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2018年3月14日),张相鹏讲述《中医群英战SARS》,和大家一起讨论中医外感热病共同的病机是什么?. G! i6 T B# j/ F7 ]
- K2 W d& h1 L0 d& ?
既然《内经》热病、仲景伤寒、吴又可的瘟疫、清代温病学,它们都是研究所有外感病的诊治规律,那么所有的外感病有共同的病机吗?如果有,那么这个病机是什么?历代医家讨论过这个问题吗?是如何讨论的?. {1 a, Z e# Q2 | J, M
5 f4 n1 S, F3 t+ A+ B! H! z0 h# Q 让我们一起期待,张相鹏剥茧抽丝,沿着古人走过的足迹,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去感受古人的痛苦探索,以及他们获得新知的快乐。http://www.ynjkcy.com/zyqy
0 O4 T7 U/ ]' B7 ^; j. g J 祝贺张相鹏讲述《中医群英战SARS》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外感热病的共同病机。内经》热病、张仲景伤寒、吴又可所说的瘟疫、清代的温病,论述的都是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有几十种之多,比如SARS、禽流感以及将来发生的各种瘟疫,它们都有发热的证候,故可以总称为外感热病。& h& U+ P8 B' S# _& J1 V: L+ G; l
《素问·热论》主张汗泄两法治热病,主要是为了宣泻郁热。1 D: a8 @3 l& e" ?2 w: F
张仲景接受《难经》“伤寒有五”的广义伤寒的思想,包含很多温热病。即使是狭义伤寒,张仲景用麻黄汤、桂枝汤解表的伤寒病,但它并不是寒病、寒证,而是“郁阳为热”的表现。
6 ^9 K6 v n4 v3 i( m! O6 w 因此经麻黄汤发汗平喘、开闭解表,就能达到“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的效果;桂枝汤的适应症之中有“鼻鸣干呕”,也属于邪热闭肺、肺气不利,所以才会出现“鼻鸣干呕”。3 |% [; ^7 z) @$ f' t2 y
因此说,即使是辛温解表重剂的麻黄汤、桂枝汤,它们所对应的证候也决不只是寒病、寒证。8 a# C, O+ x& n6 K; f
人伤于寒而为热病的机理,唐代王冰已有新的解释,他说:“寒毒薄于肌肤,阳气不得散发,而内怫结,故伤寒者反为热病。”王冰这一创见,被北宋伤寒学家韩祗和所继承,他在《伤寒微旨论》中,大倡“伤寒乃郁阳为患”,并说:“夫伤寒之病,医者多不审察病之本源,但只云病伤寒,即不知其始阳气郁结,而后成热病矣。”又说:“寒毒薄于肌肤,阳气不得散发而怫结,故伤寒反为热病也。”因此他得出结论:“伤寒之病本于内伏之阳为患也。” 韩氏论伤寒,避开了病因上的“寒”字,从证候上的热病和“伏阳为热”的病机上着眼,为辛凉解表铺叙了理论依据,也发刘河间“伤寒六经自始至终皆热证”之先声。% B( m9 ]) W) x3 o5 Q! O. ~- e
清代温病学主张辛凉清解、透气凉营、清热解毒、通腑泻热等等,无一不包含着宣泻郁阳热气的深刻用意。5 K! ]+ d" b7 i: ^+ A
; u' x0 ^5 C+ k* L" P& C" c& G: r; }+ Q2 Q,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