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晚上(2022年5月7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回归中医》这本书的内容。
$ f2 w8 F R6 Z% z: d
, F4 v3 ]9 P- I" p5 v* W 第三十章:“仲景立法考”的历史问题。
. R5 o. C2 ]6 \9 ]! C$ P
$ |7 v4 @ L" E, ? 第一节:“仲景立法考”误出谬说。
8 G9 L) m6 p0 a( v/ M8 A% x/ C6 s) e. t3 f% U
仲景伤寒的立法本意,**王安道所说的只为冬季的狭义伤寒立法吗?事实并非如此。0 P' F8 p. Z$ }8 C- F2 T9 F) D
. ~7 I+ r0 M5 Z# A
第二节:王安道之说源于辛温解表难用。
6 z2 \) i: V3 H5 G, |$ u, J
! j# ^% A1 v Y$ M 麻桂辛温发汗之剂,果真能够用来治疗现代温病吗?我们认为应该十分慎重,在有些情况下是可以应用的,,尤其是在汉代以前没有辛凉解表法则和方药情况下。不承认这一点,我们就抹杀了前人取得的成就,也从根本上动摇了仲景《伤寒论》的价值 。* H$ v: ~; M/ I6 F: B
* I. K6 I+ }3 m3 f3 p: _4 C% h7 G
第三节:“立法考”未能全面理解仲景学术。
, T5 G, }. d3 I/ W. z5 H$ C) v
& n" j s/ J% W) \- n/ X' i 王安道在对仲景伤寒学术的全面理解上是很不够的,尤其错误的是他将麻黄汤、桂枝汤与仲景伤寒方等同起来看待,让人觉得仿佛“仲景伤寒方”只有麻桂二方。 ( x" Q; X0 T5 C4 k4 |" ]: I* T6 M
9 \9 N3 h9 e) c" A 第四节:温暑也会有三阴死证。
5 I/ G7 U6 M1 {) K# C0 E/ I
/ K! n- N# ?! ]8 g. K$ s 敢于正视外感热病过程之中出现的三阴死证,这正是仲景敢于面对临床实际求实精神的体现;能够认识热病过程之中,由阳证转为阴证,并能总结出有效的治疗方法,这正是仲景弥补《素问》热病不足之处的突出贡献。仲景伤寒学术中的三阴死证,远比温病之中的营血证要危重得多。4 A" i) J0 z5 ~ b" x9 {
3 `- Y2 s5 z. H7 ]- n+ f5 D6 ?
第五节:首倡错简影响深远。
" @9 B- {6 ^3 p+ _& \/ F
N7 T! [: q/ N; I9 p 王安道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另一学术主张,就是较早地提出了仲景《伤寒论》错简学说。王安道首创仲景《伤寒论》“错简论”引发明清几百年的大论争,其“发凡起例之功”不可不表。虽然伤寒学家纷纷著书立说繁荣了仲景学术,却形成了“一家一个仲景,一人一本伤寒”的混乱局面。0 L8 |( W; i6 m" J& ]) l5 I
7 R$ g" W: M2 i! e" Y3 }$ v+ y0 \$ }
第六节:“三百九十七法辨"确有见地。
j- t: k% j& Z; \( P
% n O, s: L0 F# w 王安道的确对仲景《伤寒论》下过一番研究功夫,对前人成就敢于提出自已的不同学术观点。我们在肯定王安道不盲从前人,考证所谓“三百九十七法”的成绩同时,对他“张仲景伤寒立法考”的偏颇之处进行论证,也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不能只见其长,而回护其短。
5 E0 c& E/ k' ]* w; r+ s
6 m; u1 [1 u2 g3 n, p5 ^ 届时我们共同以学习具体内容。; M3 F+ A3 y+ T
! D# `, @/ b- ~+ m0 e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编著的《回归中医》这本书关于王安道“仲景立法考”的历史问题。
$ X( d& P/ M6 N& v
% s1 D3 y2 \, z! j R' `7 ^ 历史上吴鞠通和很多人很欣赏的王安道“仲景立法考”误出谬说,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于张仲景学术思想的正确认识。
: I6 V& a {2 P' g, r" B: V% t' u2 b4 J3 S/ j( h
仲景伤寒的立法本意,**王安道所说的只为冬季的狭义伤寒立法吗?事实并非如此。
+ B) x. S, W4 \& l3 I: Z# Z
0 t' ?, x# s: U( P- b. F# p8 j 王安道误说张仲景其实是源于辛温解表难用,很多人不了解辛温解表是为了除热,而不是散寒;因为伤寒湿热病,不是寒病。散热的手段,都是发汗解表,有辛温和辛凉的细微区别,不是阴阳水火不容的差异。
, E Y a9 D0 o( ?' P: _* w5 o) D5 w o; w3 g2 `
否认这一点,就抹杀了前人取得的成就,也从根本上动摇了仲景《伤寒论》的价值 。
1 @9 ?3 j4 L# Q K; V+ ]2 j" n* d" r$ V
王安道在对仲景伤寒学术的全面理解上是很不够的,尤其错误的是他将麻黄汤、桂枝汤与仲景伤寒方等同起来看待,让人觉得仿佛“仲景伤寒方”只有麻桂二方。 $ z; ?6 c- R8 Q8 B4 x( X' A
* ^! s4 N0 g. o0 y" _
温暑也会有三阴死证, 敢于正视外感热病过程之中出现的三阴死证,这正是仲景敢于面对临床实际求实精神的体现;能够认识热病过程之中,由阳证转为阴证,并能总结出有效的治疗方法,这正是仲景弥补《素问》热病不足之处的突出贡献。仲景伤寒学术中的三阴死证,远比温病之中的营血证要危重得多。
. v; X- Y8 _/ W* s" ~1 L7 Y3 @# j1 H: w% u: }0 y( L
王安道较早提出了仲景《伤寒论》错简学说。引发明清几百年的大论争,伤寒学家纷纷著书立说繁荣了仲景学术,却形成了“一家一个仲景,一人一本伤寒”的混乱局面。
- S ^4 ~$ W% `3 P" {) Y/ T! D3 u
“三百九十七法辨"确有见地,王安道对前人成就敢于提出自已的不同学术观点,不盲从前人,考证所谓“三百九十七法”的成绩同时,对他“张仲景伤寒立法考”的偏颇之处进行论证,也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不能只见其长,而回护其短。
7 l8 V; k$ U% z1 W* |1 B
+ \* U! C+ x. a, k0 [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