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11-12 21: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一(2019年11月1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和大家一起学习《辨证录》。
1 e& t W! Q- D, F" v0 S/ O- H本周我们学习《辨证录·伤寒门》的最后三个病症和《辨证录·中寒门》的两个病症。2 v! G n, s } D
41,冬月伤寒,身热十一日,而热反更盛,发厥不宁,一日而三、四见,人以为邪再传厥阴也,谁知是邪不能传肝乎。- }, ?6 q9 ]- k+ A" Q# ]) z* @
42,冬月伤寒,身热十二日,而热仍不退,不见发厥,人以为伤寒至厥阴,不发厥而病将退矣,谁知伤寒虚极,欲厥而不可得乎。. ^: b. d1 ]5 R. R8 w! v
43,冬月伤寒,至十二日之后忽然厥发,发去如死人一样,但心中火热,其四肢如冰,有延至三、四日而身体不腐者,人以为尸厥也,谁知是邪火犯心包络,坚闭其气以守护其心乎。. D7 X7 D% Q" h1 S5 E
44,人遇严寒之时,忽感阴冷,直入于腑,手、足、身皆冷,面目色青,口呕清水,腹中雷鸣,胸胁逆满,体寒发颤,腹中觉有凉气一裹,直冲而上,猝不知人,此寒气直中七腑也。0 Y$ ]( J( x$ u+ G1 U7 `9 ~
45,人有严寒之时,忽感阴寒,唇青身冷,手足筋脉挛急,上吐下泻,心痛腹疼,囊缩甲青,腰不能俯仰,此阴寒中脏之病也。" n! ]1 j% q, T3 _- \& L$ u) j
感谢大家聆听,欢迎交流。http://www.ynjkcy.com/bzl
* a) v. r) U' x) P0 V2 i# V8 w8 [- P2 @* b* f6 N
祝贺马京雪讲述《辨证录》成功!他与大家讨论了《辨证录·伤寒门》的三个病《中寒门》的两个病症。
7 R/ c9 J+ s( P7 f7 M; c 伤寒由表入里,按照六经分证的模式逐渐传变,陈士铎深受“日传一经”学说影响,因此,他论述的伤寒病都有明显的传经内容。
5 A0 ]' b( s6 B 中寒,是寒邪直接进犯内在脏腑,不经过传经直达三阴,所以,没有表证、传经等临床证候,治疗也不需要解表。但是,有的时候,表里同病,张仲景有“急当救表”、“急当救里”的不同策略,值得大家借鉴。
) r1 l; ~7 V! k41,冬月伤寒,身热十一日,而热反更盛,发厥不宁,一日而三、四见,人以为邪再传厥也,谁知是邪不能传肝乎。
( ]2 Y; e. O' r2 ] 邪在厥阴,寒厥与发热交替出现,邪正斗争局面复杂,陈士铎认为证候属于阴寒内盛逼阳外越。所以他主张:方用回生至神汤∶
4 v1 ]. S- _- y$ H% ~3 }7 c& W; r' ~人参(三两) 肉桂(三钱) 白术(二两) 生姜汁(一合) 葱(十条,捣汁) 同水煎服。一剂而厥定,再剂而身热解矣。
6 i2 J' A- [. z此虽在用参、术之多,第不佐之姜、葱二汁,则不能宣发于外,而邪伏于肾中而不得出也。惟参、术得姜、葱之助,导之出外,不必走肝,而厥反自安矣,此治法之巧者。2 j/ f# i* S' E! e- ]1 A
此症亦可用加味人地汤殊验。
0 k( `8 U) ?% I4 l: @+ h熟地(二两) 人参(一两) 白术(一两) 附子(一钱) 生姜汁(一合) 水煎调服。
, ^1 \) R& c( i! K
P' U( i$ P- N42,冬月伤寒,身热十二日,而热仍不退,不见发厥,人以为伤寒至厥阴,不发厥而病将退矣,谁知伤寒虚极,欲厥而不可得乎。
5 l: L! `% x# p+ h+ m' c 温病学派认为,热病后期深入下焦,肝肾阴亏,所以有定风珠、复脉汤等扶正祛邪治法。
7 _7 n7 `1 g3 W- ]: L陈士铎认为,(肝血充足),则厥阴不燥,而木气大舒,邪不能留,非惟热解而见厥,抑亦邪散而消厥也。方用消厥散∶
% f% H) e; G2 g7 S, K( _白芍(五钱) 当归(五钱) 丹皮(三钱) 生地(二钱) 甘草(一钱) 人参(一钱) 炒黑荆芥(三钱) 炒栀子(一钱) 天花粉(二钱) 水煎服。一剂而厥乃发,再剂而厥反定矣。3 R) \5 g, s, q6 ]7 t. L/ E$ w4 I8 t
此方补肝凉血以治传经之伤寒,世无其胆。然而肝燥而内热,因虚而厥伏也,非滋其肝中之血,则热深者何能外见乎。故必补其虚,而发厥随可乘其厥而散热也。人亦可闻吾言,而放胆治之矣。
7 k7 d- K o& A5 ]1 A4 Y此症用增减逍遥散大效。
2 l0 i6 p7 @; E* C0 G- ^白芍 白术(各三钱) 当归 人参 炒黑荆芥 白芥子(各二钱) 柴胡(一钱)甘草(五分) 陈皮 神曲(各三分)水煎服。
o1 {' C' I3 c, }5 B# k. g& m43,冬月伤寒,至十二日之后忽然厥发,发去如死人一样,但心中火热,其四肢如冰,有延至三、四日而身体不腐者,人以为尸厥也,谁知是邪火犯心包络,坚闭其气以守护其心乎。2 ~/ i1 b% v1 O4 G w
伤寒十二日以上不愈而见神魂肢体厥逆,邪气深陷,正气不足,与温病所说“邪陷心包”、引动肝风有相似之处。9 `! p& L( q% t" G% v& m# u- u) s
陈士铎说,助包络之气,而加之祛邪之味,可返死而回生也。方用救心神丹∶
- Q' v! B: f) x( S人参(一两) 黄连(三钱) 菖蒲(二钱) 茯苓(五钱) 白芍(一两) 半夏(三钱) 附子(一分) 水煎一碗,以笔管通于病患喉中,另使亲人含药送下,无不受者。一剂而人之气苏,再剂而心中之大热自解,而四肢手足尽温矣。: Z: h7 H1 ]4 B6 M# o/ e, n8 t/ t
夫厥症多热,四肢之冷如冰者,正心中之热如火也。热极反为寒颤,颤极而人死,其实人死而心尚未死。此方用人参以固其生气,以黄连清其心中包络之火邪,加附子一分为先锋,加菖蒲为向导,引人参、黄连突围而共入于心中,又得白芍、茯苓、半夏平肝而不助火,利湿而共消痰,则声援势盛,攻邪尤易也。或疑用黄连以清热是矣,何必助之以人参,而用人参亦不必如此之多。孰知六经传遍以攻心,则脏腑自虚。多用黄连,而不君之人参,则有勇无谋,必至斩杀过甚,反伤元气,又有主弱臣强之虞矣,虽救君于顷刻,而不能卫君于崇朝,不几虚用奇兵哉。
; y# @6 y0 f' i1 l此症用活心丹甚神。* A" @& T, i2 O% Q: u
人参(一两) 黄连(三钱) 菖蒲(一钱) 麦冬 生枣仁(各五钱) 南星(一钱) 附子(三分)良姜(五分) 生姜(十片) 水煎灌服。9 F. \+ j, k$ D
44,人遇严寒之时,忽感阴冷,直入于腑,手、足、身皆冷,面目色青,口呕清水,腹中雷鸣,胸胁逆满,体寒发颤,腹中觉有凉气一裹,直冲而上,猝不知人,此寒气直中七腑也。
! k/ B2 E2 l4 J" u1 L/ Q 寒邪直中三阴,陈士铎说:徒温三焦之寒,而不急补其胃气,则气虚而不能接续,乌能回阳于顷刻乎。方用救腑回阳汤∶
4 O, W2 \( p7 m人参(五钱) 附子(一钱) 肉桂(二钱) 巴戟天(一两) 水煎服。, j8 L1 D6 [/ v6 q- i: I- A- i
此方用人参以扶胃气,用肉桂以回阳,亦不必更借巴戟天之为君矣。不知巴戟天补心肾之火,心肾之火旺,而三焦之火更旺矣。且巴戟天生胃气而回阳,故用之为君,尤能统人参、附、桂同心之将,而扫荡祛除,寓剿于抚之中也。所以一剂奏功,阳回而阴寒立散矣。
t7 S/ Y2 o. _此症用术桂干姜汤甚效。
5 S% y7 c Q0 h0 X白术(一两) 肉桂(三钱) 干姜(三钱) 水煎服。
; E, {* Y6 D( e 45,人有严寒之时,忽感阴寒,唇青身冷,手足筋脉挛急,上吐下泻,心痛腹疼,囊缩甲青,腰不能俯仰,此阴寒中脏之病也。1 g7 u8 G0 m& `+ K* k
寒邪直中三阴,多有命门火衰。
& K6 B! {6 ?4 d陈士铎说,命门宜温,而五脏之气亦不可不补也。方用荡阴救命汤∶
, ~: n9 F8 d+ \/ z. }* }人参(一两) 白术(三两) 熟地(三钱) 肉桂(一钱) 附子(三钱) 山茱萸(二钱)茯神(三钱) 水煎服一剂而愈2 f( p" u) @.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