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5 b8 x# q$ j8 s+ S
中医临床术语释译 一 生理 肝 肝为将军之官 肝主决断,好像排兵布阵、指挥作战的将军一样,谋虑策划,定出作战方案。 肝主谋虑 人的思维活动、精神意识,肝在其中起着思考分析策划的作用。谋者,谋略也。虑者,思虑、思考也。而后作出决定。故经曰: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肝藏血 血液的运行,心为血液的动力,故曰心主血,脾统血,脾螚束约诸经脉络,使血循经二星不致外溢。而分配血液、布散各脏腑、发挥功能活动,又赖于肝的支配,此为肝藏血。 肝主一身之里 人体以脏腑居里,经脉气血居外,肝为血藏,主管五脏的气血疏泄和血液的支配,肝藏血以营五脏,故曰肝主一身之里。 肝主筋,其华在爪。 人体连接各部分器官、骨骼皆赖于筋,而筋脉的正常活动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血旺则筋脉健。而爪为筋之余,筋血充盈爪自荣,而筋爪皆禀于肝血而发挥各自功用,故曰:肝主筋,其华在爪。 肝开窍于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厥阴肝经之脉络,上系巅顶而贯两目,目的视觉、观察形体的动态、观察五颜六色、视别各物质的大小形态,均为肝血滋养双目而发挥其作用。 总之,目疾所表现的各种类型均与肝有关,故曰肝开窍于目。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能使水谷精微化以为血而藏于肝,目受血于肝,而肝血又禀于其它四脏之精,故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肝和则能辨五色 肝和指肝木之脏体阴精血充实,无体用风阳扰动之患,能使双目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故曰肝和则能辨五色。 肝受血而能视 肝开窍于目,肝得血的滋养则目能发挥正常功能,故曰肝受血而能视。 肝之精为黑眼 黑眼系指瞳孔而言,肝之精血一源于后天水谷之食糜化生,二源于先天肾之精所化,先后天平补,精血互生而上贯于目,则为黑眼生成之机理。 肝得血则筋舒 筋为筋脉、筋络之总称,肝血充盈,筋脉、筋络得于血的滋养,机体能自如的发挥各种活动,故曰肝得血则筋舒。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水谷入胃则化为宗气,宗气者天阳之气与水谷之精气相合而成也,而后化赤以为血,能散精以养肝,能淫气于筋脉。 膝为筋之府 膝关节是人体内最大的筋脉、筋络、韧带汇集之处,而筋脉、筋络、韧带各软组织的结构,均系肝血的滋养,肝主筋,故曰膝为筋之府。 女子以肝为先天 女子生理以血为用,以肾为基,以脾为本,肝为血之藏,肾为精之府,脾为谷之海,人生女子繁延后代莫离乎三脏之本,而干最为重要,血足易胎,气旺难孕,典型指出了肝藏与女子生理的密切关系,故曰女子以肝为先天。 肝脉络于舌本 舌虽为心之窍络,但舌本均系脉络所构成,亦赖于肝血滋养,故曰肝脉络于舌本。 肝脉络阴器 足厥阴肝经,总体筋脉的运行,上系于巅,开窍两目,布两胁,抵少腹,下绕阴器,均为肝脉所过之处,故曰肝脉络阴器。 肝与胆为表里 肝乃厥阴风木之脏,胆乃少阳初春之态,二者一表一里,一疏一利,一藏一腑,共同完成血液与气液(气津)的输布与代谢功能,二者相互为用,相互依赖,故为表里。 肝为刚脏 肝体阴用阳,是指在血的滋养下而发挥果断的决断,谋虑于肝,决断于胆,处事果断快硬,无思考余地,使其刚健而有力,无柔缓忧郁之态,故曰肝为刚脏。 肝主升,人身左升属肝 升指升发,是肝参与机体代谢的气血运行、升清降浊的全过程。血液的流畅、气极的畅达、浊物的排泄、精津的敷布,均不能离开肝气的生发调达。脾的水谷精微敷布,将食糜化为血液,奉养全身,必赖于脾的升清,而脾的升清又赖于肝的升发,协同脾以完成升清降浊之功。 清阳之举,肝脾之升,皆由人体左侧上行,左为阳,右为阴,阳行左,阴行右,故肠的排泄降浊,均在右侧,故人身左升属肝。 肝喜条达 条达即疏泄、畅达之意。气机条达则顺,气机结聚则逆,逆者必调,调则畅,调必疏肝,故曰肝喜条达。 肝属木,木生火 肝时令为春,方位为东,以升清为其性,以条达为其功,以疏和为其旨。五行属木,是指肝具备木的性质,条达舒畅,木旺则火旺,木生火,木燃则火旺。木气和顺则脾胃自健;肝血充盈,心血自足。前者为木能制土,后者为木能生火。 肝为风脏 肝主风 此风非六淫外风,是指肝经阳气之变动,因其善行数变,行无定处,如肢颤、抽搐、口眼歪邪、舌卷、言涩等,均系内风症状,故曰肝为风脏,肝主风。 肝脉行身之两旁,胁为肝之分野 肝乃厥阴之经脉,布两胁,抵少府,绕阴器,故曰肝脉行身之两旁。胁为肝之所居,胁下疼痛不利,多表现为肝之病变,故曰胁为肝之分野。 肝司疏泄 血液的运行,气液的宣发与敷布,食物的传导与排泄,均离不开肝气的条达与疏泄,肝气调,则周身阴阳自调,肝气逆,则周身阴阳逆乱,百病由生,故曰肝司疏泄。 肝藏魂 心主血,肝藏血,主血而神明现,藏血而魂魄居。魂即人身生灵之本,机能活动之源,又是人的生灵活体的外在表现,由肝血为之基础以滋养,故曰肝藏魂。 卧则血归于肝 肝藏血指肝脏有贮藏血液和分配血液以达诸身的功能。当人体活动时,则血运诸经,以维持机体活动。当人睡眠时,则周身血液均流至肝脏以养之,故曰卧则血归于肝。 冲脉属于肝肾 冲脉为血之海,其脉源于肾,络于肝,运行于诸经。血由精所化,精血同源,肾主精,肝藏血,冲为血海,三者为精血互生与气血运行之总司,故曰冲脉属于肝肾。 肝在志为怒 五志应五脏,在肝为怒,因肝喜条达,恶抑郁,抑郁则怒,怒则伤肝,怒与肝同情志上有密切关系。 青色属肝 五色归五脏,肝为厥阴,胆属少阳,均禀春季少阳之气而生,少阳乃春三月之气也,草木回春,绿叶渐次蕃茂,绿乃青之色,故曰青色属肝。 酸味入肝 酸以收之,酸能化津为液,为肝之所喜,凡治肝之药多为酸味,如五味子、山萸肉、乌梅之属,均为敛肝化阴之功。 肝主春 春为少阳之气,又为厥阴风木之季。春多风而肝主风。春令多温暖气和,而肝主疏和。春主草木生青,而肝主青色,故曰肝主春。 肝脉弦 肝脉为弦,指肝脉在细柔之中稍带弦象,细柔者脾之本脉,简称缓脉。弦者肝之本脉,弦细而缓乃脾气旺而肝气从也,说明胃气存而谷气充盈,故曰正脉。若肝脉独弦而无柔和之态曰肝病,乃肝气盛而脾气衰也,邪气盛而谷气不存也,故肝脉弦极者死,说明了肝与弦脉的密切关系。弦脉与它脉相合应变万千,以查病机,如弦而浮主风邪外越;弦而滑乃风痰内闭;弦而细乃肝血不足;弦而紧乃肝邪乘脾而痛;弦而缓乃风湿阻络;弦而微乃肝血枯涸。以脉恒脏,以脏恒病,以病分四时,以四时别阴阳,乃脉之玄机也。 筋者肝之合,膝为筋之府,睾丸者筋之所聚。 肝为藏血之脏,人体五官九窍筋骨均由肝血滋养而能正常发挥各自功能,故曰筋者肝之合。周体筋脉交会之处乃为两膝,故曰膝为筋之府。男子睾丸乃筋之生成,禀血以滋之,精以养之,气以充之,故曰睾丸者筋之所聚。 肝为营之源 营者血也,乃由水谷精微所化,由白化赤而为清血,上奉于心,心之主,脾之统,肝之藏,运行周身以濡脏腑 ,故曰肝为营之源。 泪为肝之液 肝开窍于目,肝和则目利,肝枯则目涩,肝火则目赤,肝寒则目萎,肝热则目盲,肝与目乃经络系属的窍络关系,而眼泪乃肝液所化,故曰泪为肝之液。 心 心为君主之官,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君主者乃国之总督、朝中之王,主管一国之大事,而心主管人体的一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一分一秒不能离开心而自行进行肢体活动、意识动态活动变化,故曰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的各自生理活动,均赖于心的主持,“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即在于此,故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生血,诸血皆属于心 心生血,是指水谷精微由脾的转化变为白色粘稠的富有高度营养的食糜物质,此为营气,是血液的化生前身,又必由心的输入方能化白为赤而成血液,故曰心生血。血液运行诸经,其动力源于心气的推动,故曰诸血者皆属于心。 心主脉,其华在面 心主诸经脉络的血液运行,而面部是血管最丰富充盈之部位,心血足则面色红润,心血衰则面色枯黄,心血瘀则面色滞暗,可以从面色的色泽改变以洞察心脏的病情及情态,故曰心主脉,其华在面。 舌为心之苗,心开窍与舌,心和则舌能知味 心之经脉连舌本、散舌下,与心气、心血的盛衰息息相关,如心火亢盛则舌红,心血不足则舌淡,心音不足则舌绛,心气不足则舌胖大,心血瘀阻则舌暗滞,故曰舌为心之苗,心开窍与舌。心气和畅,则舌体柔和,舌津满布,饮食知味。若心气淤滞,则舌体干枯或硬,津液欠乏,食不知味,故曰心和则舌能知味。 心藏神 神即神志,五脏气血皆上贯于脑而禀两目,耳聪目明、心领神会皆为有神,神是机体、五脏六腑在水谷精微的奉养下而体现于外表的神灵显现,其赖于心血的滋养,故曰心者血气尔,血充则神会,血亡则神亡。 心为火脏,心属火,火生土 心为南方离火之位,时令为夏,八卦为离。其火有二,一曰君火,一曰相火,它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源泉,为后天机体的生命所在,又赖于先天之元阳共同维持人体体温及机体活动的能量,故曰心为火脏,心属火。脾胃的腐熟水谷、吸收精微、排泄糟粕,又均赖于心肾阳气的推动,故曰火生土。 赤色属心 心主血,心生血,血为赤色,如火是赤色一样,故赤色属心。 心在志为喜 心气宜和畅,宜喜悦,但过喜则伤心,喜于心是情志上的密切相连。 心与小肠为表里,心之腑为小肠 心者手少阴之经也,小肠者手太阳之经也,少太相合乃表里自顾也,故心与小肠为表里。 心为脏,小肠为腑,脏为阴,腑为阳,构成脏腑阴阳相配,从生理病理各有影响。心火盛可传至小肠,如小便赤涩,疼痛不利,口舌糜烂,处导赤散上以清心,下以清肠,使脏腑火热一并消除,其证自瘳。 苦味入心 心为火之府,主病多实而少虚,治火必选寒药,而寒药多苦味,使苦以胜热,热清心宁,神魂自定,故曰苦味入心。 心主言 高热神昏,心神被蒙,必谵语妄言,因心主神明,言亦为神明支配,神乱则言亦乱,故曰心主言。 心之脉系于舌本 心之经脉系舌本,是指舌体的灵活运动赖于心血滋养。心衰血少,舌体不荣;心火亢,舌体红绛;痰浊扰心,舌体欠涩。此均系心与舌本的生理关系及病理反映,故曰心之脉系于舌本。 心恶热 心为营血之宅,主诸经之血脉,血平静温和为正态,若高热或有外界暑邪所犯,或由五志化火所袭,均能影响血液的运行而导致血管破裂出血、神志紊乱等。 夏气通于心 心五行为火,时令在夏,心气盛则五脏强,如夏季炎热树木皆茂一样,故曰夏季通于心。 汉为心之液 汉为津液所化,源于水,宣发于肺,摄入于脾,在心为汗。若气虚不摄,汗液漏而不止则伤心,因心主血,汗为津,津血同源,失汗即为失血,失血则心无所养变生它症,故曰汗为心之液。 脾 脾为后天之本 人在未生之前,在母体为先天,禀父母气血精微以濡之,生后则为后天,赖水谷精微以滋之,而水谷精微化源于脾胃,胃以纳之,脾以运之,胃以降之,脾以升之,使其水谷精微化为血液以奉生身,故曰脾为后天之本。 脾统血 人体周身之血液,心以主之,肝以藏之,肾以温之,肺以行之,而脾以统之,统即统摄,是指束约血液行于脉中,不致溢于脉外,故曰脾统血。 脾主一身肌肉 人体矫健,肌肉丰盛,力过其度,均源于水谷精微的摄纳,所谓气旺则血实,血实则肉长,说明了脾健水谷摄纳有度,气旺则血实,肌肉丰盛,故曰脾主一身肌肉。 脾主四肢,其荣在唇 脾健,水谷精微自足,气血有其化源,肢体各器官能充分受血之滋养,而四肢强健有力,自过其度,故曰脾主四肢。 唇为脾之华,脾气充盈则谷气充、气血旺,而唇是脾的络脉所属,脾健则唇荣,脾衰则唇萎,脾津不足则唇焦,脾与唇有亲密的络属关系,故曰其荣在唇。 脾为胃行其津液 胃之纳与肠的传递糟粕共成转输降浊之功能。若津液不足则胃的传导不利,大肠枯涩,便塞不通,必由脾布散津液注入大肠,以发挥正常的传递功能,否则则为脾约。 脾开窍于口 脾之经脉络属于口,故脾的功能盛衰与各种生理变化均能通过口的反映表现出来,如纳呆、不思饮食,为脾运不健;呕逆为胃不和、脾不运;口干舌燥为脾不布津、上窍不荣;唇焦干裂出血,为脾热血燥,或脾火炽盛耗伤气阴等,均反映了脾与口的络属关系,故曰脾开窍于口。 脾和则口能知谷味 脾和则运,运则气通,通则降,浊邪传导,清气升发,胃能纳,口则知味,故曰脾和则口能知谷味。 脾主运化,脾阳宜动,动则能运 食入水谷,通过脾的转输,方能化为血液,化为津液,以奉生身。运化是指腐熟与吸收,受纳是指承受与摄纳。凡食入水谷,皆禀受于胃,腐熟吸收于脾,共同完成饮食物的代谢,其中脾阳主蒸化吸收、纳取食糜的全过程,阳是动力,阴是物质,水谷精微为阴,脾的机能为阳,阴的物质通过阳的机能转化为精微能量,以奉生身。故曰脾主运化,脾阳宜动,动则能运。 脾主眼胞 脾主肌肉,眼胞即眼睑,是肌肉的络属部分,故曰脾主眼胞。 脾主鼻准 鼻为脾肾精微所奉,鼻骨主肾,鼻准即系于鼻骨上端及外层的肌肉部分,故脾亦统之,故曰脾主鼻准。 脾藏意,脾在志为思 五脏应五志,意即意念,以思为近,思、意均来自于脾的思考。脾多思,思则伤脾,思不及则为意,意之甚则为思,故人的思意即思考能力的正确与否及其强弱,均表现为脾的盛衰,故曰脾藏意,脾在志为思。 脾为化生气血之脏 气血来源于水谷精微,由水谷精微所化,水谷精微化为气血,又赖于脾的腐熟消化与吸收,故曰脾为化生气血之脏。 脾属土,土生万物,土生金,土为水之堤防 脾性类土,就如土生万物一样来生化滋长各个脏器及体内各个器官组织,如土生金,肺气旺;金生水,肾气旺;水生木,肝气旺;木生火,心气旺,均来源于脾土之滋生,故曰脾属土,土生万物,土生金,土为水之堤防。 脾恶湿 脾为脏,主阴土而喜燥,脾燥则健,健则运。若湿邪困留中焦,会直接影响脾机的健通和畅,湿为阴邪,易阻遏阳气,使气机困遏,影响中焦运化,故治疗脾胃病属脾湿者,必以化湿醒脾为先,故曰脾恶湿。 脾为中气之本 人体五脏之气各有之,它代表每个脏气的功能活动,唯元气、中气为要,元气始于肾,是人命先天之根。中气始于脾,是后天人体五脏诸气生成之源。脾在运化水谷精微的同时将水谷精微之气轻清上举,注华盖,游溢精气,布散全身,以濡各器官,维持机体活动,故曰脾为中气之本。 脾与胃为表里 脾为脏,胃为腑,脏为阴,腑为阳,一主纳,一主运,二者相合,表里相配,完成食物运化全过程,故曰脾与胃为表里。 脾胃为资生之本,饮食乃气血之源 人之生赖气血以滋养,气血旺则健,气血衰则弱,气血枯则亡,故气血为生命之本尔,而气血源于水谷,由脾胃化生,故脾胃健,气血化生有源,脾胃衰,则气血亦衰,故曰脾胃为资生之本,饮食乃气血之源。 脾脉络舌傍 脾开窍于口,与舌络属位在两畔,故舌能知味与脾相通有关,脾气和则舌知五味,脾气塞,气机壅滞,脘满腹胀,苔腻质胖,不能辨别五味也,故曰脾脉络舌傍。 脾为营血之本,营为脾之源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指脾摄入的水谷精微与天阳之气相合化为宗气,而后化为食糜,又通过心的作用化白为赤形成营血,其中脾起着主要的转输、吸收、输入、宣发、传导诸作用,故曰脾为营血之本,营为脾之源。 黄色属脾 脾居中州,生化万物,脾健通和畅,五脏受荫,故曰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其性与土类似,尤如土生万物一般,土为中宫黄色,故脾类从亦为黄色,故曰黄色属脾。 甘味入脾 脾喜甘,甘入胃,营于脾,甘味能振奋脾机,缓和脾急,解除饮食物中的毒性,对脾赋有极大的意义,故曰甘味人脾。 大腹主脾 人体之腹,根据脏器功能不同而分之,如脘腹胃主之;大腹脾主之,小腹膀胱主之,少腹肝主之。此为大腹脾之所在,故痞满不运,腹胀隆起,食滞不消,气机阻遏,水不运行,积留成鼓,鼓胀一症,始于肝,而病于脾,故腹大坚满、筋露,当以治肝兼以理脾,经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意在于此,故曰大腹主脾。 脾主长夏,脾旺四时 五脏应于四时,春肝、秋肺、冬肾、夏心,唯脾四时皆有,故置于长夏,而统应四时,说明了四脏之气皆禀于脾。人以胃气为本,胃和脾健,胃衰脾极,故曰脾主长夏,脾旺四时。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脾气散精指散水谷之精与气液之精,脾能升清指此而言。肺为华盖,其位最高,脾升清,上归于肺,通过肺的宣发、敷布气化作用,使脾精归于周身,内而脏腑,外而筋骨,经脉皮腠,均受滋濡,而发挥正常效应。故曰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脾主五脏之气 五脏之气,如心气、肝气、肾气、肺气等,均代表了每脏的生理功能,五脏之气皆禀于脾,脾健则精微四布,五脏受荫,脾衰精微不及,五脏困败,故曰脾主五脏之气。 涎为脾之液 脾统五液,在肺为涕,在肝为泣,在心为汗,在肾为溲,在脾为涎,涎为脾液之化生,是参于消化,辨别五味不可缺少的物质,故曰涎为脾之液。 肺 肺主一身之气,肺为气之主,膻中者气之海 五脏的机能活动,均赖于气的生成,而气之源不外两端,一,水谷精微之气,二,先天肾气,二气皆禀于先,后天生成,但二气之关键有赖于肺气的合成,肺气即吸入大自然之清气,与水谷之气相合则为宗气,与肾气相合则为元气,此为气之总根,而后化生五脏之气,故肺统一身之气,肺为气之主。 膻中位于胸膈下寸半,为中气聚集之处,中气即脾气,运于周身,贯通百脉。在中气有余之时而贮于膻中,在中气不及之时又需从膻中而补充之,膻中为中气之所,为全身百脉气之源,故曰膻中者气之海。 肺为清虚之脏,肺为娇脏 肺为清窍,司呼吸,不容万物,宜滋润、清肃、恶浊气。若浊气干肺,则令人咳,故曰肺为清虚之脏。肺位最高,上禀于天气,与天阳之气相合,恶寒、恶热、恶燥、恶湿,故四时不正之气,六淫之邪均能干肺而致表寒、表热、表虚、表实,诸症丛起,故曰肺为娇脏。 肺朝百脉 五脏六腑,气血贯通,百脉汇集,周运全身,均赖气的推动,如心气之鼓动,肝气之疏通、脾气之运转、肾气之蒸腾,这些自身之气,均赖于肺气之功,肺气旺,诸气皆旺;肺气衰,诸气皆衰;诸气衰,诸脉壅塞不利,故曰肺朝百脉。 肺者气之本,诸气者皆属于肺 五脏之气皆上禀于肺,肺与天阳相通,肺主纳入天阳之气,与胃纳入的水谷之气相合变为宗气,宗气化营,以奉生身,故诸气者皆属于肺。 肺主一身之表 人体之表以皮腠卫护于外,而皮腠以肺统之。肺开窍于鼻而主皮毛,皮毛为机体的最表层部位,故曰肺主一身之表。 肺合皮毛 人体表层为巨阳,赖于卫气以充之,赖于营气以养之,而诸气运行莫离乎肺,故曰肺合皮毛。 肺开窍于鼻 鼻为肺之上窍,肺将吸入之清气,通过肺的吸入与吐纳,使清浊交替,呼浊吸清,以维持机体气机的代谢。肺为气的交换场所,靠鼻来完成,故曰肺开窍于鼻。 肺和则鼻能知香臭 鼻能辨别五味,是由肺的功能来决定的,肺气和畅,呼吸正常,则能辨别五味。 若肺气不和,鼻窍壅塞,气机失利,则不辨香臭,故曰肺和则鼻能知香臭。 肺为水之上源 肺为金脏,位于五脏之上,肺功能正常时则治节有度,则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水肾统之,又在肾的封藏束约下,使尿液有节律排出,故水液生于肺而统于肾,肾主水,金生水,其位一上一下,故曰肺为水之上源。 肺为五脏之华盖 华盖为帝王出行龙輦上的棚顶,其形若伞,以遮风避雨,其位最高。肺在一身之中其位最高,居五脏之上,故比喻为华盖。 肺属金,金生水 肺为金脏,主宣发气机及肃降水液,使脾经运输的水液通过肺的宣发敷布以布散全身,水而肾统之,故金生水。 肺藏魄 魄为五志之一,魄指魄力,胸怀宏大,气势磅礴,肺主之。 肺主降气 人的机体生命活动均赖于水谷的滋养,及气机的升降出入。凡脏在上者其气主降,如肺气、心气。凡脏在下者其气主升,如肾气、肝气。其脏位在中者,其气亦恒亦和,如脾气,故曰肺主降气。气降则能纳于肾,使金水相生,气平和而不喘嗽。若气不降则为病态喘咳气粗则为患。 肺主清肃 肺为清肃之脏,不容万物,若浊邪犯肺则为咳喘,故曰肺主清肃。 肺主治节 治节指治理调节之功效,一主治理气机,二主治理水液,调节气机的升降吸纳及呼出,调节水液的气化、敷布、通调,节制水液的正常开合,此赖于肺肾共同完成,但肾又赖于肺的滋生,故曰肺主治节。 人身右降属肺 古人认为,浊气降自右而下,以肺主之。清气升自左而上,以肝主之,说明了浊邪包括食物糟粕的排泄,以大肠为主转输排泄,但大肠又赖于肺气的推动,此乃表里关系。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 咽为胃之门户,喉为肺之门户,胃主有形,肺主无形。胃上系于咽,为食入、消化、吸收、排泄的门户。肺为无形之气吸入与排泄的主要脏器,而外系于喉,故曰咽为胃之门户,喉为肺之门户。 肺寄养于脾 肺气的强弱决定于肺生理功能的正常与否,肺生理功能的正常调节、肺气的充盈、气机的疏利和畅、吸入与呼出的有机调和,又赖于脾的水谷精微滋生,即土生金,故曰肺寄养于脾。 肺为声音之门户,肺主声 肺为清肃虚灵之脏,其脏器孔窍甚多,悬挂于上焦,其形若钟,故人的发声均出于肺,通过肺窍的震动而能使声音有节律的发出,故古人云:肺其形若钟,撞则鸣。 白色属肺 五色归五脏,白为金色,其时令在秋,方位在西,其功主收,如万禾入秋,果实成熟,枝叶由绿转白,故白色属肺。 辛味入肺 味辛,辛以宣散,调畅气机,而肺主气,亦主宣,故辛入肺。 肺喜宣泄 宣即宣发,即清阳之气的代谢与机体利用。泄是泄浊,指水谷之糟粕浊液在肺气宣的同时,将此代谢由脏转腑排出体外。 肺在志为忧 忧即忧虑、忧愁、悲忧的意思,多以肺统之,使悲忧在肺的作用下化为五液,入肝为泣,使忧消散,故肺在志为忧。 肺恶寒 肺为娇脏,外主皮毛,开窍于鼻,与大自然相通,故外界六淫侵犯肺首当其冲,恶寒为肺受邪的早期表现,故曰肺恶寒。 涕为肺之液 人体之津液以肾统之,故曰肾为津液、水液之大源,五液则入五脏,在肝为泣,在肾为溲,在心为汗,在脾为涎,在肺为涕,均为肾液所化,而五脏各自统之,故曰涕为肺之液。 肾 肾为作强之官 作强即轻灵强健之意,如蹦跳、绕转、身形的千变万化,均为作强,而肾主之,作强至而技巧出,如杂技表演的作强技巧均出于肾。 肾为先天之本,肾为元气之根本 人之初生在母体首成两肾,次而生肝,次而生心,次而生脾,次而生肺,而构成人形,故肾为先天之本。 肾禀于先天父母之气而藏于肾间,为肾间动气,是促使婴儿生成发育的源泉动力,故肾为元气之根。 肾主骨,骨生髓,脑为髓海 肾为足少阴之经,禀北方癸水以滋生。肾藏精,即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是充养骨骼、发育骨骼的源发物质,肾精充盈则骨健,肾衰精涸则骨痿,故肾主骨。 水谷精微化为津液,清者为津,津则走六腑,滋皮肉孔窍。浊者为液,液入五脏,走骨骼、筋膜、器官。液以充骨,骨得其养则髓生,髓始于骨而源于液,故曰骨生髓。 髓发源于肾,沿脊髓上行,上充于脑,脑为骨髓精华聚集之处,故曰脑为髓海。 齿为骨之余,颧为骨之本 齿生于骨,均由骨髓滋养,故曰齿为骨之余。 人头颅之颧腭,均为骨属之上端,是骨骼的典型象征,它代表了骨的本性,故曰颧为骨之本。 肾藏精,精生气,气生神 肾藏先天之精及水谷之精,精能化气,精是物质,气是机能,有物之物质的精,化为无形机能之气,此为能量转化而成活体,产生各种运动。(如脏器功能和体表活动) 精生气,气是机能活动的外在表现,表现是以神气的强弱做为强健与衰退的标志,这种标志则为神。 肾主纳气 肺为气之所,肾为气之根,肺主吸入,肾主纳摄,只有吸入与纳摄相合,才能维持正常的呼吸,此为肾主纳气。 肾为胃关,肾司二便 胃为水谷之海,而水的代谢与食物糟粕的排泄又赖于肾气的推动,故大小便有节制的排泄,均系于肾的开合,故曰肾为胃关。 肾与膀胱为表里 足少阴肾为脏,足太阳膀胱为腑,二者表里相配,共同完成水液的排泄。 腰为肾之府 两肾左右各一,均系于腰间,肾气壮则腰强健有力。肾气弱则乏力腰痛。因肾生于腰间,故曰腰为肾之府。 胎脉系于肾 婴儿在母体内初长,首先使婴儿系于母体左肾,靠母体的精液滋养而成型,故曰胎脉系于肾。 肾属水,水生木 肾主水液,肾壮则肾阴足,肾水充盈则肝血自足,肝木自健。再者肾以精为本,肝以血为本,精血同源,互为化生,故肾气壮肝木亦壮,水生木是也。 肝肾同源 肝与肾为子母关系,肾生肝,精生血,精血互补,故曰肝肾同源。 肾在志为恐 恐即恐吓,五志归五脏,恐则属肾,恐伤肾故也。 肾开窍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 耳系脑髓所滋生,而脑髓源于肾精所化,故耳聋、耳鸣、耳塞,均属肾精不足或肾阴不足,或阳邪亢盛所致。肾系于脑,脑通于耳,故曰肾开窍于耳。 肾和是指肾的阴阳调和,肾精充盈肾阳不亢,在肾的正常生理功能下,则耳能辨别五音,甚则耳闻能自过其度。 左为肾,右为命门 其肾左右各一,均生于腰间其功能有所不同,左为肾,主一身之阴,右为命门,主一身之阳。肾阴不足则五脏之阴皆虚,肾阳不足则五阳皆衰,故曰左为肾,右为命门。 肾为水火之脏,内寓真阴真阳 左肾为水,右肾为火,故曰肾为水火之。真阴者阴精也,真阳者元阳也。真阴能滋润五脏,是人体生命的物质源泉。真阳者乃命门元阳,能温煦五脏六腑及保持体温,是机能活动的动力源泉。 肾主五液,五气所化之液悉属于肾 五液者汗、尿、泣、涎、涕也,均以肾统之,因肾是水液的源泉,五液皆出于肾,故曰五气所化之液悉属于肾。 脊乃肾之道路 肾精,藏于肾则为精,充于骨则为髓,溢于脑则为髓海。由肾至脑,脊为通路,脊上贯于脑,下摄于肾,精髓相贯,上下流通,共同构成人体高级神经的网络,此为肾脑相通,心肾相交。 肾脉络舌本 舌为心之开窍,手少阴以主之,足少阴以养之,肾脉乃足少阴之属,络于舌本,而能滋养舌体,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此为两少阴相通。 肾脉发源于足跟 足跟乃足少阴所过之处,而跟为骨属之尽端,赖肾精以滋之,故曰肾脉发源于足跟。 肾主闭藏,肾阳宜静,静则能藏 凡脏着藏精气而不泄也,肾为脏,为闭蛰封藏之体,精之处也,精宜藏而不宜泄,故曰肾主闭藏。 肾能藏精,是在阴平阳秘正常生理态下所主的功能。若肾阳妄动,则干扰精室而不藏,故曰肾阳宜静,精则能藏。 肾主蜇 蛰是蛰藏、蛰埋、隐陷之意,尤如世间生灵冬季入蛰一样,深伏地下,以存其生。又如冬寒之气,君子闭室,阳气不外泄之貌,这些都比喻了肾的封藏之功,封藏即是蛰藏。 肾为气之根 气出于喉咙,系于肺,而根于肾,肾纳则气长,呼入自如,无喘息之貌。若肾不纳则气浮越,喘促则不能动行,此为气无根,皆源肾虚之因,故曰肾为气之根。 肺肾为子母之脏 肺为金脏,肾为水脏,金生水,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故曰肺肾为子母之脏。 龙火起于肾 龙火者水中之火也,起于肾,肾为水火之脏,相火妄动,相火为水中之火,故曰龙火起于肾。 黑色属肾 肾为北方水,八卦为癸,癸为黑色,故曰黑色属肾。 咸味入肾 五味各入一脏,甘属土入脾,辛属金入肺,若属火入心,酸属木入肝,咸属水入肾,肾喜咸味,咸对肾的机能活动起着激发推动作用。 肾水涵肝木 肾水多指肾精而言,肝木多指肝体而言,肝体即肝血,全文是说肾精足能滋养肝血,此为精血互补,乙癸同治。 肾充则髓实 肾藏精,精生髓,肾充则髓实。 肾之精为瞳子 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肾精上注瞳子,肾精足则目得其荣,瞳子明亮,视物分明。 肾藏志 志是志愿、志向、目标,肾气充实则信心十足,志向远大,目标明确,有恒心,有毅力完成事业,故曰肾藏志。 肾主五脏之精 五脏之精,心为血,肝为血,脾为精津,肺为液;肾为精,此均为肾精所化,精气旺,五脏之精皆旺。精气衰,五脏之精皆衰。 肾恶燥 肾为真阴、真阳之所,喜滋润而恶燥,燥则耗津伤精,燥则动火。 肾主一身之水,肾为水脏,主津液 五脏之水液均为肾统之,肾气健则水液疏化正常。若肾气衰则水液壅滞,而导致浮肿。 周身水液均通过肾的腾化以宣发输送全身,亦能将水液利用,亦能将多余水液通调水道输膀胱而致体外,又能将水液运及大肠,司大便正常排泄,故曰肾为水脏。 水之腾化则为津液,稀薄者为津,走皮腠孔窍以濡之。稠厚者为液,入骨髓以滑利关节,营滋筋骨,故曰肾主津液。 八脉属肾 八脉即奇经中的八条脉络,皆以肾统之。八条脉即阴跷、阳跷、阴维、阳维、督脉、任脉、冲脉、带脉。 唾为肾之液 唾出于口,而生于舌根,舌根为肾之所统,肾精足,阴液充,则唾液旺。 肾为声音之根 声发于肺而基于肾,子能令母实,肺气壮则肾气亦壮,故肾为声音之根。 肾其华在发 发为血之余,乃肾精所化,肾精能化清血以濡肝体,能化清血以滋心阴,心肝血旺,其发自荣,故曰肾其华在发。 命门为性命之根,精血之海,化生之源,脾胃之母 其肾左右各一,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为元阳之根,动力之源泉,机能之根源,故为人身活体的动力源泉,生命一息不止,其机能一息在活跃,心脏一时在跳动,这种生命力均源于命火。命火盛旺则机能亢奋,太过则为痛,不及亦为病(太过为阳病,不及为阴病),故命门之火决定了人生体内的物质与机能的代谢,使阴阳保持相对的恒定,如水谷的腐熟、水液的敷布,由物质转为机能,由机能转为物质,交替变换,是人生的生命所在,这种转换的能量源于命门,肾的阴精在命火的温煦下,方能转化为机能,而后化精,化血奉养生命,故命门为性命之根,精血之海,化生之源。 人体内的物质,源于水谷,禀于口给,生化于脾胃,脾胃的生化,由水谷化为食糜,转为精微,亦赖于命火的蒸腾,如釜下之薪,假其釜焰而腾阳气,此为釜下增薪,即温补命火以壮脾阳,如桂附炮姜之属,附子理中汤即为此列,故曰命门为脾胃之母。 命门总乎两肾 命门主元阳,其位在。肾主元阴,其位在左。左右各一,共成二枚,命门亦称肾,从形体上总称两肾,从功能上分肾与命门,故一般总乎两肾,一主肾阳,一主肾阴。 命门者水火之府,阴阳之宅,精气之海,死生之窦 因命门包括了肾,一阴一阳,故曰命门者水火之府,阴阳之宅,精气之海。 肾命是人生成之根,先天之基,直接维系人的生命之源,生命之源先天在肾,后天在脾,均赖肾阳的温煦与腾化,“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 ”,故为死生之窦。 命门为元气之根,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元气为机能之根,机能能使人成为一个活体,这个活体的内外运动,(内指五脏六腑运动,即脏气的机能活动。外指肢体的各种运动。)这些能量的来源,均为元气供给,元气禀于肾命,肾命之火又源于脾胃供给,即命门元阳之根火时刻不断的以后天水谷精微不断补充此为后天以补先天,故曰命门为元气之根。 五脏之阴气非命火不能滋,此谓阳生阴。五脏之阳气非命火不能发,此谓增薪,阴阳互济,肾命双调,是补阴和阳之关键。 命门为十二经之主,肾无此则无以作强而技巧不出;膀胱无此则三焦之气不化,水道不行;脾胃无此,则不能腐熟水谷,五味不出;肝胆无此,则将军无决断,谋虑不出;大小肠无此,则变化不行,二便闭,心无此则神明昏而万事不能应。 十二经脉贯通周体百脉,内而脏腑,外而肢节,沟通表里上下,运行全身气血,使诸体关节灵活娇健,此为作强而技巧出。若命火一甩,气血凝滞,诸关节肢体失其滋养,失于作强之能则技巧不出,故肾阴必赖肾阳之互济,方能行其正常机能活动。 膀胱与肾相表里,整体的水液代谢由肺、三焦与膀胱完成,而这几个器官的能量又赖于肾阳的供给,只有阳气生发,水液才能化为气津,故曰膀胱无此则三焦之气不化,水道不行。 水谷禀于胃的腐熟方能化生营养以奉生身,而脾胃腐熟水谷之机能,又赖于肾命之火的蒸腾,故曰脾胃无此,则不能腐熟水谷,五味不出。 若命火不足,则脾胃水谷不化,水谷不化则五味不出,故命火在脾胃腐熟,水谷、吸收、排泄中起着关键作用,体现了物质离不开机能,机能又靠物质供给的转化过程,在体内体外始终是恒定的,反此则为病。 肝与胆互为表里,脏腑相合,肝之谋虑、胆之决断也均赖于阳气的温煦,方能发挥作用 大肠的传导,小肠的分清别浊,亦赖于阳气的熏蒸,阳气至则肠蠕之,肠蠕则传导正常,大便而依时排出体外。小肠秘其清浊,分利小便,渗入膀胱则为尿液,而尿液的排出,又赖于气的推动,气的动力,又源于命火,故二便的正常排泄,均不能离乎阳气的熏召(能量的供给)。 心主神明,神明来于物质心血的滋养,血主阴为凝静物质,必赖于阳气的推动与温化,方能发挥主神明之功。故心主神明,支配全身的机能活动亦离不开命火机能的供给。所以心血运于诸经,全赖于心气的推动,心气来源于元气,元气始于命火,心肾相交,阴阳互济,是人生命之本,活动之源,有其所而生,无其所而亡。故曰:心无此则神明昏而万事不能应。
6 W" T. s0 f) h4 f: b8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