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2-25 22:31:58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21年2月24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曹老师的著作《邓铁涛传》的内容,题目是:建中医药强省全国孔雀东南飞。
) B/ `) j4 r; |0 G% }0 j% R, Z4 ]7 O! r* W# S! ~
历经SARS瘟疫的考验,当时的广东省张德江书记和其他领导,都感受到了中医药的巨大现实作用,以及未来价值。在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是一个重要的决策。0 M7 @/ q$ q. d. J5 L& x0 c
+ t2 H; A% @9 \# J4 }7 G8 p. H
王永炎院士表示,中医药学是医学科学与人文科学水乳交融的科学,要从多学科切入中医药研究。广东是中医药大省,通过加强规划,整合资源,发挥地缘和人缘优势,一定可以加快振兴,服务全国,辐射东南亚,参与全球竞争,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 w2 V. C9 j4 H: Y7 j7 O
6 w+ o3 n: n+ [# T+ W4 X7 m
  X) v  z- C: h& u
8 E* D1 \0 M/ k邓老认为,广东在中医中药方面有丰富的资源,有深厚的发展基础,这是建设中医药强省重要的基础。广东中医人才培养处于全国前列。邓铁涛先生说,广东中医药发展将大有可为。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目标的提出,能够一呼百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绝非巧合。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dttz2 @5 z% \8 ?3 d7 E

7 h& M7 E3 N9 X+ ~: L    祝贺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刘敬章主任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著作稿《邓铁涛传》关于“建中医药强省全国孔雀东南飞”的有关内容。
) A  I2 V% g. T2 c' d$ N) K* J3 B; q# o$ D, S" R( Y
    历经SARS瘟疫的考验,时任广东省委张德江书记和其他领导,都感受到了中医药的巨大现实作用,以及未来价值。做出在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策。/ F8 J/ ?+ ?2 W0 x* V' ~2 ^

- o! z  A' z5 E+ M" b邓老认为,广东在中医中药方面有丰富的资源,有深厚的发展基础,这是建设中医药强省重要的基础。广东中医人才培养处于全国前列。2005年教育部评估高校和科研院所专科水平,广州中医药大学在中医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中西医结合专业在高校系统排名第一,中药专业排名高校系统第三,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中医教育龙头基地。邓铁涛先生说,广东中医药发展将大有可为。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目标的提出,能够一呼百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绝非巧合。  a% F  G6 t* [6 I. W# T( C

! j5 z; G1 ]8 ^9 b# F) }3 x: k邓铁涛先生很高兴参加了大会,大会原来安排邓铁涛先生坐着发言,结果邓铁涛先生坚持要站到主席台上发言,以表达他的兴奋之情。邓铁涛先生说,张德江书记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指示“十分正确十分重要”,从广东的发展历史、发展基础和现有的战略决策来看,广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一定能于近期内实现!如何让中华瑰宝变成南粤源源“金矿”,是论坛的热点话题之一。邓铁涛先生说,中医的特点则是简、验、便、廉。推广中医药,是解决医药费用天文数字的世界难题的一条出路,不仅有利于国家,还可有利于世界。经过千百年传承的中医药,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新药研发的“金库”。. Y. ^% g8 k, V6 q: ~

$ |8 V6 K4 A& w
, j' d- W: r6 R* F' V7 q3 F. w& }& q/ X* i- t- U- C
感谢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2-25 22:32:53 | 阅读全部
本周四晚上(2021年2月2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K; [1 y6 g6 E5 ?

  s' {* E4 Z) `) J) q3 e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刘渡舟老师对“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108条——111条的内容解读。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H$ b0 G2 ]+ ]( d) U' _2 j; y0 C

3 K3 M+ @* I/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
# h* Q4 ~- i, S& S祝贺河北省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刘渡舟伤寒论讲稿》第108条——111条的内容解读。; Q( ~3 b+ o4 |) N6 l. _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 O7 y2 F: q4 Z5 K6 V' I$ e  R
' f" U6 ~3 P& S* s: y! t% o1 p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7 }9 C# C8 U5 g" x' B3 G

; U; z2 J, l! j/ q    大柴胡汤方
1 C; g; N: Q, g/ M
( n9 Q* R: d# M    柴胡半斤(味甘平) 黄芩三两(味苦寒) 芍药三两(味酸,微寒) 半夏半升(洗,味辛温) 生姜五两(切,味辛温)枳实四枚(炙,味苦寒) 大枣十二枚(掰,甘温) 大黄二两(味苦寒)
# T; b2 h% Z/ K# A4 O6 _/ B
) z4 q. X! B; Z: C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用大黄二两。若不加大黄,恐不为大柴胡汤也。
& r( }4 ^: f1 p1 Y, o9 z; y8 G! A4 i  x$ e- q" |0 `2 N. l5 g; l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
6 i$ [) |, A' S0 a; x- p- T
8 {( q$ A/ ]9 A, P( t+ ?    伤寒十三日不解,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 ]/ l& f# k/ z1 B3 V7 b7 v7 B; B) E0 C! W3 ~
感谢李源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 s: N5 k: r! B6 l& ?: v7 V* H) H* D* d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2-26 22:16:44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我让来自上海的黄小平,这周五(2021年2月26日)给大家分享:
' p5 }! S8 V& D9 H- n8 ?' |+ I4 S0 l, A  \- f; s0 c3 t
消食药:凡功能消化食积的药物,称为消食药。又称消导药或助消化药。: G7 h1 L2 Q5 g5 k! P1 @( ^. w
" p5 Y$ M! |% H, B
脾胃为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主纳谷运化。如果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每致饮食停滞,出现各种消化功能障碍的病症。消食药功能消食化积,有的药物还有健脾开胃作用,可以达到消除宿食积滞及其所引起的各种症候的目的,促使脾胃功能恢复故临床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 m8 s+ L# w7 C; P3 W9 O0 [' M# I* D) A# x" i
消食药,主要适用于食积停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泛酸,恶心呕吐,不思饮食,泄泻或便秘等症。9 F$ H0 E6 `; J
- ?2 O. u4 F5 A- [1 P- o# F$ L6 F
本类药物的使用,常根据不同病情而配伍其它药物同用。如脾胃虚弱者,可配健胃补脾药;脾胃有寒者,可配温中暖胃药;湿浊内阻者,可配芳香化湿药;气滞者,可配理气药;便秘者,可配通便药;若积滞化热,则当又配合苦寒清热药同用。
+ J1 B: ?9 F' L6 r* h0 T& g; e+ \& ~5 V% G6 _0 k
消食药大都性味甘平或甘温,归脾胃经。
$ A' p! |' M, P- H3 E& C' T4 ^) ^- C$ o2 P' X, n: U
+ l* e% x( g+ R* G1 U6 |) T) @  k$ w
敬请曹老师和诸位师兄师姐给予指正!http://www.ynjkcy.com/zyx( ]* L$ `- b1 @( `( l
   祝贺上海中医黄小平院长在元宵夜这个佳节讲座成功!5 L2 M  o# K* a. e  M! a6 b) p
         古人期盼的元宵赏月看花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众仰头看”的情况,在今天似乎没有这样的环境了,那样的幽情不再有,光明遍洒人间,高楼林立赏月不容易做到了。
+ P  c+ m+ }; }1 o        古时候,灯很少,装扮起来很好看。现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满街都是彩灯,每天都可以目不暇接,令人眼花缭乱。
7 u4 ?. y2 k% a, r6 W! U0 @# C黄小平院长在大上海,穿越拥堵的大街,无心欣赏美景,他心里边很想尽快与大家一起讨论消食药药的有关内容。* R" V- _1 z2 F5 Z. A
          城市道路的拥堵,也需要“消导药”,但是中医治不了这样的“积滞”,这是城市病,现代病。
; I6 [. ^! G0 M7 e# ^% `  \% ~         中医药治疗的是人的积滞。
9 t6 K1 \4 Q4 z! E, s$ i4 Y  {: [$ q
  “民以食为天”。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饮食消化不好,必然影响很多方面,所以消食导滞的治疗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治疗兼顾。
0 S: z3 D* {3 v7 z    这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固本的治疗方法。它与《河图》《洛书》的原理一致。
% ]! y; a. O8 w' E& U“土与金木水火杂,而成万物”,脾胃为枢,消食健脾是标本兼顾的问题。
# J. @) q8 S% D8 m, a" F9 Y感谢黄小平院长的讲座与分享。
( y; ]9 E: u& X4 n9 Y+ _- T
0 c& H1 K8 ^1 x4 T! w. u, Q( n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2-27 21:36:32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1年2月2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感热病学史》内容:8 x; h+ D6 S! A$ L+ \
+ K1 l  K0 Z/ x
      第二章晋唐时期的寒温论争。; u7 z8 Q8 C$ i

/ J; \5 U- [9 D- ]: v9 k       第一节:王叔和与外感热病。# ^7 u0 ^' |8 H) ~- @

$ n+ Q2 J0 ~4 L2 l  K! e0 e       王叔和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 很高的地位,所撰写的《脉经》是中医学第一部脉学专著,很早就被翻译成外文传到其他国家,影响极为深远。& X! Q/ B: G# E1 S+ ~: A1 ^4 m

8 _( f5 U5 x6 u       王叔和与外感热病的关系,一是他曾经整理过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使之流传于世而免遭散佚;二是他在《脉经》之中以两卷的篇幅,将仲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内容吸收于其中,既保留了仲景学说的精华,也扩大了仲景学说的影响;三是他第一次用各种治法,对仲景《伤寒论》进行分类,开以治法研究伤寒之先河;四是他对华佗“六部传变”论伤寒,进行研究与阐发,颇能尽执简驭繁之功效。: ?4 R* w0 g+ x
" X, r3 n& A; r; D  _) W$ X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http://www.ynjkcy.com/zywg
6 J* v1 b  c) @8 I- T  [6 X. {+ F7 r* q. k5 }- W
      祝贺衡水市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曹东义编著的《外感热病学史》王叔和与外感热病的有关内容。
5 X2 M2 f0 q+ {2 t
" \2 @; s3 l, z' j) x( V$ t$ }( x       王叔和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卫生部长(太医令),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长沙太守,两个人都是政府官员,张仲景算是业余爱好中医,写出了千古名篇《伤寒杂病论》,是王叔和最早认识了张仲景,敬仰张仲景的学术,不是伯乐胜似伯乐。后来的皇甫谧跟着王叔和敬仰张仲景,但是,很多人读不懂张仲景的书,都认为他的书只是一部方书,没有理论体系。, B9 g1 Z+ V7 [1 v* U: v* R. P
& W; A0 i# G' J2 U0 C1 [
        王叔和也不重视张仲景的理论体系,他辨伤寒病,学习华佗“六部辨证”(《汤液经》是“六合辨证”),对于张仲景六经辨证孙思邈也没看懂。
* S. q6 e- v7 ^6 A9 K4 a* B' T+ Y! f% G7 [- l: u" H# y0 {
认识张仲景六经辨证的价值,是宋代之后逐渐形成的局面。
0 J: A6 ^1 D7 e: y  Z( ?1 |
* C& y- }* f9 g( l- h        葛洪、陶弘景也不知道六经辨证。
6 R9 y# a; ?' z& I; ~4 N* O, ]- _/ ~7 o
感谢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3-2 20:18:29 | 阅读全部
       今周日晚上(2021年2月2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曹传龙继续讲述《温病学》。他将接着为大家分享温病诊法中的症状辨诊http://www.ynjkcy.com/wbx: j, u+ S! Z& N1 |3 |* q- T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温病学》温病诊法中的症状辨诊内容。
( j; j* z9 j: p9 ?" p8 r- L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法则,伤寒六经辨证,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正都是辨证论治的具体运用,但是,对于相同的病证,可以用不同的辨证方法,比如都是发热、大汗出、脉搏洪大,张仲景按照六经辨证认为属于这是伤寒病的阳明经证;叶天士认识上不一样,他说这是卫气营血辨证的温病气分证;吴鞠通认为这是温病三焦辨正中,常见于中焦的病,当然上焦也可以见到这样的病证,开出来的方子基本上都属于白虎汤,即使有一些差距,也不会相差多少。- v- Q& z/ F8 _- d! n, P
这是中医不同学派,都必须辨证论治而出现的情况。
& j6 [1 N7 q" i  C病证的现实表现,是推测病因、进行治疗的基础。
0 Z$ R  A4 V+ T+ F5 n$ o% w7 }3 l前者叫“审证求因”,后者叫“辨证论治”,或者叫“随证治之”。, ^* E9 L) a7 I5 @4 d
辨证论治,是外感和内伤病,必须遵循的共同法则。: S" O, x& p# `" J3 Z+ C! ^

  c5 L( n/ f% F) Q6 G感谢曹传龙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3-2 20:21:30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1年3月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国医大师·朱良春卷》成方心悟的部分内容。2 E/ W  s% i0 i+ G) U
! \$ z1 |+ D( L) C2 ]5 m+ A8 _6 W
本周我们学习的内容是:表里和解丹、葛苦三黄丹、痢泻散、六神丸、四神煎、夺痰定惊散。1 n: H, I: v* R/ a

  M9 V8 Y9 {" Z8 t" J    届时我们一起学习朱老的宝贵经验,继承朱老遗志,一起推动中医药事业复兴。http://www.ynjkcy.com/gydszlc- o0 \- l3 _4 [) m3 M
6 u7 o8 @5 |5 w4 Q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卷》成方心悟之表里和解丹、葛苦三黄丹、痢泻散、六神丸、四神煎、夺痰定惊散的有关内容。8 D  Y/ X/ Q/ v, Q
+ h7 a! W2 E3 Y
  朱老不仅临床经验丰富,而且善于学习,他当年在上海学医的时候还认识了一位对他影响很大的一位‘特殊中医’,也就是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先生。聂先生的母亲是曾国藩的亲女儿,对于传统文化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家里经常舍药,资助病患乡亲。
9 `2 V3 T  s8 [( `- ]  m+ R! |- k) U7 t: v) j7 }$ ~6 L1 F( R) W
我问朱老:“学习中医药知识,在过去曾经是知识分子的‘必修课’,是他们‘养老寿亲’的一种保障。”& {  `$ J! M+ G! F) d- U

* p& n9 S4 @/ N$ O朱老说:“这就是中华文化的陶冶。古人为了用药安全、体现孝心,曾经说,君有疾,大臣先尝药;父母有病,子女先尝药。聂云台先生本人留学德国,学的是工程学,与南通的著名实业家张謇也很熟识。但是,他很不幸的患有糖尿病,又因为糖尿病足而两下肢截肢。就是这样一位病人,不甘心做一个地地道道的患者、残疾人,而是矢志研究中医学,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也许是中国士大夫‘不在朝廷之上,就在医林之中’的儒医思想影响了他,也许是他早年就有对于医学的追求,他经过反复验证,总结出来两个治疗传染病很有效的方子:表里和解丹、温病三黄丸。他虽然行走不便,无法出门行医,但是,他把自己总结的药方抄在本子上,传授给了我,因此而能‘道行天下’,济民疾苦。章次公先生看后,认为很好,他说:‘将来你们自己行医的时候,配制成现成的药物,一定能够提高疗效。’因此,在自己开诊当初登革热流行的时候,就派上了用场。”3 e: M4 v' _  P
' `" H9 K# B3 w7 m, J4 e: h7 z
聂氏表里和解丹,主要是针对传染病初期的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厚重的患者。它主要化裁于杨栗山的《伤寒瘟疫条辨》的升降散,由生大黄135克,炙僵蚕45克,蝉蜕、甘草各30克,皂角、广姜黄、乌梅炭各15克,滑石180克组成,研成极细末,再以鲜藿香汁、鲜薄荷汁各30克,鲜萝卜汁240克,泛成水丸。每次成人服用4至6克,小儿酌减,一般一次服药后,就能泻下大便一次,体温就可以减退,第二天再服一次,病情轻者可能就会痊愈。
% `. f8 r- R5 e7 {
6 R% j" G$ ~# H8 V2 c# A! Z, S" }. b2 V& e' v
3 J  m& l/ v% h% k, A: x
感谢马京雪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3-2 20:24:05 | 阅读全部
@所有人: o# O# Y. V4 l. W2 h& ^) q6 E
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
( Q. b  U3 T! q1 Q  ?        今晚(2021年3月2日)8点,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71讲  五运六气第二篇:《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下)》。
. K6 ~) U' A: Y; |       学习方法:直接点击链接进入,或者关注《燕赵中医》公众号,点击:直播课堂进入。  e; K5 z; I  m7 t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 X) w" Q# R7 W( H今日讲座内容
* `$ D/ d# \  `9 Y# k* ^第71讲《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下)》7 v+ R6 M$ X9 z. e0 [
  帝曰:间气何如?岐伯曰:随气所在,期于左右。) d# o& E5 f5 ?; K
  帝曰:期之奈何?岐伯曰: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
( w0 o3 ~, u! K% {  不当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尺寸反者死,阴阳交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然后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
/ {; x8 k4 U" O. g' ?7 ?# ]1 n  帝曰: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7 r# g  b" K3 {: K; O2 {' R7 `
  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
9 z- ^6 M3 ?# A: w! @  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 `6 ]" y5 g+ a, U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脏为肝。
! S8 ~$ Y* ]- X% x( e  其性为喧,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毛,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其味为酸,其志为怒。, J9 }8 @9 e6 U8 V
  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G: b" R/ ?7 \4 f4 Y0 H; d4 f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 i$ X* n: e' t& _6 J7 a( o4 @
  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气为息,在脏为心。0 T! J# f" ~, T% e/ M0 N1 F! ^
  其性为暑,其德为湿,其用为燥,其色为赤,其化为茂,其虫羽,其政为明,其令郁蒸, 其变炎烁,其眚燔?,其味为苦,其志为喜。/ U  ?) ]/ |7 q) \# b7 i
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 u7 A% J1 h1 n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
1 H9 t6 e# t% m, @  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气为充,在脏为脾。- `2 A) u. F0 @. P' z/ M' `8 Q/ I
  其性静兼,其德为濡,其用为化,其色为黄,其化为盈,其虫倮,其政为谧,其令云雨,其变动注,其眚淫溃,其味为甘,其志为思。2 K' |+ i" E9 w6 v0 s' V4 Z
  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酸胜甘。
1 Y: ~/ b, O, |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 p: D, f: F* v; z' u& n! a8 E, p1 i
  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气为成,在脏为肺。
  e& a, ?7 w. g) x  其性为凉,其德为清,其用为固,其色为白,其化为敛,其虫介,其政为劲,其令雾露,其变肃杀,其眚苍落,其味为辛,其志为忧。' t8 n3 R" e2 w, b* O7 K
  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1 J# Q, i. b( H' a. n# Q3 _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
. }  X( I5 Y0 b5 n, B  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气为坚,在脏为肾。
+ o# l+ B( o( q3 T# }* _: s  其性为凛,其德为寒,其用为藏,其色为黑,其化为肃,其虫鳞,其政为静,其令霰雪,其变凝冽,其眚冰雹,其味为咸,其志为恐。
8 T" N- `, ]  M& t* h  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 k: e9 K9 \5 u" D  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
3 a& a8 c7 [5 e1 ?  帝曰:病生之变何如?岐伯曰:气相得则微,不相得则甚。
* m3 F9 x9 i. I; K, \# W8 M  帝曰:主岁何如?岐伯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帝曰:善。
* g1 B. {+ r) L- c5 B" N
* _& Y  B2 \1 C2 U+ Y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3-2 21:34:27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3月2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朱良春大师的文章“抓住痰、瘀治疗精神疾患之体会”和“治疗肢端青紫症的经验”“治疗咳喘的经验方”三篇文章。
2 }: `* L$ c' L7 C7 d7 w
0 G9 {" U4 c# [' u5 e    请大家关注收听朱胜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lcqj
& F+ i" Y' d! p4 Z5 l' x9 X
( U; t# k  u: S. j( }& w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之“抓住痰、瘀治疗精神疾患之体会”和“治疗肢端青紫症的经验”“治疗咳喘的经验方”三篇文章。( ~& s4 O, M# G, j& |) f$ Q& X* ~& i

+ y5 r( j& B( ?4 S+ E朱老总结前贤经验说:“痰为百病之源”;“病有百端,皆痰所致”;“怪病多痰”。而癫、狂、痫等精神疾患则更与“痰”有密切之关系。同时,由于精神病反复缠绵,“久病多瘀”,患者舌质多呈现不同程度的紫瘀现象,故其病理还兼有“瘀”的因素。因为痰气凝滞,气病及血,气血瘀阻,灵窍为蔽,而神志失常。所以我在治疗神经精神疾患时,主要是抓住“痰”、“瘀”两端,随证选药,往往取得较佳疗效。
5 u; |3 u* `8 Z) b) P, j- j
5 e4 ^. P) v3 l( f+ i1 h5 {" x朱老认为,心肺同居上焦,心痹之咳喘,则系心脉瘀阻,气血运行不畅,上焦壅遏,导致肺脏郁血,宣肃失职,痰瘀夹水气逗留,致肺无以朝百脉而使然。1 R: k) w% C7 k( `5 v2 l9 m7 r

1 s2 @1 a" b. W3 L《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喘脉证治》所列之杏参散方“治上气喘满,倚息不能卧”。由杏仁、桃仁、桑白皮、人参组成。立方之妙,在于人参配桃仁,益气通脉;杏仁配桃仁,宣肺行瘀;杏仁配桑白皮,下气平喘,兼能利水,实为匡正祛邪,标本兼顾之良方。朱老用此方,常有效验。若药后气仍未纳,喘仍未平者,宜酌加紫石英、远志、紫河车、补骨脂、胡桃肉等通心肾、填下元之品;剧者更加蛤蚧粉2克分吞,以增强温肾纳气之功,可获效机。
) O" x. [  t8 H6 j7 V: x2 V
+ {2 ?  @+ H6 t& z4 h9 I! u: M$ d8 X4 Y! ]: Z0 c5 {  o

( Y# X6 s! H+ |( z    感谢朱胜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3-3 21:50:55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三(2021年3月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王秀民和大家一起学习邓铁涛邓老作为顾问委员编纂的第六版《方剂学》的治燥剂。燥分为内燥和外燥,燥证治法有轻宣辛散和甘凉滋润两类治法。燥是外感六淫之一。早在《内经》,以及汉代的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都已经有对内燥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方剂。比如我们后面要讨论到的麦门冬汤,那就是治疗内燥,滋阴润燥的一个典型方剂。对于外燥,外燥这方面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产生比较晚。敬请王秀民继续讲述和分享治燥剂!http://www.ynjkcy.com/zyfjx
% }, T" |+ s% I3 ], C& s     祝贺石家庄市中医院王秀民主任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邓铁涛主编的《方剂学》治燥剂的有关内容。
, H0 g' f. a! M( a5 X  G# A9 q   秋燥者,秋金燥烈之气也。
2 X1 c" Z- C. n% F5 ?   吴鞠通说,盖燥属金而克木,木之子,少阳相火也,火气来复,故现燥热干燥之证。又《灵枢》谓:丙丁为手之两阳合明,辰巳为足之两阳合明,阳明本燥,标阳也。前人谓燥气化火,经谓燥金之下,火气承之,皆谓是也。案古方书,无秋燥之病。近代以来,惟喻氏始补燥气论,其方用甘润微寒;叶氏亦有燥气化火之论,其方用辛凉甘润;乃《素问》所谓燥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辛凉,佐以苦甘法也。瑭袭前人之旧,故但叙燥证复气如前。书已告成,窃思与《素问》燥淫所胜不合,故杂说篇中,特著燥论一条,详言正化、对化、胜气、复气以补之。其于燥病胜气之现于三焦者,究未出方论,乃不全之书,心终不安。嗣得沈目南先生《医征》温热病论,内有秋燥一篇,议论通达正大,兹采而录之于后,间有偏胜不圆之处,又详辨之,并特补燥证胜气治法如左。
, N# w3 ?% Z3 t/ S1 u       再按胜复之理,与正化对化,从本从标之道,近代以来,多不深求,注释之家,亦不甚考。如仲景《伤寒论》中之麻桂、姜附,治寒之胜气也,治寒之正化也,治寒之本病也。白虎、承气,治寒之复气也,治寒之对化也,治寒之标病也。余气俱可从此类推。4 S1 z: ]- p+ {' p) P8 r
. O( I9 Q3 [" f3 t
感谢王秀民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 p" r3 Z1 ^. ^2 L" {' [- ~( K
1 L9 v/ N3 ?: e4 v5 E9 m! Y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3-6 11:20:50 | 阅读全部
本周四晚上(2021年3月4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h, ?8 r8 ~5 e( H
$ H5 ?( J# \; l8 K) Z  M& h

8 T' C; y( \4 x6 X
/ K; b8 a1 ~6 _# S' z4 h;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刘渡舟老师对“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112条——117条的内容解读。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8 k( G: W- V8 H$ e9 J6 z, c4 [$ m) A; \: Z: A, R# C
6 u2 v; s$ n/ ~; g0 |- w" ]
* B6 [' t' T6 b5 q2 A+ Q' p5 g& e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
" }; k' z/ D7 f) g+ \4 p3 X0 c  v( F1 n  L+ S
      祝贺河北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112条——117条的内容解读。) K) M- r, N8 O, S3 `1 c6 f
. |9 r$ R0 @+ L; p, M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9 i3 {- d7 d) n* x% F& q
7 G7 a* ?( E4 R, z" U( K: G     & b) [2 e8 Z3 H  U' u. k( M8 d
+ L; |1 k5 f9 _( m3 ~5 M$ R
    桃核承气汤方 $ n. x) o3 ~- {& d' Z

0 M0 L7 g( ^8 k! O9 m- a: A4 Y     # U" t8 J6 N& r$ }9 Q
+ m' u$ K% G7 W% G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味甘平) 桂枝二两(去皮,味辛热) 大黄四两 芒硝二两 甘草二两(炙)
& m+ o% X% E$ \4 g# d7 {
6 \# ^- L# M$ V2 u. j# k8 S( N  m2 c     % C% B6 y" B, q  W
3 k" D- Y% ~3 l. s5 w: P% D/ d" ~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 t& l! D$ o& f7 S
, |- O9 w4 r) w0 f% F: F4 y
     
$ i; n( ]. }. N9 g& E/ e% p# h: _- i, d& f) s4 ^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b0 a( p# x4 U& }
8 J5 V: J; s. M% M! V% i- V     6 t* |- o" I4 B  f- N0 i
8 H8 f& {! m7 G- y9 [: }$ T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 U. X0 h; {& p: M$ i6 s, B
+ A- \% B" k4 i) `' C
     2 ?$ i$ f, A& S, {/ V( w

- O* r3 K, m3 T  P) s  p    半夏二合(洗) 大枣六枚 柴胡四两 生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龙骨一两半 铅丹一两 桂枝一两半(去皮)茯苓一两半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煅) / a, C1 I# Z4 l/ @, d5 `6 I

! K- L2 D0 P9 d* c1 i4 Z     ( s6 q' R0 m  E8 h6 d
8 m+ D3 S8 V  d* N3 @6 {6 j
    右十一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 2 a# H' ]3 u/ H" Z1 F
. t4 R# d4 n* K# |$ E: z7 U
     % G1 O, p5 S8 E1 e# d5 A% o. r

2 o/ W( I. J- K* u. z  U( V7 _    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 X$ @4 |! o# c( I, @2 J, Z! d9 m  e5 l) C# M( C
     & C4 U) c5 x/ U  b, D5 C2 a
4 B! \% G& A8 Y. i7 P3 m7 @$ g: Y
    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0 r* M+ `$ x. Y* y! j; B
# v& x! i! E9 D) D% s     ; C, _6 G! Q4 \1 R, x

9 G& C; u/ |8 w3 l# }2 R    太阳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已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 I3 f0 C9 n) X- l# b7 R: A; G/ R* _- \) z9 s7 `5 T
     ! Z3 Y' e; W$ S: R# L* H( S
1 P1 \5 q' A8 ^. v: }
    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则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 S0 I3 ?% F; I
% Y' g1 R3 J0 T- E" `感谢李源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