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燕赵中医

楼主: 曹东义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54
QQ
发表于 2023-7-28 09: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晚上(2023年7月21日)的空中课堂由刘敬章主任与大家继续来学习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的内容,题目是论中医、西医的不可通约性。关于中西医结合的问题,已经讨论很久,争论很多了,其实,实践的检验是唯一的标尺,中西医学在医疗实践中互相补充,在各自的大道上共同发展,我们相信在科学文化高度发展的将来,一定可以实现在生命科学顶峰上的真正的结合。4 g$ l' {: T, T$ q4 z+ n6 r  R1 q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学习了张晓彤先生主编的《中医沉思录》论中西医“不可通约”的问题。
6 e  W" P' `$ a/ u  w; B. w4 [9 w2 A' j: i! T+ l
这个话题是“中西医结合”的反调,是不同的观点。: a  b) [: B) W/ X- A7 `4 {3 d

1 N1 o; `! |5 O0 t9 i5 ~. g这个问题很复杂,历史过程有很多曲折,一开始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中医求生存”,也是我们大家没有深刻认识中医药的本质造成的。
; e0 Z! R  j3 B! k2 r
% g/ f1 I0 o8 y& V3 E: w( _6 x1 ~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医传承的困难,西医市场医学弊端的暴露,慢病高发难治,费用高昂难付,化学制药滥用成灾,以及中华民族复兴的到来,“中西医结合”这个求生存的词语,似乎有些落伍了。# a1 V0 H. X( q8 R* P

; e, W4 G% w0 }' U- Q: m2 g; Z禁用词语时代不存在这个问题,那时基本上都是学术交流,没有利益和地盘的问题。$ D5 s% K5 q. E5 O% ]( D
) ^  S1 E5 R) N& |  Q$ ~) }  o
现在,理论上西化中医进行不下去了,造成了实践之中基层中医药严重不足。7 N2 K3 ?: t3 u% j
因此需要换一个思路,来发展中医,也就是“守正创新”的问题。7 c  ?8 H# Z  s- X' v3 E
需要新的理论,新的口号,不能再用这个“中西医结合”来“引领潮流”了。
5 x) p+ j! I/ \1 t% }% W
1 C' N4 v9 X- y- i" Z我提出来的“西医中国化,中医世界化”,我认为这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当然这个过程可能很长,不是马上就到了这个境界。
' D  ]2 X. @) P( P* f这样做靠的是“中医是生成论的医学,西医是构成论的医学。生成的生命有结构,生成可以包容构成。”$ k0 ?; f8 T; ?4 D
我认为,
. X: v% ~& F; P( p8 b3 X! J5 |“没有西医中国化,健康中国做不强”;  k* |; ], Y2 f
“没有中医世界化,中医事业做不大。”
: P6 L: R. s9 ^2 z; |6 o做到这一点,需要学术引领,技术支撑,各界给力,大众欢迎。
; l9 X5 ]# I8 \: N4 X; h% p# f感谢刘敬章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54
QQ
发表于 2023-7-28 09: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六晚上(2023年7月2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5 ?" |* W, }# f3 N$ B, z: q7 Z

* O' M% ^& I8 \         中医学是既浅显易懂,人人可学,人人能用的大众医学,也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现代科学仍然无法完全揭密的科学医学。
* |% }3 @. `( `% S3 y
0 F2 u1 ?  ?  W& o+ {9 D        这本小册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中医的历史概况,基础理论构成,诊法治病特色,养生保健方法。1 z5 e4 H/ L) n9 [
8 @" ~! k  V- U$ l
        第四章:治病只为帮助你自己恢复。: s0 O  ~8 k; H0 [" A& Q$ e

) @, |& T1 r8 H9 Y6 I        中医治疗病病的指导思想,根源于中医对于人体疾病的认识,并由此决定了医生与病人的关系。那么,中医是如何看待人体疾病,又如何认识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呢?$ [; B- c  r, C8 }4 [, A' P% _
) `* s! o8 `2 J8 E+ }  Q. l
          第一节:依据证侯治疗未病。" m' A* E, X, h* j: G2 o  u

; B- w' J0 ]& u6 W( V         中医对于疾病的认识依靠四诊所见,尽管有望而所得、切而所得,主要是望而所得、闻而所得,依靠的主要是症状,古人称其为证侯。  [- Y& a" n% W" h, L
: z2 Z' ^9 t0 w0 o3 X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5 q, R/ L+ Q" ^) J5 u" j8 f0 `) ~, c) \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编著的《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 第四章:治病只为帮助你自己恢复之 第一节:依据证侯治疗未病。
9 z$ n& r5 E1 i; F0 q4 j  E" m( f' @2 ]1 D3 K
         中医认为,每一个人尽管阴阳气血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体质,但是都是自主生活,从出生之后的幼年,到肾气逐渐强盛的青壮年,再到肾气逐渐衰弱的老年,都是自我发展变化的过程。0 e- ], x/ o# g
0 M7 R; w: v) t! O
医学是为这个过程服务的,只能帮助患者由不健康状态,自主转化为健康状态,而不是替患者更换固有的脏器。中医的所有治疗措施,都是建立在患者自我康复能力之上的辅助措施。因此,中医强调患者是本,医生为标,只有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才能顺利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L% t4 A6 g+ L

$ C; H' }/ V) Y2 o+ x& ~正因为中医重视患者的“主体性”,所以,中医在诊治疾病的时候,一直把患者的感觉作为诊治的主要依据,而不是轻易否定患者的“主观感觉”,不把症状视为表面现象,而是认为通过辨析证候就足以把握疾病的本质。
2 K7 r: ]$ p* B8 B' N- `+ C4 q/ H5 J# k4 L# f. I1 n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54
QQ
发表于 2023-7-28 09: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周日晚上(2023年7月2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神志病学》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的转变,各类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医神志病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门重要的兼顾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学科。今天继续学习第九章神志失和类疾病之不寐,祥情我们一起期待!
5 _- H4 L3 U5 K5 G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医神志病学》第九章神志失和类疾病之不寐。2 f: e/ ?6 A) S/ F/ R  e$ O
         不寐,中医病名。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多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胆脾胃肾,病性有虚有实,且虚多实少。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6 s& C! k2 V9 P) ~& x/ z
      《内经》从营卫气血脏腑精气进行论述:“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R# |, v  A+ o( n+ ]$ X! z' L6 N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54
QQ
发表于 2023-7-28 09: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本周一(2023年7月24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L* A( u  [2 M. j$ q
4 g4 d( C5 B9 O. ^# h6 @2 Z
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Y7 i# n& y% J! T

" ?+ F. l7 x8 T8 B
6 h7 ^1 ~8 A1 c/ G  l: c: c6 U- y# x! {8 V& q2 J8 ?. k% B
' J& L7 h5 v! ~( |

5 q4 |/ K3 w6 C% w' E/ @. h
/ H) M5 k3 B. r, X: E7 b9 M2 l: d6 I, ]. N8 }6 n0 I5 I" S9 F% X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5 o$ d0 w$ N  H' s
/ p+ b- ^3 F7 O' k
' z2 r* @( J$ {$ g/ Y
$ Y; s& Q- L6 B1 Q$ z. b8 f
二、医经学派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3 |' |! _5 R! z
# e1 l0 A+ @: @! ^7 @" d. Z2 f! v9 ^
, c6 K6 q5 E9 ~! X! L; Q" ~
7 }/ ?9 `$ e2 M(五)西方医学传入影响经典传承
* h& z+ \; J. c& l
6 M! ]9 N5 X# W3 U1 g1.以解剖为标准,《医林改错》迷失了方向0 T- D, @* e3 J- S  b2 \3 g5 H
% o( H3 d* s1 D) o1 a) V% l
2.鸦片战争改变国运,适者生存影响中医
! @. [  E) t* V% g& X3 b7 b0 b/ q0 @( a; t9 S: \# `5 A' |
3.西医借用中医词语,脏腑经络被玄虚  _9 N# j: w; ~

9 p& A' A& i7 E) ~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主编的《医经学派》二、医经学派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五)西方医学传入影响经典传承1.以解剖为标准,《医林改错》迷失了方向;2.鸦片战争改变国运,适者生存影响中医;3.西医借用中医词语,脏腑经络被玄虚。9 ?& [: J/ ~% f6 L( I

) x4 Q3 V  k$ q2 y        中医的藏象学说建立在解剖基础之上,如果古代中医没有对于器官解剖的基本认识,就不可能有脏与腑的划分,也不会提出“五脏”“六腑”的概念,更不可推测脏腑在功能上有何异同,或者大体上把脏腑的具体功能作用说出来。但是,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中医的解剖只能停留在肉眼可见的水平,不可能发展到组织、细胞、分子水平。那么,脏腑之间的复杂功能怎样连贯起来,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如何建立,人体怎样进行新陈代谢,人体怎样维持健康,如何战胜疾病等等,都要另找依据。气一元论的构成论,阴阳学说的矛盾论思想,五行学说的广泛联系、平衡制约、稳态和谐精神,都给了寻找理论解释的原始中医学以有力的理论支撑。也就是说,中医学建立之后的发展,主要依据了广泛联系的“关系论”,而不是脏器解剖的“实体论”。
8 u, `. m  y: Z) K& \. N* C! g: e/ }2 I2 R/ w+ X) c+ X$ r
       中医依靠“生成论”,不是“结构决定功能”的“构成论”。构成论的解剖,疾病的病灶,化学分析的定量、定性学说,牢牢地把中医推在“不科学”的席位上,中医学的衰落由此拉开序幕,至今还没有翻身。4 z& ]9 o, r/ B7 U4 `

0 n- q, G0 F% x$ ~# k       感谢霍立轩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54
QQ
发表于 2023-7-28 09: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3年7月25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为大家讲述《神医扁鹊之谜》之<扁鹊名号求真>一9 e: z+ t% W, p9 h- ~! A

$ z* i1 H6 M; Z" u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 L- ]5 V% _" T+ r4 ]7 `
: o, A% l( `( Z& H4 v/ ?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神医扁鹊之谜》之<扁鹊名号求真>。
; M$ [! r- g2 R& S0 @6 `2 |. r
4 O) D. i/ l( L1 p        这本书是一个课题研究报告,达到了很多名家的鼓励和赞誉,几篇序言至今仍然鞭策我们继续努力研究。# D7 B" U7 L  ~4 _
: E; q& B. g: E2 M, I0 n
         《史记·扁鹊传》云:“扁鹊者……姓秦氏,名越人……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司马迁经过考证,认为扁鹊的本名叫“秦越人”.他在赵行医时,才被命名为“扁鹊”。传中把扁鹊作为一个具体的人进行叙述.记其行事,全无疑似之笔。《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云:“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溢曰聃。……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于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予百有六于余岁,或言二百余岁。…莫知其然否。”司马迁对他笔下的人物.信则传信,疑则传疑,决非凭空编造.他立《扁鹊传》,对秦越人生平事迹,言之凿凿,毫无含混之词,足以说明他对考证结论是颇为自信的。然而,隋唐之际的杨玄操在注《难经》时提出,秦越人与“轩辕时扁鹊相似,仍号之曰扁鹊”,认为黄帝时代就有一个扁鹊。杨玄操这一说法,被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沿用,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日人膝惟寅提出“周秦间凡称良医皆谓之扁鹊”也受其影响。但经考证汉唐之间并没有黄帝时有扁鹊的说法,扁鹊也不是周秦间良医公名。扁鹊名称的由来,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 P( n& O5 A4 a3 E/ I/ H( R  a

* ]; S6 M9 q/ j感谢张培红副院长的讲述和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54
QQ
发表于 2023-7-28 09: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三晚上(2023年7月26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高春花给大家分享《经络腧穴学》。第12讲主要学习手少阳三焦经重点腧穴。学习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天井,肩髎,翳风等重点腧穴的定位、主治及配穴理念。
3 |. k: i2 y- Y- M% y) p                祝贺河北中医针灸讲师高春花主治医师讲座成功!她给大家分享了《经络腧穴学》。第12讲主要学习手少阳三焦经重点腧穴。学习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天井,肩髎,翳风等重点腧穴的定位、主治及配穴理念。! Y( o/ z, G: a" K; {
          手少阳三焦经是十二经脉之一,简称三焦经,统属于上、中、下三焦。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外三焦经眼角痛,汗出,腮肿,耳后、肩、肘、臂部本经脉过处疼痛等。《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 p* n" _# L! ?0 h7 Z; R0 i+ P8 S     它首载于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医书。其中《帛书·经脉》甲种本,即《足臂十一脉灸经》称为“臂少阳癬(脉)”;乙种本,即《阴阳十一脉灸经》称为“耳脈(脉)”。《灵枢·经脉》称为“三焦手少阳之脉”。现通称为手少阳三焦经,简称三焦经。, K& ^6 l2 d3 V- h: K
手少阳三焦经,流注时辰为晚上九至十一点(亥时)
. B( E& \4 Z/ d! |* h; i2 c$ f; L心包经主血,三焦经主气,为人体血气运行的要道,上肢的痹症,以及人体水道不利的水肿病,都是三焦经主治的病。8 C' p6 e; G: S, O" s- D+ K. P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
6 r: O2 `" b$ U4 D9 u+ _0 t4 p7 f' a. L) z
       感谢高春花主治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54
QQ
发表于 2023-7-28 10: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9 E9 H. ?; v$ ~1 ^( c8 ?- ]8 f) O
) a0 m4 _$ w9 e/ v; [        大家好!
, \3 j, P9 l/ E1 K5 g4 D- C# L) P# [" D3 f3 \7 N8 ?/ e' b* E
        我是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
( b9 l( h* B4 Y7 ?% E5 }- P: d
$ }3 m- }. H+ ^2 i; }        今晚(2023年7月27日)我们将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来共同温习临床中药学的知识内容。
4 o+ [' h! a7 ?* @) i: b) H0 H  y0 G# p1 Q6 r! O& R" \
        今天分享总论第六讲“中药的功效”,内容为中药的功效。3 C0 s; A+ X# a3 _

1 `% T1 E- \$ Q( @. I& Z& U: G" [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Y1 w/ ~4 z1 s6 T
5 ~+ E5 |- F" U8 I+ H  `
        
. {3 R. ]% s6 _4 ^. \& t& d
/ Q" F  J' k% s,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n! N, |7 S6 o0 d

! o, m7 C) r$ ?: F. \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讲述了总论第六讲“中药的功效”。      
9 u# y2 |2 j$ q. Z7 o1 b. o! \: t: I) [/ l4 u! d% Z  [
       中药有很多种,功效却各不相同。现代的中药学一般都采用功效分类法。它的优点是便于掌握同一类药物在药性,功效,主治,禁忌等方面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 ]: w! E& R1 A8 ~' s
& q' H/ f  Y( d2 W, z6 a$ l5 p/ b0 ?按照功效分类法,中药一般可以分为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开窍药,补益药,收涩药,涌吐药,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拔毒化腐生肌药等等。: b# b" b# V6 k* i7 ?! ]' c
0 [8 h  M7 ^3 j; ^$ z
  
( L) f/ E( O/ ~# ~  x4 {/ q# ?" s/ k# U3 z) }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54
QQ
发表于 2023-8-3 20: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晚上好,世中联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相会了,我是来自河北的刘云双。今天(2023年7月28日)和大家一起学习名老中医之路 ,今天学习是陈耀堂老先生的医林寻踪。陈老是江苏武进人,为上海名医丁甘仁先生入门弟子,行医六十多年,疗效显著,专攻内科,对妇、儿、外诸科也有一定造诣,晚年对气功很有研究,曾任上海市黄浦区联合诊所副所长,参加过上海中医学院筹建工作,遗著有《中医诊断学》、《陈耀堂医案选》、《气功概要》等。
8 E, T) W% N( |2 \0 _               祝贺河北中医刘云双在衡水市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名老中医之路陈耀堂先生的事迹》. H* ?7 v$ m4 d0 l4 U
        陈耀堂先生(1897年-1980年),江苏武进人,为上海名医丁甘仁先生入门弟子。陈先生幼年入私塾读书,熟读四书五经,学习刻苦,聪颖过人,打下了坚实的古文基础。后因其父患伤寒亡于庸医之手,遂立志学医以救世,于是到上海拜孟河名医丁甘仁为师,在丁甘仁的指点下,他勤奋好学,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书籍均能背诵如流,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长期跟随丁甘仁先生诊疗,对其诊病经验,辨证方法,处方及用药规律掌握的更是达到娴熟之境。陈先生行医六十多年,专攻内科,对妇、儿、外诸科也有一定造诣。传承丁甘仁先生的临证突出脾统四脏、为万物之母、气血生化之源的学术思想;传承丁甘仁先生的学术思想。' ]' m. W! P4 Z; T8 e5 J! f( F
    感谢刘云双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54
QQ
发表于 2023-8-3 20: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六晚上(2023年7月2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 i# V, J* U( H1 F

9 ]. x, X2 k' J6 G         中医学是既浅显易懂,人人可学,人人能用的大众医学,也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现代科学仍然无法完全揭密的科学医学。# O2 }% w# |$ @- j  T

/ j" K4 H$ F/ p# |" F2 Y0 G        这本小册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中医的历史概况,基础理论构成,诊法治病特色,养生保健方法。! K2 Q. s# B7 b! Y) R
/ b7 S. ~: C' K4 V1 k' F
        第四章:治病只为帮助你自己恢复。
) @7 h* ~; z4 |0 N9 K2 |
, F; V5 U) Y/ f        中医治疗病病的指导思想,根源于中医对于人体疾病的认识,并由此决定了医生与病人的关系。那么,中医是如何看待人体疾病,又如何认识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呢?' H* r5 a& b9 U$ W; D6 J% y

/ Y9 k& ]3 o+ [          第二节:治病八法代表众法。8 ~( }. r2 z6 }3 Y: k" p* e8 H6 l

. o) E8 L- S$ P         尽管”八纲辨证"的提法出现于元明时期,但八纲辨证丰富内容的积累可以说已经有几千年了,中医一直按照这个思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所在。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形成了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也可以概括为”治病八法”。它实际上是对于中医各种治疗方法进行的总概括。! f, c( V& \8 V3 d2 R
. V8 b1 Q. a: z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s4 r' e4 O7 s, _! |/ u2 R
, [( r% w6 w* P; Y. T- W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编著的《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  第四章:治病只为帮助你自己恢复。 第二节:治病八法代表众法。0 s, D$ {7 x$ @  Q5 L) e
2 v. D: ?. L* w3 A  Z# |
        中药的化学成分复杂,一味药就含着几十种以上的化学物质,一包中药十几味,经过煎煮之后,什么成分煎出来了,煎出来多少,煎出来的成分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新物质,新的、旧的物质如何吸收,如何分布,如何代谢,如何起作用等等,用现代的分析化学的方法是难以说清楚的。那么,中医是如何使用具有如此复杂化学成分的中药的呢?% \' [$ C! o* h* z0 A+ T0 `5 Q
9 I7 u# S' R" L7 T4 m3 b* ~( v1 Y
中医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是经过几千年不断总结经验的医学。经过历代中医学家的不断探索,把一个一个独立的经验贯穿起来,逐渐产生了中医理论。使理、法、方、药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体系,这样就把丰富的经验系统化,有利于传递下去,也有利于继承下来,进一步发扬光大。% \. B( Y* m3 L3 l
; {/ f- k8 C2 r* R0 }% }$ H2 ~
首先,把人体疾病过程的全部证候,进行归类总结,提出来疾病在表、在里的病位概念;把疾病划分为寒性、热性的不同性质;根据邪气与正气的不同关系,又划分出实证、虚证的差别。当然,这些划分都是为了便于治疗。
. F9 s( Q9 [: W& \1 N5 a# a0 P
如果进行总的概括,也可以概括为阴阳两类:表证、热证、实证属于阳证,而里证、寒证、虚证属于阴证。1 m& V! z$ F: P7 A
! }; _. B1 f" s2 D% A; P
这种辨别证候、划分归类的过程,就叫做“八纲辨证”。
. A; n( i+ ?5 E/ L7 V; |' Y, j' J  J; P) x, F' ~6 d) y! s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54
QQ
发表于 2023-8-3 20: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周日晚上(2023年7月3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姬领会院长与大家一起继续学习《临证本草》一书。全面准确的把握中药效用,并能灵活应用,这对于一名中医临床医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临证本草》一书把每味中药谈的比较透彻和全面,特别是一些经验,拿来就能用。今晚,我们一起学习!
* s, u5 o) C0 `7 `! O
$ e5 L/ s) N( N* w) H他讲桑叶和牛蒡子两味药。
2 o5 m" D, |5 T. W
4 w1 D8 ^$ F! h. N        祝贺山东淄博名医姬领会院长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继续学习了《临证本草》桑叶和牛蒡子两味药的有关内容。
# m1 I+ p% E/ a$ y& l4 h0 Q
# i4 ?) N4 x- V) n9 {; d    桑的干燥叶,是蚕的主要食物,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叶等,我国各地广泛种植桑树,桑叶产量较高。蚕的主要食物,它的叶片是宽卵形,叶片基部心脏形,顶端微尖,边缘有锯齿,叶脉密生白柔毛。老叶较厚暗绿色。嫩叶较薄,黄绿色。质脆易,握之扎手。气淡,味微苦涩。药用一般认为霜后采者质佳。桑叶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且有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的作用。近来有人将桑叶的芽头做成了菜式,而使桑叶有了食疗的价值,因其桑叶的芽头营养价值丰富而被大众喜爱,称为桑芽菜。
( P" R# ?; S* W+ _. z5 W! I) [, S9 u1 S; x$ w$ t% k
  牛蒡子(因为牛的力量大,故而古代医家又称其为大力子),中药名。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学名: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长5~7mm,宽2~3mm。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1~2条较明显。顶端钝圆,稍宽,顶面有圆环,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基部略窄,着生面色较淡。果皮较硬,子叶2,淡黄白色,富油性。无臭,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之功效。属于解表药中发散风热药。
4 s/ Y. ?7 t% T- x8 \$ e" u
- r2 j' W  w+ U- ]8 D7 v  感谢姬领会院长的讲述和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燕赵中医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