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9 20:09:08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8月8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v- k& \9 d3 U/ T" h5 _& s( P4 {

2 g$ |& @$ N  y! r# ~& ^; v. J, K9 {9 C+ E6 W# u

" d5 l6 x) V; @3 E* [- o1 i- m
( @: S; K+ f) O) o; R6 O: D  I5 R, H' ]

* X5 \; u5 _; g; N- x- k4 M) X" k3 @$ N/ x3 ?5 m5 T4 j9 [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3 q( [+ S( V0 _; y  \; F! o

! _0 A$ \- n5 T6 `$ N# F9 P2 C试论温病的“卫气营血”和“三焦”, {( b8 B' p, W- E
) |$ W% }5 T+ B2 r5 W

4 F! p" ~, k6 F. i- p. {* {' u  F' o+ E
中医对于传染病的辨证与治疗,过去有两大学派—伤寒派与温病派。伤寒学派以汉代张仲景为宗师,以《伤寒论》为典范。但宋、元以后,由于都市人口密集,水陆交通频繁,并且远洋业也日渐发达,为传染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而且传染病的种类也有所增加,这就使医家感到运用伤寒经方治病,有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于是便有了温病学派的萌芽。到了明、清时期,经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医家的探索研究,温病学说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因而形成了温病学派。
* \7 [' H4 v2 g# G7 q- ]- V/ w; ~2 F( p
: O! E1 y5 F! O1 X. b
: l% \8 c$ A4 \, e' n" b- b) Y5 m! ^
我们知道伤寒派是以“六经”、“八纲”为辨证论治的纲领;而温病派则是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辨证论治的纲领。但“卫气营血”和“三焦”的涵义是什么?试就文献上的论述略加探讨。2 E) }: Q, y, K& L6 u* D# t5 L
7 A2 O- l" b9 E! b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试论温病的“卫气营血”和“三焦”。
9 P$ A/ @' H6 `0 X% t8 U: n, U  j
! t0 E& N0 J3 c$ M" g0 B# _! P. R" n
* O  U* d5 q( J# O/ a, k! j+ J
      中医是成熟的医学体系,传染病整个过程变化多端,如何有效应对,尽量加快治愈,减少病损和死亡?这是医学的责任。
7 g% l" M: L8 x" x6 Z
# v& U/ B4 @/ Q+ f6 E4 l" R9 `      中医属于“道术并重”的体系,不能只谈具体方药,而不考虑疾病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 ^1 ]+ G, Z$ N
# Z4 j( X. f( P7 l- U不同的辨证体系,都属于预设的指导理论体系,因此,《内经》《伤寒论》都有独特的诊治体系,卫气营血、三焦辨证,是其后成立的体系,有很多新的诊治方法,但是,并没有完全吸纳《伤寒论》的内容,而是“扬弃”了一些内容,新增了一些内容,扔的是否合理?新增的是否合适?都需要不断在实践之中检验。, \7 u; Y  ?3 Z' ?
8 q& B% P8 S# A- Z. R! _/ L
      需要强调的是,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不是针对某一个疾病,而是针对所有外感热病而设立的体系。
8 K! M1 @0 e  }) m0 Z9 |" t- C& h, g

2 ]# I" @+ X5 p9 }2 j4 [- K( l
感谢霍立轩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9 20:13:53 | 阅读全部
群公告
  ^* d6 b  f4 \9 Z/ f直播即将开始~! _9 r7 v, Y, ^
今晚8点(2022年8月8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43讲《灵枢·周痹》第二十七。
" T- \& d- e5 G. V, @) J) J9 i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文字累计500余万。代表著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中医大智慧》等。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 B7 T1 N3 n: B, e/ U
本期讲座内容介绍:* |# e* a; j* N6 O: m
《灵枢·周痹》第二十七
% a6 L8 x  u6 w  黄帝问于岐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徒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血脉之中邪?将在分肉之间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间不及下针,其慉痛之时,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何道使然?愿闻其故?岐伯答曰:此众痹也,非周痹也。
$ ^" w2 _4 y: [& _: N2 ]  黄帝曰:愿闻众痹。岐伯对曰:此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右应左,以左应右,非能周也。更发更休也。黄帝曰:善。刺之奈何?岐伯对曰:刺此者,痛虽已止,必刺其处,勿令复起。" ^- v9 K6 C0 b& j, R; q
  帝曰:善。愿闻周痹何如?岐伯对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黄帝曰:刺之奈何?岐伯对曰: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
( z7 ]+ i% y/ E; U& f  黄帝曰:善。此痛安生?何因而有名?岐伯对曰: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此内不在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名曰周痹。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
- d" ]& P* g+ f, m
《灵枢·口问》第二十八
- f4 x# B+ }1 q5 m4 o. ~  S  黄帝闲居,辟左右而问于岐伯曰:余已闻九针之经,论阴阳逆顺,六经已毕,愿得口问。岐伯避席再拜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口传也。黄帝曰:愿闻口传。岐伯答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败,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论不在经者,请道其方。" D( P0 _% E# a- P' o
  黄帝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泻足少阴,补足太阳。
, N% C2 B9 o  A& S  黄帝曰:人之哕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补手太阴,泻足少阴。
) ~  Y: q* c! o; `1 T' i
黄帝曰:人之唏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阴气盛而阳气虚,阴气疾而阳气徐,阴气盛而阳气绝,故为唏。补足太阳,泻足少阴。8 J) ^8 j* A+ r/ p- Z7 l" }
  黄帝曰:人之振寒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补诸阳。* H2 s6 ]8 f% D) d
  黄帝曰:人之噫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补足太阴阳明,一曰补眉本也。
/ V1 f+ A- o( l' r4 G  黄帝曰:人之嚏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补足太阳荣眉本,一曰眉上也。
$ f/ L/ D! C. d! a  黄帝曰:人之亸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胃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惰;筋脉懈惰则行阴用力,气不能复,故为亸。因其所在,补分肉间。
" Y, j3 j, \; S3 q  P4 \  黄帝曰:人之哀而泣涕出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气之门户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泣涕出焉。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故上液之道开则泣,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曰夺精。补天柱经侠颈。- {% _# a6 v! }$ K& O, W
  黄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也。

0 w& K2 Q1 Q4 u( W( z' r- {黄帝曰:人之涎下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饮食者,皆入于胃,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故涎下,补足少阴。
0 y7 R7 M: i9 ^$ Q0 Q( D  黄帝曰: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也。' b/ j& {! p  J; ]4 E. p
  黄帝曰:人之自啮舌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厥逆走上,脉气辈至也。少阴气至则啮舌,少阳气至则啮颊,阳明气至则啮唇矣。视主病者,则补之。
& S6 _$ ]. F. B2 T0 i1 B& K/ ^% F  凡此十二邪者,皆奇邪之走空窍者也。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补足外踝下留之。
2 @, k# w+ W& }( ?) H1 s' F  黄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肾主为欠,取足少阴;肺主为哕,取手太阴、足少阴;唏者,阴与阳绝,故补足太阳,泻足少阴;振寒者,补诸阳;噫者,补足太阴阳明;嚏者,补足太阳眉本;亸,因其所在,补分肉间;泣出补天柱经侠颈,侠颈者,头中分也;太息,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涎下补足少阴;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自啮舌,视主病者,则补之。目眩头倾,补足外踝下留之;痿厥心悗,刺足大趾间上二寸,留之,一曰足外
" H6 U+ W% K+ i# s  Y9 I0 _% J* l, ~5 ^
% R) K: k1 q) U6 r2 q* Z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16 21:01:57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2年8月9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主要学习朱老对水蛭的用药心得。6 n9 \- n3 r1 R, F3 \

. Z4 ?5 `; T4 c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 N( D6 {3 U. j; H, ^9 S

' b$ I/ N- i# s$ R           祝贺河北中医张海涛主任在任丘市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学习朱老对水蛭的用药心得。/ |% |9 N9 ]; N
  }. G2 H. L$ @7 c1 H4 b% e1 H
      水蛭首载于中国《神农本草经》,后在《本草纲目》和《中国动物药》等专著中均有收载,其中《本草纲目》对水蛭的药理疗效,使用方法,做了较全面记载。具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的汇总,主要用来治疗跌打损伤,漏血不止以及产后血晕等症。现在药典上记载水蛭的功能是破血通经,消积散症,消肿解毒等。" }, A4 p; s  |1 T
; U4 h7 i6 d7 R
      朱老说:“中医是门科学,任何科学都是在不断实践中前进、充实、发展的,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要适应时代,吸取新的有益的东西,来充实发展自己。中西医结合,不是中药加西药的简单结合,而是要在理论上有所阐述和发挥,在辨证用药上有所前进或突破,这才是我们的目的。例如用血液流变学来阐述活血化瘀法则,用水蛭来治疗高粘血症、高脂血症、肺心病水肿等,就是扩大了这一法则应用的例子。中西医各有所长,我们应该加强团结协作,取长补短。”3 u  C) D" |' Q  }- y, J/ X, a1 y- D
6 T2 z# O* ]* k3 ], J- n' A1 ]
       感谢张海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16 21:02:43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22年8月10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的内容,题目是,中医带徒是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的重要途径。历史的经验证明,中医带徒是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的重要途径,在旧时代,中医带徒是培养中医人才的主要形式,这种自发形成的教育制度之所以沿用很久,不仅是因为它和当时的生产力及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且是因为中医这门学科要求严细,实践性强,辨证论治灵活多变,尤其是某些专科一技之长的绝招,不同流派的医疗经验、手法等等的继承,不是从书本上可以学到的,它更适合于口传心授,手把手地教,这种名师出高徒的教育方法,正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并且已经不是传统医学所独有。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 V* z, y/ J* h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和大家继续来学习张晓彤先生主编的著作《中医沉思录》关于“中医带土是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的重要途径”。/ c1 {- _& \+ n  ]
        中医几千年,关键在于有传承,扁鹊师徒相传,互相帮助,才有了中医的经典问世。托名黄帝岐伯的《内经》,也是师徒问对,《内经》如此,《难经》也如此。
& E4 _: {; O0 K/ E        仓公如此,张仲景、李东垣师徒、朱丹溪学派,也是如此,或亲炙,或私淑,“站在巨人肩头”,不断发展,开创和发展了中医药事业,千年不倒。
: Y, i3 K# M/ m. I+ m8 U       西医传入以来,中医的指导理论被边缘化,淡化,被改造,因此,有“转基因”的危险。
- y( \, {3 `. _; k, @       新时期,重视师徒传承,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努力。
& ?$ p' e% z- Q( H- D5 E    2005年,首届名师高徒的传承会议在南通召开,当时的会标“名师高徒聚首南通,传承中医为我中华!”
6 H# x- ]3 }$ ^( ?. z这也是中医界发出的时代的声音。
  ^) j( A# b  E  M" S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分享和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16 21:03:30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 H: x+ f, F7 h
4 E! S2 _" D8 U! j! j. S: B
        大家好!
1 M! X5 o& ?) Q0 Y9 m  S+ W9 y+ G, ~1 i' E3 y; K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3 `; M, ^) X; N5 _1 X* w' K3 u0 }, `# z6 s8 z
        今晚(2022年8月11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蒲黄”“黄芪”“络石藤”三味药。
0 Q5 x4 e/ R3 H9 U  _: ^% W5 m" O7 J$ I4 e7 |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 u4 V9 o& e  P& \3 Q
% j4 ]8 N- o1 F/ U! q4 W4 p        7 S0 G4 r8 a8 e' D% H2 O8 j9 E
5 e& c: w' u/ M6 b  q. r9 A! z; j; d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 |  H+ R5 m* Q5 g2 A
# L$ N) ?# F2 U9 [3 _: T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分享了《神农本草经》中的“蒲黄”“黄芪”“络石藤”三味药。
& U- q: Y4 H$ G
/ w6 ?* n/ p0 \0 l              蒲黄,甘,平,无毒。
. F7 f' d9 T) B, v9 `4 H! {2 b2 m! K) ~+ K$ V
' Y: C4 X/ a- m4 ~, @

3 B& V1 W6 E+ X「主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神仙(《本经 》)。治痢血,鼻衄吐血,尿血泻血,利水道,通经脉,止女子崩中(甄权)。妇人带下,月 候不匀,血气心腹痛,妊妇下血坠胎,血运血症,儿枕急痛,颠扑血闷,排脓,疮疖游风肿 毒,下乳汁,止泄精(大明)。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时珍)。& k0 w' e! n+ R
4 C- B8 `) D. w5 z% A% T( Y
炒用涩肠,止泻血、血痢,妙(大明)。
" d; H, `! K, [. J6 d9 O6 |9 ]6 D3 u( \6 z5 G
      黄芪,性味:甘,微温。归经:归肺、脾、肝、肾经。; [. K7 \) P! s1 Q# f. o% J2 B+ h

) E. ^/ v* Q$ m* q# @$ s        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 u; i, H( v$ x& p+ ^. F0 s

5 c3 b! S: U' F" P$ C/ h       络石藤,通络止痛,凉血清热,解毒消肿8 W# J5 D) Q5 Y! O. K+ f
1 v6 T0 r+ M0 }1 ~! L3 b' A. i
主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筋脉拘挛,咽喉肿痛,疔疮肿毒,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n9 R9 h4 w5 r6 y

) [$ Q# V9 G' j1 t+ I" u. U% ]( |$ p  Z0 |3 N
! t& C8 \3 }3 F3 y2 h$ v. c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16 21:04:23 | 阅读全部
各位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 j+ \0 S0 i  s5 }; _3 ]! D% n
1 u8 L9 Z& o: S/ T! w
        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讲课组成员雷宝淳跟大家一起学习《医学要数》。
9 w( a2 q8 h& o/ m' h4 g, o8 d6 [$ g
      ! O1 y5 T) [2 Q( L3 I0 |( n

) [: d) z9 {, g8 k      今天(2022年8月12日)分享的内容是“  十二官,. K! a7 g7 j' o$ ]* i

! D3 ~: I9 ^  Y0 Z- D) J0 i十二月人气所在,十二多,十二经水,十二经脉之终,十二经是动所生之病”等中医术语。
, a5 q' m, U- Y5 s2 t: w+ K1 F) Z& T* m9 r8 C7 E, F$ ]1 }

- w" {$ o" f: B1 M6 G- c
! }5 {9 b7 c  N3 o$ q, x: h. a      期待雷宝淳分享,欢迎批评指正+ z7 W: ], V  y7 j& e0 U0 m
/ C& |& Q/ V! M* ~6 ~/ G- Y
      祝贺河北中医雷宝淳在河北医大讲座成功!他跟大家一起学习了《医学要数》 十二官,
" A$ g- @) f3 h0 J! |2 j
, j0 X$ U  A$ b' K' S/ A6 {1 i十二月人气所在,十二多,十二经水,十二经脉之终,十二经是动所生之病”等中医术语。6 G# d/ F1 y3 Z

: m4 J/ Q( `" t       《内经》说:“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思考之后,按照君臣大义,对人体脏腑的作用进行“分工”,并告诫说:“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 I1 y! Y+ D' U( `7 F3 Y( O- o7 V7 `9 S+ {/ C( w9 L7 q
       有人说这是“官本位”的思想,中医属于“关门称帝的旧医学”,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9 S- ?, _- S+ ^0 K" U, m

. Z4 c8 u) ]& Y! o      古人尊重知识,也尊重人才,一个有作为的人,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很多人虽然不识字,但是知道“以吏为师”,“学而优则仕”,很多读书人把“利天下”作为最高追求。
/ h4 D5 k( k" M, e" H( w$ @' @
  z- z  V( n6 q3 }+ F" R4 \7 n      一个人的脏腑,称职就是好脏腑,它们之间和谐,就是“相使”,而不“相失”,这就是健康状态。' T. I! ?& `% A$ G3 n+ _' e. r1 m9 G

5 a/ p, _2 e( }5 y+ J1 t3 \& b5 Z否则,脏腑“内斗严重”,健康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 u# Q1 C2 a6 d1 p
- g* `4 h% M. r. ]. i6 I这样的中医学,有人情,有温度,学好了可以“上而医国”,造福大众。; G1 m! v* q0 [* A

  y7 v6 Z- m, @% U) k      感谢雷宝淳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16 21:05:14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2年8月13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这本书的内容。
4 _2 X3 k5 v0 r" w8 f2 G3 h
8 w0 z4 B: ^; X2 Q  Z       第一章:回看中医辉煌历史。& p9 ^- w; @. [& }' O, I! d' E% P0 ]

4 }' L8 s% j6 r# Y; G' C       第八节:明清温病凸显创新。
; h' `- j4 P+ u3 X8 Q
5 G  X* j! L) b% G2 Y      在明清两朝的医学发展中,虽然研究张仲景开创的伤寒与杂病学术特色的医学家很多,但是,经过宋金元时期伤寒学家的研究与补充,中医对外感热病的诊治方法已经有了很多进步,在清代中期之后,中医温病学的学术创新仍处在一个不断繁荣的时期,不仅理论上有创新,在治疗方法上不断丰富,是一个学术发展的高峰期。/ M: }$ X2 X& E5 `4 x
4 p, _- c& k" K+ E- y
        第二章:冷眼再看中医初遇西医时。
- L2 ]  B6 H. q  _4 m4 S8 y  S8 c" j, a/ O1 a
        第一节:《医林改错》改错了方向。
1 V2 i# F5 C3 F0 `' U/ H6 p7 A. o& W2 l; R
       3 n0 V, u* R. D% a$ T

6 b' d% u8 ]& p, ]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5 p- E: \' Z: s& j& Q9 D
) q5 o% }. P& c2 A3 M+ r
       祝贺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曹东义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明清温病凸显创新与 第二章:冷眼再看中医初遇西医时。. l. Y6 q) v/ S( E! E6 D/ y! `
3 y- `7 Z! I! N9 U+ j" ]
        第一节:《医林改错》改错了方向。
% J9 N5 {0 G3 ~0 h* v. D
( l$ u( j8 {9 [, }: N       温病学的成就我们比较熟悉,历经千年有关很多传承发展,变化很多,逐渐丰富。
8 J3 g7 M+ g- O2 N
4 i, E8 \$ Q: _5 o1 E4 m! A        西医来了,在北京行医40年的王清任听到了很多西方医学善于解剖的传闻,而没有机会了解西方解剖学的教材,他没有用解剖刀解剖尸体,而是靠观察的腐尸,希望以此为中医经典“改错”,难怪越改越错。& H; i& n* h# U0 P, J- }5 t

  Q4 S6 S, m6 ]8 @/ o* X% n* q       其实,王清任改错的不是解剖,而是中医的发展道路。
! Z" G0 Q( `& U7 w' v
# k$ h/ G" e4 q# E       不是因为王清任懂了解剖,或者有了解剖知识,中医就失去了信心,而是刚学了西医的余云岫、鲁迅、陈独秀、梁启超、傅斯年等人,由此而看不起中医,抹黑中医,让中医背负“东亚病夫”的历史责任,说中医是“卫生障碍”,因此而造成中医事业逐渐衰落的原因。9 v3 @* q* f+ H$ p' E, i+ L8 D

& k+ g0 W/ E7 X; z4 J       《医林改错》一口号,唱衰中医一百年。
1 ^8 \* t: x/ T# t1 V# a; i
0 |! L( v! n# m! r% N/ r   感谢王群才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16 21:06:01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2年8月14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安徽中医曹传龙为大家讲述《中医养生学》。他将讲述中医养生发展史:% k, E" X/ |9 v; X6 M1 `0 P" d5 [, I
! w* ~- n/ d  B
一、宋金元时期。
; Q: r. |7 A3 @- k- R. I6 R, F+ p1 s" Z" u# h- @8 l
    宋金元时期,是国家从统一走向分裂再走向统一的过程,政局动荡,战争不断,加上天灾和疾病的盛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中医的发展。政府发布诏令,建立全国性质的医政管理机构和医药养生结构。北宋特别设立了太医局专门管理中医药教育和地方教育。文仕通医、师承授业等中医教育方式在北宋时期盛行并流传至今。这一历史时期,自然科学也达到了顶峰,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书籍刊印方式,结束了手工抄写的历史。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生产力,使经济快速发展,文化高度繁荣。其次,宋元时期理学的兴起,理学的思想方法,更是大量的渗透到中医的养生思想当中,从而使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和养生更加重视。这其中包括情志养生、起居养生、饮食养生、药物养生、针灸养生、房室养生、老年养生、美容养生、运动养生几方面。
3 m0 a, N( r) n
6 V4 D4 k1 m2 G( L二、明清时期。! z* ?9 X( m) o- {
  u- m' V  c3 r) P6 X0 o0 u& g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集权体制趋于极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使权力更加集中,封建制度日益衰落。同时,对周边民族的强权统治,造就了多民族统一的国家。这一历史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繁荣的现象。经济的发展进步为医疗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加之政府非常重视中医,使得中医更加繁荣发展,主要反映在明代中央设立了太医,各地方普遍建立了中医教育机构,政府组织编纂医籍和铸造针灸铜人。大约从明中期开始就有种痘预防天花,到清朝设立“查痘章京”重视对天花病的预防工作。官修的史籍收载了大量的中医文献。同时,“西学东渐”使得中西文化得到交流,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在中西文化交融中,政府更加推崇和鼓励养生活动。特别是明清时期,藏象学说发展并被运用到中医的养生思想当中,为预防养生提供了不同的思路。这其中包括精神养生、居家养生、饮食养生、药物养生、针灸养生、美容养生、房事养生、运动养生(包括微型运动、大型运动)、小儿养生、老年养生、宗教养生几方面。; q" V1 W; z2 C

8 Q: Z! [2 P* c7 |  s5 N敬请大家一起期待和收听。
" p; u6 p; G. _
  v' _1 H2 c1 y3 }1 f( l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发展史:宋金元时期的状况,虽然社会动荡,人们改变了生活的秩序,但是,维持生命,争取健康长寿的想法没有减少,养生保健的措施也有所发展。罗天益《卫生宝鉴》这部著作的名称,就显示了它的主题思想。包括情志养生、起居养生、饮食养生、药物养生、针灸养生、房室养生、老年养生、美容养生、运动养生几方面都有涉及。
1 G& T7 m. D5 ^& G0 z: P! r- G2 n4 R! ]: y/ x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繁荣,为医疗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明中期开始就有种痘预防天花,官修的史籍收载了大量的中医文献。康熙乾隆善于养生。“西学东渐”使得中西文化发生碰撞,不同的思路不能阻碍人们追求养生。
5 r$ o0 m9 ]8 B0 G. @' D/ w: j1 s/ z( y/ a! j# k; ^5 K3 a  i8 K& x
维持生命、被卫生、养生保健,这是不同的境界,有的时候突出求生存,有的时候治病找健康,有的时候维护健康,讲求养生保健。9 A' W% w; {% o6 |

/ D2 T4 V% @$ O% s       感谢曹传龙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16 21:06:31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8月15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 p+ E7 D! g2 o# g+ V$ p3 L2 A8 \' [# [1 a$ D  h8 f2 N
5 D! f9 G2 B4 [  }# H8 v

: v1 G+ Z5 z" w4 I* W 2 l2 x3 O" V: {2 C/ [7 {
& g6 w6 V  e6 C. @9 X2 X
/ n0 h) M( r, t9 L% ~
2 P  i% U, j8 @# Z# N; p5 l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 C' C1 t5 ]+ D4 j
( N* i& O; q" Y) l吴鞠通《温病条辨》读后感
/ W! r  D; y) Q) q9 g9 ]/ G! F( W1 q2 [7 k( v' a% `1 w
; G' D- ^5 i* G0 q

! f7 I- Q: E5 [2 k《温病条辨》是总结前人治疗传染病及感染性发热性疾病的理论和经验,在叶天士温病学说的基础上,写成的一部较系统的专著。
6 q! ~+ k6 N8 `. a; N- Z0 d* U0 r5 X3 @8 o7 {
吴氏的温病学说,是以三焦为经,以九种温病为纬。一经一纬,一纵一横,把各种传染病和感染性发热性疾病概括起来,掌握其病变与疗法的规律。所以他自称“虽为温病而设,实可羽翼伤寒”。7 D# C8 p/ D+ Z7 ~" |; j$ _' G% |
) h0 }, }0 ]! v, h  y! F6 R* _% l
吴鞠通在三焦说的基础上,创立温病的三焦论,虽然他在上焦篇说温病始于上焦之论,说是根据刘河间。但陆九芝却说:“临证指南杨姓案:‘河间温热须究三焦’,三焦二字,不见《六书》,久之始悟叶氏于西昌之论温,认作河间之论温。”可知三焦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概非河间所创,叶氏亦未有详细论述,此辨证理论实为吴氏所创立。
  k3 t( V% {4 S! m  P
! w: }5 f7 O8 m8 M! I- B& l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邓老关于吴鞠通《温病条辨》的研究成果。
# T9 b4 p2 B- ^+ M8 O% h, B, {1 \& B6 I7 V+ r8 s! L
《温病条辨》在叶天士温病学说的基础上,以三焦为经,以九种温病为纬。一经一纬,一纵一横,把各种传染病和感染性发热性疾病概括起来,掌握其病变与疗法的规律。所以他自称“虽为温病而设,实可羽翼伤寒”。三焦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概非河间所创,叶氏亦未有详细论述,此辨证理论实为吴氏所创立。$ j' ]  j! e* |" S3 ]5 K, H# M
1 {5 I4 V/ D, u7 x7 @
这是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之外的一套方法,也与《汤液经》六合辨证体系有互相呼应的实际意义,因此,这是很重要的学术成就,尽管吴鞠通没有见过《汤液经》,也不知道“六合辨证”。* j% C/ O2 |0 M( i) \2 _

7 K% ^) H) Q5 n1 l) J. a; T) ]; Z1 e2 l

: q# `% P9 g$ j- p' i' F感谢霍立轩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16 21:11:04 | 阅读全部
群公告5 o" B* Z5 G# D' y8 p

* b; ^% f8 O! V0 j, n, V! `直播即将开始~, Z4 Y- ?1 @3 Z( U
3 l6 j7 \+ j% Q( `. T/ i4 I; b
今晚8点(2022年8月16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44讲《灵枢·师传》第二十九。
+ L0 [6 K6 K) i
) [. W; w7 |+ C#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文字累计500余万。代表著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中医大智慧》等。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
* e# t9 @0 r. x( s) V# g2 _8 E( @- f' h# z5 j$ J1 q4 I
今日讲座内容:8 L, r( ?' q* p
《灵枢·师传》第二十九
$ ~0 z* A1 E6 A& x# C: ]4 u  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着于方,余愿闻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优,传于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岐伯曰:远乎哉问也。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4 k2 w9 p% A7 e9 [7 r! ~
  黄帝曰:顺之奈何?岐伯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
* l5 {! A- Q3 z8 n  黄帝曰:便病人奈何?岐伯曰:夫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下皮寒,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饮,小腹痛胀。: X. C' O5 W4 \8 e5 H2 \3 N! W
  黄帝曰:胃欲寒饮,肠欲热饮,两者相逆,便之奈何?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从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岐伯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喜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p% G# O3 b1 O2 p3 Y
7 K- v4 P) w- M& j
黄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4 k1 x8 M/ J: b3 Y  黄帝曰:便其相逆者奈何?岐伯曰:便此者,食饮衣服,亦欲适寒温,寒无凄怆,暑无出汗。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 r) Y0 D8 j0 R7 \9 e
  黄帝曰:本藏以身形肢节(月囷)肉,候五脏六腑之大小焉。今夫王公大人,临朝即位之君,而问焉,谁可扪循之,而后答乎?岐伯曰:身形肢节者,藏府之盖也,非面部之阅也。
! ~& ]8 q6 ~; R: F  黄帝曰:五藏之气,阅于面者,余已知之矣,以肢节知而阅之,奈何?岐伯曰:五藏六府者,肺为之盖,巨肩陷咽,候见其外。黄帝曰:善。, n4 Y0 W2 i- Y# `
  岐伯曰:五藏六府,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骷骨有余,以候(骨曷)(骨亏)。黄帝曰:善。' N/ E0 P2 Q: e- X' V2 e
# v; m  A% h4 }! m5 K( F" u
岐伯曰: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欲知坚固,视目小大。黄帝曰:善。6 m- `, K9 {& F- A8 {
  岐伯曰:脾者,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黄帝曰:善。- I; W, V* ~' p, z2 S0 C
  岐伯曰: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黄帝曰:善。愿闻六府之候。" h3 \7 k* q4 r, I3 W
  岐伯曰:六府者,胃为之海,庞骸、大颈、张胸,五谷乃容。鼻隧以长,以候大肠。唇厚、人中长,以候小肠。目下果大,其胆乃横。鼻孔在外,膀胱漏泄。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约,此所以候六府者也。上下三等,藏安且良矣。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