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3-30 21:40:08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3月30日),黄小平院长为大家讲述2012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挺起中医的脊梁——废医验药危害中医》的第二章 “疾病复杂,医学幼稚”中“中西医学术渊源皆不相同”和“解剖学发展带动手术进步”两个部分内容:' B# U; M+ n8 G- T- V
                     疾病的复杂性,来源于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也与人体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心理属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起源于几千年之前的中医,与近代才成熟起来的西医,它们对于人体和疾病的认识是不相同的。它们的指导理论、技术方法、临床经验也是不一样的。尽管面对的可能是同一个病人,但是在中医与西医的眼里,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认识,如果一旦认识相同了,中医与西医的界限也就不存在了,就会融合为一体,无所谓中医与西医了。/ p/ c; |/ p9 p, E4 A/ P
                     中医认为,人的精神与形体是密可分的有机整体,人体的生理状态和病理过程,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精神的支配,人体的五脏在不同的时空里分别主宰着人体的一切,因此主张五脏都与人体的精神思维活动有关,所以五脏又叫“五神脏”,不能把人的精神活动只归结于大脑。喜怒哀乐的精神活动,彼此制约,没有一个凌驾于全身各个脏腑之上的最高统帅部。. U  p, G6 K8 B$ F9 G. K( f
                    中医与西医对于人体的血脉循环的认识,阐述人体内在脏腑器官与人体精神的关系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分歧,是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学术思想体系。
( Z" m0 x! I$ V& t6 ?' E, x; q: z                     让我们听黄小平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tqzydjl7 `4 Q* n% B) ~0 T( I8 Z* W
                      祝贺黄小平讲述《挺起中医的脊梁——“废医验药”危害中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西方医学的起源时候,也是极为重视结构的“构成论”,与中医的“生成论”学术原理明显不同!过去总说中医与西医过去起源上是一样的,西医依靠新技术重视解剖而走向了现代,中医似乎没有“进化”到这个境界,这是错误的观点,有很大危害!这就模糊了中医与西医学术原理的界限,让中医“失去了自我”,造成了困扰,造成了“理论不自信”的恶果,由此逐渐影响中医的发展,让中医“疗效不自强”。分清楚中医与西医在起源上的区别,就可以很容易找到“中医复兴的道理”!因此,曹东义提出“求同存异,中医丢了自己”。只有“求异存同,中医才能逐渐走向复兴。”这是“找回自信的必由之路”,路线对了,才能看清发展方向,步入复兴。
, n( T. K# `$ C( @& r* b; A/ J7 y% E- m+ ~- A& t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3-31 21:14:38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3月31日),杜明明讲述《中医近现代史话》,她和大家一起讨论当年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成就。建国后,开展西医学习中医之后,很多原本需要做手术的“急腹症”,经过使用中医药的方法,避免了“急腹症手术”的问题。这在过去是很重要的成就。
" {  [  S2 p+ Q% j. [$ S                      根据对15733例急性阑尾炎的统计分析,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后,非手术治疗成功率占69.9%。对另一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1571例分析,非手术治愈率占75.8%,中转手术率为6.9%。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死率仅为6.9%,明显低于单纯西医治疗的病死率20%~40%。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国外西医治疗的病死率为20%~50%,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病死率仅为5.4%—22.2%。这些数字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临床地位已经确立。吴咸中领导和参加的“中西医结合清解片、化瘀片、巴黄片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项目1984年获卫生部甲级成果奖,“利胆排石汤配合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管结石”项目1985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病急性穿孔”1986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胆管炎”1990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等奖。" n5 U- b7 [* ^& o
                     我们期待,杜明明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jxdsh
5 F/ o# I+ Y7 \                     祝贺杜明明讲述《中医近现代史话》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多年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成就。在那个时代,的确是为人民服务的时代,为了患者避免手术之苦,很多人,中医与西医,团结合作,在西医搭建的平台上,由中医发挥作用,针灸、汤药等各种方法都是为了“取代手术”,避免手术。医院、医疗市场化运作之后,这种违背某些单位利益的方法,也就不会再有人积极推动了,反而出现了鼓励“过度医疗”的弊端。因此,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治疗急腹症,不是过时了,是过早了,也可以用“生不逢时”来形容。: d7 ?5 c! ?# s% z- E: d
                     中医的发展,非手术疗法的提高和进步,必然会影响很多手术科室、单位的利益。这是不争的事实。
0 l: }# C. h% I! v5 @" v, E7 q3 k                     因此,这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背后还有利益与地盘互相纠缠的问题。今后这样的垄断与反垄断,话语权、治疗权的争夺,病人选择的无奈,也许随着技术的进步,从有创到“无创”;从“大创”到“微创”,到“无痛手术”等名词的更替,接受手术治疗的几率,就会逐渐增加。“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就将成为遥远的回忆了。& |5 r9 @3 t4 @- ?
% H0 l3 p) C1 L7 F& i( _5 b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4-1 22:11:40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4月1日),王红霞主任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中医未来如何走向世界?中医走向世界,不是一个学术传播的简单事情,还有背后的经济利益、技术壁垒。我们认为“以医带药,是中医走向世界的方式。”
( d4 O  d3 j* {  g* I$ a6 G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减少核心技术的对外依赖度。中医药学是原创于我国的独特学术体系,是理论、技术与经验三位一体的学科,近年来世界100多个国家已经引进了针灸与中医药,既说明了世界人民对于中医药的信任,也为中医药学带动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提供了机遇。! G  x$ N8 N; p
                     中医药在当代科技发展水平很高的欧美,与经济相对落后的非洲,都受到欢迎和引进,充分说明了其学术特色是很鲜明的。我们可以期待,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视中医药、研究中医药、运用中医药的“新潮”即将到来。我们只所以称其为新潮,是因为她具有独特的学术特质,又刚刚被世界所认识。中医药的相对安全、简便,善于解决复杂临床问题的特色,是其将要兴盛的内在原因。; _, ?* D/ u/ S) w& ]; @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记载了中药的起源,而中药在我国实际使用的历史,有资料可证者也已有几千年。中药曾经从单味药的使用,到复方汤剂治病,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V, B4 o$ O  F& T) S5 ?                    用什么理论指导人们使用中药,曾经困惑过聪明的古人。9 A& S% q, E" i' I; Y
                   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ddgy
" M9 a' {7 C. N                   祝贺王红霞主任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未来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方式、方法。) j8 W$ M2 n- ]. |- Z5 ~0 N
中药与中医之间的联系不能割断,一旦走“废医存药”的路子,就会走上“废医废药”的不归路。恰如贾谦先生所说,没有中医理论指导,中药就是一堆垃圾。
3 Y3 s1 t8 z0 M9 e                  过去过分强调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过分强调分离提取,几乎完全忽略了中医药与西医药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体系。这些不够准确的提法误导了读者,也误导了有些部门的计划制定。中医药现代化的目的是什么?是把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手段、方法、设备融入中药研究、生产、应用从而发展完善中医药的一个过程,而不是要把中药西化为西药。8 e: y) H: O# a6 I% J9 p5 F
                 所谓中药,系指纳入了中医药理论体系、能够按中医理论使用的药品,包括中药材、饮片和成药。青蒿素是由中药青蒿中提取出来的,但它是西药而不是中药;因为谁也没有弄清它的中药药性,它也无须辨证使用,只要是得的疟疾,谁都会用。将来弄清了其四性五味与归经,届时可以划归中药范畴,辨证使用。
, x  T6 @) k+ H8 W                 中医是一门实践科学,但现在的中医院学生几乎接触不到中医临床,论文的结论都是从动物实验中得来的;而中医教科书中,用西医理论诠释中医概念的现象也比比皆是。按照西医思路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几乎不会按中医思路看病,转行的很多。0 B$ W! r; E- t* x# [/ R: w
                  中医治病之道是恢复生态学,养生之道是发展生态学。中医治病注重发挥人体自身的调节作用,无论是药物疗法还是非药物疗法,都遵循两个原则,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也就是说,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从人体整个系统去调节平衡状态,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西医治疗是对已发疾病,采用“对抗式”医学模式,使人体理化指标达到某个标准,虽然其疗效明确且对致病原有强大的杀伤作用,但其毒副作用十分明显,往往引发较为严重的医源性或药源性疾病,污染患者体内环境。因此,“回归自然”潮流的实质就是重视和运用传统医学方法来防治疾病。
8 R5 @5 L: ?6 `$ q4 o3 p3 H2 ^" [! ^0 y  u3 v% I9 Q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4-2 22:42:50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4月2日),马京雪讲述《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他和大家一起讨论扁鹊的著作问题,《难经》也叫《八十一难》,被当做扁鹊的著作,由来已久。从它的主要特点和成就分析,在哪些方面体现出继承了扁鹊的学术思想?人们为什么说它保留了扁鹊医学的内容?1 F3 P! Y! w; n$ ^( g6 Q* K0 R" j
我们一起期待马京雪的精彩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bqwh
$ y0 L. p% f# o1 W4 Y                       祝贺马京雪讲述《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难经》的学术特点与成就。毫无疑问,《难经》继承了扁鹊开创的医学体系,尤其是对脉学的突出贡献。这个特点,得到了张仲景的肯定与继承,不仅“独取寸口”是历代医家的参考,《难经》“伤寒有五”的广义伤寒思想,更是影响了张仲景和历代医学家,大家都喜欢这个名称,遵从这个创见,不再提《素问》《灵枢》所经常论述的“热病”了。这是“诊治模式的转化”,也是诊疗特点的改革。这种影响,历史久远,有很深的印痕。
7 X. Y! l( T- z5 `+ a2 ?3 u6 n& K& s9 n1 z  X, S" s( Q/ z0 O3 s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4-3 22:18:07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4月3日)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瘟疫论译注》的第四讲,他准备讲述的内容是:吴又可创造性的提出瘟疫病是“邪自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是也”。创造了治疗瘟疫病的专方——达原饮,达原饮是吴又可推出的具有独创精神的代表性方剂,主要是用于治疗瘟疫病初期的方剂。请大家关注收听。4 E1 ?! w. w% k0 \: J6 a! W  M
                     今天咱们要学习《瘟疫论》的原文是:温疫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无憎寒也。初得之二三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疼身痛。其时邪在伏脊之前,肠胃之后。虽有头疼身痛,此邪热浮越于经,不可认为伤寒表证,辄用麻黄、桂枝之类强发其汗。此邪不在经,汗之徒伤表气,热亦不减。又不可下,此邪不在里,下之徒伤胃气,其渴愈甚。宜达原饮。! n* R* r: h: e
达原饮
* f' v" e$ ?$ n# n4 f( h   槟榔二钱  厚朴一钱  草果仁五分  知母一钱  芍药一钱  黄芩一钱  甘草五分
9 U% f9 ?+ q8 D8 o右用水二盅,煎八分,午后温服。
, q2 o! U9 M! Q9 f7 i; A: Z. c                      按: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又除岭南瘴气;厚朴破戾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盘踞;三味协力,直达其巢穴,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是以为达原也。热伤津液,加知母以滋阴;热伤营气,加白芍以和血;黄芩清燥热之余;甘草为和中之用。以后四味,不过调和之剂,如渴与饮,非拔病之药也。凡疫邪游溢诸经,当随经引用,以助升泄。如胁痛、耳聋、寒热、呕而口苦,此邪热溢于少阳经也,本方加柴胡一钱;如腰背项痛,此邪热溢于太阳经也,本方加羌活一钱;如目痛、眉棱骨痛、眼眶痛、鼻干不眠,此邪热溢于阳明经也,本方加干葛一钱。证有迟速轻重不等,药有多寡缓急之分,务在临时斟酌,所定分两,大略而已,不可执滞。间有感之轻者,舌上白苔亦薄,热亦不甚,而无数脉,其不传里者,一二剂自解;稍重者,必从汗解。如不能汗,乃邪气盘踞于膜原,内外隔绝,表气不能通于内,里气不能达于外,不可强汗。病家见加发散之药,便欲求汗,误用衣被壅遏,或将汤熨蒸,甚非法也。然表里隔绝,此时无游溢之邪在经,三阳加法不必用,宜照本方可也。感之重者,舌上苔如积粉,满布无隙,服汤后不从汗解,而从内陷者,舌根先黄,渐至中央,邪渐入胃,此三消饮证。若脉长洪而数,大汗多渴,此邪气适离膜原者,欲表未表,此白虎汤证。如舌上纯黄色,兼之里证,为邪已入胃,此又承气汤证也。有两三日即溃而离膜原者,有半月十数日不传者,有初得之四五日,淹淹摄摄,五六日后陡然势张者。凡元气胜者毒易传化,元气薄者邪不易化,即不易传。设遇他病久亏,适又微疫能感不能化,安望其传?不传则邪不去,邪不去则病不瘳,延缠日久,愈沉愈伏,多致不起。时师误认怯证,日进参芪,愈壅愈固,不死不休也。http://www.ynjkcy.com/wyl8 l* d6 Q7 X3 ~
4 R: J% b0 H5 C9 P* G
                        祝贺张海涛讲述吴又可《瘟疫论译注》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吴又可邪伏膜原学说。这理论的创立过程,有对前人学术的继承,也有后人对这个学术观点的发挥。邪自口鼻而入的源头是《素问》:“清邪则伤上”王好古、王安道都有伤寒邪气从口鼻入的论述。
* y* ^" \( {  ^1 `                       吴又可此论疫气从口鼻入的观点,被喻嘉言、叶天士等所借鉴。9 ~( p+ Y1 w- g
                      龚绍林云:“惟自口鼻而入,所以感疫者,或重似伤寒,或轻若虚劳,初起总是胸膈紧闷。故凡遇病人脉数有力,胸膈不快,或重似伤寒,不可发散,以虚其表;或轻似虚劳,不可温补,以固其邪。照后方(达原饮)加减用之,万治万效。”
1 f* w' N5 h2 d0 A7 p5 r9 I                      所谓内不在脏腑:脏腑,《素问》认为六腑属阳,“传化物而不藏”,腑病可以用通下的方法治疗;五脏属阴,“藏精气而不泄,”邪气深入五脏,多为难治,故云“治五脏者,半死半生。”脏腑有病,预示着病情深重。吴又可此处说,疫气虽然从口鼻深入体内,却没有在脏腑之内。
( l1 U  G9 c6 h4 v7 B3 r; ?                      所谓外不在经络:经络,人体的经脉,其深而直行者为经,其浅而别行者为络。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道路,此处泛指体表。
! a; W8 P7 ]8 W                  “半表半里”是人们研究仲景《伤寒论》时得出的一种概念,有时指少阳病,或称小柴胡汤证。因为太阳属表,阳明属里,少阳介于它们之间,所以叫半表半里。有时又叫“半在表半在里”,这种提法又不相同。半表半里,好象是一个“夹层”,属于第三空间;而半在表半在里,则表里之间只有一个观念的分界,没有“厚度空间”的含义。吴又可的半表半里,是属于第三空间的概念。  
) ]: r; M7 K/ S( e. g1 ^9 m! _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4-4 21:40:32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4月4日),张相鹏讲述《热病新论》,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以原始创新破解李约瑟难题”。6 l, J9 {& ?8 F+ c  S
1964年李约瑟写的一篇文章《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他在这篇文章一开始就说:“大约在1938年,我开始酝酿写一部系统的、客观的、权威性的专著,以论述中国文化的科学史、科学思想史、技术史及医学史。当时我注意到的重要问题是: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成长?”
6 G- r5 D* g' S                     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把李约瑟的“问题”称之为“李约瑟难题”。当然,早在李约瑟之前,就有很多人提出与李约瑟难题类似的问题,但是没有他的影响大。
  F9 {8 V0 V. t8 P( C/ h+ m% w6 d& v3 ^% C' w
                 “贡献度”是人们衡量一个学科的价值的重要尺度,中医学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已经有过不少论述,中医对于世界的贡献至今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甚至被人们有意无意地漠视或者否认了,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1 ^1 L& X5 N, c1 a8 m                     到目前为止,人类只消灭了一个疾病“天花”,依靠的是中医的原始创新,而不是抗生素,更不是靠解剖、生理、病理、微生物知识。中医所开创的免疫学思想,也是控制其他传染病的法宝,免疫技术就是依靠预防接种“疫苗”。而“疫苗” 是中医免疫科学思想哺育出来的实用技术,而后传向世界,造福于人类。
4 M/ \  A: j1 \# I                    我们一起期待,张相鹏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rbxl& W8 B" I3 {- j- u
                     祝贺张相鹏讲述《热病新论》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如何用中医学的原始创新破解“李约瑟难题”。外感热病是中医学领域里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学术体系,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学科。要正确认识这种学术创新,就必须把中医外感热病放在与西医对比的参照系里进行比较,或者放在世界大科学的背景里进行考量,这样才会看到中医外感热病学的进步,才会了解中医外感热病学的巨大成就。
% C" X. u% Q/ t6 J5 s5 U. c                   历史上,中医外感热病学最突出的一个成就,就是向世界贡献了免疫思想和成功地创造出疫苗技术。在西方崇尚隔离,把病人与病人、医生与病人严格隔离起来的时候,中医的大智慧却是把患者的痘疮痂,经过处理移植到健康的人身上。在西方人看来,这几乎是异想天开的不可思议。因此,玛丽夫人才会感到惊奇,她儿子接种之后,在英国推广这项技术,仍然遇到巨大的阻力,乔治国王只好下令,让七名死囚在种痘与绞刑架之间进行抉择。很自然地,科学战胜了偏见,种痘战胜了疾病流行。70年之后,种过人痘的琴纳把这个技术改良成牛痘,巴斯德进一步推广到其他传染病的预防。逐渐的,世界再也不怕传染病了,进而消灭了一个传染病,依靠的就是中医学的“原始创新”。当然,西方医学的再创新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后人在火的运用上,都超越了普罗米修斯的水平,但是对于他的“第一次发明”西方人是不会忘记的。在这个意义上看中医学的免疫思想,看中医学免疫技术的“原始创新”,我们需要总结和继承的东西还是很多的。因为中医不止人痘疫苗一项技术,而是还有丰富的思想和方法,按邓铁涛先生的说法是“有一个武器库”。
. [$ {& v/ T) u0 F: F$ V" ^: D6 o4 c$ K5 Q( U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4-5 22:09:02 | 阅读全部
                     本周四(4月5日)晚上,李源讲述《回归中医》。他代表这个小组继续和大家一起学习、分享曹东义老师关于《SARS促使外感学说与时俱进》。主要学习如下几部分内容,1.《素问》热病是最古老的名称;2.广义伤寒学说的优劣;3.温病概念的演变;4.寒温争论的关键在解表。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和回顾,曹东义教授提出在中西医共存的当代背景下,中医外感热病学说,完全可以超越伤寒与温病的病因之争,在热病的病名之下统一起来,成为所有外感病共有规律的一部分组成,并且为未来的学术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 w/ k1 U8 ~' m- v# E                    我们一起期待,李源带给大家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hgzy0 y. ~" i, a# U0 K
                    祝贺李源讲述《回归中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SARS过后,对于中医外感热病学说的考验,以及促进有关学术创新的问题。; Q9 P! e1 @9 Z7 {: C! j
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医学家所处的条件不同,积累的经验有差距,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因此对于外感热病认识有差异。但是,可以求同存异,找到共有的目标。
( ?; e5 r9 P/ M) r0 K( C                    所有的外感热病都有一个过程,起点都是发热,而终点各有不同,或愈或死,或康复或残疾,病人经历的过程有千万个不同,患者体内的物理化学过程也非常复杂。中医学智慧地提出来几套辨证论治措施,经过历史沉淀,即将走向统一。这个统一的过程,就是外感热病诊治规律提炼的过程,也是指导思想、行为模式转化的过程。历史上的外感热病每一次转化,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业绩,都体现出学术的进步。9 v  h& ]1 L5 D6 O& k+ Y; j0 ^# ]2 h
                   我们试图建立“外感发热类疾病病证结合的分级诊治体系”,来包容古人的认识经验,并且提出了“病如河流,证像舟,系列方药似码头”的模型,试图为后来的探索留下足够的空间,使人类对于外感热病的认识不断深化、治疗措施不断完善,而不是永远停留在某一水平上。所以,新的外感热病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系统。它不取消经典,而是让人们站在一个全新的立场上,重新认识经典、发展经典。
: Z" z6 p8 t6 W0 x/ G3 S7 u
+ Z8 U# }6 L6 L/ b/ g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4-6 21:52:36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4月6日),朱萍霞为大家讲述2012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挺起中医的脊梁——废医验药危害中医》的第二章 “显微镜帮助人们了解微观”和“细胞病理学扬弃解剖学”和“发现微生物改进免疫技术”三个部分内容:5 Q: ^" {  T$ Y
                    望远镜有利于人们研究天体运动的宏观规律,显微镜则把人们带到一个新的认识领域:微观变化。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创立了细胞病理学,蒋疾病研究深入到细胞层次。魏尔啸学说的基本原理包括:细胞来自细胞,机体是细胞的总和;疾病可用细胞病理来说明。他最为人所孰知的名言,是他1858年发表的‘每一个细胞都来自另一个细胞。细胞学的创立,揭开了抗生素时代的序幕,一方面为还原论在医学领域大行其道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好像一对一的互相对抗,就可以解决人体疾病的诊治问题,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也给了人们对于医学能力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以为既然抗生素的利器可以解决以前的许多严重感染问题,
$ i5 H4 M8 d( v8 l% z2 n5 g                    好像其他医学问题也是‘’如此简单‘’,没有想到尽管抗生素应用,达到了‘‘滥用’’的程度,也没有解决大部分疾病的治疗问题。反而带来了许多医源性疾病,把人类治疗疾病的问题搞得更加复杂
, t+ b! T4 j! G6 B3 C) ?- u                    让我们听朱萍霞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tqzydjl  b. i" P, K! F: p  I. f* ?
                    祝贺朱萍霞讲述《挺起中医的脊梁——废医验药危害中医》成功!
$ \! v" g3 d% f2 _1 ^5 l' {                  “显微镜帮助人们了解微观”世界,毫无疑问显微镜看到的细胞和发现微生物,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于微观结构的认识。尤其是西方文化善于研究“构成”,而不是“生成”   
0 F8 i" X" ~" N1 @                  当然,研究“生成”也可以借助显微镜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望远镜有利于人们研究天体运动的宏观规律,显微镜则把人们带到一个新的认识领域:微观变化。还原论在医学领域大行其道,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也给了人们对于医学的认识发生错位,以为可以对抗自然,生命似乎‘’如此简单‘’,没有想到尽管抗生素应用,达到了‘‘滥用’’的程度,反而带来了许多医源性疾病,把人类治疗疾病的问题搞得更加复杂。我们可以借助中医的大智慧,发挥“道法自然”的力量,助力“健康中国,健康世界”!( t# c4 `2 L8 t& w

0 {1 ?% C$ |8 i! A7 L2 R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4-7 22:03:31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4月7日),王群才讲述《中医近现代史话》,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中医治疗骨折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宫外孕的学术探索。
. H5 `5 p( k) L  u3 B. g1970年的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说:“对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我很感兴趣,这是辩证法,它说出了真理。局部与整体、内因与外因,两个积极性都要发挥……”。尚天裕和他的同事们受到莫大的鼓舞。此后,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新疗法开始向国外传播。7 H, S- O1 z9 a& }
                   1975年,周恩来总理在病中指示卫生部举办“骨折与关节损伤”学习班,先后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举办了6期全国性的学习班和3期国际学习班,由尚天裕教授主要任教。
2 ]. ]- b1 l$ ]                   中西医结合骨折疗法被医学院校广泛采用,编为教材。《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这一专著在国内多次再版印刷发行,并被翻译成英、德、日文向国外发行。我国医学有五项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即显微外科、烧伤、针麻、急腹症、骨折。尚天裕教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就是其中一项。此项成果于1978年获国家科学大会奖,同年获卫生部医学科学技术大会奖。1981年,尚天裕应邀到联邦德国访问,不来梅州卫生部长表示愿意提供一个医院集中全市骨折病人办个学习班,推广中国的治疗骨折新方法。
% x0 o% }. |0 J4 m& D* ?6 k( N                 中医治疗宫外孕,也有很多让人十分震惊的故事。
) x6 @- T4 ~% C9 m/ T8 K) R' I6 F$ w                 我们一起期待,王群才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jxdsh
  X! _0 w4 w! }6 [0 `                 祝贺王群才讲述《中医近现代史话》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宫外孕的感人事迹。
2 d& Z$ E1 s% L( Y5 z1976年8月国务院批准举办“外国医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损伤学习班”,先后有13个国家或地区的医生前来研究、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损伤的经验。仅在第一期学习班中,外国医生就用新医正骨疗法治疗各种软组织损伤病人765例,总有效率达97.4%。简便易行的疗法,神奇的治疗效果,使外国医生交口称赞中国中西医结合的新成果。他们说“一定要把这项技术尽快带回国内,造福民众”。冯天有多次出国,为国际友人治疗,成了穿着白大褂的“外交家”[1]。/ o/ F  D$ F- m, s% p) ?7 Z" J" P/ ^
                然而,随着医疗行业市场化运作的开始,物美价廉的中医手法治疗骨折和小夹板治疗骨折的方法,由于“经济效益”太差,逐渐被“打钢板”“穿钢钉”的手术疗法取代了。中医往往不是因为无效被淘汰,而是因为它太廉价。$ p: @" G1 }% w
# a% R8 O" G2 R8 G7 f3 n  q9 z
                   [1] http://www.r114.com.cn/News/NewsDetail.aspx?Id=13530, L/ q" k  x! U8 I* {" h

3 h7 x5 ^( W/ b- y! s5 U3 r                   从1958年起,于载畿和李翰卿合作开展非手术方法治疗宫外孕工作,逐渐摸索出一套非手术方法的治疗规律和护理常规,确定了临床分型,固定了方剂和剂量,还提出了必须手术治疗的指征。到1988年已经用此种方法治愈各种类型官外孕1200余例,非手术率占同期官外孕患者的90%左右,从而改变了过去认为宫外孕必须手术的定论。
/ ], @+ L0 k1 V& _# W8 z                    另外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于载畿用宫外孕方剂加减,子宫周围炎、附件炎和盆腔结缔组织炎等慢性盆腔炎症也有显著疗效,对术后肠粘连、感染、血肿等效果亦好;对子宫出血、痛经、不孕症等也有一定疗效,这展示了扩大病种治疗的广阔前景,对近年来活血化瘀治则普遍而正确的运用起了启发作用。
' \: m# ~$ @1 s& j; C% w5 Y/ v% w8 p1 K6 o. C' C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4-8 21:56:06 | 阅读全部
                     曹传龙说:这个周末(今天晚上2018年4月8日),我打算接着讲。我讲的标题是:一代医家叶天士。何绍奇先生在《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一书中说:“中医各家学说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这就是它的传统性……按照‘系统学习,全面掌握,整理提高’十二字方针对待中医学,在临床和研究中争取少走一点弯路,还是完全可能的”。而一代一代中医各家真好似一块块金砖铺就着永远的辉煌的中医大道,让中华民族不断地繁延昌盛。为了能系统地全面地学习中医各家的学术理论和经验,我是将历代各医家的医学全集买回来看的。比如一代温病大家叶天士,我既买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叶天士医学全书》,又买了不在此全书中的《叶选医衡》《叶氏女科证治》《叶天士手集秘方》以及今人编写的《叶天士诊治大全》。这样,可以让我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叶氏的理论和临证经验。又如,我既买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徐灵胎医学全书》,又买了台湾五洲出版社出版的《徐灵胎医书全集》,这样也算对徐氏的学术思想有个全面的了解。今天,借助网络这个平台,通过中国历史学,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因为历史的每一次变迁,文化思潮的每一次涌起,都促使着中医学家及学派的兴起),介绍一下中医各家的学术成就,然后由老师您给予点评,我想,这应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当今,中医需要发展,但只有更好地传承,才能更好地发展。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医过去的辉煌,才能去更好地展望未来。这不也就是您写《永远的大道国医》宗旨吗!
3 S& z" k6 S3 t) Q. N; |+ B============
0 n$ B3 l# i/ f$ ~) q- V$ v                    我们一起期待,曹传龙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ddgy
" _3 q0 H, e4 j. ?7 g# g. }                    祝贺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一代医家叶天士的学术成就。
8 e$ Z' m  I! T8 v+ e/ ?# |7 g他参考了很多有关著作,既买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叶天士医学全书》,又买了不在此全书中的《叶选医衡》《叶氏女科证治》《叶天士手集秘方》以及今人编写的《叶天士诊治大全》。这样,系统全面地了解叶氏的理论和临证经验,是难能可贵的。
& Z8 a1 I& }: Y5 @# g" C                   叶天士成就很高,除了开创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之外,在内科杂病领域也有很高的学术成就,关于他的记载很多,民间传说添油加醋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甚至如陈修园这样的医学大家,一开始怕自己的著作没有影响力,也借叶天士的名字出版。+ A7 c: ~* {* O5 m2 v7 E
                   叶天士在那个时代,能活80岁左右,这本身就是一种号召力,是榜样的力量。他一生不出版自己的著作,既反映他尊重医学,不敢轻易“立言”的严谨,也说明他对于世俗乱刻书的深恶痛绝。' S* D6 B) A, u) B
                  叶天士告诫后人,不可轻易说自己是一个医生。这一点与孔夫子不敢服用季康子给他的中药,也有相似的胸怀。
; ^" i0 F; ^6 y/ C) }4 o* a                  但是,如果医学家都和叶天士一样,不著书,不让子孙学医,那么,中医学早就绝迹了。5 x0 @3 T' C- W4 m: }# Z- Y& I
                  可见,叶天士的优点与缺点,紧密联系在一起,难以说清楚。
5 C1 ^: g" ?/ c4 X0 E2 T4 H                 《雍正王朝》的主题歌说:“数英雄,说豪迈,古今谁能说明白?”0 `, t' t1 u2 I/ I+ C4 W
                  一部医学史,引人入胜的故事非常多。- x) |& u$ O" x' g+ Q
                  期待今后,读书很多的曹传龙,继续为大家讲述古代医学家的动人故事。! P1 G; o* E" o' L

0 s$ T* m1 N: R$ x; ]+ w4 R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