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燕赵中医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曹东义

李同宪先生,希望用“证态”融合中西医,打通壁垒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934

主题

6835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320
 楼主| 发表于 2023-4-14 17: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系、证态概念体系与中西医融合
! W& i# k$ k; e; g+ b       
  U' c" i( H  R2 P7 i1 v1、 中、西医理论体系与参考系 , i7 D$ |9 z7 `5 M- U
经典力学建立在绝对时空观的基础上,运动是绝对的,但是对运动的描述却具有相对性。要确定一个质点的位置,或者要描述一个质点的运动都必须选择一个或几个彼此没有相对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这些被选来作为“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去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站在匀速行驶的车厢中的人,放手落下一个小球,车上的人看到小球垂直自由下落,地面上的人看小球呈抛物线运动。再如以地球为参考系,人造卫星在一个近乎圆形的轨道上绕地球运动;而以太阳为参考系,卫星的轨道呈波纹形。参考系不同,对同一现象的描述不同,甚至相反,这就是描述运动的相对性,对于同一现象的不同描述都只是相对真理。“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真理性。”。当把参考系的概念引伸到医学领域时,中、西医对疾病的不同认识也是因为采用了不同的参考系。中医是相对真理,西医是相对真理,现代医学也是相对真理。病人是客观存在,患者就医时首先展现在医生(中医和西医)面前的是一组症状和体征,是疾病动态全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此时病人只存在一种病理状态(中医表述为证,西医表述为病理状态),分别使用中药或西药,同一病理状态消失,病人痊愈,在这一过程中对同一状态所产生的不同表述,是因为对同一状态使用了不同的参考系。尽管参考系不同、表述不同,病人痊愈是一致的,说明中医和西医有内在的联系,可能在不同的参考系中存在着共同的参考物。对病理状态(证)的表述,中医采用的参考系是脉象、舌象、症状和体征;西医采用的参考系是症状、体征及各种实验检查,包括各种化验诊断、病理诊断、影像诊断及遗传学诊断等。可见症状和体征是其共同参考物。
6 P) h* v- d6 g& H在疾病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处于一定阶段的一组症状和体征的组合,由于采用了不同的参考系,中医表述为证,西医表述为病理状态,因此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概念体系。证与病理状态的融合产生一个新概念,我们称之为证态。症状和体征是临床医务人员赖于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也是判断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症状是指在疾病状态下机体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时病人的感受。体征是医生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中医和西医对于同一症状及体征的表述,有些是一致的,有些是不一致的。例如:发热、恶寒、腹痛、恶心、呕吐、咳嗽、昏迷、瘫痪、压痛、包块、黑便、黄疸、红肿等是一致的;也有许多是不一致的,例如:中医的痞塞、厥冷、脚挛急、脐下悸、身热不扬等,西医没有这类描述,但是可以通过中、西医的交流得出共同的认识,如厥冷是指四肢发凉、脐下悸是指腹部肌肉跳动、脚挛急是指腓肠肌痉挛等。通过中、西医的交流可以对常见症状及体征规范化,这样中、西医有了统一的参考物,各个证态才能规范化,中、西医的融合才有可能。
2 U# U: |+ \, \2 H" b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不可通约性,已被许多学者论证。不可通约,按照库恩的说法,是指“能将两个理论完全表达出来,并因而在它们之间逐点比较的共同语言是没有的”。就是说,二者“没有共同的量度”。没有用来判定其优劣的一组共同中性标准。从两种不可通约的理论体系看世界,得到的印象和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中西医正是这样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医学和其他科学一样,其理论体系都是一种概念体系,概念集合。“从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其最大的困难仍然是理论上的……首先是概念上的”。在临床医学范围内,诊断思维所使用的思维形式主要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疾病的诊断在概念的系统流易中形成,在判断的辨证中确定,在推理的绵延演进中告立。这个诊断逻辑过程及所遵循的逻辑原则中、西医是一样的,应当充分认识到的是概念的移易是在自身的概念系统中进行的,一般地说从西医的概念中是移易不出中医的概念来的,反之亦然。由于概念体系的不同,以致中、西医的概念不能相互移易,形成了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不可通约性,所以对同一病人得出两个不同的诊断。8 [: R  r0 o% P0 Z
2、中西医的中介概念体系——证态体系
5 j# l: G3 x! }; ?* _, O科学本质上是互相联系的,当今各类科学、各门学科、各种技术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整个科学界如此,同属医学范畴的中、西医在本质上也是互相联系的,没有理由不融合,事实上早已处于融合的过程之中,只是在理论即概念体系上没有融合。恩格斯说:一切差别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的东西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渡。那么,在中、西医理论即概念体系之间是否存在中间阶段、中间环节?有无共同参考物?能否创造一个中介概念体系将两个理论完全表达出来,并成为它们之间逐点比较的共同语言?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中、西医之间存在着中间环节、中间阶段,症状和体征是其共同参考物,证态概念体系是二者的中介概念体系。证态体系能将中、西医两个理论完全表达出来,能使中医体系中的证与西医体系中的病理状态逐点融合,使中、西医的概念通过证态这个中介实现相互移易,实现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我们在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两大理论体系可相融性的探讨中,对中医外感热病学的主要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现代感染病学中都能找到相应的病理状态,证与病理状态的融合产生了一个新概念,我们称之为证态。在《中西医融合与证态新概念》一文中对证态的属性作了初步探讨,可以看出证态概念体系能够成为中、西医的中介概念。在《热实结胸证再探讨》一文中论证了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内科急腹痛与痞证及小陷胸汤证、大承气汤证与肠梗阻、大柴胡汤证与胆胰急性感染、热入血室与急性盆腔炎、太阳蓄血证与盆腔脓肿等,都具有相融性,这些证态基本上涵盖了常见的感染性急腹症。我们还论证了感染病中的水电解质紊乱诸病理状态与中医外感热病学中相应证的融合;外感热病中的厥证,按照《伤寒论》的定义:“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其实质是组织微循环灌注量不足,其中寒厥诸四逆汤证与低血容量休克的微循环障碍时相变化一致;热厥与感染性发热一致;蛔厥与蛔虫梗阻胆道引起的神经性休克一致;痰厥与消化道积食、食物中毒一致;气厥四逆散证与消化道慢性疾病致营养不良性低血压一致。这些证态构成了一个中介概念体系,把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两大理论体系逐点沟通并融合。' A# v! l8 A* K% g- H
3、中西医治愈标准的重新定义
5 k  r# S0 ^8 m) X症状和体征也是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对于治疗效果的评定中、西医的标准也不同。中医注重于症状和体征的消除,西医更注重形态学及可测量指标的正常。如扁桃体炎,西医把扁桃体摘除即认为治愈,而术后出现的咽干、咽痒、干咳、咽黏膜慢性充血等则不予考虑;中医则认为疾病并未治愈,而且有许多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再如食道癌,中医药可使症状缓解,认为有效,西医则认为无效。所以,中、西医都有不足之处,都是相对真理。如果把治愈标准定义为:病理形态的消除、可测量指标正常、症状和体征的完全、永久消除,中、西医就有了共同标准,这个标准符合现代医学摸式。这个标准还能使中、西医的治疗方法有机融合,例如,对扁桃体炎的治疗,在手术前使用抗菌素或/和中医药治疗,手术后使用中医药治疗,这种治疗模式具有普遍意义。/ O/ I- w% r; p' `+ U  J
* _, O8 `+ D% 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34

主题

6835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320
 楼主| 发表于 2023-4-15 07: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究竟什么是中西医融合. I6 S; }) Z4 i' q% \) ^+ U& J

8 L* w" j! m' ~1 Y% X7 U1 S(一)从参考系说起。站在匀速行驶的车厢中的人,放手落下一个小球,车上的人看到小球垂直自由下落,地面上的人看小球呈抛物线运动。再如以地球为参考系,人造卫星在一个近乎圆形的轨道上绕地球运动;而以太阳为参考系,卫星的轨道呈螺旋(波纹)形。参考系不同,对同一现象的描述不同,甚至相反,这就是描述运动的相对性,对于同一现象的不同描述都只是相对真理。
) s1 T" L6 ^2 Q' n + c& V6 N* y  z/ e+ I
李白的月下独酌其一8 q7 C" `0 r. U- H7 K*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x' R# v) Q. F- j/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n1 V& t% p3 ?, g$ A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5 o$ W% g, a% p# ]$ s" s& X+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6 X5 ]& g8 A, \  X$ H2 J/ U# K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L" n& M2 ~1 d! d1 f/ R& S& h1 M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4 _1 q2 g  W/ t" _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0 l0 @* J! j% y9 e9 p+ j评论:9 Z* J. K  ]" s3 R
对影成三人,我舞影婆娑(零乱),李白看来,月亮可以随着诗人的醉态而徘徊运动,影子随着诗人的醉态而零乱,都是以诗人为参照物,观察到的月亮、影子的实际运动。如果三个灯光照着一个人跳舞(而不是一个月亮),三个影子就零乱的不得了了。
# P0 K7 @7 F2 T1 B( h* P同一棵树,三个灯光从不同的方向和高度照射出三个不同的树影。从不同的方向与角度看同一个事物,得出的结论(影子)是不同的。0 |+ }% U" c+ ~* c8 U' L

0 }( P% p6 {" }3 _- M/ n: v参考系不同,对同一现象的描述不同,甚至相反,这就是描述运动的相对性,对于同一现象的不同描述都只是相对真理。中西医对于人体及其疾病的认识是因为采用了不同的参考系,产生了不同的认识。' q6 B0 u- I. y/ F, C) S9 ?

8 S3 f% I/ T: L/ f0 [5 V, Z6 z+ U(二)人类认识过程的三个阶段与三个客观世界
( J) }9 V( K  n- \& O$ v从我们认识世界的顺序来说,“客观存在的世界”有三个:
9 I+ a) s1 W+ F! e8 c       真实存在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世界、精神外化的客观物质世界、人类的社会世界,而不单单是自然世界。自然界分为:无机界与有机界。: `' ~& s- G$ R3 J/ Z3 L) T# d2 n
       我们头脑中的“客观世界”,即被我们认识了的世界,称之为:意识、认识、理论、经验、思想、信念等等。在头脑里的认识过程,就是思维。思维形式有:逻辑思维,取象比类,直觉等等。思维以及思维的结果,又称为:主观世界。
9 z/ w- I0 S- p9 ]/ t       运用符号(文字、图形、语言、音乐、艺术等等)表述出来的“客观世界”,即类、概念、理论、真理、道、客观规律、法则、公式、定理等等。语言文字符号是对于头脑中的思维过程的延续,帮助大脑记忆,进行逻辑思维,诸如:推理,演绎,公理,公式,定理,模型,军事地图,作战沙盘……等等。: G# h1 x7 K! \
把我们头脑中的客观世界(我们认识了的客观世界)运用符号诸如:文字、图形、概念、范畴、理论、语言、艺术等等表述出来的时候,运用符号表述的客观世界与头脑中的客观世界又有了差别,例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即符号不可能等同我们头脑中的客观世界。例如:我们用眼睛看到的“象”,是三维立体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四维意象,而运用文字,符号表述出来四维客观世界确是平面的,只可能是二维的,这就是主、客观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离。0 O& D6 }, e: a3 E5 J# A# `
      还有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
/ }1 d7 e* v  W9 n       因此,真实客观存在的世界与运用符号表述出来的客观世界之间存在多大的差距,很难评估。
8 c2 ~! q' M3 b# i9 o' n概念、规律、认识、理论、真理都是运用符号表述出来的客观世界,它与真实存在的客观世界出现的差异,就是造成理论与实践的矛盾,造成了理论的相对性、时代性。理论的相对性是指: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相对应的适用范围,出了这个范围,他没有任何用处;任何理论都不能够完全解释其适用范围内的所有问题,总是有例外;因此,任何理论都需要不断地完善与补充、修正。其时代性仍然是相对性,指的是:任何理论都具有时代局限性,随着时代的进步,任何理论都可能出现错误。
' r, J; a! H5 y7 z  j7 {# o% U6 G' V( B    符号、概念(名)与真实的客观存在(实)的关系,名,指名称、形式、概念。实,指内容,客观事实。中国古代哲学中就是“名与实”的关系,“名与实”相符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首先是必须名与实相符,不相符,就不能分类,就不能认识客观事物与客观世界;其次要看到“名与实”不等同。因为“名”是符号,“实”是真实存在的客观世界,二者之间存在着人类大脑的主观认识过程。( ?: k8 t- n( S# A6 d! O
   (三)“名实相怨”
! [& `9 A5 V  t$ B, p. R/ B“名与实”之辨最早产生于先秦、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相当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春秋后期,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急剧变化,出现了事物的称谓及其所指事物之间的矛盾。许多旧的名称未变,而它所指的事实已经变了,旧有之名已不能容纳新的现实;一些新的事物尚无公认的称谓。这种"名实相怨"的现象,反映了新旧社会交替时期意识形态落后于社会现实的情况,于是产生了“名实”之辩,为建立大一统理论做准备。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也是一个转型、过渡时代,知识大爆炸,大数据时代,旧概念不能容纳新的事实,旧概念的定义被冲破,概念的新定义还没有出现,人们无所适从,不知道概念的确切定义是什么,概念混乱,即“名与实”不相符合,急需要规范概念,建立统一理论体系的伟大时代,一个进行概念、理论融合、规范的伟大时代。9 {$ n. \4 ^9 l) v' R; _1 E
“名实相怨”与库恩的科学革命前后同一概念(语汇)的不可通约性,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实际上就是矛盾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质变的转折时期。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具有不可通约性,肝与肝脏,心与心脏……具有不可通约性,也就是“名实相怨”。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具有不可通约性,同时具有可融合性,融合以后形成新的现代化的医学理论,正是库恩的科学革命。# S$ T- U2 v  j" S- `' y- Z
中医理论发生、发展了2000多年,至今仍然傲立于世界,与西医并存,证明了中医理论的本质、内核是正确的,是真理,当然是相对真理,对此,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具有自信,中医理论是2000多年的医疗实践证实的。中医理论与西医的并存证明了:1  对于同一个事物的认识,可以有两个不同的相对真理,否定了真理只有一个的机械唯物论;2  不经过自然科学或者未采用西方科学的方法,也能够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中医使用取象比类发现了西方科学没有发现的医学事实与规律,诸如:经络,肺与大肠相表里,命门之火等等,否定了只有科学方法才能认识真理、科学方法是认识真理的唯一方法的科学主义唯科学论;3   纠正了解剖结构决定功能的机械唯物论。4   把近代西医、传统中医同时升华为现代医学,为未来医学的理论构架打造出顶层设计是可行的。让我们重新认识世界,一个与“科学认识”不同的世界。只有充分认识中医理论的重要性与真理性,才能够实现中西医融合。* B7 o6 x8 C, D0 S. B
(四)不可通约性与可融合性统一论
- E; {3 L4 p2 o( e1 s) F“不可通约性”概念是库恩晚年科学哲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库恩主要将科学变化的途径与两种变迁方式进行比较。一是与语汇的变化相比较,另一是与一定形式的进化理论比较。在他的“科学发展与语汇变化”一文中,库恩认为科学发展与语汇变化的模式非常相似。古希腊有由亚里士多德“物理学”所体现的自然语汇,另一方面,近代早期的欧洲人有另外一种以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理论基础的语汇。两种语汇当然都有“运动”这一平常的概念,但是“运动”在亚里士多德的语汇里与在牛顿语汇里却大不相同。确切地说,每一种语汇里的“运动”都有无法翻译为另一种语汇的因素。因此,在这一比较中,“不可通约性”即意味着“不可翻译性”。中医学中的藏象、证与西医学中的器官、疾病,具有不可通约性即意味着“不可翻译性”。- C" @$ B. p% Q0 h% Z
一个系统内的两个要素,只有具有不可通约性才能把他们区分开来,必须具有可融合性才能成为一个系统。中西医同处于医学这个系统之内,所以他们必须具有不可通约性与可融合性。7 K7 M9 S1 u. i* ~6 h9 V
不可通约性来源于数学中的“不可通约量”。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弟子希帕索斯,在研究1和2的比例中项时(若1:X=X:2,那么X叫做1和2的比例中项),怎么也想不出这个比例中项值。毕达哥拉斯学派用归谬法证明了,这个数不是有理数,它就是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例如: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
# p; }* l, ~! T6 ?  q(五)如何实现中西医的融合。
2 }: h+ W) P8 m$ j    圆周率是个无理数,圆周与直径不可通约。这个无理数太重要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取其近似值,就能够实现直径与圆周的换算,圆的面积、体积以及各种分割等,才能够计算出来。中西医融合,就是找到这个无理数的近似值,实现中西医临床层次的融合与沟通。
! D3 B# t# e- z$ {' e5 f地铁与地面公共汽车不相交,汽车不能在地铁上开,但是二者具有许多共用车站,人们可以通过共用车站变换、交替乘坐地铁与公共汽车,以最小的代价、最短的时间达到目的地。共用车站就是中西医融合,170多个证态,能够使得中西医在临床层次达到相互沟通。
' R0 A( Z3 L: r- o9 m$ K) Q0 Z古代琴谱,即就是减字谱,现代人不可能认识,只有研究中国古代音乐的人才能够看懂,并且翻译成简谱或者五线谱。中医经典相当于减字谱,《伤寒杂病论现代解读》《温病条辨现代解读》就相当于简谱或者五线谱。( ?" x$ b, _2 b/ X8 ~$ G
     打虎上山,把西方交响乐与京剧融合在一起,天衣无缝。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等样板戏,至今没有人能够超越。嫁到非洲,把热情奔放的非洲传统音乐与中国缠绵的感情融为一体,天衣无缝,实现了中国与非洲文化的融合。电子音乐把中国古代音乐与西方音乐融为一体,创造出美妙动听的音乐,天衣无缝。这就是中西医融合的明天,天衣无缝。
4 v  ^" i1 o) j  y  n7 l(六) 理论创新就是选择一个新的参考系,建立一个新的概念,成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0 K! c* {6 g) e) Q8 {
          理论体系由概念与理论构架组成。一个理论体系有一个原基概念,由此派生出二级概念、三级概念、四级概念,以次类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理论构架。概念在理论构架内流易就是思维过程,往往由语言、文字等符合表述出来。
2 ?2 d( {8 q0 u7 y  s          中西医结合学派没有形成自己原基概念,因此也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整合医学也没有自己的原基概念,也没有自己的理论。中西医融合观的原基概念是象态,在正常生理状态为象态,在疾病病理状态下为证态。象态的次级概念是:心、经络-调控系统,肾-泌尿生殖系统,脾胃-代谢象态,肺-气体交换象态,肝-情绪调控象态。证态的次级概念是170多个证态。 6 p% E5 `, ^' e+ l; W! Q2 j3 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燕赵中医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