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燕赵中医

楼主: 曹东义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54
QQ
发表于 2024-12-30 18: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六晚上(2024年12月2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医学第一章太炎》这本书的内容。% n: G3 i) {0 d% t
        第九章:考证张仲景,筑牢经典根基
8 }2 E# C$ q: H% q- j- q        本章分两节学习,第二节内容是:道家和道教有很多联系,也有明显的不同。$ q/ W$ L; M3 ?1 y
章次公先生说张仲景是创用高级植物和动物的第一人。他的徒弟朱良春国医大师则继承人他的思想,是第一个出版《虫类药应用》专著的第一人,并且在治疗斑疹伤寒等传染病的过程之中,也遵循章次公先生的思想,把伤寒温病学家的经验融为一体,而不是单纯使用经方或者只用温病学的时方。
2 k- F4 {  m8 [# @/ W3 |. u+ t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 s0 `+ {7 O: z5 r7 u6 `+ ^0 @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医学第一章太炎》  第九章:考证张仲景,筑牢经典根基,张仲景的时代张角创立了道教,政治空气发生巨大变化。道家和道教有很多联系,也有明显的不同。中医传承的时代风云,迫使华佗有《活人书》送人不敢要,张仲景用了《汤液经》不能说。
5 Z, l" n: F' g0 ?* x          在章太炎的时代,尽管政治失去了高压,但是学术传承受西方医学传入的影响,迫使他们考虑“如何兴中医”?靠什么“兴中医”?张仲景的学术有效性,是中医药在艰难存续的时候,为中医药找到了有力的支撑条件。几代人的前赴后继,让传承的艰难变成了动人的故事。行稳致远,开辟未来。
8 V$ p$ {; h* }! f2 ^2 l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54
QQ
发表于 2024-12-30 18: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各位中医同道,您们好!
' [! q9 H4 W6 i1 n3 d      我是河北涿州的中医爱好者王洪昇。. K  m% z) t- M- K: o5 Y
      2024年12月22日(20:30)周日晚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 空中课堂”,由我来讲述《伤寒论》。题目是大家一起学习伤寒论。
4 ~% P* s5 O9 ?, c( a9 Q      第七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二 辨痓濕暍脉證第四(一)0 n; ^% Z7 X8 p$ [* w" ^
      内容简介:说明《伤寒论》列入“痉、湿、暍”篇的目的和意义;刚痉的症状;柔痉的症状;痉病的脉象;发汗太多是痉病的成因之一。
! b! h  j/ {7 g- t# g0 y1 f             祝贺河北涿州的中医学者王洪昇先生讲座成功!他讲述了 《伤寒论校注》卷第二 辨痓濕暍脉證第四(一)
# ], ?8 ?! D  z- {1 A      痙、濕、暍三病,皆舆外邪有關,也皆從太陽經開始,故合爲一篇討論並與傷寒互相鑑别,伤寒是因为经常有六经传变的情况,而这三个病有突出的证候,变化不大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诊治。. ~  P" i9 Q/ Z
痙病,以抽搐为特征,外感内傷均可引起。本篇主要論述了外邪所致的“刚痙”和“柔痙”之脉證特點,刚痙无汗,寒邪重;柔痙自汗,气血不足,筋脉失养。二者治疗有别。
, e. F, ^7 Z% o( i- \濕病,有内濕典外濕之分。本篇所論之濕病,主要是濕著關節或濕留肌腠的外濕爲患,即風濕證和濕痹證。
6 ^5 A$ W; y: d/ S% {$ @& x暍即暑病。本篇所論暍病,有暑病挟虚、挟濕、及暑热盛實三種情况,大體上概括了暑病的主要證候。: Q& h% J; X' r  m
       感谢王洪昇先生的讲述和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54
QQ
发表于 2024-12-30 18: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本周一(2024年12月23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2 \" z6 w* P+ A  j3 F5 f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 d& a% q* h% s0 K& \+ P3 F
  y' s/ N  r- m' E! z& G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6 h9 o/ M# i! T& R1 b. }* p5 {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 \+ _% ~; c: @/ h8 b
     第十章 刘完素
& R1 I9 b2 p% o. l' k2 v$ ^    刘完素论伤寒源于《素问·热论》、三因制宜、取类比象的应用、儒道之学的学术思想和以火热论为主的学术特点。/ Z6 Y: U0 H/ M6 O7 ?
      敬请聆听马京雪医师分享。
: ?+ G% y7 c7 t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中医师在宁晋县凤凰台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第十章 刘完素3 B1 ?/ u3 y8 @0 a2 X" \" r( a
      刘完素论伤寒源于《素问·热论》、三因制宜、取类比象的应用、儒道之学的学术思想和以火热论为主的学术特点。他的理论创新中,最为著称的是创立了火热论。在刘氏的多部著作之中,火热论均有体现,其曰“天以常火,人以常动,动则属阳,静则属阴,内外皆扰”,提出“六气皆从火化” “风、寒、暑、湿、燥、火”六气都可以化生火热病邪,人多病火热,故应当重视火热。
  I( K6 z5 S9 r6 A5 [      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将属于火的病症扩大,包括了几十种病证在内,如瞀、穗、暴暗、冒昧、躁扰、狂越、骂詈、惊骇、附肿、疼酸、气逆冲上、禁栗如丧神守、嚏、呕、疮疡、喉痹、耳鸣、聋、呕涌嗌食不下、目昧不明、果注、胞、暴病暴死在内;将属于热的病症扩大至包括喘呕、吐酸、暴注、下追、转筋、小便混浊、腹胀大如鼓、痈、疽、疡、疹瘤气(赤瘤、丹燥)、结核、吐下霍乱、瞀、郁、肿胀、鼻窒、鼽、衄、血溢、血泄、淋、、身热恶寒、战粟、惊、惑、悲、笑、谵、妄、衄蠖血汗等。
( Q3 O) U% R% T- }, H" s       刘完素说六气皆可化火,提出“五志过极皆为热甚”,六经传受皆为热证的观点。重用寒凉药以为治。根据火热病的发病特点分为表证与里证,主张用宣、清、通三法和辛苦寒药开发郁结,宣通气液。表证宜用辛凉或甘寒解表、宣泄郁结;里证宜用清法与通法治疗阳气拂郁,使邪毒清退;邪在半表半里当用和法宣散其表和解其里。基于此,刘氏创立了许多方剂。* ^  H4 y: F! q5 j. |
      感谢马京雪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54
QQ
发表于 2024-12-30 18: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4年12月24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任丘市中医院院张海涛主任为大家讲述《路志正医论集》之“中医部分急救法琐谈”、“中医对大面积灼伤的辨证论治”。
+ Y2 B, w6 {. j2 a&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 o& i8 J6 ?% ~4 e' [
               祝贺河北省任丘市中医院院张海涛主任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路志正医论集》之“中医部分急救法琐谈”、“中医对大面积灼伤的辨证论治”。! X2 X- s& R1 c# [0 ]
         路老说,急症具有来势猛、发展快、变化迅速、病势危重等特点,稍一延误,往往危及生命。因此就要求医者辨证准确,处理恰当,治疗及时,迅速控制病势,阻止其传变和发展,从而向缓解方面转变。
/ D1 L+ Z& t( l1 N3 Q8 F' h' G+ W. A我国劳动人民和历代医家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创造了许多急救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直到今天仍在使用,有的虽已不用,但作为急救法的先驱来说,仍有其积极的意义。, p7 i# ]3 t- O1 J
          大面积烧伤是一个严重性疾病,路志正先生与余瀛鳌先生1960年2月上旬,到包钢职工医院工作,中西医团结合作,抢救了5名大面积灼伤患者,除1例死亡外,余4名均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5 g. v; V7 o; c: V
          前期 由于大面积灼伤患者,伤势严重,火毒炽盛,不仅使皮肤受到侵害,甚则皮焦肉卷、肌肉腐烂,剧烈疼痛是患者最大的威胁,并且很快影响到内脏,因此它与温病之由表及里逐渐深入迥然不同,由于火毒传变迅速,很快直入营分血分,形成“邪正相争”的局面,出现壮热神昏、谵语烦躁、口渴引饮、幻视躁动、甚或手足抽搐,治疗毒气内攻,邪陷心包,出现壮热神昏、烦躁不安、扬手掷足等证候时,则用“清营解毒、养阴育神”法,处方以清营汤出入,并用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芳香开窍、醒脑安神”;如火毒炽盛,热极生风,筋脉拘挛而产生高热神昏、寒战抽搐等证候时,宜用“凉肝息风”法,方剂以羚羊钩藤汤加减。一般在服药后,所有证候特别是精神神经症状,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 F8 y( z, Y# e3 D4 D
          后期 到了后期,病员的阴液大耗,肝肾阴气受损,体质虚弱,抗病能力减低,形成“正虚邪少”的局面。由于肾水枯竭,不能涵木,营血久耗,筋不能荣,故出现形体衰惫、神倦思寐、语言低怯、胃纳少思、手足蠕动、时时瘈疭、肉润筋惕,甚则两目上视、半合半闭、神气已夺等一系列之肝风内动和虚弱现象。上面所举病例,到了后期出现过以上的证候,因而我们采取“益气补血、扶正祛邪、柔肝息风、滋阴潜阳”的法则,用大定风珠,增液汤,三甲复脉汤加减,并加入人参、黄芪等益气之品,以填补气阴,滋养肝肾。大多在服药后,均有一定的进步,如睡眠平稳,瘈疭减少,神气得复等。5 I+ l& O7 w5 E$ T( b& Y5 U
           感谢张海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54
QQ
发表于 2024-12-30 18: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晚上(2024年12月25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段汝钦教授的著作《体质肿瘤学》的内容,题目是抗癌中药方剂。《黄帝内经》中曰:“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 w# z/ ^4 l5 Q/ c- c8 u) c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现代科学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中医药学获得了跨世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度认同,而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中医中药在癌症的防治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勤求古训求创新,博采众方融新知,找到证的本质,明晰客观规律,辨“疑”不惑,治“难”不乱,复法大方利用多种中药成分,通过多层次,多途径,多机制治疗肿瘤等疑难杂病,为探索肿瘤等疑难疾病的治疗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中医中药必将为征服癌症等疑难杂症发挥出更加巨大的作用。( d% F6 P6 b6 i1 M6 v' ?3 D
肿瘤病人病因模糊,病机复杂,往往具有多种体质。在临床辨证中,要抓住调整脾肾和免疫力这个本,在治疗上做到以中医为主导,以西医作支持,中西医联合治疗作为指导原则,大多数的肿瘤病人是能够走向康复的。我们中医大夫在组方配伍中,除了注意君臣佐使等组方原则以外,还应该根据治法的要求处理好五个辨证关系:一曰散与收,二曰攻与补,三曰温与清,四曰升与降,五曰静与动。这五个关系相互渗透,互相联系,其间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可补君臣佐使之不足,对于提高辨证论治水平大有帮助。/ k: H' t  {8 F# I: f) u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学习了段汝钦教授的著作《体质肿瘤学》的有关内容,介绍了抗癌中药方剂的内容。: r" d% _& s4 H" a5 J1 e7 q
        抗肿瘤用方剂治病,就必然有指导思想来组合方剂,中医不是靶点用药,不是靠化学成分组合方子,而是依靠传统理论。也就是依靠“经方”组合的思路。: r; ]3 k2 Q9 B, i5 i
        《汉书艺文志》说:“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於平。”经方用草药或矿物药,首先要辨别其寒热属性,根据疾病在表在里,借助药物的偏性,并根据当时季节气候的变化,经过水火的煎煮形成制剂,来纠正疾病的偏性。“通闭解结”是一个基本治则,“:反之于平”是治疗的目的。2 }6 E; @+ I; w- g) E8 W: ^  O  M9 M
      “平”是中庸,是适中和谐,而不是“过度治疗”,不适用手术切除之后,在施行了“根治术”之后,再反复用“化疗”。
. @* D' H2 T" G$ i8 `/ y& q          中医组合方剂,不是同类药堆积,而是有君臣佐使的分工。《内经》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下三品之谓也。”
  N  g. @* q+ Z, f        《内经》还说:“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者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S& {) m7 K4 r" f# o2 u9 [+ d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54
QQ
发表于 2024-12-30 18: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S) _% r. j7 e$ }
        大家好!6 @% Z' T) {5 t1 }( N
        我是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
  b; @, y5 L' E        今晚(2024年12月26日)我们将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来共同温习临床中药学的知识内容。
% S* F' S4 t) z+ w0 L3 y  H! y  B! k3 K        今天分享各论部分第七十三讲“息风止痉药羚羊角、牛黄”,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特点。
$ T9 e; _  a' r3 C; e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9 t8 ?+ E" i9 E) i        6 K- N8 _: z4 q* Y  a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 `& z, [/ P6 O. ?* n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与大家共同温习了临床中药学第七十三讲“息风止痉药羚羊角、牛黄”,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特点。
% L8 N# B, u/ n% t# M  ]        羚羊角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今市售正品的原动物为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偶蹄目Artiodactrla,洞角科Bovidae)。别名高鼻羚羊。雄兽具角,长于眼眶之上,向后微倾。角基部为棕黄色,上部黄白色如腊。角基部之横切面几呈圆形。角之表面约有20个轮脊,轮脊间相距约1~2厘米。角上部至尖端处光滑无轮脊。角全长约28~37厘米。雌兽无角,仅有短的突起。幼兽7个月时即开始长角。功能:平肝息风;清肝明目;凉血解毒。 清热镇痉,平肝熄风,解毒消肿。(熄风止痉 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9 N: ~8 K1 o! n& {8 s! T8 ^主治:用于高热惊痫,神昏痉厥,子痫抽搐,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毒发斑,痈肿疮毒。
$ o8 H6 n8 G; ~        牛黄,牛黄,中药名。为牛科野牛属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干燥的胆结石。具有化痰开窍,凉肝息风,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热病神昏,小儿惊风,癫痫,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痈疽疔毒。
+ V4 n; n( Z/ Z: a( m     牛黄与羚羊角:均为息风止痉药,二者性偏寒凉,入心肝经,均有息风止痉,清热解毒之效,用于治疗温热病热极生风和小儿急惊风之高热,神昏谵语,痉挛抽搐以及肝火上炎之眩晕头痛,目赤肿痛。然羚羊角重在治肝,牛黄重在治心。
$ K1 m* Z! L1 V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54
QQ
发表于 2024-12-30 18: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五晚上(2024年12月27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段汝钦教授的著作《体质肿瘤学》抗癌中药方剂的内容,包括《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十全大补汤和王清任创建的六逐瘀汤。
, [' e+ u6 q9 i1 Y( _3 J王清任,河北玉田人,杰出的医学革新家,出生于乾隆年间,自幼习武,受祖上行医影响,年少学医,20岁便弃武从医,几年间已经誉满乡里,30多岁的时候到北京设立医馆——知一堂,成为一代京城名医。王清仁是一位注重实践的医学家,他对祖国医学中的气学理论做出了新的发挥,特别是在活血化瘀治则方面有独特的贡献。他创立了很多活血逐瘀方剂,注重分辨淤血的不同部位,而分别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它的方剂一直在中医界受到重视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经临床实践验证,疗效可靠,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份重要遗产。从秦汉以来,活血化瘀法不断充实完善。而以清代王清任的学术成就尤为引人注目,他主张治病之要诀在于明气血,无论外感内伤,所伤者无非气血。在他治疗疾病的处方中提出“补气活血”和“逐瘀活血”两个治疗方法,迄今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他编写的《医林改错》一书和创立的血府逐瘀汤等逐瘀方剂,极大的丰富了祖国医学宝库。
! F, S/ ~# Z" `; q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学习了段汝钦教授的著作《体质肿瘤学》的有关内容,介绍了抗癌中药方剂的内容。今天主要介绍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十全大补汤和王清任创建的六逐瘀汤。. v2 Z6 w8 e0 H' t  w
        十全大补汤,是四君子汤、四物汤再加黄芪、肉桂,临床主治气血不足,虚劳咳喘,面色苍白,脚膝无力,遗精,崩漏,经候不调,疮疡不收,舌淡,脉细弱,也可以治疗癌症患者。
7 H( \- _7 `6 u+ U1 A3 `5 ]        六大逐瘀汤,来源于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主要有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会厌逐瘀汤、身痛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这是建立在中医气血理论之上的有效方剂,对于改善肿瘤患者气血瘀滞的情况,有治疗作用,帮助身体战胜病魔。' B' y. U9 }7 D; {9 d
        王清任大大丰富了祖国医学瘀血理论和活血化瘀法的临床实践。该书除了记述他对人体解剖方面的贡献外,用了更多的篇幅论述了他对气血为病,特别是气虚血瘀症的诊治经验。书名为《医林改错》,内容实质确属关于瘀血和活血化瘀之专著。
% P9 b5 ], }. u+ g! k( M6 A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54
QQ
发表于 2024-12-30 18: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六晚上(2024年12月2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医学第一章太炎》这本书的内容。# h; [2 n: P% a$ O7 x$ \% |6 f$ m2 f
        第十章:考证《伤寒杂病论》著作注家
( v  \: F: u) G  W         章太炎先生博览群书,注重古藉整理,1924年章太炎先生出版了《伤寒论单论本题辞》,对于张仲景的著作版本传承做了考证,其学术地位很高,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 M: J' d  P8 h6 h+ R      好的版本完全可以完整的传播张仲景的思想,很多人困为自己的理解不同,就说王叔和搞乱了张仲景的著作,因此”错筒”说甚为流行。# q# K! V  B3 a, U  P2 E  e" s
       太炎先生好于《金匮玉函经》,旁搜博采,字斟句酌,令人信服。. P  y# }: t* n3 n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H- e& B" O* ]& q0 k3 u" Y& h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医学第一章太炎》。5 D3 `$ A7 l" A! w
        第十章:考证《伤寒杂病论》著作的版本和注家# ]0 N; q3 i; ]% T3 `  b
         古代的书籍都是手抄本,在宋代才有了刻板印刷,也才有了“版本”,也就把唐代之前的手抄本当作“版本”来看待了。张仲景的著作到有版本印刷,大约经历了八百年,此前流传过程很艰难,它之所以千古不绝,就是因为成就巨大。( V% t- x! B3 |% P
          章太炎先生博览群书,注重古藉整理,1924年章太炎先生出版了《伤寒论单论本题辞》,对于张仲景的著作版本传承做了考证,其学术地位很高,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 j* O* D& w5 C* T1 z8 Y         章太炎先生当过三个中医学院的校长,影响巨大。他是近代推动经方传承比较早,成就很大的医学家。3 t: b/ y6 Y/ P6 d: o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54
QQ
发表于 2024-12-30 18: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各位中医同道,您们好!
/ F8 e9 ^; w- b" A* j5 H" m      我是河北涿州的中医爱好者王洪昇。
7 M4 O: p' _6 D) I1 n: U- Q. ~$ C      2024年12月29日(20:30)周日晚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 空中课堂”,由我来讲述《伤寒论》。题目是大家一起学习伤寒论。' }& X8 k$ V& i; N
      第七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二 辨痓湿暍脉證第四(二)
" W# i+ V+ m* ^      内容简介:痉病的基本症状;阐述湿痹的主要脉证及治疗原则;湿邪郁久化热的症状;湿郁于表的证候及误下的变证。
$ T9 D& h0 ~+ }' U7 D. e             祝贺河北涿州的中医学者王洪昇先生在火车上讲座成功!他正在从广州到涿州的火车上。他讲述了 《伤寒论校注》卷第二 辨痓湿暍脉證第四(二)痉病、湿痹的主要脉证及治疗原则。
8 }# O- n0 ]2 G# a. \0 p- C$ Y         清代名医尤在泾说:湿为六淫之一,故其感人,亦如风寒之先在太阳,但风寒伤于肌腠,而湿则流入关节,风脉浮,寒脉紧,而湿脉则沉而细,湿性濡滞而气重着,故名湿痹,痹者闭也。然中风者,必先有内风,而后召外风,中湿者,亦必先有内湿,而后感外湿,由其人平日土德不及,而湿动于中,由是气化不速,而湿侵于外,外内合邪,为关节疼痛,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治之者,必先逐内湿,而后可以除外湿,故当利其小便。东垣亦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4 I" V# C2 x; g$ s; T/ a9 @9 J        感谢王洪昇先生的讲述和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54
QQ
发表于 2024-12-30 21: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本周一(2024年12月30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7 b( j- B1 E" Y- ^0 Q6 C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 C9 j# D  t; g% ^6 g1 n  d 8 H5 {: g, v6 b$ L$ j6 z) X* @- @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z9 h, l) q4 G  v( x/ t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8 U3 D9 Z' r# k/ r( g
     第十章 刘完素
7 K' M" J7 \# y+ i3 d% m9 M. A    刘完素的学术思想:发挥《内经》运气学说,阐发伤寒学说,补充病机,以气机升降、玄府理论阐发脏腑功能,扩展治则理论,辛凉苦寒治法。
- E, p0 L" o8 g2 ]   医论、制方、诊疗经验:医论摘要,诸痛总论,诸风总论。0 B. a% s7 L+ e3 U& O' o& T4 a
   敬请聆听马京雪医师分享。# _; A- J, J5 [3 [/ _; N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中医师在宁晋县凤凰台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第十章 刘完素的 医论、制方、诊疗经验:医论摘要,诸痛总论,诸风总论。( P( j! L; v0 i
        刘完素强调 “法之与术,悉出《内经》之玄机”。其《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自序》,认为《内经》“奥藏金丹宝典,深隐生化玄文,为修行之径路,作达道之天梯。得其理者,用如神圣;失其理者,似隔水山。其法玄妙,其功深远,非小智所能窥测也”。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卷下,附载《素问元气五行稽考》,重视“察元气,观五行,分南北,定夭寿,则攻守有方,调养有法,不妄药人”。并且将因时、因人、因地,三因制宜融会贯通。《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上·原脉论》 曰:“大道之浑沦,莫知其源。然至道无言,非立言无以明其理;大象无形,非立象无以测其奥;道象之妙,非言不明”。对于“言”、“象”非常重视,“天地赋行,不离阴阳。形色自然,皆有法象”。刘氏诸多的理论创新中,最为著称的是创立了火热论。在刘氏的多部著作之中,火热论均有体现,其曰“天以常火,人以常动,动则属阳,静则属阴,内外皆扰”,提出“六气皆从火化” “风、寒、暑、湿、燥、火”六气都可以化生火热病邪,人多病火热,故应当重视火热; v9 _: Q9 n4 _/ _( A
         感谢马京雪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燕赵中医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