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2-28 21:27:30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2月28日20:30)由刘敬章继续讲述《中医群英战sars》之sars的中医病因如何求。内经热病、仲景伤寒、清代温病在症候上基本相似,治疗应当同法。从辛温发汗到辛凉解表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外感热病证治法的进步,也反映出古今医家对外感热病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古今温病概念的变迁。现代的中医外感热病学说完全可以统一起来,统一热病学说同时也是我们这一代中医人的重要任务!我们期待刘敬章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qy5 q4 ~% b7 Z3 B" O9 J
               祝贺刘敬章讲述《中医群英战SARS》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SARS的病因如何求?”西方医学所说的病因是新型冠状病毒,是说它是元凶,有了专门的抗病毒西药,或者有了特效疫苗,才能解决问题。中医对此病的病因分析,远比这些复杂。因为中医不是化验血液和痰液,而是“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为什么都在一样的环境下,有的人病了,有的人不病?有的人病情重,甚至死亡了,有的病情很轻?其背后的复杂原因,绝对不是一个微生物可以解释的。中医所说的病因,有近因,远因;有内因,外因;有直接原因,有间接原因;有主要原因,有次要原因。病情如此复杂,病因也不可一概而论,因此不能简单化处理。中医的病因不是测出来的,而是“审证求因”,是推测出来的,并且与治疗联系在一起,叫“辨证论治”。也就是说,辨证是求因的开始,也是治疗的起点。证是基础,病因,治疗,都根源于证候。由于是“审证求因”,所以不同的中医,对于同一个病的病因,认识会有差别,治疗方药也会不同。这不是中医的缺点,而是中医的特色。想当然,希望“标准化”,“千人一方”,“一方治到底”,都不是中医特色,这样做就会“异化中医”,把“辨证论治”、“审证求因”的传统特色丢失了,变成“不会用中医思维”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3-1 22:03:53 | 阅读全部
                 今天周四(2018年3月1日),晚上李源继续讲述《回归中医》,和大家一起讨论《古代医学家给后世的启示》的后半部分的内容,一起学习曹东义老师根据确切史料记载,整理的几则古代医家行医的故事:医缓诊断膏肓之病;医和论贪恋女色之害;楚医诊脉查明装病;扁鹊学医十年乃成并非神授;扁鹊诊赵简子可考可证;文挚治病激怒闵王。通过这些资料的学习,对我们学习和传承中医、研究中医、重新认识中医、回归中医传统,发展中医学术,都有很多启发,我们一起期待,分享这些精彩内容。http://www.ynjkcy.com/hgzy
1 D9 J  z4 K3 t! T8 H                 祝贺李源讲述《回归中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扁鹊和文挚的事迹。扁鹊深刻打动和影响了张仲景,使其“每览辄叹”,我们更应该很好地学习和继承他的学术思想。尊鸟爱鹊,以鸟为图腾的赵人,把名医秦越人尊称为“扁鹊”,是希望他超越千里马,像喜鹊那样随时可到,“在赵者名扁鹊”寄托着大众对医学的渴望。文挚医术高明,也和扁鹊一样,都是为了救人而丧失了生命。华佗与他们相差几百年,也死于非命,做一个好医生,在那个时代是很不容易的。如今,也常有误解医生的事件发生,这是很不应该的。; w  B1 @, Q$ ^, v8 L7 J! o- b* l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3-2 21:46:27 | 阅读全部
                        今天,本周五晚上(2018年3月2日),刘云双为大家讲述《挺起中医的脊梁,废医验药危害中医》,讨论的话题是:莫用“中医骗子”嫁祸中医!) h1 e9 ~" z2 s8 \
                       在2003年,方舟子在他的网站上开辟了专栏:“立此存照中医骗子”,这是一个偷换概念,嫁祸中医的标题。方舟子到处宣扬中药有毒有害的错误言论。还收集和整理了很多关于中药毒性的黑材料。而且还有大茴香,丁香,薏苡仁等,也被诬陷为有毒的。方舟子带着有色眼镜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中医药就是不顺眼。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绝对有益而无害的,就看人们如何使用、利用这些东西。比如,过分的阳光可以让人得皮肤癌,过量的氧气可以让婴儿失明。过量维生素可以中毒,淀粉可以让人得糖尿病。中医,对于药和毒的辩证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有一个长达几千年的验证过程。
* {& N( C3 p7 T- `$ k1 q! T让我们期待本周五刘云双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tqzydjl: ~, y9 B- Q' [
                      祝贺刘云双讲述《挺起中医的脊梁,“废医验药论”危害中医》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方舟子开设“立此存照,中医骗子”栏目,嫁祸中医的错误做法。一百年来,中医被很多人不公正对待,有人从正面进攻中医理论,写《灵素商兑》;有人用提案,要求废止中医;有人用西医的解剖知识说中医不科学,等等,不一而足。方舟子更阴损,把有人打着中医旗号欺骗大众的罪过,都转嫁到中医头上,他不说这是“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却把污水泼向受害的中医群体,说这是“中医骗子”。他说,中医是产生骗子肥沃的土壤。他不知道,所有的骗子,都要假借名牌,欺骗大众。中医是老名牌,五千年的名牌,因此,中医被人利用的事情格外多。骗子们不打别人的旗号,是大众不了解,不相信那些东西,所以他们喜欢利用中医的名誉欺骗大众,就是看上了中医是一座不可能被打倒的高山,靠山。方舟子本来叫“方是民”,他爸爸给他取这个名字,他不满意,就把自己打扮成“诺亚方舟”,希望自己像老子孔夫子那样有名气;把鲁迅创刊的《雨丝》杂志,在前边加一个“新”字,就把它据为自己网络的名字了。他这样打扮自己,巧取豪夺,与骗子们玩的把戏如出一辙,毫无二致。
+ U* v. n1 Y  J6 A! M
; l& m) }$ v( d% p7 _2 r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3-3 20:14:42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3月3日),张俊青讲述《中医近现代史话》,他和大家一起讨论“卫生部未能表彰的众多成果”。,卫生部在中医研究院成立大会上表彰了4项中医成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鼓励人们热爱中医,发扬中医学术。一时之间,献方献技成为一种风气,都想得到政府重视。当然,也有的人希望再奖励中医成果的时候,自己能够“榜上有名”,既丰富了祖国医学,也为单位和个人争得了荣誉。老实说,卫生部的表彰只不过是抓一些典型做表率,是表示一种态度,由过去歧视、限制中医的政策,转化为促进中医发展,为中医事业的振兴而鸣锣开道、努力奋斗。# q% _7 }# g* c; r, J6 p
然而,被表彰的4项中医成果,只不过是“挂一漏万”,是万紫千红之中的一朵花,是冰山一角,而更多的中医成果没有被表彰。我们这样说,例子多得不胜枚举,很多中医学家一生治病救人,即使不是来一个好一个,也有许多“妙手回春”、“活人无数”的鲜活例子。
# I$ x/ c" B" S/ L+ R4 |我们一起期待张俊青的讲述。* b1 O. f3 U6 c; |
                 因今天晚上8:30张俊青老师有重要安排,为不耽误讲课,课程提前到5:40开始。http://www.ynjkcy.com/zyjxdsh
6 Z6 q) j$ K* k9 A& ?/ Y' H                 祝贺张俊青讲述《中医近现代史话》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卫生部未能表彰的大量成果”。
$ G4 x5 |4 u" c) o* l6 P- I那么,谁够资格是“卫生部未能表彰的大量成果”中的一个呢?我们借用路志正先生提供的两部珍贵资料,可以初略看其梗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56年12月编辑的《中医临床经验资料汇编》第一辑、第二辑收集了很多成果。
$ }# e! i, B; J4 j' U6 }4 N               第一辑的前言说:“一年来在各级党政领导和监督下,经过了对贺诚同志错误思想的批判,党的中医政策得到正确地贯彻执行,中医力量和作用也有了显著的发挥。尤其是通过中、西医密切合作和临床观察,在不少疾病上对中医的疗效进行了总结和整理,不但可以提高了中医的治疗水平,并对中医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现将各地治疗报告汇编成辑,供作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956年10月23日”。: C% i5 Z* \" Q. j% d6 B' x+ H& L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56年12月编辑的《中医临床经验资料汇编》第二辑里,也收集了许多中医研究的科研成果。- F7 \) B/ @; f5 g
             这两本书,尽管已经有了书号,也有了第一批印制出来的“新书”,但是有领导看过之后,被盖上“内部发行”的红章,没有能够在社会上广泛流行,“胎死腹中”这也是中医坎坷命运的见证。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3-4 22:00:21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3月4日),王红霞主任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她和大家一起讨论“美国针灸热的世界意义”。1972年2月,中美建交,尼克松访华前后,一个记者把中医针灸的神奇魅力,介绍到了美国,引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针灸热。美国中医药专业学会会长李永明博士经过多年的调查寻访,获得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终于查明了针灸流入美国的源头。1 }4 ~+ e% T# P" j6 p9 s# m5 d
                      1972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过问针麻的情况,并指示针刺麻醉光会做手术不行,还要讲出道理来。1972年以前,战备观念很强,有关针麻的应用和研究情况被当作科技秘密,只在国内相关的学术范围内进行了交流。1972年春《人民日报》关于针刺麻醉的公开报道,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经中央同意,随行的黑格将军参观了针麻手术,不禁惊叹“真是不可思议!”中国传统的针灸疗法与西医外科手术相结合的科技成果,在外交战线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后来有30余个国家先后派人前来参观学习针麻,国外一些科学家也投入了这项研究工作。: C: Y$ {- B* G* F+ p+ |% ]
我们期待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ddgy
. E, B, |+ D' |: }) Z7 x! I                    祝贺王红霞主任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
/ q6 \. ?6 @* Z1 T, U7 v3 A# K                    美国将中医针灸合法化,用法律形式承认中医是专业职业,是对中国医药文化的肯定。这也充分说明文化不分文化背景、种族肤色,只要有价值,就会被接受和传播。中国文化在西方的发展只有得到民众的接受和法律的保护,才能做到根深叶茂。
9 L$ m' \8 y1 X( m6 {(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创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振吉教授十年前说,国际中医药发展的大好形势造就了一支不断扩大的国际中医药从业队伍。在英国从事中医药工作的我国大陆中医药高等院校毕业生,1993年仅为200人,而2007年这一数字已升至1000。李振吉说:“有人估计,目前国际上中医药从业人员大约30万~50万人。”! Q  o+ e  b2 T4 ]
                  中医走出国门,在国外存在和发展的形式,目前基本都是适宜普及的诊所,很少设住院部。
7 n  `0 S0 g" Z& C; u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未来复杂性科学的崛起,中医依靠特色的理论与技术,必将传播到更广阔区域,造福于全世界。2 F/ m1 ^6 x4 n: A
* [" Y( M+ O+ x7 @4 c& v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3-5 21:25:51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3月5日),马京雪讲述《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他和大家一起讨论“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这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献。
0 _2 L+ s) F3 p                《脉经·卷五》的内容,其记载的大量扁鹊医学论述十分珍贵:3 c' v1 o8 b6 T$ t
                扁鹊曰:夫相死脉之气,如群鸟之聚,一马之驭系,水交驰之状,如悬石之落。出筋之上,藏筋之下,坚关之里,不在荣卫,伺候交射,不可知也。脉病患不病,脉来如屋漏、雀啄者,死(屋漏者,其来既绝而止,时时复起,而不相连属也。雀啄者,脉来甚数而疾,绝止复顿来也)。
! I* |) |' m4 C5 z              又经言:得病七八日,脉如屋漏、雀啄者,死(脉弹人手如黍米也)脉来如弹石,去如解索者,死。(弹石者,辟辟急也。解索者,动数而随散乱,无复次绪也)脉困,病患脉如虾之游,如鱼之翔者,死。(虾游者,苒苒而起,寻复退没,不知所在,久乃复起,起辄迟而没去速者是也。鱼翔者,似鱼不行,而但掉尾动,头身摇而久住者是也)脉如悬薄卷索者,死。脉如转豆者,死。脉如偃刀者,死。脉涌涌不去者,死。脉忽去忽来,暂止复来者,死。脉中侈者,死。脉分绝者,死。(上下分散也)脉有表无里者,死。经名曰结,去即死。
$ e" K2 @  J- k% @! M. C               何谓结?脉在指下如麻子动摇,属肾,名曰结,去死近也。脉五来一止,不复增减者,死。经名曰代。
& Z% O4 c0 m  x: [" M+ k! T               何谓代?脉五来一止也。脉七来是人一息,半时不复增减,亦名曰代,正死不疑。
, b& g! Q$ M5 B               经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有连年月而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
; U0 ]2 U& _" ]2 [2 ?6 F9 B               然:可具知也。设病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弦急而长,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也。病若开目而渴,心下牢者,脉当得紧实而数,反得沉滑而微者,死。病若吐血,复鼽衄者,脉当得沉细,而反浮大牢者,死。病若谵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而反手足四逆,脉反沉细微者,死。病若大腹而泄,脉当微细而涩,反得紧大而滑者,死。此之谓也。http://www.ynjkcy.com/bqwh% Q. G  [2 k: n/ U4 |6 f
              祝贺马京雪讲述《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也就是脉学之中,关于不正常脉象与疾病的关系。除篇首有“扁鹊曰”之外,篇中“经言”、“师曰”竟达十余次,又有“尺脉不应寸”和五行学说的影响,可见扁鹊脉学在传承中,有可能汇入后世弟子的文字,也是医学发展的必然。
* {0 ~) ~% \$ p2 K+ G              成书于汉代的《素问·大奇论》,其内容主要是扁鹊“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且文中无黄帝君臣之名,其源自扁鹊之脉学于此可见一斑。
  Y+ W0 K6 r3 N) D. ^; k# v              魏晋之际的太医令王叔和,由于职务之便能得见内府秘藏,他所著《脉经》一书,除引用《素问》、《针经》、《四时经》、张仲景、华佗等医学著作之外,还引有扁鹊的某些论述。
' S. i# Q7 ~3 J# y1 {: f             《脉经》中的“扁鹊曰”的内容,王叔和有可能直接引自《扁鹊内·外经》。《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的齐王侍医遂,虽然也学习扁鹊的医学理论,但由于“不习文理”未能全面掌握,以致有所失误。仓公阐发扁鹊学术“之大体”,认为扁鹊医学“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合色脉;(临证时以)表里有余不足、顺逆之法,参以其人动静与息相应,乃可以论”。此学术特点,在王叔和所著《脉经》引文中,尚可窥其梗概。/ D1 ^7 U5 p$ \' Q! |7 X
尽管《扁鹊内·外经》和《脉经》中“扁鹊曰”的内容,有可能包含着后世弟子学人的附益与补正的文字,但仍是我们探讨扁鹊学术成就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3-6 22:00:32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3月6日),张海涛讲述《中医外感热病学史》,此前38次讲座,讨论了中医外感热病的历史发展过程,从无到有,从单纯的经验到理论指导的应用,从伤寒替代热病,到百家争鸣。可以说中医热病史是中医史上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 b( g3 t! b5 ]9 Q9 z
                  学以致用是中华文化的显著特征,任何一门学问都离不开实用的目的,我们探索寒温统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是因为中医临床需要,而且这是很紧迫的任务,是临床现实逼迫出来的一个课题。
& k' l7 u% p( I; w            中医面对各种发热性疾病,无论是突发的大面积疫情,还是散发的以发热为突出证候的病例,都面临着一个抉择:这是伤寒,还是热病?或者这就是瘟疫?应该用哪些理论作指导?
$ [  P# A/ S. W/ X& x             接下来,张海涛要讲述的主要内容就是曹东义探索的---寒温统一诊疗新模式。请大家关注收听。http://www.ynjkcy.com/zywg
+ _: H9 J! o* A$ h; f  ~- M3 I8 u                   祝贺张海涛讲述《中医外感热病学史》成功!外感热病的历史很悠久,对人类的危害最大,中医学探索这类疾病的过程,前赴后继,曾经有很多医学家或总结方药,或提出理论解释。早期用“热病”进行概括,这是看重了传染病过程之中的发热表现,并把其他证候、症状串联起来,《素问》用六经分证,提出来“汗法”与“泄法”“五十九刺”等方法进行治疗;《难经》提出“伤寒有五”,建立了广义伤寒学说,重视外受寒邪的诱因。华佗用汗吐下治疗,张仲景以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八法,或者用113方进行治疗;吴又可强调传染性,借古代“瘟疫”学说,提出邪伏膜原学说,明清其他温病学家也从不同角度提出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治疗方药空前丰富。由此,形成了伤寒、温病学派。六经容不下温病的方药,温病也不能完全吸收张仲景的方药。因此,必须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地,看待寒温论争,建立“热病统寒温”的分级诊疗体系,这也是病证结合的体系。我们提出“河舟码头学说”,试图包容古今,并为未来预留发展空间。希望在未来传染病的法治之中,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1 n! i0 \  r& W! x) L% E

3 d* i' d. a, X4 T' x8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3-7 22:16:52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3月7日),由王秀民讲述《中医群英战SARS》,SARS属于中医传统的热病范畴。从《内经》热病、到张仲景《伤寒论》、再到吴又可的《温疫论》,清代温病四大家,他们讨论的不是某个具体的疾病,都是讨论所有外感病共同的诊治规律。虽然他们关于病因病机认识有同有异,众说纷纭,但是求同存异,辨证理论体系也是逐渐丰富起来了。那么,如何把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合理成分传承下来,为未来留下发展空间?是注重把握整体,还是看重阶段的描述,如何兼顾众长?分析不同辨证理论体系,讨论它们论述的传变规律,正确认识循经传、越经传、隔经传。敬请听王秀民的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zyqy
2 ~$ q9 G' ?$ P: P            祝贺王秀民讲述《中医群英战SARS》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面对非典新瘟疫,应该如何探索其辨证规律的问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属于中医传统的热病范畴,具有很强的致病性、流行性,符合古人对于瘟疫病的描述。在中国古代瘟疫病曾经多次流行,瘟神肆虐神州赤县,上演过多次“千村霹雳人遗失,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活剧。仅西汉后期的90年之中,就发生了十几次瘟疫流行。
9 z1 V7 l/ Q' H. {3 ?4 ?% G* i在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了外感热病的“蒸蒸而热”,因为“发热”既可以是病人的主观症状,也可以很容易地被医生和家人客观地察知,所以“热病”应当较早地被古人了解,而对于引起发热的病因的了解,应当晚得多。
( G' t% Z8 d; T8 j$ h# e4 R           《素问·热论》用三阴三阳的六经,来概括热病的证候。
0 M$ z9 w9 F! J1 V& q            在《伤寒论》六经病篇中,仲景处理经络与证候的关系较为灵活,因为伤寒六经病虽有较多的证候与其所属之经络关系密切,但也有一些证候则难以用经络关系予以解释。
: |! f& p, X3 Z$ {. b( I1 f           《诸病源候论》按一日、二日、三日等推演热病、温病、伤寒、时行等各种外感病的证候。《千金方》《外台秘要》《医心方》《圣济总录》等大型方书,皆按伤寒一日、二日、三日等分类罗列处方, 也反映了“日传一经”的深刻影响。甚至清代的何秀山在注解《通俗伤寒论》的序言中,还坚信外感热病会在第七日、十四日、二十一日痊愈。4 m  e1 Y8 N4 G; y8 ]5 s0 l, g2 C
           王好古《此事难知》认为,太阳病进一步发展,可以有六种传变形式:传膀胱为传本,传阳明为巡经传,传少阳为越经传,传少阴为表里传,传太阴为误下传,传厥阴为巡经得度传。其后尚从善《伤寒纪玄妙用集》也有类似的认识,但名称不完全相同。& X! @- X: t, w$ s' P& t( j0 J* |9 r5 S
吴又可论述瘟疫的传变时,虽然强调“疫有九传”,但是“九传”皆不离“表里”。《瘟疫论·统论疫有九传治法》云:“夫疫之传有九,然亦不出乎表里之间而已矣。所谓九传者,病人各得其一,非谓一病而有九传也。”
2 W; e4 O- ^) w7 V* V! o8 U+ o           自从叶天士提出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倡导温病按上中下三焦辨证的学说之后,温病学说就与仲景的伤寒六经辨证学说分道扬镳,成为外感热病辨证的一套新体系,被广大医学家所接受,并很快被应用到临床治疗之中,使外感热病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9 C( i, ]1 d7 d% b/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3-8 22:13:45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3月8日),马建辉讲述《回归中医》,他和大家一起讨论“史学重真实,文化求发展”的问题。毫无疑问,几千年的中医发展史,有很多感人的事迹、学术成就和历史人物,都是真实发生过的,绝对不是现代编造的电影故事、电视剧,不能戏说,也不能简单地阅读古代典籍的记载。因此,就提出来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如何向大众,在现代条件下,讲述中医的历史?如何阐明中医的学术特色?这是一个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我们提出的“史学重真实,文化求发展”,就是希望比较好地处理好历史真实性与艺术生命的鲜活性,这方面前人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我们一起期待,马建辉的精彩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hgzy
: Z* K( X6 p  o% t. Q) j7 W7 _5 j                祝贺马建辉讲述《回归中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如何做好“史学重真实,文化求发展”的问题。5 {3 v* W) ?5 x0 N+ @( d/ Z7 }
史学的真实性,是古代文明、古代文化的真实内核,丰富多采的文化传说是古代文明的油彩与光芒;只追求真实,不仅失之枯燥,而且无法与现世连接与沟通;文化需要演绎,需要发展。只有经过发展与演绎,文化才能不断丰富繁荣。但是,只宣扬文化而不顾历史的真实性,就会越传越玄,背离生活本身。只有把历史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表述悠久的历史文明与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10多年前,邢台内丘县扁鹊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正是这样完美结合的尝试。' Y, B6 q0 D! s
              有关扁鹊的问题说来话长,可以用“历史悠久,谜团重重”来概括。扁鹊的问题,既是医学的问题,也涉及到历史,涉及到文化。扁鹊首先是一个医学家,医学属于应用科学,从古至今人们对于医学的要求是能够治疗疾病。扁鹊作为早期的医学家的优秀代表,他医术精湛,医学思想先进,医德医风堪称万世师表,在今天仍然具有令人景仰的巨大力量,医圣张仲景就对扁鹊“每览”而“慨叹”,这些都值得我们重新认识扁鹊。通过追思扁鹊,汲取中医药学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凝聚力量以有利于中医药在新世纪的腾飞。% L/ k3 @  c3 |0 }0 A- y+ _4 {
              扁鹊是一个历史老人,他当时如何学医,如何行医,他真实的医疗水平怎样,他的名号怎么来的,他生活于什么时代,历史上到底有多少个扁鹊,他有医学著作吗?《汉书艺文志》所说的《扁鹊内外经》、《黄帝内外经》与扁鹊有无关系,《难经》是扁鹊的著作吗?扁鹊具体的医学贡献是什么,等等,都需要用历史学的方法进行考证研究,才能得出符合历史本来面目的正确结论,这就需要历史学的知识,甚至需要历史学家参与共同研究。
( C+ V3 ]3 T4 |: F* K4 k7 w# Z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3-9 22:04:15 | 阅读全部
                  本周五(2018年3月9日)有黄小平为大家讲述挺起中医的脊梁——“废医验药”危害中医一书中的题为莫用“中医骗子”嫁祸中医这篇,今天继续这篇内容中的“中医怎么认识毒和药”。/ ]# H( U. Z  @) T- f5 }2 M7 U3 h

4 }; b. d, N* T3 J                方舟子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医药就是不顺眼,在方舟子的眼里,很多中药、中成药都是不能再用的药品、药物,还有许多药物也被方舟子列为不可用的有毒药,都不能再使用了。中医面对无药可用的境地,即使不再“废医”,中医也自然而然地废止了。这完全是误解 。+ p0 M5 `/ m2 ]+ ^8 T% v
               中医对于药和毒的辩证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有一个长达几千年的验证过程。中医能够驾驭有毒性的植物,使它“有毒无害”,并且利用其毒进行治疗,也就是“化毒为药”。其中充满了辩证法的智慧,而不是诡辩。& G% m( _, R- G8 `* n; Y( Z1 h
/ y# D7 [- c& R" }( R' H- U5 V* t
                中医认为,药就是毒,应该慎用药物。$ \4 f- h* G1 j
                在古时用药物治疗的早期阶段,由于服药经常中毒,所以“毒药”并称,也是毒与药难以分辨的早期阶段。古人这样“毒药并称”,暗含着慎用药物的思想,告诫人们不要轻易使用药物。
7 `* F3 s& Z  o: d
- V! N! s! S$ f0 X6 t) w& R9 ^              中医认为,药气太盛,伤害了人体即是毒。
% w, h8 M9 a1 G, E+ m% ?0 u8 ]/ L              人们在实践之中,掌握了规律,可以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化毒为药”、“化害为利”成了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独特贡献。在毒与药的关系里,其相互转化的关键,是对于人体的利与害。对人体有害的,就是毒;对于人体有利的,就是药。当药物的有利作用转化为有害的时候,药就变成了毒;当毒物被人们利用而有利的时候,毒就变成了药。
! a" Q9 P# i/ ^7 d4 G& c) C( m6 a8 y2 F4 w" u
              中医认为,自然界的六气太过,就会变成六淫,六淫太过则成毒。
8 j$ R$ d1 f0 s* L) l# l              对于六气太甚产生的毒气,《素问·五常政大论》论述得最系统,对于六气转化而来的“五毒”的治疗,不仅可以使用针刺,在经脉上下内外取穴治疗,而且可以用药物调治。调治的原则,是用气味比较足的药物,治疗五毒较甚的病情;而气味比较淡薄的药物,只能用来治疗五毒比较轻浅的病证。( u5 F- E, o6 b

/ w* h" e  e# L3 O0 R$ _             中医深入研究毒害,由此延伸出预防疾病的思想。
* f  V, B% R3 B+ F             既然用毒药可以治疗疾病,那么治疗过程也可以简称为毒之。面对毒气危害,中医主张隐匿潜藏,避其锐气。面对毒害的时候,中医强调,首先要健体强身,然后可以迎击毒气。中医认为,可以解毒排毒,给毒以出路。中医治疗的时候,可以化毒为药,因势利导。! F: p/ q+ \9 e4 J/ _# K, p0 ?  h

; Q4 i7 ~% O; x1 K: I( |            善于“化毒为药”的中医,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中医学的原始创新凝聚着艰辛地探索和巨大的智慧。+ l- u  O; T7 i  m. ]! N

' j$ r, ?4 m0 \$ L           让我们一起听他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tqzydjl0 h: Z6 O# T& E8 M0 v
           祝贺黄小平讲述《挺起中医的脊梁——“废医验药”危害中医》成功!他和大家讨论和分析中医“化毒为药”、“变废为宝”的大智慧。本来是棵草,神农尝过成了宝,《神农本草经》是记载中医驾驭中药,减毒增效最早的专门著作,后世一直遵循其中提出来的配伍原则,有相须、相使、相杀、相恶种种不同。后来的医学家逐渐积累经验,不但增加了很多味有毒、无毒的药物,而且逐渐形成了完善的炮制理论和丰富的炮制技术,如《雷公炮制论》就是一部代表作。- }- D/ Z  T  Y1 `: Y
           有了这些组方、炮制经验,古人探索的足迹并没有停止,金元时期的张元素、王好古等人,又发明了“引经报使”学说。也就是在方子里,增加一些针对某个经脉的药物,然后改变整个方剂的作用方向,使组合效应的“大方向”,有了“制导系统”的方向盘,让药物改变其固有的作用趋势,按照医疗的需要“直达病所”,可以减少用药,提高疗效。
( U1 p7 S0 d5 @7 C  ^2 E          变废为宝,化毒为药是中医的大智慧,方舟子不理解中医的大智慧,有意无意歪曲中医,把这些有害论调分析出它的危害,也是可以变成宣传中医学术的养料,有益于中医事业的复兴。我们将来还要继续讨论,因为方舟子等人的言论还在发挥作用,还在蒙骗大众。
6 ]7 b9 F$ P8 i1 }; H' s; i- J  ~1 L% j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