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6-1 22:01:21 | 阅读全部
                    本周五(2018年6月1日),上海的黄小平院长预告:' y% E0 c8 D- ?$ y) \7 g6 Q
6 S1 [. Q3 s. P. x  S6 Q3 o; N
                     尊敬的各位同仁:
! b" y6 l- K! z) M( R" F                    我是曹东义教授上海的学生黄小平,受曹东义教授指示本周五将由我给大家汇报讲述。
# J. P! p. ~$ P  U2 I" a                    上周五雷宝淳老师上周讲解了问诊内容,一起学习“十问歌"中的“ 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这部分内容。并且分享了把脉诊的形成原理和脉诊的临床意义。0 E7 z3 _; p1 w
                    本周五由我向大家汇报讲述“一技之长空中课堂”中《中医诊断学》第五版教材中脉诊的部位、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脉诊是切诊的核心,每位医生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体会,也会介绍几家学说,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时间,体位,指法,举按寻,平息,五十动等。
5 C" V3 G! D5 @/ T9 P" R; ?                    请大家届时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zyzdx
6 L" ~# Z- Q/ K' v- F7 H/ g                    祝贺黄小平院长讲述《中医诊断学》成功!! D4 K' Y! ?1 O4 A& [% N
                    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脉诊知识点。
; M/ R$ n4 x! f; r                   《史记》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 A( ^4 c" p# F6 N: g9 b                    扁鹊是脉学的集大成者,是宗师。: y7 @& r8 M+ V9 g' |
                   脉有阴阳,有气血,有五脏,心主血脉。
8 G8 U" ?% z# Y3 ^                   脉贵有根,有神,有胃气。
( `% d; }- ?+ e# r9 V" E+ M' d                “独取寸口”的脉法,与遍身诊法有联系也有区别,都能通过“三部九候”诊察全身气血阴阳脏腑功能的变化,也就是“气口独为五脏主”,。
1 H2 v* Y" r4 p5 e% `8 _                  气口就是脉口,也叫寸口,是手太阴肺经所过。
5 m1 Y; Z; I* g6 D: e7 g4 B/ T& U4 X, d) K# n8 i/ u
                  精血互化,肾为先天之本,脉的根与肾精肾气肾阳有关系。) {# N( i3 O0 o0 n" B" c
- d6 V, a) t, s5 Y+ V, [
                 心主血脉而藏神,所以脉动匀整,规律不乱,代表心神安宁,血脉充盈,血能养神载神藏神。
# l3 M# s0 h5 ~: _& D* h# }  l
1 Q, i7 I/ \$ _) j+ V8 g                 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出左乳下,其动应衣。心尖搏动(波动),反应胃气是否充盛。
! ~' Q* g! H8 V                 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保障身体健康,很重要。
/ z% C; T# c$ v  Z4 X5 K2 r, s* L% M# l6 ?; a) o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6-2 21:50:57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六(2018年6月2日)晚上8:30分由王群才和大家一起学习、分享《中医针灸学》的内容。7 y; g, Y, b2 W2 w, N& `# d
                    讲解经络、腧穴各论,以及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诊治内容。主要包括经脉走行、各个穴位名称、位置、主治、怎样操作等知识点。
- }+ y( Y1 H# L, X- V* y                    请各位届时收听“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的有关内容。http://www.ynjkcy.com/zjx
* F6 ]0 S! c( Q$ a: D/ L) `                    祝贺王群才讲述《中医针灸学》成功!
3 L: N5 G2 U7 F                    他首先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每个腧穴的位置,主治病证,针刺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然后讨论了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取穴方法,主治病证等。
0 ^3 I! f: Y3 _5 i; m6 M: }- R! Z: T9 I
                   从这些传统知识的描述之中,不难看出它们的主治病证,除了可以治疗疾病经脉和腧穴所过部位的病证之外,更多用的是针对内在脏腑失调的病证。
: Z% N) r9 f* p% b8 F" `* i
# P: A, o; a$ j' s) ^                  它们“属脏络腑,属腑络脏”,在远离内在脏腑的部位针刺,就可以治疗胸腹部内在脏腑的病证,这样的学术原理,落在西医目光之外。$ {& A8 G. \  B& Y3 n& ^* q

2 k5 ]. t& x( k" o; X7 X+ A                  西医擅长局部治疗,直接在病灶放支架,或切除病灶,不能通过远在肢端的体表进行治疗,认为这样不可思议。
3 P) y% u9 ~: T! `0 Q8 d8 n3 _) C
                 不可思议的针灸,在近几十年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受到普遍欢迎。有些“聪明人”看到了商机和利益,换个马甲,说这是“干针(不是注射液体)”,不需要学习中医的针灸理论,不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做指导,只用“刺激神经”就做到了“去中医化、去中国化”,剥夺了中医几千年的知识产权。
+ ~& R/ y( H  d6 Y6 u7 K# I% @, J9 @7 v/ \- N
                这件事情发生在“法律法规很健全”,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很有力量的美国,竟然可以通过立法,堂而皇之,明目张胆,真是“见怪不怪”的大滑稽剧!
; S- u. ~" T* x9 }
! Z3 K2 x$ O* k, e8 h+ O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6-3 21:54:39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6月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讲述《中医内科学》的“哮病”。( G% e+ ~) |4 J3 j; @' x  p
                  中医历史上,有“喘无善证”“哮有宿根”之说,又有“外不治癣,内不治喘,治喘就丢脸”的俗语。这说明,哮喘病既不容易控制,也很难治愈,是一个很棘手的内科病。当代很多文化名人,死于哮喘,足以说明“哮喘”不是一个简单的疾病,需要认真应对,措施到位。
+ k# T; k) p4 d8 C                  我们期待,王红霞主任带给大家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nkx
1 R! G0 Q# q6 J. E                  祝贺王红霞主任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哮证”的诊治要点。5 A' }) H+ W5 E2 N( A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伏于肺,遇感诱发。发病机理为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发时以邪实为主,治当祛痰利气,攻邪治标,寒痰温化宣肺,热痰清化肃肺,寒热错杂者,当温清并施,表证明显者兼以解表,属风痰为患者又当祛风涤痰;反复发作,则由实转虚,且虚实之间常常互为因果,邪实与正虚错杂为患,而见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之虚哮,治当补正祛邪兼施。若发生喘脱危证,又当以扶正固脱为主。平时以正虚为主者,当区别肺脾气虚和肺肾两虚,分别予以补肺健脾或补肺益肾。6 b9 c8 F  H. A# y+ G+ c' d2 N! p. C
) H* `. e( d) }) e, ?# u/ A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6-4 21:44:28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6月4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讲述《中药学》中关于“清热药”这一章节的部分内容。7 h- g, N* C% N6 p" G2 Q" Y) o6 _
                    凡是以清解里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c& z8 Y  j3 F' H! u, U
                    本类药物药性寒凉,沉降入里,常通过清热泻火、清湿热、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使里热得以清解。
. z* T4 |: z# F4 ^9 o: Q+ l                    我们一起期待霍立轩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x' J& H2 k0 [( L; q( `! ^; h
                    祝贺霍立轩讲述《中药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清热药的有关内容。% A& o9 L) {2 T& ^
                    清热药主要是治疗里热的病证,比如伤寒杂病论所说的阳明阶段的病证,温病学派所说的气分病,中焦病,也就是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多伴有口渴,脉数,舌黄苔等证候。
/ u9 J+ L, |, q0 x+ E4 d/ D& ^+ d/ Z- Q' J4 z
                   中医所说的凉药,大多数属于清热药。
0 ]' F2 a: S7 C9 x9 B1 K
% K$ L2 O; ?. U                   凉药的凉,不是物理学的温度低,而是能够清泄里热。所以,躺在凉药(清热药)里,觉不出它们凉;埋在热药(温里药)之中,也感不到它们热。3 c! }. _  i! |$ z- _

6 y% k4 \# g" t) C& ?                  因此,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气,与冬夏春秋、北南东西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说“四气五味”就是对药物“时空属性”的高度概括。/ R6 ?3 M: r/ K1 K! {
                  中医用高度智慧的象思维,把握了中药的复杂性。
7 A  A$ N# O0 f4 ^& x7 O7 C) H; R: j- h) u: [,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6-5 21:26:51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6月5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培红副秘书长为大家讲授《中医基础理论》的第五课。3 }; D! g9 @6 ?) A/ I! I0 N) Q0 R
                   主要讲述的内容是: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价值,阴阳学说是如何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如何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又是怎样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养生调护的?& C5 `$ V' }9 J# u; J* X
                   让我们共同期待张培红主任带来的的精彩讲述。http://www.ynjkcy.com/zyjc3 z& R- [# U: H9 i3 S/ c
                   祝贺张培红主任讲述《中医基础》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阴阳学说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阴阳在人体上的应用。/ I$ F" o& J: q- o: S; _
用阴阳说明人的结构、生理、代谢,以及病因、病机。- m7 l& y7 h( {& d" x. {5 A8 X! E4 D
                《内经》说:“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已。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
$ Q% _4 {) M& z/ B$ k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2 x% B+ U) B- W# D# T  l" `/ G: M! I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X3 U  u; T" k: F) c8 w9 @& K+ x/ k4 L4 ]9 X# @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 g6 I  m2 v3 n! Z1 p. z
& o9 ~: f4 O8 o* @; [  X3 B; d/ W% z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 n, R6 D& M9 K9 R1 _, z5 W! O+ z! ~6 H. x% a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 G7 K  }7 Z  p
4 t" e7 H9 q* {2 A* C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q1 E% c5 [: i/ s% c4 f

; A- ~3 ?8 b1 X0 a/ j( K# z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 \; P: d" f) C% l
4 b2 k5 `, i( x: f9 F9 w6 W4 K1 f7 V& F4 H) T/ r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6-6 22:30:02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6月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继续为大家讲述《中医内科学》的喘证。   , \# P8 Q' }* z( ^: B% N# o
                   喘证,它是我们肺系疾病的常见类型。, T& I0 C7 ^1 K0 a
                “喘,疾息也”,《灵枢·五阅五使》曰:“肺病者,喘息鼻张”,《灵枢·本脏》曰“肺高则上气肩息”,也就是早在几千年前早已有了喘证的症状描述。
, `, y" I7 p7 K3 ^) A; M. K# I/ W6 \4 @, Z
                   今天我们期待王秀民讲述喘证的概念、病因及辩证要点等,敬请关注。http://www.ynjkcy.com/zynkx% D/ C" }) }: x* R, Z" J# v( n+ E: b( o
                   祝贺王秀民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喘证”的诊治要点。, Z- X) A! B- S/ v, i
                   喘分虚实,实喘多在肺;虚喘多在肾。
7 u. V7 j3 i7 x' [  R                   实喘往往有危险,虚喘多数病程长。
  R/ Q, G* J5 Y                  中医常说喘无善证,有根,因此,不论是虚喘还是实喘,都不能轻松大意,要仔细辨证论治。. g) C7 @% q) E$ o* G( c6 h' F
                  现在常用“分型治疗”取代了辨证论治,大家需要注意。3 ~7 \: h1 b3 w
                   如何把分型治疗的规则,与临床的辨证论治相结合,不出乎规矩之外,也不被分型所局限。这就需要心中有底,有依据。
- g, `6 q- c: P+ o) K3 o  Y5 E3 i; E, q# b- A'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6-7 21:22:21 | 阅读全部
                     讲座预告:今晚的讲座提前到7点开始请大家按时收听
/ w, f% P- ~" ]                    今天晚上(2018年6月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建辉讲《中医方剂学》“泻下剂”部分的有关内容。' h+ f$ e+ j, m8 P4 R+ H
                    主要涉及的方剂,有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温脾汤等。
5 @5 c  u! I9 [( _                    下法,是中医学很重要的方法,此前,有些医学家擅长使用下法治疗疾病,它的发展历程很长,也有很多知识点。
. c. ~1 w7 e( H1 }) E                    我们一起期待,马建辉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fjx8 w- T8 b% x+ z; B
                    祝贺马建辉讲述《中医方剂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泻下剂”方药的使用方法,知识要点。
1 X" E# L$ ?" f: g                    泻下方药的使用,主要是祛除内在的邪气、宿食糟粕,邪热积滞。$ Y6 Z3 v% P" Z# m3 _
                 《黄帝内经》说“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因此,使用寒凉的泻下药,是很常见的。张仲景《伤寒论》的三承气汤,是代表方剂。7 P. i1 D- s! O: t' c: h
                  为何都是泻下方药,却需要“三承气”,而不是一个方剂加减?: N2 W' @" r0 e6 G5 h, y+ m
                  这说明张仲景在运用泻下方法的时候,对于病机的把握是很严格的。除了三承气,还有桃核承气汤、陷胸汤、大柴胡汤等,都有攻下的作用,这说明不是“一泻了之”,使用泻下方剂不能简单从事。- Q+ S# v. \& I+ B% r# [2 [
                  当然,温里、和解、消导、补益,都有严格的选择标准,不是任意为之。
; z) I  U; y; t& s  \1 m                  中医驾驭复杂方药,具有大道从简的智慧,也有细致入微的具体策略。需要大家仔细体会。
+ B* x" @7 D9 l
' D& Q4 {" \4 ?6 U
3 K/ o6 A7 ?) e/ Z. P$ n3 r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6-8 22:58:07 | 阅读全部
                    本周五(2018年6月8日),北京的刘云双预告说:
8 X- U0 c$ ]0 _" s/ s6 Z
$ D8 P7 R4 ]5 d4 u3 e                    尊敬的曹老师好!尊敬的各位同仁,各位同道。各位师兄师姐,大家好!3 ~0 J( H' G% @& T$ M
                    我是曹东义教授的学生刘云双。受曹东义教授指示:本周五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刘云双继续为大家讲述《中医诊断学》,在上周五,上海的黄小平院长为大家讲述了脉诊的部位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是平脉:随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有哪些生理性变化以及病脉的各种脉象与主病。 届时敬请大家关注并给予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zyzdx/ m" h1 u" i" m* v8 U5 A. t
                    祝贺刘云双讲述《中医诊断学》成功!, a3 O  f% t  J, J& }0 B
                    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各种脉象的形象与主病。
" Q& D6 |! o3 l9 L* m                    古代中医学家经过不断探索和总结,摸索出来很多不同的脉象,成为重要的诊治依据,以此作为认定病情,进行治疗要点。, H, @) v/ b! s$ s8 g( s+ r
                    日本人学习中医,但是不能摸脉,只会摸肚子(腹诊)。他们不理解其中的奥妙。
8 \) w& e$ V/ o7 m                    30年前,朱良春大师去日本交流学术,他们找来20多个病人,让朱老摸脉断病。朱老均能诊治无误,很让日本人大惑不解。4 i' K( A8 r6 L8 e2 D5 h6 S
                    日本友人问他:“为什么摸一段动脉,会有这么多学问?”
2 Z2 W8 x7 S/ w5 P, E2 ~4 @                    朱老略一沉思,为他们讲了一个故事:  C1 |: r+ }( X
                    一个竹管,烫几个眼,就能吹出余音绕梁的旋律,前提是懂得它。如果不懂笛子,用它就没有什么用了。即使是用来吹火也不行,跑气!% g) v/ t6 D) c0 s. }# b
                   朱老一席话,让日本友人十分叹服。  d/ E- X5 t5 D: i

5 b3 q# g/ V8 K. c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6-9 22:40:43 | 阅读全部
                     石家庄的董恩雷说:
, Z+ d, k& Z8 X8 K7 O                     尊敬的各位同仁,各位同道。各位师兄师姐,大家好!* q$ s% E8 V# L9 o8 H/ Z  ]4 K
                    本周六(2018年6月9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8:30准时由董恩雷继续为大家讲述《针灸学》。* j; o" j  _1 D1 c: X& [2 G: u, q5 A# M: H
                    我和大家学习分享的是:足阳明胃经和 足太阴脾经的腧穴、定位、主治、操作作用等。% C1 ]( E  x' L" W

6 I- m' W8 v% o! I                    届时敬请大家关注并给予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zjx4 v% U8 G! ?, B0 k" v8 f" G# j
                    祝贺董恩雷讲述《针灸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分布的腧穴与主治病证。
  x2 ^3 d3 e3 B9 S+ L
% G: B0 z: ~/ r                    中医针灸铜人铸造于宋代,用做考核针灸医师的操作技能。这说明古人对针灸穴位取穴与治疗是很细致,有严格要求的。
3 m; V8 V! M& W! p% v, ~( T                   今天,通过人体解剖学的有关知识,对于腧穴的描述就会更细致。- n  `8 j! N4 R' m
                   古人对每一个腧穴的命名,都有一定的依据,主要是根据它与内在脏腑功能的联系,以及它所处的部位特点。
( x' E- m/ s& F5 H
8 t5 m2 l3 m& g                  毫无疑问,经络,腧穴,是构建和谐人体的重要组织,尽管现在还没有找到“经络的本质”,但这不影响中医人对经络与腧穴的运用。
) D; q. U! [6 {. @5 H+ d; V- k: F* j) L& A' z
                 人体通过经络与腧穴,不仅把人体的整体性建立起来,而且还是“内病外治”的物质基础。
1 w; `* U- b; ~# V% [4 `* H3 l3 C1 \0 S2 v0 d) O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6-10 22:00:31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6月10日),由曹传龙接着讲《永远的大道国医》。他讲的小标题是:一代医家喻嘉言。喻嘉言名喻昌,字嘉言,晚年自号西昌老人,生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卒于清康熙三年(1664),今江西新建县人,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与长州的张璐、歙县的吴谦并称为“清初三大名医”。喻嘉言的一生自儒而禅,自禅而医,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自幼能文,博览群书,喜爱国棋,在医学、佛学和棋艺等方面均有高深的造诣,被清初著名学者阎若璩列为清初“十四圣人”之一。著有《寓意草》、《尚论篇》、《医门法律》等。在《伤寒论》研究方面主要提出了“三纲学说”,成为伤寒错简重订派的主要人物,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并又提出温病三纲学说以及以保阴为主的温病治疗原则,对后世温病学起到了一定启发作用。喻嘉言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也很值得今天为医者去学习、去继承、去借鉴。http://www.ynjkcy.com/ddgy
9 ?, o4 O! n' h, n  \' e& l                 祝贺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喻嘉言的学术成就。
8 k2 |  A  u7 H. ~- x喻嘉言《尚论张仲景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对王叔和编述仲景《伤寒论》的具体做法,大为不满,而且几乎对所有曾经研究过《伤寒论》、校注过《伤寒论》的学者,都不满意。他说:“庞安常、朱肱、许叔微、韩祗和、王实之流,非不互有阐发,然不过为叔和之功臣耳,未见为仲景之功臣也。”“林亿不辨朱紫菽粟;”成无己“其注释之差,十居六七”;“程德斋作《伤寒钤法》,尤多不经;”连首倡错简的“国朝王履”,也被喻嘉言斥为“虽有深心,漫无卓识,亦何足取?”只有方有执是个例外,喻嘉言称其《伤寒条辨》“大得尊经之旨,然未免失之过激。”
5 E  L& y: z/ Q( }) p                 喻嘉言对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把《伤寒论》太阳篇,分为寒伤营,风伤卫,风寒两伤营卫的做法大加赞赏。提出了他著名的三纲学说,他说:“春夏秋之伤温、伤热,明以冬月伤寒为大纲矣;至伤寒六经中,又以太阳一经为大纲;而太阳经中,又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大纲。”, ~+ R% U. ?/ P% j2 ^% l

5 I( t  ?8 @9 I) w7 Y+ H2 s                  喻嘉言虽然也继承吴又可瘟疫之气从口鼻而入的主张,但他对吴又可的学说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他说:“有谓疫邪无形象、声臭、定时、定方可言,是以一岁之中,长幼莫不病此,至病伤寒者,百无一二;治法,非疏里,则表不透;非战汗,则病不解。愈摹愈远,究竟所指之疫,乃为伤寒、伤温、伤暑热之正病。疏里,则下早可知;战汗,则失表可知;只足自呈败阙耳!”
- z9 V! @1 Q( ^5 Y6 G8 x7 v0 J8 a# h                喻嘉言从仲景《伤寒论·评脉篇》受到启发,提出了温疫的三焦辨证学说。他说:“昌幸微窥仲景一斑,其《平脉篇》中云:‘寸口脉阴阳俱紧者,法当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清邪中上,名曰洁也;浊邪中下,名曰浑也。阴中于邪,必内栗也。’凡二百六十九字,阐发奥理,全非伤寒中所有事,乃论疫邪从入之门,变病之总。所谓赤文绿字,开天辟地之宝符,人自不识耳!”他从这些文字之中,体会出了深刻的“微言大义”,经过进一步发挥,阐发出三焦辨证学说,他说:“篇中大意,谓人之鼻气通于天,故阳中雾露之邪者为清邪,从鼻息而上入于阳。入则发热、头痛、项强颈挛,正与俗称大头瘟、蛤蟆瘟之说符也;人之口气通于地,故阴中水土之邪者为饮食浊味,从口舌而下入于阴。入则其人必先内栗、足膝逆冷、便溺妄出、清便下重、脐筑湫痛,正与俗称绞肠瘟、软脚瘟之说符也。然从鼻从口所入之邪,必先注中焦,依次分布上下。故中焦受邪,因而不治;中焦不治,则胃中为浊,营卫不通,血凝不流,其酿变即现中焦,俗称瓜瓤瘟、疙瘩瘟等证,则又阳毒痈脓,阴毒遍身青紫之类也。此三焦定位之邪也。”, }; }2 ^1 u8 T: \
               喻嘉言所说的三焦辨证,虽然是对瘟疫而言,但对整个温热病也都是适用的。
. N8 T, w. Q0 X: W$ B, n% Z6 Z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