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1-12 22:01:36 | 阅读全部
              本周一(2018年11月12日20:30),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儿科学》。' t/ v/ N$ c1 @

8 A2 L3 e- ~7 p# n* _) q              本周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口疮。! i' ^  W. W, Q

  [7 g2 R' y) V# G              小儿频繁发作上、下呼吸道感染,在单位时间内超过一定次数,即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古代医籍的虚人感冒、体虚感冒与本病接近。
, E- n" ]; @# \! f( e+ h5 K  P' P$ c
              反复呼吸道感染多见于6个月—6岁的小儿,1—3岁的幼儿更为常见。以冬春季气候变化剧烈时易反复发病不已,夏天有自然缓解的趋势,一般到学龄期前后明显好转。如果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不当,容易发生咳喘、心悸、水肿、痹症等病症,甚至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 |( `: {/ B1 p" J! O1 [: j7 W! g
4 n1 r; W; }* o  T# ^( L              小儿口疮以齿龈、舌体、两颊、上颚等部位出现黄白色溃疡,疼痛流涎,或伴有发热,周身不适为特征。若果满口糜烂,色红疼痛者,称为口糜;溃疡发生在口唇两侧者,称为燕口疮。口疮的病名,最早见于《素问·气交变大论》:“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庶物以茂,燥烁以行……民病口疮,甚则心痛。”指出口疮的发病与火热之邪上攻有关。本病属于西医学口炎范畴,包括溃疡性口炎、疱疹性口炎、口角炎等。
, ?+ i3 h$ A  |* B; r' t
9 P8 l0 i- i) Y) K            口疮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年龄以2—4岁多见。一般预后良好。体虚患儿,口疮可以反复出现,迁延难愈。" c, n3 n% g# v4 d# q/ r  g
0 }4 Z2 z$ m& o2 j7 H. h- J. k  L* y
            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体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合理治疗小儿时期疾病是保证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措施,也是决定一生体质的重要措施。( C" h' R9 R, H  ]

$ R& ?9 r+ h5 |3 y. h% N            敬请期待马京雪医师的讲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http://www.ynjkcy.com/zyekx
5 a! k, X; R) j8 C8 k2 a. A0 M; Y! U+ i
            祝贺马京雪医师讲述《中医儿科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口疮”的有关内容。
' m7 c& {5 f, k+ ?4 {; ^) E* n* k* [; L2 _# ]
            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偶尔一次的感冒不一样,古代所描述的虚人外感、体虚感冒与本病接近。多见于1—3岁的幼儿,也可以在成人之中的体虚、产后出现,老年人也较为为常见。发病季节以冬春季气候变化剧烈时易反复作。) K! f1 T9 f3 I. y6 O8 \

2 j, B# x8 [% M/ D/ m           我当年主持过相关课题,治疗了几千例儿童的反复感冒、咳嗽、哮喘。
5 {$ D" p( {" S/ u
- b+ V4 A9 P$ o- a           这类病儿,不能单纯补虚,也不能单纯清火。单纯补虚容易上火,单纯清火不能尽快提升抗病能力,必须“清补结合,标本兼顾,扶正祛邪”,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并且,缓解期与发作期,连续观察治疗,密切观察证候变化,做到“随证治之。”
) L4 P2 w- r2 E5 D9 d" M) d) Y6 ]/ L% u' o0 A+ ]$ T
           反复口腔溃疡,也和患儿喂养不当,体质气阴不足,虚火上炎等,有一定关系。$ U$ O1 c! Y" u2 w: Y3 o, \

  P1 i0 Z# @" D! M8 F           儿童的疾病,脏器轻灵,往往随拨随应,容易治愈。
; ?  \( J$ ^$ f0 ]2 _$ j
! `) A% u" z8 I, I1 V           尽管,独生子女,或者目前放开二胎之后,人们普遍重视儿童的健康,但是,很多人对“三分饥和寒”的喂养护理要求,做不好,因此,才容易出现“复感儿”日久不愈。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1-14 11:19:54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11月13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培红副秘书长为大家讲述《中医基础理论》。' ~8 W, W$ D  _1 @0 o: t
0 F# v( X& |% p! k# \" p2 |
       中医学认为: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包括各脏腑组织的正常体液和正常的分泌物,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液,习惯上也包括代谢产物中的尿、汗、泪等。津液以水分为主体,含有大量营养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津液广泛地存在于脏腑、形体、官窍等器官组织之内和组织之间,起着滋润濡养作用。同时,津能载气,全身之气以津液为载体而运行全身并发挥其生理作用。津液又是化生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与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也有密切关系。所以,津液不但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 f7 I5 v. u8 y9 J
. z+ b9 l4 [' @4 o  [3 E+ W  w       津与液的区别:性质清稀,流动性大,主要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等部位,并渗入血脉,起滋润作用者,称为津;其性较为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器官,起濡养作用者,称之为液:“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灵枢·五癃津液别》。
# I: d4 T1 ?6 s# l
+ y) e  H; k; J: g       那么,津液的概念是什么?津液又是如何生成、输布和代谢的?津液具有哪些生理功能?津液与五脏的关系应该如何理解?接下来还要详细的阐述气、血、精、津、液五者之间的生理关系和病理影响机制。( [% v8 q. Q" G. i0 d8 Z
3 N$ F) f2 G4 [
       请关注张培红副秘书长的精彩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jc* p/ k& _  z+ a8 F

: F: x& ^. O+ s; r% Z/ D       祝贺张培红主任讲述《中医基础理论》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津液”的有关内容。
9 A2 K+ G1 L! x7 ~+ c3 d4 Z
6 H  _; I* e8 O& b; s       在中医的体系里,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有的时候把“津”和“液”统称在一起,有的时候则分别来说。
5 [- l  k, L8 b, s. W7 V( G' C: i; ^2 n" {5 f  E
4 i$ G3 u) Q# x
; h0 A/ n( e6 e
      《内经》说:“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 r" z: D- q; l. c  m5 z

3 n* y% s6 k4 L- q+ z% E       又说:“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今夫子乃言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何以生之乎?”9 L3 a4 W; U) u
! {! J  Z# j, ?4 V
       “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何谓液?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2 N) w) d& x' {. C
0 F3 w- S7 X) w# _6 f$ w4 Q2 r  `
        由此可见,津液,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i( Q0 M* e& H7 Q* a5 g: o' w

- ^, {! m1 E4 D8 i2 S
8 X* \" D% V% U2 T8 ~& R/ _" F- k% }9 e$ A, x9 Z
        津液在身体之内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 x1 w! {. ~  b
. q0 [, K2 t8 ]+ C: g  f% C) P        因此,《内经》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1-14 22:02:44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18年11月14日)的一技术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武宁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内科学》_遗精的内容。
5 ?* W0 I, l) x/ ~8 c( W: R) ?$ I8 o% {! c% K$ J) v6 S
        遗精是指不因性生活而精液遗泄的病证+其中因梦而遗精的称“梦遗”,尤梦而遗精,甚至清醒时精液流出的谓“滑精”。必须指出,凡成年未婚男子,或婚后夫妻分居,长期五性生是指不因性生活而精液遗泄的病证+其中因梦而遗精的称“梦遗”,尤梦而遗精,甚至清醒时精液流出的谓“滑精”。必须指出,凡成年未婚男子,或婚后夫妻分居,长期五性生活者,—一月遗精1-2次属生理现象?如遗精次数过多,每周2次以上,或清醒时流精,并有头昏,精神萎靡,腰腿酸软,失眠等症,则属病态。   本病记载首见于《内经》,该书称遗精病为“精自下”,并对起病原因、兼见证候,均有闸述。《灵枢,本神》篇指出:“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恐惧而不解
: F2 d- n( A1 ^1 Q( u8 x  v0 [  }( z5 v1 ?
       让我们期待武宁的精彩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zynkx. \6 a! a! q$ b( }

0 e6 e. ~. o$ f3 q6 j        祝贺武宁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遗精的有关内容。; }, E. e0 }0 d* p' `9 q
. c$ W0 T" L8 }
        遗精是一个患者难以启齿的疾病,也颇不容易求医问药,因此,很多人就如同《红楼梦》的一个病人那样久病不治,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6 j% B8 Q8 E% f' o4 T3 m& F
2 F0 v4 G3 x! C+ z' [7 [自从中医学建立的时候开始,古人就很重视肾精的顾护,《黄帝内经》认为“肾藏精,主水,为先天之本”。其关于肾精与身体健康的论述也很细致,说有“女子七七,男子八八”的生长和衰老的规律。又说“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阴阳)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因此,固护肾精,意义重大。
5 O( u( P. [0 b$ R1 H* d% o/ Y9 B+ W0 Z' C* p
治疗遗精,也必须辨证论治,很多情况下不是滥用补药可以治愈的,需要清心火(相火),宁心神,固肾水,才能从根本上治愈本病。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1-16 17:07:13 | 阅读全部
                   本周四(11.15)晚上8:00,“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建辉与大家一起学习《方剂学》中“祛湿剂”的相关内容。: X& J1 Z- I5 c% D& i1 `7 K. l: x( ]) X

6 K8 ^2 f# K0 [, _, g: E# ~4 p( Z# H  z/ o6 m9 Q* m9 l
' y6 P+ M9 R  C; C; O: N  i* G
                   祛湿剂主要包括化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水湿、祛湿化浊剂五大部分。今天晚上我们主要学习前两部分的内容。涉及到的方剂有: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当归拈痛汤等方剂。
+ i+ `# h: x* {( h) K
5 f5 Z/ }* w* y; `5 m$ ?! p$ x; Z* L1 b4 L! e$ v2 |4 M, ^; v
4 D" E& k+ U% ^; g! j& X3 H
                   让我们一起期待马建辉的讲述和分享,互相学习,共同进步。http://www.ynjkcy.com/zyfjx
; x# j' L9 t0 k; ]& D& v' |% R4 j3 o& O
                   祝贺马建辉讲述《方剂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其中“祛湿剂”的相关内容。主要涉及到的方剂为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等。
/ Q  c& G9 P. e' O, G% ~8 j/ e& y+ T6 q2 V: @1 v0 v# j0 G
                  祛湿是中医独特的学术内容,湿是六气之一,也可以是六淫之一。
% }- }9 I5 t* D9 U
6 ^" K9 k# ~& |, A                  “凉生燥,热生湿”,夏天暑热,也是生机勃发的季节,万物繁茂,大地一派生机,如同人的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化生之源”。
0 x& v" e& H' d) f* A+ O; U! F* W% ^3 K. X* p( b- g
                  一旦,人体的机能下降,脾失运化,就会造成湿邪内犯,水湿内停,产生很多相关疾病,中医治疗也分化湿、利湿、燥湿、逐湿的不同情况。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1-16 22:05:05 | 阅读全部
         各位群友,中医同道们,大家好!
2 R$ y& D! Q* y/ N# L1 P  z. t7 x5 y# E, x" N) K; @" B
        本周五(11月16号)晚上8:30,“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雷宝淳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医诊断学》附篇的歌诀选读。今天先学习《察舌辨证歌》和《诊色歌》两部分。两首歌诀均是望诊的内容,利用歌诀方便学习记忆。' M; e5 v3 V/ E) H5 c! p" |7 }( g

. z/ V( Y; m6 u4 X( u% P# U/ Z* I$ M0 D6 T0 u
- d- x. z9 T- J% n) S; y0 V5 B
     让我们一起期待雷宝淳的讲述和分享,互相学习,欢迎大家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zyzdx
% u& t- ]9 s8 t! N: K8 ~! ]" G6 a& n5 h' ?. C. s; p+ t) W
     / \1 S: w' Q. H1 Q) H# k
) v8 T( i, C* r, _9 b# X( W
9 O% W5 m6 Z+ n' J

8 G( Y2 @+ G' ]        祝贺雷宝淳讲述《中医诊断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附篇的歌诀选读。            : a* O. D! Y9 I! h( E+ y

- x$ Q. O' [0 \& P
$ W7 k6 w- ]! E2 }3 M& t
. E+ m# A+ x, ?4 ]' Y        他和大家一起学习的《察舌辨证歌》和《诊色歌》有着浓郁的中医特色,古人在学术传承的时候,很重视歌诀的利用。
3 x) H; x- w3 L, ^# W) m
4 G2 T* l$ j# G中医说的童子功,主要是背诵的知识,这也是《内经》说的“先师口传心授”的内容。; r, Y0 M, M7 m. S) y: {

+ J. @" V3 D2 c2 t1 |+ e# S        歌诀的内容往往很凝炼,概括性很强。
; C1 J/ X5 M8 i( x+ `
. S9 B8 }" }, f; ~7 c+ C' R; i: _        不知道大家休息了没有,《素问》的大部分文字都是“韵律文”,很容易背诵,也就是具有“流行性元素”,这个特点是其传承千年的原因之一。! ]$ X4 y1 o7 F
+ M  [/ P- L. F) C6 t, n
        保定市的学龄前儿童王玄一可以背诵《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将近一万字。! i) w8 D- ~3 x" k. T

0 K3 N+ H- P7 F& m: s        当年,路志正大师下放农村,没有教材,他靠着背诵的知识,培养了两个儿子,他们虽然没有读过中医大学,但是回城不久就成了医生,很快就考上了研究生!' j5 ~0 Q  w2 a4 K( [! A# Q: u

4 y+ R* O* X. v# E4 \9 n% `" F        这样的杏林佳话,是代不乏人,经常出现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1-17 21:50:30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11月1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讲述《中医针灸学》下篇治疗各论内容:2 t* v  n% n) \* s: G5 a
% \' M9 D+ `3 k* z
           包括崩漏、带下、胎位不正、滞产、乳少、阴挺、急惊风、遗尿、疳疾病症的具体内容
6 Q, b1 t5 p3 n8 L5 t. j8 \5 W3 \
           届时王群才和大家共同学习以上内容http://www.ynjkcy.com/zjx
1 q# z1 a+ T# z& b( E0 `# L, }9 \5 T, s$ w) Z* Y
          祝贺王群才讲述《中医针灸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下篇治疗崩漏、带下、胎位不正、滞产、乳少、阴挺、急惊风、遗尿、疳疾病症的有关内容。
  J  @: p9 l0 L/ F0 v% U5 M* M6 P9 _( `. T
        针灸治疗的广泛性,在中医领域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不存在任何疑问的“普适技术”   ,只是西方医学传入之后,或者针灸治疗走出国门,才有了“质疑针灸疗效,问难针刺原理”的学术问题。- U( ~) e+ {# x
7 G$ k+ C# o. S& ~# T4 C
        研究针刺麻醉原理的时候,发现针刺可以促进神经递质内啡肽等类吗啡物质的合成与释放。' ~% O6 {$ g! l2 z3 b
, e; a7 b! T* {8 K3 e
       目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法令,要限制麻醉药止痛药的使用,推动包括针灸治疗在内的替代疗法,要提供医保报销。! Z' T$ J, W  a9 T% w, U

- u/ ~; k; \5 ~& Q5 ~7 K  X        这对于人们正确认识针刺治疗原理,推广这个技术,是一个有利因素。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1-18 22:05:35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8年11月18日),由曹传龙接着讲《永远的大道国医》。他讲的小标题是:一代一家陈实功。陈实功(1555一1636),字毓仁,号若虚,别号六和堂主人,明代崇川(今江苏南通)人,为明代著名中医外科学家,外科三大学派之一“正宗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外科正宗》,在临床上提倡内外并治,刀针与药物相结合的临床治法;在学术上提出了“开户逐贼,使毒外出为第一”的外科证治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所著《医家五戒十要》,指出患者应人人平等,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为医生树立了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陈实功之所以取得了辉煌的医学成就,这与明代重教尊医的良好风气息息相关。明政府十分重视医学教育,除官办医学之外,还大大鼓励支持家传、师承及个人办医,并又大力实行世医制度,加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兴盛繁荣,使得中医学在明代,尤其是明代后期,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代。而今,面对中医式微的情景,我们也应该大力提倡并重视中医教育,将院校之外的家传、师承弘扬起来,也可鼓励有实力的个人开办中医教育,并激励世医之家薪火相传,这样,中医何愁不能复兴!http://www.ynjkcy.com/ddgy7 \* r$ K% i2 P$ Z$ {' E
                 祝贺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明朝末年著名医学家陈实功的学术成就。0 M, Z8 [/ K/ z# Y+ A  P& s
                 陈实功(1555一1636)是中医外科的代表人物,著有《外科正宗》,全书共12卷157篇对痈疽、疔疮、流注、瘰疬、瘿瘤、肠痈、痔疮、白癜风、烫伤、疥疮等外、伤、皮肤、五官科疾病,"分门逐类,统以论,系以歌,淆以法,则微至疥癣,亦所不遗"。分析详尽,论治精辟,治法得当,并附若干医案,令人信服。
  L. e5 A* C" G                中医外科的历史很悠久,《周礼》之中的“疡医”是鼻祖。《韩非子》说扁鹊“以刀刺骨”,“病者忍痛”,可以让“扁鹊尽巧”,那个时代麻醉药似乎还没有发明出来,手术的痛苦不言而喻。
& R: l! Q$ x$ L) |                此后,华佗有了麻沸散,手术的痛苦降低了,但是,中医没有继承华佗开腹疗疾切除病灶的学术特点,只走了张仲景辨证论治的道路。否则,如果中医经常开腹做手术,《医林改错》这本书估计在孙思邈之前就出版了,不会等着王清任来写。
  o  G; |- m  P# ]  @               陈实功先生《外科正宗》所治疗的“外科病”,大多病灶在体表,是“脏腑之外”的病。
! F7 i; e1 n8 q: c: o$ q# n: r/ N3 _               因此,他所说的“正宗”,与人们心目之中的开肠破肚不一样。5 D4 T( N! R: C, R
               这是中医的特色,也是中医与西医不一样的地方。# c8 v9 V& y/ O9 p8 d  u% }

% D/ c  [, N# u' N$ E. s' ]              西医的外科,不是外治,是内治,是到里边去治。是“内病内治”思想指导下的技术。
0 n% `: p9 T: p4 @) o. k& `              因此,西医的外科,不是陈实功《外科正宗》所论述的范围。+ N& {3 i* g  @& ~7 ]. V- y
              西医的外科“不正宗”,与陈实功的“正宗”,可以说不是一个标准形成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1-19 22:11:07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18年11月1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儿科学》。* \2 S4 m8 X5 o: H
           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鹅口疮和呕吐。+ O/ w. ^; M: g8 m  U* b' }& t$ @1 R
            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因为症状表现与鹅口相似,所以称为鹅口腔,又因为鹅口疮的疮面满布白屑如雪片,故而又称为雪口。
0 \- G" ]. ~* w# \4 V8 _* F            呕吐是胃失和降,气逆于上,以致乳食由胃中上逆经口而出的病症。古人认为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哕。由于呕与吐常常同时发生,所以合称呕吐。呕吐的发生无年龄和季节的影响,而以婴幼儿及夏季容易发生。凡是内伤乳食、大惊卒恐,以及其他脏腑疾病影响到胃的功能,导致胃气上逆者,均可以引起呕吐。及时治疗,预后比较好,经常或长期的呕吐,则会损伤胃气,津液耗损,气血亏虚。- L( }4 \1 G5 \
            敬请期待马京雪医师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ekx& c% l4 B8 f7 I( k
             祝贺马京雪医师讲述《中医儿科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儿童鹅口疮和呕吐的有关内容。
. b% d$ ]7 o- f% c" D. B6 U7 O+ ?& c2 ]$ ]" {2 E  Z4 s4 n, q
            鹅口疮,又称为雪口,常见于新生儿,或者体质很弱的婴幼儿,可以清洗之后,用青黛粉外搽。
2 _. Q, ]6 N' I$ A. Q8 f7 C            呕吐可以发生与任何年龄的儿童,总与脾胃虚弱,喂养不当、内伤饮食有关系。1 t7 o& Q6 @% ]5 i0 V  V* U7 F
            中医的治疗,虽然可以辨证论治内服汤药,但是,不要忘记外治,小儿按摩、针灸、贴药,都有很好的疗效,也很容易被患儿的家长所接受。
  }2 Q9 ]) l5 s* @' _8 e) K儿童不容易自己掌握吃东西的量,也容易被一些五颜六色的“垃圾小食品”所吸引,因此,加强监管,注意“病从口入”,防止“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是很重要的。. g  S% o& b5 L4 ~2 j/ B9 M- u
因此,中医有“欲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 Z/ B& d% Y4 \' a! o8 V/ H' Y) ~当然,“三分”不能太过,太过也是弊端。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1-19 22:13:28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18年11月1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儿科学》。  L& U2 d7 H, ^" Y1 F' A
           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鹅口疮和呕吐。
1 u1 ?/ r6 X7 ]; N2 `1 w            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因为症状表现与鹅口相似,所以称为鹅口腔,又因为鹅口疮的疮面满布白屑如雪片,故而又称为雪口。3 }  Y  X2 i- b; q( p
            呕吐是胃失和降,气逆于上,以致乳食由胃中上逆经口而出的病症。古人认为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哕。由于呕与吐常常同时发生,所以合称呕吐。呕吐的发生无年龄和季节的影响,而以婴幼儿及夏季容易发生。凡是内伤乳食、大惊卒恐,以及其他脏腑疾病影响到胃的功能,导致胃气上逆者,均可以引起呕吐。及时治疗,预后比较好,经常或长期的呕吐,则会损伤胃气,津液耗损,气血亏虚。
  C! O- a( O9 y            敬请期待马京雪医师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ekx) @$ d; {* Q. Q( A, e+ S* f: ?
             祝贺马京雪医师讲述《中医儿科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儿童鹅口疮和呕吐的有关内容。( n7 P1 x0 n3 O4 O6 h6 \' B. R

7 l+ |0 W, t" ?1 ~5 w, W6 C            鹅口疮,又称为雪口,常见于新生儿,或者体质很弱的婴幼儿,可以清洗之后,用青黛粉外搽。2 I% g. B& y' A& S/ S
            呕吐可以发生与任何年龄的儿童,总与脾胃虚弱,喂养不当、内伤饮食有关系。$ R7 i4 N# j/ {* m( L
            中医的治疗,虽然可以辨证论治内服汤药,但是,不要忘记外治,小儿按摩、针灸、贴药,都有很好的疗效,也很容易被患儿的家长所接受。
9 L( T2 s) ^$ m$ h7 C儿童不容易自己掌握吃东西的量,也容易被一些五颜六色的“垃圾小食品”所吸引,因此,加强监管,注意“病从口入”,防止“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是很重要的。
7 [. |  O  H# m! P) L4 {因此,中医有“欲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5 {) O$ T+ ^( Q" G4 U" {: ~
当然,“三分”不能太过,太过也是弊端。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1-21 19:23:02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11月20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朱胜君为大家讲述《中医基础理论》。  }) d0 f7 ~; X$ n/ e9 N0 ^

( X2 x  @) o0 |8 I. ^% E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与脏腑、气血等相互关系的中医学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针灸及推拿学的理论核心。/ p4 I! {) _+ B. R( e/ m: }
5 A* J, o/ m' }( R7 a1 S4 g
        经络学说是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形成的,与脏象、气血津液等学说互为补充,独到而深刻地阐明了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规律,对临床诊断疾病、拟定治则、处方遣药,特别是针灸、推拿以及气功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灵枢经》云:“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以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扁鹊心书》:“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 t$ ^2 u, |" c/ x! c' B* x9 W& u" P: R" D! {  n1 E6 x- |
        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经络系统的概念,经络系统的构成,十二经脉的命名原则、走行和交接规律、分布、流注次序,以及十二经脉的循行。4 L( P& S, W$ W) i3 v; \0 Q  K# x
% Y1 Q% U2 N: a9 P2 L- t0 w3 B% [0 P+ n
        请关注朱胜君的精彩讲述。http://www.ynjkcy.com/zyjc
- g! {8 L5 t. z' a. I+ [4 }( S) K+ k- H6 Q' s1 a; d4 p
        祝贺朱胜君为大家讲述《中医基础理论》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 经络学说的有关内容。- ?) c+ [+ e2 x0 a1 \
+ o" A- W7 h& R# K  w  f# ]
! T/ a. k' v8 F- x

, I/ k9 Z0 A& a0 N  E6 p* X        经络学说是中医独特的学术概念,是为了强调“人体的整体性”而建立的学术理论,离不开天地阴阳、脏腑机能、气血精津液、表里上下、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等基本条件的支撑,在中医临床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6 h) j9 T) h/ `5 B% i( ?) @' f7 G! A; `! |4 D$ L0 i
经络相当于地上的河流,是古人互相联系的重要渠道,是天地之间充满生机的保障。) f$ Z- d) u4 U  [5 q2 Z( T# ?, k

2 N( A* {$ n% n) W. {; z《灵枢经》云:“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以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
6 X* @+ b0 e7 A3 g. H% _) b! f% ?9 y# O
也就是说,有生命就应该有经脉,没有经脉就没有整体之间的联系。
4 T' x' D9 y+ S3 g" J( t# |; G6 M- X. f' o  x+ C8 S
疾病的生成,也和经脉的作用不能发挥有关系;
# U: k, k4 S2 ~8 n% O
; ]1 A; v$ C  K" c0 X中医治病也离不开经脉,治病水平高低也与对经脉学说的把握分不开。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