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马京雪转发的两篇尊师重道的文章,很有见地,让人深思,也让人忧虑。9 w# E; l, ~( A- M; E: a
我的老师,余瀛鳌先生10多年前,忧虑当代很多中医专家文化根基不深,学术素养不厚,很多人不会看病、不再看病,仅仅把中医当做文化来把玩,不是自觉传承,这很危险。; C/ K& r) q3 D
我的师父,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20多年之前,面对中医界的衰落,有过四句话:自我从属、泡沫中医(中医界的病症);回归中医、做铁杆中医(治病中医自身疾病的方药)。另一位师父朱良春国医大师说:经典是基础,师传是关键,临床疗效是生命线。术无道不远,道无术不行。朱老说,不能丢了中医的元神!
3 j1 u: k/ e( m: u& m4 g4 ^ 我2001年开始带研究生,2012年带高徒,明年退休,传承中医的责任很重。9 \2 d( Y" c/ {* W9 N
《内经》说“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又说“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中医的传承之所以千年不绝,是因为有规则,有方法。唐代著名学者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H Y/ T8 w1 Q! C7 h
授业,过去是师带徒,现在主要靠学院的学历教育;1 C$ u5 t4 n3 q+ H0 z7 e1 @
传道比较困难,师徒心心相印,像扁鹊与长桑君、公乘阳庆与仓公、李东垣与罗天益那样,是很幸运的,必然之中,也很偶然。
5 }9 a5 N/ q- U* a 解惑,比较容易,尤其是如今通信很方便,只要找到真正的“师”,就很容易实现。但是,网络碎片很多,末法时期的各种似是而非的言论也不少。选择需要真功夫,应该避免“滥师、滥学”,应该能够辨识糟粕,吸取精华,否则,越传越远、越传越玄。《难经》说:“脉有三部九候,有阴阳,有轻重,有六十首,一脉变为四时,离圣久远,各自是其法,何以别之?”, a( v6 S1 k: T, z: q6 w
在中西医共存,远远不是“并重”的时代,我们的责任是很重的。
" V# X( _) b3 n% D- m4 z7 M河北省中医院科学院 曹东义
# t' W5 m. r* u: L8 K2 ]2017、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