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燕赵中医

查看: 16750|回复: 10

刚读了一本好书:范仲毓先生的《中医天体轨道运行论》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57
发表于 2017-10-7 18: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7-10-7 18:50 编辑 " |" q5 h9 p* s- m

" y' f8 \/ [: d3 B! K范仲毓先生此前几个月,给我来信息,并在后来寄来了他的大作。* x: H2 m; @& k! F: n
# `5 t( X1 z$ K( U# J

+ ~- m& ^4 M3 I# [( @; f$ W0 ^他第一次来信息说:- L# l9 b3 D3 ~! K4 w7 E
尊敬的曹院长好!8 X6 W" X1 _9 M9 s" K% c
我是去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举办的理论周活动期间听过您的报告的学生范仲毓医生。
. h9 C6 R- o& E3 m: x& H- t1 e5 Y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没有突破,造成中医学界的困扰,造成中国科学界,世界科学界的困扰。6 x; n& X( f1 `6 m) L
读到网上您与别人的理论论战,心里有几分尴尬,于是,学生把《中医天体轨道运行论》推荐给您。
# f9 R2 Q5 |* i0 }上次在北京开研讨会的时候,您讲到牛顿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相对时空观与中医整体时空。
( @/ |1 V- r+ v我在研讨会上针对这个问题问前后讲课的专家教授,他们都答非所问。$ V7 y' d! `- i; F$ n2 g7 d$ L. t
学生在《中医天体轨道运行论》提出【函数时空观】,5 A% |- |. |0 D7 m9 ?# `
且进行了论证。破解了中医学界的很多理论难题。敬您的学生范仲毓敬上。- J8 m0 d+ u2 I8 ~, C" q
2017年4月19日1 E' w" o6 H1 {8 t4 u0 Z

) g7 W. h# O. L% x
  G& X+ k9 X! O  M4 P我对于天体轨道,所知不多,因此,没有太在意。 + `+ D' l0 L% K0 w/ Y1 t

9 y" x% w. e* D# g# G8 n: Z2017年7月29日,他又发来的信息:
9 Q1 @; t0 u7 l) J& F& t7 f7 V0 n
5 p9 h' m- f* x7 `" J9 ?尊敬的曹老师好!请您把您的地址发给我。我给您快递几本《中医天体轨道运行论》。! u. c- A# @7 e% w/ n0 }  H" O
谢谢您。
- h1 l  N: k( Q; d8 ]9 W% b敬您的学生范仲毓敬上。# i& X; y4 {& E1 T: @* n! C
2 ]$ p, [0 ^' w; L

( k8 i  ?: G% h/ S# v5 B  R, E# x0 ~8 N3 H! k8 T0 g
因此,我收到了范先生寄来的几本著作,未能及时阅读,国庆期间,有了几天的时间。+ w( g  }$ ]% ^% J" S# e
坐下来一读,觉得这真是一部很好的著作,学术分量很重,值得大家参考。" z, a6 h( ]; Q+ a$ X- O8 X
曹东义4 m' @/ _  `" i: O. v
2017、10、7
3 }! t9 }$ t2 {  W$ ?+ O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5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7 18: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0-7 18:39
, p" Q9 X1 }6 D" `- ~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专家孟庆云先生为本书写了序言,进行推荐:
$ T( P3 f3 `2 y8 X
我阅读之后,给范先生去了一个微信:
" _$ C+ f* }3 A/ A
/ z3 T; V' b/ n' |4 \  N7 r/ J: l2 W, q( _( F# D/ M4 [
我利用国庆期间的闲暇时间,大概翻阅了您的大作,虽未深读,但已收获良多。我们有很多共同探索,您的研究提供了很多线索。将来有了机会,当面再请教。
5 `4 G9 Q0 R6 W2 i. N7 g4 b/ t9 r- F7 D
. K5 z$ ^6 K) |: l9 a) l曹东义, H! v2 f$ z" Q+ K. u9 f' y

" \' ]4 A) t. U3 u) {* e8 u2017、10、7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5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7 18: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7-10-7 18:40 编辑
; N( x8 g& R* g! o# X
" z; ]0 N& a* \# j& [3 {6 g* a( T. P$ g0 F
范仲毓的《中医天体轨道运行论》* |* w$ U! z2 W

: m+ i3 |' M3 x4 Y( R$ q内容·导读
: g+ u% ]: F/ A- a7 _$ b3 b& @; a: B1 T9 m) A8 R- g
《中医天体轨道运行论》的
1 e8 {7 n2 W1 \2 F( f( Y  d# c中医理论、物理、数学、天文学新发现:
. E# d  `# N- ]# s4 D! s阴阳五行、九宫八卦、五运六气科学观是研究《内经》、《周易》、《周髀算经》的核心内容,又是5000年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的活水源头,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史书中间断的记载和历代有人反对,至今仍然是一个科学的谜团。我们的研究发现,解决了《周易》、《黄帝内经》的所有理论难题和预测技术的难题。
' X0 O1 n4 U) \- J本书依据《黄帝内经素问》原文及《黄帝内经灵枢》原文中关于阴阳五行学说、五运六气学说、九宫八风的原文结合《周易》、《周髀算经》的原文研究和解读,第一次从地球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以及高等数学等科学的角度发现:0 w1 H, V* P% L0 d7 @( L
一、《黄帝内经》、《周易》中阴阳五行学说、五运六气学说是关于地球(天体)自转与公转规律的计算与法则;+ {7 ~1 H1 @( s9 o$ I+ E7 X
二、解读了中国人5000年关于阴阳五行学说从自然科学升华为哲学的困扰;
2 Q) I. z% b3 Y$ s. w三、破解了10天干12地支计算地球经纬网中经纬度的难题;
* r5 R% W! r8 E  M% o* r9 `四、破解了60甲子的地球自转公转的轨道运动与运动方向的难题;
+ D) s+ C# d. P; `五、解读了《内经》关于南北政是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轨道的上下问题与地球南北半球的划分问题;
% g) z, K: r. I5 R六、破解了《周易》八卦的经纬网中经纬度计算法则;
+ t' o% l/ f! T3 V3 p" q$ h七、回答了《周易》关于“水火不相射”的地球的自转轴南北轴与公转轴东西轴的问题;
3 v" S  l( E+ t$ Z( Q* v八、回答了《周易》“易,逆数也”本质是说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相逆的轨道旋转方向问题——与现代地理学规定的地球自转公转同向的规定本质上是一回事;
9 f  i# |. r. N$ C- @% x九、破解了时间概念的科学含义——地球自转公转函数周期、位移弧度、角速度的直角三角函数单位;7 D3 Z; `$ [6 B
十、区分了自然科学五行终始与人文科学五德终始的不同含义;7 D! X! S$ P& r: v
十一、破解了《周易》中关于“六爻”中“初六、六二、六三、六四”的含义是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规律的法则与原始记载;0 i) G) g+ j! y# z% A
十二、中国阴阳合历的日历是计算和运用地球与月球自转公转周期运动规律的最好历史证据和应用科学证据;
9 e2 P3 o5 D7 H/ `. a* Q十三、河图洛书是计算地球仪、天球仪经纬网的法则;本质上,也是计算地球-天体自转公转运动规律的定向圆法则;- x- [# w. D# Y. ^
十四、28宿是计算地球仪、天球仪经纬网的法则;同时也是计算月球、地球自转公转轨道周期的定向圆法则;
  i6 a3 Y4 `, [( J; t- i) _十五、一日一度,月行十三度有奇是地球月球自转公转函数周期的法则。
* {4 b/ `/ Q* y6 N" M十六、通过验算,证明太极图、阴阳鱼的数学、物理学基础是中国圭表测定的24节气日影的长度变化,揭示的是地球自转公转函数周期中昼夜弧长短变化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变化与直角三角函数周期长短变化的关系。
2 I: G" w# N6 l' C1 _. p8 R+ }从天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高等数学、中医学、历史学等学科正确地揭示“阴阳五行”的自然科学内容与中医学的科学联系。这样,阴阳五行是唯心论、机械的循环论、伪科学论的言论就不攻自破。阴阳学说是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学说,阴阳针对于地球的自转指地球的昼夜更替及晨昏线的水平运动法则;针对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则是计算地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以及昼夜长短变化及晨昏线的升降运动的法则。阴阳分为地球——天体自转之阴阳与公转之阴阳。地球——天体自转角速度为180度、公转角速度为182.625度的计算法则——这个数据,采用的《淮南子》中的数据。五行针对于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就是5期轨道周期计算的法则,是把地球自转公转周期按5期计算的法则——包含了地球自转公转角速度、位移的计算法则。由于自转循环函数周期——赤道周期360度与公转循环周期中的回归函数周期——黄道轨道周期365.25度的不相等,5步5行5运就略有差别,即赤道自转72度与公转黄道73.05度/行/运/步的计算法则,角度相差1.05度,所以《史记  》说“均五行”,说的平均等分360度自转循环函数周期与公转循环回归函数周期365.25度的含义。这与自转公转运动的六步——6期法则是一致的,自转循环函数周期的6步法则,就是每步60度的法则;公转循环周期6步的法则,就是每步60.875度的法则——《内经》中原文是有记载的。与“四时”法则是一致的,四时法则---公转循环运动和自转循环运动均等分为4;“五行时”——当然就是把地球自转公转循环运动的时间等份为5,等份为5步,以此可以计算地球自转公转循环的角速度、位移,以及公转自转的轨道状态。由于时间的概念5000年来悬而未决,这给理解“五行时”、“五行”、“五运”造成了客观上理解的困难。《内经》原书科学地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循环函数周期时间、位移、角速度。精确到了公转的6步每一步60.875度——今天角速度概念,0.875°换算为地球自转时间为今天的21小时。本书可以作为研究天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哲学、中医学基础理论、高等数学,以及天体物理学史、地球物理学史、高等数学史、哲学史、中医学史的参考书。尤其应该将“阴阳五行确立研究天体(地球)自转公转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与应用科学理论体系”的结论作为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增加到中专、专科、本科教材和研究生教材中去,也应该作为现代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生的继续教育科目进行强有力补课。应该将其史实增加、补充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涉及地理、数学、物理学、古文教材中去。尤其是应该对《周髀算经》中的直角三角函数计算法则,重点进行研究。中医界忽略了这几方面学科的研究造成的,也是这几门科学技术在解放后研究和翻译严重滞后造成的。孟老最后定书名《中医天体轨道运行论——内经与中国古天文学》,在此,深表谢意。
- ?8 C" ^3 F) J# n% h. ?9 I; U4 [& E$ b& D$ h
# t1 K. C! r, G" M3 h) B2 E) u( g

; b4 s' e# @$ B1 Q, ]. X" v( c; ^3 e0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5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7 18: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专家孟庆云先生为本书写了序言,进行推荐:. ?6 Z3 A. e0 x) H9 U, S
" w* G7 T1 s6 t$ w$ E4 t) Q
9 }. i: |' J" X) ~& [: @
河洛经纬与天人合一1 J1 ?8 D5 s% E& v. L1 b: v
——读范仲毓教授的《中医天体轨道运行论》( z6 @2 K" ~/ j$ q  q0 R

4 A% j; F' f6 X- Q9 z   究天人之际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总目标。
3 {! m- y1 w! y8 W: T: j2 y《周髀算经》有言:“知地者智,知天者圣。”作为中医理论奠基的经典《黄帝内经》,不仅知天知地,而且以天人合一论述生命健康与疾病。《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这全合于《易·系辞》“三才之道”的人的定义。《内经》在究天人的旨要下,悉心观察与体验从远及宇宙到人类生存的近环境,从时间空间,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提出很多重大的科学命题。其中有很多是在数据基础上通过运算得到的。对于这一点,或由于观察和算法的失传;或由于数术家的治术意识,有意不宣其所以然;也或因于其深奥性传承难继,以致成为医门之玄机。有者不仅是医学难题,也是易学乃至科学的难题。有些难题,甚至熟稔易学的医学家也没能解读,不得不在著作中如张介宾在《类经序》中所言“遇难而默”了。
; Y% ?8 p0 _$ D: \! G  X7 y1 R   《中医天体轨道运行论》一书,作者以其对中医经典理论的素养,和对中国传统数学及天文学的倚畀运用,有些典语通言,其来源却有天文和数学计算的依据,例如五行生成数、天干、地支、河图、洛书、气口成寸,天人合一等;有的虽曾有历代注疏家的解读,但本书的论证,视角独特,又工于计算,而阐述独到。例如藏气法时,肝左肺右,四时高下,岁甲定运,阴阳离合,揆度切度,生五气三,六气始终,真脏脉象等等,或创辟胜解,或破解谜云。最有学术价值的是,作者从中医天文学内容的阐发中,领悟论证了河图洛书是数字地球仪,从五行生成数、干支历法、五运六气等的考察和测算中,恢张了中国古代医学和天文学都呈现很高的精确性。
' P% |* b" Z2 q0 E7 |     被称为东方意识的天人之道,其中的天人合一,是中医学殊为重要的医学观念,还具有发则、原理的意义。对这个“道”的认识,须“法于阴阳,和与术数”,还要“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术数,不仅是认识《内经》天人之道,也是把握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的重要机杼和权舆。+ |4 c1 E4 `" e8 p# E
     术数,又称数术,是一类古代的学科的统称。它是古人运用一些数和与其相联系的“机”,来推断吉凶晦吝,解说自然现象,测定时运兴衰等活动的原理和方法,对我们国古代科学技术、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都曾经产生广泛的影响。“术”主要指方法,而“数”,除作为数字、理念、规律之用外,还有更为广泛的内容。# ^! L5 p) o& d. X& B
数,《汉书·律历志》定义为“数者,一、十、百、千、万也,所以算术事物,顺性命之理也。”又言数之用有五:“一曰备数,二曰和声,三曰审度,四曰嘉量,五曰权衡。参五以变,错综其数,稽之于古今,较之于气物,和之于心耳,考之于经传,咸得其实,靡不协同。”在中医学经典著作中,数表达数字之外,还“因数以明理”,还是“天机”,是万物莫逃乎数的规律,是道理。因象而推来,《左传·僖公十五年》谓:“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内经》就是以象数具论天地人的多种自然法则,可不是随意的机械的数字对比。例如《老子》的“道生一”就有本源之意,近乎毕达哥拉斯的“万物皆数”。按《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二、地之数也。”“三,天、地、人之道也。”“四,阴数也。”“五,五行也。”“六,《易》之数也”等等,数成为一种抽象化的概念。但像10、12、19、30、60、72等这样的数字,则不仅超越自然数和符号对应,而是经过天文测量,在天文历法上为时空的标识:10为天干数,12为地支数或12月,19为天地之数,为闰法,30为天五地六相合数,60为天干地支周期数,为一甲子,72为72物候。先人通过天文观测和数的运算而推得“天地之大纪”,古时称为“天度”,今人称为历法。《汉书·律历志》言“历者天地之大纪”。历法体现天地运行的规律,人体生命与天地合一。以和于术数为切入点,是为研究《内经》的重要途径之一。4 `/ e9 d' F/ f) [+ _9 s
最令人惊喜的是:本书作者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内经》的天文历法,探讨其中有关术数概念的蕴意之过程中,破译了河图洛书的千年未解之谜。作者的结论是,十数图的河图,与九数图的洛书相为经纬,此二图以经纬网络形式构成了数字化的地球仪,以此成为古人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规律的模具。中国古代的几种历法的推步制历,五运六气的有关数据皆由此模型而推出。这是研究古代天文学史、研究《周易》象数,研究《内经》的一次重大的突破。以此宣告,我们先人早在两千年前就用数学模型和数字网络进行天文学的研究了。8 K: h" G' u) V$ u" M* M
河图与洛书,最早见于《尚书·顾命》曰:“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论语》引孔子语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易·系辞》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春秋战国以降,虽古籍多有记载,但王室不见收藏,学者亦不复见。至北宋初,有陈抟始传河图、洛书、先天图等,南宋朱熹将诸图载入《周易本义》。河图、洛书在中国学术史上曾有三种争论:有无之争、九数图与十数图之争,以及图的意义之争。
% W; e& Z2 @! S2 \& A宋代即有疑古派否认河洛的存在,认为是陈抟所伪造。1987年安徽阜阳出土的九宫八风盘,是与洛书相表里的式盘,与《灵枢·九宫八风》篇完全一致,彻底拨去了历代否认的疑云。宋代陈抟、刘牧及清代胡渭等人,以九数图为河图、十数图为洛书。但许多人还是遵从朱熹的说法,以十数图为河图,九数图为洛书。直至今日,人们也是知其争而惯用朱熹之说。  |& w5 T: l+ A% V$ N! S. ?, E' z
河图洛书的蕴意历代学者释说最多,除神话传说称河洛为龙图之外,有关科学方面的阐释主要是:十数图的河图为五行生成图,九数图的洛书为八卦卦象图(八卦本源图)。当代人有关的假说也很多,如有说河图为先民游牧时期的气象图,洛书为该时代的“罗盘”方位图;有说河洛的数列集群为半坡文化时的鱼祭坛的布置简图;有说是中国金字塔——少昊陵(在曲阜)的设计比值图;又有数字幻方结构说及数字结构的纵横图之说;还有说是计算宇宙事物的代数式,等等。《内经》多篇中,如“其生五,其其三”等,就是以数字指称河图洛书中的方位或时间喻论五行。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称其为“昭其其数”,把河图洛书用为数学模型方法,推步五运六气。* _7 W7 x# `' ]. |$ Q
作者精于训诂修辞之学,解读了《内经》中的三种历法:《素问·阴阳别论》等篇的阴阳合历;《素问·六节藏象论》的“天以六六为节”的六十干支历法;“七篇大论”的历、律、物候结合的五运六气历法。知《易》之“顺”“逆”指地球绕太阳自转与公转,在时间上由此推及过去为顺,由此推未来为逆。在象数易学上,由理及数及象谓之顺,由象及数及理谓之逆。在五行相生为顺,相克为逆。这就是《易·系辞》“是故易逆数也”,以“逆法”推求疑问的破解之道。作者就是用地球自转公转的“顺逆法则”为枢机,通过《内经》提供的天文时空要素展开研究的。本书论及:阴阳鱼太极图,是用《周髀算经》测算24节气,依据日影长短,运用直角三角函数法则测定和计算地球南北半球自转公转得到的图像。
: }* f9 X  f( i中医天人合一的主旨是,人和于天的规律,即天机、天数。《中医天体运行论》正是要以象来推数,再上升到理的层面而究天人之道的。作者以数学的方法和观念,考究《素问》54篇、《灵枢》18篇中的天文历法内容,又通过计算,建立理论模型和逻辑推理,在河图洛书为数字化的地球仪的推演中,解读了古天文学、象数易学和中医学的很多疑点。作者指出:天人合一的科学内涵是人体生命质点轨迹与地球自转公转轨道合一。从天文学而论,阴阳五行体系乃是地球自转公转的运动体系。而五运六气的法则是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计算法则。破解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是地球经纬网之经度和纬度。五运六气中的南政和北政,是地球自转公转轨道的上下和南北半球的划分。作者指出,《易·说卦传》之“水火不相射”,系指地球自转的南北轴与地球公转的东西轴二者因为不透明而不能投射。书中对许多医学现象的解读为前人所未逮。如“真脏(脉)皆死”,作者指出,这是逆从四时阴阳五行的缘故;五脏的慧、甚、静三态,因于地球自转节律的生物钟;天忌,就是与生物钟相捋,是地、日、月三者位置引力等决定的。又如对“天符为执法,岁会为行令,太一天符为贵人”的运气名词,注家多随文陈义,作者以天文之理疏解了真谛:天符执法者,即中运之气与该岁当令之气相同(符合)的年份;岁会为行令者,即中运之气与该年地支本气相同;太一天符为贵人,是既是天符之年,又逢岁会。天符之年发病迅速,又立现危象,岁会之年发病缓慢病程长久。太一天符中贵人者,会出现暴亡暴死之象。《素问·评热病论》的“阴阳交”死候,诸注家都忽略了天人合一预见病势的问题,而岐伯是以病情与天时来预期死生的。指出,病温者在“汗出辄复热”、“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三种脉证的情势下,在阴阳交替,即冬至夏至之际,“交者死也”,是轨道运行180度后交际之期死亡。这是天气变换对人的生气影响所致。“阴阳交”是以天时命名温病死期者。上述的解读,殊可见本书是一部理论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佳作。
" `' a3 c$ E8 l. b; s: f当年刘歆在制三统历后曾道:“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宫相为表里,此语自有传授,非后世所能言之。”看来,这个谶语已经被21世纪的范仲毓教授给打破了!                                       
- ~  \: S) b; u& T                            孟庆云/ }6 v  w8 D3 p- M
              2015年10月8日   于中国中医科学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5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8 08: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6 c( _7 q* Q5 ~7 K7 P+ e
曹老师:
. K) e) B, b7 N& @4 u, T3 B$ b         晚上好?您推荐范仲毓老师的著作,手机上字太小又放不大,很想拜读无奈没书。您能否帮购一本。致礼!黄宝栋拜托。! t9 E( v, _; c& m
我:3 b. D/ {$ i+ {* e
您发一个地址,我让他给你寄一本如何?曹东义
4 P; h! ~$ o# P  _* R" ^. `+ U:
5 \. x1 R; p! G& x0 |* [( V谢谢您!
# R+ r* \" k, b       宁夏吴忠市利华南街348号宁夏天泽黄记回医院。多少钱顺便告诉我以便微信转款!+ ?. w# z' o& H! e: ]
我:9 ]: N' g2 Y/ E6 Q1 {( J" V
范仲毓先生说:曹老师好!要看看网上还有没有?中医古籍出版社的负责人国庆节前来电话说第一次印刷已经没有书了。准备印刷第二次。谢谢您的推荐和鼓励。% Y5 E0 S6 {$ c* g4 `
我:
7 R1 Z& A1 h2 d因此,您看看,网上是否可以购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5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8 08: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
( f. k( d+ o( w7 S& }* H& ?范先生好# Y! v+ ?2 ~! G# ~  v
我:
4 z+ ?5 y- l4 W4 V" o我利用国庆期间的闲暇时间,大概翻阅了您的大作,虽未深读,但已收获良多。我们有很多共同探索,您的研究提供了很多线索。将来有了机会,当面再请教。曹东义
! }" F' w+ W! x. X我:3 s) d& j7 F* i* E" w. v" q
尊敬的曹院长好!我是去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举办的理论周活动期间听过您的报告的学生范仲毓医生。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没有突破,造成中医学界的困扰,造成中国科学界,世界科学界的困扰。读到网上您与别人的理论论战,心里有几分尴尬,于是,学生把《中医天体轨道运行论》推荐给您。上次在北京开研讨会的时候,您讲到牛顿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相对时空观与中医整体时空。我在研讨会上针对这个问题问前后讲课的专家教授,他们都答非所问。学生在《中医天体轨道运行论》提出【函数时空观】,且进行了论证。破解了中医学界的很多理论难题。敬您的学生范仲毓敬上。/ j8 ~( Y& I- b' f% Z
尊敬的曹老师好!请您把您的地址发给我。我给您快递几本《中医天体轨道运行论》。谢谢您。敬您的学生范仲毓敬上。! l$ j1 k$ o/ l* n% t9 ?% v* l0 P
我:
2 Z2 e3 z9 q$ ~4 B& p这是您的来信,希望今后多联系和交流。我把有关内容,贴到网上吧?也请你进入微信交流群吧?
& p+ l* P8 V7 q. A* f:
$ d" @  I. c+ I4 e曹老师好!要看看网上还有没有?中医古籍出版社的负责人国庆节前来电话说第一次印刷已经没有书了。准备印刷第二次。谢谢您的推荐和鼓励。* W: _, V9 b# ?3 K0 [
:' I3 e$ g/ T' d. Y! z  t  C
敬您的范仲毓医生。
. k& X  @; c% ^我:1 S2 C- q5 }" y- u9 g( T; e" q; F& e
好的,你可以参与讨论。  O$ r& C( Z, t$ @7 {
我:# d0 L( G) V! L8 T9 a2 t
微信上,网上,都可以交流。' O5 Q1 j$ I/ @* Z) K- f6 Z
:/ k. L; T1 m5 u- N2 ]4 i; p
尊敬的曹院长好!我心里很不好受。这是中国现代人最大的科学乌龙球事件。4 y1 a4 A4 S) j9 S5 O7 p3 w# h
我:# }! w( c& Q  F+ j7 |: D$ F
民族复兴,中医发展,都需要理论自信,阴阳五行的科学性,需要说清楚。你的研究很有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5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9 14: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范仲毓黄帝内经预测:9 X, U% l4 ?* Z' o$ f6 A
我是范仲毓医生。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中医天体轨道运行论》第二次印刷,问如何修改?
* {+ [- c8 K9 c) C范仲毓黄帝内经预测:
2 }9 U1 B; L; a  V! ]8 Y各位老师有何高见?何祚庥不是说【阴阳五行】是伪科学吗?看看何祚庥不懂的部分,需要增加内容不?北京的教授专家说,内容太多了,博士生读2年都困难,建议我删掉一些内容,大家有何高见?) o' O. A$ c6 j6 r  V
张峰《医道》制片:
, W7 v0 U$ X( B  t9 J, Q2 j@黄帝内经预测
: |2 Y: V+ K* J7 u0 j范仲毓黄帝内经预测:
* `( C3 E1 E8 N谢谢您。
+ a( g: s" X$ T( Y范仲毓黄帝内经预测:6 |+ l) O1 x, O6 l+ |' I
张峰同志。+ P5 ^2 x- |" T8 w' ~- M- C
范仲毓黄帝内经预测:9 A: p  K* z2 `2 ]) c( i1 V
@张峰-《医道》制片-健康产业生态链 ,
8 g. U& u: I# m' ?* y  `张峰《医道》制片:8 K8 e& u9 p: K; {
@黄帝内经预测 老师辛苦,我认为不删为好!# K2 r9 B# k& X' |
张峰《医道》制片:
6 G8 Q% O0 g7 b& X' c' @两年读不完,就三年读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5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9 14: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峰《医道》制片:, X2 y+ s) Y; U* ?& C0 [
两年读不完,就三年读嘛!- j1 j" v' A# {$ I8 s
我:
2 v0 K  v8 b2 j8 b! I@黄帝内经预测 ,理论自信很重要,阴阳五行不可少。一百年改造中医,自我改造,想去掉它们,结果中医事业衰落了。只有“理论自信”,才能“疗效自强”;只有“传承自觉”,才能“体系自立”。做到这四点,中医才能复兴,否则只是空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5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1 19: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锡民教授:% v9 o! l. \- h2 ^/ z9 E
@黄帝内经预测 ( T. Y6 j: Q% v
谢谢回复。范先生的《中医天体运行论》一书,原来解释的是昼夜阴阳周期变化规律,并不涉及到我说的《内经》“日为阳、夜为阴”的问题。知道了。
) U  Y; s2 M9 q" _. Q范仲毓黄帝内经预测:
. y1 f0 Y8 F8 Q1 r: X$ w@王锡民 不客气。1 k) j/ q3 V& t* ]* d; D
王锡民教授:
# d4 d% k4 ]& [@师振起中医针灸推拿建康服务 
8 h1 C$ k; c0 ?6 j4 Q中医是探讨阴阳属性的问题,并非研究从那里来的问题。偷换概念,有什么用!只能说明别有用心!
0 {" `, e" S2 E! V- }2 k, c9 w7 t………………
: @: `$ U- S6 x8 u      真的以为自己弄懂阴阳了吗?建议好好学习《内经》,直到弄明白之后再理直气壮不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5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1 20: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
* X* c9 g( ?& t6 O; ^如果,要给阴阳下一个定义,这的确需要很认真研究一下。  v7 p  f( M5 e
牛哥(杨思远)省社科院副院长:/ N( W6 h3 j& Z8 f* z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谈阴阳最忌将二者分离或对立,所谓孤阳不存独阴不生是也。阴阳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阳是活,热,气,升,动,有能而无形。阴是静,冷,形,降,液,有形而无能。阳以阴为物质基础,阴以阳为聚散动力。说日为阳,月为阴只是个比喻。老师,理解对否?4 x$ J& r8 A8 o* u6 H  _
马京雪:
  f- q& l" G8 C# ]7 O“阴,闇也”。“ 阳,高明也”。阴阳是古代先民用来表示白昼与黑夜的两个字,也是天地之间最明显的两种基本变化状态。引申为构成万物的对立而统一的两个方面,所以说“阴阳其大无内,其小无外”。/ P4 Z, c3 H# b* t6 K
我:
: }; r, s( f8 Z6 q+ X* W7 ?阴阳从哪里来?这是很关键的问题。按照老子的思想,天地为分之前,是“混成”的物体,而且不断运动变化。也就是在“混沌”的时候,是还没有阴阳的“前期”,后来,有了“天地”,也就有了阴阳。“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J  G0 l1 H9 `: H7 r$ U* h/ W我:
! b1 E- S  T5 r- |也就是“一气分阴阳”,张景岳说的“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天地阴阳,再生万物。$ g6 d+ e0 J' h" {# ]5 _( b5 o
我:
/ p. l: j: B1 I'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2 j* ?* N# g& S6 E- w! C7 \* V
我:
  x1 w+ \, C, ]6 w+ \  W2 F: X2 p由此可见,我们说的从这个角度说阴阳的定义,就应是:“阴阳是天地万物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总概括。"" |1 U+ I; F- Y. k
我:( [2 E6 U. c& p" b  H
当然,阴阳无限可分,可以用具体的事物和属性,来举例说明,比如,日月、水火、气血、男女、寒热等。
( b/ i2 o( ~* z* g, ?我:: f, z8 T3 P2 ?4 _
为了解决”无限可分“的复杂性,古人发明了”象数关系“,用象来统领”数“
, ~7 P4 x6 }/ u我:
& A* D- J1 l- S- J% ^6 Q$ B( R3 c) D7 ^《素问》说: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4 a8 j( ^: d7 o9 R& V# I, k
我:$ W1 {2 A2 h$ {# t! t: b
”一分为二“是生成,”对立统一“是构成。所以“一分为二”与“对立统一”是不一样的。0 @- L: Q& _. n# O$ `& y
我:$ e: ]( [0 E5 d" u9 E2 J6 e% B$ Y
范仲毓先生说阴阳是地球的公转与自转,这也不矛盾。公转的结果,是“四时”;自转的是“昼夜”,虽然看上去是时间,其实时空不能分离,阴阳不能离开时空而独立存在。/ v5 y0 ]: y* V
我:5 {8 i1 f7 l& V4 T
时空整体生成万物。万物都在时空之中。只是中华的文化,所谓“空”,不是什么也没有,而是《内经》说的“其所从来者微,视之不见,听而不闻”,《老子》说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因此,没有“真空”,这样才能“有无相生”,物质不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燕赵中医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