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5-24 21: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2018年5月24日)是周四,晚上8:30由李源和大家一起学习《方剂学》解表剂•辛温解表部分。3 U3 b: Y) h' w# ?% ]
主要学习内容为如何理解表证、汗法?什么是解表剂?以及解表剂的分类。然后继续学习解表剂中“辛温解表”部分的重点方剂以及这些方剂的临证鉴别使用。涉及方剂有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加味香苏散等。
# R/ g: T# B5 n0 c7 H, T& p
# e1 h! I, H5 d E q 我们一起期待李源带给大家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fjx
3 M( W1 g2 u. A2 t 祝贺李源讲述《方剂学》成功!8 u+ ]% q' E+ c7 A8 N7 o
中医解表发汗的方法,大约起源于“烤火发汗”,到《内经》时代总结出“发表不远热”,《神农本草经》收录发汗的药物,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发汗方法,都是用温热药物来解表发汗,那个时代没有“辛凉解表”发汗的法则,也对辛凉解表的方药缺乏认识。
8 C5 z- \' J5 m" T5 ~- b 辛凉解表的方药,在晋唐时期萌发,经过宋代韩祗和《伤寒微旨论》,庞安常《伤寒总病论》,朱肱《南阳活人书》,金元刘完素,张子和,以及明代陶华《伤寒六书》等历代医家的探索,辛凉解表的治法和方药逐渐建立起来。
. U5 c, r$ {" A1 B! k/ F+ b0 { 清代温病学家们,把辛凉解表发汗作为基本法则。
* H8 g2 V$ V7 P/ H# z 辛温解表,辛凉解表,都是为了“解表”发汗,目的都是“除热”。伤寒是热病,辛温解表也是“除热”,是把瘀滞在腠理肌表的热散出去。2 a1 Y: K J$ m r; T: G6 u3 _, l
1 P% B5 c) @' P: w
也就是,“辛散”很重要。6 r( D& Q( A" G2 F5 s
% N. U" K! {( D) l. o. _/ T; y
过分使用热药,容易造成误治。因为外邪传里,进入阳明少阳之后,就不能再用热药了。# H5 W: g, A# U4 m
解表发汗的时候,也不能用太多的凉药,凉药收引,不利于汗出,所以叶天士说“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不能在表证的时候使用太凉的方药。, S% p+ Y! V1 E* e" I( L
《金史刘完素传》记载张元素为刘完素看病的故事,可以说明表证过分使用凉药,就会“走太阴”,不容易取得预想的结果。
2 N3 p+ E3 a. q4 e* h4 N* q! `辛温,辛凉,都是辛散外邪,不要太热,也不要太凉。
2 ~0 e; s" w4 { 这里边有很多道理,历代医家有大量的著作论述。7 [* r) f* B$ h0 M; K
5 b# q% N/ |1 J Y+ M. m!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