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29 09: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本周一(2024年1月15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4 c8 r1 ^; G7 [2 D# F8 l& O
$ z- a2 [# o0 r$ \) v7 s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 x, r, m! Q% w
, _6 K2 C8 {9 Y; w0 Q/ d# U- w; ?3 d( L0 m2 v2 `. R! Q
7 I2 I; E4 G' Q+ z% f5 h7 b* q
( `$ u6 X; L0 J$ f2 ^
1 n/ X9 ?2 R% y m6 v9 g9 U
- I# T/ k" u7 |8 ?' M) _ {9 t7 T
1 Z7 A# d: v, u5 X, E+ y6 B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 {: e* s F: x# I! G! h# F6 G
( }! G9 |3 t4 ]+ P1 m- T. _
( A/ I) E l. k' M3 I2 f1 w
/ f: i9 o5 R4 c第三章 医经学派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 n4 R$ }! c6 C/ S c5 ^" \! \) @. }8 S) Z' n6 w
& @& s: I# Y% C. `$ s$ @" y2 E2 `3 T* z3 l8 p. z
四、指导建立温病辨证体系8 f; S$ \: G1 i% K- ^4 h3 t m+ V
- Y/ Y- f E+ V7 s8 E2 ~, e(四)清代建立广义温病重辛凉解表
5 n0 ]- r9 l. K. \& U1 }7 Z8 q1 {% x1 K4 H" o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第三章 医经学派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四、指导建立温病辨证体系、(四)清代建立广义温病重辛凉解表。$ I' h( }2 x Q* z
# Q. f) k/ U+ T) y 清代温病学家在前人有关认识的基础上,对仲景关于温病的定义进行了很大程度的修改,只在“伏气温病”项下,保留仲景关于温病的思想。, {9 y9 b; T8 M, N; M# Y* ?" L6 e
! E* J- h! g1 v/ I7 r首先,关于温病的名称,清代温病学家认为除了冬季的伤寒之外,四时皆有热病,它们总称温病而不是总称伤寒或广义伤寒。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其上焦篇云:“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吴鞠通所说的这九种温病,几乎囊括了仲景时代的所有外感热病。所不同的是:仲景《伤寒例》用广义伤寒来概括这九种温热病,而吴鞠通则用广义温病来概括。
, g2 A3 N w9 L$ @+ T' n$ C+ t
c) I# N+ M1 d6 @) I叶天士在《温热论》和《三时伏气外感篇》中,将春温、风温、暑温、湿温、秋燥等四时温热病,都归为广义温病之中,反映了叶天士的广义温病思想。
6 ?5 V! m4 I. ?; x" Z: A* x& W- S
. S) r( \- u; Y2 k 广义温病与广义伤寒重叠了,其区别突出表现为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的差别。
7 X1 o0 i5 P8 Z- L9 |4 z
( H/ p" t6 ~% R 感谢霍立轩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