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同道,新年好! " H! {6 ^1 V+ h- i1 f# M) |
q8 }$ [" x3 ~% C5 T0 c ^
我是河北涿州中医学者王洪昇。
" J! _ d# G: o
! Q# F( V0 ~/ p( V2 L: I ]本周日(2024年2月18日)晚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洪昇讲述《伤寒论》。题目是大家一起学习伤寒论。
0 D$ }4 ^# _# ?9 K& m
2 d+ w, H' F9 ]' R) O第一讲 《伤寒论》的来龙去脉。本讲内容简介如下:% q) \9 J# a3 B1 k8 l
- ^* T; |# ?# ~& f6 m一、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根据的版本是《汉书•艺文志》的《汤液经法》,张仲景的传经之功是第一位的,因《汤液经法》失传,张仲景的著作保存了下来,因此称呼张仲景为医家之祖,是正确的。
3 e: I9 i4 R8 }- N3 W# M0 c
. U q, }! e) U+ R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能够流传下来,魏太医令王叔和的功劳至为巨大,如果没有王叔和的整理,就绝对不会有这样一种生命之宝典流传到今天。% T8 ]. q/ C t+ O! s! _
* X' A5 }9 \, U. p3 @5 q2 L4 e: L
三、从王叔和以后一直到隋朝建国以前,《伤寒论》的流传至为紊乱,错节盘根,这里面需要关注的是几个版本的问题,一个是纯话本,一个是《金匮玉函经》的本,一个是陈延之的《小品方》,还有梁朝陶弘景的《辅成诀—五脏用药法要》。把这些本综合起来加以研究,我们可以把《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六朝流传的情况大至描述出来。
/ H+ _ e+ M/ z. ~8 z. `, X+ u, P; ^; `8 ~! i! D' Z! Z# @" ~
四、隋朝在隋炀帝晚年时候,《伤寒论》复出了,标志是把“坚”字改成了“鞕”字。到唐朝,又出现了两个本子,一个是“六朝”辨伤寒的本子,收录在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九、卷十。还流传一个隋朝的本,是在唐朝末年对中医师进行考试的时候,所使用的就是隋朝的本。到了五代和宋朝,高继冲在《伤寒论》的贡献方面,我们要特别应该加以注视,重视它。2 S R7 t1 m( u( y
. Q8 D$ G- Q* {8 z
五、北宋校正医书局使用高继冲本作为底本,他为我们中华民族保留了一个非常辉煌,至关重要的一个版本。它上承张仲景,由此上溯至殷商时期,他保存着《汤液经法》很多很多的内容。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之大幸啊!我们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生生不息与《伤寒论》《金匮要略》在保健、治疗疾病方面的贡献密不可分。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古人啊!: w7 o+ O+ b9 C, a
2 i% A6 t2 Z! Q( o: b
研究《伤寒论》文献的历史与发展、主本应该是宋本、唐本、《脉经》、《玉函》,同时研读高继冲本、《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敦煌《伤寒论》残卷S202 等。这样就可能对《伤寒论》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了。
7 S- c1 G u# x+ w% y5 x0 b" x2 O% L$ T1 l0 i" Q
祝贺河北涿州中医学者王洪昇先生讲座成功!
/ R' c) {, {; j- Q$ {9 \; a# o; u+ S8 k$ d" V! y8 Q0 A/ n
9 R9 f2 Q# [& e9 g3 ?" h, D+ F7 z/ i& L) y7 R3 Y
他讲述了《伤寒论》第一讲 《伤寒论》的来龙去脉。
. [ } q" b- O9 m% z" z5 ~3 F7 M1 }1 B V6 `' ?, K
讲述的主要内容为:一、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根据《汤液经法》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与魏太医令王叔和的整理;三,王叔和以后到建国以前,《伤寒论》的流传情况。
3 P4 a5 [7 U$ ~) t
) K5 ~' [* {; l1 E7 l2 I 现在研究《伤寒论》应该依靠源自宋本(赵开美复刻本)、唐本(孙思邈整理)、《脉经》(王叔和)、《玉函》(高继冲本)、以及敦煌《伤寒论》残卷S202 等。这样就可能对《伤寒论》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了。5 ^; ^! ?. @7 ?3 @
4 s$ X- Q& R; H# U1 b. C 张仲景的著作,能够在没有书记印刷的时代,靠手抄本流传千年,并且在现代社会高度发展之后,仍然被人们热爱和传承,是因为它的巨大使用价值,今后也不可偏废。今后随着我们讨论的逐渐深入,将会进一步帮助大家深入了解有关内容。! B, g' Z# v4 w) Y) z
( s, G4 k% i4 L# `# e: r
感谢王洪昇先生用深厚的学术素养,为大家详细讲述了《伤寒论》的版本,让大家分享了很丰富的学术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