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7-22 19:44:11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1年7月1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外感热病学史》内容:: O5 w& P6 p4 R; y' d/ m6 F
         第六章:现代广义温病向广义伤寒回归。
9 [9 y  o8 R/ X7 x- }+ f        第三节:寒温论争的关键在于解表。6 J: W3 s" A2 {, c' v: L& O
       历代倡导不可以伤寒法治疗温病的医家之中,最为有名的就是明初的王安道。# S* N8 X* H- ~+ _
        并经过另外诸多医家的论述,不难看出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之前,以温热药治疗广义伤寒表证的治疗方法,十分普遍。从辛温发汗到辛凉解表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外感热病表证治法的进步,也反映出古今医家对外感热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古今温病概念的变迁。
/ F0 h6 ^- n! e+ g: B* J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0 U' H3 Y* T8 ~- P) E% B0 R) L5 N$ i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之“寒温论争的关键在于解表”。  ]8 i7 @; P, l; {( Q
       历代倡导不可以伤寒法治疗温病的医家之中,最为有名的就是明初的王安道,从辛温发汗到辛凉解表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外感热病表证治法的进步,也反映出古今医家对外感热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古今温病概念的变迁。. q. P& U- J+ F  F+ t; c& s/ t
       这是很复杂学术变化,背后重要的原因是:6 q1 }- Q8 A  d6 b: [8 X1 K: S
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一个封闭体系,后世再多的好成就、好方药,也进不了张仲景的六经体系,所以必须另起炉灶。, n$ J$ Q6 z% c; ^: E* _  _. o; K
有人不服气,说伤寒与温病,不是一个病,不能用一套方子。
+ P+ {" W4 s! H! ?. \1 R这次新冠肺炎,葛又文发明的清肺排毒汤,用的就是《伤寒论》的方子,里边就暗含着麻黄汤、桂枝汤,也就是说,“清肺”方子里有辛温解表。6 s3 ?" M. L. r: o0 x
并且,这个方子不是药味少、份量重的经方特点,而是药物多,分量轻的温病学特点。
& U. v7 F9 W. m& P7 n也就是,新冠肺炎的“清肺排毒汤”,带给我们很多新思考。
; g9 p6 ~! V: ]& c3 `      感谢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1 z& r! G  b/ G6 B6 ?# K4 g- F6 w1 N) K3 Q) j3 d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7-22 19:44:56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1年7月1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他继续讲《温病学》。他将接着为大家分享温病的诊治。
& G2 Z' y& T9 H今天晚上要讲的内容是:伏暑的病因病机及诊治方药。. [; p% V- t2 P! R6 G
请大家一起期待和收听。
' O( e' y' |- u6 g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温病学》之伏暑的病因病机及诊治方药。
; I( |/ J! r1 V2 I" R9 j! h4 l9 I; J" ^吴鞠通《温病条辨》说:长夏受暑,过夏而发者,名曰伏暑。霜未降而发者少轻,霜既降而发者则重,冬日发者尤重,子、午、丑、未之年为多也。1 R4 ^4 }+ _3 e! f8 ?  C
       长夏盛暑,气壮者不受也;稍弱者但头晕片刻,或半日而已,次则即病;其不即病而内舍于骨髓,外舍于分肉之间者,气虚者也。盖气虚不能传送暑邪外出,必待秋凉金气相搏而后出也。金气本所以退烦暑,金欲退之,而暑无所藏,故伏暑病发也。其有气虚甚者,虽金风亦不能击之使出,必待深秋大凉、初冬微寒相逼而出,故尤为重也。子、午、丑、未之年为独多者,子、午君火司天,暑本于火也;丑、未湿土司天,暑得湿则留也。
0 C4 F6 ^% X" }  y" i5 m头痛微恶寒,面赤烦渴,舌白,脉濡而数者,虽在冬月,犹为太阴伏暑也。( [+ N$ v! W8 f& {# S
       头痛恶寒,与伤寒无异;面赤烦渴,则非伤寒矣,然犹似伤寒阳明证;若脉濡而数,则断断非伤寒矣。盖寒脉紧,风脉缓,暑脉弱,濡则弱之象,弱即濡之体也。濡即离中虚,火之象也;紧即坎中满,水之象也。火之性热,水之性寒,象各不同,性则迥异,何世人悉以伏暑作伤寒治,而用足六经羌、葛、柴、芩每每杀人哉!象各不同,性则迥异,故曰虽在冬月,定其非伤寒而为伏暑也。冬月犹为伏暑,秋日可知。伏暑之与伤寒,犹男女之别,一则外实中虚,一则外虚中实,岂可混哉!/ i0 e  P! l8 |  O
        感谢曹传龙的讲述和分享。
: ~, G7 M! {  x1 L
; F1 l1 `# s5 s) E  J& F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7-22 19:45:38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1年7月19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主任时小环医师继续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卷》第四章“薪火相传”中的部分内容。
& Q- M6 J( s: Z1 V) g4 K  D
在此节中我们将共同学习薪火相传中第十五节急重症治验举隅,第十六节内科急症应用六神丸的探讨的具体内容,届时我们一起学习!
        祝贺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主任时小环医师讲座成功!她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卷》第四章“薪火相传”中急重症治验和内科急症应用六神丸的有关内容。

- Y' \9 s6 \  d5 U. w
中医药所说的急症大多都出现于传染病的过程里,因此,《伤寒杂病论》就是一部专门讨论急症的著作。其中,“三阴死症”以及承气汤,陷胸汤,抵当汤都是重要内容。

( S# V7 H1 V8 i' _) t
内科杂病的急症,主要是疼痛和昏迷,外科外伤也有一些急症。

/ i& B9 N1 g$ k4 E% |
朱良春先生临床经验丰富,有很多独特的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 V" ?4 b/ U% h$ U
感谢时小环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 H' k0 z; l4 m1 v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7-22 19:46:30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7月20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朱胜君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用药心悟卷》,学习朱老对桂枝,黄芪配磁石,延胡索配徐长卿,合欢皮配功劳叶独特的用药经验。
    请大家关注收听朱胜君的讲述。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用药心悟卷》中朱老对桂枝,黄芪配磁石,延胡索配徐长卿,合欢皮配功劳叶独特的用药经验。

+ z- N3 G9 ^- y" G" F! D
       中医用药的历史很长,到汉代有了《神农本草经》记录下来,这是系统性比较强的总结,但是并没有完结,历代各家都有自己的经验。
朱老治病救人无数,他把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相需,相使,相助,相恶,相杀等都有很多独特的研究和运用,值得大家学习和发扬光大。
+ w& D2 N9 w( h6 y" c( s; p  W, ?
    感谢朱胜君的讲述和分享。

6 e  l  e$ x8 [* E7 s8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7-22 19:47:21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三(2021年7月2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和大家一起掀开学习曹东义老师作为执行主编的《河北中医五千年》。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就论述说用各种酒治病,是早期医学的特征。《汤液醪醴论篇》记载黄帝的提问说,为什么要用五谷汤液制造甜酒醪醴呢?岐伯对回答说:酿酒的时候,一定要用稻米来做,烧的柴火要用稻秧晒干之后的秸秆,这是因为稻米承接了天地之间最完满的气味,稻薪坚挺又易燃。这就保证了做出来的酒“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扁鹊秦越人的出现,把古代的医学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因此,司马迁在《史记》里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后世脩序,弗能易也。”在后面的一章里,我们将展开论述。
敬请王秀民讲述和分享!
         祝贺石家庄市中医院王秀民主任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曹东义作为执行主编的《河北中医五千年》中关于《黄帝内经》用各种酒治病的内容。
; }; |# g4 o, h3 w+ L% v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很有特色的内容,也是早期医学的特征。
5 u1 \* c% G2 I3 R
酒这个字,就是会意和象征性的一个创造,三点水的字都与水有关系。
“酉”是一个陶罐,里边储存空间可以很大,有些瓜果蔬菜吃不完的时候,在一定的温湿度里,就产生了香气四溢的酒。酉的一横,就是液平面。
一开始,少量的酒,是一个敬神的礼品,后来生产多了,就成了财富的象征。比如我们说“应酬”“薪酬”,都与“酒”有关系。《诗经》里有很多活动,都喝酒。

" l, D. z% q4 J% [2 R
后来,有人喝多了,醉了,就要出事,猝不及防;
酗酒的人,要出凶事;
酒鬼,一定会出醜(丑)。
因此《尚书》里边有“酒诰”,防止有人喝多了。

4 D( U* j' M( X. I% o) T* k
当然,用酒治病,是中医摆脱巫术束缚,独立行医的一个成功因素。
所以,医字由醫逐渐代替了毉。
醫,后来简称医。
: r2 i4 @, {- ~+ O3 f) ]2 ^
感谢王秀民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 G) P2 N# v+ p% f' m% C" V4 m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7-27 21:49:18 | 阅读全部
尊敬的师父、亲爱的各位师兄师姐们:
+ h0 }  l) M; w) a8 i: |0 J# K        大家好!. R% t- ?# p# F) T7 e4 {2 D- X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 C! V% v/ x9 ~        从本周四晚上(2021年7月22日)开始由我与大家分享一些在本草考证方面的心得。本周四为大家分享的是“桑叶古今功效探微”。桑叶是临床常用中药,但自古至今桑叶并非只是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其功效应用、采收加工有着丰富的历史变迁,如春桑、霜桑各有其用,补精髓、乌须发的桑麻丸中用桑叶而不用桑椹等均体现出桑叶的独特之处。' j5 L) a$ K; T/ J; b
        我谨从性味归经、功效、采收时节等方面对其中的一些考证心得进行介绍,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K, y( r5 P# G5 k/ ?6 x1 ^

: |4 M5 I8 q1 ^& _( }( G- f- h, I: Q敬请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 s5 J/ N4 ]$ C5 x- R. M5 j2 y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桑叶古今功效探微”。" I5 `; Z7 l0 k) W0 b  a8 m9 }

& k' D7 ?+ m$ F6 f9 B: P. w一物一世界,天地生万物。桑叶与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联系,桑叶养蚕,缫丝再织成锦绣,衣被华夏,开辟丝绸外的道路,走向世界。
5 |3 @4 D+ U, }" q/ |中医用桑叶,桑皮,桑椹入药,养生治病,丰富多彩,经验独到之处数不胜数。2 {7 z+ A8 N1 r6 M) _9 x

& `0 c7 ]( V7 W( I/ ]1 D( h& ?. i0 b4 [, H8 Z感谢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7-28 20:59:55 | 阅读全部
各位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
" j! g7 X% @( ]8 R$ W7 e        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讲课组成员雷宝淳带着大家一起学习河北医科大学李恩教授主编的著作《医学向何处去》5 B7 \4 S7 a: k
    今晚(7.23)主要讲解的内容是本书第四篇“中西医结合医学”中“中西医结合的回顾与反思”。
% G% M8 Z% z7 Q" F% [5 w# u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更是中流砥柱,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 N5 \9 ^; ?% l    期待雷宝淳的分享,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1 v8 t8 e3 i, _' l# @中西医结合研究存在的问题:
" N% l8 ^% q# I1 Z" h" H8 Z1.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论证的多,发展的少。( G9 |2 }( B1 v' k5 C4 T: N1 g- m
2.动物实验研究的多,临床观察研究的少。1 C6 e# }3 v1 U/ {" Y7 j
3.中药研究的多,中医理论研究少。
1 w" a; E; j, C2 z- ~7 Q- w4.用西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中医的多,以中医理论为“体”研究的少。
. d9 Q. X' f% M8 N! B& S3 M' q' F5.中西医结合点错位过类推偏差。3 y& W( J, W3 n1 z
6.急需一支高素质的中西医结合队伍。
" K9 p9 k; T8 H- X- U7 b        祝贺雷宝淳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学习了河北医科大学李恩教授主编的著作《医学向何处去》中“中西医结合的回顾与反思”。* T- M/ i" B- L" K6 s* p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提出和发展,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有成就,也有不同看法。# `! p5 w7 \# J
# k# U; {' Z0 o$ |  |
从中西医互相尊重,互相交流、配合和学习,希望探索出符合中国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模式,有利于大众健康事业。
! X& b+ C4 w, N- i. K中西医分别属于不同的学术体系,都是关于人体健康事业的学问,存在互相交流学习的基础。0 o  S7 \# K7 ^9 G
不能用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代替未来,学术研究没有止境,过去做不到的,未来发展的内容还有很多。% l. C" e6 D$ m" R3 n" ~
李恩教授总结说,中西医结合研究存在的问题:
, V# B0 K$ ?: D" a" a1.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论证的多,发展的少。9 r' u  f+ @% c# \
2.动物实验研究的多,临床观察研究的少。
1 n* p5 H8 f, e3.中药研究的多,中医理论研究少。; _3 }$ g$ K+ E. x) E) A
4.用西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中医的多,以中医理论为“体”研究的少。
4 Q5 Z& P9 o. a5.中西医结合点错位过类推偏差。
1 h- q0 \8 u! a, {3 V6.急需一支高素质的中西医结合队伍。
  q4 K& g# T" Q8 B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更是离不开中西医的分工合作,当然这种模式是战胜疫情的中流砥柱,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4 c; @, }' z6 X) r2 _
    感谢雷宝淳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7-28 21:00:07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1年7月24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外感热病学史》内容:9 G& K/ O: e+ L
         第六章:现代广义温病向广义伤寒回归。
! M+ Y( {" x( Q! y& X        第四节:伤于寒与感于温病因说的优劣。
; R- E1 R% o1 I+ U& r8 H  ]6 e       古人对于外感热病病因的认识,汉代之前都主张温热病是伤于寒邪。外感热病的寒温病因学说,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是由不同医家的不同认识形成的,各有优缺点,“法无完法",分则两失,合则两利。寒温病因说的互相排斥,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而进入到现代,中西医互相结合,外感温热病的病因已完全有可能得以阐明。
& b5 u3 ?! F& L! c' m2 X! t3 j
$ R# d( H/ J# k) @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6 @6 c  K5 L/ S0 s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讲座成功!他讲述曹东义《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之伤于寒与感于温病因说的优劣。
) G% p' A' ?5 t* n) o6 j' M% L0 W       古人对于外感热病病因的认识,属于“审证求因”,不是实测,也不是根据季节、气候,而是根据临床表现(即邪正斗争情况)而推出来的,主要是为治疗用哪种解表和预防服务,而不是推求原因。0 U2 [0 S2 D6 C" j
汉代之前都主张温热病是伤于寒邪(从甲骨文开始既如此)。从金元开始注重外感温热问题,明清温病学逐渐成为公认的学说,乃在的原因是解决“经方”体系不能容纳新的有效方药,是“体系扩张”的一个步骤(理论先行),而不是自古以来两种病因并行发展、同时存在。% C1 k# g# F/ Y+ P8 W2 f/ d( b/ }
也就是说,外感热病的寒温病因学说,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是由不同医家的不同认识形成的,各有优缺点,“法无完法",分则两失,合则两利。寒温病因说的互相排斥,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而进入到现代,中西医并存的时代,外感温热病的病因应该得到阐明,而不应该继续糊涂而论。) O/ d0 P# i) t7 A& c) u
1 M, p. w; U, K9 v! M
        感谢王群才讲述和分享。
; X+ O- n/ A( i$ c- ?0 \3 q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7-28 21:00:19 | 阅读全部
    今周日晚上(2021年7月2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学原理探究》一书,本书是关于中医学基本原理及其复兴的学术专著,本作者是祝世讷先生。学习内容是第二章中医5000年创造四大奇迹!详情我们一起期待!8 u" G! Z- ?/ G
            祝贺河北中医院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祝世讷先生《中医学原理探究》一书第二章“中医5000年创造四大奇迹”的有关内容。
- X, u4 A$ ^5 z1 O# A       国家创新战略,强调学术原理的原始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引领世界科技进步。
5 y' o- y8 J9 c$ K" x2 x3 k7 `# M       中医药是以人为本的学术体系,关系到如何认识生命,如何维护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其中有很多大智慧。
) |" K/ x; j2 C  _9 j& t! V3 G中医5000年以上的历史成就很多,是一个系统化的体系,不是简单方药堆积,也不是零散的经验。
$ ?0 K/ s& g5 o. N- ^# \5 U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3 O# u4 J! i; @, F8 S) `( o% @! _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7-28 21:00:43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1年7月26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主任时小环医师继续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卷》第四章“薪火相传”中的部分内容。
& C) K; R' ^6 t: Z# I0 g3 i) c0 o( Q2 z: U$ a+ E- U: J" ?5 k! d9 q
在此节中我们将共同学习薪火相传中第十七节浊瘀痹(痛风)辨治一得,第十九节心痹(风心病)证治初探的具体内容,届时我们一起学习!
7 o' v+ T% j: l9 a, ^" {  H8 v     祝贺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主任时小环医师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卷》薪火相传中浊瘀痹(痛风)辨治、心痹(风心病)证治初探的具体内容。
& r7 K1 |6 e2 o1 e. M; f8 H朱老说,痛风之名,始于李东垣、朱丹溪,但中医之痛风是广义的历节病,而西医学之痛风,则系指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性关节炎”及其继发症,所以病名虽同,概念则异。从临床观察,有其特征,如多以中老年,形体丰腴,或有饮酒史,喜进膏粱肥甘之人为多;关节疼痛以夜半为甚,且有结节,或溃流脂液。从病因来看,受寒受湿虽是诱因之一,但不是主因,湿浊瘀滞内阻,才是其主要病机,且此湿浊之邪,不受之于外,而生之于内。因为患者多为形体丰腴之痰湿之体,并有嗜酒、喜啖之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升清降浊无权,因之痰湿滞阻于血脉之中,难以泄化,与血相结而为浊瘀,闭留于经脉,则骨节肿痛,结节畸形,甚则溃破,渗溢脂膏。或郁闭化热,聚而成毒,损及脾肾,初则腰痛、尿血,久则壅塞三焦,而呈“关格”危候,即“痛风性肾炎”而致肾功能衰竭之症。凡此悉皆浊瘀内阻使然,实非风邪作祟,故我称之谓“浊瘀痹”,似较契合病机。& S$ E; g( y$ a7 h
由于痛风之发生,是浊瘀为患,故应坚守“泄化浊瘀”这一法则,审证加减,浊瘀即可逐渐泄化,而血尿酸亦将随之下降,从而使分清泌浊之功能恢复,脏腑亦得以协调,而趋健复。7 `' e2 k' k0 P6 E9 C8 z3 e
    朱老说,凡此悉皆浊瘀内阻使然,实非风邪作祟,故我称之谓“浊瘀痹”,似较契合病机。中医病名之如何统一,也是我们应该探索的一个问题,这个从病因病机而定“浊瘀痹”,是否恰当,希同道商榷之。
  h+ ]6 W  \( c: D# ]1 N. M# W- i6 c. F) D0 c0 y/ n  x  q0 g9 S
# n& e- b2 ^5 [4 d( t# k3 v+ a" N
感谢时小环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