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燕赵中医

楼主: 曹东义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5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28
QQ
发表于 2019-9-30 19: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2019年9月29日),由曹传龙接着讲《永远的大道国医》,他讲的小标题是:一代医家陈修园
" u( p/ P# M0 z4 _8 ^4 o  n! t% b        陈修园(1753—1823),名念祖,字修园,又字良友、良有、长有,号慎修,福建长乐人,为清代著名医家,传世医著有《灵素节要浅注》《金匮要略浅注》《金匮方歌括》《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括》《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女科要旨》《神农本草经读》《医学三字经》《时方秒用》《时方歌括》《景岳新方砭》《伤寒真方歌括》《伤寒医诀串解》《十药神书注解》《南雅堂医案》等。陈修园出生家庭贫寒,为了生计而是半治举子业,半习医学。在医学方面,他主张以《内经》为体,以仲景方为用;研究《伤寒论》深受张志聪、高世栻、张锡驹等影响,主张维护旧论,反对擅改原文;并继承发展了“六经气化学说”,应用气化学说解释六经。他的一生为官廉洁,为医勤于著述,致力于医学的普及和教育。陈修园这种从普及、通俗、收徒的方式来传播、弘扬中医学的精神,对于今天有志于复兴中医学的莘莘学子们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今,中医学正在一步步走向式微衰败,在民间中医荡然无存、野生中草药遭到人为大势破坏、广大基层老百姓又渴望中医药的情景下,陈修园无疑是当今复兴中医学之仁人志士的榜样而大显奇光异彩!http://www.ynjkcy.com/ddgy
& d3 t: S) _) h9 W
8 i+ |& D9 ^/ z( u) x8 y5 Q         祝贺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清代医家陈修园(1753—1823)的学术成就。( u; l- N2 H' O. y3 F- w/ z; s
         陈修园,虽然是福建长乐人,在当地学医,但是很长时间在河北省为官,治病救人,他也应该是“河北历史名医”。
% u" @3 K1 o* ~          他注重经典的传承与研究,尤其是对张仲景著作的研究格外用力,同时他也很重视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工作,写出了重要的中医科普著作。
% [3 @5 X9 k7 W6 ~% O6 _        当然,由于他格外用力于经典的传承,因此,他对于李东垣开创的虚损病机研究,对于张景岳创造的新方,有过分严厉的挑剔,这是后来者应该避免的。. c6 F7 U+ w/ ?
         陈修园作为清代著名医家,其传世的众多医著,如《灵素节要浅注》《金匮要略浅注》《金匮方歌括》《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括》《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女科要旨》《神农本草经读》《医学三字经》等,至今仍然是学习中医的重要参考书。* K* k9 r* p- n2 [5 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5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28
QQ
发表于 2019-9-30 21: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本周一(2019年9月30日)由马京雪和大家一起学习陈士铎的《辨证录》。2 `; d3 I7 @8 \( [& N, I$ k
        本周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r: B1 j7 @  Q+ x! i5 p
        11,冬月妇人伤寒,发热至六七日,昼则了了,夜则谵语,如见鬼状,按其腹则大痛欲死。8 P  q' E4 ^' @0 l
        12,冬月伤寒,项背强几几 ,汗出恶风。
5 J% G5 u1 P: z        13,冬月伤寒,头痛几几,下利。
! w' n; v7 j) A5 T' ~        14,冬月伤寒,六七日后头疼目痛,寒热不已。: Z  o! e) H( y9 k
         15,冬月伤寒五、六日,吐泻后又加大汗,气喘不得卧,发厥者。
/ x0 `" \' D3 J9 p         敬请期待马京雪的分享,欢迎大家交流。http://www.ynjkcy.com/bzl- L! f( ?3 @( p! w  @
: ?. F& [, _3 t: [7 f. o% g
祝贺马京雪讲述陈士铎《辨证录》成功!8 i4 h* \: J8 `  c1 z
     张仲景《伤寒论》经过宋代林亿等人的校勘,刻版印行之后,在学术界广为流传,再也不是孙思邈时代抄书的“江南诸师密仲景方不传”了,政府推动,技术进步,广为流传,使源于《汤液经》的《伤寒论》广为流传,宋代为之“补亡”“注释”“增补”的著作层出不穷,也有人用图表、歌扩来“科普”,促进张仲景学说的广泛传播,到明清时期可以说成为尽人皆知,大家普遍遵守的“经方”了。
9 y7 x0 U2 f. N( }5 k" V9 r8 }     陈士铎自称接受了神仙传授的医药方书,所用的方子,仍然是张仲景的经方。
: g8 ~( k2 ~) V当然,陈士铎不是原方不变地使用经方,而是根据病情及时加减,甚至方名也改了,不再是张仲景的名称了。这种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尊古不泥古的表现。
  F* D/ X$ ~* C0 k0 |《辨证录》闪烁着“观其脉症,随证治之”的光辉。
5 S# s' q' l! ~1 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5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28
QQ
发表于 2019-10-1 21: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群友,各位同道:今晚,2019年10月1日(周二)我们继续有请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温病经典第76讲。 " X) a$ G! {2 \3 ]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list&catid=48 r! h8 B! y' \* u* l; a2 P( S
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今天晚上我们一起学习《温病条辨》的范围:
+ o1 s# x; u9 a0 U& E( w疳疾论3 T( e- q& ~8 l9 h3 |
疳者,干也,人所共知。不知干生于湿,湿生于土虚,土虚生于饮食不节,饮食不节,生于儿之父母之爱其子,惟恐其儿之饥渴也。盖小儿之脏腑薄弱,能化一合者,与一合有半,即不能化,而脾气郁矣。再小儿初能饮食,见食即爱,不择精粗,不知满足,及脾气已郁而不舒,有拘急之象,儿之父母,犹认为饥渴而强与之。日复一日,脾因郁而水谷之气不化,水谷之气不化而脾愈郁,不为胃行津液,湿斯停矣。土恶湿,湿停而脾胃俱病矣。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中焦不受水谷之气,无以生血而血干矣。再水谷之精气,内入五脏,为五脏之汁;水谷之悍气,循太阳外出,捍卫外侮之邪而为卫气。中焦受伤,无以散精气,则五脏之汁亦干;无以行悍气,而卫气亦馁,卫气馁故多汗,汗多而营血愈虚,血虚故肢体日瘦,中焦湿聚不化而腹满,腹日满而肢愈瘦,故曰干生于湿也。医者诚能识得干生于湿,湿生于土虚,且扶土之不暇,犹敢恣用苦寒,峻伤其胃气,重泄其脾气哉!治法允推东垣、钱氏、陈氏、薛氏、叶氏,诚得仲景之心法者也。疏补中焦,第一妙法;升降胃气,第二妙法;升陷下之脾阳,第三妙法;甘淡养胃,第四妙法;调和营卫,第五妙法;食后击鼓,以鼓动脾阳,第六妙法(即古者以乐侑食之义,鼓荡阳气,使之运用也);《难经》谓伤其脾胃者,调其饮食,第七妙法;如果生有疳虫,再少用苦寒酸辛,如芦荟、胡黄连、乌梅、使君、川椒之类,此第八妙法,若见疳即与苦寒杀虫便误矣;考洁古、东垣,每用丸药缓运脾阳,缓宣胃气,盖有取乎渣质有形,与汤药异岐,亦第九妙法也。5 D1 v8 e( y1 B0 y- a
       近日都下相传一方,以全蝎三钱,烘干为末,每用精牛肉四两,作肉团数枚,加蝎末少许,蒸熟令儿逐日食之,以全蝎末完为度,治疳疾有殊功。愚思蝎色青,属木,肝经之虫,善窜而疏土,其性阴,兼通阴络,疏脾郁之久病在络者最良,然其性剽悍有毒。牛肉甘温,得坤土之精,最善补土,禀牡马之贞,其性健顺,既能补脾之体,又能运脾之用。牛肉得全蝎而愈健,全蝎得牛肉而不悍,一通一补,相需成功,亦可备用。一味金鸡散亦妙(用鸡内金不经水洗者,不拘多少,烘干为末,不拘何食物皆加之。性能杀虫磨积,即鸡之脾,能复脾之本性)。小儿疳疾,有爱食生米、黄土、石灰、纸、布之类者,皆因小儿无知,初饮食时,不拘何物即食之。脾不能运,久而生虫,愈爱食之矣。全在提携之者,有以谨之于先;若既病治法,亦惟有暂运脾阳,有虫者兼与杀虫,断勿令再食,以新推陈,换其脏腑之性,复其本来之真方妙。
+ F# G0 |$ d9 Q1 D痘证总论7 B) [5 H. ?1 U9 }  h
《素问》曰:治病必求其本。盖不知其本,举手便误,后虽有锦绣心思,皆鞭长莫及矣。治痘明家,古来不下数十,可称尽善,不比温病毫无把握,尚俟愚陋之鄙论也。但古人治法良多,而议病究未透彻来路,皆由不明六气为病,与温病之源。故论痘发之源者,只及其半,谓痘证为先天胎毒,由肝肾而脾胃而心肺,是矣。总未议及发于子午卯酉之年,而他年罕发者何故。盖子午者,君火司天;卯酉者,君火在泉。人身之司君火者,少阴也。少阴有两脏,心与肾也。先天之毒,藏于肾脏,肾者,坎也,有二阴以恋一阳,又以太阳寒水为腑,故不发也,必待君火之年,与人身君火之气相搏,激而后发也。故北口外寒水凝结之所,永不发痘。盖人生之胎毒如火药,岁气之君火如火线,非此引之不发。以是知痘证与温病之发同一类也。试观《六元正纪》所载温厉大行,民病温厉之处,皆君相两火加临之候,未有寒水湿土加临而病温者,亦可知愚之非臆说矣。' D# J6 `( W0 \  T4 I
痘证禁表药论4 l6 I3 h8 V1 @
表药者,为寒水之气郁于人之皮肤经络,与人身寒水之气相结,不能自出而设者也。痘证由君火温气而发,要表药何用?以寒水应用之药,而用之君火之证,是犹缘木而求鱼也。缘木求鱼,无后灾;以表药治痘疮,后必有大灾。盖痘以筋骨为根本,以肌肉为战场,以皮肤结痂为成功之地。用表药虚表,先坏其立功之地,故八、九朝灰白塌陷,咬牙寒战,例靥黑陷之证蜂起矣。古方精妙不可胜数,惟用表药之方,吾不敢信。今人且恣用羌、防、柴、葛、升麻、紫苏矣。更有愚之愚者,用表药以发闷证是也。痘发内由肝肾,外由血络,闷证有紫白之分:紫闷者,枭毒把持太过,法宜清凉败毒,古用枣变百祥丸,从肝肾之阴内透,用紫雪芳凉,从心包之阳外透;白闷则本身虚寒,气血不支之证,峻用温补气血,托之外出,按理立方,以尽人力,病在里而责之表,不亦愚哉!
0 R' X& @  N- u# m痘证初起用药论
3 v) K- C5 o# W' X: C痘证初起,用药甚难,难者何?预护之为难也。盖痘之放肥,灌浆,结痂,总从见点之初立根基,非深思远虑者不能也。且其情势未曾显张,大约辛凉解肌,芳香透络,化浊解毒者,十之七、八;本身气血虚寒,用温煦保元者,十之二、三。尤必审定儿之壮弱肥瘦,黑白青黄,所偏者何在?所不足者何在?审视体质明白,再看已未见点,所出何苗?参之春夏秋冬,天气寒热燥湿,所病何时?而后定方。务于七日前先清其所感之外邪,七日后只有胎毒,便不夹杂矣。
. }1 ]2 z+ w* P6 _. u% 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5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28
QQ
发表于 2019-10-2 20: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9年10月1日),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瘟疫论译注》的第二十五讲。( V+ M2 T, y/ r, v$ C' h
       吴又可非常明确的提出了著名的“疫有九传”的瘟疫病传变规律,那么“疫有九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精彩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wyl
7 \: L% @- B/ H, z% P+ m) ]- ]6 ^$ u- f  B( C" w
【原文】
% Q# f4 w  ~6 z7 x夫疫之传有九,然亦不出乎表里之间而已矣〔1〕。所谓九传者,病人各得其一,非谓一病而有九传也。盖温疫之来,邪自口鼻而入〔2〕,感于膜原,伏而未发者不知不觉〔3〕。已发之后,渐加发热,脉洪而数,此众人相同,宜达原饮疏之〔4〕。继而邪气一离膜原,察其传变,众人不同者,以其表里各异耳。有但表而不里者,有但里而不表者,有表而再表者,有里而再里者,有表里分传者,有表里分传而再分传者,有表胜于里者,有里胜于表者,有先表而后里者, 有先里而后表者,凡此九传,其去病一也〔5〕。医者不知九传之法,不知邪之所在, 如盲者之不任杖,聋者之听宫商,无音可求,无路可适,未免当汗不汗,当下不下,或颠倒误用,或寻枝摘叶,但治其证,不治其邪,同归于误一也〔6〕。4 |/ p2 U$ k" F) n: I
所言但表而不里者,其证头疼身痛发热,而复凛凛,里无胸满、腹胀等证,谷食不绝,不烦不渴,此邪气外传,由肌表而出,或自斑消,或从汗解。斑者有斑疹、桃花斑、紫云斑,汗者有自汗、盗汗、狂汗、战汗之异。此病气之使然,不必较论,但求得斑得汗为愈疾耳〔7〕。凡自外传者为顺,勿药亦能自愈,间有汗出不彻,而热不退者,宜白虎汤;斑出不透,而热不退者,宜举斑汤;有斑汗并行而愈者,若斑出不透,汗出不彻而热不除者,宜白虎合举斑汤。
+ E0 r* O" ]2 i6 O0 G# M+ }间有表而再表者,所发未尽,膜原尚有隐伏之邪,或二三日后,四五日后,依前发热,脉洪而数,及其解也,斑者仍斑,汗者仍汗而愈。未愈者,仍如前法治之,然亦希有〔8〕。至于三表者,更希有也。
8 |3 ^. c" W7 j# V4 M% B5 A若但里而不表者,外无头疼身痛,而后亦无三斑四汗,惟胸膈痞闷,欲吐不吐,虽得少吐而不快,此邪传里之上者,宜瓜蒂散吐之,邪从吐减,邪尽病已。邪传里之中下者,心腹胀满,不呕不吐,或燥结便闭,或热结旁流,或协热下利,或大肠胶闭〔9〕,并宜承气辈导去其邪,邪减病减,邪尽病已。上中下皆病者,不可吐,吐之为逆,但宜承气导之,则在上之邪,顺流而下,呕吐立止,胀满渐除。
" H' e! h/ z) ?有里而再里者,愈后二三日后或四五日后,依前之证复发,在上者仍吐之,在下者仍下之,再里者常事,甚有三里者,希有也〔10〕。虽有上中下之分,皆为里证。
) D* ^5 b0 w  Q若表里分传者,始则邪气伏于膜原,膜原者,即半表半里也〔11〕。此传法以邪气平分,半入于里则现里证,半出于表则现表证,此疫家之常事。然表里俱病,内外壅闭,既不得汗,而复不得下,此不可汗,强求其汗,必不可得,宜承气先通其里,里邪先去,邪去则里气通,中气方能达表,向者郁于肌肉之邪,乘势尽发于肌表矣,或斑或吐,盖随其性而升泄之也。诸证悉去,既无表里证而热不退者,膜原尚有已发之邪未尽也,宜三消饮调之。
) ?$ y  w' n9 \若表里分传而再分传者,照前表里俱病,宜三消饮,复下复汗如前而愈,此亦常事。至有三发者,亦希有也。# `: R4 ?  W  C' F: j
若表胜于里者,膜原伏邪发时,传表之邪多,传里之邪少,何以治之?表证多而里证少,当治其表,里证兼之;若里证多而表证少者,但治其里,表证自愈。8 r$ X- u% r) D9 o3 H& @
若先表而后里者,始则但有表证而无里证,宜达原饮。有经证者,当用三阳加法〔12〕。经证不显,但发热者不用加法。继而脉洪大而数,自汗而渴,邪离膜原未能出表耳,宜白虎汤辛凉解散,邪从汗解,脉静身凉而愈。愈后二三日或四五日,依前发热,宜达原饮。至后反加胸满腹胀,不思谷食,烦渴,舌上苔刺等证,加大黄微利之。久而不去,在上者宜瓜蒂散吐之,如在下者,宜承气汤导之。' ?0 B9 D; r% s. {0 Q: e1 o$ d
若先里而后表者,始则发热,渐加里证,下之里证除,二三日内复发热,反加头疼身痛脉浮者,宜白虎汤。若下后热减不甚,三四日后,精神不慧,脉浮者宜白虎汤汗之。服汤后不得汗者,因精液枯竭也,加人参覆卧则汗解〔13〕。此近表里分传之证,不在此例。
, u' {7 l+ S4 u3 t7 l$ z+ w若大下后,大汗后,表里之证悉去,继而一身尽痛,身如被杖,甚则不可反侧,周身骨寒而痛,非表证也。此不必治,二三日内阳气自回,身痛自愈。  v, f9 F1 e7 O% n/ Z4 `3 R& P
凡疫邪再表再里,或再表里分传者,医家不解,反责病家不善调理,以致反复,病家不解,每责医家用药有误,致病复起,彼此归咎,胥失之矣〔14〕!殊不知病势之所当然,盖气性如此,一者不可为二,二者不可为一,绝非医家病家之过也,但得病者尚赖精神完固〔15〕,虽再三反复,随复随治,随治随愈。
: T& M0 I# j! K/ Q间有延挨失治,或治之不得其法,日久不除,精神耗竭,嗣后更医,投药固当,现在之邪拔去,因而得效,殊不知膜原尚有伏邪,在一二日内,前证复起,反加循衣摸床,神思昏愦,目中不了了等证,且脉气渐萎,大凶之兆也。譬如行人,日间赴行,未晚投宿,何等从容?今则日间绕道,日暮途长,急难及矣。病家不咎于前医耽误时日,反咎于后医既生之而又杀之,良可叹也!当此之际,攻之则元气几微,是求速死;补之则邪火益炽,精气枯燥;守之则正不胜邪,必无生理矣。
1 I  _6 ^; ~# W" i- c. D& U) J$ ^& Y/ ?
        祝贺张海涛讲述《瘟疫论译注》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 吴又可所说的“疫有九传”的有关内容。+ l+ v$ \- w) H. |
      吴又可所说的瘟疫,从膜原起病之后,“有但表而不里者,有但里而不表者,有表而再表者,有里而再里者,有表里分传者,有表里分传而再分传者,有表胜于里者,有里胜于表者,有先表而后里者, 有先里而后表者,凡此九传,其去病一也。医者不知九传之法,不知邪之所在, 如盲者之不任杖,聋者之听宫商,无音可求,无路可适,未免当汗不汗,当下不下,或颠倒误用,或寻枝摘叶,但治其证,不治其邪,同归于误一也。”3 c& t5 p& l( ~3 v; l4 x
       “统论疫有九传治法”是吴又可重要的理论阐述,温疫病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传变形式?为什么有这么多证候变化?恐怕吴又可也不能给出正确的论断,所以他说:“传变不常,皆因人而使。”结合现代医学的知识,我们可以说这是因为“温疫”一词所包括的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涵盖了众多的疾病所致。众多的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分别有各自的发病过程和不同的病位,再加上病人的体质不同,所以就会出现纷纭复杂的传变状态和种种不同的治愈过程。/ N$ G2 d# U' j9 N( B& \; a- I8 D
吴又可论述温疫的传变时,虽然强调“疫有九传”,但是“九传”皆不离表里。既然温疫也有表证和里证,那么它的治疗就与伤寒也会有某些相同之处,尤其是伤寒的阳明证作为里证的代表,其清下二法就会被借用于温疫病的治疗,事实上吴又可对仲景三承气汤,运用得最为纯熟。《温疫论·辨明伤寒时疫》云:“子言伤寒与时疫有霄壤之隔,今用三承气、及桃仁承气、抵当、茵陈诸汤,皆伤寒方也,既用其方,必同其症,子何言之异也?”吴又可回答温疫为何借用伤寒方时说:“伤寒初起,以发表为先;时疫初起,以疏利为主。种种不同,其所同者,伤寒时疫,皆能传胃,至是同归于一,故用承气汤辈,导邪而出。要之,伤寒时疫,始异而终同也。”“但以驱逐为功,何论邪之同异也。”“推而广之,是知疫邪传胃,(与伤寒)治法无异也”。吴又可这些论述与王安道有许多相同之处,如《医经溯洄集·伤寒温病热病说》云:“伤寒与温病、热病,其攻里之法,若果是以寒除热,固不必求异;其发表之法,断不可不异也。”2 a* h( [- w6 W. Y/ R9 P
孔毓礼曰:“里症分别上中下,亦自了了,但亦有胸满而不可以里言者。里症多于表者,古有定方,治里而表自解之说,到底遗却表证。下后复见表症,宜分经络而轻散之。若无白虎证,概用以作治表之药,殊亦未妥。汗下后,身痛脉迟细者,气分虚,宜人参汤建中汤。血分虚,宜当归建中汤,或桂枝汤加人参、当归。再表,必定邪未尽,而复攻于表。再里,必然邪未尽,而复攻于里。未必又自膜原来也。然复症者,多虚少实。有一黄姓,疫既愈,八九日脉静身凉,复发热,脉左手弦浮空劲,泄泻不止,竟投七味八味参、苓、白术而全安。此候急补之,勿计其为疫病也,多有生理。目见耳闻者,不一而足。”
/ W( Q4 A4 h- J3 }/ q* D9 w龚绍林曰:“疫之传法有九,疫之治法亦有九。知其所传,即如其法以治之,焉有不愈之理。第恐医无定见,亦无定守,治不如法,未有不误人性命者矣。业医者其细心体之可也。”6 O. p% e# ?) A# H6 s, 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5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28
QQ
发表于 2019-10-2 21: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三晚上(2019年10月2日)我们继续来学习曹老师的著作《邓老热病研究》的 第18讲,内容关于叶天士的质疑与考证。邓铁涛先生于《新中医》1990年第5期,发表了《叶天士先生问题三则》一文,探索有关叶天士的学术成就。邓老介绍说:“《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必读之书,内容相当丰富,但对于它的作者却一直以来有人存有疑问,如《温热论》脍炙人口,但是否为叶天士之作?《临证指南医案》的编者是否为叶天士之学生?而‘河间温热须究三焦’之说是否有误?”对这三个问题,邓老发表了他的看法。让我们敬请期待武宁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dttrbyj+ Y5 W/ W$ j1 o. B
       祝贺武宁讲述书稿《邓老热病研究》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邓老关于叶天士学术研究的有关内容。
" u! p- ]9 d' _; T# X% A4 C邓老由《临证指南医案》所收录的大量病例,看出其诊疗思想与《温热论》是完全一致的。因此,邓老断定《温热论》“不是顾景文所能捏造,说是叶天士游洞庭湖时,由叶氏口述,顾氏笔记成文,比较可信。”从而认为叶天士作为温病大家的历史地位,是不容动摇的。9 ^+ a& R+ P0 T) e& [* m
的讨论,邓老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临证指南医案》:‘乃门人取其方药治验,分门别类,集为一书,附以诊断,未必尽桂本意也。’对其门人所论,有所批评。胡震远《考证〈临证指南医案〉》根据编者及刊行与徐评之时间,认为所有编者都不是叶天士的学生。”
# d* U1 S$ j7 _/ m& c一个学派的开创,往往需要几代人进行前赴后继的工作才能形成。由于叶天士去世的时候,他的学术著作未能出版,后人整理的文稿,在多大程度上反应了叶天士的成就,是很多学者所关心的。也有一些考据“疑古派”,总是怀疑曾经有过的历史成就,是一种虚无主义的不良倾向。, q  j# R' Y' `) E6 u% f, ]
       师徒传承,在中医学术发展的过程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师父择徒在古代是很严格的,《黄帝内经》就有“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的观点,并且黄帝认为:“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余诚菲德,未足以受至道;然而众子哀其不终,愿夫子保于无穷,流于无极,余司其事,则而行之。”传道、授业、解惑,是不同层次的师徒传承,解惑只是回答疑问,有所谓一字之师,一方之师,一事之师。授业,则是为了职业传承,既有糊口的低层次,也有进一步光大事业的高境界。传道,往往是非常高的一个境界,是为了学术的继承和创新。叶天士开创的温病学,需要很多后来人不断加以探索的努力创新,因此,需要很多后来人进行继承、深入研究,不断完善。邓老关于私淑弟子“不是门生亦胜似门生”的论述,的确是一种为了事业发展而应该具有的博大胸怀。邓老1990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代表首届中医师带徒500名指导老师发言,提出“学我者,必须超过我”的口号,就是这种博大胸怀的具体体现。
$ _& a  j9 `4 U3 Z6 ]! A/ e       吴鞠通把三焦辨证作为与卫气营血辨证互为补充的辨证方法之后,三焦辨证到底从何滥觞,就格外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人说,叶氏说的“河间温热须究三焦”之说,不见于河间刘完素的书中,是叶天士读书不细,张冠李戴的结果。这有损于叶天士的英明,也关系到叶天士作学术的态度。邓老反复研究有关争论,提出自己的看法。邓老针对陆九芝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陆九芝说“三焦二字不见《(河间)六书》,久之始悟叶氏于西昌(喻嘉言)之论温,认作河间之论温。”邓老说:“其实,喻嘉言以三焦论治,不是在温(病)而在疫证。但河间提出此(三焦)问题不是一次而是多次。”
0 D/ p9 ?# E, ~邓老首先从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关于这个问题的提出,加以分析。% U, ~: c& A: D: Q- e$ ^, 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5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28
QQ
发表于 2019-10-3 22: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四(10月3日20:00)"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新课程《中医名家临证经验专题选讲》。$ {3 a0 t: I) p4 Q4 n4 S6 r6 B3 ?
       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讲《国医大师卢芳如何治疗三叉神经痛》,* C0 \8 j$ q) L: W
       卢芳,第三届国医大师,他从医56年,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坚持医疗第一线。临证善于运用辨证与辨病结合的治疗理念治疗疑难杂症,处方以“药味少而精,药量大而惊”为特色。出版专著有:《内科辨病与辨证》《三叉神经痛与中医疗法》《中医诊治内分泌代谢病》《卢芳临床思维》等。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起学习。
$ p% V! P- T# B3 ^4 @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zymjbz; @& F* m& \" {9 c) M
       祝贺李源中医师讲述《中医名家临证经验专题选讲》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国医大师卢芳如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关内容。
9 H" ~7 [/ O# P卢芳,男,1939年6月生,黑龙江肇东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哈尔滨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黑龙江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历任哈尔滨市中医医院院长及黑龙江中医管理局副局长。1961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中医专业,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坚持医疗第一线。他善于治疗疑难病,30年前就运用辩证与辨病结合的治疗理念,处方药味少而精,药量大而惊。
/ `, }6 k8 i; I) U! S        卢芳认为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它不仅是一种朴素的唯物的辩证的哲学思想,在其与医学结合之后,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更具有科学的内涵。因此,学习中医不可不精究阴阳学说之理。他对《内经》阴阳学说的论述颇有研究,博览各家的论著加以探讨,并运用现代科学及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分析了阴阳学说科学性,同时列举八纲、八法、六经等强调阴阳学说在整个中医理论体系以及辨证、立法、遣方、用药等各个诊疗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 g" \  [* V) C( N       卢芳对头面部神经痛方面的研究颇具特色。他曾经接诊过一位久患三叉神经痛的老人,老人把过去治病所有的药方全拿来了,足有20多张。卢芳仔细研究了这些中药方,全是治疗偏头疼的药方。既然那些药方已经证明对病无济于事,那么,再开下去肯定还是于事无补,必须另辟蹊径。他一头钻进图书馆的资料堆里,在《名医别录》中看到这样的论述:“川芎,专治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卢芳觉得,这是古籍中对三叉神经痛最为贴近的描述。再看患者治疗偏头疼所有的中医方剂中都有川芎,分析了病人过去治疗失败的原因,他认为,主要症结有两个,一个是有效量不够,另一个是配伍问题。因此他加大了川芎剂量。卢芳决定突破禁区,但不能让病人去冒险,就在自己身上试验,逐步加大剂量,一直加到50克。之后,这位老人仅用了卢芳的3剂药,可怕的疼痛很快消失。老人开始主动把与自己一样受到三叉神经痛折磨的病人介绍到卢芳那里。于是卢芳的诊室里多了一个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群体,每天病人络绎不绝。川芎治疗头痛是人所共知的,卢芳认为川芎剂量小则达不到效果,对偏头痛、三叉神经痛、枕大神经痛等头面部神经痛最低用量为50克,多则达100克。5 F7 L" I/ y9 e( K; [2 k' i
他认为理论的正确与否不在于理论本身能否自圆其说,能否天衣无缝,而在于能否经受实践的检验。如在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时,则强调滋阴潜阳之法,认为本病阴亏肝旺,由于肾阴虚致心肾不交,由于肝阳旺而致肝脾不和,心肝脾肾俱病,其主要脏腑为肝肾,自拟四生饮,用生地黄、生白芍、生龙骨、生牡蛎以滋阴潜阳,重镇安神。他对前人的方剂不是照抄照搬、锱铢不变,而是灵活运用、化裁创新。所以他在方剂的应用上很有建树。- Z$ }4 K) B; |' T7 p! V
他归纳总结了一辨证程序歌:“望闻问切抓主证,脏腑学说把位定,找出某脏为主导,再用八纲去定性,卫气营血与三焦,经络循行与六经,结合气血与痰饮,高度概括成证型”,这样才能使辨证纲举目张,条文缕晰。卢芳认为癌症当以攻邪解毒为主,扶正为辅,癌毒去,正才可复,毒邪不去,内里不安,正也不易扶。如非扶正不可,其用量亦轻,或以饮食扶正即可。视病情辨证、辨病交替或同时使用,相机出方用药。! h' n6 e' b3 U4 c  i
卢芳认为祖国医学源于远古,历经各代,不断发展而成,要振兴中医,首要继承,但非守旧,重在创新。《素问·至真要大论》谓:“有者求之,无者求之”,有者求之,继承之意;无者求之,创新之属。一是要认真整理研究中医文献资料,对于古籍经典详加校正、疏义注释,并予熟读深思,领会其理论真谛;二是要把理论研究和临床、科研实际紧密结合,使之相得益彰,同时要整理研究近代老中医医籍及临床经验,掌握其治疗疾病的独特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5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28
QQ
发表于 2019-10-4 2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0 s! P) o: l& \2 s
        大家好!本周五晚(2019年10月4日)由雷宝淳带着大家一起学习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的理论著作《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
! b9 {+ }5 S. B0 A/ `, X7 J         作为中国人,钱老,耳熟能详,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晚年的钱老对于医学,人体做了大量的研究。
% B' t2 a+ x, O, D* I+ @        人体科学,被钱学森确定为:“研究人体的功能,如何保护人体的功能,并进一步发展人体潜在功能,发挥人的潜力.”
  y/ H+ O0 p3 [          人体科学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科,涉及范围广,分支学科多,而且人体科学是以其他科学(如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等等)为基础的,这样更加增添了它的研究难度。对于人体,许多客观存在的现象还无法做出现代科学的解释。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历来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在对未知现象的各种解释中,也难免会出现各种错误和不足。望大家一起讨论研究。
- _6 f; X9 P9 x2 S7 w       钱学森提出用“人体功能态”理论来描述人体这一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他认为气功、特异功能是一种功能态,这样就把气功、特异功能、中医系统理论的研究置于先进的科学框架之内,对气功、特异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在钱学森指导下,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第507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于1984年开始对人体功能态进行研究,他们利用多维数据分析的方法,把对人体所测得的多项生理指标变量,综合成可以代表人体整个系统的变化点,以及它在各变量组成的多维相空间中的位置,运动到相对稳定,即目标点、目标环的位置。他们发现了人体的醒觉、睡眠、警觉和气功等功能态的各自的目标点和目标环。
" l' c( Y% m  ^7 T$ t" @8 q' \     让我们一起期待雷宝淳的分享,欢迎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  B, a1 u3 r4 L4 t& v+ v% B0 M
$ ?) B% p+ j! Z3 _* B

% x* }. N) q% a  n0 {5 H        祝贺雷宝淳讲述钱学森先生的著作《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成功!
6 ]3 j, g* {$ `2 L8 J# r0 @2 M        记得李恩教授曾经说过,对于人类最重要,又知道得最少的知识,是关于人自身。5 x5 U, v$ z" q; h/ ^
        钱学森先生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探索人体科学非常深刻的人,他虚怀若谷,又不轻信盲从,希望有机会能用系统科学的原理,揭示生命关系的复杂性。' g: N  N" [. b8 `
       西方研究人体是从结构的“有”出发的,所以,深受机械唯物论的影响,有人说《人是机器》,也有的说《人是动物》。
. D' C- D, d1 _7 L# Z6 {         按照机械唯物论的原理研究人,死人与活人差不了多少;中医不同意这样的观点,是因为中医从“有无相生”和人体内部,以及人与天地万物的各种关系来看待和研究生命与健康的问题。+ _. A- F6 O7 X8 B" x; A# c" I. b

- F1 H! I' y& q8 u" n钱学森先生预言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中医,而不是西医。说西医也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
$ ?" `% L, }$ e4 y: {% h这是从学术原理来认识人体和生命得出的结论。# v8 H8 o3 h3 ]: u
2 q5 Y: e2 D9 v! m- x* j. b5 m6 J
俞梦孙院士认为钱学森先生的论述很有道理,并且强调只有系统论和人工智能,能帮助人们认识生命和中医,其他的科学,都没有这样的资格。
8 {$ C+ C( v) {, B" e这一点很重要,日后我们还要系统介绍和评论。% o" j; L+ @  C; a& H1 k8 _

& M8 l( f( g4 z5 c  K7 X, ?6 ~$ _/ ?         
; P' k' [  L' i: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5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28
QQ
发表于 2019-10-5 22: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六晚上(2019年10月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讲述《国医大师 ・ 朱良春   》这本书的内容:
4 t+ J! M4 b& ^4 T8 C! Q# j7 ?       第二章第三节:朱老常用药对
, n# X4 s( L3 F7 K; Q(二)心脑病证药对、(三)肺系病证药对中的药物用量、功效、主治、按语等内容。
0 V1 t7 K6 _% }0 ~0 [% }/ n4 |, b         敬请期待王群才中医师讲述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gydszlc
4 O2 x' m2 b, ^: Y, v       祝贺王群才讲述《国医大师 ・ 朱良春   》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走近朱老,学习朱老常用药对。他介绍了心脑病证药对、肺系病证药对的有关内容。, }4 x3 |$ t. q4 S+ X
        , @" b" {7 s' \3 d) p4 r
大黄  三七  花蕊石7 ~" n/ ~$ j0 C2 n. A% b5 n
【用量】大黄10~30g,三七粉3g,花蕊石20g。) S2 N+ i$ R# k: Y: B7 q
【功效】通腑泄热,化瘀止血。& C) q# f7 w2 ^( a- O
【主治】急性脑卒中大便秘结者。
1 l# r+ b0 N) [, w9 }# U5 O( h【按语】用大黄、三七和花蕊石治疗急性脑卒中,不论其出血性或缺血性,均以大便秘结为应用指征,直至大便稀软时停用。三药联用,通腑泄下、化瘀止血,可起到降压、止血、改善颅内压以及退热的作用。
" t; t1 l& ]1 ?3 C% L! E丁香  郁金
- N, x4 E  z" l$ z. u0 R2 J【用量】丁香4g,郁金20g。
9 m# b1 j4 [* q0 x/ ^- n: U" v" T- x【功效】行气通络,开窍醒脑。3 E6 ?1 L! ?+ \; {% v0 l
【主治】①中风后半身不遂、言语謇涩。②顽固性头痛头晕。
. w, F% ~& K9 q; ~% K# T【按语】丁香气味辛香,辛能行散,香能开窍,具有“开九窍,舒郁气”(《本草再新》)的作用;郁金行气解郁,活血通络,二药合用,可行气通络、开窍醒脑,用于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言语謇涩,以及顽固性头痛头晕方中,可增强疗效。二药合用虽为“十九畏”配伍禁忌之一,但临床应用并无不良反应。
3 i' p7 y# ]9 B. L% ?' Y( `黄芪  川芎- n, _6 Q9 Z: T& z% `& }
【用量】黄芪30g,川芎12g。
' a/ k% ]9 Y2 X【功效】益气活血。7 {3 ]% H$ P; `; b3 c
【主治】中风后遗症,肢体偏瘫,证属气虚血瘀者。
9 i! B( ]5 s2 X0 E【按语】黄芪、川芎与地龙15g、桑寄生30g配伍,亦可治疗气虚血瘀性高血压。非气虚血瘀者慎用。- V  c2 g8 W6 Q5 x4 `( f
麻黄  熟地黄
8 D2 c" D& X3 V- L3 J& P; w6 C" t二药温通血络,消散阴凝,可治阴寒内凝,瘀血阻络之中风后遗症。内容见“皮肤病证药对·麻黄-熟地黄”条。
# X" e; [/ s) Y苦丁茶  槐米
8 l8 z5 k: K/ k' l【用量】苦丁茶10g,槐米15g。2 X9 B; V; X3 x9 ^
【功效】清肝、凉血、止血。
- }: F  u4 d8 R, ]0 S【主治】肝经血热,风阳鼓动之头晕、头痛、头胀和目赤等。5 Z, Y5 b3 x. ~; a7 s0 i6 \
【按语】苦丁茶味苦性寒,为肝、肺、胃之经,能散风清热,明目生津,对风阳头痛效好。槐米即槐花之花蕾,苦微寒,能凉血止血,清肝明目,善治肝热头痛。合用之,收效更佳。5 S1 w: n0 Q8 J6 A3 P9 Z
白术  泽泻
! H1 {! T( j6 l! \2 @, w8 e【用量】白术12g,泽泻30g。
+ l. Q" }" ?$ T3 g* ~【功效】健脾利湿,除饮定眩。  \( n* k& p& ?8 B( r
【主治】梅尼埃病和高血压病之眩晕,证属湿浊上逆者。( l* ?0 r- n# p4 K9 K
【按语】白术、泽泻相伍为仲景泽泻汤。白术健脾燥湿以升清阳,泽泻利湿除饮以降浊阴,二者合用,共奏升清降浊,利湿除饮,以止眩晕之效。
- c% D% _! C! O2 `5 g  T# W5 s+ w+ a半夏  乌头# N. A2 D& ?! r  I, X, Y
【用量】法半夏12g,制乌头5g。8 }3 J+ B, _' i0 i. c. I. I9 Y
【功效】搜风通络。
  E+ y7 Y4 p) u. r2 H4 A【主治】①先天性或外伤性癫痫久治不愈者。②脊髓空洞症而有风痰者。# f& C6 y/ _! k3 K
【按语】治疗顽固性面瘫,加此二药可激荡药力,增强祛风化痰之功。) m  e/ |; c& B) z% R2 p1 f) S
胆南星  石菖蒲. m; U" E% \1 y- T& x) P! i1 C  S4 B
【用量】胆南星10g,石菖蒲8g。
4 A- E- a( E# H8 i3 s【功效】化痰通窍。+ r: g2 f7 I% a& q7 k
【主治】痰湿阻窍之癫痫、眩晕、失眠、偏瘫、震颤麻痹、脑外伤等。& k8 [* c) Z3 ^7 k8 ^/ O8 v
【按语】胆南星善祛脑窍风痰,石菖蒲能“开心孔,利九窍”(《本草从新》),二药合用,可治疗痰湿与风邪交阻脑窍之证。
# K; |, }& p6 H& N% A全蝎、蜈蚣、僵蚕、地龙) @/ x% d  w# p
【处方】炙全蝎、炙蜈蚣、炙僵蚕、地龙各等分。
/ ?, j- G& d+ ?  c# F, Z, b【功效】熄风定痉,控制抽搐。5 W$ G5 A$ s3 f. t# _2 w
【主治】①癫痫。②乙脑高热抽搐。1 @  P! ]0 L. Q! b' p- m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1~3g,日2~3次。
8 u- }: w6 _: N0 P- e8 f2 n6 E$ r【按语】对癫痫反复发作者,坚持服此药,可以减少发作次数或减缓发作程度。乙脑高热而见风动抽搐者,用之可缓搐定惊,但须配合辨证汤剂服用。
3 U7 g4 V3 V2 n. S( M僵蚕  全蝎
$ a4 j# |) g4 I【用量】僵蚕l0g,全蝎末0.6g。3 m4 t: D& B# G
【功效】熄风定痉。
+ @/ L3 M1 ]  K) S【主治】小儿惊搐。+ d0 n- A+ A. O: U$ R+ m" p
【按语】僵蚕、全蝎再配白附子,擅治口眼歪斜。* z; h0 n: @8 n- Q& K8 ~
附子  全蝎
7 M& ?. j- \% ?【用量】附子6g,全蝎3g(研吞)。  A0 [1 @7 l8 R4 A3 r4 f7 [3 ?
【功效】温阳熄风止痉,散寒通络止痛。
3 i& R* K/ o" s" L) h【主治】顽固性抽搐及阳虚寒凝之痹痛、麻木、偏头痛等。
$ f* \( V/ ]! @【按语】《证治准绳》蝎附散以此二味为主药。附子温阳祛寒除湿,全蝎通络搜风解痉,二药相伍,攻克顽固性寒凝痹痛、头痛、抽搐等证每有殊功。
1 F/ c1 y4 T- I+ ^: [鱼枕骨  潼木通  路路通9 }* C% a4 V$ y+ l- L) `
【用量】鱼枕骨4g,潼木通6g,路路通10g。
) b& A8 u3 h" w, D: t【功效】通利脑窍,消除水湿。, \/ @" d  j/ j- {
【主治】脑积水。: V" n; k& c8 j$ U
【按语】治脑积水若加用地鳖虫、红花、鸡血藤,可促进侧支循环形成,改善血管的通透性,促使脑积水排出。& @0 B& y  K2 T0 {
人参  苏木
  X" S* ?+ h$ C) s【用量】人参6g,苏木15g。" e9 @$ d% G7 X( o  }
【功效】补益心肺,祛瘀通经。
4 i& [; B, `3 F: q2 l' c+ u( v【主治】肺心病、风心病属心肺气虚血瘀,证见胸闷、咳喘、唇绀、浮肿者。6 Y/ d2 S6 S# e+ E' e
【按语】风心病合并咳血者,用二药加花蕊石30g有较好疗效。( `8 B  d' r" y+ }3 [
人参  附子
. H4 k7 w4 t6 x/ w* B6 O【用量】红人参10g,制附子8g。% v* W1 ]4 n( T/ |7 p# c
【功效】益气强心。
, R- j1 m7 s1 l+ o【主治】心力衰竭。4 E$ U8 X4 l* B9 `
【按语】人参与附子相伍乃著名的参附汤,原用于治疗气阳暴脱之厥逆自汗、气促喘息病证。实验研究证明,人参主要含人参皂甙,具有强心抗休克作用,可治心源性休克;附子主要含乌头碱,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合用则强心作用增强。近现代临床也证实其强心作用,以至成为世所公认的治疗心力衰竭的佳品。若系重症患者,人参、附子用量须加大。
+ g6 f8 @- C8 C2 F7 z人参  三七  琥珀6 F9 y% U+ z9 m+ d. L
【用量】人参6g,三七3g,琥珀4g。$ M) s+ U' O- J
【用法】共为细末,分2次吞服。+ H" Z- v! U! a' ?3 @# I1 d
【功效】益心气,活心血,通心络,安心神。- S" T: w, y* \& o/ a9 O- p* F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6 s/ h, `6 \, d8 b) E* T
【按语】人参大补心气而推动心血运行;三七活心血、通心络;琥珀安神宁心。实验证明,人参能使心脏收缩力加强,三七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
' H: l7 q! E% j$ B% 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5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28
QQ
发表于 2019-10-6 22: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周日晚上(2019年10月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心理学》,她和大家一起继续讨论心理疾病中医治疗方法 ---移精变气疗法,将从概说、治疗原理、治疗方法、病案分析及评价五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详情,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xlx' F1 w1 J6 Y5 D" _5 z" K

6 M$ w2 I6 S6 w; ?& ~       祝贺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心理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心理疾病中医治疗方法 ---移精变气疗法的主要内容。! s8 {) `# O$ p/ R  X1 {
       “移精变气”是中医一个古老的法术,它见于《内经》之中:
& A) Q) m/ I0 h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O4 C& Z( [5 \/ k* L( h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己。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8 c8 y9 L4 n" \+ q" J( S5 }( P
3 i6 D3 T0 n9 v
  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暮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己。
$ _" T% m( Q- g9 m: a; m9 U
$ r- K" E: p4 Y  N: r) j  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己也。. a' u6 ?! U+ b

( Y. r# V7 q* W  f  帝曰:善。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光,可得闻乎?岐伯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
5 |) d9 @' S" w3 ?" v& r! i5 p
4 X% V) X3 D1 J3 _( j7 W& ?  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
2 K8 m  {  M+ ]8 Y$ {& ?5 h9 `9 e" B, j, ?3 I( P
  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其要也。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命曰圣王。+ d) i3 U2 V+ P/ L- m; w, P
! v2 R( K, @/ v/ z
  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荄之枝,本末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 U: ?. }9 F, V5 a2 |- S6 y1 J
( q, a9 o6 ^2 x! j) w
  暮世之病也,则不然,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病形已成,乃欲微针其外,汤液治其内,粗工兇兇,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
6 _" H0 g3 A5 L; C( v8 c
1 W: M( `( i) ~. U4 {5 l  帝曰:愿闻要道。岐伯曰:治之要极,无夫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到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 i3 u7 J  w5 @* O8 ^+ M: i7 g) S6 Z) e! Y* F/ S& ?# ^
  帝曰:余闻其要于夫子矣,夫子言不离色脉,此余之所知也。岐伯曰:治之极于一。帝曰:何谓一?岐伯曰:一者因得之。帝曰:奈何?岐伯曰: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帝曰:善。
4 b* l1 X& K: T& |0 f9 R! X0 b===============
. ]. a$ h9 [+ m1 i+ G3 {整篇论述,从远古的祝由,到后世的色脉诊法、针刺艾灸汤药治病,逐渐发展,但是一脉相承,都必须注重“神”,否则,只谈人的“物质属性”,就是“失神”,人失神就会死亡,中医“学术失神”也会名存实亡。朱良春国医大师几年前告诫大家“要找回中医失去的元神”,语重心长,值得大家反思。5 N( u# n4 o8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5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528
QQ
发表于 2019-10-7 21: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本周一晚上(2019年10月7日)由马京雪和大家一起学习陈士铎先生的《辨证录》。. M% D! \( b( l) s  X. Z/ ^  C. K
本周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五个病症:  B. k9 Y* c' g
16,冬月伤寒,汗吐后又加大下,而身热犹然如火,发厥,气息奄奄欲死。- Z6 p" j: f1 k9 V. ]
17,冬月伤寒,汗下后又加大吐,气逆呕吐饱闷,胸中痞满,时时发厥,昏晕欲死,谵语如见神鬼,且知生人出入。7 E' G! V" P: I' n, Y# z
18,冬月伤寒,身重,目不见人,自利不止。, [1 |5 }0 Q: |
19,冬月伤寒,误吐、误汗、误下,而身热未退,死症俱现。
5 S" D9 k+ K( F9 w. S8 Y20,冬月伤寒八、九日,腹痛,下利便脓血,喉中作痛,心内时烦。) ^# Y. r7 M. N9 B# W
我们一起期待马京雪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bzl4 K& Z( @  c6 h8 W
祝贺马京雪讲述陈士铎《辨证录》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五个病症,仲景《伤寒论》虽然有397法,但是,临证之际如何选择?如何应对病情的变化?尤其是发生危重病情,都需要细心思考,“手如握虎”,不可想当然耳。
- Q9 v1 q0 `+ q3 O0 T5 i$ T16,冬月伤寒,汗吐后又加大下,而身热犹然如火,发厥,气息奄奄欲死。
. P7 n: W' g4 h& }+ _) M7 j陈士铎用“援下回生丹”:人参(三钱) 白术(一两) 茯苓(五钱) 柴胡(五分) 甘草(一钱) 赤石脂末(一钱)水煎调服。一剂而泻止厥定,二剂而身热解,口思饮食矣。
9 ~, z. B) y" y' ^/ u8 E. Z陈士铎又说:2 R4 s9 R! @( j& d" s
此症用定乱汤亦神。& P% D/ p4 ~: R5 K; R0 G
人参 山药(各一两) 茯苓 薏仁(各五钱) 甘草 黄连(各五分) 陈皮 神曲(各三分)砂仁(一粒) 水煎服。+ ^. R- s. j8 a) t1 O" l* R; L- X
如此佳效,令人敬佩之余,也不得不深入思考:这么效果好的方子,能进入“经方体系吗”?进不去,该如何看待经方与时方?
3 @: |  I3 {1 K1 O6 o17,冬月伤寒,汗下后又加大吐,气逆呕吐饱闷,胸中痞满,时时发厥,昏晕欲死,谵语如见神鬼,且知生人出入。
+ d: a5 w. y- [% k) _! a面对这样的“误吐之后”危重病症,陈士铎说“方用转气救吐汤治之”:人参(一两) 旋复花(一钱) 赭石末(一钱) 茯神(五钱) 水煎服。一剂而气逆转矣。另用招魂汤∶
* \$ U9 l. D1 y* |8 ]4 ]3 h人参(三钱) 茯苓(三钱) 山药(三钱) 芡实(三钱) 陈皮(三分) 神曲(三分) 麦冬(三钱)柴胡(一钱) 白芍(五钱) 水煎服。一剂而身凉神魂宁贴,前症尽愈。
9 @' B+ K8 T& i% S转气救吐汤,是为了使胃气上逆得到纠正,而“招魂汤”,不是死了之后招魂,而是“肝藏魂”,肝主疏泄,恢复升降气机。读懂古人的书不容易。陈士铎又说:“更有救逆散亦能成功。8 C% J7 @6 S' d( P
人参(二两) 茯苓 白芍(各一两) 附子(一钱) 麦冬(五钱) 牛膝(二钱)破故纸(一钱) 水煎服。”
% ?. @# ?7 s$ m; J3 h/ d; S/ x+ l18,冬月伤寒,身重,目不见人,自利不止。% I. z; l, G3 ~8 T9 u$ T. r
《内经》说,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目不见人,不是一个小毛病,在外感伤寒的过程之中,更应警惕。陈士铎说,方用渐生汤。
( G8 ~, s" U9 w% C9 S6 {) [; U人参(三钱) 白术(五钱) 茯苓(一两) 山药(一两) 芡实(一两) 黄芪(五钱) 白芍(五钱)甘草(一钱) 砂仁(三粒)水煎服。一剂而目能见人,再剂而自利止,三剂而身凉体轻矣。/ |' A) w' b5 {- B# f6 V! J" h  g, ]) f
又说:此症用救脾饮亦效。
; [' ?- G& ?& }8 M. P2 E- o& K( n) w$ e$ \人参 茯苓 巴戟天(各五钱) 山药 芡实(各一两) 北五味 陈皮(各五分) 神曲(五分)水煎服。# T# S* @: q! T/ o
上方用四君子汤加味,下边的脾肾同治,都以益气升阳为主。“气脱者目不明,精脱者耳聋”,治本,所以叫“渐生汤”。
7 V" x7 w% L7 h( J19,冬月伤寒,误吐、误汗、误下,而身热未退,死症俱现。
3 d, v, K; a% {4 [4 k《伤寒论》的“死证”,多在三阴篇,这是“突变虚寒,转为内伤”的结果,如果不明此理,一概认为传染病、发烧的病,都需要清热解毒,一直到底,就容易引起不良后果。
' _% t6 s7 d, X) W5 ?/ I" N6 k% [陈士铎说,吾不忍其无罪而入阴也,再传一起死回生之法,以备无可如何之地,而为追魂夺魄之方,方名追魂丹∶* K: M; T. k1 Q$ V  I1 T
人参(一两) 茯神(五钱) 山药(一两) 附子(一分) 甘草(一钱) 生枣仁(一两) 水煎服。一剂而大便止者,便有生机,或汗止,或吐止,三者得一,亦有生意。0 C+ r" |, X4 L+ k$ S& d; o
陈士铎又说,此症用夺魂汤亦神。
' x! ?" K4 X1 w4 @" q人参 生枣仁 白芍(各一两) 茯神(五钱) 附子(一分) 水煎服。
' a- E( |9 ^& s; w这两个处方,都以人参、附子为主,益气回阳是主要方法 ,虽有差别,异曲同工。这就告诉我们,治疗疾病不是“唯一方剂”,不论是经方还是时方,都是这样。
9 a- f# y  P- ?( _那种不知变通,不会变通的“原方原味”,是傻瓜经方。2 P2 s% c  b0 V# o
20,冬月伤寒八、九日,腹痛,下利便脓血,喉中作痛,心内时烦。& \( y$ L3 y; q/ ?
热伤阳络上出血,邪伤阴络下流红。
( ~& a% n- h; \3 {1 Z上部有火,所以咽痛、心烦,下面便脓血腹痛,需要止血救急。* D8 g( M" @$ L; O# A, ^
陈士铎把桃花汤与桔梗汤合为一方而救急,可谓善于化裁的高手。
) @, }. g- w" d1 u: f  J" r- J陈士铎说:治脓血而用桃花汤,则心烦者不宜;使治喉中作痛而用桔梗汤,则腹痛者不宜。而我以为二方不可全用,而未尝不可选用也。余酌定一方,名为草花汤。用∶
  \6 _/ e9 x, B/ o8 T甘草(二钱) 赤石脂(二钱) 糯米(一撮)水煎服。一剂而腹痛除,二剂而喉痛止,三剂而利亦愈,烦亦安。0 [% g0 Y* r4 N
故一用而各症俱痊耳。谁谓桃花、甘草之汤不可选用哉?此症用脂草饮亦效。7 U! \, Q( v# x
# ^% {9 C: ^8 ]+ [5 w! Z8 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燕赵中医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