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11-29 10:43:02 | 阅读全部
             本周四晚上(2019年11月28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刘敬章讲述的内容是:“浊毒化”与“化浊毒”。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主持中医“浊毒证研究”受到国家重视,被列为重点支持课题,研究过程也与其他科研项目一样,必须明确很多基本的科学问题,浊毒症研究的对象是一个新的物质吗?还是一个新的学术理论?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假如浊毒是一个新的物质,这个物质是什么?假如是一个新的理论,它与传统中医所说的毒、浊是何关系?浊毒如何与传统对接,在中医的传统理论里,早就有关于风毒,寒毒,湿毒,热毒,火毒,疫毒的说法,那么浊毒是一种新毒吗?中医认为毒就是对人体的伤害因素,六气太过变为六淫,六淫导致人体发病,六淫就是毒。人吃的药物,如果药不对症,造成了对人体的伤害,这种所谓的药就是毒。我们吃的食物,如果腐败变质,就会使人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胃肠疾病,那么变质的食物就是毒。人体内有许多生理物质,本来是清洁而流动的,如果由于内在外在的各种原因,失去了其本来的特性,变成了浑浊浓稠的物质,成了引起人体发病的物质,它就是浊毒,通过浊毒化,生理物质变成浊毒。因此说,“浊毒”既能概括 外界的致病因素,也能包容体内的病理产物。在中医经典《内经》里,清浊是 经常被使用的词语,几乎与寒热、气血、阴阳一样属于基本概念,是含义十分丰富的“元概念”,但是过去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内经》中说道:“浊气出于胃”,“ 浊气归心”,“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就是说,从胃中消化过的水谷,由脾转输于肺,肺朝百脉,而百脉皆由心所主,心主血脉,所以说浊气归心。“六腑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六腑里的水谷浊物就像是泥沙俱下的江河一样浑浊不清,与五脏储存精微物质明显不同。清浊的本意是 从水的清澈程度来的,有清淡,清净的基本含义。《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人在患病的时候,“胃气不清”,就不能输送精微物质“浊留于肠胃”时,就会病生于肠胃,也叫“浊气在中”。《内经》构建的这一套“虚拟化”的理论模型,与其 临床诊疗是完整一体的组成部分,它之所以历经几千年的临床实践检验,而没有被淘汰,自有其大智慧的优点。http://www.ynjkcy.com/
7 I+ W" a* s3 q7 v# Q  G1 }6 Z
( a! O/ b+ I4 i7 v1 }         祝贺刘敬章讲述“浊毒化,化浊毒”成功!
( w! L1 j3 {1 \0 A& q* t( X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主持浊毒理论研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学术概念是这个学说。
+ v9 t# t% q! C. D         中医受传统文化影响,“以无为本”,一个人本来没有“浊毒”,后来由于多种原因产生了浊毒,为什么会这样?
4 `( x: d7 E( I' b  g8 E6 s% O         能说清楚,是您的认识水平很高,懂得了浊毒理论的认识方法;
8 [5 S: S. ]5 b* e4 q) l5 l. f        中华文化推崇“知行合一”,医生发现了“浊毒”,仅仅是发现了治疗的“目标”,远不是目的。面对“天之浊毒,地之浊毒,人之浊毒”,不能无能为力,而应该大有作为。+ A7 G2 ?% ?; E+ \
        因此,“化浊毒”成功,把浊毒之有,变成“无浊毒”,这是“实践论”做得好!
& n/ k) w3 Y0 }' }; A
* o0 q5 d# v- |  _& {4 N: k+ ~, i% i2 n" k' c$ E) P- P
         因此,浊毒化,化浊毒,三个字,两句话,大道理,需铭记。) H* g  c$ G  l# R# _! N1 f
8 w1 O. j& v  L: E# n+ Z; }% K
          李大师带领一个团队,经过不懈努力,把生僻的中医名词,变成了大众容易理解的“热词”,是中医不同寻常的理论创造,是一个推动学术发展的关键环节。5 I6 y3 I5 H% b6 F$ X# X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11-30 08:32:20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教授好!各位师兄师姐大家晚上好!我是朱萍霞,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本周五晚上(2019年11月29日)我为大家分享"三九天艾灸有什么好处“: J+ A7 ^( l7 }5 {( K, X
7 h5 O! z! d; |2 t- \" ]
        “三九灸”是冬治“三九”中的一种独特治疗技术,属于“天灸”,它是采用人体经络循行规律、穴位功效、年历中24个节气规律和时间治疗学原理,根据人体体质情况和发病特点,选择在冬季三九天时候,通过中药药物贴敷在特定治疗作用的穴位上,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对于一些虚寒性疾病有着明显的治疗作用,部分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此治疗时间性强,疗效好,儿童成人均可以接受。让我们一起期待朱萍霞的分享,欢迎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 V+ }6 p- U! Y# `' B
        祝贺朱萍霞讲述"三九天艾灸“有关内容成功!, N! `! d- `/ O1 j1 u6 K
       “三九灸”与三伏贴都属于中医防治疾病的方法。5 x- p$ _& j4 O& [6 w
        《内经》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必须顺应自然,与天地阴阳的变化相适应,成为“顺时养生”的重要内容。
2 r/ e$ f( u" q/ w: D) H- f4 n        三九、三伏,是天地阴阳变化的两极,盛极则变,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顺势而为,有利于改变因为疾病造成的不良状态。; P7 }8 P. T- {7 H# ^$ Q
《内经》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E7 U5 I- Q/ M
        经过多年临床验证,三伏贴对于慢性病康复,有一定帮助。7 h' R7 i$ R' W7 ^6 @5 A* z
       三九贴也在临床运用之中,不断提高,探索出很多有价值的防治慢性病的方法。4 j) y0 s* V5 s0 _$ h
  & K" \* M" g6 ^' d/ a" |8 F3 g. e) r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11-30 21:43:45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19年11月3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这本书的内容:7 R# ]' [0 r/ K  S) n
       第三章验案撷英:4.正副伤寒、5肺炎、6菌痢、7流行性出血、8老年性痴呆症、9痰注(结节病)、1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1早期肝硬化等病例的分析、用药方案、疗效等内容$ d  x6 t) {) \$ n! `
        
. _: @$ S6 b+ M9 I      敬请期待王群才中医师讲述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gydszlc" j/ j* R6 F: T1 m& H. o

5 P( R* O5 l& L; G) I! o4 C       祝贺王群才中医师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朱良春先生的验案撷英:4.正副伤寒、5肺炎、6菌痢、7流行性出血、8老年性痴呆症、9痰注(结节病)、1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1早期肝硬化等病例的分析、用药方案、疗效等内容
& m" V! m' O) _0 P8 P! u( a- B/ D        ! U* e! r7 v8 o* X6 |
      朱老认为,正、副伤寒隶于湿温范畴。由于吴鞠通有“湿温……下之则洞泄”之说,后亦有人认为用下剂有促使肠出血之弊,因此,伤寒能否运用下法,引起了争鸣。通过复习文献和临床实践,我完全同意“正、副伤寒不仅能下,而且应以下法为主”的见解。$ ]5 p' D  e+ n0 J1 r2 Z7 U& `
       朱老认为,肺炎之运用下法,主要是在辨证论治的方药中加用大黄,古人有“病在脏,治其腑”之说,肠腑疏通,上焦壅遏之邪热、痰浊自有出路,且大黄本身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w/ v0 P& Q2 y) J' A
朱老认为,大黄具有清热化湿及泻血分实热功用。
- X+ Y8 E) X- s- d0 a         朱老认为,中医之“赤白痢”类似于“急性菌痢”,“疫痢”、“疫毒痢”似属“暴发型痢疾”。本病致病因素,一为外感暑湿疫毒之气,蓄积肠胃而致;一为饮食不洁,或过食生冷停积于中宫,使脾胃运化之功能受阻,大肠传导失常,气血凝滞,湿热郁蒸,损伤肠道血络,而痢下脓血。凡痢疾初起,因宿有积滞,里热较甚,前人早有“痢无止法”、“痢疾当头泻”之说,通利疗法对痢疾初起最为适用,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1 P# ?4 T  y- h1 c$ w6 @        朱老认为,流行性出血热属于温热病范畴,其早期相似于温毒发斑、疫疹、疫斑等。温邪为病,传变迅速,气血两燔,深入营血,热盛动风,气阴俱伤,热毒内传,蕴结下焦,终则邪热告退,气阴渐复而愈,或气阴耗伤,正不胜邪,脱变而亡。
) g( G9 x& }; y: n% s1 t         朱老说:“脑血管性痴呆”,需耐心坚持服药,并适量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言语疏导,改善生活环境,使之心情舒畅,消除孤独和疑虑,适当增加高蛋白、低脂肪之饮食,并多吃蔬菜、水果,是有利于康复的。肾虚血瘀证是老年病的病理基础,所以益肾化瘀法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法则。: a# ]4 k2 O9 X: [3 ~6 D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12-2 10:44:56 | 阅读全部
           周日晚上(2019年12月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心理学》,她和大家一起继续讨论心理疾病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音乐疗法,将一起分享中医音乐疗法的五音处方的组成规律及音乐保健两部分内容,详情,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xlx2 B* k+ b& r- a' M7 F1 u5 y7 U

! d  U$ r8 N9 V6 z% T        祝贺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心理学》成功!她和大家讨论了心理疾病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音乐疗法,分享了中医音乐疗法的五音处方的组成规律及音乐保健两部分内容。
: ]" R) g! ^, k+ J# q$ F5 V/ y. f3 ?4 H( q3 l+ b7 c$ Y
中医认为外来的五声、五音入五脏,自身的五声、五音也发自五脏。所以,脏腑有病,可以通过音乐进行调节。
' q4 H: b: {' u# M5 p/ B! W3 D# [日常生活之中,娶媳妇的音乐让人振奋和快乐,而低垂的哀乐,让人沉重痛苦。+ b- F5 `3 j  L9 y6 S" L# V( T
冲锋陷阵的时候需要击鼓奋进,一鼓作气,冲锋方向前,鼓音属木(角),东方青龙之象;% Q( Q) G, V8 z# I# w: o; b
战事不利的时候,就要“鸣金收兵”,金属之音(商),西方白虎之象,主收敛、退兵。7 s' `2 L- D/ L0 s8 e

# Q: m1 W, q$ G" w: }人生有的时候需要精神亢奋,有利于大有作为;
( i# E  X/ ~! v& `8 A; S* S, p$ J有的时候需要安静,沉静入睡,休养生息。: m( q1 W+ P+ o. l$ t, ~* A1 ^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0 k* J/ ~8 M! w, o4 P1 m8 V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12-3 21:46:58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19年12月2日)由马京雪和大家一起学习陈士铎的《辨证录》。
; h0 `& r' C% B" {            本周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8 @8 G2 z* S  n0 E
            56,人有怒后吐痰,胸满作痛,服四物、二陈之汤加芩、连、枳壳之类,杳无一应,更加祛风之味,反致半身不遂,筋渐挛缩,四肢痿软,日晡益甚,内热口干,形体倦怠,人以为风中于腑也,谁知是郁怒未解,肝气未舒所致。5 x) r- W; I3 p0 L. _9 s
            57,人有怀抱郁结,筋挛骨痛,喉间似有一核,结住不下,服乌药顺气散等药,口眼歪斜,两臂不能伸举,痰涎愈甚,内热晡热,人以为偏枯之渐也,谁知是肝木之不舒乎
' V* W" v' D/ ~5 a& y2 S4 D# c           58,有人一时猝倒,口吐痰涎,发狂号叫,自坐自起,自立自行,目不识人,身中发斑,数日后变成疮疖者,此谓真正中风。
4 d3 M" V8 ^) m: k           59,人有素多内热,一旦颠仆,目不识人,左手不仁,人以为中风之症,谁知此乃肾水不足以养肝,肝木太燥,木自生风而自仆,非真中风也。
( @/ h- {  o0 i2 N           60,有人身忽自倒,不能言语,口角流涎,右手不仁,肌肤不知痛痒,人以为气虚而中风也。夫气虚则有之,而中风则未也。此病乃心气既虚,不能行气于胃,而胃气又虚之证。
& v! R3 u. X$ O& \5 H# v6 M           敬请期待马京雪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newsDetail?id=9541 T5 g2 T( w, h. [# V

! c0 W; o0 `& o3 W% J& z# D     祝贺马京雪讲述陈士铎《辨证录》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5个病例:7 E, B, ]) d/ X1 F" W5 n; g0 {* C
56,人有怒后吐痰,胸满作痛,服四物、二陈之汤加芩、连、枳壳之类,杳无一应,更加祛风之味,反致半身不遂,筋渐挛缩,四肢痿软,日晡益甚,内热口干,形体倦怠,人以为风中于腑也,谁知是郁怒未解,肝气未舒所致。
0 E' e' Q6 S3 E       中风多因肝阳上亢,痰浊瘀闭,均与肝郁有一定关系,气升火就上,气升痰上涌。" j" a: o1 J& A/ b8 ]* }; w
陈士铎说,方用舒怒益阴汤∶/ K1 k! h6 L" w& t8 n" t2 z
熟地(一两) 当归(五钱) 茯苓(二钱) 甘草(五分) 白芍(一两) 陈皮(五分) 麦冬(三钱) 丹皮(三钱) 柴胡(一钱) 白术(二钱) 人参(一钱)水煎服。十剂而筋不挛缩矣,再十剂而四肢不痿软矣。后纯用六味汤大剂煎饮。二月而半身皆遂矣。此方即逍遥散加味者也。3 R& n/ v* F3 w8 @' I  ?
     & A7 P, H& M$ V0 A
57,人有怀抱郁结,筋挛骨痛,喉间似有一核,结住不下,服乌药顺气散等药,口眼歪斜,两臂不能伸举,痰涎愈甚,内热晡热,人以为偏枯之渐也,谁知是肝木之不舒乎6 Q5 Q8 s& a0 `
   肝郁脾虚,痰气凝结,单纯行气解郁不能奏效。* _$ q" f- I% w( c7 O7 ^( f0 Z$ A+ o
    陈士铎说,方用舒木生土汤∶1 L9 v) a- @) [8 c- _5 L
白芍(五钱) 茯苓(三钱) 山药(一钱) 生枣仁(二钱) 远志(一钱) 甘草(五分) 白术(三钱) 熟地(五钱) 郁金(一钱) 人参(一钱) 麦冬(二钱) 当归(二钱) 玄参(三钱)水煎服。
+ u+ F( {1 D. U! P. v; @    又说,此症用疏木饮亦佳。
* `: r9 i7 N% @) |) ~9 ~    柴胡 薄荷 甘草 苍术 白芥子(各一钱) 白芍(五钱) 茯苓(三钱) 丹皮 生地(各二钱)青皮(五分)水煎服。  
  X. `. b( ~5 {) \4 B9 s) |% o% Q2 U7 B  q+ o7 P5 S5 n
58,有人一时猝倒,口吐痰涎,发狂号叫,自坐自起,自立自行,目不识人,身中发斑,数日后变成疮疖者,此谓真正中风。5 N# X0 L3 W: J
    中风由于肝火痰浊者很多见,瘀而化火者,比较少见。. \0 E# i3 Y; T8 c
   《内经》说“火郁发之”,陈士铎说,方用扫风汤∶
+ k8 d' W% n# I7 s2 W9 _荆芥(五钱) 防风(三钱) 半夏(三钱) 陈皮(一钱) 天花粉(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黄芩(二钱)苏叶(一钱)水煎服。一剂而狂定,二剂而痰消,三剂而斑化,疮疖亦寻愈矣。3 t( A4 A& H  p8 l; Y8 x8 u* A6 S
    又说,此症用排风饮殊效。$ Y- f$ X% t9 K: C: @
大黄(酒蒸,三钱) 丹皮(五钱) 甘草 防风 天麻 天南星(各一钱) 玄参(一两) 柴胡(三钱) 苏叶 荆芥(各二钱) 当归(三钱)水煎服。* d% X* s$ j5 I3 Y

, T' u5 A4 _7 x, M3 {59,人有素多内热,一旦颠仆,目不识人,左手不仁,人以为中风之症,谁知此乃肾水不足以养肝,肝木太燥,木自生风而自仆,非真中风也。  ~6 t4 E3 g6 Q7 T: O6 [% v2 e
     水亏木燥,肝风发动,治应滋水养肝。
1 o' Z- ?2 f$ ^, {   陈士铎说,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治之。" T6 o. d2 _- s( D( ]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山药(四钱) 茯苓(三钱) 丹皮(三钱) 泽泻(一钱) 白芍(一两) 当归(五钱) 白芥子(三钱) 柴胡(一钱)水煎服。一剂而目能识人,四剂而手知痛痒,十剂全愈矣。
6 w# ?* u- l; i    又说,此症用润燥丹亦效。, B# i# j% z+ ?- I! F
熟地(二两) 白芍(一两) 柴胡(五分) 天花粉(三钱)水煎服。
9 v) J- S0 |9 Q. h% q' J
6 s2 a1 [; p# ?60,有人身忽自倒,不能言语,口角流涎,右手不仁,肌肤不知痛痒,人以为气虚而中风也。夫气虚则有之,而中风则未也。此病乃心气既虚,不能行气于胃,而胃气又虚之证。
( d% [# {. ^% i4 T, n* J6 D1 P. l- m4 Q2 a3 |% t* F/ s9 ^, l$ \
    中风有闭证和脱证,闭证开窍,脱证固本。
# E( h: F: P; E5 q- s0 v, D. k    陈士铎说,治法宜用六君子汤加入附子治之。
( j# i+ A3 w. D$ R9 }人参(一两) 白术(二两) 黄芪(二两) 半夏(三钱) 茯苓(五钱) 甘草(一钱) 附子(一钱) 陈皮(一钱)水煎服。一剂而出声,二剂而痰涎收。一连十剂,而前症尽愈。
0 s$ @9 ?/ Q; `) R+ V     又说,此症用释躁汤亦佳。
6 p- A7 i' B/ U. L* W玄参(一两) 荆芥(三钱) 天花粉(三钱) 甘草(一钱) 陈皮(五分) 茯苓(三钱) 菖蒲 附子(各三分)水煎服。; w" j  n  n9 a3 T! o. }2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12-3 21:52:58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9年12月3日)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现场实录》。2 ?+ n/ e( D" a) j
      讲述的主要内容是: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李可附子丸散的研发背景和设立思路。. f! G0 x& y' E2 B) `( W' b0 a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jfjxb! ?+ X* Q6 t: x4 @% B
       祝贺张海涛讲述《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现场实录》成功!
) }$ V* ]* m, J- y! t      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李可附子丸散的研发背景和设立思路。
7 v1 R' Z, d: T  I! M/ J+ z# Y        附子有毒,却能治病,
( c! c" ?2 e) N% C/ G& C( U) m4 ~! v善于使用附子,有时候可以起死回生,善莫大焉。
5 o" @, m3 M3 U        但是,附子绝对不是可以随意使用的,更不是万应药、万金油,也不是用量越大越好。% }2 ]0 j3 `# e' ]8 A8 T5 t
        李可先生的“破格救心汤”,不是“常规养心丸”,有严格的使用要求,也有使用的具体方法,有配伍的智慧,不能随意滥用,否则,就容易出问题。: V7 d3 `$ j3 {. N' K" K/ Z. E
        《史记》记载扁鹊师徒抢救虢太子尸厥,一开始用针刺治疗,取“外三阳五会”,太子苏醒之后,用“五分之熨”,交替熨敷两胁下,不用“十分”的热力,用的药物是“八减之剂”煮了用,不用十足百分之百的。
" @8 e+ h: C3 {! Z        这说明了什么?5 b. B% i- @3 Q' K4 t" l
         这说明衰落之躯,将亡之阴阳,经不起折腾,不能耐受大剂量药物。, c3 c& R( f; @
         地震,矿难之后得救了的人,不是尽情享受,欢乐庆贺,而是吸氧输液,观察恢复。一个适应了低代谢的人,不能立即让他跨越太多,否则不利于恢复。
2 d' `7 x0 k5 ^$ a* \        这就如同,小孩老人,他们的阴阳气血不如壮年,救他们,不能超剂量用药,而是减量服用。/ v) D* W2 x4 _5 T. v% }! g# @
        救治生命垂危的人,到底怎样用药,需要根据需要,不要说“我学过李可,敢用附子,敢用大剂量附子!”
( m$ v: p+ U; a  L! l# r         这样做,请准备好当被告。
2 H6 a3 E: G& w$ w' ?% j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12-3 21:55:27 | 阅读全部
       各位群友,各位同道:今晚,2019年12月3日(周二),我们继续有请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7讲。
4 }0 f; i  A; y' R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list&catid=4
+ F: m$ b) G+ N: t+ `! Y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今天晚上我们一起学习《内经》的范围:, ~& G. `1 I5 u
 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  a: z7 [+ |; ]7 }! t8 \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3 v/ I' h" c( T: b6 s7 ~
  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P; k9 B  l% ^5 s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6 e1 A. ^& [( ]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0 e. l$ q9 @' H3 H" h: z* S) s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6 x8 I9 X7 V+ P
  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 i( q3 o- M. q5 X& l1 u9 l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补之以味。& W! h# e. O5 h1 ^
  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
/ u$ t) e7 q& {8 Q  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栗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9 c0 f6 h* u3 Q: c( G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 w( G  h, s; w: u' g  t) A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S* s4 [( D6 C' i& n: {
  定其血气,各守其乡。
5 U: P4 L9 M" F6 ~: E* C3 C& o  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9 U! A6 Q9 n, I5 L" r阴阳离合篇第六
  j, |9 D& m9 R* W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i3 S$ |4 M* E
  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e( @# N% c, n1 n& p: O
  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
' k; ~5 w; k& O  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夫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7 `3 F. `& p6 f  q) K9 ?$ @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
4 C( M9 _# w3 X8 r3 y  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
8 x) s! ?* U$ V  k" L  L' A  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8 g1 ]7 e1 p# B# y$ [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W- m; }8 O" Z  h. I4 B: s; `  帝曰:愿闻三阴?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8 n. O& q$ Z' E
  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 k0 s6 z, a' U  v
  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 U" B5 d& J# p
  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 E6 Q0 r" R3 X$ g  R
  阴阳(雩重)(雩重),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7 f- V& I4 p4 Y

, s6 P" ]8 b- `( q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12-5 19:11:41 | 阅读全部
          本周三(2019年12月4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曹老师的著作《邓老热病研究》的第27讲:探讨暑温证治。
% T' `: d' O9 F8 c1 Z          邓铁涛先生说:“暑温是夏季受暑热邪气而发生的急性热病。本病初起即见卫气同病,甚或即见高热,烦渴、汗出等症为特征。暑邪热变迅速,最易伤津耗气是其特点。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脊髓灰质炎(麻痹前期),暑季发生的流感等病,可参考本节的论述进行辨证治疗。”
; t, @5 ^, q! p* _- Q" }. J          暑温发生于夏暑季节,往往与湿温在相同的季节里发病,但是二者在证候表现和治疗方面都有所不同。吴鞠通《温病条辨》说:“暑温者,正夏之时,暑病之偏于热者也。湿温者,长夏初秋,湿中生热,即暑病之偏于湿者也。”* ~- X$ g' M  v6 R
          邓老认为:“暑热邪气为本病的主要外因,但夏季往往多雨,暑湿交蒸,因而致病者亦不少,故本病除暑邪之外,亦有兼夹湿邪而成病的。暑为阳邪,口鼻感受之后易伤肺津,故病初起发热即较高,先发热而后恶寒。根据吴鞠通的解释是:‘本病则因火盛克金,肺性本寒,故先发热,热极而后恶寒。’若患者抵抗力弱,或治疗失当,病邪很快传人阳明,就会出现高热、面赤、烦渴、大汗出、脉洪大等证候。若暑邪深入迅速,发病后很快便出现嗜睡、神昏或吐血、痉厥等暑入营血及气阴两伤等证候,甚至有起病即见营分证,或昏迷、肢冷等热闭心包症状(或称暑厥)或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肝风症状(或称暑风),经过治疗然后透热转气。变化迅速是暑病的基本特点。但若暑与湿合而暑与湿俱重者,又往往出现暑湿蔓延三焦而缠绵不休。”让我们共同期待刘敬章的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dttrbyj2 x) Q: r0 b/ H% g
       祝贺刘敬章讲述书稿《邓老热病研究》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关于暑温证治的有关内容。
: n" c$ l6 E. R邓铁涛先生说:“暑温是夏季受暑热邪气而发生的急性热病。本病初起即见卫气同病,甚或即见高热,烦渴、汗出等症为特征。暑邪热变迅速,最易伤津耗气是其特点。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脊髓灰质炎(麻痹前期),暑季发生的流感等病。”
& T3 [: S7 Q% p. e2 ?: ]; f* i       暑病包罗着很多外感热病,所以张凤逵说:“暑气之毒甚于寒”,“试观寒病至七八日方危,暑病则有危在二三日间者,甚至朝发暮殆,暮发朝殆,尤有顷刻忽作,拯救不及者。如暑风、干霍乱之类。然则暑之杀厉之气,视寒尤甚,彰明较著矣”。“暑证多歧,中热中暍,中内中外,甚者为厥、为风、为癫痫。即发则泄泻、霍乱、干霍乱;积久后发则虐、痢、疮疡,种种病名,约有十余科,皆暑为厉,则暑杀厉之气,视寒不几倍哉!”' l0 {0 g$ [  g- Q
       张凤逵的《伤暑全书》,对其后20年成书的《瘟疫论》,或许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比如他所说的暑病多于伤寒、“暑气之毒甚于寒”、“冒暑蒸毒,从口鼻入”、“一概以和解”进行治疗等思想,都与吴又可的有关学说,体现出先后继承的关系。当然,吴又可的《瘟疫论》,在温热病的病因证治方面,都有超出《伤暑全书》的学术见解。+ Z' h: a6 b* @) k5 e
吴鞠通说:“暑温、湿温,古来方法最多精妙,不比前条温病毫无尺度,本论原可不必再议,特以《内经》有先夏至为病温、后夏至为病暑之明文,是暑与温,流虽异而源则同,不得言温而遗暑,言暑而遗湿。又以历代名家,悉有蒙混之弊,盖夏日三气杂感,本难条分缕晰。惟叶氏心灵手巧,精思过人,案中治法,丝丝入扣,可谓汇众善以为长者,惜时人不能知其一、二;然其法散见于案中,章程未定,浅学人读之,有望洋之叹,无怪乎后人之无阶而升也。故本论摭拾其大概,粗定规模,俾学者有路可寻。精妙甚多,不及备录,学者仍当参考名家,细绎叶案,而后可以深造。”
4 t4 G" o& e; e1 o1 j' n; _       邓老介绍说,前人对暑温的辨证,认为:“暑有八症:脉虚,自汗,身先热,背恶寒,面垢,烦渴,手足厥冷,体重是也。”但不一定八症全具才是暑温。暑邪伤气,所以身热,汗出而脉濡,或右脉大于左是其特征,若汗出过多,伤及气阴,其脉必虚。兼湿与否,或兼湿的多少,以舌苔的滑或腻为标准。若苔厚而腻,脉濡而缓是湿重于暑;苔薄而滑,脉虚而数或洪数是暑重于湿。8 o6 Z7 z) J( N
邓老对于暑病的辨证论治,也是将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相结合,以卫气营血辨证为纲,而参照三焦辨证的内容。
( W4 c( ?, X5 f- Q  {       邓老说,暑入心营,主证为身热夜甚,面赤,心烦,口干,夜不安睡,时有谵语,或烦躁昏迷,或抽搐,舌绛苔少,脉数或细数。分析其病机:暑热传变迅速,易入心营。暑热陷入心营故身热夜甚,面赤;心神受暑热的侵扰,故轻则心烦,夜睡不安,甚至烦躁,谵语,重则昏迷不醒;抽搐是热极生风所致,肝风心火互相煽动则抽搐不止。治法宜清心凉营,用清营汤。若谵语昏迷则加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以清心开窍。若抽搐,再加服止痉散,每服1.5克,一天3次分服。& v3 n: F' O8 [, R" l, h' p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12-5 21:18:44 | 阅读全部
           本周四(2019年12月5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讲述的内容是《临证指南跟师录》的第八讲,继续由刘敬章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国医大师李佃贵的浊毒理论7 u, Q/ T) M: e* i9 E9 k, s8 I
           李佃贵,男,出生于张家口蔚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劳动模范,第三届国医大师,全国首届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第三、四、五、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原河北省中医院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__脾胃病专科主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河北省中医学会会长,在学术上首创中医“浊毒理论”治疗多系统疾病,尤其是慢性胃炎,癌前病变,疗效卓著,打破了胃癌前病变不能逆转的理论束缚,指导、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学术专著40余部,专利多项,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30余项。浊毒既是一种致病因素,又是一种代谢产物,浊毒理论,就是研究浊毒致病,以及机体处于浊毒状态时病理变化,演变规律,诊断和治疗的一种中医理论,任何一种学术思想的形成,都有其深刻的社会自然因素,都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完善,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来梳理一下金元时期四大医家学术特点。寒凉派__刘完素的行医时代背景,是火证大疫流行之时,天以常火,人以常动,内外皆扰,所以刘完素,以“火热”立论,用药多寒凉直折,取效迅速。攻下派__张从正的行医时代背景是,时人偏嗜大补,症瘕积聚多见,壅滞脏腑而发满胀,所以张从正以“攻下”立论,用药多攻逐泻下,达到陈莝去而肠胃洁,症瘕尽而营卫昌。补土派__李东垣的 行医时代背景是在金元之交,战乱频繁,人们饥困劳顿,饮食不济之时,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导致大批军民百姓相继死去,所以李东垣以“补脾胃”立论,四季脾旺不受邪,用药多健脾益气为主,升清降浊,脾胃自安。滋阴派__朱丹溪的 行医时代背景是《局方》流行,时人多喜用温燥之药,过燥则伤阴,所以造成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 唉呀,朱丹溪以“滋养阴液”立论,用药多凉润阴柔,达到滋阴潜阳。当代背景下,浊毒物质泛滥成灾,随着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城市的发展,人类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把数十亿吨计的废气和废物排入天地之间。浊毒物质 充斥在全球每个角角落,以及人的机体之中,青霉素的问世,对许多细菌性疾病的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几十年过去了,抗生素并没有减少细菌性疾病的感染率,新的细菌和病毒甚至一些所谓的超级细菌,总在不断的产生。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食品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血脂超标,血糖超标,重金属超标,尿酸超标等等,人类正逐渐成为时代产物的“浊毒垃圾桶”。如何去除浊毒,是当代急需我们解决的重要课题,我们来看一下浊毒的历史渊源,浊的历史渊源,最初包含两层含义,浊气和浊阴。浊气,相对于清气而言,是指呼出的废气和排出的矢气,浊阴指体内消化,代谢的产物,如大小便等,“浊气出于胃”,“浊气归心”,“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六腑“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与五脏储存精微物质明显不同。“毒”的历史渊源:第一,指毒草或者毒药。在医学中指药物的偏性或峻烈之性。《素问_五常政大论》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第二,指 病因或病邪。病因中又分为,内毒和外毒,古代医籍中就常把外感毒邪称作毒气,非时之气,戾气,杂气,疫气,山岚瘴气等峻烈易传染之外感邪气。第三,指病症。如 疮毒,痈毒,阴阳毒等,湿毒,暑毒,风毒,痰毒等症。第四,指药物或者药物的峻烈之性。《素问__五常政大论》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浊毒的现代含义:浊毒,既是一种对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阴阳,均能造成严重损害的致病因素,同时也是指多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机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正常排出,淤积体内而化生的病理产物,浊毒证是指以浊毒为病因,使机体处于浊毒状态,从而产生特有的临床表现的一组或者几组症候群。浊毒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研究浊毒致病以及人体处于浊毒状态时病理变化,演变规律,诊断和治疗的一种学说。让我们共同期待刘敬章的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lzzngsl
. W) i* F* c$ \- g5 K( I2 k        祝贺刘敬章讲述《临证指南跟师录》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国医大师李佃贵的浊毒理论。; f' U* O% l; l6 d0 r& t+ U! b
        浊毒理论是中医在当代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4 |3 A' R' q  n  u7 H继承不离本,创新有根据。
  \1 N* F+ [' W2 ^& ?$ X清浊,是中医的元概念,浊毒理论继承了《内经》之中关于“清浊”的基本思想,生理物质可以变成“浊毒”,是一个“由清而浊”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有利到有害”的变化。
1 W- D" m- F2 e对人有利的,属于“药”,外来的药,内生的药,都是有利的;
  U6 b( M3 m. u" z8 s8 k8 S对人有害的,属于“毒”,外来的毒,内生的毒,都是有害的。
1 V) M/ v! x2 Q5 w3 w, g, B因此,“浊毒化”是一个变化过程,也是得病的过程:# @) [/ o9 i5 d) |$ |# n5 @
所以,“化浊毒”是一个转化过程,是医生治疗疾病的程序。
. g2 l! v/ O" x$ O# |9 {. o+ S" r8 ]学习“浊毒理论”,可以提升自己对于中医的原创思维的理解,提升理论水平:
8 e% k  e7 P; F7 U学不进去,需要改变西医还原论思维:  Z5 ]" L) Q( M3 s
看不明白,需要学习中医历史文化。. W! h. N; v' R, c9 s6 d' a
阐明“生理物质浊毒化”,做好医生“化浊毒”,一个是认识论,一个是实践论。, J6 Q8 D; v5 h+ R* k" W
弄不明白,需要学习“河图洛书”。/ Z- w' J% ?4 Z$ i' T&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12-6 21:25:38 | 阅读全部
         本周五晚上(2019年12月5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刘敬章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曹老师的著作《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的第二讲:
; n" @8 f6 p1 L6 U! |& S3 Q         扁鹊在中医学中的地位。扁鹊虽然离我们生活的时代很遥远,但是关于他的学术讨论一直没有停歇过,他为中医学术打造的特色,深深地融入中医的根脉之中,至今难以撼动,扁鹊不是流派,是宗师。黄帝时代无扁鹊,太古扁鹊是臆测,扁鹊讲理不谈“道”,《黄帝内经》不离道,对扁鹊著作进行考证,需要结合时代特征,凝聚众人智慧,破解扁鹊之谜,扁鹊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利天下”。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bqwh
: b. P' r- J/ b4 @* q    祝贺刘敬章讲述《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成功!他很大家一起讨论了扁鹊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 h9 N0 J) s1 h" c/ F( p  T- J/ d9 M凝聚众人智慧,破解扁鹊之谜。! J4 V% {$ a7 ]1 a; x/ C5 r* g
司马迁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L+ P# v- g' l# `' L" Y
这是西汉年间的“学术公案”,也应该是常识。8 J: t, d' l2 Q" t/ R9 O6 H
但是,今天情况变了,变成了“至今天下言脉者,不知有扁鹊也!”+ A, T, J/ J/ `% S, `  K! d# b, S7 n
当年,医圣张仲景最敬仰的扁鹊,如今罕为人知了,他为赵简子看病,得到4万亩封地,“名闻天下”,写入《史记》之中。
" o3 u, n1 a/ [扁鹊不幸被他人、被中医同行(秦太医令)害死,但是,他的后人,在今天,竟然强行让他|“晚出生”一百多年,说他生于公元前407-前310年!
. V) a) e0 b3 T) t% Q: J赵简子公元前476 年就逝世了,他如何有机会诊断赵简子?& y- p( |  O- Z2 }, F! T  z
可怜的医史学家,不正确的研究“结论”,影响了很多人。) f9 O% v3 j' E6 R" ^# e/ M2 g
如今,应该给扁鹊“平反申冤”了。$ x+ V3 k0 u/ W
扁鹊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利天下”,讲好这个故事,不容易。
2 k4 s9 C; @, ]) u8 s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