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陈用崇先生研究民国中医,南京中央国医馆:简介废经存穴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0-17 14:44:55 | 阅读全部
到鞍辔坊寻找“当代医宗”踪迹# o+ ~, r, r' n9 q# K2 d

( C4 u. p! o9 K2 V# S: U2016-02-03 郑幼民 岐黄与致柔
3 f: _0 f/ n5 ?3 P& z张简斋,不少上了年纪的老南京人可能还记得,当年在南京中医界相当有名,有“南张北施”之说,如今他的弟子和传人也遍布全球。2007年,以“张简斋国医医术”为项目名申请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得成功,它成为首批南京非遗之一。今年初南京市“两会”上,政协委员刘家强还提交了“关于筹建‘张国医祠’项目的建议”提案。如今张国医祠建设状况如何呢?记者到张简斋曾经居住的秦淮区鞍辔坊探访,并联系采访到张简斋的传人侯俊。( z4 s, \4 j. I+ F3 B0 E* F  \

8 C& D- ?" y) ]9 O$ Q* c- Z  记者探访
. }# M' [% l) i( o0 S
2 [3 s* ~% B& S: A  @$ i  “金陵医派”的代表人物- R. z/ ~  [) J; Y6 ~& e8 Q

' A$ C- e3 O  u* ]% D1 V2 x1 ?  记者从有关书籍考证到,张简斋,1880年出生于南京。民国时中医界名医辈出,有“南张北施”,北是施今墨,南就是张简斋。; C8 d/ b6 g! p4 |+ W$ R
/ R! \! ?7 u6 Y3 J/ O+ t4 j, z4 g6 \
  据书籍记载,张简斋出生于中医世家,但貌不惊人,身材瘦矮,右脚微跛,但记忆力惊人。他的特长是妇科、内科、儿科,对一些疑难病症也药到病除,这源于他的苦学,以及几十年的临床经验。他不仅诊断正确,而且用药大胆。
. i! W3 V! p/ G* E; q& V5 \# _
5 ]5 x7 f# G! u: y  据称,抗战前,他在南京开诊所,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曾亲题“当代医宗”匾额致赠。民国政要也纷纷奔走其门就诊。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等望族也是他的常年病客。张简斋以“布衣”之身周旋于这些名人政客之间,就是靠他的医术。' a( f: E* G, w, N3 o
" e8 r3 `+ \4 x, w
  据说,他的日常生活习惯很特殊,每天中午起床,吃点心、抽烟,然后看门诊,因为病客太多,一般要到晚上十点才能歇手。上楼吃饭后晚上12点又出诊,请他出诊的除了达官显贵,也有平民,他一样认真“望闻问切”,医德很受百姓钦佩。
  |( k  ]) s: N6 T, W) V3 G+ V% T* G5 [  t" d( J
  当年张家大厅墙上挂满了牌匾
4 k, U3 h5 X+ `% v" d
( ?4 H9 ^; W7 T$ d+ p" I  昨天秋风细雨中,记者来到夫子庙附近的瞻园路与长乐路路口,寻找秦淮区鞍辔坊。走进一条很窄的小巷子,记者向迎面走来的一位大爷问起张简斋时,这位大爷很热情地说,他叫纪平南,今年68岁,他小时候就住在张简斋的故居附近,但现在这个房子早已经没有了。5 n/ u. F0 e7 S* l8 |
9 Y( ]' I. ]. F8 x
  热情的纪大爷带着记者走进鞍辔坊,他指着一个三岔路口对记者说,“这里就是张简斋故居的旧址,但现在已经完全看不到任何痕迹了”。记者看到两边的高楼中间夹着一条很窄的小道,纪大爷感慨地说,这里以前都是平房,没有高楼,两排平房被石灰路沿南北线隔开,左边是双号房,右边是单号房,张简斋家是五号,在右侧。6 ]1 \( }7 {) L' I" l9 k2 \+ O; @
5 p- W+ {2 p2 l, b( D2 m  K, W. J
  “我六七岁时,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到张简斋家玩耍,那是一个很大的房子,前后有两间院,外面一间是像北京四合院一样的,里面有一幢三层小洋楼。我记得很清楚,那会去玩时,他已经不在南京了,搬去香港,他家房子很大,就成了我们嬉戏的地方。”纪大爷说,张简斋家的房子坐北面南,进门以后就是一个大厅,面对大门一排排摆放了很多木质长椅,是给病人坐着候诊的。大厅左侧是一间小房,是用来挂号的,窗口还放了一个电话,那时候家里有电话还是新鲜事,他和小伙伴经常拿着电话玩。
! j/ }; o4 R; S1 e$ p+ u" X1 N% W. G7 @2 T" x
  纪大爷回忆说,张简斋家大厅里的墙上挂了很多块牌匾,都是他医好的病人送的,上面写了“华佗在世”、“妙手回春”之类的字,还有很多大镜子挂在大厅,很气派。再朝里就是会诊室,是张简斋给病人看病的地方。会诊室有一个后门通向后院小洋楼,后院里有一口井,那个时候没有自来水,他院子里就打了一口井。. o, I/ z0 A2 y* s
9 |: M1 z$ z  l( b
  “那个时候南京城所有的黄包车车夫都知道鞍辔坊,鞍辔坊的名气是因为张简斋而来的。”纪大爷说,张简斋的房子早在1987年就被拆掉了。如今住在鞍辔坊的老年人都还记得张简斋,“这边也没有什么建筑物或标志物能够纪念他,渐渐地就被人淡忘了”。6 s$ U* n7 x! A
" c/ ~4 I% s- N: u  G
  政协委员建议
5 \- h2 d8 {! ~- `# a- a$ _! M" Z& o! e
  盼“国医医术”成文化产业
; n0 d- q6 _- S- R! q: x2 T
8 ]( K) W& X( C  ?. i1 |/ k' \  张简斋所代表的“金陵医派”在南京乃至全球都还有很多传承弟子。南京建工医院退休医生侯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的祖父是张简斋的大弟子,他师承祖父也从事中医工作,他作为传人,一直在为张简斋纪念馆项目做筹划。9 G1 S, [9 [8 L' I
' _( _# x$ W7 i3 i2 G" N3 U
  这一想法得到了政协委员刘家强的支持。刘家强表示,“张简斋国医医术”填补了南京非遗项目中传统医药这一项的空白,足可见这一项目的重要意义。而且著名中医专家干祖望先生以九十五岁高龄,也曾亲笔书写“鼎力支持建立张简斋纪念馆”,表达老一辈中医专家保护中医、弘扬中医的迫切心情。“张简斋在南京还有很多弟子和亲戚,南京中医药界同仁均希望这一非遗项目能尽快在秦淮落地,以展现张氏医术及金陵医派所代表的中医药文化特色,尽快在秦淮区建成这一文化产业平台。”
8 q+ [6 J) B( s4 E# G
6 {- ^# I: O5 J$ e6 e% d! B1 g  恢复当年的“国医传习所”
# ?/ w9 W# `: H6 g6 X) i' B5 i1 O8 {8 T0 f
  刘家强表示,筹建张简斋纪念馆这一中医药文化产业平台, 他已作出提案项目提交了。他说,这个项目主要包括:纪念馆、养生堂、同仁堂、药膳坊、藏经楼、传习所、中心会所等7个方面。
/ ^0 K- t4 d8 w! L, z& e( b0 A
3 S* I8 [' ?( G' b9 z* w6 n; w  他说,张简斋纪念馆的建设是有支撑的。已故陈立夫先生早在1994年在台湾为此题写馆名,张氏后人、传人经多年努力,已整理、搜集到近百件张氏照片、医案、处方、墨宝、用品,民国要人亲笔函、电,中医药器物等。纪念馆还将大力征集南京中医名家后裔的捐赠,以及几家中药“百年老店”(同仁堂、童恒春、张泰和、存心泰等)传统器物等文化遗存。同时该纪念馆应免费开放。
, x( F5 f  e# p# L% \7 I0 w# _9 k0 y
  另外,“养生堂”则可以由张氏传人轮流坐堂,咨询保健养生,定期举办中医保健养生讲座,宣传中医药文化理念,展现张氏医术魅力。“药膳坊”则重在药膳食疗,保健强体。“传习所”的创意来自于张简斋先生1936年曾在南京创建的“国医传习所”,培养中医优秀人才。“为充分发挥张氏传人的优势,汇集‘金陵医派’、‘孟河医派’、‘温病学派’之大成,在充分发掘文化遗产的同时,辅导后学,开展‘国学’研究,提高中医文化素养,展现传统中医药的经典文化魅力,影响后世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认同与推崇。”刘家强这样认为。! A) [8 _! v  N7 \
$ f3 V( |3 A/ }3 B: y' Z: l/ h. \
  有望在胡家花园异地重建张国医祠4 [7 |7 C4 t0 ]1 U1 p

6 w! A5 o) x% \) S2 c  采访中,张简斋传人之一的侯俊也表示,如今张简斋的后人和传人们都在积极筹建张国医祠项目,秦淮区政府也大力支持,因张简斋故居早就被拆,只能异地重建,有望在开发胡家花园时留出一块用作建设张国医祠。5 |" j$ O' e, _$ q
" Y7 _& j% {/ u3 ~* s. E  g# \
  “传人还准备以张简斋的名义出版一本书《张简斋医案》,其中收纳了561个医案。”侯俊告诉记者,张简斋一直没有留下文字出版,所以传人们进行了挖掘,将他561个医案整理出来,并用毛笔字手抄出来了,下面准备出版。6 R8 E: G) R0 ~5 C/ ~( R+ t: {

& u: |) z1 N- q0 J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0-17 14:53:36 | 阅读全部
民国时“金陵四大名医”3 K; w  W8 i" C5 q# j9 F0 t
4 O: h9 }* @; u2 v
2016-02-03 王炳毅 岐黄与致柔" x5 r# f! u5 s6 s4 u
民国时在南京城里住着四位名医,医术高超,并驾齐驱,到如今已经鲜为人知了,今略作简述:分别是随翰英、杨伯雅、张栋梁、张简斋。
1 h) e- H; ^' A# G, G随翰英(1885~1950)字勤武,江苏省南京市人。中医世家。幼年习儒;考中秀才,因废科举,遂从父随仲卿习医。由于勤奋好学,精通医典,得父真传,在清代金陵医试中获得良好成绩。4 ~3 ^) E" z- }$ q# l' V0 @7 t8 b
        随翰英年仅20多岁即在祖宅颜料坊悬牌行医,于1936年迁安品街继操医业,他医道精通,,擅长内儿科,精于儿科。对儿科时感、麻疹、疳积、慢脾风等证诊治,有其独到之处,用药精练,针对儿童生理特点处方用药,疗效颇佳。小儿脾虚,消化功能失调,常用参苓白术散加鸡内金、二芽之类,既可健脾又可消食。补而不滞,消而不伤脾。在麻疹闭症,分为痰热与痰浊两性。前者用紫雪丹,后者用玉枢丹,对重危病儿常能转危为安,深得病家赞扬。对慢痹风证,用逐寒镇惊为主方剂,收效亦著。在儿科治疗中,极为重视护理。认为儿童生病多为护理不当所致,治疗中尤为重要,对疗效及缩短病期乃是关键。临床至今仍是铭言。随氏行医,不分贫富一样看待,平易近人,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诊费低廉,前来就诊者络绎不绝,业务非常繁忙。对贫困病人,不但不收诊费,反而资助药资,直至病愈为止,病家莫不感激。随氏生活简朴,乐于助人,行医四十余载,将毕生精力用于中医事业。
6 E& u2 {9 z" o2 J) z; d4 m: E* W        随翰英对中医事业非常重视和热心,1929年,国民政府全国卫生会议,通过“废除旧医案”时,他四处奔走呼吁,并担任南京中医中药界代表出席上海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被推选为“全国中医药联合会”副会长;组织代表团到南京游行请愿,迫使国民政府同意撤销此案。长期担任南京中医药公会理事长,先后任南京市第一届国医审查委员,中央国医馆常务理事,南京国医传习所常务董事兼教务主任、教授,常为学院讲课,颇受欢迎。还出资创办《南京国医公会杂志》,并带头撰写进行学术讨论,随翰英十分重视医案资料积累,数十年如一日,记载医案心得或整理成册,惜在抗战时期损失大部,十年动乱中已荡然无存。+ v! B. N3 e$ p) a- u' ?
0 G( l- V. h$ }) X
         杨伯雅(1870~1940)江苏省扬州市人。自幼勤学苦练,誓志习医,投师于南京任秋甫之门,随师侍学中医,日则为师效劳,夜则挑灯苦读,为人忠厚深得教师喜爱,愿授其业,以励其成。卒业后,与南京慧园街开业行医。杨伯雅恃学精心,学识广泛,於内外杂症各种无不擅长。所宗内经、伤寒、金匾为基础,对温病条辩,温热经纬合于时令之热症颇为见长;对外科痈疽疮疡均有临证经验。杨氏诊视精审,处方简约,融合古今,不著痕迹,师古而不泥於古,平淡空灵,屡起沉菏,一时推为独步。其时,南京名医“三卿一石”,均已蜚声医坛,杨以后生之学,跻身医林,不数年间,几乎与之齐名。/ e- \( W9 T" v" }; q
       杨伯雅乐善好施,行医数十年,未曾计划,不染时医恶习,故求治者日常盈庭。对贫病者施诊,又施药。经其治愈患者,赠其匾额甚多。在抗战前,曾为革命前辈何香凝患病诊治,投方即愈。他还热心公益,数捐多金。同道之贫乏者,缓急往告,辄有周济,社会敬仰。先后任南京市国医公会副会长、中央国医馆理事、南京市第一届国医.审查员,首都中医院筹备委员会委员,南京国医传习所常务董事、教授。在此期间,他积极组织参加南京医药界抗议国民政府”废弃旧医案”的游行请愿活动,结识了全国各地著名中医施今墨、陆仲安、谢利恒等,为发展中医事业,他捐资筹办《国医杂志》,举办中医学术讲座,聘邀南京名医助教。各地慕名前来投师者二三十人。自办图书室由学生管理,帮助青年中医学习提高,日寇侵华,南京沦陷,百业萧条,民不聊生,杨怀爱国爱民之心,优郁致疾,于1940年夏逝世。其子杨绍伯继承父业、孙杨家齐也业医。
: I1 e* R# Y! @" d) A6 Z1 m- o' U: b& L9 Y# M
          张栋梁(1887~1937)号仲庵,江苏省江宁县人,世代行医,其祖父张一峰,曾为清乾隆黄帝派往阿富汗为王子治病,载誉回国,封太医院御医,他辞官隐居南京摄山,其父张少鸿长年在摄山行医,后因房屋毁于兵火,全家迁回祖籍江宁湖熟镇乡下。
( X1 C) J+ I, v$ d' W        张栋梁少随其父习医,得父真传,父死后,进而发奋攻读医书,又拜湖熟潘岗头李开基老中医为师,潜心学业;由于医术日趋成熟,诊断用药得心应手,医名遂震乡里。民国初年,曾为江苏省长王湖诊治,病愈赠以金字大匾,书以“救  灾黎”四字。江苏督军李纯患痢疾,经他治愈。鼓楼医院院长马林称他“不愧是大名医”,他多次被邀至安庆、汉口、上海、北京等地区医病,备受赞誉,中国红十字会在天津召开会议,他应邀参加并捐赠巨款,被授予荣誉会员称号和金质奖章。
, n/ A( A- `; H, z& N8 C        1927年,张栋梁迁至南京城南磨盘街行医,由于医术精湛,挽救沉菏痼疾不计其数,远近慕名前往就医者络绎不绝,以致门庭若市。1932年宁夏省主席马鸿奎病危,经他治疗1个月痊愈,赠酬金一千元,他不受此酬金,转送南京城北施诊所作基金。马氏还送“医中国手”银匾一座。经他治愈的名门望族所送金匾银盾,在他寓所里比比皆是。张为人治病,不分贵贱贫富,以治病救人为宗旨。对贫苦无靠者常送诊送药,不取分文。对路远而经济拮据者,不收诊费,甚至出钱接济路费。* ]; X6 Y; r8 q! w( [: J, G/ t
        张栋梁热心公益,极力维护和发展中医事业。1929年3月17日,全国中医药界代表抗议国民政府“废弃旧医”案。由张简斋、张栋梁等10人分别与行政院秘书长曾仲鸣,理发委员焦易堂当面进行交涉,据理力争,迫使国民政府撤消“废止旧医案”1932年他被聘为南京市第一届国医襄校委员,后又被聘为中央国医馆附设国医特别研究班教师,南京市国医传习所教授,每次讲课时,听者挤满课堂,有时不得不移住礼堂。1937年,张栋梁病势南京,民失良医,闻者无不悲痛。中央国医馆所赠横匾曰:“国医泰斗”。在移柩湖熟潘岗头祖坟途中,路祭者为数甚多。湖熟地方人士还行隆重公祭,纪念他一生有益于人民之功德。
$ o& p! u+ T$ {8 j4 {/ A$ ^9 R, s6 W; a) s& q
          张简斋〈1880~1950〉江苏省南京市人,原籍安徽省桐城县,生于南京,世局城南安   坊5号。父祖辈均从事医业,中医世家。幼年随父厚之庭训习医。悬壶伊始,时值南京  “三卿一石”名医前辈鼎盛之日,才华难展。二十年代后,张即崭露头角,至三、四十年盛极一时。他精通中医理论,临床经验丰富,擅治内科外感内伤杂病,以及妇儿科的疑难杂症。他诊断准确,用药大胆。敢于创新,不墨守成规,对一些疑难病症,确能药到病除,医名大噪。日门诊一,二百人,有时一人双手脉诊,弟子抄方,从无差错,金陵传为佳话,国民政府建都南京后,军政官商求诊者门庭若市,为南京中医界之冠。军政要员多来就诊,时人称之为“御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曾亲题“当代医宗”匾额致赠以示尊崇。' C/ K3 r1 `+ T" Z
       张简斋热爱中医,积极为中医生存与国民政府抗争。1929年2月,国民政府第一次中央卫生委员会会议,通过余云蛐等人提出“废止旧(中)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后,他竭力反对,奔走呼吁,坚决抵制此案。此案遭到全国中医界群起抗议。同年3月,在张简斋、随翰英等人带领下,南京中医药界游行抗议、请愿,迫使国民政府撤消“废止旧医案”。1932年,张简斋担任南京市第一届国医审查委员,后又参加筹建“中央国医馆”,并捐巨资兴办“南京国医传习所”,张先后办学培养青年中医百余人,带徒授业者二十余人,为中医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张简斋迁居重庆石灰市寓所,继操医业。由于其医求精湛,誉满山城。张氏不仅应达官显贵之邀,亦应平民百姓之求。对平民应诊仍是热心服务,精细诊治,活人无数,遇有贫病者不收诊金,且送药周济。抗战胜利后,张氏回到南京,国民政府授以“立法委员”、“国大代表”等职,他坚辞不受。在医药团体,曾历任中国中医学会理事长,南京国医公会、重庆国医公会理事长,全国医学学术研究整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卫生部中医委员会委员,考试院高等中医考试典试委员,中央国医馆常务理事,南京国医传习所所长。1947年,南京爆发“五。二0”爱国学生运动,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他寄予同情,曾掩护中央大学学运负责人。他以治病救人与爱国爱人为心志,受到各界尊重,在重庆时,周恩来曾数度登门访晤。1947年冬,周恩来从南京返延安之时,又曾到张的寓所话别。1948年12月,张迁居上海继续挂牌行医。1949年5月,携眷迁居香港,1950年病逝。
' ~! L8 E! U/ F# v" n( R7 ^        张简斋一生行医四十余载,有着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上亦有创新。创立治疗“下虚受风”证和治病兼顾脾胃的独到经验和学术见解,临证治疗,每收奇效。张氏在学术思想上,根据“人以胃气为本”、“胃者水谷之海”,以及“得谷者昌,失谷者亡”等经旨,提出“胃以通和为贵”的主张(“通和”指处方用药不使滞寒之忌),并说“不论何种疾病,皆不能使患者因服药而引起胃纳呆滞,特别是对内伤杂病的调补,更应注意及此”。在处方用药时也处处照顾到胃,常以二陈汤作衬方使用。门人王祖雄1947年编《南京名医张简斋经验处方集》,1962年《中医杂志》第11号载《张简斋先生治病经验简介》,可知梗概。( |; X7 ~7 a9 ]/ S! _) y- M
如今,抢救包括张简斋医案在内所有被埋没着的中医遗产,是很多人正在努力的事。0 F7 L! ^) N' w) k6 b3 W5 v
  对赤贫者长期免费看病0 K5 y2 l" ^: D: Z# A& \' d  n& |
  张简斋每天的门诊量多,故门诊收入也颇丰,有时大约可达政府部门10个科长月薪之总和。张出诊时,对有交情的显贵一般是不收诊金的,但逢年过节时,这些显贵们馈送张简斋的厚礼也颇为可观。
1 D2 }* b5 g3 B9 E  另一方面,张简斋对一些赤贫者,却长期实行免费看病,还每天送10个号在街头向贫病者分发。有时,张简斋还在他的处方笺上批明贫病者免费送药,其药费皆由药店每月到他家中结算。张简斋常常训诲弟子与家人:“积善之家庆有余。医生济世救人,以德为先。”( Y# r4 B" g( u  i' P
  在南京时,每当岁末年尾,张简斋也总要带上全家子弟,随同他到街口散发米票、零钱。夏天则施药茶水。2 b: p4 s: \) y& t5 h. j
  抗战胜利后,66岁的张简斋由儿子张祖淼陪同,乘飞机返回南京,结束了8年的流亡生涯。此后简老依然在城南鞍辔坊旧居悬壶应诊,也继续举办国医传习所,希望中医能绵绵不绝于世。  W* O  K- a7 r+ P7 v2 h" K& N
  1948年,已68岁的简老乘火车离开了南京,此后再也没有返回故里,再也没有见到故居鞍辔坊一号诊所的那些青砖黑瓦。
, ~% e$ W- u/ g; ?1 g  筹办南京国医传习所培养人才) ]; Q' f# y) y* S) y- `/ {
  1934年,54岁的张简斋偕同南京著名医家随翰英、张栋梁、郭受天、杨伯雅等南京中医界名流捐款筹办成立私立南京国医传习所,以求培养中医后继人才。后经市长石瑛的批准,将南京保泰街北极阁下的三皇庙东西一带的17亩地产(地处中央国医馆旁)作为该传习所的产权,并请陈立夫、焦易堂为董事长。当时教职员工已达20人,招得学生百余人。所授课程有:国医基础课(由郭受天执教)、儿科(由随翰英执教)、外科(由张栋梁执教)等,还教授一些西医课程,张简斋亦亲自执教。该校特别规定,学生毕业前,须到上述这些名中医的诊所去实习,经考核后方能毕业。! F; |: o* ]' |
  同时,中央国医馆的前辈们又积极集资筹建中央国医院。可惜不久日寇大举侵华,抗战爆发,一时壮志难酬也。, @# ?* m& \4 ?/ A0 D$ {! ?, z
  抵制“废除中医”提案3 o( }4 z3 ?. y$ ?1 f6 c/ z
  1929年,全国中医界奋起反对西医余云岫提出的“废除中医”提案。平日温和谦让的张简斋也积极参与了中医界的这次义举,他多方奔走,向主张维护中医的政要权贵陈情,寻求支持。最终,这场论证,中医获得了胜利。( p. S- j4 p$ \" C, n
  国医事件获得胜利后,1931年8月,国民政府核准成立了中央国医馆,并在南京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张简斋被推选为首届常务理事。当时的张简斋已过知天命之年了。! [$ {6 V- ^# ]
  其实,张简斋与西医有意无意的“较量”有很多。当年设在重庆歌乐山的中央医院是具有最高权威的西医院,而对中医却是藐视的。有一次,一个住院病人病危,医院准备送其进太平间。后来张简斋被病家请去用中医医术抢救,居然起死回生。这件事当时弄得中央医院十分尴尬。9 C4 `7 n  J: u' X2 x6 D
  陈立夫在其回忆录中也曾有过一段精彩的回忆文字:“有一位同事患腹膜炎症,发高热。医生束手,诊只有六个钟头可以维持生命。刚巧名医张简斋来访,我就一把拖他去医院。他说尚一线希望,开了方,煎了药。我就用热水瓶带给他吃,居然热度降了下来。我去医院,医生很奇怪!我向他报告经过,并向他道歉说:‘我不该将中药带进医院,不过救命如救火,死马当作活马医罢了!’你们猜猜这位医生怎么说?他说:‘这不是中医的效果,是上帝不要他罢了!’呜呼!世界上竟有如此不重事实的医生,成见之深竟至如此。
0 b: |4 l" e  Z$ K2 i
& R6 [, t( u. ]3 p8 D. y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0-17 15:13:40 | 阅读全部
谈中央国医馆馆长焦易堂(其人其事给中医药界的影响)
" a3 z- b# s! Q  N! c
" L+ b3 l2 A' T- B) ^2016-03-13 陈用崇整理 岐黄与致柔! Z4 ~5 o3 F' v4 s6 N, D
谈中央国医馆馆长焦易堂(其人其事给中医药界的影响)    作者张义堂
* j- a7 E/ R: z今人对历史负责,实事求是的话,看民国医药存亡兴废故事,则无法不将民国“中央国医馆”馆长焦易堂其人其事,给中医药界的影响论及的。理由?正因为若一笔钩销他,则等于对民国中医药存亡史空白了!若以他在维护中医药“大功臣”,我也不知其人其事,乃大外行!焦易堂山西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最高法院院长。任中央国医馆馆长,自从开馆到交待离去,约二十年时间,其所谓“维护国医以顺应社会舆情”,丝毫他未能给国民政府取得信义。所谓保存有文化,发扬国粹,他画虎不成,反类犬,给中医药界影响非小,我赞同该国医馆常务理事郭受天先生的评论:“焦馆长真是位政客,我们不是书呆子”。焦易堂在1929年发生废止旧医时刻,他出面为中医讲话,反对废止中医,而著文尊称中医为国医,在这当儿中医药危急情况下,他为国民党国当顺应舆情而努力“主持公道”,中医药界当地然欢迎他,撒了些事实为中医从业人员众人难以办到的事,然而最后失败了。就因攸关维护中医的法案,全是空谈,自遭没趣退场的。他的上下台有如戏剧,谈其结果,所谓“中央国医馆”有如国府对中医药界的大骗局!初始1931年中央国医馆在南京东长生祠一号成立,他出任馆长职务,到馆办公,发表讲话,迅即海内外皆知其为中医药力争生存而努力的。该馆是个官民会作维护中医药的机构,民国二十五年正月初三日,全国各地同一时间,中医药界举行庆祝“中医条例”颁布大会,他在首都南京中馆声明:“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以法律保障中医地位”——并筹建首都医院,不久便买有大光路地皮五十亩,次年还加了国医训练班,作为医院人员准备,以抗战发生而作罢;他在重庆还为三十二年将“中医条例”并入“医师法”作了努力。他确实利用自己在职务上力所能及关心中医药,如在民国政府训令颁布“中医条例”之前,当立法院内过“中医条例”后这期间中,于民国二十三年三月九日,曾经在立法院第五十次会议上,由出席委员吕志伊、陶玄、刘积学、焦易堂、彭养光等七十八人,主席孙科出席,在会议讨论事项第四项,将本院法制委员会报告、审查“中医研究院组织条例草案”,经决议修正通过。查其条例如下:(共计九条,只录其一二两条以存参考)- Y% i' ~; q* F# f- D' R
第一条:国立中医研究院,隶属于内政部。
. e5 D. g$ v) G$ X第二条:国立中医研究院之职掌如左。(从略)/ G9 \' m  e7 h) Y0 b5 O( m: ?
看这就可知中医多难史,处处要防范卫生部管限,也是实际旧社会斗争的复杂性。总之,过去中医史上有欺努力的。关于旧社会卫生部主管中医的始末,照焦易堂自白:公元1937年6月(丁丑岁)《国医公报》改刊为《中华医药》,他自撰的创刊词有:“不过中央国医馆一方面在学术上研究发展,实际情形,中医之法律地位,更不能不相顾,最初公布之“中医条例”其主管机关为内政部,嗣经卫生署提出行政院会议,议决转请中央政治委员会改主管机关为卫生署;于是中医条例与卫生署之组织法,遂同对交由立法院修改,在讨论修改条例与组织法当见,易堂与彭养光先生后向立法院委员贡献意见,主张设部署长及中医委员会,结果副署长未能通过,惟于卫生署组织法中,加设中医委员会一条,现此项委员,已由卫生署聘定,委员会亦经成立”。
+ }. b) l" r' _; J( z8 C而今我们为医史存真起见,再看当日卫生署在成立中医委员会时况记录:" {! A& K& s# i6 V
出席者:刘瑞恒(卫生署长)、陈郁、彭养光(中央国医馆副馆长)、随翰英、刘通、张简斋、丁济万、张僮毓、茅子明、黄谦、(皆国医馆理事). W5 h* Z( M9 E! i
讨论事项:当时公开研究如何主管中医师审查给证诸事,还有中医委员们一致提出多年来老大难题目,中医教育问题。提出民国二十六年(当年)四月十四日,曾由国民政府行政院发令给卫生署,为中央政治委员会议决,关于三中全会焦委员等提请制定中医教学规程,编入教育学制系统案,仰遵照办理。“案奉、国民政府二十六年四月二日第221号到会开:本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三次全体会议,交议关于焦易堂等五十三委员,提请责成教育部明令制定中医教学规程,编入教育学制系统一案”,经交本会第三十九次会议……等由准此,自应照办。除函复外,合行检发原附件,令仰该院分别转饬遵照、此令。等因奉此,除分令教育部外,合行抄发原附件,令仰该署照办理,此令。* Z1 X% s. h+ U6 @1 e. l6 m( B
附:焦易堂等原提案。; C6 k, b. U2 a3 T  X2 K( y% `" q7 A
理由:查二十四年十一月,本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委冯王祥等提议,对于中西医平等待遇,以宏学术而利民生,并规定设立中医学校一案,经决议,交中央政治委员会,嗣于二十五年一月,“中医条例”公布,其第一条开列,中医资格第三项,“中医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是则中医之应有学校,彰彰明甚,乃事隔经年,教育部未将中医学规程编入教育学制系统,对于各地中医教学机关,非惟苛事捠拒,抑且多方取缔,揆五全大会意旨,与国民政府法令,殊感未合,应请将大会教学制系统,从速编入中医教学规程,以便兴办学校,有符法令,。, q  G$ F) |2 c0 g
今举出焦易堂对于中央国医馆维护中医的努力事一镜头,以见民国官府教卫两部对中医存在的刁难,无视国府法令已成风。再谈谈焦易堂怎样下台的?' \, y( e3 L  I# K8 J. Z
焦公如何焦心烦恼苦难言
- E  ~) N: N& B' P" ~6 h因民国官方虽有冯玉祥、陈立夫、胡展堂等先后出面与焦易堂对中医方面多次出面为中西医平等徒遇有关的法令努力,会议提案皆未执行。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抗战在后方时期尚未逞凶,一经抗战胜利后,中西医矛盾又恶化,焦易堂个人也有对手在,则设计捉弄他了,意外地戏剧性迫他丢掉了最高法院院长乌纱大帽子。设计乘他晚间外出要道口,用两人打架争吵,故意阻塞交通,他经过时众呼这是最高法院的职工闹得,还有人向他告状,个出当时发怒喝令不听,次日回到法院叫来二人怒责,如坐堂审讯还说定要开除究办!职工不服,反而申诉,告他犯法,由记者则作为丑闻大宣其臭味,在这种情况下,职工等人劝他辞职为上策,只这一阵鬼风括得他太伤脑筋了,他烧糊涂了,干中医的事情也遇顶风,又怕中央国医馆馆长这披肩也要吹失,便顺从了一同还都南京全国中医公会联合总会意图,由他们保驾重振中央国医馆,那知反而加速带来他的夫败因素了,原因“中央国医馆”当初本为官民合办机构,抗战胜利后,当国府还都之初,众望焦易堂早日复员中央国医馆,重振旗鼓,有所作为,他那知蹉商结局,在南京的常务理事们和焦馆长对医馆重新组建人事等方面有分歧,最后还算体面迁出南京长生祠一号,由施今墨转园交代离去。
( T- x6 o# C2 q- h% n看他的没趣,具体证明了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对于中医药界许诺,其所谓保护国医的法令儿戏也,与暴发内战,失去人心,又他还说什么戡乱时期,对于国府教、卫两部,在胜利后反对中医存在的老调重弹,西医方面则定要修正医师法,以删除中医法定地位,这等于官方与民合办的“中央国医馆”多年来努力失败,焦馆长自己不引咎,反而由其自当为其保驾的人等,把陈立夫在重庆时为全国医联总会成立时撰文:“中医危矣哉咎由自取”!来说于南京,而这些人则又言戡乱时期,当由他们来插手重新组建国医馆。这当然在南京被原筹办人常务理事会们众所不乐意了,不能同意全国医联总会来重新组建国医馆理事会,要责问咎由谁取?2 m8 N  f$ {5 |3 V) O
一九四六年下半年,副馆长施今墨为了开馆办公,自捐五千元,又其他处凑集约万元,方才将长生祠尚未被敌机所炸毁的礼堂,加以粉刷隔间,购买家具,请某机关的公务员薛炎公作秘书,住到长生祠一号,房间为宿舍,晚上回来灯下代焦易堂处理医馆往来文书事宜。施先生又找个老年人来看门代兼收发,另顾二名临时工作文书,他这位出面解分,就算中央国医馆已复员对外办公了,次年便开始办馆务,广为办理馆员登记,因焦馆长本为喜欢阿谀奉迎的老官僚也。中医界本也良莠不齐,不少只要名义,弄个该馆的什么大名堂为虚荣,他就在外封官许愿,且曰其为“革新中医,整顿国医馆”,吹嘘中医竞选国大代表,又对医馆重新组建自由谈空,南京市国医公会理事长张简斋与南京市国药公会负责人沈铸臣二人因亦谈馆理事,便将原来在抗战前接受保管医馆为募捐首都国医院筹集的这笔存款如数交还焦易堂自去处理。以南京长生祠一号,将复建私立南京国医传习所用,请中央国医馆另觅新址迁移。内情乃因全国医联总会负责人等要插手组建该馆事宜,焦先生他以为背助,张简斋已直言,他与全国医联会理事长郑曼青及秘书长覃勤不宜与共事,郭受天以常务理事直言,请馆长当向国府和行政院请示明确,复员建馆今后性质?隶属、职掌、常年经费多少?然后才可开常务理事会议,研究国医馆如何更新组建问题?这是下一步了,还有以前办馆若干年,维护中医法令的法案全为空文了,四七年春这次医馆在宁常务理事对焦易堂大为不满,焦馆长亦自觉焦头想交代了事矣。
! F) g. n8 t) S! e7 p- k6 f四八年在南京梅园新村附近,焦易堂购地一块新建一栋两层楼房,由施今墨与张简斋等商定改请该馆常务理事会时逸人来宁副馆长,全国医联总会派秘书谢汇东协理,谢来的主要任务在楼下开设中医门诊部,时的主要任务办理馆务,时氏得课徒办学,时亦愿为而就任,这样算焦易堂对于中央国医馆及存款交代有所处理。时君是个书呆子,未料知馆长就此交代脱身而去了。
2 \4 V- |! C$ j* h* c; b查中央国医馆自民国二十年成立,到四八年迁出长生祠交代了,收尾日没有取得筹办人等对于国府官员有顺应与努力的之云云半点好感。焦易堂本人在民国中医存亡史上,以有头无尾自焦空心而收场。
0 @  o! W  |" v- e- Y  N焦易堂主要失败原因,也与外行大为攸关,正因为中医自古开宗明义,医学以道鸣,医道即为易理,中医理论上的哲学性,我今天对于焦易堂没有丑化。只因其无中医学识见,不能谈及医易同源的历史关系,中医学理论的逻辑性决非西医学说可比较的。然而该中央国医馆理事长陈立夫之兄国民党首之一,陈果夫在二十四年因办“医政学院”他想用政权手段解决中西问题,竟在《中央日报》评论中医学术问题,文章标明白:“幼稚医学必须科学化”,就叫世人对于中医学的精华与糟粕是非真伪分不清了,欺骗性很大,一般皆以为中医必须科学化。该医馆内中医常务理事们不以为然,馆长天要《国医公报》也转登通知,他自己以为是第三者,常演说中医如何科学化,扬弃理论玄学。在他自表为了力争“中医条例”的通过与颁布必须如此,后来有人因反对全国中医药学术整理委员会对于中医学术研究还强调理论上医易、天人,就利用他的讲话,那时中医界学术研究分歧,有人则用他讲的外行话来责难,他也曾苦恼甚于1937年春要求辞职未遂。
+ Q! S8 Q: m! U) Y+ i( z3 W* P因为他是中医学老外行,以中央国医馆馆长身份还要自作聪明,对中西医学长短评议,而中医安委会们一再谈:所谓“中医科学化”,这是第三者的时毛话,他还不自觉没趣!他的论调失误多,几乎不是维护中医学,给民国办中央国医馆,令中医学术研究也有损失,官方自话乱话。举个最小好例证,看他水平差!当他名望最高的岁月,上海有几位对于中医热心的志士,组成“少年医药社”开办中医速成函授,什么秘验单方以及专治什么病秘法为宣传,还编有讲义,第一本则为介绍《中医学概要》,首先就引用焦易堂的失言乱语惑众。
, ]' o) ~# o2 C8 z3 L“中央国医馆馆长焦易堂先生亦曰:我们第三者用客观的眼光看起来,西医有长处,也有短处,西医的长处在于物质文明进步,有优良的器械运用,诊察精确,消毒严密,短处是机械观念太甚,在西医眼光中,差不多目无全人。……国医的短处,在理论方面,掺新一部分玄学意味和现代的科学对照起来,自然有许多不合。但他这种理论,大半从专制时代遗留下来的,现在脱离专制时代,不过二十余年,社会思想,虽已逐渐地在那里变了,但是上了年纪的中年人们,要他接受新的思想,往往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看二十年远至三十年以来的“少年国医”他们虽然学着国医,但对国医中间之玄学的理论,很能表示放弃,至少亦存在怀疑态度,因为国医是实验主义,并不重视理论……”。
% |: A5 x; O3 D1 C  z# Y3 `" j5 v) q焦易堂和二陈兄弟等,对于中医学全为大外行,因为共党国信誉,不能坐视中西医矛盾影响国计民生疾病医疗,出而与中医合作办“中央国医馆”,和缓社会舆论,只起一时作用,结果乱弹琴,怎么能为国府给中医药界取得好影响。
3 E: Q, ?2 `- |' U" T8 z! Y: p今天八十年代代,自建国以来,中医工作,中医学术研究上也有教训不少,2000年就是明天,若今日不知民国中医学存亡史,还骂国民党大人物保护中医者?不知是何心肝?斑有如那几位热心少年国医,当日就是从焦易堂“为拟订国医条例敬告国人书”中他评价中西医长短比较及中医要科学化的说教为凭来办中医科学化的,(该文除当年日报有载,国医公报第五期、可到国书馆查到)这班人就是要改造旧医的应声虫子。
9 @2 w2 o: [$ K' ^6 Y3 f9 `! t历史的教训不可重演,凡此中医是非,我耳闻目睹,亲身感受也多,一直到八〇年元月印好《岐黄医道讲明书》以告同好知医,还未将焦易堂的故事论及怕有心人扣我大帽子吧!
5 s9 t: X0 B2 F! z我今已宣明《中医学原理》,本如飞龙在天的优势,若干年观看废医存药吹嘘,千方百计,按二陈的中医科学化说教,来由不知太极自然逻辑大为可笑!公元1985年4月,方才将民国医史,不可一笔钩销的人物焦易堂其人其事、其失败始末,补白。
- t4 d" P9 }$ `2 ?* j! ?6 v/ Q张义堂时年七十于公元1985年于滨海车坎中医肿瘤防治所9 f% |! S7 q% c# _9 H' \7 j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0-17 15:48:30 | 阅读全部
看三一七中医节纪念始末
  b) q% p3 I4 x: s; H0 y; C/ u3 w& l7 l0 c5 I( u
2016-03-13 陈用崇整理 岐黄与致柔
) R9 w% R* t  r0 B! C* m5 Z 《杏林风雨》申明
% w3 n* x2 c+ I' ?8 i5 F4 q为了振兴中华,顺理成章,当然要振兴中医,国有道,医亦有道,光明中医,光明大国文化有大道。医道的“道”字概念:就是“路子”;岐黄医道有自己好光明路子。令人智慧,自古以道鸣,那中医理论太极阴阳八卦,五行术数和谐。从原理上说,便是先圣智能,思维科学医家智能活动逻辑形式。
) a9 e& V% D  x" I$ L我于客岁已将中医原理七字真经,通天逻辑桥公开介绍。今天算我七十岁,许能再申明医道在本世纪的过去与未来展望吗?
: i! W5 H8 j6 l" d+ M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义不容辞。有五十年大好光阴投付给祖国医学是非存亡的旋流中去了。本人祖居杨州,客藉淮阴长大,习中医于南京,也可半算都南京,1934年学医于南京国医传习所,这是第一次初到南京即踏入南京门东长生祠一号中医大门。第二次则是抗日胜利后,反发生要修正医师法,删除中医师法定地位时,回到南京维护医师法,反对无理修正的。第三次则是1952年冬苏南与苏北合并,江苏省成立卫生厅时调来,又回南京的。我若干年在卫生系统基层工作,告退时在1974年秋后于《江苏医药》编辑部。
3 B  j" V/ X; ~光阴似箭,浮生若梦,我们的祖国哪么大,廿世纪时移事变那么多,社会斗争,那么复杂化,中西医的是非,不是争饭碗子,实际攸关祖国文化精义存亡兴废的大事。我不幸行中医,又干了革命,天真的把医难与国难相关联,把中医学救亡图存当做心愿,谁知好事多磨多难呀!又遍巧中医学原理蒙上玄学的大帽子,还又跟孔子替罪,本世纪不幸又出了些汪汪叫主张废除旧医药“破除迷信的中医理论玄谈”,胡说什么中医科学化要化了。这又科学与哲学的大是非真伪,发够复杂多烦人,还又遇到某些恶魔,是鬼不是人的伪君子,要想把医道存真,阐明原理,可不容易。因首先当代中医存亡史实内幕都被黑白颠倒,假的吹上天,中医科学化“改造中医”!真话不许讲、不准知。中医学存亡是非,我在个中,我是经过原理改造的未亡人之一。有权力与义务将本世纪祖国医学存亡兴废史实,个中体会公开回忆,作为中医学演变史话,也许可以有助中医现代化的未来,不知过去教训,怎么知道未来近路呢?中医学原理公开,说明从理论上有直达的医道通天人逻辑,天人多边结合的多学科研究光明大道。把中医学理论立体化是中医现代化未来化的路子。科哲同步向前目标!要认清这医道光明的路子,可不能不知若干年来的“杏林风雨”,有惊涛骇浪。好不容易,我守住这逻辑桥。来者可以由此前进现代化。《杏林风雨》对民国当初汪汪叫废除旧医药而美名弃旧迎新计,如实显示汉奸嘴脸。历史结论,主张绝灭中医者为民国大汉奸。
( d$ z5 u# n5 T  ^3 I/ t- a* j回忆过去年代,中医药界反对废止,这爱国主义反帝斗争,反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分清不是中西药技术矛盾。在旧社会如何力争生存,它的申明,一再申明为救亡图存,为黄帝子孙保存固有文化是真,也因杏林的风雨,不是只有欧风美雨而已了,主要还是中医内部的“阴风”及淫雨成灾!对于民国成立中央国医馆的始末个中如实以我见闻的及记录真情。中医药界在旧社会失败,非咎由自取乃上官当。我因杏林风雨,错综曲折,回忆本人在南京从事中医工作的经过史,关于焦易堂这位中央国医馆长客观报道,对于张简斋、郭受天等老师,也如实回忆介绍。中医当代史实,有曾百计歪曲亦非偶然,故对建国以后,五十年代中医方面接受盲目改造的教训,也做了事如实的分析。身受中医存亡史上,由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文化灾难。
3 ~9 |* P( v. J2 h杏林风雨录于八十年代,先已用岐黄医道说明书,将中国医学原理光明做了说明,这是对本世纪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间祖国国医学是非,坎柯记事,为研究当代中医史实者,必须知道。研究中医学术真谛者,更不可少,做好中医工作尤多参考。个人回忆有感,难免主观偏见,今不管如何说教,这是真人真事,我还活着,虽然背后三刀,当面大棍,以及四人帮时也批斗过了,我还是我行我素,今则五十年小结,人生几何?但是我还愿再受考验五十年,也不怕多,你看呢?今自我还是说:“光明大国,光明大道,振兴中华,振兴中医”。今天心中感谢关心的领导和同志们关怀,我这是自说自话,自然错误不少,更应当公开申明的。
# }! @6 h, f( o% N1985年(乙丑年新春)张义堂于滨海车坎中医肿瘤防治所$ i* b4 |) N$ u; ^
: q/ P+ P1 u: ]
看三一七中医节纪念始末    作者张义堂7 y% Z' [" m, z* P) I0 P
时代历史巨轮前进的留影,大树的年轮样无法不有。所以世界上近代有许多纪念节日,工人有“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八一”建军节等,皆有其之斗争历史意义的。+ `. u6 ?* I4 ]' t( ?
忆辛亥革命后,新旧社会斗争,反帝爱国主义,也遇到如袁世凯之类,虽孙中山先生也难免上当,足证旧社会斗争的复杂性。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上,也会有上当走弯路的事情。我这里“在医言医”:就三一七中医节纪念谈谈中医药在生存斗争的故事看如何?有没有人妄图贪其功而大吹者。
2 E4 c/ L% U+ x. d, N8 L6 U如所周知,旧社会斗争中,发生中西医矛盾,到西方心定消灭中方的恶化,“废止旧医”事非一次,民国时皆汉奸汪汪叫的狂吠!故中医得以保存下来,有“三一七”为中医节纪念。这在中医药存亡史上,不可以一笔勾销,也不可以他人与捞稻草,贪为己功。尤其民国官方有国民政府所谓顺应舆情的话,全是一时骗局,还有人说大人物保护中医,全皆别有用心。或封锁中医界内幕,利用官僚主义修改中医的史实,民国成立后,汪大奱、汪精卫这对大汉奸狂吠,定要废旧医药,以迎新送旧,国民政府成立之后,1924年初民国卫生部,通过召开卫生委员会,会议决定,抛出“废止旧医案”!是中医药界奋起自救。于三月十七日,全国中医中药界百余团体,在上海租界内奋起团结,开请愿大会,中医代表直接向中政会议请愿抗议废止中医又并要求发扬国粹。斗争结果,则废止官方废止中医的决议。南京国民政府在社会广大群众正义舆论高压时,将计就计,转化为“顺应舆情”,吹嘘三民主义,总理遗教。经中政会议议决,成立“中央国医馆”,研究整理国医药学说,以利国计民生,意味国民党内中政会上,虽有两派,大多数国民党中委反对汪精卫这派主张定要废旧医药的狂言。这本为中医药团结爱国主义及反帝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胜利。因此,成立中央国医馆时,开成立大会的日期。中医界决定前年(民十八年)请愿大会的开会日期三月十七日,故选在民国二十年三月十七日,于首都南京开成立大会。特别借座“中央国术馆”大武厅隆重举行,以示官民合作提倡国医药,与增强国民体育同样并重。对该馆成立意义,宣言海内外,国民政府奉行先总理遗教,保存固有文化,发扬国粹,中医界理合认可,以其事实为中医药界爱国主义斗争的胜利理所当然的结果。因此各地同道一致意见定民国十八年三月十七日为中医节纪念日,每年这一天中医药公会通知会员休假一正天,凡中医学校放假一日,中医刊、学社等举行纪念或出专辑,以其诚为民国中医药存亡史上的大转折,故在1936年(民国廿五年)庆祝“中医条例”颁布大会后,召开了中医节三一七扩大宣传纪念活动,我们恭听了中央国医馆长焦易堂宣讲民国如何顺应舆情,奉行孙总理遗教,维护国医药,保存固有文化,发扬国粹,国民政府怎样给中医师的法定地位,保障中西医平等待遇的,他吹嘘过后,还由郭受天先生代表首都国医药公会和全国中医药界致答辞,表示同心一德,努力奋斗。# T. E8 p2 b" F- Q3 Z" S5 q/ K
又谁知,经过八年抗战一瞬眼头尾一别十年,即1946年了这焦易堂他是由重庆还都回南京,被起初南京中医故旧,在成立中央国医馆时,当时当事人元老门去请问焦馆长,现在卫生部又声称要十年内清除旧医药的气势凌人怎么办?他也难以自园其说而感慨系之。
. g3 p$ S6 R5 d% g  r0 u& q1946年没有开三一七中医节纪念会,但因为抗战胜利后,在宁的几位常务理事和中医药界几位知名人士与全国医联会几位等小聚会,坐谈了中央国医馆,该如何复置办法?其中有个疑问,面对陈立夫理事长在渝为何给全国中医公会联合会成立时所写的话,以“危矣哉今之中医”。咎由自取?南京老中医们心有反感而难言,因为他是国民党的一党一首,与中央国医馆成立时宣言所讲许愿则可言不对后语,何以他自任教育部长,不把中医列入教育学制系统国立中医学校?对于卫生部反声称,当除旧医药的罪责不追究,反而只怪中医界不争气、不团结,学术落后没有中医科学化?5 g8 k+ ^: ~5 n6 \$ k. m
众议中医药界有不团结似乎存在,其实似是而非,乃由国府的有关于中西医平等待遇,保护中医法令,皆落空谈儿戏,结果决非中医咎由自取。焦馆长自觉无趣,不是滋味,还是副馆长陈郁讲些他在卫生部内如何受排斥,中医委员会透不过气来苦恼,全局门面话。南京老中医们在口上不说,皆自纳闷上了国府官员的当了。  R$ a- F) e3 i0 ~* J- o3 P. Z5 Q
1947年正式筹开三一七中医节纪念会议,本有打消官民主客错综复杂分歧,加强团结的愿望。届时在南京门东长生祠一号,由中央国医馆名义召集之南京市国医公会、医药公会、中国医学改进会,和全国中医公会联合总会,名会员及会负责人及会员等,大都到了,焦易堂、张简斋、陈都、高德明等全到了,可以开得会的。谁知发了个意外,有如预谋干扰,少数政客借机竞选活动,言行太鲁莽些,意想不到的令人反感。今开公开说明,有谢汇东的学生,青年少壮孤样子赵峰樵,他弃了中医,掛牌做律师,在南京太平路商场楼上,开设赵泉民大律师事务所,他乘机竞选中医国大代表?他的竞选后动传单,则太自麻木欺人,自欺好肉麻,利用焦易堂的照机放大平与自己的放大相,明为吹捧焦馆长,来自吹自己,西方竞选的办法,由于他攻击面对老的太多,他以全国医联总公会等胡吹,冒充自己了不得,若在外地尚可,竟在南京这个历经中医存亡是非的众多中医药老前辈面前,在开会时散发,引起反感,责问会议主持人,当即由郭受天上台讲话:“说明纪念三一七中医节的意义,今天不是变为中医借机竞造活动日”。下面则齐声鼓掌,焦易堂他自表白事先不知道。郭在讲过话后,即退场走了。还没有等焦易堂本人走开,已散去有半了。其他还有些人宣传活动的什么?他没有看,不欢而散,这是小人物自狂吹的邪气伤感了。6 F: r" S! r) c8 l. ?
到1948年的三月十七日,正当所谓国大代表忙参加国民大会要开会前夕,焦易堂这回接受前两次的教训,害怕开不好会,他此时已如唱独脚戏的假官,还要面子来迷惑人心。即用蒋介石特颁三一七国医节纪念训词,以告慰中医药界同人,先行公告各地,届时在南京长生祠中央国医馆礼堂,用镜框掛在中间,中山先生像下,吸引中医们来观赏,参加中医节纪念会。结果散会后,不久,又出了是小笑话,也就无疑说明其文还要脸?因该训词原文当时医刊皆有登载,今日发作奇文供参考。7 K5 F  m; w( \* j% \* u
蒋介石训词:“中央国医馆,并转务医药团体钧鉴:国医节创始民国二十年,十八年来,我中医界同人,沉潜坚贞,精进不懈,沿述轩农和缓之宗风,致力济世活人之伟业,中西相辅,学艺兼长,其于民族保健之功,良足称道,此次全国各地举行盛大纪念,所望体砺奋发,穷究极研,本数千年之宝贵经验,而予以有系统之科学诠证,然后我国医学乃能烁然大明,并与世界各国齐驾而无愧矣。愿共勉之。    中正、寅铣印”
: q+ ]' g1 s# P& w& h& a3 E在那天该医馆也布置整洁一新,蒋氏八行书,镜框掛在礼堂中山像下离地一人多高,南京中医药团体人员,大半到会观看,我们传习所已新年正式改称南京中医学校。放假全天,学生也参加,这样到会者约有二百多人,焦易堂讲话:祝愿大家同心一德,努力遵照总理遗教,现在民国要开国民代表大会,当然要求中西医平等待遇,保存固有文化,发扬国粹云云这套老话。接下各中医团体负责人也发言表态明理同心,可算中央国医馆举行三一七中医节纪念会顺利,因此开好显示焦公为蒋氏要做总统吹嘘了。
/ ~. S( D% o2 G方不料下午我校有个学生,姓杭的高个子,芜湖人,写出一张大白报纸黑字招贴在该训词左上方“我要光明”!(即所谓大字报似)。
1 ^+ V- u$ z: z& n7 ?! I6 }# o5 z6 z3 `有谁看了,就哭笑不得矣。他才贴出没一刻,外间也有人问道中医笑谈,懗得该馆秘书薛炎公赶快把蒋氏训词收藏起来,怕再被学生拿走了。今若问我他写什么具体内容呢?太小事情,以小喻大,无限讽剌后,即这长生祠因敌机炸毁后,尚存房屋维修利用,还要埋几支杆子到大马路上,接线装电灯。两年后国医馆和传习所推诿不愿合作出钱怎样装电灯,我们已改学校,事务方面曹谓渔也太吝得可恶,薛炎公则斗气自愿长久用煤油灯,可以想见,学生会不会把这一纸空文拿起来,请焦公馆长自出钱取续吧!$ w5 H; E& `: K: q/ e5 O  u
三一七中医节纪念是纪念民国十八年,抗议国民政府卫生部要员,企图废止中医的斗争胜利纪念。而民国政府用成立“中央国医馆”日,顺应社会舆情和缓当时矛盾。结果中医药界上当,到四八年这刻又焦易堂还说什么要力争中医地位,中西医平等待遇?还来个蒋氏对中医药界也耍的花招,呜呼民国自可休矣。国医节的历史意义,有中医药团结爱国主义,反帝反对官僚主义斗争的原则性,也有中医药界上当受骗记“危矣哉今之中医”!不是咎由自取,而是官方说谎,说的比唱的好听,做的比弃的更怪,为口是心非。三一七这中医节有纪念,那就是在中医学廿年世纪存亡史上,遭遇官方的多样化花招,可证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医药界同仁有爱国主义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好思想精神。" q+ W  h6 V; k8 k  K*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0-17 15:49:23 | 阅读全部
中医所处之时代与责任. `! }0 l: q/ r/ y/ r  ^( x

+ }5 L3 ]1 n) c- N& I: N: d' y2016-04-01 陈用崇整理 岐黄与致柔
2 h0 \) \+ K1 q" b5 N; D! O中医所处之时代与责任5 [9 w6 f' [2 i! e' e7 g( x; L) b
                     作者黎伯槩/ V1 U" A, N$ c' F+ m
处常之医家,与处变之医家不同。处常时,但袭前人之绪余,己足问世。或者寝馈神农、轩岐、仲景之书,或者涉猎隋唐金元明清诸家之学,或者粗习《汤头》《药性》一切浅近之书,更或有文字不拘,各承家技,口传秘授,寺庙之神,乡里之巫,亦有药签乩方。又若江湖走术,如陈修园所指之摇铃辈,亦无不骈肩累踵,万流迸集,不可弹述。而社会亦人多性杂,各有相投,自然支配,信其所信,从其所从,无庸为之深论。通融处世,相推相与,互存过活,朝无大禁,野无苛论,和平宽大,绝对自由。此尧天舜日之时代也,然而将不可多得矣。处变时,一医术也,而有今古之分,中西之异,旌旗壁垒,界限划然,相形之余,似乎见绌,招怪不已,遂生鄙夷。在前清之末年,对方已以言论相绳,今乃见为事实。以为中医不合科学,欲加禁限。虽几经抗议,全国呼号,而维护之效,几等于零。是则无论学之深浅,品之纯驳,皆根本动摇。其消灭仅须时日,国粹化为无用,恒业废于一朝。刀圭黯淡,葫芦萧索,此美雨欧风之时代也。而争存剧烈,岂宜忽焉?是故时代既有不同,则责任亦因之而起。在昔悬壶济世,可以活人,亦以自活。衣于斯,食于斯,令闻广誉于斯,安乐雍容,复何所虑?今则责备之声,来自对方,谁无志气,甘受讥弹?谋食之余,亦当谋道。道之不存,食将何有?《康诰》有言:“道善则得,不善则失”。夫安能漠不关心也?在昔道一风同,民志安定。今则万国交通,五洲接触,神州万里,既多外侨,饮食既殊,医药亦异。欧风渐染,视听潜移。西医西药,尽量输入。本国医药,既不见用于外人,亦且多见弃于国人。新系人物,大半厌薄旧学。药物以西为方便,器械以西为粮良,手术以西为独步,病院以西为安畅。此种风气,其何以挽回也?在昔无异学之争呜,六经之书,皆可以共证岐黄之道。今则科学乃为天骄,理化解剖微菌细胞等诸种学说,非常新颖,夺人耳目,旧文化之书,早已视为古董。而且白话之文,流行日广,青年社会,大半陶镕,再三十年后老成凋谢,唤谁人而诵岐黄之书?闻仲景之学?靡论学理渊微,非后生所谕,即古文深奥,亦非白话之徒所能读。纵无当道压迫,而喜新厌故之人心风俗,与其培养所成,皆足以淡漠岐黄,不禁而废。若不亟加振作,沟通新旧,则继起乏人,其何以能传后也?在苦读书容易,著书亦容易,不过探古哲之微言,得吾徒之共喻,即可明道。今则外人之巨著亦多,不读国学,全然同化于外人,固无此理。仅知国学,不谙当代学海潮流,即烂熟《灵、素》《仲景》《千金》《外台》金元四家,亦不能出国门一步。即发挥哲理,高谈阔论,而无科学知识,亦只孤芳自赏,名山自高,终不能博世界之同情,动天下之视听。无同轨合辙之言论,又奚足以行世也?在昔民间疾病,地方疫疠,官府不问,历代大医院职,皆为帝王治病,与民无关,与地方无关,故医者实未有何种治权,亦无升沉荣辱之关系。今则国家改革,卫生列为行政一部,设有专官,而皆以西医当其职,而中医以学说之不合,科学之未明,摒诸门外。国际有何种医学会议、卫生会议,亦唯西医与会,中医不能与会。他如裁判伤亡案件,期于诊断之书,西医有效,中医无效。其云泥之判,光晦之殊,为何如也。故综上说而数之,中医一日不改良,即一日不能上,沦落如故,先伍如故,风潮之不辍如故,同业之呼号如故。则奚为者? 夫具有哲理包罗广大之学说,拥有廿一行省飞潜蠕动金石草木之药产,历有四千多年之方案远史,其资格异常充实伟大,断非一无所有之荒学国、无重心国可比。将素积蓄之学业遗产,以科学法部署而整理之,推陈出新,化腐为神,亦大可惊人也。纵谈八埏,必先本土。纲罗万物,端重主人。未有国学不振而能吸收世界学问者。然亦未有毫无科学知识,而能整理国学者。二者交相鼓舞,变而通之以尽利,取西医之科学而尽能之,用其所长,而舍其所短,以吾所固有者融合于其间,冺其界限,而倍其精神。又安见中国医药不超出他人之上哉?是在有负责者,是在本国医界自身之努力;希望政府,希望他人,皆百年而不偿也。呜呼中医可以兴矣!6 }3 y1 a) o& D* y+ V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0-17 15:51:08 | 阅读全部
《病理学正科讲义》第一课
8 U# C7 [+ b' X0 G, j+ ~' D% l: ^" ~% W/ l, f
原创 2017-09-26 陈用崇讲解 岐黄与致柔
) t1 J) ~3 S7 ~  q; U0 F
2 j2 n& y# a/ P2 _  H5 m9 b8 x# Q" y6 }
% v! ?; H+ ^% {9 t- F
《病理学正科讲义》第一课8 b$ ~- m0 d8 j1 O% q3 P6 z
《病理学正科讲义》于我国20世纪30年代由中医学家郭受天先生著,病理学亦名病因学,其目的在研究疾病的发生原因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然而欲明疾病发生的原因,必须先了解无病时各脏器的生活机能而后可以了解病因。欲明各个脏器的生活机能,又必需先了解各个脏器的构造状态,及其相互关系的作用。换言之即欲研究病理学者,必须先由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等科,逐层渐进,而后有途径可循,更有医化学,细菌学等,为了解学习病理学必须学习的科目。自古以来中医谈病理者,不以近现代凭器械药品及动物试验种种所产生的组织学,医化学,细菌学等,至使西人攻击中医不科学,攻击中医不懂生理、解剖(中医整体论医学,纯粹建立群体观解剖学基础上流传两千多年,从未经过修改,与西方解剖学相较,所述多可互相通假,因名辞术语,大有出入,以至形成种种隔阂,如细心推敲疑问可以冰释)。简单介绍:西方所学偏于个体观,图谱逼真,叙述静致;中医所学偏于群体观,图谱不详,叙述简奥,以致造成耳食之士,肆言中国无解剖学科(本人将重新整理內经生理解剖病理学三书由蔡陆仙遗作)重整中医学说,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 F( ]: k# X( c" a9 E中医取法于先天,多从起点立说;西医取法于后天,多在终点立说。从民国开始就有所谓维新、复古、中立三派。郭受天先生整理新旧学说创著《病理学讲义》将新旧学说容冶一炉,做为当时南京国医传习所学员学习教材,我们今天重新对它学习与研究有重大的意义,也希望你们能创立几个新的或突出中医理论特色、又富有时代特征的新中医病理学,走向世界!。" D8 J* @2 a1 N4 u( n: `1 F
我先浅说中西医治病的比较如下:
4 f/ K7 Q" l& k/ k7 ~# J西医:如机械师修理机器,倘对于机件的形状、位置、功用,不太明了,则无法修理各种机器。
: G" P8 w0 P  r中医:为农民医。如农民管理农作物,首要辨别土壤,顺时布种,务使寒温燥湿,各适其宜,而后施以适宜的肥料,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成效,自可循序而至,即內经所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此农作物生理之定则。本此定则以为修理,虽然对各种作物的形态构造(解剖学),及其根茎枝叶花果等的发育状况(生理学),与内部的细胞组织(显微镜的解剖学)及化学成分,病原细菌种种等名称而不知,亦无所害。为什么?因为其修理的目的,并不在可行手术的实质器官的整理,而在于全体器官生活机能的调变,务求于全体需要之下,恢复其生理机能的常态,则疾病可以消除,身体自然健康,所以不须借助于近现代的物质科学,一样能收到良好的治病效果。; q! A6 z8 t7 Y2 Q" i
所以中医的生理学即园蔬的生理学,中医的病理学即农作物的病理学。其要义可以从《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检验证实。+ w' r' q- c1 c7 J. }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9 z' j' N& }" D$ I7 `9 U2 v* D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9 A& _- F/ j7 {* V“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t& S1 y: M# O; m" f+ M0 a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7 H3 s( [/ K9 v& A- t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者,不就是园蔬(即农作物)的生理学吗?圣人养生即从此理,是谓得道!中医学说即以此道为根据,不是中医的生理学,即园蔬的生理学吗?病者平之反,逆是道,即失其平,而灾病以起,是中医的病理学,又称农作物的病理学。8 p' `7 K' f6 J% k3 A# B
寒、温、燥、湿的作用,为物理刺激之一种,都能成为致病的原因,在几千年前以为东西方各国先哲所认同,只是其具体的观念,稍有不同而已。6 |1 v# y8 d5 e8 p" k) J
如古印度在公元前五、六世纪已见佛经记哉:人体的构造,由于地、水、风、火,四大元素混合而成,故疾病的发生,亦由于四大不调而起,初则地大増,全身沉重;二则水大积,涕唾乖常;三则火大盛,头胸壮热;四则风大动,气息击冲;四大各主百一病,合之成四百四病,在唐孙思邈《千金方》中亦尝引此说曰:“凡四气合德,四神安和,一气不调,百一病生,四神同作,四百四病,同时俱发”。与《內经》六气之说,虽稍有差异,但其认寒、温、燥、湿,为致病的原因则无不同。) b# p3 K; q- ?& I2 p5 V
在古希腊则于公元前三、四世记之际,有歇朴氏做液体病理四元论说:谓疾病由于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四者失调所致,血液之作用为温,粘液之作用为寒,黄胆汁之作用为燥,黑胆汁之作用为湿,亦与印度四大及中医六气之说,不谋而合。! C  A) F, u! X" s1 P4 ], N
印度学说异于中、希二派者,在其只认四大不调,为六大病因之一种,而其大部分则趋于鬼神,其治病亦重符咒而轻药物,如《大藏经》云:“凡病有六种,一、四大不调,二、饮食不调,三、座禅不调,四、业病,五、魔鬼,六、鬼病,此中魔鬼及鬼病,以神咒治之。座禅不调,以罪障忏悔之力治之。四大不调,饮食不调,以医师治之”。其弊在荒诞!1 r4 z" V0 ?5 W( l& T
古希腊学说则专从人体着想,虽经后数次演变,由实体病理到希氏之四液体病理,固体病理,神本病理,灵魂病理,神经病理,寄生说病理,血液病理,以至近代各国流行公认的细胞病理学等等,其理论的根据,不外精神与物质,及精粗之异,而认识疾病的起因,总不出于人身之外,而归重于实质,则无不同。其用药处方,亦专取物质,而药性能其弊在板滞。《内经》认为自然界的一切有机物体,无一不为寒、温、燥、湿的作用所转移,而此数者之所能显其作用者,在于日暄风荡之所致,日的作用为热与火的作用同,所以,于此四者之外,更以风、火二种,则为六气,其中一气偏胜,都能使人身体发生疾病,由微至显,又可由其发生的症状,查找其偏胜的原因,作为治疗的依据,无或稍失者,故曰至精确也!凡在自然界内一切飞、潜、动、植物的生理作用,病理作用,无一不以六气为转移,医生的诊断、治疗、用药、处方,亦无一不以六气为消息,故曰至广大也!是说也,又即《內经》所谓揆度奇恒,道在于一,及得一之情,以知死生者,故曰至简要也!
0 u1 A* [: g  y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0-17 15:51:49 | 阅读全部
《病理学正科讲义》第二课. X1 V5 |# `* U4 C9 z

( d* ^0 N# j' Y9 n/ L原创 2017-09-30 陈用崇讲解 岐黄与致柔& R/ N9 B" a, x

) s8 S1 T  F7 f# k. A
0 _8 m8 I" J# X( _' Z9 r! x《病理学正科讲义》第二课
' B/ z9 ^5 k$ ]1 s& G疾病与四时六气的关系
; l* ]5 m+ j7 S( J) D1 _( w四时六气的变化,既有生理的变化,既其寒、温、燥、湿的作用,亦可作为病理所依据,此实理的显而易见者,盖疾病者乃生理之失其常态,致脏器组织受实质的或机能的障碍所发现的违和现象。所以,近代病理学家常说:“细胞的生理机转与病理机转,原因一致,但有异时、异处、异量之分而已。详言之即各细胞对营养的刺激,生形的刺激,官能的刺激,则以营养的机能,生形的机能,及固有机能以应之,病理的刺激,亦有营养的,生形的,及官能的之三种,是即疾病的原因也,各细胞对于是等刺激之反应,其生活机能,或亢进,或减弱,或消失,即疾病的现象也”。此种观点为德国威氏所首唱,而且受到近代医学界所公认为最精确的病理学说,他以生理作用,与病理作用,为一贯的主张,虽与《內经》之说相同,然威氏则以为疾病的发生,由细胞的变化,而《內经》则以由六气阴阳的变化,其是非得失,果何如乎?曰:生理的机转,以细胞为单位,即病理的变化,亦必以细胞为归宿,理论为至确,物质亦实有据,又谁得而非之?然试问所谓细胞的变化者,无论其为物理的刺激,或化学的刺激,其结果,就实质言之,有能出于进行变性,或退行变性二者之外否?就机能言之,有能出于兴奋亢进,或衰退消失二者之外?又试问此细胞质的增殖或肥大,其赋形物,除极少量的矿物质外,其估最大的成分者,是否为水分的增加?其退行变性的萎缩或干枯,除极少量固形物外,又是否为水份的缺乏?再就机能言之,其兴奋亢进,是否由温度增加的刺激?其衰退或消失,又是否由温度下降的作用?恐虽极武断者,亦必不能谓此数者的作用,以为与水分温度毫无关系。换言之则细胞成分所以有此加减的变化者,必由于生形机能的兴奋或衰退所致,而生形机能的兴奋或衰退,又必由温度升高或降下的作用所致,而其所以致此变化的赋形物,则水分的增减所致是非寒、温、燥、湿的作用为因,而细胞成分的变化为果,试举例急性炎症状如下:
# U2 E  h- e/ N$ S( N红、热、肿、痛机能障碍,为急性炎症通常见到的症状,其原因无论为物理的刺激或化学的刺激,都能产生,最严重者为冻伤或火伤,二者的症状,在第一期,均为潮红、肿胀;第二期,为水泡发生;第三期,均为溃疡或坏疽。如仅以发现的症状,与细胞的变化,论其因果关系则红、热、肿、痛,机能障碍的种种起因,皆由细胞实质的变化,自无疑义。然而细究其所以使细胞起此变化的原因,非由于冻、火二者的强度刺激所致乎?是?又寒热的刺激为因,细胞的变化为果之最显而易见者,特以作用言之则为寒热,具体言之则水火。
0 D7 ~" a$ D5 s& j. u况且仅以发现的症状,与解剖的变化言之,冻、火二者的损伤,即其诊断治疗,亦必无可区别,试问以极端相反的原因,施行同一的治疗,最后是否能把病治好?
, z, j) v* h% q% l以传统中医经典论此种炎症,虽同属伤寒之类(如《内经》云热病皆伤寒之类),但究其起因,实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不同,而此六气的转变,又出于四时年气候的变化,气候,无形之物也,其消、长、盈、虛、胜、复、承、制之理,必借有形者言之,而显而易见,因以风之作用属之木,寒之作用属之水,湿之作用属之土,燥之作用属之金,暑则火之作用。借五行之生克制化,明六气之胜。复、承、制,亦足以显病机的进、退、变化,如木、火、土之气化为湿、热,其作用为生、长,是即细胞的进行性机转,金、水之气化为凉、寒,其作用为收、藏,也是即细胞的进行性机转,只是机转有强弱之分,病情即有虚实之异,趋向有內外之殊,病位即有表里之别。先辨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偏胜,属于何种,为单纯感受,或复杂感受,再以病情之表、里、寒、热、虛、实别其重轻,孰应先治,孰应后治,或合此数者,参互错综以求之,以定攻、补、温、凉之大法,任病变千般,总可以得其病因之所在而除去之,以恢复其生理机能的常态,如非脏器已坏,生机已绝之不治症,不论是血枯形脱,羸弱不堪者,亦可以由是而恢复其健康。至于细胞的变化如何?细菌的毒素如何?均可以置之不问,如天地造物之对于机生体,其作用仅在寒、温、燥、湿四时之气化,而一切飞、潜、动、植物的生理机转,所谓生、长、化、收、藏者,以为之默化潜移而不自觉。是即《内经》所谓:“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 之旨。若发病的原因,则自《内经》而后,历代医家,均分为外因、內因、不内外因三种,详见《病理学正科讲义》中,请同学们细读,结合平日所学《内》《难》等书,写一写心得体会,祝同学们进步!
6 ~$ F) I) c' f  ~- Y' T; F! G" U' O
( Y* _, m% o, r7 T8 n4 I% B; z
8 u4 \) Q- _& T& V# N7 k- \8 V/ `0 @( c. Z
阅读 152 投诉
8 {, Y6 F, f" Q5 D! D, r3 R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0-17 15:53:59 | 阅读全部
陈先生,你好,我把你发来的资料,一并转发到“燕赵中医网”,供大家参考吧?这些资料,如果不引起重视,就容易失传,很可惜。但是,读懂这段历史,也非易事。曹东义、2017、10、177 Q2 L3 P: R  s( ]: ^: p7 a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12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