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3-26 21:33:01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9年3月26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培红副秘书长为大家讲述《中医基础理论》。' ]' b, ~% N1 J' I& \' O/ ~
       中医学认为:疾病是一个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大多数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终将结束,这就是疾病的转归。疾病的转归,是指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即疾病的结局。一般而言,疾病的转归,可分为痊愈、死亡、缠绵、后遗等。
! t& K0 F2 ~+ m% }$ z1 T  t      今天晚上准备讲述的主要内容是:转归的概念是什么?转归的形式有哪几种?有哪些因素能引起疾病复发?
' C3 l! Y% u( H8 Z  k7 l* ?       敬请关注张培红副秘书长的精彩讲述。http://www.ynjkcy.com/zyjc
: b# ~6 x& y3 n5 _" i0 c       祝贺张培红主任讲述《中医基础理论》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 中医学对疾病转归有关认识。
1 K% h( K$ w7 J5 L7 l0 T中医侧重于过程控制,发病的原因,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邪正斗争的结果决定人体是否发病。; r' O' N4 f4 }
发病之后,是否传变?如何传变?7 J' M0 M8 \6 d
都和人体的正气,疾病的性质,邪气的盛衰有关系。
' S! n5 b$ f( Z; I% A+ W/ b因此,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即疾病的结局。不外乎痊愈、死亡、缠绵、后遗等。( i/ t3 K) N2 R; @
   医生责任,就是帮助病人,争取最大利益,尽早恢复健康,减少损失,避免死亡。但是,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之中,也必须”道法自然“,而不能违背自然。
' K5 |, U& b  n0 L4 q$ E. g9 Y3 U6 i3 Z# y7 x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3-27 21:50:53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9年3月27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刘敬章来和大家一起学习《邓老热病研究》的第三讲—《伤寒立法考》影响人们的观念。邓老介绍说:“金元时代之前对仲景学说有异议者,仍高举着仲景的旗帜,只从暗里转移,并且说成是更合仲景之义。至明代王安道,著《伤寒立法考》”,大胆地认为《内经》言伤寒为热病,言常不言变,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为伤寒病而作,并说温暑,时行,寒疫,温疟,风温等,仲景另有治法,不过是原文遗失云云。这是为脱离仲景藩篱开一方便之门。"王安道第一次明确提出来张仲景“辛温解表难用论”,尽管王安道把张仲景《伤寒论》的使用范围限定在冬季是一个误解,但是却起到了避免辛温解表滥用的积极作用,为后世的温病学派开辟了道路。然而仲景《伤寒论》不仅敢于冲破《素问-热论》中“日传一经”的古训,而且开创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活法,王安道对于此则全未领会,当然《伤寒论》方也不会被王安道“季节病名”所束缚。王安道虽然是矫枉过正,但也向人们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辛温解表难用,辛凉解表易施。以辛凉清解为代表的温病学派,在这时已经是呼之欲出了。http://www.ynjkcy.com/dttrbyj
9 m7 L! S( N3 f       祝贺刘敬章沧州张仲景学术研究会副主委讲述《邓老热病研究》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邓老有关论述,讨论明代了王安道的《张仲景伤寒立法考》这篇文章,邓老赞扬王安道大胆创新论,第一次明确提出来张仲景“辛温解表难用论”。但是,王安道把张仲景《伤寒论》的使用范围限定在冬季,大有误解张仲景,把寒温关系复杂化的缺陷。+ L/ e& i( `, R% B6 N
我们应该继承邓老的研究精神,把寒温统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以便在应对传染病挑战的时候,左右逢源》
* C4 ^* D8 y2 A0 {+ ]我们也应该学习邓老,在非典来到的时候,挺身而出,理论自信地大声说:“战胜非典,我们有个武器库!”1 f! }  u5 S  g7 ^
  [- k3 P  T9 e7 j! a! [4 Q6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3-28 21:22:06 | 阅读全部
       本周四(3月28日20:00)"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建辉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外科学》。
" o9 n  i& F8 F       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中医外科疾病“乳房疾病的第四节乳核,第五节乳疬。包括乳核、乳疬的概述、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 s, k* C5 ^  k6 e
- }* z, {3 l* V& N
       敬请期待马建辉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zywkx
) e2 i5 Y, E  g% u( e              祝贺马建辉讲述《中医外科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乳房疾病的第四节乳核,第五节乳疬等方面的内容。
9 K5 J; q' [2 Y7 J  n9 P  ^! b       乳核又称“乳痰”,多发于生育年龄而体质虚弱者,由肝郁脾虚,痰浊凝结所致。结核初起时,多生在一侧乳房的偏上方,一个或多个,小的如梅,大的如李,质硬,推之可动,皮色不变,触之不痛。& u5 W6 m- m- v3 O  Z# z
       乳疬,中医病名。是以男性、儿童单侧或双侧乳晕部发生扁圆形肿块,触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乳房异常发育症。分为男性乳房发育异常和儿童乳房发育异常两大类,前者见于中、老年男性,多为继发性;后者见于10岁左右儿童,多为原发性。西医则称为乳房异常发育症。
* M8 Y5 X% C6 q0 H       它们有大致相似的特点,多因平素郁闷忧思,致肝气郁结,气痰滞结于乳络,演变为核,多见于冲任不调,久未生育,或者成年未婚的女性;
6 q0 E& J( V7 x$ H或因肝肾俱虚,房劳过度,肝肾虚怯,精气不能濡养肝木,致使肝虚血燥,加之脾土运化失职,气郁痰滞,结为乳中结核,多见于中、老年的男女患者;9 n8 t  ~4 T* M* t& f9 Z
或因气滞痰凝,易动忿怒,气郁湿滞,日久不解,聚积不散,发为乳核,多见于情绪容易激动的患者。' v' b% m7 D+ P" k4 O0 y
+ p0 V. b* ?" |4 K
  治疗这些病,应该辨证论治,对于体质问题,也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
5 @+ f! R& W  l1 }+ M$ ~9 z) `7 ^
. {  w) ?6 y$ o! o( S' |7 Y, a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3-29 21:49:10 | 阅读全部
                    各位中医同道,各位师兄师姐,大家晚上好!本周五(2019年3月29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刘云双为大家讲述《走进中医大家朱良春》这本书的第31讲:坚持保健,呵护生命养生粥。
                    在素问里面就讨论了养生保健的重要性,并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养生保健做得好的人呢,是“得道”之人,他们通过一定的养生方法,使自己“德全不危”,达到了春秋高寿百岁的“天年”境界。其实养生真的很简单,就比如养鱼和种地。有的鱼活不了,往往是水的问题,庄稼长不壮呢,多是土壤,水肥,空气有问题,西医从鱼和庄稼内部找原因,中医不仅从身体内部找原因,还注重从所处的环境找原因,这就是中西医看问题的方法不一样,养生保健也是一样的人们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经常去体检。
                   朱老在养生粥里面讲到的枸杞,大枣,薏米,黄芪等选材依据使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到这些中医药养生保健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如此深厚。
                   让我们共同期待刘云双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jzlc
       祝贺刘云云双讲述《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走近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感受大家风范。
9 H) V$ G  @  Q! x. B# v3 G5 K4 {- [
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朱老的养生防病经验。

; @7 E; T) I* I
        朱老在九十九年的人生旅程之中,有很多经验值得大家学习。他不仅在学术上“每日必有一得”,要求自己学到知羞,臻于至善。
        在养生方面,也是利用一切机会,养生保健。
        他很忙,就在别人坐着看新闻联播的时候,自己站着看,边看电视边运动。
       他知道自己的身体,因此“一碗养生粥”,喝了几十年,也是达于至善的境界。

' H8 _0 ]$ F8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3-30 22:10:16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9年3月3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讲述《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这本书的有关内容。
1 I# h; @' w6 ~' s* I$ v          本书是由路志正先生与曹东义对话的形式成稿。
0 g, Q5 N, o9 ]9 l" e           曹东义、路喜善、张波整理, N! _5 _& |" Y
          第十三节:民间治验,整理提高遍地开花登雅堂。+ A5 S, P" w& h" S
         第十四节支持包钢,铁水无情国医护航闯鬼关。
' R/ a; `- X+ o& A* ]$ L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zjlzz3 f/ c1 j. h7 h, w
        祝贺王群才讲述《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走近国医大师路老,感受大家风范。7 N$ r  ]2 Y" j/ b2 y7 J( ]
         今天讲述的主要内容是;第十三节:民间治验,整理提高遍地开花登雅堂。. L3 w' E& u/ T3 q5 l7 q# m- I) ?
         建国初期,纠正了错误的中医政策,民间中医献方献计的热情空前高涨,很多事情需要核实后,再总结经验进行推广。路老当时主要落实这项任务,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可以说中医界无人能比。- a4 O* d5 h8 c6 I$ ?2 U

% b5 z% ]8 w, M/ J. J         第十四节支持包钢,铁水无情国医护航闯鬼关。+ ], i# j8 R2 d5 o" Q) M
        路老在包钢下乡的时候,办班培养了很多基层实用性中医人才,也治疗了很多患者。其中,钢水大面积烫伤患者,能够用中医药得到救治,凸显了中医药的作用。这个经验,路老主创,比他还年轻的余瀛鳌老师,协助他完成病例总结,成果发表,二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 Z. e4 u: n: Y( H" \& G/ _. F( G) _$ \7 @3 \2 f, F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3-31 21:54:26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9年3月31日)由曹传龙接着讲《永远的大道国医》,他讲的小标题是:一代医家唐宗海。           
/ \& L+ s2 }2 E5 f) J1 W4 O            唐宗海,字容川,生于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卒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四川彭县三邑人,为清末著名医学家,倡导以西医观点论证中医理论,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传世著作有《医经精义》《医易通说》《医学见能》《本草问答》《血证论》《伤寒论浅注补正》《金匮要略浅注补正》《痢证三字诀》等。唐宗海的一生不仅勤研经典,旁及历代医家之说,而且精于临证,尤其是对血症的诊疗独具临床实践特色,对后世影响深远。
' l) ], Y% C7 Q6 Y' n! D9 Q          在中西医汇通研究方面,唐宗海也是呕心沥血,毕其一生之精力。其实,关于中西汇通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期,如明代著名的科学家徐光启就已经在他的著作中记载了当时的中西汇通思想和科学活动,这为中西医汇通的医家们开了思想先河。再就是,近代最早提出“中西医汇通”这一主张的人,他并不是医学家,而是当时洋务派的著名人物李鸿章。面对中西医对峙、中医惨遭歧视排斥的窘境,李鸿章在为《万国药方》一书作序时则鲜明地指出:“倘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于医学岂曰小补!”此论一出,影响日深,为中西医汇通学派的形成和发展点亮了灯塔。然而,中西医会通学派的仁人志士们,其出发点虽是美好的,但他们的思想还是偏重于重西轻中,其研究所采用的只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因此,结果收效不大,而却让中医成了西医的附庸,一直苟延残喘,难以焕发出勃勃的新的生机。这是历史的悲哀!更是中医的悲哀!http://www.ynjkcy.com/ddgy! b8 V/ X( G: `2 K. E0 T9 e- e
祝贺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清代医家唐宗海(字容川)的学术成就。2 F2 S  j. ]  d" }
$ t# t: a; Q1 V( N& v
唐容川生活于公元1846年——1897年,那是王清任《医林改错》1830年出版之后几十年了,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更加普遍,中医面临的冲击力更大了。
. W+ Z- u' c, }& @' d  W! |( Q" k+ {# B& t" j+ {* d: Z( Z
他著作有《医经精义》《医易通说》《医学见能》等阐发中西医汇通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后来又有“衷中参西”,“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等学说。这都是近代以来,东西方医学撞击的结果。
3 B. L& l4 i/ }; P$ K: H; |2 G3 ~0 V& w
      中西医结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 E' f* c4 B' ^& q
      纵观中医的近代史,以及建国后中医事业的发展、中医与西医的关系,我觉得应该分析一下利弊,以便认清一些问题。
7 h, J2 J9 L  V% ?# E/ |) Q/ E3 u! t       中西医之间,假如没有利益和地盘之争,剩下的还有技术学术的分歧,二者面对同一个人的健康问题,必然会有交流。过去毛泽东的时候,鼓励西医学习中医,的确出了一些优秀的学者。现在,只要受过教育的中学生,都学过生物课,解剖的知识深入人心。中医的传人,其基都必须经历解剖学,只有穿越时空才能回归中医思维。社会上,otc自选中西药品,药食两用植物,等广泛存在,互联网检索十分方便,这就让中西医的“不相往来专攻一门”,成为十分困难的事情。借我一双智慧的眼睛,看透中西医,是大众的期盼,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关键是如何引领,而不是“楚河汉界”人为限制。融合,包容,必然会越来越多。% u+ C6 |! w) ]7 {' u: }& n" A! N
      中医未来的希望,不一定只存在于不懂西医的民间。能融合中西医的人,必将是知识储备非常好的人,这是时代的要求。除了知道西医之外,还知道中医,这才能保障中医的先进性,而不是只懂中医不学西医才是未来的希望。我觉得历史的责任,不允许未来只懂中医的人就可以称为大医。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了西医,中医的自信会更好。现在很多人只是混日子而已。
3 a3 f$ w3 |7 t& s; c
1 |5 W4 G/ {/ ?  Z% t+ F6 X3 A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4-1 21:36:20 | 阅读全部
                    今晚(2019年4月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陈静和大家继续一起学习《中医妇科学》。
8 W0 v! h5 ?" S5 x+ ?4 L                    今晚我们学习,月经病之痛经、经间期出血诸证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辩证论治及理法方药等。, z+ R( w8 }+ Q0 o) G1 B9 H
                     敬请关注收听!http://www.ynjkcy.com/zyfkx
+ I1 p* P0 w$ c  H        祝贺陈静主任讲述《中医妇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月经病之痛经、经间期出血诸证的有关内容。
, G- V8 v4 J: k* ]        痛经(dysmenorrhea)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西医把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的痛经。
& L0 y% C  b* j; k0 R: o         中医认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等,造成不通则痛;
% X- p! |4 M' m: T" T' n$ q! o" O5 R        或者气血亏虚,筋脉失养,不荣则痛。
+ n/ M2 V  x  S7 q- A4 _也就是痛经、经间出血等妇科病,都必须按照妇女的生理特点,以及六淫七情所伤,与脏腑经络的病机,进行诊治,才能使病症与方药紧密契合,收到很好的效果。
" Z; ]; L' `* |( N3 u) o中医治疗,除了内服药物之外,还有非常丰富的外治方法,针刺、按摩、穴贴药,药包热敷等等;还有饮食调节,等一些列的养生治病方法。
& @! {2 y8 m+ Y& e& h1 R; q! i1 R$ \; w( F  A+ E# q/ q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4-2 19:10:42 | 阅读全部
        @所有人( N4 L, y( h: f; Q0 I
        各位群友,各位同道:今晚,2019年4月2日(周二)我们继续有请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温病经典第52讲。 & n3 G. Y; `) B3 n7 M$ T% s+ r9 z
. B4 I2 _5 v8 X7 W' E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list&catid=4# x  z7 u8 G3 @& i9 v, b
       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温病条辨》的范围:* v1 Z- M# P, A
       十六、热邪久羁,吸烁真阴,或因误表,或因妄攻,神倦瘛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大定风珠主之。6 J' T* |4 `: x& O9 K
       此邪气已去八、九,真阴仅存一、二之治也。观脉虚苔少可知,故以大队浓浊填阴塞隙,介属潜阳镇定。以鸡子黄一味,从足太阴,下安足三阴,上济手三阴,使上下交合,阴得安其位,斯阳可立根基,俾阴阳有眷属一家之义,庶可不致绝脱欤!9 }/ _4 m1 ~' L5 ?
       大定风珠方(酸甘咸法)
: m" w1 I4 a7 E& @6 W       生白芍(六钱) 阿胶(三钱) 生龟板(四钱) 干地黄(六钱)麻仁(二钱) 五味子(二钱) 生牡蛎(四钱) 麦冬(连心,六钱) 炙甘草(四钱) 鸡子黄(生,二枚) 鳖甲(生,四钱)
- G" N% U' Z, {5 D: F# w: Z% b/ b1 J       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滓,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分三次服。喘加人参,自汗者加龙骨、人参、小麦,悸者加茯神、人参、小麦。  }, L9 K( t# c) A% g" _; X
       十七、壮火尚盛者,不得用定风珠、复脉。邪少虚多者,不得用黄连阿胶汤。阴虚欲痉者,不得用青蒿鳖甲汤。9 C: U) P! {* j) b  O* z* A1 |
       此诸方之禁也。前数方虽皆为存阴退热而设,其中有以补阴之品为退热之用者;有一面补阴,一面搜邪者;有一面填阴,一面护阳者。各宜心领神会,不可混也。
/ Y0 W; m/ w8 `! E       十八、痉厥神昏,舌短,烦躁,手少阴证未罢者,先与牛黄紫雪辈,开窍搜邪;再与复脉汤存阴,三甲潜阳,临证细参,勿致倒乱。1 v9 {- O) E9 D& ^; [
       痉厥神昏,舌蹇烦躁,统而言之为厥阴证。然有手经足经之分,在上焦以清邪为主,清邪之后,必继以存阴;在下焦以存阴为主,存阴之先,若邪尚有余,必先以搜邪。手少阴证未罢,如寸脉大,口气重,颧赤,白睛赤,热壮之类。+ e5 G) V. i' \) B
       十九、邪气久羁,肌肤甲错,或因下后邪欲溃,或因存阴得液蒸汗,正气已虚,不能即出,阴阳互争而战者,欲作战汗也,复脉汤热饮之。虚盛者加人参;肌肉尚盛者,但令静,勿妄动也。6 b- `4 R( L  _$ t9 K
       按:伤寒汗解必在下前,温病多在下后。缚解而后得汗,诚有如吴又可所云者。凡欲汗者,必当先烦,乃有汗而解。若正虚邪重,或邪已深入下焦,得下后里通;或因津液枯燥,服存阴药,液增欲汗,邪正努力纷争,则作战汗,战之得汗则生,汗不得出则死。此系生死关头,在顷刻之间。战者,阳极而似阴也,肌肤业已甲错,其津液之枯燥,固不待言。故以复脉加人参助其一臂之力,送汗出表。若其人肌肤尚厚,未至大虚者,无取复脉之助正,但当听其自然,勿事骚扰可耳,次日再议补阴未迟。
! V; G6 @' n) s* |7 a* `$ h       二十、时欲漱口不欲咽,大便黑而易者,有瘀血也,犀角地黄汤主之。邪在血分,不欲饮水,热邪燥液口干,又欲求救于水,故但欲漱口,不欲咽也。瘀血溢于肠间,血色久瘀则黑,血性柔润,故大便黑而易也。犀角味咸,入下焦血分以清热,地黄去积聚而补阴,白芍去恶血、生新血,丹皮泻血中伏火,此蓄血自得下行,故用此轻剂以调之也。$ W& `) u# m, N  C! _
       犀角地黄汤方(甘咸微苦法); {3 S' c4 F, ~1 B4 A
       干地黄(一两) 生白芍(三钱) 丹皮(三钱) 犀角(三钱)  z% e% I3 q# E* ?4 J( }* m, i7 A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o; N) \6 x7 i
       二十一、少腹坚满,小便自利,夜热昼凉,大便闭,脉沉实者,蓄血也,桃仁承气汤主之,甚则抵当汤。9 `; S/ u- @* j( D
       少腹坚满,法当小便不利,今反自利,则非膀胱气闭可知。夜热者,阴热也;昼凉者,邪气隐伏阴分也。大便闭者,血分结也。故以桃仁承气通血分之闭结也。若闭结太甚,桃仁承气不得行,则非抵当不可,然不可轻用,不得不备一法耳。
! d) n- `0 [- }% s1 x. n       桃仁承气汤方(苦辛咸寒法)5 }) f" s9 H. p& p: B7 D
       大黄(五钱) 芒硝(二钱) 桃仁(三钱) 当归(三钱) 芍药(三钱) 丹皮(三钱)
  N/ p* j# p* X  w9 g6 j7 V1 K4 q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得下止后服,不知再服。% B) h4 J/ A+ Y% l
       抵当汤方(飞走攻络苦咸法)- h5 L# f' s- `7 N
       大黄(五钱) 虻虫(炙干为末,二十枚) 桃仁(五钱) 水蛭(炙干为末,五分)" M$ }! }. v+ H! F: [4 @/ L+ U! z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得下止后服,不知再服。
0 I# e5 B  L# z( z! s; {6 |7 _       二十二、温病脉,法当数,今反不数而濡小者,热撤里虚也。里虚下利稀水,或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 \, M$ x* m; H4 R0 z2 ~       温病之脉本数,因用清热药撤其热,热撤里虚,脉见濡小,下焦空虚则寒,即不下利,亦当温补,况又下利稀水脓血乎!故用少阴自利,关闸不藏,堵截阳明法。
6 j; T  `9 ?8 z( B       桃花汤方(甘温兼涩法). G! j- D/ \* u2 K0 U
       赤石脂(一两,半整用煎,半为细末调) 炮姜(五钱) 白粳米(二合)& S) s, R. G- A
       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渣,入石脂末一钱五分,分三次服。若一服愈,余勿服。虚甚者加人参。8 J0 v4 Y9 e3 T
       二十三、温病七、八日以后,脉虚数,舌绛苔少,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身虽热者,桃花粥主之。
: _! W2 e0 Q5 r, R       上条以脉不数而濡小,下利稀水,定其为虚寒而用温涩。此条脉虽数而日下数十行,至于完谷不化,其里邪已为泄泻下行殆尽。完谷不化,脾阳下陷,火灭之象;脉虽数而虚,苔化而少,身虽余热未退,亦虚热也,纯系关闸不藏见证,补之稍缓则脱。故改桃花汤为粥,
4 h( y' I  A  j1 L' v6 M+ J5 z2 t2 G! {* S' D% a0 _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4-2 21:50:06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9年4月2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朱胜君为大家讲述《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防病内容。
! l) h# k( b' w4 ?   生、老、病、死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规律。医学的任务就是认识疾病的发展规律,据此确立正确的养生与防治原则,消灭疾病,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和长寿。中医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养生及防治理论,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r: {: c2 ^. y! p4 K* n   今天晚上将由朱胜君为大家讲述中医养生理念及治未病的预防理念。请大家一起期待朱胜君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jc- Y6 y; T: o1 u
       祝贺朱胜君讲述《中医基础理论》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养生与防病”的有关内容。
% S: f$ w% m) H. u" i" x7 h       养生源于农业文明,中华文明有很悠久的培养动植物的经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周而复始。南方的大米,北方的小米,养育了华夏民族,也诞生了中医学。  P# b& ]; D0 H0 A( g7 ]1 x& J0 p

7 E# l2 _) }9 X2 J% d/ ]《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都有很丰富的养生保健内容,精神养生、运动养生、呼吸养生、饮食养生等等,丰富多彩,我几年前主编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手册》《中医养生读本》《颐养天年》《外求内养找健康》等,都有所论述,但是,养生保健不是仅仅用来说,更重要的是用来做。
4 f( m+ w% q' X" Z  H& B
2 S$ n8 _. O- w5 L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4-4 20:42:19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9年4月3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武宁来和大家一起学习《邓老热病研究》的四讲吴又可《瘟疫论》的继承与创新。' p- [- c8 D" Q
% K0 K: t1 M) a( z
              邓老在文章里说:“吴又可对《素问》中提到的‘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及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均加以反对,这种精神在当时实为难得。再则,吴又可认为温疫多于伤寒十倍,仲景原别有温疫之论,兵火湮没耳。他分析了温疫、温病后认为两者并不相同。温病乃起于冬不藏精,病自内而外,而‘疫者,感天地之厉气,在岁运有多少,在方隅有轻重,在四时有盛衰,此气之来,无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邪自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伏膂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内经·疟论》之所谓募原者也。
0 R, A; S% v8 {1 [" b
) }$ s$ ]9 m& E* v             我们一起期待武宁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dttrbyj
' y2 c+ F5 a& v, l0 J       祝贺武宁讲述《邓老热病研究》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走近邓老,感受国医大师风范,今天学习了邓老对于吴又可《瘟疫论》的有关研究与论述。
: l6 Z. E- N. Q0 U; I6 u        吴又可,名有性,字又可,姑苏(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末年医学家,他的医学著作《瘟疫论》,著成于崇祯壬午(公元1642)年。他提出外感热病的“疠(疫)气学说”,指出这种致病疫气“由口鼻而入”;在病位方面,疫气由“邪伏膜原”然后分传表里,治疗上善用清下二法,为温病学的建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从而使其在热病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历史地位。4 T" z$ M; ^  |& M+ p% Z$ b
         吴又可将前人的“五疫”学说,加以改造,认为疫气不限于五种,而是每一种热病都由不同的疫气所引发。他在《瘟疫论》的“杂气论”中说:“为病种种,难以枚举。大约病偏于一方,沿门合户,众人相同者,皆时行之气,即杂气为病也。为病种种,是知气之不一也。盖当时适有某气,专入某脏腑某经络,专发为某病,故众人之病相同,是知气之不一,非关脏腑经络或为之证也。夫病不可以年岁四时为拘,盖非五运六气所印定者,是知气之所至无时也;或发于城市,或发于村落,他处截然无有,是知气之所著无方也。疫气者,亦杂气中之一,但有甚于他气,故为病颇重,因名之厉气。虽有多寡不同,然无岁不有。”
$ s& M* e) q9 I: p        我们说吴又可的疫气学说并未完全脱却仲景广义伤寒,不仅表现在《伤寒例》中已有疫气或时行属于伤寒的论述,而主要是指从临床方面瘟疫必须从伤寒借法。《素问·热论》虽然以六经论述热病,但是并没有表里的概念。仲景《伤寒论》非常注重对伤寒的表里证的划分,表里是仲景伤寒学说中的基本概念,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吴又可所说的“邪伏膜原”,虽然位于“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是也”。这种必须以表里来定位的学说,“半表半里”无论如何会让人看出仲景的影子。
# K& G' L& R2 l, ?" e" z2 F吴又可论述瘟疫的传变时,虽然强调“疫有九传”,但是“九传”皆不离表里。
. L3 I4 g2 V3 g) \8 w  n9 r
. R, Q9 `* Q, H+ D- F
" c2 E$ N; W: \* L+ S) \$ L)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