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1-30 20: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日晚上(2021年11月28日),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姬领会讲述《三个月学懂中医》。
' _5 G( J0 [ [3 |- s- }5 F; o1 U3 Q, n8 }& m
其实中医不难学,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什么,如何学,只要掌握了这两点,我们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学懂中医。
4 k ]2 W' N4 s( w2 X- E& D- Z: o1 A% y* q) |' V) H K: t
中医来源于生活,中医之理就是生活之理,生活之理也是中医之理。周日晚,我们继续谈阴阳。) ]/ z3 B+ W6 U# [: u( O% d* l
$ {# ?$ f# O1 R 祝贺山东淄博名医姬领会讲座成功!他讲述了自己的畅销书《三个月学懂中医》(京东网)关于阴阳的问题。
0 e8 ~$ h5 B( \3 y0 p1 i- c; K1 f& M# J" v0 }4 k$ U2 h& t! W4 q
《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9 t" i9 q% V5 `( O" q
0 F+ D5 @& ]3 Y- G4 E2 Z* f& f
我在《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里说“睁眼就能看见阴阳”。
' M. _8 p! x" I; D/ A5 `' e8 n4 J- _) M" w
很多不了解中医的人,往往说阴阳是玄虚的,说那是算命先生的把戏。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X2 E: S0 P# B, r4 t, M
% ?/ k7 T$ P! I4 ]
阴阳学说一点也不玄虚,它是古人对于自然界万事万物观察、总结之后,提出来的普遍规律。
4 {. K* F$ [; ?; j" y2 Y, H. [, { ?4 |# ]
古人怎么就认识了阴阳?其实并不复杂。
9 S* Q8 H" M; u) ]% h$ V9 x
9 \, A. R" w! r3 K古人开始观察自然的时候,他体会最深的东西应当是什么呢?& a6 p" k# ~# ?5 `
$ N; y3 `2 o% `# ^0 D首先应当是白天与黑夜的交替出现。 G# [- B! R1 @7 j
( b8 b1 b4 I0 F- i8 P Z0 P$ [
古人另一个体会比较深切的感受是炎热与寒冷,是水与火。
/ L f+ z0 X" K$ D; Q0 X
3 J S( |/ k0 n0 o' m1 i4 I炎热的夏天,经过缓慢而悠长的时日,不可逆转地转化为寒冷的冬季,寒暑冷暖变化的背后,一定有什么规律在支配着,或者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日月星辰的运动。
9 B' N+ T: j2 |6 V
l0 t# m: Y6 `+ m! J2 D8 |有了太阳,就有了光明,就有了温暖。背离了太阳,就会产生黑暗,就会有寒冷。
& k9 a- f# i# @ s
4 q( U y* o8 D$ R4 X. }4 @/ H火与太阳一样,也有光明与温暖的属性,而且火还有向上,向外,轻盈易动的特性。水与火的性质相反,寒凉而且向下,沉静而质重。0 r1 R9 \4 O/ l" d0 w+ c8 C
, a1 q$ S* `8 A+ `: Y- ]3 N8 t- y
古人有了用火的经验,也有了测量日晷观察寒暑变化的“实验”,规律性的认识逐渐出现了。
" M& m. w. i' d9 D$ W- ?
5 ? |4 L+ g, U; D$ T经过千万年的观察、总结,古人逐渐形成了阴阳的概念。
+ J' }5 J( x& b
5 C7 {! w: @# b1 N" U+ u1 A' {古人认为,凡是温暖、向上、向外、光明、活动、清虚的物质属性,都是属于阳的范畴;与阳恰成对比的就是阴,凡是寒冷、向下、向内、黑暗、静止、浑浊的物质属性,都属于阴的范畴。- s+ ~9 @7 r `2 l- u
5 c$ y; S" W' T感谢姬领会的讲述与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