# O
2017年有了《中医法》,发展中医成为法律制度保障。* k! e& @4 l4 N$ `/ r

# ?$ `6 w6 l: }( [& Z! E+ [# @1 c# ?. Z) I

4 f; u' ?9 G, |% o& q7 s4 B
+ k+ c, l6 D5 Z1 A6 n% M8 C. n7 i7 n. y6 e: M
感谢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3 22:40:28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1年1月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合编《屡试屡效方》内容:6 d% x. o! z: K+ {6 n

; n/ N5 b+ h1 r+ c& S       敦复汤:野台参四钱、乌附子三钱、生山药五钱、补骨脂(炒)四钱、核桃仁三钱、山萸肉四钱、茯苓半钱、生鸡内金半钱。主治下焦元气虚惫,相火衰微,致肾弱不能作强,脾弱不能健运。或腰膝酸疼,或黎明泄泻,一切虚寒诸证。: |" m7 v! x" c; }5 v) k% C
3 Q( d; w: R6 t8 O7 Y8 C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http://www.ynjkcy.com/$ y# @3 d* l8 @' N2 o" \) E
9 i- I6 U, v& k; f( V
       祝贺衡水市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医学衷中参西录》之《屡试屡效方》敦复汤的有关内容。
: t; \' G5 q# F" t& F; }
! S$ T+ j& q/ C5 |4 E) I+ e3 }        中医认为,人体的强壮主要靠自身的元气,脏腑,有了虚弱,得了慢病,虽然有很多措施,但是归根结蒂是要从根本入手,正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h& K6 r6 a  p
8 e( G; J/ i2 d/ {- M* c8 Y# U
        敦复汤之“敦”,是厚德载物之意,唯有厚德才能载物;复是康复,恢复本我。) M1 N, T7 N. l* b7 w( q- b
# v" \, H7 `" M+ u. C  |
因此,方中用:野台参四钱补气、乌附子三钱回阳、生山药五钱固脾;补骨脂(炒)四钱、核桃仁三钱、山萸肉四钱补肾;茯苓半钱利湿、生鸡内金半钱健胃消食,帮助运化。* [8 N9 `% X& Y: R- S& l8 c
+ ~2 q3 s/ |3 x5 r  u
! `5 m5 x  k) Z6 H1 U0 V. I

- C* i8 z$ M( f/ P& o! M5 n诸味中药结合起来,可以主治下焦元气虚惫,相火衰微,致肾弱不能作强,脾弱不能健运。或腰膝酸疼,或黎明泄泻,一切虚寒诸证。' U$ R# P8 u9 d6 @
3 f; G) u# S: a2 g7 i
  + ]" U. X6 j9 D) m3 N5 E2 I3 A+ C" t

' R3 U  d4 x* C       感谢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5 19:19:07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扬鞭奋蹄,元亨利贞。今周日晚上(2021年1月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曹传龙接着讲《温病学》。上次他与大家分享了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这次他将与大家分享温病的三焦辨证。http://www.ynjkcy.com/wbx' F6 c0 j. z- q% a2 T4 Y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讲了《温病学》三焦辨证的有关内容。8 d4 \; J: _1 L" E
吴鞠通提出温病的三焦辨证方法,认为温病之邪由上而下,从肺心所居的上焦,逐渐发展到脾胃所居的中焦,最后深入到肝肾所在的下焦。这种三焦辨正,发展了卫气营血辨证,有很多值得赞扬和学习的地方。他说:“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
/ j- n) d, A7 m0 d2 _) W当然,有论必争,新的学术创见,也会有不同批评意见,他的这一论点,曾受到王孟英、叶霖等温病学家的激烈批评。
! Z8 `. W- H0 _0 k, ~王孟英云:“嘻!岂其(吴鞠通)未读《内经》耶。伏气为病,自内而发,惟冬春风温、夏暍、秋燥,皆始于上焦。若此等界限不清,而强欲划界以限病,未免动手即错矣。夫温热犯三焦者,非谓病必上焦始,而渐及于中下也。伏气自内而发,则病起于下者有之;胃为藏垢纳污之所,湿温疫毒,病起于中者有之;暑邪挟湿者,亦犯中焦;又暑属火,而心为火藏,同气相求,邪极易犯,虽始上焦,亦不能必其在手太阴一经也”。( B% d- B. G) c  R: b) ~
叶霖(叶子雨)也云:“此节言‘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赅第一节之九种温病,皆当从手太阴治。真属医道罪人。姑不论温疫、温毒、温疟、湿温等证,伏气各有不同,即春日温热,冬至之后之阳热伏藏少阴,岂手太阴上焦表药可治?所以必主以葱豉汤者,豆豉能起发肾气,俾少阴伏邪从皮毛汗解,由肾达肺,非翘、薄、芥、桔清肃上焦所能解。然而豆豉虽能起发肾中伏邪,非假葱之力升提,童子小便之咸降,上下分消,不中为功。鞠通不能明伏气为何气,加豆豉于银翘散中,其实无用。近世不明制方之义,用葱豉而不用童便,云畏其补阴,更有用豉而去葱,谓是上焦表剂者,此等不识医理,妄自立方之庸工,皆鞠通有以教之也。”! {  g& X! [, @6 a  e0 {1 F$ u
由上述两位医家的论述可见,外感热病种类繁多,其发病之时或由外发,或由内起;或起于中焦,或出于下焦。若想用六经辨证或三焦辨证,限定它们的发病过程,或者限定它们的传变途径,都是很难的,临床上也是未必如此变化的。到目前为止,我们能够预测的外感病的发展趋势,大多数都遵循从表入里、由轻而重,或自上而下的总的趋势,这只是一个很粗略的规律,任何企图强化或神化这种变化规律的做法,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够全面的缺陷。* q: |$ V5 v1 q1 S
吴鞠通在中焦篇,进一步提出了“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始上焦,终下焦”的说法,遭到王士雄更为猛烈的抨击。
$ f1 U6 R9 v+ J1 j! w5 o9 G王孟英云:“(吴鞠通)自注云:‘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失治,则传中焦。始上焦,终下焦’。嘻!是鞠通排定路径,必欲温热病导其道而行也。有是理乎?!彼犯肺之邪,若不外解,原以下传于胃为顺,故往往上焦未罢已及中焦。惟其不能下行为顺,是以内陷膻中为逆传。章虚谷亦昧此义,乃云火本克金,而肺邪反传于包络,故曰逆。夫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胡可反以为逆?岂二公皆未读《难经》耶!其不始于上焦者,更无论矣。”[1]  G, N% }& I& P9 U" x
% |( q7 N$ _/ d6 C3 F& w$ I
[1]见《中国医学大成》(四)温病分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年10月、767-890$ A, y- l5 O: o4 n

8 D% J/ V0 Q: @% ]6 N感谢曹传龙的讲述与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5 19:20:13 | 阅读全部
       本周一晚上(2021年1月4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时小环主任继续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卷》第二部分中第二节单味药运用举隅及第三节朱老常用药对的部分内容。5 j5 \7 A6 S" b3 ]: a

( c8 K  M, w) [+ }: s1 F; o' b 8 c8 ], B" Z# H+ K0 C

4 @7 B( M) V* z, ~  h在此节中我们将共同学习中药白芷、藏红花的功用及主治,还有外感病药对及心脑病证药对的具体内容,届时我们一起学习!http://www.ynjkcy.com/gydszlc
" o" X7 f4 Z9 R2 P
6 R8 g# J- c6 x/ Z* k    祝贺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时小环主任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卷》单味药运用举隅及朱老常用药对的部分内容。
5 x: |% _8 R" j% N4 y9 |# w0 P- B% X, Z0 |& ~* C2 i( {  Z+ \

$ F' a9 E6 f3 C% b6 ^. v% i) ?& D2 _. Q! o( N
朱老说,白芷辛温芳香,入肺、胃、大肠三经,《本草汇言》称“白芷上行头目,下抵肠胃,中达肢体,遍通肌肤以至毛窍,而利泄邪气”。说明其功效之广泛,具有祛风、散寒、除湿、通窍、消肿、止痛之功,能行能散,长与宣通,止痛消肿之功,尤为卓著,朱师盛赞而广为应用。  p9 E8 b: }9 x. z) o+ W
: o$ @* Q% ~6 L2 W
4 }2 W0 s: x3 {; G& z: J8 X

& Y9 v, {! |+ g$ _5 m# F5 U藏红花又叫番红花或西红花,原产西班牙,在伊朗、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也有栽培,我国仅西藏有移植栽培,故名藏红花,为珍稀名贵中药材。具有活血通络、化瘀止痛、散郁开结、凉血解毒之功。常用它来治疗血瘀引起的闭经、胸腹胁肋等疼痛,也可治疗跌扑损伤、忧郁痞闷、温病发斑等。《品汇精要》谓其“主散郁调血,宽胸膈、开胃进饮食、久服滋下元,悦颜色,及治伤寒发狂”,特别是它的养血之功能早已闻名于世。早在明朝藏红花就传入我国,在《本草纲目》中已将它列入药物之类。藏药中很多传统方剂以它为主。
  Z5 x* W; w" p8 g4 T$ \8 m+ o, Q
; Z/ x# z% B% z( }7 h. ~朱师在临床上常有肝硬化长期残留小黄疸不退,使用一般利胆退黄药物无效者前来就诊。他在辨证处方时再给予藏红花0.5-1.0g/日晨起泡茶,徐徐饮之,坚持月余,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经“B”超检查发现此类病人经治疗后的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这与藏红花兼有活血利胆双重功效密切相关。
! S) N- T( \  U- j' s/ F$ P3 f( u- G- N/ T3 p
. H  |! W5 {! I* R( |
8 b$ x4 p, M; J8 y/ x" F7 R: S
外感病药对,桂枝  白芍;一枝黄花  苍耳子;蝉衣  僵蚕;板蓝根  大青叶;羚羊角  生石膏;大黄  生石膏;生地黄  淡豆豉;苍耳子  葛根;* T+ v, S' v5 n7 i" G2 \4 u
- t1 ?- Y5 p4 [
油松节  红枣;
3 l, m1 n6 ~" u% ^! m6 ^) p
; c% L$ I1 \% N* o; ^
/ r" |$ I1 B# ~1 a0 c2 ^# p" j+ S) d! ~$ g+ Q1 u
心脑病证药对,大黄  三七  花蕊石;丁香  郁金;黄芪  川芎;麻黄  熟地黄;苦丁茶  槐米;白术  泽泻;半夏  乌头;胆南星  石菖蒲;全蝎、蜈蚣、僵蚕、地龙;僵蚕  全蝎;
; K2 z5 i# D9 n2 I8 b: h* W+ A) T: I5 @/ t& ~8 Z
附子  全蝎;鱼枕骨  潼木通  路路通;人参  苏木;人参  附子;人参  三七  琥珀;三七  丹参;太子参  合欢皮;生地黄  附子;瓜蒌  薤白;沉香  三七;桑寄生  丹参;苦参  远志;苦参  茶树根;桂枝  甘草;丹参  酸枣仁;百合  丹参;百合  生地黄;百合  知母;龟板  龙骨  石菖蒲;龙骨  牡蛎;附子  磁石;# O* Q* k0 @* N
, `0 i' i6 \4 ]0 B$ J
石菖蒲  远志;
% r) [) l& U0 ]9 ~0 e' M) M
( r" i4 Z0 l, i2 [$ {1 ~0 R
$ y+ L8 q+ n9 C  \' v* G3 x: j9 M
感谢时小环主任的讲述与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5 21:18:41 | 阅读全部
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
- g& V, b% _) |" g0 O0 J- {        今晚(2021年1月5日)8点,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63讲《骨空论篇第六十(下)》。 7 ]: L" K% ?" {2 M
       学习方法:直接点击链接进入,或者关注《燕赵中医》公众号,点击:直播课堂进入。" [! J. ]& G% U& A8 d/ r* j* T* r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 {) \2 y) I% @5 U2 p; s今日讲座内容* t8 B. j# Y: l5 T; `( ^$ b
第63讲《骨空论篇第六十(下)》  x- ~# c# r( g4 q* i
髓空:在脑后三分,在颅际锐骨之下,一在龈基下;一在项后中复骨下;一在脊骨上空,在风府上。脊骨下空,在尻骨下空;数髓空,在面侠鼻;或骨空在口下,当两肩。两髆肩空,在髆中之阳。臂骨空,在臂阳去踝四寸两骨空门间。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骨行)骨空,在辅骨之上端。股际骨空,在毛中动下。尻骨空,在髀骨之后,相去四寸。扁骨有渗理凑无髓孔,易髓无空。
- |8 _( I2 h- l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以年为壮数;次灸橛骨。以年为壮数。& }/ _4 j/ ]) D* t' f8 n* ~
视背俞陷者灸之,举臂肩上陷者灸之,两季胁之间灸之,外踝上绝骨之端灸之,足小指次指间灸之,腨下陷脉灸之,外踝后灸之。/ {/ Z" ~' M2 O. g* R* E
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膺中陷骨间灸之,掌束骨下灸之,脐下关元三寸灸之,毛际动脉灸之,膝下三寸分间灸之,足阳明跗上动脉灸之,巅上一灸之。
  e+ w5 O: |* J4 {, j% V犬所啮之处灸之,三壮,即以犬伤病法灸之。
; Y6 G% E$ ^" \; D3 \9 Y凡当灸二十九处。$ u% d+ N( A% s- M7 m; M
伤食灸之,不已者,必视其经之过于阳者,数刺其俞而药之。
0 ?3 V0 H3 S( u' e% I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5 |4 I/ A# o- Y( r
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岐伯对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9 m! E5 o' O& X' ~3 @) [+ F
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7 a/ z# v; s$ N  D- V帝曰:诸水皆生于肾乎?岐伯曰:肾者牝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所谓玄府者,汗空也。; d$ ^) L3 Q% j+ Y9 b
帝曰:水俞五十七处者,是何主也?岐伯曰: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肾俞。故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分为相输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9 J$ C6 m) ]9 C! m
伏菟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肾脉之下行也,名曰太冲。凡五十七穴者,皆脏之阴络,水之所客也。
5 w1 M$ z# Z7 v- m帝曰:春取络脉分肉何也?岐伯曰: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急,其风疾。经脉常深,其气少,不能深入,故取络脉分肉间。2 I; u; \3 }1 [/ G
帝曰:夏取盛经分腠何也?岐伯曰:夏者火始治,心气始长,脉瘦气弱,阳气留溢,热熏分腠,内至于经。故取盛经分腠,绝肤而病去者,邪居浅也。所谓盛经者,阳脉也。
. z' y% K1 y1 L帝曰:秋取经俞何也?岐伯曰:秋者金始治,肺将收杀,金将胜火,阳气在合,阴气初胜,湿气及体阴气未盛,未能深入,故取俞以泻阴邪,取合以虚阳邪,阳气始衰,故取于合。/ N$ _3 u" b( z- H) ^
帝曰:冬取井荥何也?岐伯曰:冬者水始治,肾方闭,阳气衰少,阴气坚盛,巨阳伏沉,阳脉乃去,故取井以下阴逆,取荥以实阳气。故曰:冬取井荥,春不鼽衄。
% U% C" t2 s/ ]& |1 p3 o& Z1 G帝曰:夫子言治热病五十九俞,余论其意,未能领别其处,愿闻其处,因闻其意。岐伯曰:头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诸阳之热逆也,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泻胃中之热也。云门、?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泻四肢之热也。五脏俞傍五,此十者,以泻五脏之热也。凡此五十九穴者,皆热之左右也。
1 ^: v3 {+ N& H9 U# W( g帝曰: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岐伯曰:夫寒盛则生热也。2 `, `+ y2 g: z" c' i7 s
( F" A- k$ O1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8 20:26:30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1月5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培红副秘书长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朱良春大师的文章“痹证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和“益肾蠲痹丸治疗顽痹200例疗效观察”两篇文章。
7 L/ O1 @) Y" Q) ?. Z5 k
% o0 H* |+ c6 y- I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gydszlc
+ l' n" k3 p* e( p% w% ]0 W/ k' ]; T0 x$ z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朱良春大师的“痹证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和“益肾蠲痹丸治疗顽痹200例疗效观察”的有关内容。% ^/ T! i: |8 a: x5 Q1 h& T
$ H$ R0 l& _; [6 W4 Y3 k- F- _
     益肾蠲痹丸
9 y3 m+ p/ v+ G5 b2 l
! d2 n2 M0 U  v  v% b+ J方药组成:地黄、熟地黄、当归、淫羊藿、全蝎、蜈蚣、蜂房、骨碎补、地龙、乌梢蛇、延胡索等二十味药材。# g, W* F  l" T, N! q' ]
4 @" {3 s1 S' y" }9 k
主治:温补肾阳,益肾壮督,搜风剔邪,蠲痹通络。用于症见发热,关节疼痛、肿大、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肌肉疼痛,瘦削或僵硬,畸形的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 
& J! [; Y- a$ h( G7 D" V' x9 |5 B
方解:朱老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相似于《金匮》之历节病、宋《太子圣惠方》之顽痹,以其症情顽缠,久治难愈,绝非一般祛风、燥湿、散寒、通络之品所能奏效。我认为顽痹具有久痛多瘀、久痛入络、多痛多虚及久必及肾的特点。同时患者有阳气先虚的因素,病邪遂乘虚袭踞经隧,气血为邪所阻,壅滞经脉,留滞于内,深入骨骱,胶着不去,痰瘀交阻,凝涩不通,邪正混淆,如油入面,肿痛以作。故治颇棘手,不易速效。通过长期实践,明确认识到:此证久治不愈者,既有正虚的一面,又有邪实的一面,且其病变在骨质,骨为肾所主,故确定益肾壮督以治其本,蠲痹通络以治其标。组方用药时,又根据虫类药“搜剔钻透驱邪”的特性,集中使用之,有协同加强之功。故益肾蠲痹丸的立方,除选草木之品以补肾培本之外,又藉虫类血肉有情之品搜风逐邪,散瘀涤痰,标本并顾。经近20年临床系统观察,初步认为对于顽痹,确有较好的疗效。% r# X* V# \( d; ?
9 P& D# o5 ^7 c( i* P
朱老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最感痛苦的是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因此患者迫切希望得到一种既能比较迅速止痛、消肿、改善关节功能障碍,又无毒副作用的药,那将是最受欢迎的。雷公藤不失为一种疗效较佳的抗风湿药,它起效较快,但毒副作用也较明显,尤其对生殖腺的影响。目前各地应用本品的报道较多,部分配伍了有关中药,则可稍缓其毒副作用,这方面犹待进一步探索。“益肾蠲痹丸”能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反应,调动机体调节机制,增强体质,从而抑制病情之进展,促使病变修复,对慢性久病最为适用。但起效较慢是其不足之处,需耐心持续服用,故尚待完善。
8 h+ A3 i2 m. W8 n' z* I) X8 d5 ^2 e7 A4 H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是周身性、终身性疾病,在治疗上必须始终坚持整体观念,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采取综合措施,内外并治。除辨治之内服药外,还应配合熏洗、药浴、外敷、膏贴、理疗、针灸、推拿等,这样可以协同增强,提高疗效。
9 Y1 n+ Y) g; U/ O  N, y% ^0 B; f
) h$ P" }/ e0 [2 L" Z4 b+ u( r$ J由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需坚持长期服药,不论汤剂或丸、散剂,久服后病员往往产生厌惧心理。如何改革剂型,提取其有效成分浓缩成微丸、胶囊、片剂,以便于服用和外出携带,有利于坚持服药,巩固疗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此病症状缓解后,还需继续服药6~12个月,始可稳固。) F/ g6 |6 \$ v) [

5 ?) C& ^' r' c+ W7 _- Y" |1 q' t
' l# D0 p& q( K* N. R( z
    感谢张培红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8 20:28:08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21年1月6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曹老师的著作《邓铁涛传》的部分内容,题目是:香山科学会议阐发中医战略。
7 b# H: `; v3 _7 R' ]3 W5 J4 {& A) r0 g2 O  k  k
2003年11月在刚刚经历了SARS疫情之后,国家就召开以“中医基础理论的建构与研究方法”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这是一次很重要的学术会。8 ]' H' W/ \9 n
& r; f3 ]  L% W/ `' r1 |
香山科学会议是由科技部(原国家科委)发起,在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支持下于1993年正式创办,相继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工程院、教育部、解放军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等部门的资助与支持。上述各单位均为香山科学会议的理事会成员单位。香山科学会议主要面向基础研究的科学前沿问题,以及我国重大工程技术领域中的科学问题,均可作为会议主题。会议侧重于探讨科学前沿、展望未来发展趋势、讨论最新突破性进展、交流新的学术思想和新方法、分析新学科的生长点以及交叉学科的新问题。
0 `8 \5 P: a4 _. N/ }
) A) I) ~' p# Q8 d) U8 _; d! G香山科学会议对国家制定科学发展规划,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中医基础理论的构建与研究方法”能够成为第219次香山科学会议的主题,反映了组织者对中医问题的重视。) K( Y5 T( J8 b7 a4 i  _

; w6 u# _# I6 ~& {7 L9 k2003年已是香山科学会议设立后10周年,关于中医药学的讨论,仅有过3次,就是第32次会议的“中医药科学与技术发展战略”、第63次会议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传统医学”与第65次的“经络研究的进展与未来”。从1997年第3次会议起,间隔7年之后,2003年又一次举办中医药学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会议。这次与以往每次科学会议一样,科技部情报所向会议组委会提交了第219次会议的申请报告之后,组委会请有关专家就会议主题的前沿性和重要性,中心议题设置的合理性,拟订报告题目和报告人的适合性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公开上网广泛征求学术界意见。王永炎院士、邓铁涛先生、陆广莘教授被聘担任会议执行主席。60多位专家应邀参加了会议。能够担任这样一个经过周密慎重遴选的国家高层科学会议的执行主席之一,并且被邀请做高水平的主题评述报告,邓铁涛先生不能不加倍认真对待。早在1个多月前,邓铁涛先生就已经写好了主题评述报告,反复琢磨,几经修改。$ Z5 Y1 R1 E4 L% J8 C8 g
3 T3 x" Q& r1 J0 m' Q3 r
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有:(1)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构建;(2)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的思考;(3)中医药学在国外的传播对中医药发展及人才培养的启示。是要对我国中医药现状、中医药研究方法和方向、中医药发展目标等问题,以及造成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没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剖析,要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举措。" Q. M6 ]9 x0 G4 u. F( g) Z" O

8 R) u' F" l& E0 s& X# v这些问题关系到中医药今后发展的战略问题。
/ q! x, \* d& w' N+ n" H
  ?8 z) H; Y7 b$ b" L( Y7 ]中医药以中国系统思维为导向,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生命科学认知体系和医疗保健诊疗体系。但近年中医药发展相对迟缓。如何完善、发展中医基础理论,并及时把握、调整其研究方法及方向,引起中医药学各界强烈关注。
7 d1 k& Z) y, g7 F. j( f+ X* ]9 i& f! y. S2 R8 A
邓铁涛先生以“为中医药之发展架设高速公路”为题,作主题评述报告。主题评述报告安排50分钟至1个小时,其他与会者不论职位,不分资历,都是以专家身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每次自由发言10分钟。在这宝贵的时间里,邓铁涛先生分析了目前中医药所处的时代背景,回顾了中医理论研究的历史及发展的坎坷,但一直在与时俱进的历程,并提出今后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战略和策略。. `; R$ c7 R0 E
0 x. w/ i2 E, Y& \5 S1 h0 ~
这篇文章,后来被《中国中医药报》等报纸、期刊多次转载。邓铁涛先生的开场白,使不少在座的人感到有些意外。他说:“21世纪一开始,炮火烟硝就笼罩着世界,今天的世界可以说是世界的战国时代。世界的战国时代的形成,是西方文化统治的结果。要扭转这一局面,应该向东方文化寻找出路。特别是大力发展中华文化会达到使世界和平与进步的目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不是有这样大的力量呢?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天人合一,是与大自然的和平相处观;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观。我国的和平相处五项原则是周总理解决世界纷争的一个很有力的武器,它的来源就是传统文化。十六大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外的统一发展,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天人合一等思想的发展。还有,最近的世界经济发展宣言,从纽约到新德里,再到赞比亚,写了三年还没有取得统一的意见,但到珠海就解决了,产生了‘珠海宣言’。中华文化要参与到世界文化并与世界文化合流,才能够更好地让世界人民幸福和谐。”
- S4 o7 P6 t8 A" n- S- S+ o( m. G- p1 o: E) Y
邓铁涛先生以东西方文化为背景,高瞻远瞩来谈论中医药问题,的确出乎一般人的意料。6 D/ h* r' U+ L

8 z& {% `, [9 M& Z邓老说,谈中医怎么会牵扯到世界战国时代呢?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科学界,必须对优秀的中华文化树立信心。因为我们从鸦片战争后,就失去了对本国文化的信心,过去对传统文化批评过头了。所以,我们现在必须重新去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并加以发扬和发展,造福于人类,这是我们的责任。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dttz$ b6 w5 R. w1 f4 ]8 @) e- l, q
+ D  |4 S3 Y4 Z3 l
       祝贺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刘敬章主任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著作稿《邓铁涛传》之邓铁涛先生在香山科学会议期间关于中医发展战略的有关问题。
  P8 z7 L7 p, i4 Z+ ^
$ x4 r9 h. \# Y! e       邓铁涛先生以“为中医药之发展架设高速公路”为题,作主题评述报告。
: @9 m% q/ v2 e
2 ]. V& P4 j4 R7 R9 U- R这篇文章,后来被《中国中医药报》等报纸、期刊多次转载。
. ~) q7 O( _2 {$ z2 b& d3 S0 D1 F: K2 t9 ^; F
邓老在这次香山科学会议上,阐发“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为中医药的发展架设高速公路”,可谓“三致意焉”。
& x$ p7 @$ a2 _) x7 _) @4 [! N! g% F$ T3 Y$ ]( `7 i
邓铁涛先生说:“中医药的特色是‘简、验、便、廉’,乃解决目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特效良方,医学研究的目的,如果首先放在13亿中国人民保健事业这上面来,就非得提倡发展中医药不可。”比如治疗“非典型肺炎”,香港治疗一位“非典”病人,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费最贵的一位“非典”病人才是5000元。有人说,没有西医,中医就治不了非典。错了!如果前期用药对了,病根本到不了肺,就治好了。那时就有人说:这个不是非典。现在很多标准是以西方的游戏规则为准的,按西方的那些标准,邓铁涛先生想,我有个课题要想获得自然科学基金,难矣!
( ]- B) l* ?5 t, A+ h
* \9 f, t% n8 F% y5 v0 I目前以西医标准看中医,用还原论的观点衡量中医药的科学原理,横看竖看都不符合标准,所以中医理论的研究难以立项支持。
7 F8 y; ]3 H2 Y& s5 M8 x  v4 t- R& `4 m, M, c# q2 ]7 x
邓老认为,从学术本身来看,中医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西医是微观的医学,中医是宏观的医学,中医把人放在自然界中观察,疾病跟时间、地域、人相关。西医的时间医学是美国人哈耳贝格提出的,他被称为时间医学之父,我们在2000年前就有时间医学了,所以后来他到中国来寻找时间医学的祖先。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时间医学,我们的“灵龟八法”就是时间医学,“子午流注”不也是时间医学吗?8 M- H2 o( D) I5 u! k2 y1 W
; k1 L" X: K* O1 J/ R
严格地说,整个人体组织都是时间积累的结果,是功能产生的结构,而不是结构派生了功能。$ O9 \& k+ i% Z; A6 _
* f, ]' L) q, b5 e3 ?
邓老说,为什么经络研究来研究去都没有结果,甚至被斥为不科学?“在经络研究中,好比是用有线电话的模式去研究现在的手机。哎!你这个手机叽里呱啦的响,没线的,能连到哪里去?不科学!”- N. {4 ]; r# H6 n# c% a

1 v: D- l# A" j3 n( p贾谦先生说,邓老这个比喻,惹得哄堂大笑。/ R  N) u- d' Y; X+ E* T& a
  Z' }8 O2 E! s2 |, P5 k

0 U5 y- A& H6 V( ~3 `" }7 I; h" J: D1 H& {' R. @. I4 o3 S) I
感谢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1-8 20:29:02 | 阅读全部
从本周四晚上(2021年1月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N' s/ a* a) k+ ?3 d7 U

3 E* g0 R8 _0 D- k% c' Z
. T. N% P% o6 C
: D0 S9 v8 Q"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刘渡舟老师对“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32.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42.伤寒,心下,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内容解读。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 K  z# b0 C. a2 A. f5 c( }! X
  Q! ^/ r+ V9 G9 k4 @
$ H) L- I4 D) q1 q) c; \' u' ]& B
4 A6 O% M# M) {6 j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
: m" K3 `( T8 D
4 q: h* ?) V$ O+ W. @# Q        祝贺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32.到42条的有关内容。7 B. A6 m! F1 p# E  b  n/ K/ s2 W
: m/ F" w: {* `; r& R
        这是外感病初期,太阳阶段所出现的复杂情况,本来太阳病经过解表治疗,可以缓解病情,病人康复。
4 y8 L9 A- L. Y" E$ G$ r5 s
2 I+ |# ]0 W  W- _8 h6 W" e        但是,由于患者体质的原因,或者因为误治,病证等表现的病机,不能用麻黄汤、桂枝汤解表,必须进行调整。0 A( Z2 `' [6 D8 w+ B# E$ @

6 O6 L. _1 Q& v3 x' g        因此,就有了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葛根芩连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的情况,它们共同点特点是既有表邪,也有气机郁闭,或者气机下迫肠道,或者内有水饮,内有郁热的情况,所以,必须变化之后,再选用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葛根芩连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
( @' K) W, U% s# ]% _& I& u
. d% o, q; [9 g8 c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 A8 R5 I1 ~, f8 f
( H+ I+ `7 R7 g
     
0 U2 C0 z' I- T, y
: u  X- r# r; C2 d  k# y, G3 ^    葛根汤方 1 a2 ]8 C% q$ C0 I( [
4 ?( s$ F, T4 q; B0 e+ q/ g
     
5 O5 p/ H8 K$ g) v+ ?; q' b: i$ z9 y$ {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二两(去皮)芍药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掰) & Q+ ~2 `# p: r0 k) b! n3 K

4 X3 m; X. R1 w: e& ^     
, T9 q1 ~4 j% f3 U5 I. s( b. N9 l' t0 R' ]( L- p
    右七味口父 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2 ?8 J4 a: d' a' w" N* g+ e
) N1 ]* S9 D/ \6 w: m6 A" f     
7 e2 \7 i/ [% _- f# V6 ]9 P& C. i  ?; [9 j. m2 L# G8 b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8 c$ t' C, C4 W7 a6 b+ Z; U
, T$ |. r7 c" b. t0 x     
" ~2 r+ d8 e5 n
/ W' e0 }  l4 U0 v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5 q. M/ z- f( _* _! d( [
. ]; J) R* e6 O  h; i8 D     " b+ N  G( Y, U, o5 X/ {: @! s
" n, E1 G. X8 _$ Q
    葛根加半夏汤方 1 K  N8 u3 T# [2 r# w3 o- G# S

* }7 C' ?/ D& H' e8 j. ?$ a+ o     $ a1 Q$ `* Y0 s

* N' R8 {, I3 |' G% W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汤泡去黄汁,焙干称)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大枣十二枚(掰) 半夏半斤(洗) 8 n9 I: b3 W% T8 N
5 A/ Y1 c- F# l4 w6 G- j0 K  g
     
, ?( p/ v5 s- ]# k: `
6 q. j% N5 j! r) ^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
7 p$ f1 ]$ r8 L3 B0 Z! b. i+ L; g/ B2 V. q
     
9 S* {. {& a/ x* t2 B! e) f
6 _6 I& \( j) _6 @9 E& i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 ( a9 F7 K: l8 v. _* l' X3 L6 @

5 @! M; s& S" z) _3 z. [- H     
. |  O* ?; N* t: D
( Z2 F$ E, s' S0 U4 T/ h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2 w7 n/ D% i' M$ L5 x: E. W# @3 @! A

2 X& _' s- c& I# g6 b( a0 O     
: t, e8 r) Y9 T8 }1 W, U( _) E* M* x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黄芩二两(味苦寒) 黄连三两(味苦寒) 3 J2 ^: O% K9 c: v0 E5 T" e1 N
, W! ]1 f8 \* Z  ]% J
     8 f0 {5 y$ c1 l+ \/ B

( \) H& W# N7 U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 ?5 o6 W0 F$ S" k1 }4 i3 a7 y- z' f3 J
     - h" y, {# f* l% n. i* E: d
6 X4 M% W' k3 B, }- E0 }: m( y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2 z# N" M9 I. d* F; l
8 L$ ]$ {5 [+ f( T0 }" O     . i: Q9 \  o- K4 s- l# w) o$ }
  Z2 [9 [4 G: K- Z3 ^0 g
    麻黄汤方 6 R, T4 J. h0 Q  [
* Z0 i9 D" X0 ^
     
- O5 {4 W1 @% |4 e; Z& l3 Q( C
3 j7 i* K5 `# I% ^1 s! Y    麻黄三两(去节,味甘温) 桂技二两(去皮,味辛热) 甘草一两(炙,味甘平) 杏仁七十个(汤去皮尖,味辛温) , h& E& q& G! V' ]" E

/ {5 v. A! p" O     , Q+ T$ J9 \/ G1 D* r8 l8 X8 {

: k; k/ V3 N" g6 Q% @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 B6 T  d8 S! J+ n6 B- @

% a9 ]* e& k. Q& c% A     
4 K- l1 `" L  B% w$ X- o8 e% O8 M+ v2 g( d6 J; j1 }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主之。
: n4 U1 s3 A/ a: `4 @- {* F. @
7 R! {* P2 \) h  O     
6 |' n7 {  r9 P8 ^; B& h5 ~/ {2 Q  I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 \, K1 A  R# M, I& d
9 i, I" h2 u4 ]0 ?/ V/ W     
2 G0 K/ ]: Q% a& @+ r8 Q. `" e' D2 ~. |" i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目閏 ,此为逆也。
0 v; d# S0 b) }# a# q1 X* {; T0 z9 b. G7 E. ~( J- }6 G
     & i. S$ _5 F1 s! \+ q2 r. ]7 f
1 G8 F4 |5 R) _
    大青龙汤方
' \4 h; R  Y# D+ Y0 R1 \" j3 y5 A$ P' Z- ?5 t, y) l
     / s! Y/ O& b0 f$ ?4 v( [: U

5 u! k' C) v- P+ e0 C    麻黄六两(去节,味甘温) 桂枝二两(去皮,味辛热)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味苦,甘温) 生姜三两(切,味辛温) 大枣十二枚(掰,味甘温) 石膏如鸡子大(碎,味甘,微寒) ! L) {7 [' ~9 U' v

8 |: h* W% _6 @  L7 z& s     
* ]7 X  _4 T, }8 n) T; H( ]2 \2 U6 R4 L- h& R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0 }. O  o' r6 v* [6 V- _( m7 b" I! u0 t. T* `
     9 _, [# Z1 p( B" f9 Z# Q
: u: d+ C* e# M$ c8 \& ?7 h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z' t+ g* r' p* g& n" ^* M5 [  @+ f
, w, ~+ l0 y% g# y5 K' Z     3 u$ J4 c9 D9 S. ?$ H: ]& o" q
$ [0 g0 v1 }# o5 a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 ?$ r  Z6 p3 U8 ]
+ r, w4 h2 G( u. `0 N4 t6 v4 S1 t
     
8 s2 q' ]0 q9 I1 m
8 |$ z7 p8 w1 c) |; ]! T( F% [    小青龙汤方
/ P) I7 e! N7 D& @5 P& e2 n2 `6 b/ L1 {$ ?$ G: e# B
     
, t9 h1 |7 x$ Y
. w8 y" z, ~7 u, i; p+ Z  e# h    麻黄三两(去节,味甘温) 芍药三两(味酸微寒) 五味子半升(味酸温) 干姜三两(味辛热)甘草三两(炙,味甘平) 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半夏半升(汤洗,味辛,微温) 细辛三两(味辛温) & M* p( U5 q, |  Z9 O, J  l
( E4 i! C! U0 x9 V6 ]; M) S- l
     % |; I' @: ~8 k3 P0 f
* W4 I$ W: O9 T; @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Z1 ^7 |( g$ a1 t+ l3 c* s, j# {' r3 z; s+ o' c+ o8 x
     . v' M* D% Y9 w7 t2 M9 P. X8 I

' b0 ?* Y: f7 ~2 R' Q  j/ [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6 z+ x( A! \2 @1 J/ e
; n8 G( G4 R0 @, \7 Y  ^7 V
6 h/ }+ j4 n9 M, X  @' w
/ ]" A# u- E1 s9 X2 `3 `
        感谢李源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