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4-3 22: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晚上(2018年4月3日)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瘟疫论译注》的第四讲,他准备讲述的内容是:吴又可创造性的提出瘟疫病是“邪自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是也”。创造了治疗瘟疫病的专方——达原饮,达原饮是吴又可推出的具有独创精神的代表性方剂,主要是用于治疗瘟疫病初期的方剂。请大家关注收听。
, l( r8 x, t% S% h- B( I$ ?2 f, F 今天咱们要学习《瘟疫论》的原文是:温疫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无憎寒也。初得之二三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疼身痛。其时邪在伏脊之前,肠胃之后。虽有头疼身痛,此邪热浮越于经,不可认为伤寒表证,辄用麻黄、桂枝之类强发其汗。此邪不在经,汗之徒伤表气,热亦不减。又不可下,此邪不在里,下之徒伤胃气,其渴愈甚。宜达原饮。3 H1 ~3 `! }* O+ G, ~9 D" B8 a, B$ ~, p
达原饮/ N2 O! Z% }/ A7 p2 S, P
槟榔二钱 厚朴一钱 草果仁五分 知母一钱 芍药一钱 黄芩一钱 甘草五分* O# `+ d( w9 |
右用水二盅,煎八分,午后温服。9 p0 y7 L+ ~$ N/ ?: v9 I
按: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又除岭南瘴气;厚朴破戾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盘踞;三味协力,直达其巢穴,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是以为达原也。热伤津液,加知母以滋阴;热伤营气,加白芍以和血;黄芩清燥热之余;甘草为和中之用。以后四味,不过调和之剂,如渴与饮,非拔病之药也。凡疫邪游溢诸经,当随经引用,以助升泄。如胁痛、耳聋、寒热、呕而口苦,此邪热溢于少阳经也,本方加柴胡一钱;如腰背项痛,此邪热溢于太阳经也,本方加羌活一钱;如目痛、眉棱骨痛、眼眶痛、鼻干不眠,此邪热溢于阳明经也,本方加干葛一钱。证有迟速轻重不等,药有多寡缓急之分,务在临时斟酌,所定分两,大略而已,不可执滞。间有感之轻者,舌上白苔亦薄,热亦不甚,而无数脉,其不传里者,一二剂自解;稍重者,必从汗解。如不能汗,乃邪气盘踞于膜原,内外隔绝,表气不能通于内,里气不能达于外,不可强汗。病家见加发散之药,便欲求汗,误用衣被壅遏,或将汤熨蒸,甚非法也。然表里隔绝,此时无游溢之邪在经,三阳加法不必用,宜照本方可也。感之重者,舌上苔如积粉,满布无隙,服汤后不从汗解,而从内陷者,舌根先黄,渐至中央,邪渐入胃,此三消饮证。若脉长洪而数,大汗多渴,此邪气适离膜原者,欲表未表,此白虎汤证。如舌上纯黄色,兼之里证,为邪已入胃,此又承气汤证也。有两三日即溃而离膜原者,有半月十数日不传者,有初得之四五日,淹淹摄摄,五六日后陡然势张者。凡元气胜者毒易传化,元气薄者邪不易化,即不易传。设遇他病久亏,适又微疫能感不能化,安望其传?不传则邪不去,邪不去则病不瘳,延缠日久,愈沉愈伏,多致不起。时师误认怯证,日进参芪,愈壅愈固,不死不休也。http://www.ynjkcy.com/wyl
4 U- ?4 t3 P* I7 }1 ] l, M; ~8 x$ w5 _
祝贺张海涛讲述吴又可《瘟疫论译注》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吴又可邪伏膜原学说。这理论的创立过程,有对前人学术的继承,也有后人对这个学术观点的发挥。邪自口鼻而入的源头是《素问》:“清邪则伤上”王好古、王安道都有伤寒邪气从口鼻入的论述。# W4 |7 ?3 X O- c6 m% `
吴又可此论疫气从口鼻入的观点,被喻嘉言、叶天士等所借鉴。 p! N' L$ @ l; p/ P R" n, P
龚绍林云:“惟自口鼻而入,所以感疫者,或重似伤寒,或轻若虚劳,初起总是胸膈紧闷。故凡遇病人脉数有力,胸膈不快,或重似伤寒,不可发散,以虚其表;或轻似虚劳,不可温补,以固其邪。照后方(达原饮)加减用之,万治万效。”
0 v+ I$ o1 b) ]# I 所谓内不在脏腑:脏腑,《素问》认为六腑属阳,“传化物而不藏”,腑病可以用通下的方法治疗;五脏属阴,“藏精气而不泄,”邪气深入五脏,多为难治,故云“治五脏者,半死半生。”脏腑有病,预示着病情深重。吴又可此处说,疫气虽然从口鼻深入体内,却没有在脏腑之内。
9 p% ]; [% G* z" v. s. x+ Y- p 所谓外不在经络:经络,人体的经脉,其深而直行者为经,其浅而别行者为络。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道路,此处泛指体表。
0 C4 P2 J: Q9 E1 ?5 I “半表半里”是人们研究仲景《伤寒论》时得出的一种概念,有时指少阳病,或称小柴胡汤证。因为太阳属表,阳明属里,少阳介于它们之间,所以叫半表半里。有时又叫“半在表半在里”,这种提法又不相同。半表半里,好象是一个“夹层”,属于第三空间;而半在表半在里,则表里之间只有一个观念的分界,没有“厚度空间”的含义。吴又可的半表半里,是属于第三空间的概念。 " n( R; e- Q( j'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