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3-11 22: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晚上(2018年3月11日),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他和大家一起讨论吴鞠通的学术成就。吴鞠通,清代医学家(1758-1836年)。字鞠通、配珩。江苏淮阴县人。初习儒,因哀其父及侄相继病故,而专心攻医。后至京师,参加《四库全书》之抄写与校检;。得见其中收载了吴又可的《温疫论》,深感其论述宏阔有力,发前人之所未发,极有创见,又合于实情,便仔细研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对叶天士更是推崇,但认为叶氏的理论"多南方证,又立论甚简,但有医案散见于杂证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于是他在继承了叶天士理论的基础上参古博今,结合临证经验,对温热病学说做了进一步的发挥。他仿照《伤寒论》的体例,写出了著名的《温病条辨》。他也很善于临床辨证论治,另有《吴塘医案》、《医医病书》,均有刻本行世。; b* z- N: V2 T8 `/ y
我们期待曹传龙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ddgy/ `! J, p6 x$ S! ?+ ^) j1 m0 ?8 A
祝贺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吴鞠通的学术成就。《温病条辨》的三焦辨证,反映了邪气侵犯人体后发展变化的三个不同阶段,据病邪种类,大致可分上焦温热、上焦湿热、中焦温热、中焦湿热、下焦温热、阴虚风动等证候。$ Y( a* ^" \& k6 O% w: [! k$ F
历代对三焦的“形名”认识不尽相同,但大多以上、中、下三焦划分人体上、中、下三个部分,即横膈以上的胸部为上焦,包括心、肺两脏;横膈以下、脐以上的脘腹部为中焦,内居脾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小肠、大肠、肝肾和膀胱等。
" W7 Z, d* B4 g# t8 u: T 吴鞠通认为温病“始上焦,终下焦”,反映了外感疾病演变的规律。
& k$ y0 V" D: K, @$ h* Z* p/ T' ]* @1 V' y! B,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