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22 09: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四晚上(2021年1月2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 H- O; Y) y3 E, |5 M' q8 c1 _) z& ?1 o* R* c" H$ N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刘渡舟老师对“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59条——71条的内容解读。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P4 \3 o. n* w# f' ]
$ K! h% \8 N: h) P& q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 K n$ q0 D+ Y
祝贺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59条——70条的有关内容。" ~7 s8 x; }$ F v! W! ^' v; I3 G! l
) U b' |8 A* Y4 @3 b, P4 W1、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 E: ~2 C4 P0 O# z& A
/ T# x" E% A, e2 p2 Z 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 h0 K+ ^6 l& g2 K, K* H; y# n& Q& G5 C, r2 e
2、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1 a. N) z" I9 `8 E0 [2 f! `7 l& H o. a( Q$ |
3、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1 X+ Z U( O/ K5 J3 D8 l, f% w0 ^# L v& k
5 M# @! @. Y3 L5 B9 ~' a
发汗是张仲景治疗伤寒表证的方法,他本人也许没有“发汗过多”的误治,但是,病人自家,或者他医误治,发汗过多,伤阴,伤津液,若果在病人自身可以调节的范围内,就能够“自愈”;阳加于阴谓之汗,发汗过多,可以伤阴(比较轻一些),也可以伤阳(比伤阴重一些),附子干姜汤就是治疗汗后伤阳的病证。
: r" K4 D# H) M* @5 S
! J( s& o1 I2 ^ 4、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 e" o$ E3 d2 M8 a; p! t% |' } 本方主要针对误汗之后气阴两伤。
" m( S/ Q' |/ l$ u2 t% ]* Y2 U9 {# H( n, G5 s
5、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 o* R& n7 N) A1 ^( \
' G& T: [9 h' Z. ~) |! G这是发汗后,邪热入里,肺热壅塞,所以需要麻杏甘石汤透热、清泄里热。1 F* \/ p+ z2 p3 l' _! u5 C, c; s) S4 R- _
6、发汗过多,其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7 r8 e" i7 v3 P9 y, f! d, F$ f
' k5 Q2 Z- t0 h) H汗多伤心阳,需要桂枝甘草汤。0 E, z. x2 R3 d8 k8 w- ~
' ^% `9 [/ D" o7 Z
7、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1 b6 S+ O' { N8 c8 A; i K& n汗后,阳虚,水泛,威逼心肺,需要用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 p0 M2 U) M& l3 N" H. L; z
4 P; ^5 U+ y" v/ g) T& u5 e8、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
, Q# c) Q2 V3 V3 j, U# ~ 误汗之后,脾虚气滞,需要用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方,行气为主(厚朴用量大),补虚为辅(人参分量小)。因此
9 S2 q5 ] {7 e$ h/ p- \4 r# O# ^' g. o/ _* M" P/ U: H6 W
厚朴半斤(去皮,炙,味苦温) 生姜半斤(切,味辛温) 半夏半斤(洗,味辛平) 人参一两(味温)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 Y$ F1 U" v$ ?7 t6 m5 g1 u0 i* s- f' j: T+ X' L9 Q
9、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0 P# b- B3 |7 S. M- o( \ 吐下都是误治,伤了脾胃中焦的阳气,水湿内停,所以用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1 r+ J- k# U+ P! K9 e1 h. q) S3 T# Q
茯苓四两(味甘平) 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 白术二两(昧苦甘温)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 ?' H9 [: K1 z$ N
( u9 g4 n( C4 M: @10、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 I7 C/ M6 P) i6 [, l _$ m) U
误汗之后,阴阳两伤,所以使用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2 }. x: {3 M. x" `# F5 T
" j* m) ], f; s) ~. `4 i$ s1 W11、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7 |" w' Y1 I& y8 o+ {
误治之后,阳虚、气虚、水湿内停,所以需要 茯苓四逆汤方 & X, n' o* F* F- S1 o
/ c3 A. c4 T: S* K5 p. h* P
茯苓六两(味甘平) 人参一两(味甘温)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干姜一两半(味辛热)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味辛热) $ |% o3 B1 h; i* E( Z
# x! [3 O2 S2 h+ Y1 D5 T3 s5 H3 o
0 ~% F9 O1 m% l- f& k4 a. K
; P" p0 \, q& z/ s5 b
$ b. C+ F# u* p2 S. l, c 感谢李源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5 E; b$ G2 I5 A$ i4 I# ~" ?
1 r8 D; ^- ]+ [- @4 q B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