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2018年3月5日),马京雪讲述《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他和大家一起讨论“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这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献。3 b0 A' g; }! Q5 k
《脉经·卷五》的内容,其记载的大量扁鹊医学论述十分珍贵:5 k4 l' b2 f8 L& M% B, A
扁鹊曰:夫相死脉之气,如群鸟之聚,一马之驭系,水交驰之状,如悬石之落。出筋之上,藏筋之下,坚关之里,不在荣卫,伺候交射,不可知也。脉病患不病,脉来如屋漏、雀啄者,死(屋漏者,其来既绝而止,时时复起,而不相连属也。雀啄者,脉来甚数而疾,绝止复顿来也)。
0 Z8 r- W) Y, e) J 又经言:得病七八日,脉如屋漏、雀啄者,死(脉弹人手如黍米也)脉来如弹石,去如解索者,死。(弹石者,辟辟急也。解索者,动数而随散乱,无复次绪也)脉困,病患脉如虾之游,如鱼之翔者,死。(虾游者,苒苒而起,寻复退没,不知所在,久乃复起,起辄迟而没去速者是也。鱼翔者,似鱼不行,而但掉尾动,头身摇而久住者是也)脉如悬薄卷索者,死。脉如转豆者,死。脉如偃刀者,死。脉涌涌不去者,死。脉忽去忽来,暂止复来者,死。脉中侈者,死。脉分绝者,死。(上下分散也)脉有表无里者,死。经名曰结,去即死。
+ M& C& R9 c& o+ p1 e: o 何谓结?脉在指下如麻子动摇,属肾,名曰结,去死近也。脉五来一止,不复增减者,死。经名曰代。
6 j; O+ f( S0 _/ ]' R 何谓代?脉五来一止也。脉七来是人一息,半时不复增减,亦名曰代,正死不疑。
) t6 l# ]& L; N [" Y 经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有连年月而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
1 Y- Q5 t- @" n 然:可具知也。设病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弦急而长,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也。病若开目而渴,心下牢者,脉当得紧实而数,反得沉滑而微者,死。病若吐血,复鼽衄者,脉当得沉细,而反浮大牢者,死。病若谵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而反手足四逆,脉反沉细微者,死。病若大腹而泄,脉当微细而涩,反得紧大而滑者,死。此之谓也。http://www.ynjkcy.com/bqwh
! P' ]9 n) V$ Y1 u4 V4 t* N, I 祝贺马京雪讲述《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也就是脉学之中,关于不正常脉象与疾病的关系。除篇首有“扁鹊曰”之外,篇中“经言”、“师曰”竟达十余次,又有“尺脉不应寸”和五行学说的影响,可见扁鹊脉学在传承中,有可能汇入后世弟子的文字,也是医学发展的必然。
) j1 K5 m6 k* B* D 成书于汉代的《素问·大奇论》,其内容主要是扁鹊“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且文中无黄帝君臣之名,其源自扁鹊之脉学于此可见一斑。
. V8 u( v' B" U" E& Y- o% a 魏晋之际的太医令王叔和,由于职务之便能得见内府秘藏,他所著《脉经》一书,除引用《素问》、《针经》、《四时经》、张仲景、华佗等医学著作之外,还引有扁鹊的某些论述。1 J3 A# ^/ n4 G, D) R. D/ L, E3 k
《脉经》中的“扁鹊曰”的内容,王叔和有可能直接引自《扁鹊内·外经》。《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的齐王侍医遂,虽然也学习扁鹊的医学理论,但由于“不习文理”未能全面掌握,以致有所失误。仓公阐发扁鹊学术“之大体”,认为扁鹊医学“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合色脉;(临证时以)表里有余不足、顺逆之法,参以其人动静与息相应,乃可以论”。此学术特点,在王叔和所著《脉经》引文中,尚可窥其梗概。1 J5 R G: f; ?' ^
尽管《扁鹊内·外经》和《脉经》中“扁鹊曰”的内容,有可能包含着后世弟子学人的附益与补正的文字,但仍是我们探讨扁鹊学术成就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