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5-20 22:14:19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4年5月20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T! Q  u  C; W9 Z1 w" ]7 i

1 A* U3 n! u; f: A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4 }+ Y# D7 e7 }
" L4 S& L* H/ W& K4 k % L5 Y/ G5 u4 R* y' @

& ^7 m9 [( z' O+ m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m# ^1 h6 J: T! q

, \, @: m# M2 |+ ?8 l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 {- {' o* [( G) s5 y

/ ?- g8 o6 b) Y6 I+ {* _' i      第一章  扁鹊4 ?$ R# n# f+ t" [
: G# O" s+ E3 Z* M8 D# f
      扁鹊秦越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民间中医,有很多医案,有的甚至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传说,也有很多人借用扁鹊的名号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我们拨开历史迷雾,穿越二千五百多年来学习扁鹊秦越人真实的医案,今天晚上且听马京雪医师的精彩分享扁鹊诊治赵简子(上)。7 v  R: `8 |  S2 C

" H; Q, G8 ]7 d$ g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中医师在宁晋县凤凰台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第一章  扁鹊诊赵简子(上)。
+ U$ X, [( w8 T! T6 U! x  P
1 ?. O4 H1 h$ v/ ^6 n        很多人误解扁鹊,就是读不懂《史记》关于扁鹊诊赵简子的记载。% X: Z' ^8 O: p' q, o: ?3 n8 }. G4 C

9 F0 _3 v; W+ m& w- T( j: N, X        这件事首先记载于《赵世家》之中,它不是因为赵简子的病情比较严重,也不是因为扁鹊的医学水平高,而是是因为这件事见证了中国历史由春秋到战国的开端,扁鹊就是见证人。4 T- D+ M) E3 X6 x+ f
: B. n- w; M* x  n" _, L
        记载这件事的董安于死于公元前496年,罪名是“始祸者死”。
9 F. |8 d! F2 m; f! v+ |: U$ ]0 ~" H* f  f
        董安于为了救赵氏,犯了“始祸者死”的大罪,其关键是编造或者宣扬了“帝令主君灭二卿,夫熊与羆皆其祖也。”& A7 k3 q0 I9 T% R5 G7 b$ C0 B2 ^- c
9 }# C  o/ ]0 o7 Z6 O2 v% }
        扁鹊诊赵简子之后获得赵简子重赏,“赐扁鹊田四万亩”!" M) y- y, g/ \5 D- z

7 }; k. A) j  O3 `, Z( H' V        这不同寻常的一系列事件,都是历史转折关头的大事情。
6 Z; T, Y0 N7 l( `* m# o! q6 O8 \- T$ B! _7 K+ n
因此,赵襄子、赵武灵王,都在这个古老记载上,补笔记上对自己有利的一段文字。4 x* R, J* m- }  R8 G* R

& V7 E' M. Z, `+ @0 R
2 P+ V1 i6 {8 y- P, f6 ]9 P6 z% t7 h
感谢马京雪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5-26 18:13:53 | 阅读全部
大家一起学习伤寒论
4 j/ N# m, r$ `9 {9 j8 x6 [3 }第五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一 平脉法第一
' J8 w; `& g$ D' w% R2 ?+ w; o(指导老师:曹东义  讲课:王洪昇): f' w+ c+ L$ _+ t2 {
; i& Z% P# v$ }& u) i0 B) u/ g9 d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各位中医同道,您们好!   $ f9 Y: _3 D) G* P
我是河北涿州的中医爱好者王洪昇。& s7 h3 }3 L: P1 w$ d  `
2024年5月26日(20:30)周日晚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 空中课堂”,由王洪昇讲述《伤寒论》。题目是大家一起学习伤寒论。  s1 N) u& l; a% L$ Q: P* B/ u/ r) D
第五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一 平脉法第二(一)。
7 I% N" a1 X# q内容简介:以问答方式揭示平脉的总纲;从呼吸时脉搏的快慢,以测其内外虚实;脉证合参,以推断病愈之法;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诊察病情之法,以及对诈病的识别和处理。
+ i5 T; ^. w: C" S7 @) c回顾辨脉法第一30-37条:& O9 q$ K2 S+ t. `/ r  x
[30.诸脉浮数,当发热而洒淅惡寒。若有痛处,饮食如常者,畜积有脓也。
1 m( B) q, T6 V4 B31.脉浮而迟,面热赤而战惕者,六七日当汗出而解,反发热者,差迟。迟为無阳不能作汗,其身必痒也。
' H7 |" {1 X; ~8 e, b3 k32.寸口脉阴阳俱紧者,法当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清邪中上,名曰洁也;浊邪中下,名曰浑也。阴中于邪,必内慄也。表气微虚,里气不守,故使邪中于阴也。阳中于邪,必发热头痛,项强颈挛,腰痛胫酸,所为阳中雾露之气。故曰清邪中上,浊邪中下。阴气为慄,足膝逆冷,便溺妄出。表气微虚,里气微急,三焦相溷,内外不通。上焦怫(音佛下同)郁,藏气相熏,口烂食龂也。中焦不治,胃气上冲,脾气不转,胃中为浊,荣卫不通,血凝不流。若卫气前通者,小便赤黄,与热相搏,因热作使,游于经络,出入藏府,热气所过,则为痈脓。若阴气前通者,阳气厥微,阴无所使,客气内入,嚏而出之,声嗢咽塞。寒厥相追,为热所拥,血凝自下,状如豚肝。阴阳俱厥,脾气孤弱,五液注下。下焦不盍,一作園。清便下重,令便数难,齐筑湫痛,命将难全。, [0 b7 w" p- K& X/ Z
33.脉阴阳俱紧者,口中气出,唇口干燥,踡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胎滑,勿妄治也。到七日以来,其人微发热,手足温者,此为欲解;或到八日以上,反大发热者,此为难治。设使恶寒者,必欲呕也;腹内痛者,必欲利也。
9 i* j, ~7 F% [7 x6 C( }+ y34.脉阴阳俱紧,至于吐利,其脉独不解;紧去入安,此为欲解。若脉迟,至六七日不欲食,此为晚发,水停故也,为未解;食自可者,为欲解。病六七日,手足三部脉皆至,大烦而口噤不能言、其人躁扰者,必欲解也。若脉和,其人大烦,目重脸内际黄者,此欲解也。
& _$ Z0 d) Z; O/ y2 i0 z1 S) L! p35.脉浮而数,浮为风,数为虚,风为热,虚为寒,风虚相搏,则洒淅恶寒也。
5 R6 ?6 t0 J- D36.脉浮而滑,浮为阳,滑为实,阳实相搏,其脉数疾,卫气失度。浮滑之脉数疾,发热汗出者,此为不治。& f2 ]) U# k7 @) k  F, N* l
37.伤寒咳逆上气,其脉散者死,谓其形损故也。]
6 Z; ~/ S) g; d" F卷第一 平脉法第二(一)$ A) b: Q0 B# ]
[提要]本篇重点论述了平人之脉,四时平脉,阴阳相等之平脉等。“平脉”也有辨脉之义,故篇中也阐述了多种病脉,如四时太过与不及之脉,脏腑阴阳乘侮之脉[侮wǔ1.欺负;轻慢],百病错杂之脉等。
: B. d$ L4 F: h/ w% X8 ^' M辨脉篇以阴阳为辨脉之纲,平脉篇则以五行生克理论来分析疾病纵横顺逆及生死预后之诊法,两篇合观,脉法可谓齐备。' |/ c( b' W! i; @, q0 V* r
1.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陰陽相乘 即陰陽相依,陰陽互根之意。「乘」,因也],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因息游布:借气息活动,精华物质得到游行输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效象形容:仿效物象描述脉的形状]。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经常,规律的意思],尺寸参差[参差:长短不齐],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病辄改易,进退低昂[进退低昂:脉象有快慢高低之异],心迷意惑,动失纪纲,愿为具陈,令得分明。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衡铨:量轻重的器具,这里喻作正常法度],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铢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漏刻:亦稱「刻漏」、「壼漏」,是古代计时的水器,百刻为一昼夜,约合现代的二十四小时],水下百刻[“水下百刻”成本作“水下二刻”],一周循环[一周循环,《脉經》卷五作「脉一周身」。],当复寸口[当復,《脉經》卷五作「旋覆」],虚实见焉。变化相乘,阴阳相干,风则浮虚。寒则牢坚[“寒则牢坚”,《脉经》作“寒则紧弦”],沉潜水滀[畜,水停聚,水聚曰滀。“水滀”成本作“水畜”],支饮急弦,动则为痛[“动则为痛”,《脉经》作“动弦为痛”],数则热烦[“数则热烦”,《脉经》作“数洪热烦”],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三部不同,病各异端,大过可怪[“大过可怪”,成本作“太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终必有奸[“终必有奸”,成本作“中必有奸”],审察表里,三焦别焉。知其所舍[知其,《脉經》卷五作「知邪」],消息诊看[消息即进退斟酌。“消”,消减;“息”,增长],料度腑脏,独见若神,为子条记,传与贤人。2 V! r6 C  I( x4 S& j
[按语]本條為平脉法之綱領。指出脉會寸口,隨呼吸而往來,脉應四時,隨時氣而改變。并阐述了五藏之平脉與病脉,對照合参,使人知常以達變。
4 m$ z! \9 [7 F$ c8 s: Z[语译]问:脉有三个部位,阴阳互相影响,荣卫血气,在人体内部,借肺的呼吸,循环于周身上下,借气息的流布,使津液畅通。脉象随四时而变动。效法它的形象,春脉弦而秋脉浮,冬脉沉而夏脉洪。需结合面色来观察脉象,脉有大小的不同,在很短的时间内,它的变化是不定的。尺脉和寸脉也不等,或短或长,浮沉错乱,或有或无。人患病则脉象也随之改变,或快或慢,或沉或浮,使人心意迷惑,治疗时就会不得要领。希望详加叙述,以使人明白。老师回答说:你所问的都是医学中的根本问题。脉有三部,尺脉寸脉和关脉,荣卫气血的运行,不能失去正常的度数。肾脉沉而心脉洪,肺脉浮而肝脉弦,这是各脏自身的正常脉象,是不能有丝毫差错的。呼吸的出入和阴阳的升降,与漏刻之数相应,漏水降到一百刻时,脉气就循环一周,并应当又会于寸口,人体的虚实就会显现出来,如果有疾病的变化,阴气和阳气就会发生变动。如受风邪就会见脉浮虚,感受寒邪时脉就见牢坚,脉象沉潜的是畜水,患有支饮脉就弦急,动脉表示疼痛,数脉表示烦热,假使脉证不符,应查明变化的原因。寸、关、尺三部的脉象不同,病变也就不一样。脉象太过是有病,不及也是有病。邪气伤人不是空无所见的,追究根源那必然有邪气的表现,审查病在表在里,分辨之焦所害[不难得出表里三焦的区别]。知道病之所在,再细心推断,可预测脏腑的病情,就会有独到而高超的见解。下面一条一条地记录下来,传给那些品德高尚,立志於医学事业的人。
& {2 H' e+ Z  K" c5 U; w+ g! q3 J[提要]以问答方式揭示了平脉的总纲。
& D: [" }$ \4 E6 }' I* x8 h2 n[浅释]脉的搏动是与营卫气血的流行分不开的,而营卫气血的流行又必须借助于肺气的呼吸出人,才能循环不息,故有肺朝百脉之称。人与天地相参,四时气候的转变,对人体发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脉也必应乎四时而有所不同,如春为弦脉,夏为洪脉,秋为浮脉,冬为沉脉等。如果发生了疾病,脉的变化就会更加显著,所以医生首先需要掌握在各种情况下的正常脉象,然后才能辨别内外因素所引起的异常脉象。2 ^" w) }1 g8 ^* c9 w
人身经脉,共计长十六丈二尺,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一呼一吸为一息,脉行六寸。古代计时是以漏水的刻度为标准,一日一夜漏水下一百刻,水下一刻应人一百五十息[135息],计脉行八丈一尺,一昼夜水下百刻,人就有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八百十丈[八百十丈,810],循环五十度而大周于身,复大会于寸口。若失此常度,即为太过或不及,所以从脉搏就能测知邪正的虚实。关于五脏正常的脉,肾脉沉,心脉洪,肺脉浮,肝脉弦。假使感邪而患病,脉又因病变的不同而有不同变化,如感受风邪则脉现浮虚,内有蓄水则脉现沉伏等,这皆表明脉象与病变的关系是很密切的。所谓有其病,必有其脉。但亦有证与脉不相符合的情况,那又必须详察原因,从寸、关、尺三部细细推究其太过或不及,庶可以找出其病变的癥结所在。
' D9 j: q" j& u, P/ z2 [- H$ A平脉法第二第1条原文大意如下:/ J: V% M3 G* e( a: b$ B
1.脉之来源一荣卫气血,因息游布,随时动作,效象形容。: ^: u1 b; @0 t: g. K
2.脉之度数一漏水下百刻,脉行五十度而周于身,复大会于寸口。- n& Y+ {6 m9 z# p7 r
3.诊脉部位一寸、关、尺。
8 A8 m. Z4 T9 U# c1 v时脉— 春  夏  秋  冬6 ~8 U2 n3 f1 v2 a& p( ]5 y; A0 q
4.常脉          弦、洪、浮、沉,# @' Z7 y7 y4 @( E+ i
脏脉— 肝  心  肺  肾- t0 N; l5 v3 `& }  `* p9 ^  L
5.病脉—风浮虚,寒牢坚,沉水滀,弦支饮,动主痛,数主烦热。! Q2 Q. [2 F# b& m; T3 G
[选注]张令韶:此一节乃平脉之纲领。夫脉有时脉,有平脉,有病脉,有脏真之脉,故特设问答以得其情形也。三部,寸、关、尺也。阴阳相乘者,阳生于阴而乘阴,阴生于阳而乘阳也。荣主血,卫主气,脉乃气血之先,而在人体躬之中,随呼吸而出入上下于其间,一呼一吸,脉行六寸,昼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八百十丈为一周,是因息以游布,而津液得以流通焉。至于随时动作,则有春夏秋冬之分,效象形容,则有弦浮沉洪之异,察四时之色,观四时之脉,而其间更有大小之不同,经常之更变,尺寸参差,或短而或长,上下乖错,或存而或亡,病辄改易,进退自有低昂,倘不察色观脉,则心意迷惑,失其纪纲,此脉之大要,愿为具陈以明之。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不可不知也。荣行脉中,卫行脉外,荣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如环无端,不失其衡铨之平。肾脉沉,心脉洪,肺脉浮,肝脉弦,此五脏之常脉,而无铢分之差也。出已而入,入已而出,升已而降,降已而升,一日一夜,漏水下百刻,五十度一周于身,而复大会于手太阴之寸口,而脏腑之虚实亦因之见焉。此乃经常之脉,不失铢分者也。而其中又有变化之相乘,阴阳之相干,反复变迁,莫可名状,如伤于风则浮虚,伤于寒则牢坚,水畜于下则沉潜,支饮于中则急弦,阴阳相搏名曰动,故动则为痛,热甚于经则脉数,故数则热烦,有此风寒湿热之病,则见此风寒湿热之脉,所谓效象形容者也。设有不应之处,当知变之所缘,以衡度之,三部有阴阳脏腑之不同,病亦有寒热虚实之各异,太过不可,不及亦然,太过不及,定不空见,中必伏奸,审察表里,辨别三焦,以知其病之所舍,于三部九候之中消息以诊之,料度脏腑之病,自有独见,不与凡同。故曰若神色脉者,上帝之所贵,先师之所传,非其人勿授,故曰传与贤人。
; {) n' c; q( I4 B《金鉴》:此总叙平脉之根源,借问答以示其法也。脉者血之府,气血流行之动会也。三部者,寸为上部,关为中部,尺为下部也。三部既定,阴阳属焉,上部为阳,下部为阴,阴阳平则相易,阴阳偏则相乘,相易则和,相乘则病。人之体躬,卫统气而行脉外,荣统血而行脉中,故凡呼吸出入上下于中,莫不因息以游布于四体,随津液而流通于周身,故随时动作而效象夫脉之形容也。察色、察五脏之色也,肝青、心赤、肺白、肾黑、脾黄,各以其色合乎脏,然四脏又皆以黄色为主,他色为兼,以土寄旺于四季也。观脉、观五脏之脉也,肝弦、心洪、肺浮、肾沉、脾缓,各以其脉主乎脏,然四脏又皆以缓脉为本,盖人以胃气为本也。其间色或参差相错,脉或大小相乖,一时之间,变无常经,病辄改易,或存或亡,无定象也。师曰:子之所问,脉为医道之根源,当以平旦复会于寸口之时诊之,而虚实见焉[平旦,太阳出露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间称为“平旦”,现今所说的黎明之时。用地支表示这个时段是寅时,清晨3~5点。中国古代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昳[dié]、晡时[bū]、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表示,以夜半23点至1点为子时,1至3点为丑时,3至5点为寅时[平旦],依次递推。]。寸口脉浮无力,为虚为风,牢坚有力,为实为寒,脉沉为水滀,脉弦为支饮,脉动为痛,脉数为热。设或病脉不应,则于其三部太过不及阴阳变化相乘之理,消息诊看,料度脏腑,其顺逆吉凶自然独见若神也。( W5 t7 c& v- r/ q- j
[按语]张注比较全面,对理解本条内容颇有帮助。《金鉴》注更有所发挥,如阴阳平则相易,阴阳偏则相乘,相易则和,相乘则病,意即阴阳调和则无病,阴阳偏胜则病生。又如四脏皆以黄色为主,以土寄旺于四季,四脏皆以缓脉为本,盖人以胃气为本,均能阐发经义,从而使原文意义更加透辟。因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之府,营卫气血皆赖以资生,故五色五脉皆以胃气为贵。至于所谓平旦复会于寸口之时诊之一语,即《内经》“诊病恒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之意,就是要有适宜的安静环境,以及被诊者应该平心静气的时候,才能达到符合切脉的要求。
3 ^% B1 ]* ]" K2.师曰:呼吸者,脉之头也[头,源头。脉随气之出入而行,故有“呼吸者,脉之头也”的说法]。初持脉,来疾去迟[来疾去迟,呼气为来为出,疾为有余而实],此出疾入迟,名曰内虚外实也。初持脉,来迟去疾[来迟去疾,吸气为去为入,迟为不足而虚],此出迟入疾,名曰内实外虚也。
+ ]9 Z4 O( g' g  x  c. c[语译]老师说:人之呼吸,是计算脉搏的标准。初按脉搏时,脉来得快去的慢,这是呼气时脉快而吸气时脉慢,叫做内虚外实。初按脉搏时,脉来得慢去的快,这是呼气时脉慢而吸气时脉快,叫做内实外虚。
" f5 y( ~  `7 }# B3 o[提要]从呼吸时脉搏的快慢,以测其内外虚实。
9 m' v7 R9 T5 I[浅释]以平常人的正常呼吸,来衡量脉搏的快慢疾徐,所以说“呼吸者,脉之头也”。所谓“头”,含有先头和标准的意思。《经》云“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不足曰迟,太过曰数”,就是这个意思。《内经》云:“来则为阳,去则为阴,阳主外,阴主内.”来疾去迟,来迟去疾,是以呼出为来,吸人为去,疾为有余而实,迟为不足而虚,故来疾去迟为外实内虚,来迟去疾为外虚内实。总的精神,脉搏与呼吸必须调匀,不疾不迟,才是无病。5 j4 c( t: ~9 H& L! I  C* ^5 E( E
[选注]方中行:呼者,气之出,脉之来也,吸者,气之入,脉之去也。头,头绪也,脉随气之出入而来去,名状虽多,呼吸则其源头也。然脉有二,此以尺寸之脉言;若以周身言之,则循环无端,截不断,无头尾之可言,学者当别识。刘氏曰:“来者,自骨肉之分,而出于皮肤之际,气之升而上也。去者,自皮肤之际,而还于骨肉之分,气之降而下也。”出,呼而来也,入,吸而去也。《经》曰:“来者为阳,去者为阴。”此之谓也。疾即上条之太过,亦阳也,迟即上条之不及,亦阴也。然则内虚外实者,阴不及而阳太过也;内实外虚者,阴太过而阳不及也。然来去出入者,脉之大关键也,内外虚实者,病之大纲领也。知内外之阴阳,而明其孰为虚孰为实者,诊家之切要也。为此条以次首条者,示学者下手功夫之急务也。6 f* ^/ H" @9 a2 `: T
张令韶:此节以呼吸为平脉之准。呼出心与肺,吸人肾与肝,一呼一吸为一息,脉随呼吸而行,故呼吸为脉之头也。去来者,脉之去来也,出入者,呼吸之出入也。盖言初持脉之时,其脉之行,来疾而去迟,则此呼吸之气亦出疾而入迟;其脉之行,来迟而去疾,则此呼吸之气亦出迟而入疾,脉随呼吸而行也。来与出主外,去与入主内,疾为有余,迟为不足,故名曰内虚外实,内实外虚也。
' d% s6 A4 R& E( i《金鉴》: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呼吸定息脉四动,乃平人不病之缓脉也。闰以太息,故五动亦为平脉。非呼吸不能定其至数,持脉时必从此始,故曰呼吸者脉之头也。此初持脉以来去疾迟而诊表里虚实法也。来,脉出来,阳也,故以候表;去,脉入去,阴也,故以候里;疾,脉数疾,有余也,故以候实;迟,脉徐迟,不足也,故以候虚。言脉若出来疾;入去迟,为表实里虚,故名曰内虚外实也。若脉出来迟,入去疾,为表虚里实,故名曰内实外虚也。
4 D  Z' j" [! |7 t4 {[按语]所谓“呼吸者,脉之头也”,是譬喻说明呼吸与脉搏的关系,脉随呼吸而行,呼吸自然在脉的先头。脉搏的快慢疾徐以平人的呼吸为根据,所以,“头”又有标准的意思。关于脉的来去疾迟与内外虚实的关系,诸家注释均有阐发,《金鉴》尤为扼要。
+ Q4 a$ W4 S: q( T) C" y3.问曰: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工,是指医生;上、中、下,是指医生的水平有高低之分],愿闻其说。师曰:病家人请云,病人苦发热,身体疼,病人自卧,师到诊其脉,沉而迟者,知其差也。何以知之?若表有病者[“若表有病者”,成本无“若”字],脉当浮大,今脉反沉迟,故知愈也。假令病人云腹中卒痛[卒痛:骤然发作的疼痛],病人自坐,师到脉之,浮而大者,知其差也。何以知之?若里有病者,脉当沉而细,今脉浮大,故知愈也。
% o1 R( a$ a& ^- c: W9 L[语译]问:高明的医者通过望诊就知道病情,中等的医生须询问才知道病情,一般的医生须按脉才知道病情,希望知道其中的道理。老师回答说:病家来人请医生时说,病人苦于发热,身体疼痛,但能安卧自如。医生来诊他的脉,脉象是沉而迟的,知道他的病已经好了。根据什么知道的呢?如果是表有病,脉象应当浮大,因为脉象反而沉迟,所以知道此病已痊愈。假使病人说其腹部突然疼痛,坐着时又很安静,医生来诊他的脉,脉象是浮而大的,知道他的病已痊愈。根据什么知道呢?如果腹内有病,脉应当沉细,现在脉浮大,所以知道病会痊愈。% }+ \- j. m% [5 e- M
[提要]脉证合参,以推断病愈之法。
+ _' S# j# z  e; _" C9 s1 K: m1 |: `[浅释]本条虽然以望、问、切、三诊分属于上工、中工、下工,以区别诊断水平的高低,但从具体内容来看,对于愈候的判断仍然是脉证合参,综合分析,所以不能绝对看待。病人发热身疼,脉搏浮大,则表邪尚盛,现在病人能够安卧,脉象不是浮大而是沉迟,乃正复邪衰之象,所以知为将愈。这里所说的脉沉迟乃与浮大相对而言,不是里虚寒的沉迟,如系里虚寒的沉迟,则为表病里虚,阳证阴脉,岂能断为欲愈。“太阳病篇”有[37.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少阴病篇”有[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场。]等条文,可以联系起来理解。病人主诉腹部突然疼痛,如果疼痛较剧,必不能安然自坐,脉搏亦应沉细,今病人自坐,而脉又浮大,足征里气已和,所以亦断为将愈。本条病家云发热身体痛,病人云腹中卒痛,属于问而知之;病人自卧,病人自坐,属于望而知之;今脉反沉迟,故知愈也,今脉浮大,故知愈也,属于切而知之。可见诊察疾病,应当望、闻、问、切并重,四诊结合运用,才够细致全面。( x" w2 A, g5 J) ~6 R, U; ^+ `* m
[选注]章虚谷:邪在表者,脉必浮大,反沉迟者,故知其邪退而愈也。然此明其大端,非定理也,如太阳篇有[92、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头痛发热身痛之表邪,而脉反沉,为阳证见阴脉,用四逆汤救里者,故必兼审外证,方可断之。读仲景书必将前后各条互勘,始识其义,不可拘一隅,而以辞害义也,以下各条皆然。
( C4 ?8 A. j: s" c. F张令韶:合下三节以望、问、切脉而得病之情也。神、圣、工、巧由望、闻、问、切而得之,故愿闻其说。发热身疼,表病也,沉而迟,里脉也,以表病而得里脉,乃热除身凉之象也,故知当愈。腹内痛,里病也,浮而大,表脉也,以里病而得表脉,乃气机外达之候也,故知当愈。《经》云:“知一为工,知二为上,知三为神。”发热身疼腹痛,问而知之也;自卧自坐,望而知之也;沉迟、浮大,脉而知之也。此虽切脉而知其当愈,然亦必兼望、问而更精切也。魏子干问曰:“发热身疼,脉反沉迟,是阳病而见阴脉,何以说得愈也?”答曰:是必望其有恬然嗜卧之状,问其有热除身轻之意,而后合脉以断其愈也。
) m, n& O% I5 ]* P[按语]章虚谷以为发热身疼而见沉迟之脉,并非向愈之象,故说:“然此明其大端,非定理也。”张令韶以为望、问与切脉互参,才能断其预后,均是确切之论,可见仅凭四诊之一而分上工、中工、下工,是不够准确的。固然有经验者是能够从病人的形态气色等方面,诊察出疾病的大概,但欲求达到细致全面,必须四诊合参,庶病无遁情。( H2 s5 K% z, o3 M! k- i; i
4.师曰:病人家来请云,病人发热烦极。明日师到,病人向壁卧,此热已去也。设令脉不和,处言已愈[“处”读“楚”,处言:决断之意。处言,即断言]。设令向壁卧[向壁卧 面墉(墉,墙, 1.城墙;2.高墙。)而卧],闻师到,不惊起而盻视[方有执:盻,恨视貌。盻(xì)视:怒目而视。“盻视”《脉经》作“目盻视。”],若三言三止,脉之咽唾者[“咽唾者”《脉经》无“者”字],此诈病也[假病以欺骗人]。设令脉自和,处言此病大重[“此病大重”成本作“汝病大重”。《脉经》作“此病太重”。],当须服吐下药,针灸数十百处乃愈。0 q0 U$ Y: B8 q9 Q: C' K5 u5 [
[语译]老师说:病家来人请医生时说,病人发热烦躁很厉害。次日医师来到,病人向壁静卧,这是热邪已退。假使脉象仍未和平,也可以断言病已痊愈。假使病人面向着墙壁静卧,听说医生来到,并不惊慌也不起来,只是怒目而视,或者多次想说什么而又吞吐支吾地不说,诊脉时,口里不断吞咽唾沫,这是装病。假使脉象正常,不妨故意诊断说:此病很严重,必须服用大吐大下药,并且还须要针灸数百处之多病才能痊愈。
' r: i& l! t% ^+ I[提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诊察病情之法,以及对诈病的识别和处理。
7 }$ v; R' P2 u  e% c% i[浅释]发热烦极,必不得卧,今向壁静卧,足征烦热已退,虽脉搏尚有不和,亦是病才向愈的缘故,稍待则脉自渐和。若脉不和而躁不得卧,或热盛昏迷而卧,则又为病进的征象,应该及时治疗。假使病人向壁静卧属于阴证,听见医生到来,必心里高兴,诉述病情当絮絮不休;今恰恰相反,见医生到来反有厌恶之意,欲言又止,诊脉时咽唾,此时应该怀疑他不是真的有病,如果脉搏平和,就可以肯定是伪装的诈病。既然是伪装诈病,直接揭穿一时也难收效,最好的办法是以诈对诈,可故意夸大病情,说病情非常严重,必须使用剧烈吐下与强刺重灸等方法,使他畏惧痛苦而不敢再继续故弄玄虚,装模作样,避免被诈病所迷惑。
, F+ t( I* N1 @- O) G[选注]章虚谷:向壁卧,其人安静也;不惊而起左右盼视,身健心清也;问其病状,三言三止,吞吐支吾,无痛苦可说也;脉之咽唾,无呻吟声,而脉自和,则灼知其为诈病矣。即以危言恐之,彼畏毒药针灸,其病自愈,是以诈治诈之妙法也。
: C+ x& F6 |0 F张令韶:此虽切脉而不以脉为凭也。发热烦极之证,而向壁安卧,知热烦已去也。脉虽不和,处言已愈,凭其证不凭其脉也。以发热烦极之证,闻师到当惊起盼视,语言无序,津液不足;今言止有次序,而脉之咽唾,此为诈病。诈病者,非药之所能愈,宜惊吓之,彼自愈也。
& b# ^4 c+ K: c# ?6 K4 v8 F$ L《金鉴》:按不和当是自和,若不和,如何言愈。病家人来言,病者发热烦极,师未即去,明日到,病人向壁静卧,此热已去,因知其差;假令脉不和缓,未可言愈,必和缓而始可断其已愈也,推之腹痛亦然,此篇首所云,设有不应,消息诊看。消息者,谓今日之望,异于昨日之问闻也。此设治诈病之法也,盖仲景不欲人售其欺,亦不欲医为其欺而妄治也。医者玩此而揣摩之,则彼不敢欺,而我不妄治矣。
9 V3 \- k& ~* a[按语]章、张两家均提出以诈治诈的方法,惟对于三言三止释意不同。章虚谷谓,欲言又止,吞吐支吾。张令韶谓,言止有次序。虽两者都是说明无病的情况,但结合临床深入体会,还是以章虚谷的说法比较贴切。治诈病的方法,危言恫吓,使其畏惧,固然也是一种治疗手段,但是如能探索原因,进行正面的劝导,当更为有利。《金鉴》主张本条的脉不和当是脉自和,这种说法有其对的一面,但也有其机械的一面。热去向壁静卧,脉自和者当然为愈候,但脉不和,也并不代表一定是病脉,仅是病邪初罢,而尚未恢复正常之象,故脉虽不和而亦可处言已愈。9 ]- g3 i# T# R. C

; y- v; y2 h4 C+ _( t参考文献:
6 S. m/ s& t6 I$ p, B【1】《伤寒论校注》刘度舟 钱超尘等人
7 v  C4 b4 V  d( P0 ]# N. _【2】《伤寒论语译》刘度舟 钱超尘等人
- T2 J$ j. G. ~3 J  |3 p: e【3】《伤寒论译释》陈亦人
# }, r5 F' _8 S- O5 l【4】《金匮要略正义》清·朱光被
! V2 T2 i+ {7 z0 ?: S2 L/ R" E【5】《伤寒论直解》清·张锡驹
. b$ x7 s2 \% Y/ G$ `, K" f# g【6】《注解伤寒论》金·成无己# I4 W) u: z* P3 b
【7】《医宗金鉴》清·吴谦等编' V) k. X4 f+ t2 d! T6 U
【8】《伤寒来苏集》清·柯琴著4 y% U! e4 e. u# {; f
【9】《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清·程应旄
, D$ j$ C; v4 ?! Z3 s8 t* p: c【10】《医门棒喝》清·章楠
% W4 C. A: m1 I8 t5 F5 V- A【11】《伤寒悬解》清·黄元御
* P. e, B  g0 `* U/ V+ n【12】《伤寒论集注》清·张志聪* @: D7 ?( |/ o5 c' F$ W# J3 q; R
【13】《伤寒证治准绳》清·王肯堂
3 F' I! s1 a  h. D" P' E* E) U7 N【14】《伤寒论条辨》明·方中行; W* Z- u$ `: X- x, v
【15】部分内容源自网络
0 [" _! j) x) _! B
' d, H8 C( N5 ?( W1 d第四讲《伤寒论校注》卷第一 平脉法第二(一),到此结束。感谢曹东义老师!感谢各位中医同道!敬请批评指正。祝您们健康快乐,吉祥如意!- o& @9 q% ]6 s8 j4 L- L) f
' J- G% G: p) C$ P
版权声明:本次讲座”大家一起学习伤寒论”,文中内容涉及到的参考文献、书籍和源自网络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所涉及到医理,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J: S' U$ S+ p- [' u/ [-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6-10 22:06:30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4年5月21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继续为大家讲述《扁鹊学术思想研究》之“华佗学习扁鹊望色断病”、“窦材学扁鹊大灸特色浓”。
& a: R/ D6 z! V3 M$ b
" O: w7 s) p' n  N0 X; p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
/ L2 R  C! I; |5 c* k9 d) h
+ C9 ?: b1 ?2 r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继续为大家讲述了《扁鹊学术思想研究》之“华佗学习扁鹊望色断病”、“窦材学扁鹊大灸特色浓”。+ C: G4 ^  q# d4 n
6 Q+ t# X/ W7 d' S# i( I: ^2 U
        扁鹊学术特色浓厚,司马迁说“至今言脉者由扁鹊也”,脉学是扁鹊开创,望色诊病也是扁鹊的特色。张仲景继承扁鹊脉学,用脉象的特点阐述疾病的道理,华佗继承扁鹊的望色诊病特点,也有很多创新。“望而知之谓之神”,望诊比脉诊更容易判断病情。
, i. o! Z) C" I" q" v* ]7 i3 g5 Z- v( ?9 \
        窦材《扁鹊心书》灸法治大病,是运用了扁鹊开创的“内外相关”思想,中医“施治于外”,可以“神应于中”,这样的大智慧,源于河图洛书,成熟于扁鹊,他和徒弟们救治虢太子,就是很好的例子。
" m9 y7 l( B7 H7 ?+ L% B' G2 @- M: F& {; Z6 f
        感谢张培红院长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6-10 22:10:01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三(2024年5月22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黄胜昔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作家愚公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岐黄使者》。  l, A" h; S! E& N. y; X' O) h* B

# f3 G6 c) B3 r; x2 ^* n* N该书于2022年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h- W6 J+ F1 E3 s% R' }
6 A2 b) i" G7 _, k( f

; D0 x8 D; T7 J, I4 b, U; g& ]. S; s: p* a3 I6 [6 m
       主人公曹东义,1958年出生于河北衡水市仲景村,1977年考入河北新医大学中医系,1985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读研" F7 z1 k& I+ I" d8 s( W5 j

* K9 }- M1 L( q6 ?- I, j( B" C4 a& z          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河北省名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兼任河北省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等。主持多项省级和国家级课题,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等多部中医学术和科普著作。/ O7 E3 r3 g8 C1 r- \7 \' E- c
+ \/ v5 v5 ]& _+ b- D( w& Q

* {7 x& K( y- c! y
% d5 F* Z+ M& q) M6 s, ~! J         今天晚上听黄胜昔中医师为大家分享第五章誓愿普救含灵苦上半部分内容。) h* Y9 U' L5 W3 @
! d+ `+ c: A# }2 k  l# l
                祝贺河北中医黄胜昔中医师在正定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作家愚公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岐黄使者》第五章,誓愿普救含灵苦上半部分的内容。
3 ^/ ?  j0 A. I2 B7 F) t  X: a  {2 ?
        曹东义 十年停薪留职开诊所,吃了很多苦,也锻炼了意志,增长了学识。有病人看病,没病人时继续自己研究医史文献的老本行。这个小小诊所还是一个培养人才的摇篮,先后有很多徒弟学生从这里走向社会,成为服务大众的人才。
6 Q  A/ s7 C2 }% c4 ]6 c$ j, ]/ I! r! i0 W
        1996年,曹东义当选河北省首届优秀青年中医。2001年晋升为正高级主任中医师,同时成为河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跟随曹东义在诊所临诊的王丽,成为曹东义带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王丽学的是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研究课题是《辛温辛凉不同解表方药对于肺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成功后考上了李佃贵国医大师的博士,毕业后到吉林省中医药研究院工作,成为一名高级研究人员。" \5 Q1 }% f) ~% _) e  ~" m  H; k/ i
9 i6 \, {) O1 H  u" v
在这十年里,曹东义诊治最多的疾病是反复呼吸道感染,这个课题研究难度很大,经过长时期扎实的临床实践,观察了数千患者,对呼吸道疾病的病机病理有了一些认识,对“清肺口服液”与“复感灵口服液”做了动物实验,积累了数据和经验。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曹东义能够对外感热病提出独立见解,为抗击非典指挥部建言献策,取得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并主笔编辑出版了五十万字的《中医群英战SARS》。可以说,自办门诊的十年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曹东义对于无名热、肝胆病、顽固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也是在这个时期积累了扎实的经验。; O8 ?$ [$ K6 l+ I0 m

: w! x, U0 I# h2 _7 k' s2 r自从1994年开办诊所以来,曹东义的处方积攒了两麻袋,诊疗思路、临证心得,有很多值得梳理总结的东西,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时间整理。4 [# K: }* b' W) l

) v/ j% b4 k9 B        感谢愚公先生的传神妙笔,感谢黄胜昔医师的细心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6-10 22:10:53 | 阅读全部
各位师友、同道,大家好:
+ Z6 Q* Z( R7 |$ e$ L. Z+ T9 }, m& t% m/ M  w) O2 J  r
      今天是周四(2024年5月23日),晚上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邢台市基层名中医李源中医师为大家讲述《结合医案谈太阴腹痛证》。《伤寒论》279条说:“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太阴腹痛,临床常见,其主因是寒,或寒邪直中太阴,或三阳误下所致,尤其外感后使用寒凉药物容易导致此证。# K6 v8 E2 G5 y( w7 \

+ e! W* Z3 T. t6 ?/ y: D) [5 i0 _      临证中如何辨析、如何治疗,请大家关注收听李源中医师的讲述。4 U8 }! Z$ @# G; h& [/ G
( K. m- d, Z* I# E1 I6 f# l" M
                 祝贺河北邢台市基层名中医李源中医师在宁晋县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结合医案谈太阴腹痛证》对于 临证中如何辨析、如何治疗的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 X9 A- a5 i; k3 |
$ ?( _6 Z& g4 F2 V         在张仲景六经辨证的体系里,太阴病既有脾胃病的病理特征,也有不同疾病、不同阶段的相关内容,因此,虽然《伤寒论》太阴病的条文不多,但是其意义不容小觑。
* L% F8 a$ |7 h5 c4 f7 l) C* `+ A. X& n
        虽然脾属太阴,但是,脾与胃为表里,阴升阳降,功能互补。因此《内经》所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太阴脾肺为人身体液调节运行之总管,若太阴为病,脾失去健运,或不能“中央脏以灌四旁”,出现口干咽干等诸干之症;或水湿无摄而横溢,出现腹满、食不下、自利、疼痛等症。若太阳误下,则邪与湿合,需用桂枝汤补中而强脾,倍芍药缓急止痛、并增强疏泄之力。四个病案除案一、案二外,其他都未拘于原方,《伤寒论》非方证对应之书,而为辨证论治之书也,虽非原方,理则一矣。
4 _# W+ q2 g& X  E  |% f) l1 y! Y8 C0 u3 s5 U4 m- |) f6 q
         感谢基层名中医李源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6-10 22:11:59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讲课组黄小平和大家分享《名老中医之路》,(2024年5月24日)学习的内容是,中医研究院研究员朱仁康先生,朱仁康,江苏无锡人。从事中医事业七十余年,于疮疡皮肤外科有较高的造诣。治学衷中参西,多所创新,著有《中西医学汇综》、《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等。6 ?# n2 z( e: N+ _6 ?5 K8 s& l

/ T. N  Q2 J' }' R+ W" m0 B& s' e1 L# N; \1 P) J- f1 x

; C% @, {3 V7 m9 E( ?请大家批评指正
: i/ C+ r" j2 }) ~7 |4 U
- r7 j; G/ d9 @9 S7 a           祝贺上海中医黄小平院长讲座成功!黄小平和大家分享了《名老中医之路》朱仁康先生的事迹。) z3 C3 [, x' d) f( Y
* U* C  l- p# t  F: q; y7 ]
        朱仁康,字行健,1908年出生,祖籍江苏省无锡市。早年从其兄长及江南外科名医章治康先生学医,1952年到上海市青海路公费医疗门诊部任外科医生,1956年由卫生部选调至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于1956年5月应聘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任中医外科主任。
, d3 o6 h1 j8 s, [6 m8 g
5 ~3 y5 H3 L# h; g, d2 S          1978年前后开始整理40年的临床经验,1979年《朱仁康临床经验集》问世。1981年发表“克银方治疗银屑病的研究”(附108例疗效观察),分为血热风燥、血虚风燥两型,总有效率达94.9%。1983年完成“克银方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成果,被评为卫生部甲级成果奖。1985年主编《中医外科学》,充实了当代外科临床成就和科研成果,代表了当代中医外科的最高水平。$ W0 h+ J7 w3 P7 \+ O
$ M1 m* {6 a# P; k
皮肤病中以红、肿、热、痒等炎症表现者居多。朱仁康先生根据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温病学说,同有热证表现的疾病,把其共同点归纳为“在卫汗之,到气清气,透热转气,凉血散血”四大治法,并对银翘散、白虎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竹叶石膏汤等综合分析,撷其要领,创制皮炎汤,对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日旋光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多种急性皮肤病症有卓效。        
( c3 _9 N3 D3 n! P4 o' W- \. g, ~+ S# [

" j2 w$ D  n% Z( D8 l9 C" b! [7 z" c/ ~( g8 f
感谢黄小平院长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6-10 22:12:38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4年5月2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主编的《颐养天年》这本书的内容。$ f! Q; m* R! e# w6 l% a

. `" H/ U' [, `4 |- @       第一章:人生易老,过好春夏秋冬。
: ?+ D6 b+ z* m! J
1 V9 F2 k3 \2 X: v1 M2 @       第五节:冬季严寒,保暖养生很关键。
& P( ~* p" k) w, C& B* k& `) G* B& H% c$ u; r
       第六节:防寒不求室温高,能藏则安。! `- r" h8 P1 s. t" l3 A

  {$ W% j9 m* z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1 k" N9 q, o, X: T# i& O0 A
5 W& V. O# m/ X$ s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教授主编的《颐养天年》  第一章:人生易老,过好春夏秋冬     第五节:冬季严寒,保暖养生很关键    第六节:防寒不求室温高,能藏则安。" q# f, }! S4 s# E' S& Q- _

( d0 ?2 j0 u# Y& W9 e         冬季来临,自然界的阴气逐渐强盛起来,阳气衰退,气温下降,寒气袭人,逐渐过渡到冰天雪地的一派景象。3 H7 H; A" k0 o! _
* Z  V' {1 I1 G5 j7 M4 s
从自然界万物生长规律来看,冬季是万物闭藏的季节,自然界是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冬季之风,多为北风,其性寒。“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死亡率都以冬季为最高,冬季也是心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段,因此,冬季保健就显得更为重要。在冬季,古人经常“动作以避寒”,通过锻炼,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冬季养生应从敛阴护阳出发,《内经》说:“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u  u0 m; q9 V% W9 j; o0 Q
+ ?; p4 l0 _; N. Q
为了保护阳气,人们应该尽量早睡晚起。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较长的休息时间,可使意志安静,人体潜伏的阳气不受干扰,这是冬季保健必须首先要注意的。
7 A4 P: E* f/ u  K  a' e- F$ U9 u! l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6-10 22:13:10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各位中医同道,您们好!   
; b& U# ^/ y  b! W" u3 i  J9 d$ T9 v" \. I( b( B
      我是河北涿州的中医爱好者王洪昇。
% f* f- K  Y9 R3 |) @, c6 X
; y9 {9 P6 J4 T  m( W1 M      2024年5月26日(20:30)周日晚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 空中课堂”,由王洪昇讲述《伤寒论》。题目是大家一起学习伤寒论。
" X7 r4 Q$ a' E9 x
/ Q9 `; Q& _* F0 M) P2 h      第五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一 平脉法第二(一)。8 m$ x8 j# G$ H; o3 D

, n( m& x+ b/ F2 ?, ?      内容简介:以问答方式揭示平脉的总纲;从呼吸时脉搏的快慢,以测其内外虚实;脉证合参,以推断病愈之法;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诊察病情之法,以及对诈病的识别和处理。/ K* i' A: o5 Y. K$ H

8 X# W5 l9 j- N# q              祝贺河北涿州的中医学者王洪昇先生讲座成功!他的 第五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一 平脉法第二(一)。3 M: s7 _" J) B# ^. I
$ w/ F6 X' K& Z' O9 H
      其中有一段原文,被清初名医喻嘉言深为赞许,认为是治疗瘟疫传染病的“赤文绿字”,也是三焦辨证的滥觞:“寸口脉阴阳俱紧者,法当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清邪中上,名曰洁也;浊邪中下,名曰浑也。阴中于邪,必内慄也。表气微虚,里气不守,故使邪中于阴也。阳中于邪,必发热头痛,项强颈挛,腰痛胫酸,所为阳中雾露之气。故曰清邪中上,浊邪中下。阴气为慄,足膝逆冷,便溺妄出。表气微虚,里气微急,三焦相溷,内外不通。上焦怫(音佛下同)郁,藏气相熏,口烂食龂也。中焦不治,胃气上冲,脾气不转,胃中为浊,荣卫不通,血凝不流。若卫气前通者,小便赤黄,与热相搏,因热作使,游于经络,出入藏府,热气所过,则为痈脓。若阴气前通者,阳气厥微,阴无所使,客气内入,嚏而出之,声嗢咽塞。寒厥相追,为热所拥,血凝自下,状如豚肝。阴阳俱厥,脾气孤弱,五液注下。下焦不盍,一作園。清便下重,令便数难,齐筑湫痛,命将难全。”& m: }+ i, e+ \8 k' S
# p- J7 ^5 F- V# M  Z! ^
这的确是一段非常重的医学论述,值得大家深入学习、认真体悟。, P, k( N; Q) f& l- m
# b+ q1 ~8 i; ?" R& g; K
       感谢王洪昇先生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6-10 22:13:43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4年5月27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 G" M. c$ i! d: \; o( O3 W  T
  N2 B& E; u9 a$ a& i8 I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 R, W6 j4 p" x% ]! o
- f% p# z: A; L6 K% y# A 5 R5 C/ \: ~& r. P& x" p$ H

3 }/ g9 @0 @) g* o: R8 |, w& S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0 V$ f* f+ N" [3 y# R
. `; e6 n1 O5 a9 z7 d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A; ]9 a- p+ o( B0 Y5 b9 |

' y) K  X, }" G9 E7 i& x      第一章  扁鹊
# ^. i, P+ ?; u: c; B5 @
) F* P# V# i' ~6 O3 P    扁鹊秦越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民间中医,有很多医案,有的甚至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传说,也有很多人借用扁鹊的名号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我们拨开历史迷雾,穿越二千五百多年来学习扁鹊诊治赵简子的历史故事,今天晚上且听马京雪医师的精彩分享扁鹊诊治赵简子(下)。1 J# l5 Q7 K" o7 z0 r
7 J, C8 F6 i" q- j8 Z0 V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中医师在宁晋县凤凰台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第一章  扁鹊诊赵简子有关内容的考证。
) g  o9 O6 u7 E5 s
2 `/ [, B) `/ o% y2 O$ C+ ~        扁鹊诊赵简子被记载于历史,是因为他见证了董安于、赵简子灭二卿政治事变的一个环节。
* Q) n/ ^( V, `' a8 e7 G! G8 q- A  o) N) C; s. ?3 z9 [; c
       此后,赵襄子在遇到政治困难的时候(杀了代王),仍然借助这个扁鹊诊赵简子事变,来“补笔”几句话,以便有利于自己渡过难关;在反灭智伯的时候,赵襄子还模仿董安于编造了“三神保佑”的政治性神话(谣言),以便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取得胜利;赵武灵王在胡服骑射等困难的时候,也“补笔”扁鹊诊赵简子,以便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
% F( L: _  u, i  t
/ C2 f" g- p& ~2 s       因此,扁鹊诊赵简子是一个真实事件,但是历史记录多次被赵襄子、赵武灵王补笔,添油加醋,是一个常用常新的历史文件。
/ C( |$ {' S. j7 f3 k; Q5 |  n! q) m" x" V$ a
       感谢马京雪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6-10 22:14:27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4年5月28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继续为大家讲述《扁鹊学术思想研究》之“窦材学扁鹊大灸特色浓”。
3 v6 [7 f/ B4 w6 l2 W# |3 Q7 L! W3 r3 R; x( E$ ~, Q5 E  J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
0 Z: e5 Z9 E8 S) z+ O
% U% x$ R5 C- d" w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继续为大家讲述了《扁鹊学术思想研究》之“窦材学扁鹊大灸特色浓”。$ l$ s% I" f+ q$ x' P7 J0 j+ z1 `, X
& V  l# `, r3 M
         扁鹊救治虢太子的时候,用针刺外三阳五会促清醒,用“五分之熨,更熨两胁下,以八减之剂合煮之”,使太子坐起来,这些“外治内效”的理论与方法是中医独特的学术特色,影响深远。窦材《扁鹊心书》继承扁鹊的学术经验,用大灸治病和养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影响深远,成为里程碑。5 m  W1 X1 b& G

/ I2 Z# s0 t2 y8 r  ?        感谢张培红院长、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