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8-31 21: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的黄小平汇报:+ c2 K' z9 U1 ]2 `* Y- Q& |2 u
$ ~+ x2 f# _: u4 Q9 ^2 p O
- q: ?- }; K) }) d5 x. ~, J$ q ]* U( _% n7 `( V
尊敬的曹老师,各位师兄师姐大家好!本周五(8月31号)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黄小平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诊断学》第六章:附篇中的症状的鉴别与诊断,症状是病人自觉有各种异常的痛苦感觉,或通过医生诊察而得知的病态改变。症状和证候不同,证候是病机、病位、症状、舌诊和脉诊的综合与概括。临川上症状表现千变万化,错综复杂,鉴别症状是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步骤,本节学习发热和汗出。
2 w$ ^* V/ q5 P( Y; C- ?4 i% d6 J& C! e
7 o1 p6 s# d2 f
6 [ R1 g9 n: w1 P7 n, C! A' e; D
特汇报,黄小平敬上http://www.ynjkcy.com/zyzdx1 `7 Y* b3 A3 G0 m7 @
: F3 {( u9 t5 |* s$ C1 n7 O
祝贺黄小平讲述《中医诊断学》中的症状的鉴别与诊断。! G. `; o' [/ f. S0 @9 d# I8 T
/ k1 n% a% h- x, a1 G 中医与西医不一样,中医的疾病名称,主要是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确立的。* }/ @2 i) i! |1 E
3 n: G* @7 b7 `# h$ A 中医“以无为本”,病人的痛苦,就是医生诊治的起点,消除病痛是医生的目的。7 m5 K) C5 C) c4 i& x
. z L: Z& e8 V! P- [) D 西医重视病灶,各种治疗都应该落在病灶上,最好是作用在分子靶点上。
4 d Q/ `+ E# t/ b( ^2 M1 F
2 j+ G+ R+ i" K2 {& j+ ? _ 中医主要是改变病的状态,不代替病人的自我调节,不改造病人的组织结构,而提供帮助,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C, x! r4 |. D4 D! k2 V$ H7 O5 U: Q
' z& S* r& s. ^/ J5 G 发热是病人的自我感觉,也是医生的客观依据,《内经》有“热论”“热病篇”“评热论”“刺热论”,都是把发热当做一个疾病来看待。
3 S# h1 V, X: L+ d, J* S) d
' j9 v! g4 o$ V- ]* O/ { 不正常的汗出,也是独立的疾病,叫汗证。 ~) ?6 u* Q% O c
" L `* x; |( D& Y- M% a 当然,患病的过程,有没有自汗、盗汗,虚汗、大汗等不正常的汗出(也可以称之为“邪汗”),都是临床诊治疾病极为重要的诊治出发点。" J; a$ ^* {7 J& W0 G$ B
3 X! v" e: F5 e* p7 j" r 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3 j5 j! y, _6 t; W: G
( W* Z0 J6 `, s2 I# I 因此,在中医的心目之中,不正常的出汗,绝对不是丢失一点很简单的水分、液体。! k9 {5 r0 y8 Z( O9 s2 u1 W6 b
3 U" Q, \' u# d; \6 V
“升降出入”是生命代谢极为重要的过程,因此,对于出汗的研究,也不能轻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