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8-16 22:15:39 | 阅读全部
                   今天周四(2018年8月1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方剂学》的有关内容。根据进度我们继续往下学习《补益剂》的相关内容,本次讲座主要讲授中医理论体系中的的补益,和补益剂的剂的概念,以及补气剂的内容,主要涉及到的方剂四君子汤、异功散、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饮等方剂的临床要点,应用指征。
2 \( d: T9 _* r1 Q                  敬请期待李源的讲述和分享,一起学习。http://www.ynjkcy.com/zyfjx* w; {; C7 A. ?- H3 z4 l
                  祝贺宁晋李源中医师讲述《中医方剂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补益剂”的相关内容。( U$ W. }& ^1 p4 H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只有虚证需要补益,可以接受补益剂治疗。; |+ v& `8 r. O' g
                《内经》说:“帝曰:其久病者,有气从不康,病去而瘠奈何?岐伯曰:昭乎哉!圣人之问也,化不可代,时不可违。夫经络以通,血气以从,复其不足,与众齐同,养之和之,静以待时,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生气以长,命曰圣王。故大要曰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此之谓也。”+ c$ `/ {) }6 E1 q5 {8 C& u; J2 Y+ Q
                治病的药物,无论是否属于补益剂,只要不对证,就会有所偏失。% A' c+ m. }6 S0 U6 ~
               《内经》说:“帝曰:有毒无毒,服有约乎?岐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i4 z) P8 m! Y: L
                四君子汤、异功散、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饮等方剂都属于临床上很常用的补气方剂,但是,它们之间也有所差别。能明白这些方剂的异同和差别,才能达到“精准治疗”的中医功夫,否则,就属于一般水平,甚至,连这几个方剂都不会用,就不是合格的中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8-17 21:53:35 | 阅读全部
                   来自北京的刘云双汇报:9 H! X1 |5 f6 q1 C3 h8 n
                   尊敬的曹老师,各位师兄师姐大家好!本周五(17号)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刘云双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诊断学》第五章:诊断与病案。本章主要论述四诊八纲与各种辨证方法如何在临证时综合灵活的运用以及病案的书写方法。第一节四诊与辨证的运用。1.辩证要点2.八纲与其它辨证方法的应用。3.外感病与杂病的辨证。4 X$ u( H7 W2 K* X$ a
                   敬请期待刘云双的讲述并给予指导。http://www.ynjkcy.com/zyzdx
' O, n) ]4 ^; v; [: n                   祝贺刘云双讲述《中医诊断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第五章:诊断与病案的有关内容。( T$ v  \( a* k& j4 P
9 v+ V) \" z1 x/ g; l. o8 K
                   四诊搜集证据资料,只有详细占有各种有关信息,才能通过八纲辨证,准确无误掌握疾病的性质和病机关键。基于这样的过程,才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4 z; }* F2 h/ Y. Y" W8 _" {$ U

3 S2 H- Y( a8 J8 @: l# N7 ^1 k8 |                  外感病变化快,就诊时的证候与病机,在一两天之内可能会发生很大的不同。不能简单地连续几天吃同样的方药。3 r2 p$ F' I+ P" c: T# M1 m

1 ^) I9 ~: o5 r0 k' u# E4 X2 i7 G                  因此,才有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区别。: F5 s, g3 t* V8 X) w- z  Z

! P: L; r# ^% {( I$ Q                  杂病的变化比较慢,很多病证长期存在,多与脏腑功能失调、虚损有关系,所以经常使用脏腑辨证。
4 D, E5 J6 }) q4 k) \9 q* t) \! J% @3 D! j/ u
                 这样的特点,在在《汤液经》《汉书.艺文志》之中,以及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都是很明显。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8-18 22:12:17 | 阅读全部
      本周六(2018年8月1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董恩雷继续讲述《中医针灸学》中篇第一章毫针刺法。
" _; \! j6 @1 g      大家一起期待董恩雷的精彩讲述!谢谢大家!http://www.ynjkcy.com/zjx) ]3 z( Q7 w( x  {+ m2 J2 U% h
      祝贺董恩雷继续讲述《中医针灸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毫针刺法”的有关内容。+ |% N! i( ?; U& }) r
      过去认为,针刺是从砭石发展来的,这样的观点不准确。针刺与砭刺,都是外治方法,不存在先后继承关系,而是并存的外治方法。7 h% [9 g" y1 }+ X
     《素问·异法方宜论》说:
: p+ s8 ]! Y+ ~" w/ u8 K      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8 B2 ^4 p$ A8 L$ H- g$ Z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 Q9 @$ v! D/ }7 J$ [! S! O
4 T# [* W+ A$ b. k: M' ~# N' I      扁鹊师徒,在救治虢太子的时候,需要把使用的针刺工具,在石头上磨一下,才能变得锋利,容易针刺。
+ q1 ]" n8 r3 B& F      藁城台西商代遗址的骨针,很粗;砭石也比较粗大。' ^4 @- J) Z/ ^% Z8 o8 L$ v* p3 `
      满城汉墓出土的金针,也比较粗。8 I, [! F2 m$ ^# Z. I7 g2 k: E# v
      那个时代,针刺是比较痛苦的。9 S6 L& X8 B6 t4 I* X2 [  I
     《素问·调经论》说:“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常欲何问?帝曰:愿尽闻之。岐伯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8-19 21:48:51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8月1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讲述《中医内科学》,她和大家一起讨论“呕吐”的有关内容。# h  t$ s5 Q. @0 l

  y8 q# p1 \" H! T1 S0 i                   中医每一个疾病,似乎都属于症状、体征,而不是病灶。
6 E- R$ J1 Y, G; ~) D+ e: U- P9 p$ Y
                  中医有独特的世界观,所有疾病的名称,都立足于消除它,无论它背后有多少原因。5 m4 A3 a3 _) k% Y  f: g" Z
                  中医强调疾病的暂时性、可转化性,而不是形态上的“排他性”。
& a7 m6 o, O0 Y. K4 h
8 ]5 }! C: E( ~: v& F1 g( |. {, v                  中医与西医在疾病诊治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j( u+ @) X. A8 D% y
% C" @- p; E6 Z9 t) e' m! S$ e( J
                  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nkx' W, C+ ^+ w+ s- ^  s- s6 K" {$ i
                  祝贺王红霞主任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呕吐”的有关内容。
4 x" |1 o6 v$ ?. E  i                 中医认为,胃主和降,以下降为顺,不应该发生呕吐;呕吐就是病。; C- J: J7 B9 D" l3 H! G
                 西医认为,呕吐是人体自我保护的反应,不是疾病本身,呕吐背后还有很多疾病。( }2 e* ?2 i5 Z6 b
                 中医认为,人体生命健康,其主要依靠升降出入,虽然,升降出入似乎很模糊,不是精确数字、数值,但是,都有标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标准。一旦,升降出入背离了自己的固有常态,就要产生疾病;停止下来,生命就完结了。
5 z5 z/ u) ~/ q4 a8 ~                 升降出入,不能“反其道而行之”。7 y; w& o0 c1 @' V% F4 t
                 呕吐就是胃气上逆形成的病证,不是保护反应,是有病,属于气机逆乱。
) i) U0 h) N7 @0 B) w5 [2 F                 治疗这样的病证,不能只从胃来考虑,要“五脏相关”,从整体上思考。8 @- i3 g: h. G! w
                 因此,和胃降逆,只是着眼于对抗,而分析其寒热虚实,与肝脾的关系,与痰浊瘀滞的相关性,都要考虑进来。5 G1 _9 v  g  o4 o1 z
                 治疗呕吐,不限于药物,艾灸、针刺、食疗,都可以发挥作用。
. H' n9 F4 k- a, @4 c2 G                 杂合以治,以恢复人体自身的升降出入和健康为目的。% ]: @2 ~, S, V  ~( ]5 W
* j/ o. s$ N8 g% L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8-20 22:21:09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8月2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陈静主任和大家一起学习《中药学》最后两章:
. Q6 z6 W3 K$ p+ k1 N% g% ~4 @" ?, f# D* F6 t0 ^9 r
                   第十九章涌吐药和第二十章外用药及其他,这也是《中药学》最后一课了。- g$ d6 N! V! N1 {
" X6 d0 Y# A- @* F
                  请大家一起关注与期待陈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x
4 f5 F# g' J; F# r, p& X- G4 O                  祝贺陈静主任讲述《中药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涌吐药和外用药的有关内容。这也是《中药学》最后一课了。  V; h2 W# L! a# Q
) p& c5 T; B) O0 s0 ?" n
                  涌吐药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张子和《儒门事亲》认为,汗吐下三法可以治疗所有的疾病,吐法有向上、向外的作用,与汗法有很多联系。
' x: a$ w" [9 F7 s
8 `9 R6 d* W# N( `; ]9 n                 外用药,有很多独特的神奇疗效,它们的作用原理,长期被《理瀹骈文》的“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观点所影响。尤其是,西医“透皮吸收”学说大行于世,认为皮肤用药,只有吸收入血才能发挥作用。这一观点,有些道理,但是,如果仅仅这样理解,就束缚了中医的思路。2 a9 p1 q8 r9 X2 M. r" U5 D% L7 H4 L
                “施治于外,神应于中”,内外相关,外治内效。不一定都需要吸收,不吸收也有效。6 n' `5 G( {: Y' l3 _3 B
                  圈疗,系统涂药,就是在体表“通瘀提毒,内外相关,外治内效。”治愈了大量的疑难病患者,即使是癌症,也能通过外治法,不吸收就有效。
( e8 D4 ]! G) c6 p                  因此,需要按照中医的原理来认识外用药。/ z% D$ J+ ~/ _$ w% F
                “有效就有理,以效求理。”这样才能发展中医学术。
9 l' Q( O9 E5 M+ B4 E- b
3 E% Z9 N2 g" B- f, e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8-21 22:04:06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8月21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培红副秘书长为大家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与大家一起学习“藏象学说”中关于奇恒之腑的内容。8 w  w% T& A8 l4 g% n% [
        《素问·五脏别论》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那么,如何理解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呢?2 @! G) s2 l: ]! ]" O; \, l4 U
        请关注今天晚上张培红主任所讲述的《中医基础理论》关于奇恒之腑的内容。http://www.ynjkcy.com/zyjc
$ V5 [* D  \4 m& D        祝贺张培红主任讲授《中医基础理论》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藏象学说”中关于奇恒之腑的内容。& c, H: e$ z  h5 c
0 y/ L* M+ x! `! M& W5 T
       中医的经典,划分了五脏六腑,但是,还有一些内脏器官,在归类上需要仿照脏腑的划分,但是,它们又不属于五脏,也不属于六腑,所以被称为“奇恒之腑”。
% ~: y' I! s2 M       奇,就是不寻常,不是平常所说的脏腑。
, Q4 c- K+ S4 c% c7 p) Y    “恒”就是常,奇恒,就是很特殊的器官。
$ k) u. \; o! v* U# k& ?       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因此,奇恒之腑之中的脑、髓、骨,以及女子胞与肾脏的关系很密切;9 o6 n2 Y1 @( t6 C1 P5 O" z: i* [" L
心主血脉,脉依附于心;$ ]9 b. B7 |# E9 z9 K
       肝胆相照,胆为六腑之一,但是“凡十一藏取决于胆”,胆主春生少阳之气,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六腑器官,储藏精汁,有时而泄,不容易归类清楚,所以就又归入“奇恒之腑”之中。
$ s( k+ L( G% J4 n1 K" {       因此,奇恒之腑的出现,反映了不同医学家、不同学术流派对于内在脏腑的认识。它们也有自己的特点,故称之为“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5 g, M) [4 H9 z" ?' c
       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仍然与五脏六腑描述是一致的,也就是用天地阴阳来概括。
* R' x$ ]" h( g" w9 c2 h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此之谓也。0 e( V4 O* }8 q( K( p5 l

% P* \, P; y' B( I
: A5 W9 J3 u+ ]4 U. T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8-22 22:52:22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8月22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主治医师和大家共同学习腹痛的有关内容。                 
/ l- T; |0 z$ ~6 o0 f                    腹痛是临床常见病证,又分为大腹痛、小腹痛、少腹痛、脐腹痛。腹痛一证首载于《内经》,历代医书中有“绕脐痛”、“少腹里急”、“心腹痛”等称谓。《金匮要略》初步创立了腹痛的辨证体系。根据腹痛的寒证、实证、虚证创立了大建中汤、大黄附子汤等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2 ]7 z- {0 Q5 F9 U2 c- R/ J3 `
                    今天由王秀民向大家汇报腹痛的定义、范围、调摄护理及研究进展。熟悉腹痛的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点。深度体会腹痛的证候特征、治疗原则及证治分类,敬请关注。http://www.ynjkcy.com/zynkx8 b7 p# ]: f- W1 a
                     祝贺王秀民主治医师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共同学习了腹痛的有关内容。   
8 y% o+ y( R& e, m8 A( s  z                     中医“以无为本”,把病人的痛苦,当做医生医治的目标,属于“问题导向”,也是“立就是为了破”。+ B1 s/ B- d+ l1 b1 Y& m& c' m
                     西医认为,腹痛不是病,只是内在疾病的症状,中医认为腹痛就是病。' m& \6 d7 O) @' Q  R
                     这是因为中西医的健康观、疾病观不一样。
5 }0 f# @$ F0 l/ E! i$ z3 k3 O                     当然,中医对于腹痛,也要进一步划分,才能更准确把握病情。因此又分为大腹痛、小腹痛、少腹痛、脐腹痛等,还有伴随症状、体征,需要四诊合参,搜集所有生命指征,辨证论治就是为了使治疗方法、方药,与病人的病情完全契合,丝丝入扣。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3 {3 J6 T1 ~  C
                   《内经》的理论,在《金匮要略》中确立了辨证体系。根据腹痛的寒证、实证、虚证创立了大建中汤、大黄附子汤等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V0 Z$ X' Y1 s; W# v, _
                    当然,中医除了内服汤药,还有很多非药物疗法,针刺、艾灸、食疗,都有助于治疗腹痛,“杂合以治”,有利于恢复健康。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8-23 21:29:47 | 阅读全部
                  本周四晚上(2018年8月2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方剂学》的有关内容。根据进度我们继续往下学习《补益剂》的相关内容,本次讲座主要讲授补益剂的“补血剂”以及“气血双补剂的内容,主要涉及到的方剂四物汤、归脾汤、炙甘草汤、八珍汤等方剂的临床要点,应用指征。9 x4 t0 }8 r9 S4 |) @2 }
                  敬请期待李源的讲述和分享,一起学习。http://www.ynjkcy.com/zyfjx
' I. D$ ?/ k$ m6 I                  祝贺李源中医师讲述《方剂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补益剂》的相关内容,主要讲授补益剂的“补血剂”以及“气血双补剂”的方剂四物汤、归脾汤、炙甘草汤、八珍汤等方剂的临床要点,应用指征。
3 f: s3 \. v  d9 r8 |                  中医与西医,对血的认识有联系,也各不相同。
2 \3 ^: j8 S. {5 ?9 a                  西医认为,血是红色的液体,内有血球和血浆。7 B% l9 ~9 p' \& b2 U
                  中医认为“血气者,人之神”,又说“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可见中医说血,一定离不开“气”。0 z7 z7 r0 ]/ n) K& [8 k
                  气摄血,气生血,气行血;血载气,血涵气,血养气。
: f6 p' f/ |; E% _! P1 I% V                  因此,血虚的时候,补血不是靠铁剂,而是要益气生血,滋阴养血。还有,就是“精血互化”,肝肾同源,血汗同源。要调脏腑,和阴阳,强饮食,节运用。! _3 \  s; W3 B/ U. j, H  T
                 久视伤血,过劳耗血。4 B6 q) O0 ~' y9 q% Q
                 活法巧治,杂合以治,食疗养生,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8-24 21:49:31 | 阅读全部
                   新疆的朱萍霞说:" i- m9 ?# W5 X" X
# T% ^1 u. e; D! C
                  尊敬的老师,各位师兄师姐们,今天是周五(2018年8月24日)是由我们《中医诊断学》里的第五章节,第二小节《病案》1.中医病案的特点2.中医病案的内容和要求3.病案的整理4.病案的格式,病案,古称‘‘诊籍’’,后来又称‘‘病案’’,病案是记录临床写实的记载。他要求把病人的详细病情,过去的病史和家族的病史,以及诊断治疗的过程,病的结果都是一一如实的记录下来。它不仅是复诊和转诊或病案讨论的资料,也是疾病统计和临床研究的重要资料。                           
0 `0 p# K0 K4 l4 ^                 中医病案的特点:中医病案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必须的体现中医特色。中医特色,概括地说:记录病案应按照辨证论治的精神,要求详细而准确地,既全面又有重点地,就四诊、八纲及具体辩证方法的需要,记录所收集的资料,进一步加以综合综合分析,得出的辩证(辩病)的结论,在系统地从理,法,方,药几方面进行论治处理。这是我今天晚上分享的几点内容! {1 \& z8 k8 g7 [6 X

2 {" R" s* k9 `' e% ?
- D9 m5 Q+ R5 v" q8 U& m                我们一起期待朱萍霞的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zyzdx
# i- i7 k) `; J- {7 t% H8 }                祝贺朱萍霞讲述《中医诊断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病案》书写的有关内容。. I! ?' Z& [  p9 ]2 c7 i
6 _, y4 d9 P9 }' v7 @, U2 C' V. W% n% |# U
              《汉书艺文志》说,方技者,王官之一守也。医生是有官位的医生,中医病案是考核医生成绩的依据,因此,中医病案的历史很悠久。; r8 x' X8 G' s7 ^
5 r, l/ N' k$ U0 u" ~8 M: n. y
               很多流传千古的医学故事,都是病案或者病例资料的记载。9 s8 p: x% Z9 V4 x
                比较完整的早期病例,是《史记》记载仓公的25个病例。仓公这样做,不是为了考核业绩,他主要是为了自己总结经验。当然,后来有人告他“不作为”,他依据这些病例,获得了汉文帝的谅解,也成了名垂史册的基础。1 C7 O* u8 X8 ~/ p
               今天,《中医法》打算给“确有专长”的人,授予医师资格,也要求有10个以上病例做支撑材料。
# X" ?% V3 Z- }& n6 @5 J: d; d: f3 @+ ]
               因此,病例的内容和要求;病案的整理;病案的格式,都很重要。
$ s8 }4 W- Z; A) N/ z$ x& e
& I. K& H* r) k               朱萍霞总结说:
1 b0 p* S7 q- s               病案是记录临床写实的记载。
7 L! U1 s2 Z8 T" @) z4 p               要求把病人的详细病情,过去的病史和家族的病史,以及诊断治疗的过程,病的结果都是一一如实的记录下来。它不仅是复诊和转诊或病案讨论的资料,也是疾病统计和临床研究的重要资料。            ; x% v5 p* h/ |
                中医病案的特点:中医病案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必须的体现中医特色。中医特色,概括地说:记录病案应按照辨证论治的精神,要求详细而准确地,既全面又有重点地,就四诊、八纲及具体辩证方法的需要,记录所收集的资料,进一步加以综合综合分析,得出的辨证(辨病)的结论,在系统地从理,法,方,药几方面进行论治处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8-25 21:37:47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18年8月2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杜明明继续讲述《中医针灸学》的中篇“刺灸方法”第二章“灸法”(附:拔罐)
  v7 I/ N$ y$ ]& g  M* _6 K$ m! a0 B; p0 _" y( U5 @& B
          灸法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医学入门》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G! j( z2 q; ?% x# W

8 Z+ G9 J- g3 T7 _         在中医临床和保健养生会所中用灸法治疗疾病和调理身体应用非常广泛!大家一起期待杜明明的精彩讲述!谢谢大家!http://www.ynjkcy.com/zjx
, c: T& e" t4 d# E
* z! u( |- Q7 `) O3 F9 H         祝贺杜明明讲述《中医针灸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刺灸方法”中“灸法”(附:拔罐)的有关内容。
1 E! I9 R. K- {1 H  j+ I# Z6 |
+ v7 {% g# f5 e3 w" Q5 m; I9 }         孟子曾说,七年之病,求之三年之艾。说明战国时期,艾灸就很流行。
* Y! L9 a2 {/ Z8 A. G
5 ?1 Q; {( a0 A: b( }8 f% t) v         马王堆汉墓《十一脉灸经》
$ D) H8 E5 }4 e  J) D9 y# b& j  o$ F0 I. q
         对很多疾病,都用灸相应的经脉。《内经》之中也有很多艾灸的内容。$ i5 k+ A( z  F* `% F* p3 d! D

( v) G0 F6 R* ?4 f) @         一般说来,虚寒性疾病最适合灸法。
, H- }6 ]  R3 f& ], K
' x6 j8 }( u0 U$ q1 N6 H0 U1 m: e        宋金时代,正定县的窦材《扁鹊心书》,使用“大灸”治病,很多疑难大病,都使用艾灸的方法。由于“随年壮”,或者其他大剂量的“直接灸”,疤痕灸,一般人难以忍受其痛苦,窦材还发明了“睡圣散”减轻痛苦。它与华佗的“麻沸散”一样,都是中药麻醉剂。9 q3 G' r9 d, y& g/ H

( G) @9 F- [% M       总之,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以及添加相应药物,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这是各种艾灸的共同效果。
; u* ^) f) M, R' b; v$ F/ |0 S7 H  m8 x; \' t) C/ g+ {" \, S0 U
       在中医“治未病”方面,艾灸,以及拔罐,都具有保健养生作用,被人们广泛应用于调理身体,纠正亚健康状态。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