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着眼摸象”危害大
: B. z, \ n6 T d+ L3 X
% p1 n H1 O- E: }4 \0 V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在2003、2006年以来,有关中医存废问题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持“废除中医”观点的人认为,中医的基础理论经不起推敲,临床疗效不具有说服力,他们的质疑主要表现为:
7 Z% J0 [( M! T1 l首先,有些人怀疑、批判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理论,反对者认为这种理论难以找到实验与解剖学的证据。何祚庥称中医理论是玄学、阴阳五行属于伪科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张功耀说中医不明脏腑,“缺乏谈论人体的资格”,说中医理论“都是热昏了的胡话”、“是土匪黑话”。0 _- [1 z. y. ~5 r
方舟子曾撰文《经络究竟是什么东西?》,文章也是用解剖实证的方法评价中医的经络学说,他说,外科医生在做手术时,如果误伤了神经、血管,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却没有一个外科医生下刀时需要了解经络,不必担心他的刀会割断经络、会刺伤穴位。“经络据称对一根小小的毫针都会有反应,为何会对粗鲁的手术刀倒无动于衷?经络为什么不怕手术刀?合理的答案是所谓的经络并不存在。”
) _8 h- D% K: } `( X其次,反中医人士大力宣扬中药的药效是有问题的,是不存在的,有效可能属于心理暗示,或者属于患者“不治自愈”,并且极力宣扬中药无用而有害。张功耀说中医“装腔作势,欺骗患者”,“推行异物、污物、毒物入‘药’,坑害患者”。
; A/ f1 `9 G) x+ a5 [2 ]他们所以提出这样的观点来,是因为其研究方法有问题,是世界观的问题。我曾经将这种独特色研究方法称为“张功耀现象”,并指出“要警惕张功耀现象由可怜走向可耻”。5 B# I/ ~0 C3 a* s' | B
张功耀本人对“张功耀现象”颇为自得,他在《我完全支持“张功耀现象”》里说:“一位网名X在一个中医网站上发表短贴,把学习中医的人反对中医概括为‘张功耀现象’。这个概括相当好,我完全支持!我早就听说过,中医学院的学生是最痛恨中医的。无奈一些‘铁杆中医’挡道,一再贻误他们的前程。我真心希望中医学院的学生们把‘张功耀现象’进行到底!我们现在的条件比俞樾、余云岫、鲁迅、傅斯年那个时候好多了。科学基础、哲学基础、史学基础、对外开放程度、全世界的生态意识以及公民对人的理解和尊重,都大大超过了他们那个时候。这些都为我们充分表达‘告别中医中药’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创造了条件,尤其为我们讲清道理,奠定了科学和哲学的坚实基础。”7 A* h- p- B1 J/ C
张功耀所说的“学中医的反中医”并不确切,而是不论是否学习中医,却坚定地反对中医,不遗余力地攻击中医,这才是“张功耀现象”的实质。张功耀曾经自学中医,但是并未进入中医之门,对于中医的精髓根本不了解,就像一个登山者始终在山脚下转,并没有到达山顶,自然感受不到中医药令人神往的境界。方舟子也是这样,他用西医的观点看中医,对于中医的了解,只是外在的皮毛而已。何祚庥一听中医,就激起了自儿时以来的反感情绪,更不了解中医的精髓所在。但是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能找到中医可以攻击的“靶点”,上纲上线,不遗余力进行攻击,甚至乱扣帽子,乱打棍子。所以“张功耀现象”的实质,是变相的盲人摸象,因为他们不是盲人,是睁着眼摸象。
1 B: A- D, ?5 ^+ `" ]7 q% b佛家经典《镜面王经》曾经记载过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故事是“盲人摸象”,因为盲人们生来从没有看见过象是什么样的动物,难怪他们所摸到腿的,摸到肚子的,摸到耳朵的,都以为自己了解大象是什么了,结果他们描述的大象形象都错了。但是他们还是各执一词,在王的面前争论不休。镜面王哈哈大笑地说:“盲人呀,盲人!你们又何必争论是非呢?你们仅仅看到了一点,就认为自己是对了吗?唉!你们没有看见过象的全身,自以为是得到了象的全貌,就好比没有听见过佛法的人,自以为获得了真理一样。”接着国王又问一般来参观的人说:“臣民们啊!专门去相信那些琐屑的浅薄的邪论,而不去研究切实的、整体的佛法真理,和那些盲人摸象,有什么两样呢?”这里所说的对于事物的片面认识,往往是由于当事者的认识局限或者缺陷,才形成的片面认识。假如,是一个明眼人观察大象,他会说大象是一个柱子、大象是一面墙吗?他如果这样说,那就是故意坚持自己的片面见解,是一个偏执的人。. U8 v1 I- q2 A% ~
据说有一个人,他坚持说土豆是树上长的,有人告诉他说土豆是土里长的,他偏不信,因此两个人用一头驴子打赌。可想而知,坚持土豆是树上长的人,自然会输掉了自己的驴子。然而事后有人问他:“现在请你告诉我,土豆是在哪里长出来的?”他仍然坚持说:“驴子虽然输掉了,但是土豆还是树上长的!”对于这样的人,道理很难讲通。5 }$ q5 g& P5 a$ q
方舟子、张功耀评论中医,就是用这样的方法。他们并不是全面的评价中医学,而是只盯着中医学的某一方面,紧追不舍,深入钻研,并到处散发他们的“研究成果”。这就如同摸象的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肛门,然后下功夫,往里摸,往深处研究。然后告诉人们:“大象是什么?从头到尾都是粪便!臭臭的,没有什么,真的没有什么,都是垃圾!”他们就是用这样的研究方法,来评价中医,他们与盲人摸象所不同的是,他们的视觉没有缺陷,是“睁着眼摸象法”。按说大象的粪便也是有益的肥料,可是方舟子、张功耀竟然找出“科学依据”,说大象的排泄物可以产生“温室气体”,危害环境,而且大象吃那么多绿色植物,危害生物多样性,所以得出结论说大象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 Y, g9 X& c1 X( G8 l方舟子说:“和所有在中国大陆长大的人一样,我小时候也是看过中医、喝过中药的。我很清楚地记得我最后一次看中医的情形。那大概是我上高一的时候,不知为何发起了高烧。我那时候因为喜欢上了生物、医学,看了一些有关的科普书籍,知道中医所说完全没有生理解剖基础,毫无科学依据,已不相信中医了,对鲁迅有关中医的名言深以为然。”) b0 r! y+ N7 d/ w: \8 E5 \3 \
在就医之前,方舟子就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医治不了他的发烧,而应该请西医去化验,去做血培养;然后再做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针对性的抗菌素、抗病毒药,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如果找不到致病的微生物,或者培养不出致病的微生物,就应该等着科学进步,不然就是鲁迅说的“有意无意地”受欺骗,尽管骗他的人不是中医。
6 y/ U1 Z" a" A8 a& k4 y方舟子说:“父母自然是相信中医的,请来一位懂中医并在当地小有名气的邻居,对我进行了一番望闻问切,开了药方。等到药抓来、熬好了,我虽然有些抵触情绪,但在父母的劝说下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它喝了下去——处于病痛中的人的意志总是比较薄弱的。”
1 n" p5 I. i1 _0 {, d8 m# B# K p, t方舟子的父母应该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不会欺骗自己的儿子,更不会害自己的儿子。他们所以找到“近邻”的中医进行治疗,尽管有方便的一面,更多的应该是经过多年交往了解,是互相信任的。1 V, t: k6 ?6 x6 o) ~9 [, |4 j
方舟子带着逆反心理,体验着中医治疗的过程,他说:“药的味道极浓极苦,服药后烧不仅没有退,还拉起了肚子,虽然只喝了一帖药,却让我拉了两、三天的肚子。从此我发誓绝不再尝试看中医、喝中药。”
" C, @6 S: u$ I; d中药的味道苦,是大家都知道的,中药不像西药那样往往有糖衣,甚至还形成一个成语“良药苦口”,这应该是中医的一个缺点。今后,中医也应该借用新技术,多做一些糖浆、糖衣片,少一些苦涩。中医退烧,在很多情况下没有西药解热镇痛药快,但是往往不反跳。发烧的时候,通过清理肠道的积滞,也是常用的表里双解治法。不能认为拉肚子就是治错了,更不能认为暂时没有退烧就是没有效果。中医治疗发烧,往往需要借助人体的抗病能力,帮助人体在发烧的时候,聚集白细胞,产生抗体,在整体上提高免疫力,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而不是立即退烧,然后又烧。当然,服中药之后立即退烧的病例也很多,但是由于缺乏沟通,方舟子从此不信任中医了。/ {: F: C/ c+ U8 K7 ~; v" E
方舟子说:“此后几年我处于‘废医存药’阶段,中医是没有再去看过了,但板蓝根冲剂、黄连素、感冒清之类的常见中成药(有的其实是添加了西药,例如感冒清)也还用的,因为虽然不信中医理论,但觉得中药做为经验结晶,应该还是有效和安全的。再往后,我连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彻底怀疑了,中成药也不吃了。”$ y& f! B& G) o K, h( h( U' f* a
方舟子又有了新认识,这种认识不是来源于事实,而是主观猜测。他靠着这点对于中医的接触、认识,就开始了批判中医的“事业”,他所用的方法就是生物化学知识。% L1 K9 i9 [. m! i3 _* \" L7 i: l
方舟子说:“书读得越多,学历越高,我对中医的否定、对中药的怀疑就越大。我的专业是生物化学,而现代生物学与基础医学其实是一家,这就使得我对中医药的批评,带有了专业色彩。”
, ]1 k1 X8 e7 D& q* C方舟子所说的专业色彩,就是化学分析的定性定量,这个方法在西药领域里是金科玉律,他以为中药也必须遵循定性定量分析,否则就不是科学。但是,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定性定量分析的化学方法,到了研究、说明中药的时候就失灵了,无能为力了。这不是中药之中没有化学物质,也不是中药里的化学物质没有含量,而是中药里的化学物质太丰富,而且经常变化不定,其含量多少,也有许多变化难以被生物化学方法所控制。也就是说,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无法驾驭中药的化学成分,无法说明中药有效、无效。他因此心生怨恨,为什么中药不能“削足适履”,归入现代药理学的麾下?定性定量分析的化学方法,只是评价一种化学物质在体内代谢的研究方法,无法衡量含有众多成分的中药。也就是说,是评价方法不合适、落后,而不是中药本身有什么重大错误。这就像以平价一棵树的标准,来评价一片森林,是不恰当的。紫杉醇是抗癌药,是从紫杉里边提取的,森林里也许有几颗紫杉树,也许没有,有紫杉树的的森林不等于“含量不纯”;没有紫杉树的森林,也不是毫无用处。
' S& ~: M4 L0 ?% z: r \! t他说:“自从有中文互联网以来,有关中医优劣的争论就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反对中医的以学生物医学的留学生为主,支持中医的则以学其他专业的人士为主。我从来就不隐瞒我对中医的批评,是在网上比较活跃的、也是比较持续的中医批评者。在1998年,我已对中医有过系统的批评。2000年我主持的新语丝网站开始关注国内的学术造假问题后,很快就设立了‘中医骗子’专栏,矛头直指中医界的浮夸虚假。此后新语丝网站成为了华人世界中批评中医的最主要平台,目前已刊登了400多篇批评中医的文章。这些文章,特别是那些由中医学博士和临床医生撰写的批评文章,弥补了我的知识缺陷,给了我很多启发。2005年起我先后在《北京科技报》、《中国青年报》、《经济观察报》开设每周一次的专栏,专栏文章不时地也有批评中医的内容,这大概是中国大陆几十年来首次在大众媒体上出现质疑中医的声音,挑战了‘中医神话’,一时让我成为中医界的众矢之的。”
) Y3 C/ \9 }, Z方舟子反对中医,是一个逐渐发展的历史过程,但他不是靠着对于中医的深入了解,而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与中医结了仇,叫了阵,就不得不硬着头皮做下去。没有理论和事实的依据,他就把一些人借中医名义进行欺骗的材料拿出来,不说中医是受害者,反而开辟“中医骗子”的专栏,继续败坏中医名誉。他的错误举止必然会经常遇到质疑的声音,然而他已经铁了心,碰了南墙也不回头。他要与中医斗争到底。
: U. r( H0 ^" w4 n9 F方舟子说:“经常见到的一种批评是说我不懂中医。其实我对中医的了解估计要比大部分中国人、甚至大部分中医支持者多。出于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批判的需要,我自学过中医学教材,翻过中医典籍,读过名中医的医案、经验之谈,所以总体上知道中医是怎么回事,了解其理论基础和思想方法。当然,我没有系统学过中医,不知道如何用中医方法给人看病、开处方,对中医细节的了解肯定不如中医从业者。但是要批评中医的理论体系和思想方法,无需了解太多它的细节,只要根据通用的科学标准加以衡量即可。正如要批风水、算命的非科学性,没有必要先去学习如何看风水和算命。尤其是在有现代医学可做为对照的情况下,只要具有现代医学知识,要判断中医的非科学性就更为容易——在这个意义上,我其实要比那些不具备现代医学知识的老中医更‘懂’中医。”9 ~' t6 d4 h9 W) D* ^
由他的自述可以知道,他对于中医的了解很有限,他“关注中医”也是“带着问题学中医”的,专门找中医的毛病。书店里的大部分中医书,都是介绍中医的理论与经验的,但是他都视而不见,而是专门挑毛病。比如,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被西方学者广泛赞誉,称李时珍是世界上伟大的生物学家、科学家,把他的《本草纲目》称为“百科全书”。对于这样一本成就甚高,举世公认的中医学的著作,方舟子从来不加以赞扬和介绍,而是专门挑其中的瑕疵,他经常提到的是李时珍的不科学。, R: h# I; d) V% G2 S3 @. {8 H
方舟子说:“中医主流历来是看不起经验的,鄙视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民间偏方、验方。中医理论基本上并非经验的积累,而是建立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玄学基础上的臆想,并根据这套臆想来诊断、处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认为是中医药经验的集大成,充斥其中的却是天人感应的谬论,例如它声称夫妻各饮一杯立春雨水后同房,治疗不孕症有‘神效’,这显然不是什么经验积累,而是因为‘取其资始发育万物之义也’”。
. k* L6 o! A, X9 i李时珍的伟大贡献,就这样在方舟子的眼里完全不存在了,这就是他的“睁着眼摸象研究法”的特色,他找到了《本草纲目》的“肛门”。( z! T3 |; i* ~) |3 h
方舟子对于人们善意的批评是听不进去的,他说:“另外一种批评是说我对中医的看法太极端。其实我的看法一点也不极端,与国际生物医学界的主流看法完全相符。我不过是利用我掌握的生物医学知识,做一些科普而已。还有一些人则干脆骂我反对中医就是在反对中国传统文化,是数典忘祖。”
- W8 l, c; h d8 P) N5 ~0 X方舟子自认为他的评价标准是客观公正的,既不偏执,也不极端。但是,我们必须告诉他,你的标准是足球的“金标准”,却来评价篮球,自然就看不惯中医的各个动作,认为这也犯规,那也违法。你以芭蕾舞的标准,来评价京剧,认为京剧的念、唱、作、打,没有一样是符合要求的。
2 u n2 ?2 G# z. P7 o方舟子辩解说:“我们首先要知道,中医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小部分,并不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更非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所以反对中医并不等于反对中国传统文化,正如反对风水、卜卦不等于反对中国传统文化。事实上,在历史上中医在历代都是被社会主流瞧不起的,中医不过是‘方技’,中医的典籍并没有被视为士人必读的经典,医家甚至连九流都算不上(据《汉书•艺文志》,九流指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有时加上小说家,称为十家)。中医本来既非国学,也非国粹,它的地位是近代以来被人为拔高,甚至被拔到了代表中华文化的瑰宝的吓人地步。何况,我们是从科学的角度,而不是文化的角度来反对中医的。否定中医的科学价值,并不等于否定中医的文化价值。我完全支持把中医做为一种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研究,这至少可以让我们知道古人是如何看病、吃药的。正如我完全支持研究甲骨文,让我们知道古人是如何占卜,汉字是如何演变的,但是如果有人声称占卜是科学,要在现在推行,则是要坚决反对的。”
; w/ j& o) ]& D/ A4 D% B这是方舟子常用的缓兵之计,也是他面对大众批评的“金蟾脱壳”之计。医道、医理有关生命,自然属于大道。《汉书艺文志》说:“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任何关注民生健康的人,都不会忽视医学的作用,因此黄帝、炎帝谈论医药的美好传说,就是中华民族先民对待医药的态度。中医药充分吸收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可以关怀到每个人的一生,可以深入千家万户,也可以走出国界,造福于全球。中医药学也是不断发展的“活文化”,走到哪里就在那里“落地生根”,不断丰富发展。它决不能像方舟子那样首先被判定为“不科学”,然后就推测说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人被中药害死,就希望让中医带着这样的“莫须有”的罪名,被“废医”之后,然后作为一种文化而存在。难道一种“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的文化,是值得保护和研究的吗?是应该被引以为自豪的吗?显然不是。我们一定不要被方舟子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以为只要中医不是科学,作为一种文化也可以继续存在下去,那就大错而特错了,那就中了方舟子的缓兵之计。他一定拿着利器再来致中医于死地,对他这样的美梦,我们一定不让它成真。9 Z* L# D9 n& M4 L$ r
方舟子说:“对中医的批评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反弹,乃至饱受人身攻击,除了触及到中医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涉及到民族感情。对中医的批评,往往被视为是中西医之争,是代表中国医学的中医和代表西方医学的西医之争。为了消除这种不必要的民族感情色彩,有必要强调,中医并不能代表中国医学,它只是汉族古代医术体系,而所谓的西医也不属于西方所特有,虽然它是从西方起源、传播的,但是早就属于全人类所有,融入了各国、各民族,包括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贡献。所谓的西医其实是世界医学、现代医学或医学科学。正如我们不再把科学称为西学,我们也不该再把现代医学称为西医。在现代医学诞生之前的西方传统医术才是真正的西医。所谓中西医之争,其实是旧医与新医之争,是地方医术与世界医学之争,是传统医术与现代医学之争,是玄学医术与医学科学之争。”0 Z( ]" d6 e% u0 f
方舟子执一偏之学,强行把中西医的区别,判定为“是地方医术与世界医学之争,是传统医术与现代医学之争,是玄学医术与医学科学之争”,这恰恰暴露了他对于中医独特学术体系,独特的方法论、独特的技术手段缺乏了解。中西医的区别,主要是人体观、健康观、技术观、疾病观、治疗观上,都有着显著的区别,是学术派别的分歧,是科学原理的区别,而不是什么新旧、科玄之争。后边我们还要展开论述,以探索中西医学术体系的差异。
& N5 X# t5 S* n方舟子说:“我对中医的批评遭受太多的不必要攻击的另一个原因,是许多人没有耐心、没有意愿去细读我的文章,有意无意地进行歪曲。为了避免误读,我把我有关中医的看法简要归纳如下:. |* N$ y1 [9 f5 ^1 T
一、中医理论体系不是科学,与现代科学思想、方法、理论、体系格格不入,应该彻底地否定、抛弃。
7 B. N3 l2 T3 S二、中药、针灸等中医具体疗法包涵一些治疗经验,值得挖掘,但是要用现代医学方法检验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不要轻信传统经验。+ [# i: J" |' D7 F5 _" E) L0 T
三、中医中的有效成分可以被现代医学所吸收,成为现代医学的一部分。但是中医和现代医学是两套完全不同的体系,是不可能相互结合的。要反对那种让患者接受正常的现代医学治疗的同时又让他们购买中药,或者在中药中添加化学药物成分的‘中西医结合’。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种‘中西医结合’会比单纯的现代医学治疗有更好的效果,反而可能干扰现代医学治疗,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2 H) T* W% \3 a; V3 D; d5 p- t4 k四、在当前最为紧迫的,是反对‘中药没有副作用’的宣传,要在中药说明书中清楚地标明已知的毒副作用。对于毒副作用不明或毒副作用过大的中药至少不能做为非处方药销售。
2 v1 W, |" ^ X1 w8 M- E6 U5 Y这些主张可以称之为‘废医验药’,即废弃中医理论体系,检验中药(和其他中医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要比前人提出的‘废医存药’的主张更为准确,不是盲目地承认中药的合理性,而是强调检验的必要性。科学不是万能的,有其局限性,在不断地发展中。正因为现代医学是科学,所以它不可能像中医那样吹嘘什么病都能治。有很多疾病现代医学还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如果你不幸得了这些疾病,愿意去找中医试试,死马当成活马医,这是你的权利。你有可能碰运气治好了病,但是更可能是白花了大笔的钱、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中医是产生医疗保健骗局的富饶土壤。我们反对中医,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更是关系到国民的健康和切身利益。”, V z# N+ o- t$ Y; E, t# W
为了不“曲解”方舟子的原意,我们做了大段的引述,可以看出他首先强调中医不是科学,不是科学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也就是他要为西医“清君侧”了。他说:“既然中医理论体系不是一个科学体系,而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科学的医学理论体系,那么就应该废弃过时的、不科学的中医理论,而代之以现代医学理论。也就是说,不宜再在医疗中使用中医理论,也没有必要试图去证明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为其寻找科学基础——几十年的历史也已经证明,这种‘科学研究’只是在浪费中国宝贵的科研经费。”
1 y: a# ~; T1 G: T! M2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