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8 21:51:44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1月8日),马京雪讲述《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他和大家一起讨论《史记》等历史书的“后世笔法”。很多人研究历史,不了解各位作者的“后世笔法”,所以容易出现错误。比如赵简子、齐桓侯生前不知道自己死后有这样的称呼;扁鹊活着的时候,他不知道邯郸、咸阳、洛阳,后来分别成为了赵国、秦国、东周的首都。用这些“后世笔法”讨论扁鹊的生活年代,就会产生错误的观点。我们一起期待马京雪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bqwh1 c* D+ N! N" |! y2 R" q
      祝贺马京雪讲述《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有关扁鹊记载的“后世笔法”。后代记录前人的事迹,可以使用当事人当时的称谓,也可以使用当事人身后作者时代的称谓,后者叫“后世笔法”。扁鹊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医学家,围绕着他的生平事迹有很多错误和混乱的说法,甚至把扁鹊这个具体的历史人物、被司马迁称为“宗师”的扁鹊,割裂成很多附会出来的人,说从春秋到战国有很多扁鹊,这是很错误的观点。孔夫子问道于老子,并把“道”作为一个基本学术概念,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和传播。《论语》之中使用“道”达80多处,孔子甚至说“朝闻道夕死可也”,又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可见道家与儒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是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尽管我们今天见到的《素问》《灵枢》,早就被称为《黄帝内经》,但是其中使用“道”的概念达200多处,可见其受道家影响之深。然而,流传下来的扁鹊有关论述,几乎没有使用“道”的理论。扁鹊之前的医缓、医和、楚医、齐医也都没有使用“道”的概念。由此可见,扁鹊医学来源之古朴和久远。司马迁两次论述扁鹊诊赵简子的事迹,有人不采纳,硬说扁鹊出生于公元前407年,这种错误观点如今泛滥到混淆视听的程度,因此,急需正本清源,以还历史本来面貌。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9 22:05:06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1月9日),由张海涛给大家讲述《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他和大家一起讨论著名的温病学家王孟英的行医经历和学术思想。王孟英生活在清代中期,经历过多次温热病大规模流行发作,在他晚年也经历了鸦片战争,时局动荡使得他生活窘迫,温热病大流行更加坚定了他战胜温疫的决心。王孟英根据《内经》、《伤寒》等有关典籍,深研有关温病的理论,又深研其前代及同时代有关温病各家学说,包括叶桂、薛雪。其著作甚丰,重要者有《温热经纬》和《霍乱论》等。其《温热经纬》是温病学派中重要著作,经纬意指以《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为经,叶、薛诸家之说为纬,而以伏邪、新感为两大辨证纲领;其《霍乱论》则是以当时流行之霍乱症为背景,详辨时疫之霍乱及非时疫霍乱,提出时疫霍乱与环境中三毒邪有关。此外,又撰《随息居饮食谱》一卷、《归砚录》等多种著作。http://www.ynjkcy.com/zywg( ~: ~( A3 y0 y5 [5 r* |7 D- k
       祝贺张海涛讲述《中医外感热病学史》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王孟英(士雄)的成长过程,以及他的学术成就。王孟英生当乱世,家道衰微,他很勤奋,对前人温病名家的著作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他阐发了经典的有关论述,也对后世医家的成就进行了充分的吸收,书名叫《温热经纬》,很恰当。他著作的出版,得到河北医家杨照藜的大力帮助,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很值得后人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10 21:53:06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1月10日),张相鹏讲述《中医群英战SARS》,他和大家一起讨论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的时候,经过政府、大众和中西医的共同努力,终于战胜了瘟神的挑战,生活重新回归有序。中西医都开始总结,表彰。 山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康静等的文章,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临床观察和体会,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宝恩等的文章中西医治疗sara的体会,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都介绍了中西医治疗的认识和中医治疗的优势和特点。http://www.ynjkcy.com/zyqy& @7 q4 M0 T) v9 r+ L3 c
       祝贺张相鹏讲述《中医群英战SARS》,他和大家一起讨论2003年7月之后,国家和一部分中医专家开始反思中医治疗非典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曹东义及时提出了一个话题:“非典过去,中医收获了什么?”从伤寒与温病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各自的特点,它们是不同疾病的区别?还是不同发病特点,不同证候的差异?温病的后期是否只有阴液的枯竭,没有阳气的衰微吗?温病后期可以回阳救逆吗?机理何在?伤寒病到了阳明阶段,还需要强调伤于寒的病因吗?还需要在治疗上考虑“伤寒”吗?为什么伤寒与温病,有那么多互相重复的方剂?它们可以整合在一起吗?如何整合在一起?请期待我们今后的有关讲述和讨论。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11 21:32:38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1月11日),李源讲述《回归中医》,他和大家一起继续讨论《前人留下了什么中医特色》的第二部分内容。都说中医的特色为辨证论治,中医留下的都是个案研究,很难具有可重复性。其中的道理何在?今天我们期待李源讲述关于这两个话题的解读。另外,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的关系是什么?中医基本理论内核的合理性何在?也需要大家深入思考。http://www.ynjkcy.com/hgzy
  M. W  H" u  z6 `0 j$ S         祝贺李源讲述《回归中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的关系。辨证论治的学术原理,是辨别疾病的象,而不是“数”。象之下,才是数。象概括了数,数随时在变,更新很快,而象的变化很慢,相对比较稳定。象变是巨变,数随象变而大变。平时,数变是渐进性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象变,象变往往是质变,是另一个境界。因此,象变是重要的,标志性的变化,是根本的变化。由于数与数的“排他性”,即使有一分一毫的数变,也是另外一个数字,不再是原来的数字了。象变,可以用相类,相似,大致相同等来把握,说研究和把握象,是高于控制数的智慧。专方专药,主要应对稳定病情,辨证论治主要应对未知领域,或者针对随时变化的病情。否定专方,就难以积累经验;轻视辨证论治,就难以应对变化与探索未知。理法方药在中医理论之中的“权重”是不同的,有核心与边缘的不同比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12 21:35:26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1月12日),朱萍霞讲述《捍卫中医》,和大家一起讨论中医与科学的关系。2007年1月,曹东义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了“在大科学的背景里考量中医”,得到时任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超中博士的赞赏,他说考虑中医问题,一定要在世界科学技术的大背景上看问题,突出中医药的原创性,中医药是发源于我国的原生态医学,是中国正在走向世界的创新性知识体系。
& S) E- d# r' @; q& s7 q' j10之后,这些观点,已经被很多人所认同。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减少核心技术的对外依赖度。中医药学是原创于我国的独特学术体系,是理论、技术与经验三位一体的学科,近年来世界100多个国家已经引进了针灸与中医药,充分说明了其学术特色是很鲜明的,也为中医药学带动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提供了机遇。我们期待朱萍霞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hwzy
3 d& h- n- A; w( I/ h         祝贺朱萍霞讲述《捍卫中医》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医与科学的关系。这是一个争论了一百年的话题,至今为止仍然没有完结。 科学不是具体的某个事物,而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及其工具。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发现真理的方法和工具,不是世界和真理本身。. F& p6 b% Y3 b2 J
因此,科学有古今之别,有广狭义之分,科学是发展的,是开放的。; v% Q0 j( B8 C
因此,不能把科学只归属于西方,不是西方文艺复兴的囊中之物,而是西方文艺复兴时代人们探索世界的方法多了起来,走出了神学之后,解放了人性,释放了能力。不能说文艺复兴之前没有科学。" W8 h3 N8 y9 }# a, @! ]/ n
世界是一个整体生成的世界,关于世界的认识和知识,也应该是一个整体(通学),或者是互通的整体,由于人的认识有局限,因此,就从不同角度认识世界,分成了很多不同学科。- L' f; U$ F2 w: d
科学也就是分科之学。' z( A/ M% _+ ^
“通学”可以包容分科的“科学”。
3 Y, M' ]/ e, U中医不是化学、物理学、数学等这样的狭义的“小科学”,而是全体“通学”之中的“中医科学”。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13 21:48:15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1月13日),王群才讲述《中医近现代史话》,他和大家一起讨论卫生部1955年开始表彰中医成果,第一项就是石家庄老中医郭可明先生治疗乙脑的突出成就,获得一等奖。建国初期,在纠正了错误的中医政策之后,如何向世人展示中医药的科学性,如何让同行专家心里服气,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因此,卫生部很注意搜集这一类的信息,路志正先生在卫生部中医司技术指导科长期任职,经常外出调查研究,最先接触了很多中医的研究成果,也最早认定了一批成果。我们期待王群才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jxdsh! x6 L+ W+ V' v0 K& k5 `
        祝贺王群才讲述《中医近现代史话》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郭可明先生治疗乙脑的历史意义。建国初期,卫生行政部门对于中医实行了错误的政策,使中医受到歧视、限制,影响了中医事业的发展。很多人对于中医的科学性,是有很深怀疑的,对于中医能够否有效地治疗疾病,也是不信任的。他们认为中医学里没有提过细菌病毒,如何能够治疗传染病?
! j: K: P9 h5 c4 Y! o. ^      1954年石家庄市传染病院中医治疗“乙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对于毛泽东提倡重视中医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支撑,也是中医界在西医面前拿到的第一份“治疗有效”的证明书。在这个意义上说,是郭可明先生带领着中医,走进了科学的殿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医学治疗传染病的历史有几千年,有着丰富的理论指导知识,和行之有效的技术、经验,而且是不断探索,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是一个以“热病”“伤寒”“瘟疫”“温病”等不同学派构成的学术体系。
5 \: Y0 U- |; P& }) N        中医传染病学知识体系,贡献给世界最靓丽的成果,就是免疫思想哺育的免疫技术。人痘疫苗的发明,属于中医学的原始创新,英国琴纳经过吸收、再创新,改良为接种牛痘,法国巴斯德推广到更广阔的领域。中医为人类战胜传染病,开创了道路。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14 21:25:56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1月14日),王红霞主任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中医以独特方法认识人体”,中医主要是用了取象比类的“象思维”、黑箱研究方法、生成论的观念、“扫码式”的模糊集合等方法,用独特的智慧认识复杂的人体生命,深刻研究其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人体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向内可以进一步细分下去,划分五脏六腑、皮脉筋骨肉、气血精津液,也可以向外与天地、四时、五味、五色、五音、五谷、六气等发生广泛的联系。中医的“整体观”为什么一定要与自然、社会环境相联系呢?这是因为中医是从“生成论”出发来研究人体的,而不是从主观与客观的对立思想出发的,不是解剖学的“构成论”。
3 L2 d2 N( @$ j* o$ s5 o我们期待王红霞的讲述。
/ C9 p7 s( r% b4 S3 c% `          王红霞,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国家级二级心理咨询师, 河北省第四批名老中医师带徒继承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曹东义教授高徒,河北省名中医赵振兴教授师承弟子。从事临床工作以来共发表论文30篇,参编论著10余部。4 x: H7 H7 e4 f* j* F! L* l/ a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来,尤其擅长运用心理疗法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及心身相关性疾病包括胃肠消化性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前病变、胃食管反流性、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肺系疾病包括各类咳嗽、哮喘、肺纤维化、肺心病等;失眠、高血压、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产后抑郁证等而达到“心身同调”的效果。http://www.ynjkcy.com/ddgy$ j  A6 g2 i! h8 D) Q
        祝贺王红霞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医的大智慧。中医不是从解剖实证的“构成论”入手,不是“结构决定功能”的研究方法,而是用“生成论”的认识世界、读懂生命。中医的“整体观”为什么一定要与自然、社会环境相联系呢?这是因为中医是从“生成论”出发来研究人体的,而不是从主观与客观的对立思想出发的,不是解剖学的“构成论”。
7 q7 i0 y  I( Z7 v         生成论研究生命,一定要看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这是古人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接触之中所获得的知识。农牧业文明,是一个低级的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当时只能看到自然条件来对于动植物的影响,而不可能对于动植物的结构进行深入剖析和广泛地改造。生命的动植物为何能够生长、壮大?为何枯萎、消亡?除了从动植物本身找原因之外,都需要用环境条件进行解释。动植物本身的原因,可以从周围同样的个体那里,靠取象比类获得。取象比类所抓住的“象”,不是偶然的、表浅的东西,而是整体所涌现出来的特征,是其组成部分所不具有的。人的生命特征,只能用整个生命来表征,任何一个肢体、脏腑、器官、组织、细胞都不能代表人体,人体不是这些组织器官的简单“组合”,也不是它们无序的“加合”。即使有人的完整的活身体,没有人的思想,仍然不是完整的人,世界各地的“狼孩”不能融入社会生活就是证明。有人说,中医的概念往往含混不清,很难界定,更不容易“客观化”,把中医学看成是一个需要规范的“问题医学”。其实,这也是一个误解。他们不了解,中医学是通过“模糊集合”,使自己的判断走向“清晰”的。4 T) }* E7 z4 z; \& ]) G8 q
          中医的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都是经过“模糊集合”而形成一个一个的确切认识,就像“扫码”那样,你不会认错了转账的人。中医依靠“模糊集合”使“模糊概念”走向清晰,能够准确表述某一个具体的病理状态。靠着“模糊集合”形成的病证诊治思想,中医学者之间就可以无障碍地进行交流,师徒之间也可以进行学术传承,从而不断发展学术,不断丰富辨证论治的内容,也就使中医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15 21:57:54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1月15日),霍立轩讲述《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他和大家一起讨论有关扁鹊著作的问题。诸子的著作,必须先有诸子其人,然后才能有诸子的著作;托名于诸子的著作,必在其身后多年才能出现。医学著作则不是这样。因为医学的历史非常悠久,甲骨文之中也有很多医学内容,春秋之前就有专业医生,他们的医疗经验、医学理论、病例验案、或治疗效果的考核记录等,都可以成为医学著作。
. q+ W. x5 M% E2 w1 j" _8 U         记载于《左传》之中的早期医学家,有齐医、晋医、越医、秦医,都比扁鹊生活的年代早。《左传》书中既有对他们事迹的记录,也有一些学术理论的探索。比如秦医缓关于病位膏肓的难治性,以及针灸、药物的治疗大法,医和关于六气“淫生六疾”的长篇叙述,越医关于血气与健康关系的判断,晋医关于药物毒性的把握,齐医对于齐侯疾病死期的预料等,都说明春秋早期医学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绝对不是既无理论,也无治法的“零散经验积累阶段”。7 D2 k: H8 c6 ]2 \6 |& q+ _$ t* X
          扁鹊秦越人所处的赵简子时代,他的老师长桑君把自己珍藏的“禁方书”,经过十余年的考察,“尽予(全部传授)扁鹊”,也说明长桑君手里不是一本书,虽然他的书来自于“宫禁之内”,不属于自己原创、原著,不能私自传授给民间人士。/ p% F: d0 N9 m$ l
         我们期待霍立轩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bqwh
7 e+ z% P& G/ Q4 u         祝贺霍立轩讲述《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扁鹊在春秋末期创立医学典籍的过程。班固《汉书·艺文志》黄帝《内经》、《外经》;扁鹊《内经》、《外经》;白氏《内经》、《外经》,以及《旁篇》书名的来历与依据。“医经七家”,实际上只涉及到3个人:黄帝、扁鹊、白氏。黄帝出于托名,白氏已经失考,有学者说“白氏就是百氏”,是杂家的理论著作,也就是能够坐实的作者只有扁鹊一人。因此,司马迁称“扁鹊言医为方者宗”的局面,在东汉初年依然没有变化。0 j) y! Y, a! A' G
          仓公从公乘阳庆那里继承的医学书籍,据称来自“古先道遗传”,主要是托名黄帝和以扁鹊为名的《脉书》、《五色》、《诊病》等著作,其主要内容是为了“知人生死,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书,甚精。”原创于扁鹊的学术流派,在汉代也逐渐分化,这是由于不同中医学家对于相同的理论,有不同的学术见解,并逐渐加以补充的结果。医学首先是一个实用技术,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推动有关学术发展,并留下时代的特征。
* u( s7 |) _5 f' H7 |  @7 ~         西汉年间的齐王侍医遂,也学习扁鹊的医学理论,他自己患病之后,尝试着用扁鹊的理论为自己开方治病,“自练五石服之”。说:“扁鹊曰‘阴石以治阴病,阳石以治阳病’。夫药石者,有阴阳水火之齐,故中热,即为阴石柔齐治之;中寒,即为阳石刚齐治之。”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16 21:38:37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1月16日),张海涛为大家讲述《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他和大家一起讨论清代温病学的成就。清代是温病学派继承前人的成就,涌现出了多位温病大家和丰富的温病学著作,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寒温论争的学术争鸣达到了空前程度。那么,温病学说与伤寒学派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呢?温病学派较之伤寒学派有着哪些发展和创新内容,或者有哪些不足?请各位同仁关注讲述内容,听张海涛带来的精彩分析。http://www.ynjkcy.com/zywg
# e7 j& D7 `1 W8 U' o9 n       祝贺张海涛讲述《中医外感热病学史》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清代温病学的形成原因。辛温解表难用,温病概念的变迁与热病治法的逐渐丰富,促成了温病学的诞生。外感热病的辛温发汗与辛凉解表法,一向被看成伤寒和温病表证治法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仲景对伤寒表证并未言“当辛温解表”,或“当散寒邪”,而只云“当解表”、“当发汗”。并且对麻黄汤、桂枝汤发汗解表十分谨慎,除严格限定适应证之外,还嘱以少量多次服用,取微似汗出,中病即止,不必尽剂。并且要温覆,啜热稀粥以助药力,而不肯多用热药,其慎辛温发汗若此,说明辛温解表药虽可用,又难以应用,稍有不慎即成误治,变为坏病。仲景还对误汗后变证,详加论述,多达六十余条,也说明了这一问题。
( C  V0 `2 G! k8 j2 z3 S  h         辛凉解表虽为广义温病学治疗外感热病的主要方法,但也不可过用寒凉,否则表闭不解,病亦不去。 正如叶天士所云:“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说明不到里热亢盛的气分阶段,就不可应用寒凉药物直折其热,章虚谷也云:“邪在卫分,汗之宜辛凉表散,不可用凉。清气热不可寒滞,反使邪不外达而内闭,则病重也。”吴鞠通将仲景桂枝汤收为《温病条辨》第一方,用以治有恶寒表证的温病,此虽遭后世讥议,但其出方立论必有所据。总之,辛温、辛凉发汗,皆取其辛散透邪。否则,过温则有碍病势之热,过凉则闭其腠理,使邪热不能外达,故均非所宜,但辛凉比辛温易施,少有变证。" u3 }: n7 P- L/ T9 X2 Q
         张仲景关于温病不恶寒的概念,在清代变成了可以有恶寒表证,导致寒温关系的复杂化。其实质是使温病与伤寒在初起证候上的差别消失。即古代春季狭义的温病,扩展为泛发于四季的广义温病,等于而不是属于广义伤寒。病因之寒温,缘于古今医家认识上的差别,是为使用辛凉解表找理由,不是区分伤寒与温病的依据。
2 j, C& ]6 U9 V( s! h$ b5 ?5 j5 e- q-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17 21:42:16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1月17日),刘敬章讲述《中医群英战SARS》。他和大家一起讨论2003年非典流行过后,学术界的反思。这和前一段时间的建言献策不一样,大多数都是经历过非典的专家和学者,对于诊治情况的临床总结。比如广东省中医院收治非典病人,当年、当时如何制定的出院标准?以及他们强化个体化辨证治疗的临床体会;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多位专家对SARS的症状观察与病机探讨以及广安门医院对对非典分期分型的经验总结。我们一起期待刘敬章孟村回族中医院主治医师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qy! i1 L( [& ]0 ^1 S0 }
        祝贺刘敬章讲述《中医群英战SARS》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非典刚结束的时候,在医院救治患者的情况。很多人一开始不知道、不了解中医药的作用。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事实教育了很多人,包括著名的专家教授,中医药的作用,不容低估。《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8月18日刊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潘俊辉、杨辉、喻清和、王峰、邱志楠、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钟淑卿、钟南山、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曾庆思共同撰写的文章:“中医药介入SARS 71例临床研究”。文章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在国内又称为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nfectious atypcalpnermonia,I-AP)。为提高SARS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我院中医科的专家们亲临临床一线会诊、查房,针对SARS患者易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乃至多脏衰的临床表现,进行相关证候辨证论治,及时调整出不同的治疗方案。制订了中医治疗SARS的有效方案,于2003年1月在我院应用于临床,经过前一阶段临床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诊治SARS对缓解病情、降低病死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使患者发热、胸闷、咳嗽、汗出、乏力等症状的严重程度得到显著改善,而且症状改善时间较早,重症患者的病死率较低(死亡1例)。我院强化个体化辨证治疗,针对有不同基础合并症的患者,如有糖尿病、高血压、溃疡病、妊娠等则分别辨证论治,用不同方剂治疗。还强调应用中药针剂进行规范治疗,如对SARS早期患者,以鱼腥草注射液或穿琥宁注射液治疗;对重型SARS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对恢复期患者用生脉注射液或黄芪注射液治疗。发热是SARS的早期突出症状,随着SARS病毒复制高峰载量在第10天达到峰值,热毒症状也逐步加重,出现面色、唇色、舌色深红。疫邪在卫分阶段时间短促,约1-2天发展至气分阶段,3-5天后由气分阶段发展为气营两燔。研究显示,SARS急性期耐热内毒素血症明显,而同期感冒的病人内毒素检测阴性,这提示内毒素血症以及由其引起的炎性介质的释放参与肺及多脏器损伤的过程。
8 m6 g& g% {" o" n6 f/ G) U) P3 {6 ~9 J
天津、北京、石家庄等地的中医专家,在救治非典患者的过程之中,也创造了很多新的经验,弥足珍贵!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