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8-26 21:42:52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8月26日), 由在湖北的中医曹传龙接着讲《永远的大道国医》。! m% t- C5 h& U! \- w0 M
                    他讲的小标题是:一代医家徐大椿。
4 v8 o3 s  y/ X$ @( m                    徐大椿,字灵胎,晚年号洄溪老人,江苏吴江人,为清代著名医家。传世医著有《难经经释》《医学源流论》《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伤寒论类方》《兰台轨范》《洄溪医案》《慎疾刍言》《内经诠释》《洄溪脉学》《脉诀启悟诠释》《六经病解》《伤寒约编》《舌鉴总论》《杂病源》《女科医案》等。
( p7 h$ f& S4 d! b4 q& ]
4 H- L3 P3 A2 t7 x" M: r                   徐大椿出生在“代有科第”的名门望族。早年攻读《四书》等儒家经典,学习八股文,旁及诸子百家,又对县志、乐府曲韵(使道情小曲更加合仄押韵)有所成就,并又习武强身。后因仕途无望而转向医学。7 e$ o0 f6 u4 {% o  k' G
                   在医学方面,徐大椿对《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的注解与辨析,都有独到的见解;并对辨证论治的理论都有深刻的阐发;对药性构成因素和配伍作用变化的认识,至今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对医学流弊敢于直言予以驳正;且精于疗效,善于评论。, w1 T+ {; g1 ~% A* b8 O
                   徐大椿的一生,勤于攻读,博学多才,又注重强壮体魄;对于当今有志于中医事业者而言,是一位很好的模范。# o& H9 y2 S; \; V1 Y
; r4 i6 }  W$ f  N6 C2 h1 r9 f0 H2 K# y
                   我们一起期待,曹传龙带给大家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ddgy3 v0 r0 o* F$ W  a
                   祝贺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清代著名医家徐大椿的学术成就。
. t% w" l$ w$ v  P* e- S  {                   徐大椿从儒学进入医学,学识渊博,见解独到,有很多精辟论述。但是,他也有一些崇古贱今,不恰当批评前人的说法,他对金元四大家,对于赵献可的批评多有不当,白璧微瑕,值得借鉴。
7 N3 M4 ?! Y$ ]* J# Q; Y# z                  总之,瑕不掩瑜,徐大椿学术成就很高,值得大家学习借鉴,发扬光大。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8-27 22:02:55 | 阅读全部
       大家好!
0 m# z3 L, D: c  [: h9 T$ {  x
( G# ]8 o# ]' V1 _0 G3 s      今天晚上(2018年8月2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儿科学》。
$ C; |: t: a, B) B$ g7 p* @$ u" H6 B5 t, E; K' t

6 @1 h# }, s# S' d, l5 |& x* o6 _% _
+ ]; R" Z2 Q- Z6 E3 T/ X# N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体系为指导,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从胎儿到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
! a/ ^6 ?, k+ e0 s+ J
! |! H8 D" t' d$ X! n  z       中医儿科学是在我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荟萃了中华民族在长期的与儿科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小儿养育和疾病防治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3 W8 i3 U* x2 {4 v( Q
# r: e% V. j. o. h! T
       中医儿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为中医儿科做出突出贡献的儿科医家,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点。
; v5 X8 M* n# `3 v( H, |/ A. y: I  l' R  ~' f' M
& `  `8 O/ {# k- o! M

& r) L& R* O; V2 a: l3 X, u       敬请期待马京雪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ekx# Y) F; _9 @  B' n

0 y% C  h0 `/ X- k       祝贺马京雪讲述《中医儿科学》成功!0 Q- }7 n. ^- ~" T9 ^0 X

4 `2 _. ~' E( ]8 R1 D       根据《周礼·医师》的记载,中医在先秦的周代,主要分疾医(内科)、疡医、食医、兽医。
$ B- |0 }' _3 k6 C2 w/ ]) A) M
       扁鹊生活在春秋末期,司马迁《史记·扁鹊传》说扁鹊不仅可以四诊合参,而且还开创了妇科、儿科、老年病科、五官科,擅长脉诊,是中医学开宗明义的宗师。
' D. q/ e1 {8 v
" E: c1 D4 H; U/ T       小儿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脏腑功能柔弱,或者尚不健全,病情变化很快,易虚易实,再加上其多不能用言语准确表达自己的病情,因此,被历代医家称为“哑科”;也有的说,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一妇人,不治一小儿。“
1 f" ]% N' v) Q5 Q  ^  t2 r
" w: H/ H! }; P+ f: a5 K% c( {       但是,经过历代中医学者的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成熟的中医儿科辨治体系,总结出来丰富的、行之有效的临床经验,是中医学之中很可贵的内容。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8-28 22:02:33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8月28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授《中医基础理论》。
2 p6 W* p5 K' i; P! `( M
8 y* {! C: R4 \8 t" ^5 m. S. Z        中医理论认为:形体官窍,是人体躯干、四肢、头面部等组织结构或器官的统称,是人体结构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五体和五官九窍,以及五脏外华等内容。脏象学说认为,形体官窍虽为相对独立的组织或器官,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们又都从属于五脏,分别为某一脏腑功能系统的组成部分。形体器官依赖脏腑经络的正常生理活动为之提供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而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其中与五脏的关系尤为密切。
0 y3 t/ N  f) r/ g! K! ~. f8 R. N
! V! h  b/ p% D" _% j$ j2 @" I       今天主要讲述和学习“五体(脉、皮、筋、肉、骨)的生理功能,及其与脏腑之间的关系”这一部分内容。9 D* E# g) b* c
5 d- N1 {5 t' |% B5 A1 x
        请大家关注收听。http://www.ynjkcy.com/zyjc
, V8 f- U9 y  E- S) J5 W
: D; k7 h# t, h, B  _& ^7 C        祝贺张海涛讲授《中医基础理论》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人体躯干、四肢、头面部器官整体调节的问题。8 M5 Q; j( l) S" m

6 Q9 y5 P& M+ V( N  Q3 R& w$ X4 E3 ~+ K3 ~$ _; O# j9 s
6 \+ }1 x: T" a0 o; R! ~
        中医主张自然整体生成,五脏六腑是生命的核心。8 z2 E1 @! @' g( f) |7 M( F
6 ]# H2 s; {# r) L" D+ O
        通过经络气血,把“五体(脉、皮、筋、肉、骨)与脏腑之间联系起来,互相影响,互相为用,密不可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8-29 21:41:26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18年8月29日)由刘敬章继续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中医内科学》的泄泻的内容。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完谷不化甚则水样为主的病症。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急性肠炎,肠结核,肠易激综合征,过敏性结肠炎,肠道肿瘤等等。泄泻的病因主要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禀赋不足等,外因主要是湿盛,内因主要是脾虚。张景岳提出分利之法利水为上策,李中梓提出了著名的治泄九法,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泄泻的治法,是泄泻治疗学上的里程碑。让我们一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zynkx- A, D" \/ r+ Z' n7 x! Z4 F4 O5 p
                    祝贺刘敬章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泄泻的有关内容。
- R% V; @) i' ~4 Y                    脾不伤不作泻,泄泻多与脾虚湿盛有关。
% [7 m# n- r9 H$ n                    脾虚的原因,可以是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禀赋不足等,由此造成脾虚湿盛,清浊不分,水湿停聚,而发生泄泻。
3 y6 F6 X0 ^0 u, r) F
5 C; m& m5 P/ c' r1 h                   历代医家提出的治疗方法很多,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等,都可以用于泄泻的治疗。
3 X7 V+ v1 l( m9 o千方百计,都是为了恢复脾脏运化水湿的功能。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8-30 22:32:02 | 阅读全部
                  本周四(2018年8月30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方剂学》的有关内容。根据进度我们继续往下学习《补益剂》的相关内容,本次讲座主要讲授补益剂中“补阴、补阳剂”的内容,主要讲述补阴、补阳的基本概念,涉及到的方剂有大补阴丸、一贯煎、六味地黄丸、左归丸、肾气丸等方剂的临床要点,应用指征。
" x6 W2 Y. [1 u. _
$ C2 E% t1 A6 J+ f                 敬请期待李源的讲述和分享,一起学习。http://www.ynjkcy.com/zyfjx; W  |  w) }( N: E
! D( u. f& m4 J0 v( L" f
                  祝贺李源讲述《方剂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补益剂”的有关内容。
4 x+ P1 b" }1 r. o! l9 g0 Q
. _$ D" q, w' B( v8 o6 V                  今天主要讲授了补益剂中“补阴、补阳剂”的内容。
) O1 l- X) A  C5 U- }- _: ~9 S
$ B  m8 V1 ?" K( V                  把疾病分成虚证和实证,实证用泻法,虚证服补益剂,这是中医学特有的。
8 G% l) \/ j9 Y1 u3 C2 l5 u5 m; L" d+ z" d
                  何为虚实?
( g3 R# t8 A: y- k# y6 B, v0 X% J# I/ Y3 Z0 g0 R5 S
                  这是看上去很模糊的概念,实际上中医用的是“象思维”,而不是数据化的表述。# ~: U( n+ Z1 t( q' H- V) s' h+ |

0 l  G: K: Y2 X) M4 `0 }* M' Y. ]9 P% \
( O1 J# Z( h  [7 k" N- X
                 虚证,是不足,正气亏虚;实证是邪气堆积,有余,过分。
( S2 S3 W4 i# e" v, I% y
# r7 v/ B5 ]; h/ Z
* k3 p1 H, _1 [; v
& }3 m& g, k0 P3 ?, i7 k$ A                 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
6 @1 }* W% d$ Z8 \6 t4 g
. X* e9 d/ R/ R. {2 {$ b: I0 e8 [& S
! Y3 C9 V( `$ S3 B
8 Y$ ~- _. R, J% [/ V4 A                 因此,补阴、补阳,大不一样,又互有联系。因为孤阳不生,孤阴不长,阴阳互根,互相依存。
- R. c3 L. z( S, B$ k( d$ b* J7 A* j) W$ e

0 y; }4 W" L0 S: Z* d; A/ w0 z" l# l( T2 ~% Y) x
                 李源详细讲解了大补阴丸、一贯煎、六味地黄丸、左归丸、肾气丸等方剂的临床要点,应用指征,很有见解,值得大家参考和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8-31 21:33:40 | 阅读全部
                  来自上海的黄小平汇报:
1 T9 `4 j0 b, P1 k# B% ~5 C
" _) t& F0 Z. J- B
) n/ ?* G7 V  K/ `6 Q! c: D
' B9 Q! U; g  ?( V$ r                  尊敬的曹老师,各位师兄师姐大家好!本周五(8月31号)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黄小平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诊断学》第六章:附篇中的症状的鉴别与诊断,症状是病人自觉有各种异常的痛苦感觉,或通过医生诊察而得知的病态改变。症状和证候不同,证候是病机、病位、症状、舌诊和脉诊的综合与概括。临川上症状表现千变万化,错综复杂,鉴别症状是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步骤,本节学习发热和汗出。
2 [2 ?$ \: c* F  b5 T* K
& M% ?. ^7 T+ w5 |5 o
5 B# ]! y% T+ H! M
: V3 ~" T' ?0 D! ?" @/ v                 特汇报,黄小平敬上http://www.ynjkcy.com/zyzdx
2 t& ^" Q/ }4 U' M) I# Y- E
+ x! H& q7 K/ S4 w# l, }                 祝贺黄小平讲述《中医诊断学》中的症状的鉴别与诊断。2 u  ?% ^1 D. r: \- r
% U& ^( \- j4 i( V: P2 U: X" w
                 中医与西医不一样,中医的疾病名称,主要是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确立的。- r$ c6 J  z9 i' O
+ h$ L8 e* o, |" g  c7 e. O$ H: N( ^0 d
                 中医“以无为本”,病人的痛苦,就是医生诊治的起点,消除病痛是医生的目的。# h/ v0 r% ^' N) }
- ~+ ]8 r4 ], r$ F! y& Q
                 西医重视病灶,各种治疗都应该落在病灶上,最好是作用在分子靶点上。1 I2 Z: X' q* p5 a! W: J
' h' D# y6 V* [
                 中医主要是改变病的状态,不代替病人的自我调节,不改造病人的组织结构,而提供帮助,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U4 P( k2 P2 _6 `
" q4 r+ Y" i0 k
                 发热是病人的自我感觉,也是医生的客观依据,《内经》有“热论”“热病篇”“评热论”“刺热论”,都是把发热当做一个疾病来看待。' |" w2 g% a" X8 y7 k

1 ~; Z3 }+ F% l/ [                 不正常的汗出,也是独立的疾病,叫汗证。0 d+ @* m/ b2 E- k- p) y

$ V% n# X0 S$ w, m. O9 ~                 当然,患病的过程,有没有自汗、盗汗,虚汗、大汗等不正常的汗出(也可以称之为“邪汗”),都是临床诊治疾病极为重要的诊治出发点。# Z8 f/ f! C* u' ^& g! S' n0 O2 Z

" K. ]9 b, p( T, Z* A! \* ^                 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 n* I/ p0 P  M0 B# A0 R$ @
2 B/ v" B3 X* b# o  F# e
                 因此,在中医的心目之中,不正常的出汗,绝对不是丢失一点很简单的水分、液体。3 z/ V! j4 ]) Q8 `) ?
3 b5 \( I; t( K% h3 _3 g
                 “升降出入”是生命代谢极为重要的过程,因此,对于出汗的研究,也不能轻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9-1 21:52:42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18年9月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继续讲述《中医针灸学》中篇第三章“其他针法”的内容0 l3 `, ]/ M9 N5 D" W
. l, r% J) L+ e
        其他针法包括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电针、水针的具体内容7 b! R, P6 f. d8 t+ W& [, d
$ I) R7 y  `* Q7 |# i7 n/ S' \1 A
        大家一起期待王群才的精彩讲述!谢谢大家http://www.ynjkcy.com/zjx
7 a$ B( u) m6 a" b! a, }$ X! m
9 _+ d! D+ T- \1 u        祝贺王群才讲述《中医针灸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第三章“其他针法”的有关内容,包括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电针、水针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5 c+ {+ _$ w9 C8 F3 N+ l1 u- F4 C1 P) Y
        大家知道,中医的针刺历史很悠久,针具的发明和改进也有很漫长的岁月。; N% [- I4 O$ B3 J/ H) `

. U0 x: c2 m0 |1 y! }        当年,扁鹊师徒抢救虢太子尸厥,他的弟子叫子阳的就临时“厉针砥石”,需要在石头上磨,才能保证进针顺利。- B0 j' f+ H4 ?6 o- r' W

8 X! L) V( s2 m2 k$ g7 t' U6 r        满城汉墓出土文物里,有九针是金针,这比骨针不知昂贵了多少倍。# O9 N( L( _& u1 [2 T7 f1 M
7 E) t9 C9 s5 w: o  m  e2 Z. A2 I
        但是,我们不能说扁鹊的针具不好,也不能轻视“骨针”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9-2 21:55:20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9月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王红霞讲述《中医内科学》,她和大家一起谈论“痢疾”病的诊治问题。“痢疾”是中医的疾病名称,也是西医的一个病名,痢疾是一种传染病,也是发病率较高的乙类传染病,西医又分为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疾病;痢疾的传染源是带菌者,传播方式是粪口传播;痢疾的高发人群是儿童,它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北方七八九月份是高峰期,西医对症抗菌治疗。而中医对本病有独特的认识与治疗。
! L  i' q5 p( [; z- ]
8 k" c$ s6 X" c% |  W4 s: O                  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nkx9 g: }1 h( x" K) b" x7 x
3 U9 C" N, i4 x) `1 @
                  祝贺王红霞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痢疾”病的诊治问题。
. A$ g; _' q5 ~. Q2 Z) W. Z* N) y0 k

* d9 p% L% c, \; o) W: a9 m6 v% q- g0 S5 Y  u4 @, C4 h( Q
                 很有意思的是中医与西医,在这个疾病的命名上,达到了很罕见的一致。# g9 E' p/ Q1 i5 N0 h
# S/ Q# A4 F8 S/ Y) C9 F
! I$ B, {5 u! C7 ~1 F

8 |# r" |! R$ y) z1 K8 W                 “痢疾”最鲜明的特征是便下脓血。+ p. v8 J; A8 ~

$ E8 \: U5 m1 u7 Q0 B( v( W$ _
& ~) H! E0 H6 z; b. [
2 f" V7 n/ k) k( C8 b# D* k* ^                 中医看重的是里急后重,因此,气滞与湿热下注,是中医诊治的侧重点。. L% i5 t" O3 V/ d% U! [
9 e" n4 D9 x# p' M. J+ w
                 补虚和泻实经常被选用,当然,清热利湿,或者温散寒湿,消食导滞,也可根据证候与病机来选择。也有补益正气,健脾,解毒的治法。
9 G9 M% o5 g7 {
: C( a7 P, m" X  t0 n* D8 G! i# p9 ?+ |. \: h# I; k* e7 f* n

8 m: k. v$ R6 ?7 I& A# @                 西医则重在杀菌,一旦细菌耐药,或者病人体质太虚,日久不愈,也很棘手。
' Z# }6 ^: ~* {' x' Z% r' W  l
9 _' Y2 d+ Q+ i% `- Z' `; ?" P+ w7 k9 K( W; n: L+ f+ s' V- C/ Y. v
' n4 A5 y# ^: u/ d- V, b3 H5 c
                 知己知彼,扬长避短,道术并重,复兴中医。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9-3 22:35:07 | 阅读全部
           大家好/ m1 i2 d( P' w# B
           周一(2018年9月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儿科学》,我们本次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第一章、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和第三节  小儿生长发育及第四节 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7 J1 T: {. k& _4 G            儿童生命活动的开始,起于胚胎。新生命诞生之后,始终处于生长发育的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小儿,其形体、生理、病理等方面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和差异,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知识,对于指导儿童保健、做好儿科疾病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 G& J. S5 f* |6 h4 {/ ~7 }           小儿的生理、病因、病理特点,历代医家对其论述颇多,古人用“纯阳”、“稚阴稚阳”、“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等来概括。现代归纳为:生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因方面主要表现为先天因素、外感因素、食伤因素居多。病理方面主要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器清灵、易趋康复。掌握这些特点,对于做好儿童保健和临床诊疗用药、疾病预防工作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 q& H0 v! l0 k" }+ j8 W" c           敬请期待马京雪的分享。http://www.ynjkcy.com/zyekx
* ^- m( X2 V( J- Y7 f' P6 e           祝贺马京雪讲述《中医儿科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小儿年龄分期、小儿生长发育及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 X$ w$ e: X& N1 Q/ A& R  \0 b           儿科号称“哑科” ,因此,记住这些内容都很重要。
) h) _0 x1 c  o+ r$ f( {: v! `  L1 r4 z. h
           中医向来重视时空条件对生命的影响,从胎教开始就有这样的论述。
8 ?0 d7 l+ n; d* E           儿童成长的过程的特点,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
1 k4 [. U! r. N/ s' L- R6 X           生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因方面主要表现为先天因素、外感因素、食伤因素等。7 b+ j$ b4 T' c: z# j
5 t. g0 H% M% U. x; q$ O
           尤其是治疗上,不要用重剂。
# f6 c) \# G* _  z5 h           因为,小儿脏器清灵,稚阴稚阳,随拨随应。9 n, a+ j7 p1 q% s3 g

: B# D. J) z; v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9-4 22:03:44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马京雪 于 2018-9-4 22:05 编辑 0 P) a1 }9 _1 U; `* ^1 b
* ?4 r/ U. K% \+ [1 L& N% e, K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9月4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培红副秘书长为大家讲授《中医基础理论》。0 ~% I1 u: T3 z+ _+ |: V/ F9 K
       中医学认为舌、鼻、口、目、耳五官分别联属于五脏,为五脏之外候。《灵枢·五阅五使》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灵枢,脉度》曰:“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 S/ ~+ Z) ]. r$ s5 D$ @
2 j- v( s7 I: ^$ R
       张培红主任带领大家共同温习五官的生理功能,以及五官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9 n- T7 k4 i& E7 M  G- a$ p
) C. R# Q2 u; h& s% J8 n
       请大家关注收听。http://www.ynjkcy.com/zyjc
8 Z0 p4 @) t! S$ P. k! ?, u, U9 r
7 Q6 r! ?4 E/ x2 l       祝贺张培红主任讲授《中医基础理论》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医对于五官的认识。
6 \3 Y9 |' x! \( f1 [% |& n4 v- d% a$ L2 l
       中医学认为舌、鼻、口、目、耳五官,不是独立的器官,而是通过血脉经络分别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五脏之外候,也可以称为“五阅五使”。1 m6 A: _; L2 q% _  R) M
4 B% l% W$ y" |5 b4 p
       人是一个整体,内外有别,也内外相关。
4 v9 F3 V; L+ Y" C1 }
4 l( r  I& O* i6 Y6 ]/ @       五脏气血精华,都有一定通道与头部的五官联系在一起。五官功能的正常发挥,离不开脏腑功能的支持;五脏的异常变化,也可以在五官上有所表现。
5 Y) D- e$ f/ @2 A" n6 J- v
/ e* r0 o6 [$ N9 I  B# P2 g' R! O       因此,中医通过望五官的色、望眼神、望舌,了解人的听力、嗅觉情况,来判断内在脏腑的功能和病变情况。
0 J) M  ?1 n8 c. h  S% \/ u0 N+ ~% Y! ]
( E# S' A3 _" a4 e" w0 c. I       李东垣说“脾胃一虚,九窍不通”,讲的是共性,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也是整体状况可以影响五官。- E9 V4 }; Z. r% Z3 T( A3 W
6 f3 U! Y5 p! E- R
       这一点,也很重要。
; j3 O- y' `2 U) G0 x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