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5-17 21:45:58 | 阅读全部
                    本周五晚上(2019年5月17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朱萍霞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曹老师的著作《邓铁涛传》的内容:  n" d) G* J7 \6 c
                    8.        为新中医教育出任教职        ) k1 {4 x) l' D% ~1 e" P
在改造中医,不培养新中医的错误思潮涌来的时候,他坚定地说“新中国需要新中医”。为了培养中医人才,他一直坚守在教育第一线,编教材,定课程,主持教学工作。- U4 Y$ W9 R7 J3 A' V; o. s4 m
                    9.        阐发中医,时出高论           b+ @. P: M5 i# c/ B% O
伤寒与温病两大学派,争论了几百年,常自是而非人。他说用发展的目光看问题,温病既弥补了伤寒的不足,也继承了其学术特长,两者完全可以统一起来,中医的历史,一直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历史。从历史的经验看,中医学的发展必须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以我为主,就是以中医的系统理论为主导,以临床实践为依据,在辨证唯物论指导下,多学科相结合以求发展。传统中医的研究方法,是宏观的,但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说明不只是微观研究才是科研。当然现在我们应该是宏观加上微观,那就不同于往日了。  http://www.velinks.com/dttz
; ^: P4 [" v+ H6 k8 W$ l, H' e       祝贺朱萍霞讲述《邓铁涛传》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走近邓铁涛国医大师,学习他的事迹:
0 i- z" Z! |' t' s8 o8.        为新中医教育出任教职        ( B4 G8 F" R( S& u
0 U) o7 p+ y6 N4 z5 f6 g3 ^
刚解放的时候,邓铁涛先生知道了余云岫在上海召开所谓“处理旧医问题座谈会”,还是要改造中医,取消中医,他就写了批驳的文章,发表在1950年《广东中医药》杂志的创刊号上。- x  c" l1 ~7 T/ n2 v. M
建国初期,仍然延续了国民党政府对于中医的错误认识。当时改造中医的思想是得到卫生部一部分领导支持的。
: I% Z/ A! ~( F4 b! x' N5 w1949年9月1日,余云岫等召集一部分热心消灭中医的人士,在上海“百老汇大厦”参加军委会卫生部巡视组的座谈会,就“及时”地抛出了他们歧视中医、限制中医,进而取消中医的政策构想,和必要的实施步骤。同年9月25日,宋大仁再次邀集座谈会,与余云岫等一起,炮制出《处理旧医问题的方案》,向卫生部建议实施。这就是“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案第二辑”提案第四零六号。
/ ~8 r5 |8 w* }, t! V这个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以所谓“除旧布新”为幌子,把中医当作旧医,说什么“旧医的学问是神话、古典哲学、占星术、观念论、主观唯物论、和庸俗经验的什件儿。所以绝不能吸收在新民主主义体现的政教之下,当然非完全革除不可。”
. Z( U5 ~( }1 o余云岫等人希望凭借这一条所谓的判词,一下子就把中医定位在不科学,甚至反科学的被动地位,就属于必须清除的旧势力了。他们为了消灭中医,还强行把中医与中药相分离,说什么“革除旧医学,就要发生二种问题,就是在现在社会中占大多数的‘所谓中医’和他们作为治病工具的‘国药’。国药有治病的功效,谁也不能否认。因此,反对革除旧医学的人们,把国药当做抵抗堡垒,将医药混同一起,以为方药有治病功效,就是旧医的诊疗疾病有实力,也就可以证明旧药(医)学说不是虚玄,而有实性反应的,以达到‘旧医不可革除’的结论。”) w6 S' T! `/ g6 o5 m4 e
历来反对中医的人,都不承认中医理论对于中药应用的指导作用。! C( {& m# S( Y2 Y% O
他们知道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离不开广大中医人员,因此提出来改造中医,进一步消灭中医。+ G+ p: f# L3 V# q" |5 K
邓铁涛先生在1950年7月,就任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教务主任,他反对这个“勿需培养新中医”的论调,在《广东中医药》季刊第二期撰写文章,呼吁“新中国需要新中医。”像他这样敢于站出来大声疾呼的中医并不多。
  k; M+ ]+ p' C! K因为邓铁涛先生不仅有多年的临床经验,使他对于中医药的安全有效看法坚定不移,而且,此前邓铁涛先生在香港期间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知道中医的许多理论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根本不是他们所诬称的“中医理论陈腐玄虚”。+ N; g* R$ D5 i
可以说,邓铁涛先生捍卫中医的行动,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邓铁涛先生觉得这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那个时侯邓铁涛先生个人的力量还微不足道,这种声音也很难引起共鸣,但是,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 H- K% j+ s1 g. t* Q4 d+ Y8 \邓铁涛先生长期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在这方面有很多重要的切身体会。
# y( ]5 }% k) W) q邓铁涛先生认为,中医高等教育离不开好的教科书。为了实现他内心的这个想法,邓铁涛先生在学术书籍的编写上一直笔耕不辍。他在成为一个医生的之后,尤其是在成为教师,主管教学工作之后,长期担任教务主任,后来又成为主管教学的副院长,邓铁涛先生始终注重中医教材的编写工作。从第一版全国统编中医院校教材开始,邓铁涛先生就积极参与教材编写工作。先后承担过《中医诊断学》、《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等课程的教材编写工作,对中医各有关学科的建立、发展和提高以及各门课程教材的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为中医高等教育的发展尽了自己的力量。
" L5 M1 q6 @) }: F8 ~; @《中医诊断学》是一个新的学科,这是建国之前所没有的。7 {% Z! W8 I. E- B6 ?3 [# x, i# g, j: I
邓铁涛先生在建国初期,就主张《中医诊断学》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在中医高等教育开办之始,中医诊断学只有四诊八纲之内容。卫生部在组织编制中医高等教育教学计划及统一编写教材时,指定由邓铁涛先生担任《中医诊断学》第一、第二版统编教材的主编。可以说,创立中医诊断学这门课程,是从邓铁涛先生主编教材开始的。( y% S+ ]1 Q9 M0 I
中医诊断,既连着基础,也服务于临床,是一个桥梁学科,很重要。3 Q; R. ]1 b$ D4 r; R
4 g/ V/ J) ^  D0 H) |+ Z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5-19 21:38:40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9年5月1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心理学》,她和大家一起继续讨论第二章“中医心理学理论基础”第六节“阴阳睡梦论”的内容。
- A' h9 X5 }% V6 {2 E0 T9 i7 f0 ~                    睡眠与梦,是意识状态的不同表现形式,是重要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好人做梦,坏人作恶。《黄帝内经》从唯物的观点出发,运用阴阳、脏腑、营卫气血、邪正盛衰的理论对睡眠与梦的形成进行阐发,后世医家又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睡梦观。详情。。。% l3 F! r) K: Y- Q$ C
                    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9 L2 L; o4 ^8 A3 m2 `
http://www.velinks.com/zyxlx# w) }  Q& [3 |' B
       祝贺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心理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阴阳睡梦论”的有关内容。& _1 G! ^2 m9 j' n0 }
做梦是人们经常会有的事情,由于梦境亦真亦幻,所以解梦的做法也不尽相同。《黄帝内经》说“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
  S% ^: h/ C- p7 j4 \  c5 _% ~  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饱则梦予,甚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 H/ X0 G/ o+ F9 F. Q
  短虫多则梦聚众,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 S1 d, W; P! Z/ Q4 U
又说: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三阳绝,三阴微,是为少气。4 F, M/ {* d. l) r
  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借借。得其时则梦见兵战。
1 x3 G) R& s$ |" p: c' a# n' Q  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 \3 k1 `9 S. s9 B% r  Q
  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
/ Y3 N* V2 `$ w& T' l: q; U  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
- J/ ?" I7 }: y! M. a  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
0 |* ]: k+ [2 C9 b% b8 l2 x  此皆五脏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合之五诊,调之阴阳,以在《经脉》。1 O' [& H/ T% u* T1 E
这是中国人对于做梦的医学解释,西方“神庙”也是一个专门研究人们做梦与疾病关系的地方,有祭司专门解释梦境带给人们什么启示?如何应验?等等。# C4 X3 h) v& J3 J' k
非专职祭司们向他们的服务对象提供某一服务,通常是由劝告或者建议,施行巫术,治疗,及举办仪式组成。他们处在古埃及祭司阶层的最后一级,属于某一神庙中的"生命之家"。来到"生命之家"的世俗之人会见到一位祭司,祭司会解释他们所做的梦,并给他们咒语和护身符,以此抵消恶意的巫术,或使它变好,同时提供各种各样的符咒。"生命之家"能给予世俗之人许多规范的治疗术,医治普通疾病,在古代,它被笼罩在浓重的神秘气氛中。事实上,生命之家的书库就是被严格保密的,因为它藏有许多神圣的仪式程序,书籍,和神庙本身的秘密,如果泄露就会伤害到法老、祭司们,甚至整个埃及。虽然生命之家里的法术也被看作是祭司负责的一种典礼,但毫无疑问是较为次要的,这一点可由现存许多巫术魔杖,纸莎草文献,及其他考古证据来证明,可是,在古埃及人的生活中,生命之家仍旧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5-20 21:20:36 | 阅读全部
                      各位同道大家好:
. @# m  z3 f# Z( e, K  a                     今晚(2019年5月2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陈静和大家继续一起学习《中医妇科学》:
% @, ]( t+ Z$ A+ w7 R2 A
1 G/ }( L# A9 j+ ?& F/ B! q' W                      今晚我们学习“妊娠病”之“子瘖、子嗽、子淋、妊娠小便不通、难产、及产后病的产后血晕”。包括定义、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辩证论治及理法方药。+ e( s! k  v  G# ^0 X& _

5 Z0 l) c0 F6 j. [3 g3 J                        欢迎关注收听。http://www.velinks.com/zyfkx
. O( X# {4 g3 @7 F) E0 Q# m        祝贺陈静主任讲述《中医妇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妊娠病”之“子瘖、子嗽、子淋、妊娠小便不通、难产、及产后病的产后血晕”的有关内容。* ~; S; [3 @  H
把怀孕期间孕妇的病证与其所怀胎的子女联系起来,这是中医的特点,所谓子瘖就是孕妇失音,子嗽是孕妇咳嗽,子淋是孕妇小便涩痛淋沥不畅,与怀孕有关,也就是与胎儿有关,治疗的时候不同于一般妇女。
, H: u' F7 {+ a$ d: M5 v, j难产与产后病,中医有自身的特色与历史经验。: b/ S9 r- ^! {: E% o% d# v, `! k* i
在中西医互相参照的背景下,中医可以借鉴西医的检查方法,对疾病的诊断,但是治疗方法是中医的,理论指导也必然的只是中医的,而不是西医的手术和靶点用药。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5-21 20:57:36 | 阅读全部
@所有人
! k$ }0 P1 o' j. \各位群友,各位同道:今晚,2019年5月21日(周二)我们继续有请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温病经典第59讲。 9 U, Q8 ?, D& O0 }4 s9 S
8 u9 v2 S2 `8 T+ {3 Y9 z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list&catid=4
, j! u2 L, T" ?, O' }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温病条辨》的范围:
. i* h' Q( H& j五十、饮家反渴,必重用辛,上焦加干姜、桂枝,中焦加枳实、橘皮,下焦加附子、生姜。9 m% ?5 Z) L( L8 C; r
       《金匮》谓干姜、桂枝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今反不渴者,饮也。是以不渴定其为饮,人所易知也。又云:“水在肺,其人渴”,是饮家亦有渴症,人所不知。今人见渴投凉,轻则用花粉、冬、地,重则用石膏、知母,全然不识病情。盖火咳无痰,劳咳胶痰,饮咳稀痰,兼风寒则难出,不兼风寒则易出,深则难出,浅则易出。其在上焦也,郁遏肺气,不能清肃下降,反挟心火上升烁咽,渴欲饮水,愈饮愈渴。饮后水不得行,则愈饮愈咳,愈咳愈渴,明知其为饮而渴也,用辛何妨?《内经》所谓辛能润是也。以干姜峻散肺中寒水之气,而补肺金之体,使肺气得宣,而渴止咳定矣。其在中焦也,水停心下,郁遏心气不得下降,反来上烁咽喉,又格拒肾中真液,不得上潮于喉,故嗌干而渴也。重用枳实急通幽门,使水得下行而脏气各安其位,各司其事,不渴不咳矣。其在下焦也,水郁膀胱,格拒真水不得外滋上潮,且邪水旺一分,真水反亏一分,藏真水者,肾也,肾恶燥,又肾脉入心,由心入肺,从肺系上循喉咙,平人之不渴者,全赖此脉之通调,开窍于舌下玉英、廉泉,今下焦水积而肾脉不得通调,故亦渴也。附子合生姜为真武法,补北方司水之神,使邪水畅流,而真水滋生矣。大抵饮家当恶水,不渴者其病犹轻,渴者其病必重。如温热应渴,渴者犹轻,不渴者甚重,反象也。所谓加者,于应用方中,重加之也。
) V% K; A9 C5 r2 Z: J       五一、饮家阴吹,脉弦而迟,不得固执《金匮》法,当反用之,橘半桂苓枳姜汤主之。# j; m7 a3 k; b0 @" ~4 z9 ?, W: ^2 |
       《金匮》谓阴吹正喧,猪膏发煎主之。盖以胃中津液不足,大肠津液枯槁,气不后行,逼走前阴,故重用润法,俾津液充足流行,浊气仍归旧路矣。若饮家之阴吹,则大不然。盖痰饮蟠踞中焦,必有不寐、不食、不饥、不便、恶水等证,脉不数而迟弦,其为非津液之枯槁,乃津液之积聚胃口可知。故用九窍不和,皆属胃病例,峻通胃液下行,使大肠得胃中津液滋润而病如失矣。此证系余治验,故附录于此,以开一条门径。
1 O3 V2 F/ v0 F+ f       橘半桂苓枳姜汤(苦辛淡法)8 _& H* K6 I5 P3 o7 i: k: |
       半夏(二两) 小枳实(一两) 橘皮(六钱) 桂枝(一两) 茯苓块(六钱) 生姜(六钱)
- z- R' q* j9 C( V) ^       甘澜水十碗,煮成四碗,分四次,日三夜一服,以愈为度。愈后以温中补脾,使饮不聚为要。其下焦虚寒者,温下焦。肥人用温燥法,瘦人用温平法。& n, p& w, g8 V
       按:痰饮有四,除久留之伏饮,非因暑湿暴得者不议外,悬饮已见于伏暑例中,暑饮相搏,见上焦篇第二十九条。兹特补支饮、溢饮之由,及暑湿暴得者,望医者及时去病,以免留伏之患。并补《金匮》所未及者二条,以开后学读书之法。《金匮》溢饮条下,谓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注家俱不甚晰,何以同一溢饮,而用寒用热,两不相侔哉?按大青龙有石膏、杏仁、生姜、大枣,而无干姜、细辛、五味、半夏、白芍,盖大青龙主脉洪数,面赤,喉哑之热饮;小青龙主脉弦紧,不渴之寒饮也。由此类推,“胸中有微饮,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苓桂术甘,外饮治脾也;肾气丸,内饮治肾也。再胸痹门中,“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又何以一通一补,而主一胸痹乎?盖胸痹因寒湿痰饮之实证,则宜通阳,补之不惟不愈,人参增气且致喘满;若无风寒痰饮之外因、不内外因,但系胸中清阳之气不足而痹痛者,如苦读书而妄想、好歌曲而无度,重伤胸中阳气者,老人清阳日薄者,若再以薤白、栝蒌、枳实,滑之、泻之、通之,是速之成劳也,断非人参汤不可。学者能从此类推,方不死于句下,方可与言读书也。3 A9 c! ?' l. T8 g
       五十二、暴感寒湿成疝,寒热往来,脉弦反数,舌白滑,或无苔不渴,当脐痛,或胁下痛,椒桂汤主之。
1 |9 k! c; c2 _       此小邪中里证也。疝,气结如山也。此肝脏本虚,或素有肝郁,或因暴怒,又猝感寒湿,秋月多得之。既有寒热之表证,又有脐痛之里证,表里俱急,不得不用两解。方以川椒、吴萸、小茴香直入肝脏之里,又芳香化浊流气;以柴胡从少阳领邪出表,病在肝治胆也;又以桂枝协济柴胡者,病在少阴,治在太阳也,《经》所谓病在脏治其腑之义也,况又有寒热之表证乎!佐以青皮、广皮,从中达外,峻伐肝邪也;使以良姜,温下焦之里也,水用急流,驱浊阴使无留滞也。4 Q6 h1 ]3 ], B$ R" `! R
       椒桂汤方(苦辛通法)% z; t% ]- _: E; r0 C" d
       川椒(炒黑,六钱) 桂枝(六钱) 良姜(三钱) 柴胡(六钱) 小茴香(四钱) 广皮(三钱) 吴茱萸(泡淡,四钱) 青皮(三钱)
( Q# z. [0 h& ^5 y8 S1 [       急流水八碗,煮成三碗,温服一碗,覆被令微汗佳;不汗,服第二碗,接饮生姜汤促之;得汗,次早服第三碗,不必覆被再令汗。
: b, ]# n) ], @+ z       五十三、寒疝,脉弦紧,胁下偏痛,发热,大黄附子汤主之。
4 _2 s+ i" Y* N4 b! [       此邪居厥阴,表里俱急,故用温下法以两解之也。脉弦为肝郁,紧,里寒也;胁下偏痛,肝胆经络为寒湿所搏,郁于血分而为痛也;发热者,胆因肝而郁也。故用附子温里通阳,细辛暖水脏
- i1 B% n0 H, g4 I
) F, m# c2 @. C. k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5-21 21:56:29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马京雪 于 2022-12-7 09:51 编辑 * ]- ?. ]6 p# s$ n
: V0 o' r9 K9 F2 Q; ]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9年5月21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中医基础理论》。
& @) V! c2 N/ J# X. w       讲述的主要内容是:五运六气是如何指导疾病的治疗,如何判断疾病的预后和转归。
: |( m& [9 |& P$ Y; q1 R4 V( G       敬请关注张海涛的精彩讲述。http://www.velinks.com/zyjc; G6 r! A6 P+ b. u8 l. _3 b3 F
       祝贺张海涛讲述《中医基础理论》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五运六气是如何指导疾病的治疗,如何判断疾病的预后和转归等问题。
; {  a4 y; e( ?$ j       中医主张辨证论治,对于环境之中五运六气太过、不及,引起人体发病的现象,要认识其意义,但是不必拘泥于具体的干支推算,各种疾病其基本原则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各安其气,必清必静,则病气衰去,归其所宗,此治之大体也”(《素问·至真要大沦》)。+ d6 v6 h' j1 e( A
        “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谓真脏脉见皆死”(《素问·平入气象论》)。庚辛属金,肝属木,金能克木,故“肝见庚辛死”。所以说:“庚辛者,金日也:肝之真脏脉见而全无胃气,则至庚辛日而死,以金克木也”(《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对于运气学说预测死亡的日期,判断死亡时刻的说法,不可拘泥,要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加以判断。
5 n* e) J( \; f% X: F' H7 I6 l; ~) L( t+ q2 w
运气学说判断预后是根据受病脏腑的属性和病情,结合季节日时的干支属性,按五行生克规律推算,如属相生,则病情在相应的日期减轻或向愈;若属相克,则病情恶化或死亡。
/ M, r% s% i/ |  R/ h4 N7 [2 G& Z这些内容,供大家临证参考。
/ j' }- d, m, |# P, U" w) f- @" J4 g* i$ M
3 \9 x0 \  ~5 h: d6 F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5-22 21:48:40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19年5月22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武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邓老热病研究》的第八讲:大器晚成温病学家王孟英,邓老介绍说:“王孟英的《温热经纬》一书,收集温病各家学说最多,详博明晰,卷一、二分别辑《内经》、《伤寒论》的有关温病条文,并加以注释,此两卷专论伏气、外感和湿温疫病;卷三辑叶天士的《温热论》和《幼科要略》而成《外感温热篇》与《三时伏气外感篇》$ P7 U. ?5 N) y3 F. ~
                   让我们共同期待武宁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velinks.com/dttrbyj9 e9 O- K% j4 k7 \8 q4 l
       祝贺武宁讲述《邓老热病研究》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邓铁涛先生对温病学家王孟英的有关研究。" N/ {. `+ N; T/ `0 e0 g7 w
王士雄(1808-1868)字孟英,浙江钱塘人,曾迁居杭州、上海。对温病的证治和理论有独到见解,为我国近代较有影响的温病学家之一,对霍乱的辨证论治积累了丰富经验。著有《温热经纬》、《霍乱论》等。
9 k' B; D' P- Z7 I4 o《温热经纬》五卷, 王孟英撰于1852年,当时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他个人身世遭遇和很复杂,这部著作的出版与他的朋友杨照藜的帮助是分不开的。2 O7 S+ j4 L8 I2 t
杨照藜,字素园,河北省定县人,清宣宗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为官至道员。杨照藜博览群书,旁及地理、金石篆刻、天文历算,尤精于医学。著有《温病纬》四卷、《江西全省舆地考》、《素园文稿》二卷,《诗存》二卷等著作。
; Z5 |- h/ W* e; c4 M* d我们很难找到杨照藜的医学著作,但是他对于医学确有非常深刻的见解,其论述的高妙之处,主要附载于王孟英所整理的医学著作里,以及他对给这些著作所做的序言里。& g2 v! F" v& O3 Y& [2 ~
在王孟英还未成名的时候,杨照藜在精神和物质上,都给了他极大的帮助。可以说他为王孟英一路鸣锣开道,竭尽全力,这在那个不同寻常的时代,是非常可贵的。7 d1 C5 b: {3 O# L
1854年,杨照藜赶上了太平天国的政治风波,他从江西回河北,辗转迂回六千里,用了五个月,还没有到家。杨照藜在家乡过了数月,因公务在身,又买船票南下,在杭州见到了王孟英,二人“握手言欢,历叙契阔。”王孟英的中医学识更加精深,而且涵养深醇,由于时间紧迫,二人“未得深谈,惘惘而别”。不久王孟英来回访杨照藜,仆人挑来了一个大箩筐,放置在舟中,杨照藜说“何必客气!”王孟英说“这是我赠给你的书,你一路舟行苦闷,得此消磨时光。”杨照藜仔细察看,见都是很好的书籍、书稿,就好像王孟英亲自陪伴旅行,一起畅谈一样,心中很是高兴。他就一本一本地读这些王孟英送来的书,其中有一本,名叫《潜斋丛书》引起他的注意,急忙翻看,原来是王孟英数年之间所编撰的医学书籍。其中有的内容,是表彰前贤的,有的是写自己的心得,有的是采集古方,如《肘后方》的内容,有的是汇集整理前人著作,如《本草图经》的文字。/ p7 @2 G! Z% [3 M; [4 D: w- G
杨照藜坐在小船的窗旁,手捧这些书籍,不断吟诵,感佩其中的“奇情妙绪,层见叠出,满纸灵光,”遥望窗外的秀美山色,心中格外畅快,充满感慨。没想到啊!王孟英的学术水平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夫士君子能成不朽之盛业,而为斯民所托命者,其精神必强固,其志虑必专一,其学问必博洽,其蕴蓄必深浓,而天又必假以宽间之岁月,以成其志。孟英怀才抱奇,隐居不仕,而肆力于医,故所造如此,岂偶然哉!”
5 W* D' Z& p, n( }杨照藜到达江西东北部的玉山县,这里属于上饶管辖,又遇上太平军而不能前行,无奈之下又返回了杭州武林山,就住到了王孟英的家里来。二人从早晨谈到夜晚,日复一日,“相得甚欢,因并读其《温热经纬》”。这是王孟英的另一本著作,也是奠定他清代温病四大家的一部重要著作。杨照藜解释说,所谓“经纬”,就是以黄帝岐伯、张仲景的著作为“经”;以叶天士、薛生白等温病学家为“纬”,所以叫《温热经纬》。它的编写体例,仍然与王孟英的《霍乱论》一样,只不过“理益粹,论益详。其言则前人之言也,而其意则非前人所及也。”虽然是一部汇编性著作,但是他从新的视角看问题,所以是有创造性的集大成之作。$ ?- B  t( f0 I. o& P+ [" l
杨照藜感慨地说,自己也早就想做这样的事情,想了几年,没能下手,而王孟英竟然“已奋笔而成此书。洋洋洒洒,数十万言,无一支字蔓语,羼杂其间,是何才之奇而识之精耶?”老朋友不仅志趣相同,而且互相鼓励。杨照藜建议,日后按照这个体例,再编写一部论述杂病的中医著作,“力辟榛芜,独开异境,为斯道集大成,洵千秋快事哉!”杨照藜真诚而谦虚地说,我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与王孟英的学问比起来,没法“望其项背”,却被王孟英引为知己,实在是一种精神上的志同道合,心灵挚友!杨照藜就把他写的这些充满时代气息,详细记述他们友谊交往的文字,作为了《温热经纬》的序言,一起出版,流传至今。! A5 I  M  d' a; ^  i4 y  a$ ]
杨照藜与王孟英的故事远没有结束,他在王孟英整理的《重庆堂随笔》里,还有大量文字,继续谱写他们之间的中医情怀。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5-23 21:14:07 | 阅读全部
       本周四(5月23日20:00)"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外科学》。
! L$ g* [' M+ Y6 Q# G7 y       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中医外科疾病中的“癣、虫咬皮炎、疥疮、日晒疮”这四个具体疾病。今晚我们主要学习这四个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外治疗法等的方面的内容。5 n1 g# V5 b4 k! w+ ?, c
+ F' X, A- e. U. f, u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velinks.com/zywkx9 s" q; j! l7 W) X9 ^
       祝贺李源讲述《中医外科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癣、虫咬皮炎、疥疮、日晒疮”等疾病的有关内容。
, R2 L2 `( D5 k3 i3 p% y西医认为,皮肤癣菌病(dermatophytosis)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毛发、皮肤和指(趾)甲的浅部感染,但目前也有其引起深部感染的报告。临床上常见者为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及癣菌疹等。偶可累及深部组织。引起深部感染。皮肤癣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可引起病灶外皮肤的变态反应,称癣菌疹(dermatophytids)。皮肤癣菌病是一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皮肤科就诊病例中,次于皮炎和湿疹,而在感染性皮肤病中则居首位。
0 r5 E8 n: k* b; v8 ]( o: D: b$ Y虫咬皮炎、疥疮,也有相应的致病微生物,可以作为中医治疗的参考。  @2 N: j1 i4 D
中医对于这些疾病,可以发挥“外病内治”的优势,内服中药,也可以“外病外治”,充分发挥艾灸、烤香、熏洗、膏药等特色疗法的作用。9 E/ M: A$ \3 O& l& p  r0 l3 Y
有些疗法,很奇特,用一些植物煎汤,“顽固疾病,一洗了之”。/ T' l& D# {2 p7 u3 [( K1 ]1 h2 J

  F7 O! ?5 ~6 L+ A: M2 f1 Y5 y" V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5-24 22:38:56 | 阅读全部
       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5 A: Y7 p2 H) d& o7 S! \( s% a
       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本周五晚上(2019年5月24日)由河北医科大学雷宝淳为大家讲述《邓铁涛传》——国医大师邓铁涛访谈录。" z, G2 z0 d# @! m  \. U$ c: i2 y
8 c! i7 s( M: G* d
   本书由邓老的徒弟曹东义教授整理编辑。
. D5 X% T+ w$ g  t  A1 u: ^" r" G) h- R/ G8 b' U% q" z
本周五我们讲的内容是:
. ?5 d$ }* V; X  O, v第10节:        带教西学中,展示中医功夫        1 o. D: m- ?& v8 M5 P1 v' |
      卫生部党组1958年9月25日,向毛泽东并中央报送了《关于组织西医学中医离职学习班的总结报告》。同年10月11日,毛泽东在给杨尚昆的批示中,谈到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的问题,他说“此件(这个报告)很好。就这样,西学中离职学习班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l# d% k# |1 C3 B8 m
      毛泽东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让西医学习中医。广州中医学院办了高级西医学习中医班,要让这些西医相信中医,就必须在临床工作中,展示中医功夫,以疗效服人。
% Q6 g$ K/ ^* i* v* |5 m7 n3 Y     邓老作为“西学中班”的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取得可喜成就。* t: m! s7 L; e
   让我们一起期待雷宝淳的分享,欢迎批评指正。http://www.velinks.com/dttz
% @$ k+ ^* S6 _( ~* N, B8 K- w  P0 {祝贺河北医科大学雷宝淳讲述《邓铁涛传》——国医大师邓铁涛访谈录成功!
( g" o4 O  ?; V' K: d   第10节:        带教西学中,展示中医功夫        , X. y+ r' K2 M
      毛泽东主席把中医学评价为一个“伟大宝库”,把西医学习中医的事情说成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指示各地方党委“加以研究,遵照办理”,这样的“最高指示”下达之后,在全国引发了一次“西学中”的学术运动。毛泽东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他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说:“中国对世界有大贡献的,我看中医是一项。”邓铁涛先生所在的广州中医学院,是第一批成立的四所中医学院之一,自然要为西医学习中医工作做贡献。所以,1959年就在广州中医学院办了一个有81名学员参加的“高级西医学习中医班”。% Z4 M% f# M, \; j
邓铁涛先生当时正主持广东中医学院的教务工作,就直接参与了这个高级西医学习中医班的教学工作,抽调了一批骨干教员。比如,邓铁涛先生主讲《中医各家学说》,罗元恺先生讲《中国医学史》,朱敬修先生讲《中医学》,黄耀燊先生讲《中医骨伤科学》,大家都很认真。1960年10月,邓铁涛先生与广州中医学院的20名教师,在刘汝深副院长带领下,与中西医结合高级研究班的81名学员,一起入驻解放军157医院,因为这些学员里有32名是从各个部队里的西医人员里抽调上来的,他们都是系统学习过西医的青年骨干。他们的班长就是现今南方医学院的靳士英教授。
. y! t4 p9 U7 J6 j% ^靳教授现在已经80多岁了,但他一直自称是邓铁涛先生的学生,是邓老的“军中大弟子”。他曾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组组长、中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史杂志》编委;广州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他热衷振兴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潜心研究针灸、四诊、杂病、草药、医史,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有《新编中医学概要》(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华针灸经络穴位图》、《针灸经络穴位图解》等专著18部。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9项与中西医结合贡献奖。因医教研卓有成绩,曾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广州军区先进科技工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和成就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 `, ]* e' g4 e9 k/ K
靳教授有这么多成就,他一直说,这是1959年系统学习中医之后才获得的。他1927年出生,父亲是一个中医,因此他自幼就学过不少中医学的书籍。他1948年从长春大学医学院毕业。1959年的时候,他已经32岁,学业有成了,仍然认真学习中医。邓铁涛先生是他们的班主任,他们一起度过了难忘的3年时光。他的毕业论文“活血化瘀在临床的应用”,获得优秀论文二等奖,由卫生部长李德全亲自签发奖状,由此也可以想见当年国家对于西医学习中医的重视程度。
* a9 T+ x2 h) x- D8 [1 U! |) h$ |$ Y邓铁涛先生在157医院,主要是带教临床实习,除此之外,他们还确立了一个共同的研究目标,就是主要研究脾胃学说,那是一段值得怀念的日子。在那里中西医一起有机会合作起来,参与危重症的抢救工作。该院谢旺政委十分支持中医药的治疗,决定病人开不开刀,往往要征求中医的意见,并尊重中医的意见。这使邓铁涛先生有机会,和该院的医护同志一起,为了坚持中医为主的治疗,度过无数个捏着汗守护在危重病人床边的日日夜夜。当时和“西学中”的同志一起还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时间虽然只有一年多,但对邓铁涛先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因为解放以前中医的医院甚少,床位更少,中医对危重病人是在病人的家里,建立“家庭病床”,靠中医出诊来进行抢救的,历代的中医都是这样救治危重病症。解放后,医院增加很快,但病床99%是由西医主管的,中医只有会诊的机会,主管权不在自己手上,中医自己的附属医院病床又少得可怜,因此中医基本上失去了抢救危重病人的机会。, F6 U! ?" ~/ [. J
因为家庭病床的条件下,开展急症治疗不容易,中医建国后也失去了外出“行医”的自由,基本上都由“行医”变成了“坐医(坐堂)”。在西医搭建的平台上,中医药治疗急症更能发挥作用,这是后来人们形成的一个认识。1954、1955年石家庄的中医郭可明先生,就是在传染病医院里创造了中医治疗乙型脑炎的奇迹。6 e& L+ E3 S0 \/ P
邓铁涛先生介绍说,在一五七医院里,中医参加救治危重病人时,在决定是否采取手术的时候,中医的决定权最少也有50%,有时达75%。因为当时的确用中医药解决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取得了医院的信任与支持。比如,一个急性腹痛的战士,痛得嗷嗷叫,床栏几乎被他扭曲了,用了阿托品等药物治疗无效,由于诊断未明不敢用吗啡类止痛药。邓铁涛先生请针灸老师在他耳朵一个穴位扎针,他就马上安静下来了。又如一肠套迭已三天的患儿,经用中药及针灸也治愈了。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医老师与学员都受到了考验与锻炼。他们参与了不少急症病人的抢救:有几位年轻战士,在“瓜菜代,渡饥荒”的年代,吃了蕉头,引起肠梗阻,他们用中药解决了战士的梗阻问题,使他们免去开刀之苦。- ^7 o) H; c0 D" K* L$ u
中医们用事实证明了中医药在急诊领域里的重要作用,再加上医院里西医同道和领导的认可。事实教育了人们,中医药治疗急症也是大有可为的。解放军157医院的政委谢旺,因为肝硬化开刀,一直伤口不愈合,渗液不断。半夜里,他们去请邓铁涛先生。
, G  O9 D: }. N) K
. E  e' [/ h* \6 K+ N' Z* _4 q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5-25 22:58:38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9年5月2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讲述《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这本书的有关内容。
1 [/ n" O% C' ^+ ~          本书是由路志正先生   ( T% {4 t( S* B% ]4 G- Z( V5 o
与曹东义对话的形式成稿。
  ^3 G7 k5 i5 U  f+ @曹东义、路喜善、张波整理# j, i" F, V8 [& P0 X& Z4 ^& ~
          第二十节:重视脾胃- j+ X& m- {2 y: p4 R" B6 m
著书立说临床研究创新论* a" I% |. W7 A+ q
          脾胃为后天之本,升降之枢纽,治疗疾病多从脾胃入手。即使是心血管疾病,也不可受西医思维的影响,只知道活血化瘀。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或者地域的影响,人们患病之时往往多湿,通过利湿可以治疗众病,这是路志。正先生告诉学生们的辩证法。! A7 w+ s8 c) ^* F0 o
        这一节内容讲述完后,接着讲第二十一节内容:) c  W% G/ o0 `/ q5 ~
         出国讲学,广布杏林岐黄神术惠五洲* }9 n  G0 n/ r0 ]! o" _! u& U8 v
         在卫生部的时候,路志正先生就陪同过许多外国访问学者,向他们介绍中医学术。改革开放之后,对外交流增多,中医药走出来国门走向世界,这本来是一件好事。竟有投机分子,在国外败坏中医声誉,路老就利用各种机会,一边挽回他们的不良影响,一边努力传播优秀的中医文化。5 I  Y. c: V, N6 t) B
         届时我们与王群才一起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velinks.com/zjlzz
- q: p% J' e  Q4 f! X         祝贺王群才讲述《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 第二十节:重视脾胃; 第二十一节: 出国讲学,广布杏林岐黄神术惠五洲' i/ u$ R# D0 r8 k$ n
         曹东义:中医诊治疾病,需要考虑的因素多,是“合而治之”,不同于西医的“分而治之”。
& r* d) w" I' p- v5 p2 j路老:中科研应积极开展辨证和辨病的研究。我认为在辨病和辨证的研究中,首先要搞清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两者有机的结合,突出辨证论治,这是中医学的大特点。它通过四诊八纲。脏腑气血,病因病机等中医理论,对患者具体症状或不同的病理阶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诊断,并在治疗方面力求理法方药一致。从整体角度考虑疾病,由于每种疾病都有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是由疾病的自身矛盾所决定的,掌握这个基本矛盾,就可以制订治疗原则,投以有效的方药。但同一疾病由于体质、地域、心理、社会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和转归,这是由于每一时期和阶段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及时抓住这些矛盾,认真细致的辨证,观察其动态的变化,则任何寒热错杂和虚实夹杂的证候,都不难辨析。由此观之,辨病可以“执简驭繁”,辨证可以“随机应变”,分阶段治疗,通过长期细致深入的观察,就可以逐步摸索到治疗规律,由此促使中医理论上的升华和飞跃。
2 k! C" o/ y. X& {9 _: ]0 Z曹东义:中医的这个特点,前人叫做“治病必求于本”,“本立而道生”,对吧,路老?
) y) C6 ~7 d% Y% v# U# L3 i2 U路老:正是如此。内外妇儿都有自身的特点,在科研设计上要注意这些特点。如妇科有经带胎产四大证,儿童脏腑娇嫩,形体未充,不耐寒暑,外邪易侵,易伤肠胃积滞,或出现肺炎、咳喘、惊风等。对内科疾病我主张一个一个病的研究,以临床观察为主,结合季节之多发病,分批分期的进行系统的课题设计,先定出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治疗方案、实施细节和时间等。在设计中,要抓住有普遍共性的证候,如湿热为患,由于侵犯的部位不同,证候也异,但总的病机是共同的,只要去除湿热之邪,病便可得解。% m" ~, b9 `, Q7 d, J& W; f
曹东义:您讲的很对,中医研究不能失去中医的灵魂,否则就不是中医了。% i+ t4 M! J3 ^
路老:其次中医病名、证候、诊断标准的规范化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可以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要采取争鸣的方式,只有争论才能明理,才能进步和发展。另外人体、自然、社会的整体恒动观:中医科研必须考虑人、自然、心理、社会的关系,科研设计,特别是癌证、艾滋病、克山病、甲状腺疾病等疾病的研究中均应注意季节、气候、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作用。
) z% G# h  z* m6 T1 G, b# |( |曹东义:中医属于原创性科学,中医的研究应符合中医的自身特点,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2 H! n) x+ ?/ _路老:中医院是进行科研的基地,所以中医院的建设事关重要,中医院在结构上一定要突出中医特色,以中医临床为中心,包括中医管理、中医系统检查、中医治疗系统、中医康复系统,中医养生系统、治未病系统等,给中医科研人员有职有权,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完成科研工作。我并不反对中医科研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中医历来就有学习、吸取外国优秀文化和科技的传统,任何先进仪器均为我所用,以补我不足。我相信通过若干年或几个世纪的不懈努力,中医学定能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特色医学,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2 g1 {6 f! t& Y0 _
出国讲学,广布杏林岐黄神术惠五洲# a7 x) U! y! t  j5 [$ g' o' k
曹东义:路老,在您的日常工作中,出国讲学似乎是您又一项重要工作。" g+ v" C% W$ j2 ~- Y7 V# j* v! |
路老:是的。我先后到过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英国、比利时、瑞士、法国、美国、菲律宾、摩纳哥以及我国港澳台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每次出去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中医学术的交流,或者教学讲座,或临证应诊。说起来也很累,每次出去开会几乎都有我的大会发言。
# N9 n1 n8 W# F' [; k' n  h曹东义:路老,据说您为了研究风湿病的广泛性,每次出国访问,都很注意当地的气象和风土人情等资料?! E$ z; ~9 k+ k  B/ f& \5 }
路老:《灵枢·师传》提出:“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这的确是至理名言。1983年11月,我奉派赴泰国,交流中医药学术,开展医疗工作。由于华侨后裔扣泰国朋友有喜用中医药治病的习惯,故前来求诊者甚众,包括各个阶层。通过与大量病人接触,询其生活起居;观其形态色泽,问其病苦,而对其发病原因有所了解,为辨证论治,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使疗效有所提高。
6 B0 {, _9 @7 I$ N曹东义:泰国的气候环境怎样呢?
5 M# o( y4 {  @; ~% M路老:泰国地处东南亚,气候炎热,雨量充沛,7 h0 @, k0 Q# }2 n, y% B
  b2 J3 Z3 C; q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5-26 22:27:40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9年5月26日),由曹传龙接着讲《永远的大道国医》,他讲的小标题是:一代医家曹颖甫。' e4 X9 j! X; x* Q- H6 u( u
      曹颖甫,名家达,字颖甫(以字行于世),一字尹甫,号鹏南,晚年别号拙曹老人,生于清同治三年(1868),卒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江苏江阴周庄人,为清末民初中医经方大家、中医教育家及汉文学学者,传世医著有《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先生医案》(收录在王慎轩《医书医论精选》)中。曹颖甫的一生是为中医学继承和弘扬的一生,他禀承家学,溯源《内经》《难经》,旁及历代医家之说,学宗张仲景,善用经方;禀性刚直不阿,爱国兴教,面对日寇,大义凌然;德艺双馨,成就卓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名垂青史!面对今天式微的中医情景,曹颖甫那种“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以及侠肝义胆、忠贞爱国的情操都值得学习继承,从而来更好地复兴当代中医!总结小诗:一代医家曹家达,伤寒发微成一家。大义凌然抗倭寇,经方实验出奇葩。http://www.velinks.com/ddgy
) p4 m" v( M7 g$ M9 ~$ q) w               祝贺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他讲了:一代医家曹颖甫。' F- S% z# r9 m" D1 i& o
      曹颖甫先生与章太炎提倡《伤寒论》的学习一样,所不同的是他主要是在实践之中来证明,而不是靠著书立说。3 x3 c, P$ Q' i1 i. d+ q+ `: b

) K: c- w9 _- @6 P5 h& P$ d5 p当然,《经方实验录》本身就是从不太相信的角度开始的。
) W4 n# T( u+ N; m* `3 G, }# \如果有理论自信,有很崇拜的理由和见识,还需要“实验”吗?( p$ `" ^' P3 T: C* n2 z
- ], @( `! e9 J+ I* S2 |6 e
当然,这个实验也是写给后人看,别人看,西医看,科学看,所以,也是那个时候的特殊情况。
$ m; G+ R1 @) |/ Y9 O2 N7 D* d) l9 L$ O4 I
曹颖甫先生无愧于临床大家的地位,他很欣赏章次公先生,认为其真正传承了自己的学术成就。
. ?1 \# |7 y/ E* |/ \
8 g# d) q. x$ w; v1 c  i- M在曹颖甫先生70岁的时候,爆发了日本侵华战争,按说他长期生活在上海,不应该回到老家去。但是战乱逼着他回到故乡。# ]7 y# c; T& w, u6 d
没想到还有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日本鬼子竟然在他家乡欺负妇女,他岂能为了自身而假装看不见?!% n! l& p7 {, v* ~! S( W- Q
这个血性男人,老男人,怒不可遏,冲上去,用血肉之躯,一个人的抗战,就这样开始了。最后的结局很不好,他死的好惨!
6 a" V2 e3 p6 i中医的命运,被日本侵略雪上加霜,当时很多中医学校倒闭,中医人才遭遇飞来横祸不是个别现象。
8 Y0 m& M' s8 _8 O+ R+ U/ Z, j# ?4 N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