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3-10 08:42:55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9年3月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讲述《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这本书内容
2 V, ]( B# p: J6 Z  {$ M6 e         上次时间充裕讲完第八节:进卫生部,情系中医处理信访行南北。今天接着讲第九节:怀念吕公,鞠躬尽瘁中医司令兴中医( S$ ]* j5 `! Q! J% Q. R# {
         吕炳奎先生是第一任中医司长,为中医事业的振兴鞠躬尽瘁。路志正先生在他的领导下,做了许多具体工作,两个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了发展中医,他们一起奋斗;为了战胜非典,他们一起上书总理,为中医而请战。
1 A9 Y, L" j" s% d) S. x  z          今天晚上我们一起学习《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的精彩内容!http://www.ynjkcy.com/zjlzz, C* S# Q7 a. y" J# I' ?3 e: i
       祝贺王群才讲述《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走近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感受大家风范。
8 n1 E2 n- m' g7 C3 M/ E1 O4 f+ i        路老1953年进卫生部工作,那时还没有正确的中医政策,王斌,贺成还是主要领导。$ z5 P+ y3 t& e, w# g0 R! n
        1954年,随着毛泽东主席撤销两位副部长的职务,正确的中医政策法规逐步落实,路老的工作就忙碌起来了。
* n- H0 h5 h! H  s" K, Z6 l
% T5 L6 M2 n9 Q5 c& K         吕炳奎先生是第一任中医司长,也是路老的老领导。
: P0 J& U$ N1 H! d. v         那时,路老还年轻,他迎来了一批一批的新领导,中医顾问。3 T$ u( C9 e" c
         吕炳奎先生这个“中医司令”,也从南京来到北京,出任中医司长,他们两个人长期一起工作,为中医做了大量事情。直到2003年非典爆发,他们还在努力为中医崛起而奋斗。
! T) z0 J) m& z        很多感人至深的事情,全都留给了历史和未来。
+ _$ b* M6 n7 @: n' f" x! W. }
7 u5 G! i) y- R( r# z0 J; L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3-11 18:54:05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9年3月1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心理学》,她和大家一起继续讨论第二章“中医心理学理论基础”第二节“心主神明论”的内容。( j& ]2 C8 ]$ V9 q; {) c! z
         人的心理在当今社会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 现代心理学、中医心理学都有各自的认识, 但是它们又不是完全的。 . N1 T$ d/ H6 }: \1 h3 ^$ ?# S8 a
         中医心理学是继承中国古代哲学对心理现象的认识,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实践,并与现代心理学相互交叉和渗透,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及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 b8 `7 O' M( r5 e) Y* B" d           心主神明论是中医学用藏象学说阐述人体复杂生命活动规律的学说。所谓神明者,神藏于内,明显于外,合称神明。心主神明的神,与神为形之主的神是一致的。此神藏于心,又称为心神,是人的生命活动最高主宰,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都是统一在心神之下的。具体内容。。。。。。
9 u) m) b* J- E9 z* X           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xlx' y' m& T1 D+ D# A4 j5 ?
           祝贺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心理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医心理学理论基础”第二节“心主神明论”的有关内容。& k& j0 I: ~% ]3 A1 c) `7 b
           人的心理在当今社会和古代社会,都是一个很简单,也复杂的问题。
- C6 H1 }7 p1 e0 b. W) `7 d# ~
            说它简单,是因为古人说“人同此心”,既然,人心同,就应该“心理”没差别,但是实际上,我们经常见到的是“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智谓之智”,对于同一事实和经历,不同的人,感受不同,说法也不一样。
" v7 A, [% A8 c) |. a* U/ k) @5 ^
8 S* h1 [0 [/ p% Z6 R- @7 J5 ?5 ?            这就出现了另外一个现象,人的心理的复杂性:
0 V7 u9 B& x- b, e. p& \) z
/ ]- ]8 f& ~+ u, B4 L% z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8 `2 G( L& Q! B; Q2 Z1 E            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没有相通和相同,就没有规律,规矩,也就没有心理学了。
# n# O+ G) u3 x2 g/ f! o
6 p# l4 T  p6 U- h            中医心理学,有古老的文化传统知识,有丰富多彩可以利用的调理方法,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啊!0 w! K! A5 B, e( q. D

. Y' v0 p' E, Q5 j1 {; H% S/ R) \# u' d* R+ Z  d# A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3-11 21:40:18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9年3月1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陈静主任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妇科学》。
2 d+ f1 v0 ?. L( P! Q4 m/ f- `
( Y2 t& m/ T( w         今晚学习第五章治法概要:妇科病的十种治法;第六章预防与保健:包括经期、孕期、产褥期、哺乳期、绝经期卫生保健。
9 O( P5 u* [# ^# z4 h, N+ d: ~/ ^. Z7 \
        请大家一起期待陈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fkx
3 o. D' K# v! c: r: j7 h        祝贺陈静主任讲述《中医妇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治法概要,妇科病的预防与保健等问题。% i  L) g7 z& n" e3 g. o0 ]( p! ]
        妇科内伤杂病的形成,多与肝郁、气血不畅有关,容易形成气滞血瘀、痰湿瘀滞,严重者可以形成症瘕积聚,以及各种杂病。6 B# J5 q9 s! g& V' e5 ^
妇女病的特点,与其生理上的经期、孕期、产褥期、哺乳期、绝经期,关系非常密切,围绕这些时期的养生保健,是很重要的,针对性越好,治疗效果也会相应提高。# ^9 p& F4 E1 q- V7 W* N" C

5 O/ M7 [% Y7 `& Z; ?, b$ A4 U
+ a% a5 }$ e0 C, w; J% j8 y$ n$ g0 `0 F  d  h  k/ {; {3 n*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3-12 22:02:32 | 阅读全部
        各位群友,各位同道:今晚,2019年3月12日(周二)我们继续有请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温病经典第49讲。
: I+ ]. A# Q/ c6 s
, b) C1 z. n. @6 y# b% A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list&catid=4
% U* [( R/ c& w% z5 z       各位新浪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温病条辨》的范围:
; ~1 q: p5 a! Z8 g1 e% g' L# l       九六、疟邪热气,内陷变痢,久延时日,脾胃气衰,面浮腹膨,里急肛坠,中虚伏邪,加减小柴胡汤主之。* T# [& {- t: m, B0 J
       疟邪在经者多,较之痢邪在脏腑者浅,痢则深于疟矣。内陷云者,由浅入深也。治之之法,不出喻氏逆流挽舟之议,盖陷而入者,仍提而使之出也。故以柴胡由下而上,入深出浅,合黄芩两和阴阳之邪,以人参合谷芽宣补胃阳,丹皮、归、芍内护三阴,谷芽推气分之滞,山楂推血分之滞。谷芽升气分故推谷滞,山楂降血分故推肉滞也。
/ g. n: \5 t( @# R. L       加减小柴胡汤(苦辛温法)' d' w1 y4 H& B# O; @& z
       柴胡(三钱) 黄芩(二钱) 人参(一钱) 丹皮(一钱) 白芍(炒,二钱) 当归(土炒,一钱五分) 谷芽(一钱五分) 山楂(炒,一钱五分)
/ G+ O( @7 h8 Q8 {, k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温服。
! H: x1 x0 h( t/ k4 k; a       九七、春温内陷下痢,最易厥脱,加减黄连阿胶汤主之。+ K3 ^% O7 ~- X: J
       春温内陷,其为热多湿少明矣。热必伤阴,故立法以救阴为主。救阴之法,岂能出育阴坚阴两法外哉!此黄连之坚阴,阿胶之育阴,所以合而名汤也。从黄连者黄芩,从阿胶者生地、白芍也,炙草则统甘苦而并和之。此下三条,应列下焦,以与诸内陷并观,故列于此。. e5 K! w- E- M9 Y  e7 \1 @: X* S
       加减黄连阿胶汤(甘寒苦寒合化阴气法)
1 X8 U0 ^& H7 @# K8 v! L       黄连(三钱) 阿胶(三钱) 黄芩(二钱) 炒生地(四钱) 生白芍(五钱) 炙甘草(一钱五分)8 U& C1 V) a$ {) h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温服。
" w% e. W" s/ h4 \* ^* \' E. S       九八、气虚下陷,门户不藏,加减补中益气汤主之。3 q4 z- q3 H/ v. k* }3 o* Q  C
       此邪少虚多,偏于气分之证,故以升补为主。
) s0 G  f; U7 |4 z, G- l       加减补中益气汤(甘温法)/ d) ~& q' D: o2 m6 j" W! `- i
       人参(二钱) 黄芪(二钱) 广皮(一钱) 炙甘草(一钱) 归身(二钱) 炒白芍(三钱) 防风(五分) 升麻(三分)
2 ~* J9 x; G( e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温服。/ o- l! l8 a# Y
       九九、内虚下陷,热利下重,腹痛,脉左小右大,加味白头翁汤主之。) {1 E' a3 A) t, c7 A
       此内虚湿热下陷,将成滞下之方。仲景厥阴篇,谓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按热注下焦,设不瘥,必圊脓血;脉右大者,邪从上中而来;左小者,下焦受邪,坚结不散之象。故以白头翁无风而摇者,禀甲乙之气,透发下陷之邪,使之上出;又能有风而静,禀庚辛之气,清能除热,燥能除湿,湿热之积滞去而腹痛自止。秦皮得水木相生之气,色碧而气味苦寒,所以能清肝热。黄连得少阴水精,能清肠澼之热,黄柏得水土之精,渗湿而清热。加黄芩、白芍者,内陷之证,由上而中而下,且右手脉大,上中尚有余邪,故以黄芩清肠胃之热,兼清肌表之热;黄连、黄柏但走中下,黄芩则走中上,盖黄芩手足阳明、手太阴药也;白芍去恶血,生新血,且能调血中之气也。按仲景太阳篇,有表证未罢,误下而成协热下利之证,心下痞硬之寒证,则用桂枝人参汤;脉促之热证,则用葛根黄连黄芩汤,与此不同。; }8 u8 O6 q5 `4 w9 v1 I
       加味白头翁汤(苦寒法)% u: a% g( ^$ m
       白头翁(三钱) 秦皮(二钱) 黄连(二钱) 黄柏(二钱) 白芍(二钱) 黄芩(三钱), W% j/ @8 a6 o. \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z# j. d! t. }, b; \" x 一百、燥伤胃阴,五汁饮主之,玉竹麦门冬汤亦主之。
. p, d; n! J. }. Y  G7 q       五汁饮(方法并见前)
2 F8 q. p% z- U" _       玉竹麦门冬汤(甘寒法)5 u% D  C% |; T
       玉竹(三钱) 麦冬(三钱) 沙参(二钱) 生甘草(一钱)
+ o4 D: T$ \# m& F1 e7 [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土虚者,加生扁豆;气虚者,加人参。! I1 p+ o& `( q( [5 E
       百一、胃液干燥,外感已净者,牛乳饮之。
" `2 P0 J! n9 G1 W* x# [9 j/ x( y6 _       此以津血填津血法也。
2 m" f" {6 A& R       牛乳饮(甘寒法), Z' \( g7 Y7 t8 \2 D1 ]* F+ k, y
       牛乳(一杯)" N( }( |% z3 k" S
       重汤炖熟,顿服之,甚者日再服。7 e8 k% s- X7 ~' }
       百二、燥证气血两燔者,玉女煎主之。6 Q9 p/ Y4 J* {8 p3 p7 Y) |, Y
       玉女煎方(见上焦篇)' K% u% G/ C8 h! f. ]- g9 b( \! t
温病条辨 卷三 下焦篇5 B  C" f9 [# V8 j4 b9 s: Z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9 y' {7 s7 \2 f2 |
  一、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邪在阳明久羁,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脉沉实者,仍可下之;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加减复脉汤主之。
8 T2 j2 E) X) E, q3 S       温邪久羁中焦,阳明阳土,未有不克少阴癸水者,或已下而阴伤,或未下而阴竭。若实证居多,正气未至溃败,脉来沉实有力,尚可假手于一下,即《伤寒论》中急下以存津液之谓。若中无结粪,邪热少而虚热多,其人脉必虚,手足心主里,其热必甚于手足背之主表也。若再下其热,是竭其津而速之死也。故以复脉汤复其津液,阴复则阳留,庶可不至于死也。去参、桂、姜、枣之补阳,加白芍收三阴之阴,故云加减复脉汤。在仲景当日,治伤于寒者之结代,自有取于参、桂、姜、枣,复脉中之阳;今治伤于温者之阳亢阴竭,不得再补其阳也。用古法而不拘用古方,医者之化裁也。
; D. w) J1 G5 a9 K       二、温病误表,津液被劫,心中震震,舌强神昏,宜复脉法复其津液,舌上津回则生;汗自出,中无所主者,救逆汤主之。* b' p$ E6 z! _( z# S; `4 I
: Y" H9 R: h( w: N

1 B2 u9 P& W( U3 ?" y! Q9 Q. ]+ b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3-12 22:05:15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9年3月12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朱胜君为大家讲述《中医基础理论》脏腑病机内容。
( T) H! N" _& P* n( A* H! {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等各方面的生理功能失调,可相互影响,特别是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亦是非常复杂的。
6 l: J0 t& }( w. ?: C  L" ~  J         经络病机是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经络系统而引起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联系功能、气血运行及信息传导的异常。由于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当人体感受外邪或由于其他原因而导致气血失调时,经络及其所络属的脏腑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病理变化。8 {+ ?- w3 x  C& d2 N2 u& w
          今天晚上将由朱胜君为大家讲述六腑病机、奇恒之腑病机,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病机。请大家一起期待朱胜君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jc
" s' i4 V+ ?" H* s        祝贺朱胜君讲述《中医基础理论》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六腑与经脉病机的有关内容。
6 j! [  d9 Y6 `+ e        脏为阴,数用五(阳);+ F  w+ R8 V4 c; l, W
        腑为阳,数用六(阴)。
. v' l4 u3 {# n# `2 g6 X          六腑主要是传化物,而不是储存精气,所以“实而不能满”,需要“流水作业”,胃满肠虚,肠满胃虚,这样才能有利于传导有形的物质。5 |% R2 U8 k+ |/ o& X" p; N, }4 h' W
        有病的时候,就首先影响六腑的传导作用。
. S7 I! ]5 y& {$ E0 S" ]# k! @% h, i: ]" I6 Y$ L1 h" Y
        各种血脉,都是为了沟通内外表里上下,联系五官九窍,以及皮脉筋骨,是为了维护人体的整体性。一旦不通畅,就容易发生疾病。
" H7 l9 R3 F) z2 B2 ]        因此,通六腑,通血脉,通达治法,可以互相借鉴。
  E  P2 o: Y' V9 c
  N" p7 S* M3 v' S5 l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3-13 22:16:17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19年3月13日)由武宁来和大家一起学习《邓铁涛热病研究》的有关内容:东晋葛洪的《肘后方》说:“伤寒、时行、瘟疫,三名同一种耳,而源本小异。其冬月伤于寒,或疾行力作,汗出得风冷,至夏发,名为伤寒;其冬月不甚寒,多暖气及西风,使人骨节缓堕,受病,至春发,名为时行;其年岁中有疠气,兼挟鬼毒相注,名为温病。如此诊候并相似。又贵胜雅言,总名伤寒,世俗因号为时行,道术符刻言五温,亦复殊,大归终止是共途也。然自有阳明、少阴、阴毒、阳毒为异耳。少阴病例不发热,而腹满下痢,最难治也”。
$ F) |) |( d. E$ F                     让我们共同期待武宁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dttrbyj, y) q  M+ _+ y  M7 _  [
       祝贺武宁讲述《邓铁涛热病研究》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走近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学习他对于外感热病的有关论述,探索其学术成就。% m# o2 H3 k- T( ?0 [& v# A
. d. j3 h# u* {# `% D
邓铁涛先生说:“典籍中较早提及温病的算《内经》、《难经》、《伤寒论》。但只记载了温病的名称、症状,如:“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俘,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数日,再逆促命期。”
4 e4 P8 k" @7 N& e0 l" W   王叔和编次《伤寒论》,把《内经·热论篇》附于伤寒例中,并对温病加以叙述。”! o7 y1 T/ _8 ?# L* J2 Y
他在1955年就进行了研究探索,发表于《中医杂志》。原名《温病学说的发生与成长》,后为日本神户中医学研究会翻译,刊于《中医临床》1980年第3期。又收载于《邓铁涛医集》87页。在长期的伤寒与温病学派的论争之中,本文通过大量史实的回顾,首先提出:“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温病派是在伤寒派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的,可以看成是伤寒派的发展。”赢得了国内学术界的重视与响应,此后,寒温之争逐渐平息,寒温统一的学术主张逐渐显露,甚至成为了“时尚”,至今仍在探索之中。
, i. i% R4 \& ?( V$ Y- _2 z6 L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3-14 21:45:40 | 阅读全部
        本周四(3月14日20:00)"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建辉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外科学》。5 W" A3 a+ _/ e/ U
        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中医外科疾病“乳房疾病的第一节乳痈。包括乳痈的概述、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1 n* p$ i1 o$ }# P1 u
0 F& o! D* w5 J! O9 u
        敬请期待马建辉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zywkx
( A: @  E- i1 ]( j; Q) f      祝贺马建辉讲述《中医外科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乳痈的概述、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L  o6 }9 e2 S- I
  z4 D3 U1 P* ^- h$ K$ W8 t6 Z" Z
      它 多发于产后哺乳的产妇,尤其是初产妇更为多见。俗称奶疮。根据发病时期的不同,又有几种名称:发生于哺乳期者,称外吹乳痈;发生于怀孕期者,名内吹乳痈;在非哺乳期和非怀孕期发生者,名非哺乳期乳痈。现代医学之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属于乳痈范畴。* V2 `$ h( D  s) _
其临床特点为: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伴有全身发热,溃后脓出稠厚。多发于产后尚未满月的哺乳妇女,尤以乳头破碎或乳汁瘀滞者多见。1 f( W; k7 [7 i  G$ |( @
乳头属足厥阴肝经,肝主疏泄,能调节乳汁的分泌。若情志内伤,肝气不舒,厥阴之气失于疏泄,使乳汁发生壅滞而结块;郁久化热,热胜肉腐则成脓。. B" _: R& K6 O( d  b
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汁为气血所生化,产后恣食肥甘厚味而致阳明积热,胃热壅盛,导致气血凝滞,乳络阻塞而发生痈肿。# _" F$ i* S( i
郁乳期、成脓期、溃脓期,病情不同,治疗有别。( [8 w+ S5 K5 c) M8 T& T
需要辨证论治,可以内服外用,尤其是早期治疗,才能取得好效果。4 [4 H! V& c* j; ?; ~! T

. \( e; a: ]5 a7 B$ y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3-15 22:07:58 | 阅读全部
      各位中医同道,群友,大家好:
' q( a* l+ K0 E/ F5 c- n       一技之长空中课堂,今天晚上(2019年3月15日)由雷宝淳继续为大家讲述《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国医大师朱良春访谈录。
6 A( [: k3 u; G
% X( l% X5 }9 |) H! ?: j      本书是由朱良春朱老口述,曹东义教授整理编辑。
  u& g6 r% F8 t
. d" Q) ^% D1 u+ ?# J* p本周我们讲的内容是:' D: p* U' Y7 G3 l
第29小节——盛名之下,国医大师求至善" }( i# q" V2 Z* A5 j
        我们可以用下面这首诗概括一下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6 b) c3 x' ~: @8 M. M7 N& e- t国运昌盛,盛世盛事,党政重视,扶持中医。
0 I: l) [0 h4 L+ @岐黄大业,光耀环宇,杏林甘露,遍洒济世。+ j8 V% y6 e  O  r+ H8 K5 c
传承弘扬,国医大师,隆重颁奖,夕阳更艳。  e2 @7 U$ P( ?" Y+ h# R1 k
身受殊荣,党恩铭记,发挥余热,国强民健。4 V/ D+ g0 H. J' I* T7 f
; M( b' [1 V2 a& s7 i6 d! X8 r
      让我们共同期待雷宝淳的分享和讲述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zjzlc
. L* t$ M3 o/ ?, ]        雷宝淳讲述《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成功!他和大家走近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感受大家风范。& }/ u' g$ R8 n0 Y- e
        他讲的内容是:
* p  u" u( ?! C, n7 L# g1 N: Y; l5 f第29小节——盛名之下,国医大师求至善/ c- l' W, _! J$ C

! b( y# y9 O' ?' g/ E2 `. g国医大师评选这件事,起因应该是从2004年说起,当年有几位学者为了庆祝邓铁涛先生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召开,就编辑出版了一本传记体的书《国医大师邓铁涛》。这本书可能启发了中医学界的领导,因此第二年,在‘2005中国首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会议的闭幕式上,中华中医药学会李俊德秘书长就代表学会宣布要评选国医大师。这个消息一传出来,令人振奋,是一个事关中医发展的大事,也是很有创意的决定。0 W9 q5 Q5 w% h
     曹东义:“国医大师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令我们深深感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朱老,自从您获得国医大师称号之后,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变化吗?”
' \" H/ Q2 I1 j& M9 }朱老:“要说有变化,那就是更忙了,因为‘慕名前来’的人更多了。”  M) j& I* |5 W) i4 D6 W
曹东义:“请您谈谈,经常接待的主要是哪些人?”
% V" K: N. J% C% a朱老:“有各级领导的关心,因此,前来问候,邀请出席各种重要学术活动的事情很多,限于体力和精力,我尽量参加这些省内外的学术活动,也有一些不能如愿以往。前来拜访的学者也很多,有的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也有通过各种途径新认识的新同道,纷纷前来探望、交流,有的赠送学术著作,有的希望题词鼓励,有的希望写书评、序言,也是应接不暇,难以一一顺从他们的愿望。但是,我一般都是尽力而为,不让大家满怀希望而来,带着遗憾而去。因此,也就更加繁忙了一些。”
# e" e9 ]1 I$ h; A  \下面我们从朱良春先生年谱之中,摘录一段与学术活动有关的重要事件,以见其学术活动事务之繁忙   6 `; D$ q( n; ^2 ~4 M5 Z5 z

6 r( w0 V; \5 H% C( Y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3-16 22:00:40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9年3月1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讲述《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这本书的有关内容。& R, q: J* U; L
          本书是由路志正先生与曹东义对话的形式成稿。
. ?$ }" J* N0 V  x* i. I+ |1 p7 {) i5 B          曹东义、路喜善、张波整理
1 e& l4 @9 b* ?4 N# V          第十节:追忆师友,戮力同心汇聚京都谋大业8 {6 N6 Z: r4 O5 _7 ~
         新中国的中医事业,离不开中医大家的共同努力。在日常工作和事业的追求之中,路志正先生结识了许多著名中医学家,互相激励,共襄盛举,在难忘的岁月里,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
9 @! U3 i* D6 `- `; ?) j: `7 Z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精彩内容http://www.ynjkcy.com/zjlzz  [6 M% ^0 S6 i
         祝贺王群才讲述《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走近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感受大家风范。( N- w: ?0 P8 c$ z6 B1 B. U0 t( H' A
         今天讲述的内容是第十节:追忆师友,戮力同心汇聚京都谋大业。/ Z  |* [; b1 |
曹东义:中医司人员调动的大致情况又如何呢?( V* ?$ G, o! E
路老:中医司成立之初,除我和魏老属部内司、局间人事调动,李介鸣调中医学院工作外,李、龚二老于1954年7月分别从四川万县和重庆调入。1956年为了在政治和技术上加强对中医工作的领导,吕炳奎同志从江苏调至中医司,接替薛和昉司长。自此我们中医司有了门里出身的司长,中医工作也步入稳健而快速发展的阶段。待到文化大革命前的1966年,除李重人于1960年调到北京中医学院任副教务长兼医疗系主任;龚志贤在文革前调回原籍重庆工作外,司里的同志还有林伟(副司长)、候玉玲(副科长)、徐永辉(李重人的爱人)、张志昆、胡熙明等。时间飞逝,现在,转眼已过去42年了,其中除我和胡熙明同志外,候玉玲情况不明,其他同志均相继作古。遥想当年,条件虽然艰苦,任务虽然繁重,但是新中国的建立,给人们带来的是全新的、平等的同志式的关系;我们团结在吕司长的周围,为着同一个目标,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在工作上彼此尊重;互相支持,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忙碌和奔波着。想起当时的情景,直到现在,我内心里还充满着怀念和激动。  z6 y) Z+ L) ?
曹东义:卫生部不是还聘请了中医顾问吗?
4 n& D- x# g3 Q+ f0 a路老:是的,当时还聘有四名中医顾问,他们是章次公、秦伯未、韩刚和沈德建(不是中医)。$ A$ G) B, a+ g
          卫生部从1955~1957的三年间,先后从全国各地,调集了一批精兵强将,来充实两院的建设。记得当时调入研究院工作的有四川的蒲辅周、王文鼎、王伯岳;江苏的余无言、韦文贵;上海的章次公、沈仲圭等人。调到中医学院任教的老师有上海的秦伯未、四川的任应秋,以及随吕老来京的江苏籍的许多教师。以上情况,由于年代久远,可能稍有出入。
% }0 d: L) i0 W7 z8 b曹东义:您的记忆力已是不错了,五十年前的事,还讲的出来,实属不易。
* S" Q7 |: S: `0 @6 s+ c路老:对于上述专家、顾问或学者而言,他们之间绝对没有第一、第二之分,他们都是我们中医界的精英和前辈,是我们中医界的脊梁。如果说他们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只是有的偏重于理论,有的偏重于临床,只此而已。8 D; D& T& \' `7 c! d8 {: z
0 X" _  U' d( v3 ]
9 Y! ^0 M/ N- @7 M9 ]
5 D& j! \) o7 J/ X#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3-17 22:03:47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9年3月17日)由曹传龙接着讲《永远的大道国医》,他讲的小标题是:一代医家张山雷。' U( j5 [+ f) u* P& O
      张山雷,名寿颐,字山雷,原名寿祥,字颐征,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37),卒于民国二十二年(1934),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为近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传世著作有《读素问识小录》《难经汇注笺正》《本草正义》《脉学正义》《经脉俞穴新考正》《病理学读本》《脏腑药式补正》《中风斠诠》《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小儿药证直诀笺正》《疡科纲要》《读医考证集》《籀簃谈医一得集》《古今医案平议》《籀簃医话》《张山雷医案》等。张山雷的一生,勤学不倦,由儒而医,博通古今,精研医学经典及历代医家书籍;并又重视临证,尤其是对中风病和疡科病的诊治经验丰富;在脉学、用药及药物炮制方面也卓有建树。他不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而且为中医教育也尽了一生的心血,是近代中医学术界颇具影响的一位中医大家。张山雷在治学方面是先经典,然后旁及历代医家著作的经验,对今天有志于中医事业的学子们颇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因为这是学好中医学的最佳途径、也是铁杆中医的途径;其次,在中医学教育方面,张山雷以经典为基础,以历代医家的学说为辨证论治的教学经验,以及融师带徒及学校课堂讲学于一体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对改进今天中医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启迪意义。但愿张山雷的治学及教育方法能为今天衰颓的中医情景注入一股活力!http://www.ynjkcy.com/ddgy7 y9 Z# C0 _( M  N
      总结小诗:一代医家张山雷,博古通今为杏林。师徒课堂融一体,传承岐黄育后人。
. v8 f) B0 X; d8 g7 g1 U7 F      祝贺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近代医家张山雷(1872-1934年)的医学成就。
$ {- i9 T% G  Z& _) \7 z2 ~2 u     清宣统二年(1910),张山雷移居沪上,并在上海开设诊所行医,以具精湛的医术享誉沪上,并加入上海神州医学会。1918年至1920年,张山雷襄助业师朱阆仙创办了全国最早的中医医学校-黄墙中医学校。张山雷感到祖国医学数来,名贤继起,著作如林,自清初以来,医学中更多通品。然其间有的说理未尽透彻,有含意未申之处,且医之与其他学说不同,辩证有伪,选药必悖,为功为罪,捷于桴鼓。因此在黄墙执教时,他就着手著书立说,务使学生门径既清,则临证制裁,自能良心。由于张山雷学养精深,执教有方,来自四方就学者达七八十名,黄墙中医学校声誉卓著。在此期间,张山雷还在上海神州中医学校执教,他所著的《中风斠诠》一书就已问世,并作为该校课本之一。他穿梭于上海市区、嘉定之间,倾其全心培育中医后人。 1920年张山雷著作,由于他的业师朱阆仙逝世,黄墙中医学校停办。张山雷应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之聘,来到三江之汇、山清水秀的兰溪,任该校教务主任,直至病逝。" o  X( ?8 Q! x$ s9 k

: g8 n. d% w/ p3 p9 ?8 C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