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7-17 22: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7月17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培红副秘书长为大家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与大家一起讨论脾的藏象内容。
1 K, V! C' p8 X, Q0 C' M: {9 H j
《黄帝内经》中对脾的记载主要是:《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云:“脾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那么,如何理解脾的生理功能呢?脾有哪些生理特性呢?
7 U2 U/ v* K6 w$ ^7 f' S: @2 p* }6 y w
请关注今天晚上张培红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jc
- s# q/ P! b& [9 T8 I
4 B% k6 j9 n7 x/ F0 k 祝贺张培红主任讲述《中医基础理论》成功!她和大家讨论了脾脏象的有关内容。$ \( O5 k' O4 z- _' m3 h* P' g0 J- [
8 a2 ~) t& d+ j% n6 W3 c
中医是生成论的世界观,与西医“构成论”重视解剖不一样。
+ l1 q2 |1 X6 x i7 C
* \5 _5 c t3 V# S0 r! c( ? 生成的生命要看环境条件,因此必须与生命周围的时空条件和谐相处,因此,在中医的经典里,脾被“时空化”了,说它居中央,运四旁,为胃行津液,促进气血化生,奉养肌肉四肢,开窍于唇四白,通于长夏之气,属土,运化水湿,主思虑,喜欢甘味。
' f# I' k& n. p: F* b7 @* L) [: d
1 v, {! H7 t, E& R 脾首先与胃关系密切,两者都属土,一阴一阳,一升一降,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以下降为顺;脾主升清,注于肺,因此土能生金。0 v( _5 Y! r, t: U% J+ G
" @9 l7 x, A* ^* f& H8 `1 X 当然,肝与脾的关系也很密切,肝病常会影响脾土,因此《难经》《金匮要略》都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h6 L$ r2 d9 h7 h" w
/ E& n6 `. t9 T
脾与心、肾,也有密切关系,这在气血生成、水湿代谢的过程之中,都会见到它们密不可分的关系。9 p$ l+ H9 D/ \4 T: E
& K1 ^2 |: y% f+ B( M( z4 }! c 即使,西医切除了脾脏,中医辨证的时候,仍然需要脾主肌肉四肢,主运化水湿,为后天之本,滋养先天,这样密不可分的关系,充分说明“大制不割”,中医有西医“切不掉的脾”。9 I5 M; {6 d* X% K, P4 B* k( A
$ x, i9 n ~5 o8 O& N 中医与西医的不同,于此可见一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