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6-13 19:57:00 | 阅读全部
             各位群友,各位同道:今晚,2019年6月12日(周四)我们继续有请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温病经典第62讲。 * K, V! b9 c  `4 t+ l4 I; L, i% H
- p4 y8 x+ J* t2 q1 j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list&catid=4! H) [8 x) N7 H! h$ F! z0 x! @" L
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今天晚上我们学习《温病条辨》的范围:% d3 k6 H  d6 j- ~0 s. i  ]9 ~" m
六十一、少阴三疟,久而不愈,形寒嗜卧,舌淡脉微,发时不渴,气血两虚,扶阳汤主之。
# _3 t5 w! I4 D0 `       《疟论》篇:黄帝问曰:时有间二日,或至数日发,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岐伯曰:其间日者,邪气客于六腑,而有时与卫气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数日乃作也。疟者,阴阳更胜也。或甚或不甚,故或渴或不渴。《刺疟篇》曰:足少阴之疟,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牖而处,其病难已。夫少阴疟,邪入至深,本难速已;三疟又系积重难反,与卫气相失之证,久不愈,其常也。既已久不愈矣,气也血也,有不随时日耗散也哉!形寒嗜卧,少阴本证,舌淡脉微不渴,阳微之象。故以鹿茸为君,峻补督脉,一者八脉丽于肝肾,少阴虚,则八脉亦虚;一者督脉总督诸阳,为卫气之根本。人参、附子、桂枝,随鹿茸而峻补太阳,以实卫气;当归随鹿茸以补血中之气,通阴中之阳;单以蜀漆一味,急提难出之疟邪,随诸阳药努力奋争,由卫而出。阴脏阴证,故汤以扶阳为名。' f7 K/ n3 l1 |# A0 q9 `/ b
       扶阳汤(辛甘温阳法)
4 f) W! L4 n4 \- _% O. l       鹿茸(生锉末,先用黄酒煎得,五钱)熟附子(三钱) 人参(二钱) 粗桂枝(三钱) 当归(二钱) 蜀漆(炒黑,三钱)9 B) [: @" i% z  o8 p5 W8 `
       水八杯,加入鹿茸酒,煎成三小杯,日三服。
  s" v$ ]+ E1 i5 ~, B3 o       六十二、厥阴三疟,日久不已,劳则发热,或有痞结,气逆欲呕,减味乌梅圆法主之。
% E. I' H  L+ N+ A       凡厥阴病甚,未有不犯阳明者。邪不深不成三疟,三疟本有难已之势,既久不已,阴阳两伤。劳则内发热者,阴气伤也;痞结者,阴邪也;气逆欲呕者,厥阴犯阳明,而阳明之阳将惫也。故以乌梅圆法之刚柔并用,柔以救阴,而顺厥阴刚脏之体,刚以救阳,而充阳明阳腑之体也。/ Q; W) J1 t$ t
       减味乌梅圆法(酸苦为阴,辛甘为阳复法)
5 A6 X% X/ _" [$ [: n5 y       (以下方中多无分量,以分量本难预定,用者临时斟酌可也)
: T2 o. R! x4 @' H+ |& {5 c* l  q       半夏 黄连 干姜 吴萸 茯苓 桂枝 白芍 川椒(炒黑) 乌梅. I6 \5 x- W, I  w$ U- O
       按疟痢两门,日久不治,暑湿之邪,与下焦气血混处者,或偏阴、偏阳、偏刚、偏柔;或宜补、宜泻,宜通、宜涩;或从太阴,或从少阴,或从厥阴,或护阳明,其证至杂至多,不及备载。本论原为温暑而设,附录数条于湿温门中者,以见疟痢之原起于暑湿,俾学者识得源头,使杂症有所统属,粗具规模而已。欲求美备,勤绎各家。, i. \; j+ K6 @4 \  m+ K
       六十三、酒客久痢,饮食不减,茵陈白芷汤主之。
: J( h8 B7 Y7 s       久痢无他证,而且能饮食如故,知其病之未伤脏真胃土,而在肠中也;痢久不止者,酒客湿热下注,故以风药之辛,佐以苦味入肠,芳香凉淡也。盖辛能胜湿而升脾阳,苦能渗湿清热,芳香悦脾而燥湿,凉能清热,淡能渗湿也,俾湿热去而脾阳升,痢自止矣。
5 x  {. s' P3 I7 q: W7 a! m" l       茵陈白芷汤方(苦辛淡法)
5 e, |: \* O: \7 U+ k! y" m$ @9 y% W       绵茵陈 白芷 北秦皮 茯苓皮 黄柏 藿香
- }  u3 J3 P+ v       六十四、老年久痢,脾阳受伤,食滑便溏,肾阳亦衰,双补汤主之。$ I/ P  L6 {9 e# O
       老年下虚久痢,伤脾而及肾,食滑便溏,亦系脾肾两伤。无腹痛、肛坠、气胀等证,邪少虚多矣。故以人参、山药、茯苓、莲子、芡实甘温而淡者补脾渗湿,再莲子、芡实水中之谷,补土而不克水者也;以补骨、苁蓉、巴戟、菟丝、覆盆、萸肉、五味酸甘微辛者,升补肾脏阴中之阳,而兼能益精气安五脏者也。此条与上条当对看,上条以酒客久痢,脏真未伤而湿热尚重,故虽日久仍以清热渗湿为主;此条以老年久痢,湿热无多而脏真已歉,故虽滞下不净,一以补脏固正,立法于此,亦可以悟治病之必先识证也。8 g% |$ @: K8 d  W! F8 u
       双补汤方(复方也,法见注中)
* q! G3 s# b2 m. B       人参 山药 茯苓 莲子 芡实 补骨脂 苁蓉 萸肉 五味子 巴戟天 菟丝子 覆盆子' |8 r% R7 I0 u2 a' h
       六十五、久痢,小便不通,厌食欲呕,加减理阴煎主之。% Q: x& U& e9 g0 F" X$ k9 C
       此由阳而伤及阴也。小便不通,阴液涸矣;厌食欲呕,脾胃两阳败矣。故以熟地、白芍、五味收三阴之阴,附子通肾阳,炮姜理脾阳,茯苓理胃阳也。按原方通守兼施,刚柔互用,而名理阴煎者,意在偏护阴也。熟地守下焦血分,甘草守中焦气分,当归通下焦血分,炮姜通中焦气分,盖气能统血,由气分之通,及血分之守,此其所以为理也。此方去甘草、当归,加白芍、五味、附子、茯苓者,为其厌食欲呕也。若久痢,阳不见伤,无食少、欲呕之象,但阴伤甚者,又可以去刚增柔矣。用成方总以活泼流动、对证审药为要。8 K5 o6 G# ^& A; \
       加减理阴煎方(辛淡为阳、酸甘化阴复法。凡复法,皆久病未可以一法了事者)
3 g4 Y9 X: ?* O. t8 ?       熟地 白芍 附子 五味 炮姜 茯苓0 @) D7 R3 k5 e( z  u
       六十六、久痢带瘀血,肛中气坠,腹中不痛,断下渗湿汤主之。
) L, {8 [- G% \. t" A* M- n8 |8 {       此涩血分之法也。腹不痛,无积滞可知,无积滞,故用涩也。然腹中虽无积滞,而肛门下坠,痢带瘀血,是气分之湿热久而入于血分,故重用樗根皮之苦燥湿、寒胜热、涩以断下、专入血分而涩血为君;地榆得先春之气,木火之精,去瘀生新;茅术、黄柏、赤苓、猪苓开膀胱,使气分之湿热,由前阴而去,不致遗留于血分也。楂肉亦为化瘀而设,
% F# Y# ^1 m& j) @. [6 S/ S3 R5 H; A/ E2 ?7 }  W/ o+ Q* w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6-14 09:22:30 | 阅读全部
       本周四(6月13日20:00)"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外科学》。" Q  n5 ^* }* M+ ?& L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中医外科疾病“猫眼疮、葡萄疫、瓜藤缠、风瘙痒。主要内容包括这三个病的概述、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
7 w( @0 J/ F2 F6 p0 W+ P4 }& x5 G6 [2 Z; o0 ~4 v. M+ P7 l' V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velinks.com/zywkx
/ {! B, r: K/ z1 F0 ?8 g       祝贺李源中医师讲述《中医外科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猫眼疮、葡萄疫、瓜藤缠、风瘙痒“的主要内容。
% f, R  e4 k. u( P. \( E) I猫眼疮是疮疡的外形像猫眼,冬春两季较为常见的皮肤病,为皮肤黏膜的急性炎症性病变,有自限性,每到冬春两季易复发,可能是对药物、感染、肿瘤等因素的一种过敏反应,寒冷是明显的诱发因素。皮损好发部位为:手背、足背、掌跖、面部、耳郭等处,对称分布。皮疹呈多形性急性炎症表现,初期为红斑、丘疹、风团、水疱,常见两种以上疹形同时存在。皮疹呈多形性,有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紫癜、风团等。可以多种疹形同时存在。典型皮疹为水肿性红斑丘疹,圆形中心暗红色或形成水疱,很像猫眼。
; N  z" I  b1 q5 I# z葡萄疫 ,疫证之一,出《外科正宗》卷四。属斑毒类病证。病由邪热入营,肌肉、腠理之分受其燔灼而外发于皮肤,斑色青紫如葡萄,故名。多见于幼童及青少年。清·邵仙指出“热蕴于胃,伤及血阴”(见《伤寒指掌》)为其主要病机。余奉仙《医方经验汇编》:“疫以是名者,乃以其色之青紫相似也……其形或如瓜瓣,或如萍背,亦有如指甲、青钱之大者,XXXX成片,梭圆不等,其色则紫中兼青……治之者当去其阳明之邪,清其血分之热,察其虚实及有无兼证……治法首先清血中之毒,使毒不内犯;益血中之气,使气能领血,气行毒化,或可成功。”治以《局方》活命金丹去元明粉,加西洋参;或以新订消癍活命饮(川大黄、黄芩、连翘、生甘草、山栀、苏荷、板蓝根、青黛、西洋参、当归、大生地、郁金、浮萍、紫菊花)治之。
3 T8 ]& B% O' F3 ^瓜藤缠是以小腿起红斑结节,犹如藤系瓜果绕胫,鲜红至紫红色,大小不等,疼痛或压痛,好发于小腿伸侧为临床特征的皮肤病。可见于现代医学的结节性红斑。
2 B5 v1 \) B! S, @风瘙痒,中医病名。风瘙痒是指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而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感觉异常性皮肤病。中医文献中又称之为风痒、血风疮、痒风、谷道痒、阴痒等。本病以自觉皮肤阵发性瘙痒,搔抓后常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和苔藓样变等继发性皮损为临床特征。临床上可分为局限性和泛发性两种。局限性者,以阴部、肛门周围瘙痒最多;泛发性者,则多泛发全身。本病多见于老年及青壮年,好发于冬季,少数也可夏季发病。相当于西医的皮肤瘙痒症。
, n# L; N: @. Z& s% j, u  p+ F       中医善于辨证论治,“以无为本”,也就是只要运用中医的“外病内治、内病外治,外病外治”等内外相关思想,运用特色诊治方法,都可以帮助患者,告别病患,恢复健康。
5 S+ }: R# a2 ]/ v( ?% q( v( X" Y  L7 i#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6-14 21:50:18 | 阅读全部
              本周五晚上(2019年6月14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黄小平和大家一起学习曹东义老师的著作《邓铁涛传》的第13节内容: 攻克世界医学难题重症肌无力  # f' p% X, y; o' i! }9 O* P
6 X, O" d, N: N& Y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问题,号称世界医学的难题,激素、免疫抑制、切胸腺三大医疗措施之后,如果病还不好,呼吸机也难救人一命。他用中医虚损理论,从脾胃入手,竟能强肌健力,使众多患者安全脱离呼吸机,重新站立起来,开始新生活。' F' i' g! m& e$ X8 L

- I. ^$ K- W; l% Y2 \9 R9 K             让我们一起期待黄小平的分享http://www.velinks.com/dttz
4 S0 U: n# V6 g- h& g) b; x    祝贺黄小平讲述《邓铁涛传》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走近国医大师邓老,感受攻克世界医学难题重症肌无力的学术魅力。  
. t3 Z& G7 y( @$ V4 V* A" S7 {5 ^2 g8 `$ m1 l) R2 ^( V
据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许贤豪教授《现代内科学》1998年版发表的统计资料,该病发病率为8~20人/10万人,按11亿人口计算,我国患此病人数约55万以上,若治疗不及时,则会使病人劳动力丧失,甚至危及生命,对社会和家庭都会带来种种的问题和困难。
% j& j6 u3 O) c4 b% [; S' m要攻克它,肯定困难不少。那么,邓铁涛先生是从哪里开始的?
2 d* p! l+ t" W) v* i+ K0 }& n3 }邓铁涛先生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接触这种病例,尽管它发病率很低,但是群众患病之后,知道西医没有好办法,就转向中医求救。中医在临床上探索治疗,一开始疗效不理想,就可能把疑难问题“逐级上交”,慢慢地邓铁涛先生手里就积攒了一些“躲不过去”的这样的疑难病症。9 y! P# f" ^. z; @: s6 x
因此,邓铁涛先生从临床中慢慢积累,也不断查阅文献典籍。他发现,不管西医所述的各种类型的重症肌无力是如何分类的,它们都以的肌肉无力为突出的证候表现。在中医的理论里,肌肉的“主管部门”,是五脏的脾脏。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李东垣,对于脾胃学说很有研究,著有《脾胃论》一书。邓铁涛先生潜心研究李东垣的学术思想,经过数十年的摸索,又融会了《难经》“虚损”之说,认为重症肌无力属脾虚,但又与李东垣所论的一般中气不足不同,是“因虚致损”。1 h5 C7 a! L& V
邓铁涛先生查到了《难经·十四难》,其中提出了五损的概念和治疗法则,其中包含着有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
8 B4 r/ R. B8 W  m4 `《难经》说:“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又说:“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
) F, R3 c7 [8 ~2 O0 g从《难经》的论述看来,这五损都是比较严重的疾病,其中论述的治疗方法也都是一些原则,没有具体的措施。! X5 x. ]' ?; x# B  ~) {4 W
邓铁涛先生认为,中医常说“虚损”,其实“虚”和“损”是不一样的。虚一般是功能低下,而损则多为脏器损伤,虚轻而损重。虚多在一脏,损可以累及多个脏腑。他依据“五脏相关”说推论:脾胃虚损可以进一步累计其他脏腑,而心肺肝肾的病变也可以反过来影响脾胃,形成错综复杂的多维联系。在这个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逐渐创立了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基本法则,这就是“重补脾胃,益气升陷,兼治五脏。”并且在制剂药师的配合下,研制成强肌健力饮(有口服液、有胶囊)为统帅之方。他攻克这个世界医学难题,完全是靠中医理论的指导。
  ~4 B1 _( ^6 K8 ^0 T* P邓铁涛先生与他科研团队的研究人员们,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至1986年,先后治疗了51例患者,逐渐加深了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掌握它的治疗规律。1986年10月,他们决心挑战这个世界难题,申报了国家课题。这个课题于1991年12月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2年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至今,这项研究仍在继续。而且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们专攻重症肌无力呼吸危象,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 q" a! {8 B5 O3 O# g5 [% ?- k
在30余年的漫长岁月中,邓铁涛先生领导重症肌无力课题组的成员,比如邓中光、刘小斌等救治了数百名重症肌无力患者,其中有生命之花含苞待放的儿童,也有年近古稀的老人;有工农群众,也有国家领导人。  R( P$ w. @6 F( s
邓铁涛先生每逢春节,都会收到很多贺年卡,其中不少就是重症肌无力康复病人寄来的贺卡。有一张签名“谢恩恩”的,就是肇庆市一位著名工艺师的女儿。她上小学时,患了重症肌无力,经邓铁涛先生治好后,她把原来的名字“谢欣欣”改名为“谢恩恩”,她请邓铁涛先生为她用书法写了“凤舞”两字挂在房间,激励自己战胜疾病。现在,她这只彩凤果然美梦成真,从小学升入中学,又读完了大学,成了国家有用的专业人才。2 }( }0 ~8 n" q$ h% v9 O
% j+ B/ \" ]5 s, D4 r2 t& `& h/ K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6-15 22:39:27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19年6月1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讲述《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这本书的有关内容。! Q; p4 c8 w, Y# L# @, P1 K
          本书是由路志正先生   ) x. f3 K" \0 U6 ~; `
与曹东义对话的形式成稿。
* X3 @1 E$ ]; A6 G曹东义、路喜善、张波整理
$ X$ I; R# B! _     第二十四节:乐育高徒,硕果累累授业解惑为传承
7 {4 e4 ]) y% v& \6 F9 l4 w         近些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视中医传承工作,路志正先生乐于把自己的学术经验传授给徒弟们。四面八方的弟子前来拜师学习,岐黄薪火在这些后来的中医手里得到传承。弟子们也由徒弟变成了师傅,中医事业必将走向伟大复兴。
( B: S# [8 [' Z% P2 x        届时我们与王群才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velinks.com/zjlzz
, D, t3 c# `$ `+ Y6 F             祝贺王群才讲述《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成功!0 O7 H4 G+ H2 G! Q+ n
     第二十四节:乐育高徒,硕果累累授业解惑为传承
- \  ]# r4 F0 p6 E' `2 ^6 {, g         曹东义:师带徒与高等中医院校的学历教育相结合,是培养中医临床人才的好方法。
4 L* P, h6 d) o8 }6 z' ?路老:1990年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颁发了《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截至目前,已先后三批对1607名老中医药专家配备继承人,进行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继承。为名老中医配备学术继承人这种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教育形式,有其鲜明的特点和不同于其它教育形式的教学规律。从培养目标来看,继承工作属于非学历的继续教育,要求基本掌握和达到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临床水平或技能水平;从教学内容来看,继承教学主要是学习继承指导老师已有的经验和专长,要求继承人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从教学方式来看,继承工作的教学以跟师临床实践为主,一方面,指导老师通过口传面授、临床应诊和实际操作,向继承人传授他们的经验和专长,另一方面,继承人通过跟师学习和不断实践,学习继承老师的经验和专长。/ }/ Q7 _* D% ]/ [& j
曹东义:应该说学校的教学,侧重于理论学习;而跟师学习除了把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之外,主要是积累经验,提高诊治疾病的能力,通过跟师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也增长自己的专业信心。2 d" w8 d: ~, B: T+ d: W+ L: h
路老:第一、二批共确定1021名(次)老中医药专家为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343名学术继承人。第一批继承工作着眼于抢救年事已高的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第二批继承工作调整为在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同时,侧重于培养高层次中医临床和中药技术人才。第一、二批已按照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完成了学习任务,出师率为84%左右。从总体上看,成绩是显著的。  k4 N7 W/ `$ }8 r/ w. s
曹东义:广东省中医院在师徒传承培养中医临床人才方面,特色鲜明,成就突出,为全国树立了一面旗帜,值得其它地方学习、借鉴。# v  I8 J' M4 I+ z2 b0 J' ]
路老:这的确是一个创新之举。过去中医界往往自成家法,流派不同,相互之间的交流比较少。现在,大家在一起交流、一起带徒弟,形成“名师与高徒”一起,集体式传授与继承学术的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 w0 r9 d- A$ _9 f$ k" s曹东义:路老,您也是这个活动的主要支持者和被邀请的著名专家,您带的高徒是谁啊?
4 r! {/ h7 A" N" Q6 h5 w( h路老:广东省中医院妇科主任王小云、内分泌科魏华主任拜我为师。我在前几批师带徒中就己经带了好多名弟子了,如广安门医院的刘宗莲、边永君、李平、王秋风,我的小女儿路洁也拜我为师参与了学习。其实在80年代中期我所带的研究生,大多是以继承老师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为主,如高荣林、胡兆垣、王鹏宇、李连成、王健、李方洁、李平、杨凤珍等,只是在后来根据要求又加了一些实验研究。外地的主动找我拜师的弟子也有很多,有些是西医院校毕业的,如山西的李廷俊、施边镇等。我还有一些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这些学生和弟子现在大多是医院的院长,或中医技术骨干。  b. ?7 G" B' m+ U: B! d& `
曹东义:真是名师荟萃,高徒云集啊。据说一方面您在广东带徒弟,另一方面徒弟们也到北京来跟师学习。9 ]; n* Q! V2 ~1 G
路老:正是这样。2002年魏华、王小云分别来到北京,跟我学习了一两个月。我平时每周出诊两次,但此次为了增加学生临床实践学习的机会,特意增加了门诊次数,以便多带学生出诊。
! \3 G1 O' H5 c
# i0 K, ^/ k& I2 [% j$ J7 d+ P6 m9 K8 e: J+ G& H) n
# O2 C& G' j9 N6 @9 H9 @

: ^' _3 a. _& r% W  ~" h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6-16 22:25:41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9年6月1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心理学》,她和大家一起继续讨论第三章“中医心理学临床基础”第二节“中医心理疾病的病因病机”的内容:病因包括体质因素、人格因素、内伤七情及社会因素及其他因素;病机分气机紊乱、脏腑失调、伤精耗血及聚痰成瘀等内容。
$ Z. |9 Q2 [# b* t' U           详情,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velinks.com/zyxlx, B* ]; k0 m, F8 Z9 E
        祝贺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心理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医心理学临床基础”第二节“中医心理疾病的病因病机”的内容:病因包括体质因素、人格因素、内伤七情及社会因素及其他因素;病机分气机紊乱、脏腑失调、伤精耗血及聚痰成瘀等内容。9 m* w/ j6 m* u
# c$ |+ N% Z# j6 z9 Z- z
          中医与西医不一样,西医说大脑管思想,精神和情绪,都在“大脑”。
$ [/ N2 \' m- n% @          中医不仅说“心主神明”,还有五神藏的观念,认为五脏都与人的精神情绪有关系,“十指连心”,脚趾头都能与人的精神情绪关系密切。不仅如此,凡是有形的部分,都有精神存在于内,就叫“形神一体”。# F3 G" j2 f+ j( R$ W, H

, d, Z7 K1 g* s% O4 |中医这个思想似乎“不科学”,其实这样认为才是“没知识”。因为,每一个细胞,都能应对环境,选择有利于自身的内容,阻挡不利因素进入细胞膜;并且,能够利用简单的环境条件,复制和繁育,进行分裂细胞,增殖整体,价值最大化。难道没有智慧,能做到吗?# O5 ~: [/ Y1 u7 _
        科学已经很发达了,但是连一颗小草也没造出来,一个细菌也制造不了。因为生命是自然整体生成的,神仙造不出,科学家也不能随意制造生命!8 y# I0 o7 j  X! Z

  l) X2 i' Y* r9 A" L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6-18 22:11:06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从今天(2019年6月17日))开始,马京雪讲述《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
5 H9 S- r; r+ f9 Y        《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去年的时候我们讲了一半,我们从今天开始接着去年的内容接着往下学习。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难经》对虚损病机的阐发,扁鹊论损至脉,是根据脉动次数多少进行推算而作出的论断,其原创性的学术思想,被其后的医学家所继承,并且逐渐发展成由“虚”到“损”的“虚损学说”。$ s5 D8 r6 r5 x/ Y  W9 D4 T: ]- O
       第四章、扁鹊医学的源头与影响,第一节、扁鹊继承前人的整体观。整体观是中医的核心概念,它是如何起源的?笔者认为,中医的整体观来源于女娲、伏羲文化。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的神话,把古人关于人与天地相关的思想表达出来,而伏羲八卦则把这种理念上升为哲学,三爻画的八卦之中,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文王演周易的时候,“兼三才而两之”成为六画卦的六十四卦。这是一个逐渐形成、不断完善推演天地人关系的哲学体系,它必然启发了扁鹊的思想。# [2 W8 ~8 s. [; h8 B1 S9 F3 V
        马京雪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http://www.velinks.com/bqwh
5 R$ g" b4 ]& T8 t3 j        祝贺马京雪讲述《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扁鹊论损至脉的有关内容。! H% ^: n  b' m6 ?# q
司马迁在《史记》之中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扁鹊对于脉学的研究很深入,他把人的脉搏与呼吸相联系,再和气血运行的长度相联系,计算出一昼夜之中,人体有多少次呼吸,多少脉动,气血运行的长度是多少,能在身体里边循环多少周。  S' H( O2 K( s& U0 z
扁鹊说气血循环“昼夜五十度”,说这“和于天道”。并由此计算出循环太快的至脉,以及循环太慢的损脉,都有五等不同程度。  P; I/ O, n3 M9 R4 V
司马迁赞扬扁鹊脉学“精明”,后世不能更改,一直到如今都是这样。- }4 M' `: r: c
一旦改了,就不是中医脉学了。
2 f; f' y( P9 _5 U7 x, L
' I9 T% G9 T7 H; J* ]% _& F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6-18 22:12:20 | 阅读全部
@所有人
' s# W1 F* L9 ]* x) ?( F4 l& f各位群友,各位同道:今晚,2019年6月18日(周二)我们继续有请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温病经典第63讲。 8 j- A5 G9 S& j  w0 Q4 y7 ^6 R
0 l6 d1 Z! z! V$ n- F3 O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list&catid=4
8 I* u  u  f" J( H0 n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一起学习《温病条辨》的内容范围:
9 H: z+ \7 c" z六十六、久痢带瘀血,肛中气坠,腹中不痛,断下渗湿汤主之。
  I" U! h/ o8 G6 u% G" P       此涩血分之法也。腹不痛,无积滞可知,无积滞,故用涩也。然腹中虽无积滞,而肛门下坠,痢带瘀血,是气分之湿热久而入于血分,故重用樗根皮之苦燥湿、寒胜热、涩以断下、专入血分而涩血为君;地榆得先春之气,木火之精,去瘀生新;茅术、黄柏、赤苓、猪苓开膀胱,使气分之湿热,由前阴而去,不致遗留于血分也。楂肉亦为化瘀而设,银花为败毒而然。
$ U5 s, o7 X8 x* H       断下渗湿汤方(苦辛淡法)
4 `8 k: a; X3 ]8 g3 N1 c       樗根皮(炒黑,一两) 生茅术(一钱) 生黄柏(一钱) 地榆(炒黑,一钱五分) 楂肉(炒黑,三钱)银花(炒黑,一钱五分) 赤苓(三钱) 猪苓(一钱五分)
* |! h6 z) u, J, m( w2 U       水八杯,煮成三杯,分三次服。/ J5 N0 l& g' J
       六十七、下痢无度,脉微细,肢厥,不进食,桃花汤主之。
# Z; z# [8 O  g1 P! _; N" }       此涩阳明阳分法也。下痢无度,关闸不藏;脉微细肢厥,阳欲脱也。故以赤石脂急涩下焦,粳米合石脂堵截阳明,干姜温里而回阳,俾痢止则阴留,阴留则阳斯变矣。
- V) y+ I% i# Q, k7 o" l8 I       桃花汤(方法见温热下焦篇)- j2 `! y. U& d* r5 e( U0 \( t' R
       六十八、久痢,阴伤气陷,肛坠尻酸,地黄余粮汤主之。- F3 v# ^$ N4 J5 U6 n/ H9 ]
       此涩少阴阴分法也。肛门坠而尻脉酸,肾虚而津液消亡之象。故以熟地、五味补肾而酸甘化阴;余粮固涩下焦,而酸可除,坠可止,痢可愈也(按石脂、余粮,皆系石药而性涩,桃花汤用石脂不用余粮,此则用余粮而不用石脂。盖石脂甘温,桃花温剂也;余粮甘平,此方救阴剂也,无取乎温,而有取乎平也)。' X( \. @) R2 q' z
       地黄余粮汤方(酸甘兼涩法)+ ]1 n3 F$ F) H) u$ n8 G) R
       熟地黄 禹余粮 五味子8 c5 ^* v0 C6 R% H3 ^6 _  ?! ?
       六十九、久痢伤肾,下焦不固,肠腻滑下,纳谷运迟,三神丸主之。( V' u+ ?1 U  [5 r- f& E) X, ?
       此涩少阴阴中之阳法也。肠腻滑下,知下焦之不固;纳谷运迟,在久痢之后,不惟脾阳不运,而肾中真阳亦衰矣。故用三神丸温补肾阳,五味兼收其阴,肉果涩自滑之脱也。
6 O9 g  _2 q: l/ e" d       三神丸方(酸甘辛温兼涩法,亦复方也)
- c3 K( l$ c4 F! M1 x! Z9 d       五味子 补骨脂 肉果(去净油)
+ C! t6 l0 A; F) g! F" t       七十、久痢伤阴,口渴舌干,微热微咳,人参乌梅汤主之。
6 f' l; w7 i# n; Z  C/ G2 s2 `       口渴微咳于久痢之后,无湿热客邪款证,故知其阴液太伤,热病液涸,急以救阴为务。8 s5 }6 `; {# y4 m0 _
       人参乌梅汤(酸甘化阴法)
, e: v4 f5 X/ S6 S       人参 莲子(炒) 炙甘草 乌梅 木瓜 山药( Q( C$ C3 k' Q3 M- I" I
       按:此方于救阴之中,仍然兼护脾胃。若液亏甚而土无他病者,则去山药、莲子,加生地、麦冬,又一法也。
& ^9 Q  S$ `! W( H- |6 h       七十一、痢久阴阳两伤,少腹肛坠,腰胯脊髀酸痛,由脏腑伤及奇经,参茸汤主之。" S8 u1 y/ o1 y) K
       少腹坠,冲脉虚也;肛坠,下焦之阴虚也;腰,肾之府也;胯,胆之穴也(谓环跳);脊,太阳夹督脉之部也;髀,阳明部也。俱酸痛者,由阴络而伤及奇经也。参补阳明,鹿补督脉,归、茴补冲脉,菟丝、附子升少阴,杜仲主腰痛,俾八脉有权,肝肾有养,而痛可止,坠可升提也。+ n: F# Z# z. T" |# u& ?( @
       按:环跳本穴属胆,太阳少阴之络实会于此。
3 ]7 z" g4 y) n6 C0 x& t       参茸汤(辛甘温法)2 E# [/ c# m/ T
       人参 鹿茸 附子 当归(炒) 茴香(炒) 菟丝子 杜仲
+ l; ]" _& R. X2 x% l' z- n       按:此方虽曰阴阳两补,而偏于阳。若其人但坠而不腰脊痛,偏于阴伤多者,可于本方去附子加补骨脂,又一法也。
1 {3 q% i0 |5 L0 K- C8 B       七十二、久痢伤及厥阴,上犯阳明,气上撞心,饥不欲食,干呕腹痛,乌梅圆主之。
9 M  G+ Q* C3 q       肝为刚脏,内寄相火,非纯刚所能折;阳明腑,非刚药不复其体。仲景厥阴篇中,列乌梅圆治木犯阳明之吐蛔,自注曰:又主久痢方。然久痢之症不一,亦非可一概用之者也。叶氏于木犯阳明之疟痢,必用其法而化裁之。大抵柔则加白芍、木瓜之类,刚则加吴萸、香附之类,多不用桂枝、细辛、黄柏。其与久痢纯然厥阴见证,而无犯阳明之呕而不食撞心者,则又纯乎用柔,是治厥阴久痢之又一法也。按泻心寒热并用,而乌梅圆则又寒热刚柔并用矣。盖泻心治胸膈间病,犹非纯在厥阴也,不过肝脉络胸耳。若乌梅圆则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 q) i: _( }+ p, _! Z% h
       乌梅圆方(酸甘辛苦复法。酸甘化阴,辛苦通降,又辛甘为阳,酸苦为阴)
; `0 h. P/ c! ?3 s) C9 w       乌梅 细辛 干姜 黄连 当归 附子 蜀椒(炒焦去汗) 桂枝 人参 黄柏
- o6 Q: E, q* t* \) `' W$ ]       此乌梅圆本方也。独无论者,以前贤名注林立,兹不再赘。分量制法,悉载伤寒论中。
8 {& ^' `8 Q' u9 h  q1 k       七十三、休息痢经年不愈,下焦阴阳皆虚,不能收摄,少腹气结,有似癥瘕,参芍汤主之。
! i5 M: g+ s, B1 q+ Y1 l       休息痢者,或作或止,止而复作,故名休息,古称难治。所以然者,正气尚旺之人,即受暑、湿、水、谷、血、食之邪太重,必日数十行,而为胀、为痛、为里急后重等证,必不或作或辍也。其成休息证者,大抵有二,皆以正虚之故。一则正虚留邪在络,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而见积滞腹痛之实证者,可遵仲景凡病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当下之例,而用少少温下法,兼通络脉,以去其隐伏之邪;或丸药缓攻,俟积尽而即补之;或攻
6 I  H) a) Y- s, h1 [( b' {( Q0 J* J% y6 e% d/ p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6-18 22:13:51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9年6月18日),由张培红副秘书长为大家讲述《瘟疫论译注》的第九讲。她与大家一起交流吴又可关于瘟疫过程之中,辨证论治的一些独特认识。
  `! h) Z+ z, S& W       讲述的主要内容是:《瘟疫论》的 “狂汗”、“发斑”、“数下亡阴”、“解后宜养阴忌投参术”这几则医论的内容,以及托里举斑汤、清燥养荣汤、柴胡养荣汤、承气养荣汤、蒌贝养荣汤的运用。1 ?* X( x% E$ L8 h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精彩讲述与分享。http://www.velinks.com/wyl
/ N% B# `0 ^9 U              祝贺张培红主任讲述《瘟疫论译注》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吴又可关于瘟疫过程之中, “狂汗”、“发斑”、“数下亡阴”、“解后宜养阴忌投参术”等问题。
& T) E& w0 [9 E. m所谓狂汗,就是疫邪从所伏藏的膜原溃散,向外传导欲从汗出而解散。由于病人体质强盛,腠理致密,阳热之气冲击肌表,不能立即腠理开泄,汗不能出,所以病人突然憋躁烦乱不安,坐立不宁,就象疯了狂了一样。过了一会儿,病人汗出很多,汗水如同被雨淋了一样流下来,先前的烦躁狂乱立即停止,脉搏也由躁数变为安静,身体也从发热转为凉爽,疾病就好象一下子痊愈了一样。2 w% T* s. l/ ]+ K7 u+ [
“狂汗”在外感热病过程之中,时有发生,只是程度有所不同。它的出现反映了邪正斗争,在疫病过程中的激烈程度,与战汗时的正气已伤不同,此时正气尚盛,在驱邪外出的过程中,遇到阻碍发生冲击、震荡,致使出现精神烦躁如狂的现象。2 p# S0 R/ ^1 x0 Y- x. L, ~* V6 b% i: q
喻嘉言云:“天地郁蒸而雨作,人身烦闷而汗作。”
3 p/ n# ^( ~2 R7 V' D! E龚绍林云:“尝治一童子,脉数而洪浮,口中谵语,夜卧不安,用清燥养营汤合白虎汤,加辰砂八分。一服脉症不稍减,随合二剂为一剂服之,嘱其父母曰:现在胡言,将来必狂汗而愈。午后果发狂大汗,霍然而愈。吴师之言神验也。”
7 v+ y5 j! O% L# q  I. u! w龚氏深信吴又可学说,又在实践中发展其理论,加用清燥养营汤合白虎汤,养阴清热以资汗源清邪热,确有扶正祛邪之妙,足补吴又可之未备。% L' r8 q- q' A# f
中医外感热病学家对于发斑的认识,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素问》、《伤寒杂病论》、华佗、郭壅等都对发斑有过论述,但对于后世温病学影响最大的应当是吴又可,是他第一次论述了战汗属气分,斑属血分。叶天士《温热论》所论“然斑属血者恒多,疹属气者不少,斑疹皆是邪气外露之象。”此与吴又可体现出学术上的继承关系。
1 N0 e; Q; u, B8 r+ ?! M龚绍林云:“凡病后发斑,或不见甚病,或发风丹,或发斑疹者,皆是邪从外解。纵令痒甚,切不可用药洗之。致邪复入内,有下症则下之。或内陷者,则托举之。痒甚者,归尾、生地、赤芍及去风火之剂调理之。斑愈而病亦去矣。无上诸症,不用药品亦愈。”# [6 w; \/ V1 N4 `( |
“数下亡阴”是温热病治疗过程中,难于避免的现象。吴又可提出的用清燥养荣汤来养阴退热和使用承气养荣汤进行治疗,实在是吴鞠通《温病条辨》增液汤、增液承气汤的先驱,是增水行舟疗法的滥觞。
1 l+ r1 T' S- {5 [  M吴鞠通《温病条辨》云:“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应下失下,正虚不能运药,不运药者死,新加黄龙汤主之。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主之。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导赤承气汤主之。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牛黄承气汤主之。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增液汤,再不下者,增液承气汤主之。”“其阳明太热,津液枯燥,水不足以行舟,而结粪不下者,则以增液合调胃承气汤,缓缓与服,约二时服半杯沃之,此一腑中气血合治法也。”
& d- h$ D" M) d1 Z 孔毓礼曰:“津液枯干,似应下之证。须知此时必无大热,或掌心微热,或至夜热加,脉显细急无力,神气清明为辨”。$ S$ C  K9 S, o  |3 N
龚绍林曰:“疫证经多下,或日久失下,致火燥血枯者,宜承气养荣汤。或右寸与左寸无力,而又有下证,宜陶氏黄龙汤下之,庶免亡阴之咎”。
9 y" s7 O6 @) k, t3 W4 _
6 e3 X# t/ q# Z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6-19 22:24:30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9年6月1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和大家共同复习《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这一章节。, f+ O5 A7 }% ]( F% z0 Z6 z- h
        气与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脏腑的生理现象、病理变化,均以气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津液代谢失常多继发于脏腑病变,而又反过来会加重脏腑的病变,使病情进一步的发展,气血津液的运行失常或生成不足,是气血津液病证的基本病机。气血津液病证是指在外感或内伤等病因的影响下,引起气血津液的运行失常,输布失度,生成不足,亏损过度,从而导致的一类病症,内科的多种病症均不同程度的与气血津液有关,本章着重讨论病机与气血津液密切关系的病证,包括气机郁滞引起的郁证,血溢脉外引起的血证,阴津亏损引起的消渴,津液外泄过度引起的自汗盗汗,脾虚痰湿偏盛引起的肥胖。以及正虚邪结,气血痰湿毒蕴结引起的癌变等。# R- V  q0 A$ A
       请大家关注收听王秀民的精彩讲述与分享。http://www.velinks.com/zynkx" i2 t0 A5 {) J. H( X
          祝贺王秀民主任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气血津液病证这一章节的有关内容。( N' e8 X) n" ^( i  P* j0 D! R5 I; I
  中医脏腑经络、气血精津液构建人体的整体性,并且赋予它们不同的生理特性。' A+ d% a0 x9 \8 f; C9 {
在病理的情况下,它们失常的表现各不相同,有彼此影响,互相关联,错综复杂。. c- T4 Q2 H& Q/ J6 j2 q
什么是气血津液?黄帝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在《内经》之中,岐伯回答了他的问题。其实,黄帝与岐伯,只是托名,真正的“医学问对”,是由扁鹊师徒完成的。7 O# A( |. Q- N9 C) [1 @
“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何谓液?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9 o6 I$ X/ B" x
气血有病之后的表现,《内经》也有很多论述。比如:“黄帝曰:六气有,有余不足,气之多少,脑髓之虚实,血脉之清浊,何以知之?岐伯曰: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痹,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候也。黄帝曰:六气者,贵贱何如?岐伯曰: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 b. T0 w4 z4 Z0 t; E  |9 j7 M

0 Y" {+ M8 q5 Q* N0 l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6-21 10:49:51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马京雪 于 2019-6-21 10:52 编辑 ( y7 u; q, L: \) x- z9 h9 {; A1 ?

% W: a+ B: u) {- Y4 h     本周四(6月20日20:00)"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外科学》。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中医外科疾病“牛皮癣、白疕?风热疮、紫癜风、白驳风”。主要内容包括这四个病的概述、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
4 {6 S8 ~$ _. X5 m4 o, r$ F$ U: E' D2 b, Z2 `' f9 h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velinks.com/zywkx
7 O& T3 I- U& _( o6 i       祝贺李源中医师讲述《中医外科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牛皮癣、白疕、风热疮、紫癜风、白驳风”的有关内容。! x8 P/ s- v/ y  J( @6 Y4 D
牛皮癣被当做“银屑病的俗称”,已经有很多年了,“白疕”的称呼,不仅远离了大众,就是很多中医也不了解。其实牛皮癣的中医名称虽然不雅,但是更准确地揭示了这个病不仅仅是脱屑,更重要的是皮肤的改变如牛皮那样革化,是一个很顽固的过程。初起为炎性红色丘疹,约粟粒至绿豆大小,以后逐渐扩大或融合成为棕红色斑块,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基底浸润明显,表面覆盖多层干燥的灰白色或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表面鳞屑,逐渐露出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称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则出现小出血点,称点状出血现象。白色鳞屑、发亮薄膜和点状出血是诊断银屑病的重要特征,称为三联征。皮损形态: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环状、带状、泛发性、脂溢性皮炎样、湿疹样、蛎壳状、扁平苔藓样、慢性肥厚性、疣状等。; g1 n: W! I. Z/ W: Z( t' Z

8 J, m: p8 g1 z      和牛皮癣“被更名”银屑病一样,很多中医传统的病名不容易查到了,白驳风就是白癜风。
2 l8 Z$ }6 x6 \+ s紫癜风网上说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紫红色的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剧烈瘙痒为临床特征。好发于成人,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相当于西医所指的扁平苔癣。
4 g; z6 u+ I. n) J  e4 k8 [- f与前几个根据病状特点命名的外科病不一样,风热疮是按照病因命名的,尽管它的名称也和外在表现有一定联系,但是,既然是“风热”为主要病机,那么,就可以在舌脉和其他身体状况之中找到依据。
$ ]( ~7 N3 k9 G: B. \中医外科急病的名称虽然有很多不被重视和采信,但是,中医绝对不是没有凭据,而且是“以无为本”,立这个病名,就是为了消除这个病痛。  U# ~( [9 U! T" o

0 X, y$ G7 B9 N& J# w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