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12-16 21: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晚上(12月16日),王群才讲述《中医近现代史话》,他和大家一起讨论六十年前,中医走进医院,彻底摆托了过去个体行医的模式,在西医搭建的平台上展示中医技术,让西医评判中医疗效。有些人用下马威的手段,搬出癌症、肝硬化等“十大堡垒”让中医治疗,结果可想而知。他们撇嘴说“我们没办法的疾病,中医也治不好!”有的人虚心学习,成了中医的学生,甚至完全变成了中医。一个中西医互相学习的时代,突然出现了,很多人不适应。当然,开放医疗,市场化运作之后,医疗领域有了地盘和利益之争,中西医平等交流的关系不存在了。这段历史,留给人们的思考,是不容淡忘的。我们期待王群才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jxdsh h0 J, P9 G0 D' ], p( x
祝贺王群才讲述《中医近现代史话》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医院形成的历史过程,毫无疑问中医历史上虽然有过类似医院的机构,那是为了应付传染病流行,更普遍的是个体行医,等人上门求诊,或者把病房设在病人家里。西方医学重视医院这种行医模式,与西医的诊疗特点相适应,逐渐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建国后的西医院,规模不大,中医很少有设立医院的。丁甘仁先生在北洋政府时期,提出办中医学校的时候,就提出来要办教学的医院,但是,中医医院始终没有成为规模。所以,六十年前,西医医院很多,中医基本都是诊所。为了促进中西医的互相了解,配合,融合,结合,在号召西医学习中医的时候,中医进医院,办以中医为主的医疗机构,就成了很有必要的医学模式了。医院把病人集中在一起,整合医护人员进行救治,观察,这的确是很有必要的方式。如果只是喝汤药,针灸,按摩,建立医院的必要性,不如西医强烈。中医院的实际内容,也是中西医学术互相配合、互相交流的好形式。有人主张取消中医院,这样做必然会造成中西医之间交流的障碍。不取消中医院,就割不断中西医的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