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2-30 18: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4年12月17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任丘市中医院院张海涛主任为大家讲述《路志正医论集》之“中医内科急症概论”。
9 P# r5 q+ A' v8 [1 F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 F8 b2 F- s' E: A3 ]
祝贺河北省任丘市中医院院张海涛主任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路志正医论集》之“中医内科急症概论”。
( j3 }% s) p& \ p0 | 路老说,《黄帝内经》中就论述了高热、卒痛、暴厥、出血等急症。“厥心痛,痛如锥刺心”远远比西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的记载为早。《素问·至真要大论》之病机十九条等病机,成为了辨证治疗急症之圭臬。后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研究外感急性热病的专著,仲景所创的六经辨证,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对高热、亡阳、亡津、发黄、痉厥、暴泄、厥逆、神昏、衄血等急症的治疗;真武、白虎、承气、四逆等方剂,亦是抢救急症的有效方剂。
" |' x$ L! c% q9 P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专为急症而设,书中记载了“卒中恶死”“卒心痛”“卒腹痛”“卒霍乱”“食中诸毒”“虫蛇咬伤”等几十种急症的治疗方药,对后世治疗急症有很大的启发。. u+ K1 W7 R! j; f! ]$ s2 h9 N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列1720种病候,其中有关急症者达300余条,该书对各种急症病候的病因、病机条分缕析,分类精详。唐·孙思邈《备急千金方》冠以备急二字,书中介绍了许多治疗急症的9 c% g5 \& G0 C3 w/ I: z( B- P
经验。《千金翼方》卷二十,列“备急方”共27首,专为抢救垂危证而设。如对“卒死”,外用仓公散,内服还魂汤,兼配针灸等,不胜枚举。
! i- X* N5 \) s T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了开窍醒神,以治急症高热、神昏、窍闭之至宝丹、紫雪丹及苏合香丸等,迄今仍为临床急救之必备,可以说是对中医治疗学的一大贡献。
. a0 N4 S, b, z4 u% x7 X, [& P金元四大家对中医急症学亦做出了杰出贡献。刘河间以倡言“火热论”。《儒门事亲》中记载了治疗破伤风的案例。朱丹溪所著的《丹溪心法》,列有“救急诸方”专篇。李东垣生创立的治疗大头瘟的专方普济消毒饮。" A$ x1 D2 ?% |, O1 u& W
明清两代,温病学说崛起,,吴又可著《温疫论》一书,以驱邪为主治疗温疫急症,推崇大黄,注重攻下。其后,余师愚的《疫疹一得》,杨栗山的《寒温条辨》,皆承吴又可之说,用清热解毒之法,创清瘟败毒饮、升降散等名方。至清代温病学说渐臻完善,叶桂的《温热论》,薛雪的《湿热论》,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等书,创卫气营血、三焦辨证方法,对温热病多种急症如高热、惊厥、神昏、抽搐、斑疹、吐衄、解毒、化斑、通络、开窍、救脱等,提出一系列治法,创立了银翘散、安宫牛黄丸、清营汤、大小定风珠等有效方剂,从而大大丰富了中医急症学的内容。
: u$ A- q6 C% p* J) o 祝贺张海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