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5-17 21: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五晚上(2019年5月17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朱萍霞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曹老师的著作《邓铁涛传》的内容:
/ }2 {0 F9 A& C5 q& B 8. 为新中医教育出任教职
, g, v9 ~2 G- f$ D! n$ M 在改造中医,不培养新中医的错误思潮涌来的时候,他坚定地说“新中国需要新中医”。为了培养中医人才,他一直坚守在教育第一线,编教材,定课程,主持教学工作。
! o& y" j; o: o' m 9. 阐发中医,时出高论 6 m5 D7 N: n, m" O7 T
伤寒与温病两大学派,争论了几百年,常自是而非人。他说用发展的目光看问题,温病既弥补了伤寒的不足,也继承了其学术特长,两者完全可以统一起来,中医的历史,一直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历史。从历史的经验看,中医学的发展必须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以我为主,就是以中医的系统理论为主导,以临床实践为依据,在辨证唯物论指导下,多学科相结合以求发展。传统中医的研究方法,是宏观的,但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说明不只是微观研究才是科研。当然现在我们应该是宏观加上微观,那就不同于往日了。 http://www.velinks.com/dttz2 o) M& G% W) X2 J
祝贺朱萍霞讲述《邓铁涛传》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走近邓铁涛国医大师,学习他的事迹:
, ]( \$ ]) y0 Q3 ]# o {8. 为新中医教育出任教职
4 o9 b! ?4 Y t
" \" K7 B+ c9 K8 r8 G刚解放的时候,邓铁涛先生知道了余云岫在上海召开所谓“处理旧医问题座谈会”,还是要改造中医,取消中医,他就写了批驳的文章,发表在1950年《广东中医药》杂志的创刊号上。$ x5 A: @0 [2 k8 F& I
建国初期,仍然延续了国民党政府对于中医的错误认识。当时改造中医的思想是得到卫生部一部分领导支持的。
) W( H- ]: E, z& }# H: `+ Y1949年9月1日,余云岫等召集一部分热心消灭中医的人士,在上海“百老汇大厦”参加军委会卫生部巡视组的座谈会,就“及时”地抛出了他们歧视中医、限制中医,进而取消中医的政策构想,和必要的实施步骤。同年9月25日,宋大仁再次邀集座谈会,与余云岫等一起,炮制出《处理旧医问题的方案》,向卫生部建议实施。这就是“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案第二辑”提案第四零六号。
/ C9 Z+ J4 X9 Q0 ]6 ]: d这个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以所谓“除旧布新”为幌子,把中医当作旧医,说什么“旧医的学问是神话、古典哲学、占星术、观念论、主观唯物论、和庸俗经验的什件儿。所以绝不能吸收在新民主主义体现的政教之下,当然非完全革除不可。”
. T9 t4 X) {8 ^9 |$ X) x余云岫等人希望凭借这一条所谓的判词,一下子就把中医定位在不科学,甚至反科学的被动地位,就属于必须清除的旧势力了。他们为了消灭中医,还强行把中医与中药相分离,说什么“革除旧医学,就要发生二种问题,就是在现在社会中占大多数的‘所谓中医’和他们作为治病工具的‘国药’。国药有治病的功效,谁也不能否认。因此,反对革除旧医学的人们,把国药当做抵抗堡垒,将医药混同一起,以为方药有治病功效,就是旧医的诊疗疾病有实力,也就可以证明旧药(医)学说不是虚玄,而有实性反应的,以达到‘旧医不可革除’的结论。”
4 B2 ]& Y/ ~9 I2 T历来反对中医的人,都不承认中医理论对于中药应用的指导作用。9 S2 ^2 z9 X' Y8 s; h9 Q
他们知道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离不开广大中医人员,因此提出来改造中医,进一步消灭中医。6 z$ T* h4 `+ C8 } w7 p
邓铁涛先生在1950年7月,就任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教务主任,他反对这个“勿需培养新中医”的论调,在《广东中医药》季刊第二期撰写文章,呼吁“新中国需要新中医。”像他这样敢于站出来大声疾呼的中医并不多。
8 H# N/ X- s7 [/ q# t因为邓铁涛先生不仅有多年的临床经验,使他对于中医药的安全有效看法坚定不移,而且,此前邓铁涛先生在香港期间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知道中医的许多理论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根本不是他们所诬称的“中医理论陈腐玄虚”。
4 J; D$ S' h( n0 u9 M) `6 f+ W5 e可以说,邓铁涛先生捍卫中医的行动,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邓铁涛先生觉得这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那个时侯邓铁涛先生个人的力量还微不足道,这种声音也很难引起共鸣,但是,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1 c1 m: C# ?- w# g$ g( O2 }* j
邓铁涛先生长期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在这方面有很多重要的切身体会。
7 b( T" L9 S @0 x6 Z% _. W5 G邓铁涛先生认为,中医高等教育离不开好的教科书。为了实现他内心的这个想法,邓铁涛先生在学术书籍的编写上一直笔耕不辍。他在成为一个医生的之后,尤其是在成为教师,主管教学工作之后,长期担任教务主任,后来又成为主管教学的副院长,邓铁涛先生始终注重中医教材的编写工作。从第一版全国统编中医院校教材开始,邓铁涛先生就积极参与教材编写工作。先后承担过《中医诊断学》、《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等课程的教材编写工作,对中医各有关学科的建立、发展和提高以及各门课程教材的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为中医高等教育的发展尽了自己的力量。6 J) B0 o% h1 p8 F3 b+ F
《中医诊断学》是一个新的学科,这是建国之前所没有的。
: ~" ^+ A7 T& S( N! s l邓铁涛先生在建国初期,就主张《中医诊断学》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在中医高等教育开办之始,中医诊断学只有四诊八纲之内容。卫生部在组织编制中医高等教育教学计划及统一编写教材时,指定由邓铁涛先生担任《中医诊断学》第一、第二版统编教材的主编。可以说,创立中医诊断学这门课程,是从邓铁涛先生主编教材开始的。
, r9 `+ U: v$ M0 ?( Y$ f中医诊断,既连着基础,也服务于临床,是一个桥梁学科,很重要。% x8 L# I% I" O5 {! Q, a1 {
/ v4 g. N) a W. {, x$ ]7 U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