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晚上(2025年1月14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任丘市中医院张海涛主任为大家讲述《路志正医论集》之“‘持中央运四旁’理论渊源和临证运用”。! I3 j; R3 @. Q& N
7 K1 B" [# \; O0 U( W/ {2 l% E3 p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5 }# T* u$ i+ Y0 W5 s- c
w: ]/ d/ o' H6 k) X, q
祝贺河北省任丘市中医院张海涛主任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路志正医论集》之“‘持中央运四旁’理论渊源和临证运用”。
6 p- `: i$ w0 a/ |1 p2 g2 K5 R6 d5 }' |
路老说,“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这六纲十八字诀,是笔者长期医疗实践总结提炼的核心学术思想,也是对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的高度概括。今就“持中央、运四旁”的学术渊、内涵与理论基础,以及在多种疾病中的应用。( 一)“持中央、运四旁”思想源于《易传》河图,河图,是以五行生成数来解释自然界万物的生成演化规律、宇宙的模式。《金匮要略》说“四季脾旺不受邪”,在人体各疾病发展过程中,都会影响到脾,脾为后天之本,人体受邪与否取决于脾气胜衰,脾旺则不受邪。(二)“持中央、运四旁”的基本思想,《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旁者也。”《素问·太阴阳明论》载:“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持中央、运四旁”与《内经》脾胃论有同工异曲之妙,并予以精炼和概括。“持中央”“中央”是一个方位或时空的概念。“运四旁”“运”是灌溉、通调、运动之意。四旁是一个相对概念,即相对于“中央”脾胃之外其他脏腑、四肢、经络、筋脉,统称为四旁。, m7 f) s9 \" `: d, U
" m R$ @ A6 ?- c 自东垣以下,历来有“补肾不如补脾”之说,凡出现肺气虚、心血虚、肝阴虚、肾精虚各种五脏精气血津液不足或虚损劳伤,都可以在滋养本脏的基础上,持中央补养后天以助五脏生化,充养五脏之体,调脾胃即所以安五脏。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虚劳》指出:“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类经·论脾胃》中强调:“治五脏以调脾胃”。
, E) i! L, k1 z; q) Z
) r+ N3 E3 w/ ~6 w& ? 持中央,即立足于中央脾胃;运四旁,即调整四脏、六腑、四肢、经络、筋脉、关节。“持中央,运四旁”就是始终围绕中央脾胃的特性和生理功能,结合脾胃与四脏等其他各脏腑的生理病理关系,治与脾胃相关的各种疾病。0 v+ Q ] U" |1 k1 p' }" g
# w7 I0 C5 {* p. A) l8 `" L 感谢张海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