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齐心:怀念我的丈夫
曹东义 发表于:2017-10-23 08:34:4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461
齐心:怀念我的丈夫2017-10-17 ☞☞☞ 新I丝绸之路
8 n- F+ x# v+ m$ O

  R: A# ^$ M. r9 K0 g
“还是以工作为重,以国家大事为重”。" X6 }9 k5 @( }7 b8 i5 C0 l

. X) V6 i* E/ N/ S% {7 O
“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 ?% g/ _: d1 N
“我没给你们留下什么财富,但给你们留了个好名声!”

" e' H; A$ I. m- @
“工作好、学习好,一切事情都处理好”。

4 A' U2 p/ Z% n7 ?
“战斗一生,快乐一生,天天奋斗,天天快乐。”
——习仲勋
! B+ C  ~- G5 X) Z1 Q/ K
; T# W; ]6 @* V1 a! ]% x
儿子过年不能回家,习妈妈的一段叮嘱,很感人
原文|齐心:忆仲勋——纪念习仲勋同志100周年诞辰
       仲勋离开我们已11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间,与他相依相伴的往事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似乎仍像以往一样,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大事,关心着我的冷暖,关心着儿女们为党为国尽忠、为人民服务的情况。在仲勋百年诞辰之际,我想写一些和仲勋共同工作、生活的往事,以此表达我对仲勋的无限怀念。
  仲勋在与我共同生活中,多次谈起他的家世。仲勋出生在陕西富平一个农民家庭。习氏和中国其他姓氏一样源远流长。1369年(明洪武二年),习家这一脉始太祖习思敬携家带口由江西新淦(今新干县)逃荒要饭到河南邓县(今邓州市)落户。仲勋为该族西户习魁之后第九代人。仲勋的曾祖父习玉策生子三人:习永盛、习永山、习永厚。习永盛为长子,是仲勋的祖父。习永盛与张氏夫人在河南邓县育有一儿一女。1882年(清光绪八年),因家境贫寒,习永盛不得不再次举家逃荒,来到陕西富平淡村落户,后相继生下仲勋的父亲习宗德、叔父习宗仁。在淡村定居下来后,全家除靠租佃土地生活外,仲勋祖父还挑着货郎担赶集串乡挣钱补贴家用,终因贫病交加,冻饿而死在富平城郊的圣佛寺塔下,被埋在附近的乱坟场内。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在外当兵的大伯回到家乡,给了家里一锭银两接济,加之祖母及仲勋父亲、叔父日夜辛勤劳作,家境才有所改善。不久,仲勋父亲和叔父这两房子女陆续降生,仲勋为习家迁至富平淡村后的第三代长孙。仲勋的父亲于1928年40岁时病故,母亲柴氏也在次年去世,年仅35岁。苦难的家史对仲勋一生产生极大影响。“我是农民的儿子”,是他在家里常说的一句话。
  在民族危亡和家庭苦难中出生成长的仲勋,从小就向往光明进步,立志改变旧中国面貌。13岁的仲勋,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15岁时,因参加党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被关押。在狱中,他立场坚定、斗争坚决,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2年4月,仲勋和他的战友们组织发动“两当兵变”。之后,他和刘志丹、谢子长等同志一道,投入艰苦卓绝的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工作。1933年4月,中共陕甘边特委在照金召开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雇农周冬至当选为主席,仲勋当选为副主席。1934年11月,仲勋又当选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当时他才21岁,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娃娃主席”。1935年春,陕甘边和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统一为陕甘革命根据地(又称“西北革命根据地”)。这块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根据地,成为党中央、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抗日战争时期,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重托,仲勋先后在关中、绥德地区担任主要领导职务,把守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和“北大门”。他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才能和作出的贡献,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认可和赞誉。1943年1月,毛主席为他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我第一次接触仲勋是在1943年。当时西北局从延安大学中学部抽调一批青年同志到绥德师范(简称绥师)和米脂中学以学生身份开展工作,我是主要带队人(党支部书记)。在我经西北局到绥德地委转党的组织关系时,在绥德地委所在地九真观大院里,看到墙上贴着崭新的标语,上面写着“欢迎习仲勋同志来绥德地委主持工作”、“学习习仲勋同志的优良品质和作风”等,这时我才知道仲勋是新任绥德地委书记。由于绥德地区是1940年刚开辟的新区,加之绥师一些学生对共产党缺乏认识,政治思想比较混乱。那时,我被编在绥师思想最活跃的秋三四班级学习并担任党支部书记。当时,学校发生了“贴黑头贴子”(写匿名信贴在校内墙上)、“打石头”(教员杨典被石头打伤)等案件。而此时正值陕甘宁边区开展防奸运动,绥德地委对案件十分重视,不仅派地委宣传部长李华生同志来学校蹲点,作为地委书记的仲勋还亲自来绥师作相关报告。就是在这次大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仲勋。我和仲勋的直接相遇是这一年的夏天。那是一个星期天,我正从雕山书院女生集体宿舍经教室走过来,突然看到迎面走来的仲勋,我赶紧给他行了一个军礼。他看到我,微笑着点了点头,便走了过去。
  随着防奸运动的深入和受“抢救运动”的影响,一时间,“特务如麻”的阴影和“逼供信”、“假坦白”的气氛笼罩着绥师,全校学生不被怀疑者所剩无几。学生家长对此意见很大,甚至对党不满。这引起了绥德地委和仲勋的重视,决定把绥师作为领导绥德地区整个部署的重点来抓。为了加强领导,调原绥德县委书记宋养初来校任党总支书记,党总支派学生党员代表到地委请示汇报工作。这时,仲勋亲自接见了我和白树吉。在仲勋宿舍兼办公室的窑洞里,我第一次看到挂在墙上的毛主席给他的亲笔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那题词是用毛笔写在漂白布上的。谈话中,仲勋用深入浅出的话语提醒我们,应该对在“抢救运动”中出现的偏差进行抵制。他循循善诱地对我们说:“如果这样下去,连你们几位也会被怀疑。”他让我们协助党组织总结经验,实事求是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党组织扭转“假坦白”造成的混乱局面。仲勋的话使我豁然开朗,明确了方向。同时,仲勋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以及独特的语言魅力,令我十分敬佩。
  为了安定人心,挽回不良影响,仲勋邀请学生家长到绥师,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并召开有学生家长参加的校内外3000人干部群众大会,进一步宣传党“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的防奸政策。从那以后,绥师的运动逐步走上了稳妥健康的轨道。随后,顺利地转入审干整风阶段。
  在仲勋的直接领导下,绥德地区审干整风的甄别工作进行得扎实、果断、有力。仲勋在作整风报告时说:“对党要忠诚,不要说假话,说假话就会起到破坏运动的作用。”他还说:“我们党讲党性,我看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他写报告给中央和西北局,建议立即停止“逼供信”,纠正“左”的偏向。这在当时的形势下,是要冒政治风险的,实属不易。
  在绥师防奸运动中,我经常作为学生代表担任大会主席团成员,运动后期参加绥师党总支工作,担任总支委。由此我和仲勋在工作中接触的机会就增多了,彼此增加了了解和信任。这年冬天,他正式向我谈起婚姻大事。他写信说:“一件大事来到了”,“我一定要解决好”。他请李华生、宋养初和我谈话,介绍他的情况。仲勋还告诉我,何长工同志(我在太行抗日前方抗大一分校学习时的老校长和抗大总校工作时的教育长)曾写信向他介绍我。仲勋让我写了一份自传直接交给他。当时的我,用我姐姐齐云的话说“是一张白纸”,因此,自传也就写得相当简单。有趣的是,当仲勋看到我为早日参加革命队伍,曾盲目地从家里偷跑过两次而都被父亲追了回去的叙述时,笑着说:“我年轻的时候也和你一样。”但在当时,我对仲勋的历史还不了解。他只是轻描淡写地告诉我,他是陕甘边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中最年轻的一个。不久,经组织批准,我和仲勋在绥德结婚了。
  1944年4月28日,在绥德地委后院的一个窑洞里,我和仲勋举行了婚礼。这天上午各方人士来了不少,纷纷向我们表示祝贺。其中有我们的证婚人、抗大总校副校长兼教育长何长工,抗大总校负责人李井泉,独一旅旅长王尚荣,政治部主任杨琪良,绥德专署专员袁任远等。时任绥德地区保安处长、被称为“中国的福尔摩斯”的布鲁同志,还为我和仲勋拍了两张照片留念。婚礼上,我和仲勋及以上几位来宾同桌吃了一餐饭,这在当时的条件下,可算得上是很隆重了。婚后,仲勋对我说:“从此以后,我们就休戚相关了。但是,我不愿意陷在小圈子里。”我理解他的意思,在艰难的岁月里,作为革命夫妻不可能要求彼此过多关照。这一年夏天,我从绥师毕业后,就去农村基层工作了。
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仲勋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继而调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1946年任西北局书记,主持西北局工作。我后来除在中央党校六部学习一段时间外,都在农村基层工作,并在那里经历了全国解放战争。我参加了绥德县1946年至1948年“义合会议”前后几个时期和延安老区的土改工作,对西北局正确贯彻党中央、毛主席的土改方针政策,抵制“左”的干扰,有了切身体会。仲勋领导土地改革的正确做法,得到毛主席的赞同,他在仲勋提出的关于纠“左”意见的报告上批示:“完全同意仲勋同志所提各项意见。望照这些意见密切指导各分区和各县的土改工作。”
  仲勋高度重视党群关系,经常回顾当年在创建陕甘边根据地斗争中党和群众之间建立的鱼水之情和血肉联系,说:“没有群众的支持,就没有我们的一切。”他经常鼓励我,要我安心基层工作,深入联系群众。在给我的信中,他写道:“农村是一个大学校,是学之不尽的知识宝库,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他还以自己过去开辟陕甘边根据地时一村一村做调查、一家一户做群众工作的切身体会指导我,让我重视基层经验,并说:“如能做好一个乡的工作,就能做好一个区的工作。”仲勋的教诲,使我更加坚定了在基层工作的决心。这个阶段,我和仲勋虽然多是分居两地,但我们的感情却日益深厚。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向陕北发动进攻后,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同志和仲勋的指挥下,正确运用“蘑菇”战术,在取得延安保卫战胜利后,又接连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使蒋介石“三个月解决陕北问题”的企图化为泡影。
  1949年3月1日,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是个女儿。我母亲给她取名“桥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以后,仲勋跟随中央机关进入北平,并参加了入城式。这一次,他还见到了刚刚起义过来的我的父亲以及我的姐姐齐云。回延安后,仲勋为我带来了姐姐写的家信。那一天,我高兴极了。
  1952年秋,仲勋奉调中央工作。他在中央工作的10年里,先后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兼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政务院秘书长、国务院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等职。我带着桥桥和二女儿安安于1952年底来到北京。来京后,我又生下两个男孩儿近平和远平。他们都是10个月就断奶送回城里家中,由仲勋照顾的。当有人称赞仲勋是一个好爸爸时,仲勋便得意洋洋地笑着说:“我不仅是个好爸爸,还是个好丈夫。”当时我在中央党校工作,单位离家较远,所以和家人总是离多聚少。我们的孩子都住校或全托,家里也没有请保姆。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仲勋宁愿在业余时间多照管孩子们一些。他甚至要给孩子们洗澡、洗衣服。他把此视为天伦之乐,尤其是当孩子们与他摔打着玩时,仲勋总是开心极了。也许是仲勋打心眼儿里爱孩子的缘故,所以他特别重视从严要求和教育子女。我们的两个儿子从小就穿姐姐穿过的衣服和花布鞋。记得近平因同学笑话而不愿穿女孩子的鞋子时,仲勋总是哄他说:“染染穿一样。”在仲勋的影响下,勤俭节约成了我们的家风。
  50年代末,在参加一次晚会的时候,我听见有人在我身后议论说:“习副总理的夫人穿着怎么那么土啊!”回家后,我说给仲勋听,他哈哈一笑对我说:“土比洋好!”我工作在颐和园附近的党校,家住东城区,只有在每周末才能搭乘公交车回家一次,到家已是晚上八九点钟了,星期日晚上还要赶回单位上班。这样,我就不能和仲勋一起参加周末的文娱活动,常常是他独自带着孩子们去参加周末活动。周总理十分关心仲勋的生活,每当见到仲勋独自带着孩子们参加活动时,就问:“怎么见不到齐心同志呢?”后来,在一次节日晚会上,我见到了周总理。他一见到我就高兴地说:“这么年轻,哪里像35岁,四个孩子的妈妈呀!”他决定让我参加外事活动。但此后,我只陪同仲勋在北京参加过接待蒙古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泽登巴尔夫妇和在广东接待美国副总统蒙代尔夫妇的活动。直到今天,我还未跨出过国门。
  1962年秋,康生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对仲勋搞突然袭击,诬陷仲勋授意李建彤炮制《刘志丹》小说,为高岗翻案,说仲勋是挂帅人物,是大阴谋家、大野心家。康生还在会上给毛主席写了一个条子:“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是一大发明。”毛主席在大会上念了这个条子。我听到这个消息后,犹如晴天霹雳一般。仲勋看到我难以承受的样子,反而安慰我要正确对待,尽管他自己对这个突如其来的不白之冤也毫无心理准备。关于仲勋与《刘志丹》小说创作的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有关部门的调查,已经有了明确结论:仲勋曾参加过小说创作组的两次会议,在第一次会议上,他了解了小说的写作过程;在第二次会议上,他明确表态说,陕甘根据地是坚决执行毛主席正确路线的。据我所知,仲勋连这部小说的初稿都没看完就交给秘书田方了,后来发表的一些章节,他根本没有看过。
  面对巨大的政治压力,仲勋违心地承担了责任,但他内心却倍受煎熬。当小女儿安安看到爸爸一个人坐在没有开灯的客厅中默默思忖时,就问:“爸爸,你怎么啦?”小儿子远平也问:“爸爸你怎么不去中南海啦?”此刻,年幼的孩子们还不知道,他们的爸爸正在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苦痛。我也深深地陷入痛苦之中。
  1963年,仲勋受隔离审查期间,组织上安排他在中央党校(独居在西公所)学习。在此期间,他认真阅读马列、毛主席著作,并利用空余时间在住地后院的空地上种了一大片玉米、蓖麻和蔬菜等。当然,收获多半是交公的。他曾对我说:“革命不是为了当官,种地同样可以革命。”他还写信给毛主席要求到农村去当农民。毛主席让中央组织部部长安子文回复说,农村太艰苦,还是到工厂去。1965年,组织上安排仲勋到洛阳矿山机械厂担任副厂长。我当时正在北京海淀区搞“四清”,只请了一天假回家给仲勋拆洗被褥,为他送行。不想,从此一别就是8年。回想起来不禁让我潸然泪下,感慨万分!
  1967年1月3日深夜,西北一所大学的红卫兵突然闯到洛阳矿山机械厂,冲进仲勋的宿舍,强行把他带走。1月4日,仲勋在这所大学受到红卫兵的批斗。在被批斗中,仲勋不畏强暴,不仅自己坚持真理,而且为其他受株连的同志澄清事实。他还写信给毛主席,对“文化大革命”开展以来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尽管身陷磨难,然而,值得欣慰的是,仲勋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保护和关照。当他被押到富平老家批斗时,那里的乡亲们说,我们不是来批斗习仲勋的,多年不见,我们想来看看他。要不是他三年困难时期的关心照顾,我们早都饿死了。乡亲们还自发地给仲勋做了一顿家乡饭。可是,造反派在康生的操纵下仍然不肯放过仲勋,准备把他拉到兰州、延安继续进行批斗,最终还是被周总理制止了。此时的仲勋,身体已经支撑不住了。1967年4月5日,他写信给周总理说:“我的反面作用起完了,现在只是陪人挨斗了。”1968年1月3日,周总理派飞机将仲勋从西安接回北京,采取特殊保护方式,交给北京卫戍区监护。
  在仲勋受审查、受迫害的日子里,我和孩子们也受到了株连。“文化大革命”中,我因没有同仲勋“划清界限”,一直受到审查。仅在“五七”干校劳动期间,我就被审查了7年之久。3个大一点的孩子尚未成年就去了建设兵团劳动或生产队插队落户。留在身边的小儿子远平也被剥夺了升学上高中的权利,还是在老战友的帮助下才去工厂当上了一名车工学徒。这段时间,对我和孩子们来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庆幸的是,我们全家人都经受住了这样的考验。
  1972年冬,姐姐给我来信说:母亲将不久于人世,希望能见上一面。于是,我向干校请假回京探亲,得到批准。我的孩子们也因此有机会从各地返京,在姐姐家中团聚了。我和孩子们商量,给周总理写信,要求见仲勋。我们在信中提了几点请求:(1)我和孩子们已经多年未见到仲勋了,请求总理让我们母子早日见到他;(2)我们在北京已无住房,请求解决居住问题;(3)存款早已冻结,希望解冻一部分存款维持生活。周总理很快作了批复,满足了我们的请求。于是,我们终于见到了监护中的仲勋。我早有思想准备,心里一次次地嘱咐自己“一定要坚强”。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当仲勋见到我和孩子们时,一生坚强的他流下了眼泪,连连说:“这是高兴的,这是高兴的。”由于多年分离,他分不清哪个是桥桥哪个是安安,更认不出已经长成小伙子的近平和远平了。在临回干校前,经我请求,组织上又批准我们见了仲勋一面。借见面的机会,我将他穿破的旧衣服全部换成了新的。从那以后,我每年都可以回京探望仲勋,和孩子们也有团聚的机会了。
  1975年5月,仲勋被解除监护,组织上同意我陪伴他一同去洛阳。他被安置在洛阳耐火材料厂“疗养休息”,居住在工人宿舍区。在这里,我们度过了近3年的时光。这段日子里,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来自人民群众的温暖,仲勋的心里也得到莫大的安慰。每天早上,仲勋都要去郊区散步两小时,然后读书看报,下午又到郊区水库边散步。时间久了,他同看护水库的邓老头儿及郊区的一些农民都交上了朋友。他们凑到一起的时候,总是谈笑风生,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在得知邓小平同志重新参加中央领导层的工作后,仲勋希望恢复工作的心情更加急切。党的十一大召开后不久,仲勋便给党中央写了一封信,提出想在有生之年继续为党工作的请求。与此同时,我在女儿桥桥陪同下,多次往返于北京、洛阳之间,也多次找王震同志反映情况。王震同志非常关心仲勋的“问题”,为仲勋恢复名誉说了话。这期间,我们也找过胡耀邦同志和叶帅(叶剑英同志)。我第一次见到胡耀邦同志时,他从资历、经验、工作能力、水平、威信等几个方面称赞了仲勋,叶帅也坚决支持仲勋出来工作。在大家的关心和推动下,仲勋于1978年2月24日出席了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4月初,仲勋恢复了工作。之后,中央决定派仲勋去广东工作,“把守南大门”(胡耀邦同志原话)。
  对于仲勋同志的历史问题,1979年8月4日,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组织部关于为小说《刘志丹》平反的报告中说:《刘志丹》(送审样书)不是反党小说,而是一部比较好的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描写革命斗争的历史书。习仲勋等同志关心这部小说的创作,对如何改好这部小说发表过意见,是完全正当的,根本谈不上什么反党阴谋集团活动。“所谓利用写《刘志丹》小说进行反党集团一案,是康生制造的一起大错案”。1980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为所谓“习仲勋反党集团”平反的通知,为仲勋彻底平反。仲勋和我终于放下了沉在心底多年的包袱。
  初到广东,仲勋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任务非常艰巨。他深知重新工作的机会来之不易,做好广东工作责任重大,所以,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都要到凌晨后才肯休息。1978年7月,仲勋到沙头角考察,第一次看到那条独特的“中英街”。一街之隔,香港那边显得繁华热闹,而我们这边却荒僻冷清。这对仲勋触动很大。为了进一步掌握情况,这一年盛夏,最怕热的仲勋竟冒着酷暑一连跑了23个县。我心里明白,仲勋是在拼命。但是,作为他的妻子,我很能理解他的心情,他是想把失去的16年时光夺回来,尽量为党和人民多做些实事。为了不辜负党的重托,为了让广东人民尽快过上好日子,仲勋和广东省委、省政府一班人,坚决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拥护党中央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刀阔斧地抓紧开展落实政策工作,平反“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标本兼治抓源头,认真妥善解决“逃港潮”问题,积极推行搞活工农业的一系列灵活措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率先向中央提出充分利用国内外有利形势,发挥广东的特点和人文地缘优势,让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的请求,得到了邓小平等同志的赞同。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创办出口特区(后更名为经济特区),为广东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使广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和排头兵,为实行对外开放抉择提供了宝贵经验。
  1980年9月,仲勋在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被补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1月底,仲勋调回北京,先后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和十二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在协助胡耀邦同志工作期间,仲勋白天在勤政殿工作,很晚回家后,还要继续接待来自各地的要求落实政策的同志们。他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的研究、制定,处理了许多重大、复杂的疑难问题。在拨乱反正,推动组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干部的新老交替,精简机构,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等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这段时间,仲勋总是工作到深夜。即便如此,他还时常关心在中央纪委工作的我,嘱咐我不要熬夜,保重身体。
  值得回顾的事情很多很多,令我始终不能忘怀的还有仲勋在统一战线方面所做的工作。凡是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横山起义”,就是仲勋在任西北局书记时,在党中央的支持下,直接领导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成果。青海解放初期昂拉地区发生叛乱,仲勋正确运用党的民族政策,经过反复细致的工作,成功争取藏族部落头人项谦投诚,平息了叛乱。事后,毛主席对仲勋说:“仲勋,你真厉害,诸葛亮七擒孟获,你比诸葛亮还厉害。”毛主席还称赞仲勋政治思想修养和工作水平是“炉火纯青”。新中国成立前后,仲勋与张治中、邓宝珊、傅作义等党外人士都建立了良好关系。张治中的秘书余湛邦曾撰文称习仲勋与张治中是“党与非党交往的典范”。黄正清是甘南著名藏族代表人物,在仲勋的感召和影响下,为解决当地民族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他夫人策仁娜姆患病时,仲勋专门派人把她接到北京治病。文艺界人士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也都是仲勋的好朋友,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仲勋总是热情相助。梅兰芳的家人,程砚秋、尚小云的夫人,都是在仲勋的直接关怀下落实了政策。荀慧生的夫人生病,仲勋还让我代表他去探望。仲勋与十世班禅大师情谊很深,两家人经常相聚。仲勋到广东工作后不久,班禅来广东休养,两人一见面,班禅就对仲勋说:“我是奔着您来的啊!”
  1998年4月28日,在南方休息的仲勋给我打来长途电话,庆贺我们的结婚纪念日。他在电话里问:“我们结婚多少年啦?”我回答:“55年啦!”他说:“我祝你健康长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我激动地说:“我对你照顾得很不够啊!”他听后急了,说:“你怎么这么说呢?你对党对人民忠诚,一生为革命做了很多的工作,也为我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些是很重要的……我们的这次通话你要把它记录下来,告诉孩子们,让他们明白事理……”通话之后,仲勋对陪伴在身边的桥桥说:“你妈妈是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我按照仲勋的嘱咐,记下了这次通话的内容,并把它抄给儿女们留作纪念。
  2000年春夏之交,受仲勋嘱托,我赴陕甘宁老区,沿着仲勋战斗过的地方作了一次考察。这次考察历时40天,行程4000多公里。回来后,我向仲勋报告了考察的情况。仲勋满怀深情地表示,想亲自回延安看看!但仲勋竟在2002年5月24日与世长辞,他的这一愿望最终未能实现,成为一大憾事。
  2001年10月15日,家人为仲勋举办88岁寿宴,习家三代人及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为他祝寿。这是习家人难得的一次大团聚,惟独缺席的是时任福建省省长的近平。作为一省之长,他公务繁忙,实在难以脱身,于是抱愧给父亲写了一封拜寿信,他深情地写道:“自我呱呱落地以来,已随父母相伴四十八年,对父母的认知也和对父母的感情一样,久而弥深”,“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很多”。“一是学父亲做人”,“您是为人坦诚、忠厚”,“您一辈子没有整过人和坚持真理不说假话,并一以贯之”。“二是学父亲做事”,“父亲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我辈于父亲相比”,“实觉汗颜”。“更令我们感动的,是父亲从不居功,从不张扬,对自己的辉煌业绩视如烟云。这才是成大事者的风范,永远值得我辈学习和效仿”。“三是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无论是白色恐怖的年代,还是极左路线时期,无论是受人诬陷,还是身处逆境,您的心中始终有一盏明亮的灯,永远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四是学父亲的赤子情怀。您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您热爱中国人民,热爱革命战友,热爱家乡父老,热爱您的父母、妻子、儿女。您用自己博大的爱,影响着周围的人们,您像一头老黄牛,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这也激励着我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报效养育我的锦绣中华和父老乡亲”。“五是学父亲的俭朴生活”,“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这封信,既是近平本人并代表儿女们对父亲真实感情的流露,也是一个革命后代继承先辈精神的誓言。当桥桥向大家宣读这封信的时候,她不禁热泪盈眶,我和在场的人也无不为之动容。仲勋听完来信,非常理解儿子,向家人、子女和亲朋们说:“还是以工作为重,以国家大事为重”,“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仲勋在最后的日子里多次对儿女们说:“我没给你们留下什么财富,但给你们留了个好名声!”这就是仲勋留给儿女及子孙后代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教诲儿女们如何做一个纯粹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我和仲勋相伴的日子里,他教导我“工作好、学习好,一切事情都处理好”。年轻的时候我对这三句话不能完全理解,有时甚至感到太抽象。当我步入晚年的时候,才深深地领悟到这些话的含义,并把它当作了我的座右铭。仲勋生前曾豪迈地说:“战斗一生,快乐一生,天天奋斗,天天快乐。”这正是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成为我与仲勋相伴一生的人生感悟。我把他这句话,敬录并镌刻在仲勋的墓碑上,以期自勉自励、启迪后人。
  在仲勋离开我们的这11年里,无时无刻不在的思念,使我和孩子们从来就不曾感到与他分离。他爽朗的笑声、谆谆的教诲时常萦绕在耳畔,我们悉心地倾听着、温暖地感受着。仲勋百年诞辰的日子到了,我,很想念他!我们,深深地怀念他!
------齐 心
文章来自公众号:国事告知

5 j8 G8 S( d& i7 [# C9 k& j
4 _: a1 A6 @+ s2 g( m! R, c0 j- H1 ~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0-23 09:52:03 | 阅读全部
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9 ~4 H2 |8 J  X8 Q0 ]2013-01-04 14:04:328 J1 {- M$ n9 k4 P
可能没有人相信,在所有熟悉习仲勋老爷子的人中(包括他的家人),也许我是见过他哭得最痛的人!: s) ^  d6 f; I9 P& ~

: d3 T* I* `; s  K5 J' w' \3 U/ p6 U* B老爷子驾鹤西去10年多了,如今每每想起,总让我感伤无比!
3 E- U' o4 C' F
/ x: [* f! B$ V9 ?& e- ?# [7 O今天已经是党的总书记的习近平肯定不会忘记:1976年7月20日,父亲习仲勋把他从北京召到了河南洛阳。但是,时至今日,我如果不说,近平肯定不知道,老爷子为什么要叫他冒着酷暑赶到洛阳,更不会相信,此前一个月的那天晚上,老爷子因为想他,竟会当我面哭了两个小时都不止。) L; b. B( c! v3 h

7 L: u4 [5 j4 I! m1975年10月13日,我在洛阳拖拉机厂子弟中学高中毕业后,下乡至郊区南村大队,在第三生产队赶马车。刚解除监护不久,被下放到洛阳“养病”的习仲勋老爷子,只要天气适宜,早上和下午都来南村散步。从相见到相识,到成为他“亲爱的小朋友”(1977年3月26日,他在写给我的信中这样称呼我),我们是当时南村人都知道的忘年交。5 o$ C* Q9 L" i; p0 u

0 q& M' y0 p- l5 a, T' s1976年6月xx日晚上8点多,我在拖拉机厂家属区的家中吃完饭后回南村,途中拐到了习老爷子的住处。他当时住在洛阳耐火材料厂家属区19号街坊10号楼3单元2楼西户,一室一厅,连厨房厕所都加起来,总面积大约将近40平方米。妻子齐心和女儿安安住在8平米的房间里,习老爷子只能住在客厅。厅里的摆设不能再简单了:一张八仙桌,4只凳子,2个箱子,1张单人钢丝床,最奢侈的家具就是1把可以前后摇晃的竹质的躺椅了。住房面积不大,窗户却有4个,客厅的西窗外100多米,就是洛阳市2路和8路公共汽车的终点站(用句调侃的话说,老爷子一天到晚生活在热热闹闹之中)。# ~. \6 N0 ?& S( C% Z
5 }, b6 x+ ~* m; |4 a* [- i4 @8 a" A1 Y* v
我进他家门的时候,外面虽然天还没有全黑下来,房间里显得已经很暗了。应该开灯而没有开灯。灯绳在客厅的门边,我进门后就顺手拉开了灯。灯光下,习老爷子反常地低头坐在八仙桌的旁边,没有看我,也没有打招呼。桌子上摆了一碟油炸花生米,一个杯子,一瓶白酒。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那白酒是当时1.8元1瓶的宝丰大曲。
' W- h* `( X" F3 f5 A
9 v8 B" ?! R+ b& t. _  @2 {
+ v0 f6 Y" Y0 h9 R* v4 |9 i8 m& c2 b2 B

' g) s' |$ d5 y* l/ s4 D
8 h, e/ l) A7 `6 Q) @“不年不节的,他怎么喝起酒来了?”我很意外,当我仔细看他脸的时候,一下子傻了:老爷子一脸泪痕!他刚哭过!觉察到了我的诧异,老爷子没有等我问他怎么回事,吩咐我去厨房拿个杯子来跟他一起喝酒。他知道我不会喝酒的!我没有动,问他为什么喝酒?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就在这一瞬间,老爷子的眼泪哗的一下子流了出来,随后,他仰起脸,试图不让泪水再往外涌,也为了不让我看见他流泪,急促地催我去拿酒杯。我还是没有动,焦急地问他怎么了?他缓了好长好长时间,说出的话很慢,很重,而且泣不成声:今天是你近平哥哥的生日,你来陪我喝点酒,给他过个生日。说话间,泪珠顺着他的脸颊滴落在桌子上,脸上的肌肉在抽搐,显得异常激动。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一个老人这样哭!一个像我爷爷般年纪的老男人在哭,没有声音,只有泪水。. P( @8 d9 E: v9 n- t/ A& }
7 F6 w' t& j/ u2 f6 P/ Y
我当时被惊呆了!站在门边一动不动地盯着老爷子,傻傻地不知道该干什么,包括不知道给他拿毛巾擦脸。后来,当看见他用手去擦桌子上的泪水的时候,我才想起来。8 @4 l- O- u2 @, n: y
: L/ I& b+ b$ z- U3 ?) L; O
在老爷子多次地催促下,我去厨房拿酒杯。没有看见酒杯,怕他等我时间长,就随手拿了一只小碗回来。他给我倒了酒,马上就跟我碰杯。酒没有下肚,他眼泪又涌出来了。放下酒杯,他用两只大手盖住整个脸,擦了好几遍眼泪。抬眼看着我说:你爸爸比我好哇,把你照顾得这么好。我也是当爸爸的,因为我,你近平哥哥可是九死一生啊!4 m& A9 d( a( i. n4 Z$ e; E6 @
3 I( V' J" k) m4 E/ U$ m
我父亲1975年之前在洛阳市公安局涧西区分局工作,当时,洛阳市政府有个政策,郊区干部的子女可以下乡到郊区。为了让我少吃苦,在我高中即将毕业时,父亲调到了郊区工农公社派出所当所长。依照政策,把我安排在了本公社的南村插队。南村是个城中村,习老爷子”养病”的耐火材料厂,就是占南村的地而建的。也就是说,说起来是下乡,我骑自行车不到10分钟就到家了,比城市里很多上班的工人离家还近,1天3顿饭在家吃。南村还是个非常富裕的村,有700亩苹果园,近百亩葡萄园,村里有拖拉机站,翻砂厂和小化肥厂等,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学大寨先进村。我所在的第3生产队,整劳力按1天10个工分记,1个劳动日可以挣到2元5角钱。赶大车的我,是技术工,1天12个工分,比生产队长还高,可以挣3块钱。那时,1块钱可以买20个鸡蛋。我家这些情况,习老爷子十分清楚,他去我们家吃过饭,跟我父母和两个弟弟都熟悉。那天晚上我进门之前,老爷子一定在想近平,都想了些什么,我无从猜测,肯定是惦记儿子在吃苦,在为儿子伤心,我的突然出现,让他触景生情,产生了对比,加剧了悲痛,因而老泪纵横。
( ^. ^- a' e9 e9 F( T  x, n& O& x. v5 F" o( c& p
在近平23岁生日的那天晚上,在习老爷子激动不已的讲述中,我得知近平年少时,经受过非人的折磨。
$ M4 Z. v( R! R& Y: a
4 M1 Q% {& {% O/ ]+ @* I2 g4 m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近平刚13岁,只因为说了几句反对文化大革命的话,他本人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分子。被列为敌我矛盾,在中央党校的院子里关押了起来。中央党校召开批判6个走资派的大会,最后一个人就是近平,前5个都是成年人,第一个是杨献珍。6个人戴着相同的铁制高帽子,帽子重,压得13岁的近平受不了,只好用两只手吃力地托着,表情不可能不痛苦。可是,心里比他还痛苦的还有一个人:妈妈齐心。不得不参加批斗会的妈妈就坐在台下,台上喊打倒习近平时,妈妈被迫举手,跟着大家喊口号,打倒她自己亲生的儿子,不敢不喊,想哭还不敢哭。批斗完了,虽近在咫尺,母子想见也不能见。一次意外的相见,还成为妈妈一生的痛!一天夜里下大雨,趁着看守不注意,近平跳窗户跑回了家,妈妈吓坏了,问他怎么回来了?妈妈,我饿。又冷又饿的近平哆哆嗦嗦地说。想让妈妈给弄点吃的,然后进房间换衣服。近平万万没有想到,妈妈不但没有给他做饭吃,反而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冒着大雨向领导报告去了。近平知道不是妈妈心狠,而是被逼无奈。如果敢不去报告,就是包庇现行反革命,妈妈肯定也会被抓走,那样,远平和安安怎么办?他俩还是小孩子啊!饥肠辘辘的近平,永远坚强不屈的近平,那一刻当着姐姐安安和弟弟远平的面无声地哭了。他饿着肚子又跑进了雨夜。离党校不远的颐和园,一个看工地的老头儿收留了他,让他在一张连椅上熬过了一夜,第二天,就被抓进“少管所”劳动改造。北京许多城建基础设施,比如西城区地下排污管道的修建,近平都流下过辛劳的汗水和伤心的泪水,因为,他干活的时候,上面有警察拿着棒子!0 Z- h: [% F4 ^- w3 B
! H& [: N+ G& F0 k
1969年1月,未满16岁的近平到陕北延川县梁家河生产大队插队,那里不通电,交通不便,条件异常艰苦。艰苦到近平总是因为饿,因为冷,而无法入眠!弟弟远平去看他的时候,仅一天的时间,就起了浑身水泡,原来,哥哥为了防跳蚤咬,在炕席下洒了厚厚的一层六六六粉,也就是说,近平一年四季就睡在六六六粉上。看远平一身的泡,嘴都肿了。近平不断地对弟弟说对不起,劝弟弟马上离开。并叮咛:回家绝对不许告诉妈妈。回家后远平还是告诉了妈妈,因为他自己浑身烂得血肉糊糊的,妈妈一眼就看出来了,结果只能是一个:母子抱头痛哭为近平祈祷!, |. D/ g: N( L0 g' n- y0 y
0 ]- x* r1 c# w) v
近平就这样在那里待了6年多!
8 e5 I5 Q& Y) A! b2 W
* b# I" V8 E7 D( f7 e9 p无论弟弟、妈妈,还是别的朋友去看近平,回来传给习老爷子的相同信息是:近平很坚强,自己从来不掉眼泪,并且很烦别人为他掉眼泪。可近平那时绝对想不到,为他哭得最痛的,竟会是老父亲!
/ Y, w/ J: E6 y+ R' m5 x7 [5 L& v4 w1 A/ ^
那天晚上,一边给我讲着,习老爷子一边哭着,一边重复地说着对不起孩子们,对不起家里所有的人,他说自己是全家的罪人等等,情绪可以说接近失控。让我心里特别难受。他平日里讲话特别简练,不唠叨,不重复,更不会颠三倒四。习老爷子曾经先后给徐向前、彭德怀、贺龙这三个共和国元帅当过政委,是响当当的开国元勋,什么场面没有见过?那天晚上,哭得说话都有些乱套,弄得我也跟着他哭。
6 j: h- h( W! i' a9 H. o
" y% O( ?& U( h6 @1 m; p为了让老爷子能缓过劲来,我得想办法逗他高兴。
# b. d' C. O/ r" J0 S8 h
  Y' X$ U4 n! R, ]3 m瞅着桌子上的花生米,我问他:“哪种做法的花生最好吃,你知道吗?”
7 P7 G8 [1 k' ]) g, c: {
$ f/ s( Y0 e" i1 Q# S2 g7 n' ]8 j3 g我问了好几遍,他才接我的话茬儿。
  D: Y& q+ U$ o" z. j; [3 X  @- U, i( A5 F
老爷子先后答了炒的煮的油炸的,我都说不对,然后郑重地告诉他说:“烧的最好吃。”
# ~7 {9 I. t) k+ }/ S: T2 e. t
6 Y& M3 @+ B$ t3 \* K4 N7 p- [老爷子不信,我就给他讲烧花生的故事:“我小时候在烟台老家农村长大,花生在地里长熟的时候,菜地里的萝卜也长成了。我先在花生地边挖个洞,把拔出来的花生塞进去烧,听到噼里啪啦的响声了,就用土把洞口堵起来,让它在里面烟熏火燎。这时候就去拔萝卜,拔回来以后,洞里的花生经过先烧后熏,也都熟了。扒出来,往山坡上一躺,晒着太阳,一口萝卜,一口花生,非常好吃,还不上火,你吃过没有?”4 |: y; @$ @  _' E) V
% p% H# {) H9 ?3 M+ @4 c6 f  h
老爷子说没有。; {) M) K; V- P3 F# `4 ~: m% Y+ U
" l. F" U* M3 h6 y
我接着逗他:“南村没有种花生,(邻村)西马沟有,等熟了的时候,咱俩一块儿去烧花生吃吧?”1 q4 w, D- h9 ^  Q7 ~% d$ ?

9 l3 t' e" Z/ G- ~5 }; `$ T8 }他说好。  Y3 U1 }' C' ~. ?

+ B1 ]8 w* \- d) R6 h我接着又说:“咱事先得分工,一个负责偷,一个负责烧,你说咱俩谁去偷?”
, G; c2 B" E- _( C) {% W
% n4 U: s, D0 y5 z) J老爷子回答:“当然是你去偷嘛。”0 @9 V" U- c5 N5 D, K/ Y
( h$ M2 H9 B/ |3 X$ A6 s
“那我去偷,你抓不抓小偷?”
4 k; H2 \2 }, q' B- Y) W, R& k% D: D8 g4 M
“抓小偷,有你爸爸嘛!”, ?- T0 Y# w% @* i) c

; u- k/ w  {- B1 d一问一答中,老爷子的情绪开始正常了。6 Z3 L, y( g! ]9 }5 l

( \+ {" w/ |4 d$ t" |6 u& ~接着,我又给他讲了个平常不会对他说的事情,就是说了,也不会用当天那样的语言:我说:“习伯伯,你知道不知道?我的小鸡儿今天疼了一下午,上厕所的时候,看着肿得又红又粗的。”冷不丁听我冒出这么句话来,老爷子的精神全部集中到我身上了,关切地问我出了什么问题?我告诉他,中午做了个冬瓜汤,里面放了辣椒,也该我倒霉,那天的辣椒特别辣,切完辣椒没有洗手就去尿尿,结果悲剧就发生了。说完,我放肆地问他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这时候老爷子夸了我一句经典的话,我永远忘不了。他说:“一般人没有这样的经历,你杨屏不是一般人。”
. e; o$ j$ g5 ~& o4 [/ g; N/ }! @  W
6 g) b& A+ a; K  c/ ~2 p4 K! S% y5 j说完,老爷子终于露出了笑容。
* S! M) z! B  P, S7 c
6 L! M( [' D+ M, _7 R  h我知道,短暂地逗他一乐,我能够做到,但治标不治本,要解决问题,必须让他尽快见到近平。于是,我就煽动他写信叫近平来洛阳。老爷子开始很犹豫,说近平学业忙,来了也没有地方住,我说可以住到我那里(我在南村有一间房子,离老爷子的住处不到500米)。思忖很久,他还是下不了决心。后来我就威胁他说:习伯伯你信不信?如果就这样下去,你身体很快就会出问题的,我来之前你就哭了,这又过了快俩小时了吧?你说你哭了多长时间了,我都受不了了。你都60多了,天天这样下去真是很危险的。在我反复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下,他终于点头了。5 A) @+ X+ }$ d/ l
" O. h+ |& F4 e; c' V$ o6 U
% Y8 g! `: r. m
1976年7月18日早上,习老爷子把我叫到家里,给了我一个特殊的任务:两天后近平到洛阳,远平也跟着来。
3 N& e: V/ {- V1 o, m
) H% r0 }7 ?# P' x, c% }“你把远平给我领出去玩儿,我要跟近平谈话。”这是老爷子对我说的原话。
  h+ W6 K; c, y! _% t- u' ^' W
$ u! m% p  H! n/ i# l% X$ y; c我问:“领远平哥哥去哪儿呀?”
# Y. W1 t. Y; S' O9 ^9 v3 M7 _
老爷子说让我自己想办法。2 F  Z: S* l6 S/ p* T5 p
. @) C4 g) b0 g# p; F7 r/ X9 C; \0 V5 r
我又问,“领出去多长时间?”
: }6 q  G2 L' Q/ G: v7 q
6 A- n# U: O" s& w2 V0 ]老爷子说一天。
: V$ u$ }( q: g) A; U1 D/ ]
$ V; x- l2 T1 Z! p8 m2 `7月20号早上8点半,我奉命赶到习家,近平和远平正在洗脸。看我来了,老爷子就让我把远平领走。稀里糊涂地跟我下了楼,远平非常不高兴地问我:这是怎么回事?我没有办法,只能实话实说:老爷子前天把我叫到家里,吩咐我不许上工,请假一天陪你玩,他要和近平谈话。我也不知道你喜欢玩什么,买了两张电影票,《青松岭》,上午9点40分开演。你决定看还是不看?不看,你回家,我去上工。看,我领你去电影院。听我这么一说,远平心里一万个不乐意!他从北京到洛阳,哪是来看电影的啊!但他知道是父亲的意思后,只好无奈地跟着我。由于时间还早,我们俩就在电影院外面站着等。那天也真是故意整人,天气热得仿佛能烤焦树叶。远平买了俩冰糕,分给我一根。气呼呼地说:你们洛阳是什么鬼地方,这不是要热死人嘛!我赶紧哄着他说,里面凉快,抽的是防空洞里的凉气,于是我们就提前进了电影院。) H& U5 Z8 @* V* @' O( I
7 U) n7 ?' u# Y; `
看完电影,将近中午12点钟返回习家。老爷子和近平都只穿着裤衩,光着膀子,满身淌汗。近平见我进来,从竹椅上起身要穿背心,被老爷子制止了。于是,他笑着向我表示不好意思。' g/ ^: B, E+ V7 c

7 w' v' D2 E4 q! p; Y+ @5 {: U那天本来就热,加上齐心阿姨,他们三人还都在抽烟,屋子里一片燥热。 烟味加汗味,很浓烈。
6 q' G: s& U6 M: |$ O. [5 b  U7 l7 C, ^4 _# V
当时还未满20岁,在家排行最小的远平一进门,马上就变成另外一个人,说句不太尊重的话,就像一只小鸟叽叽喳喳:不知怎么个由头,他一下子谈到了群众纪念周恩来的“四.五”天安门事件:爸爸爸爸,那天我和哥哥都去天安门了,不是事先约好的,是在那儿碰上的,没有说几句话,哥哥就撵我走,别让谁给我们拍照了,将来惹麻烦。我刚回家,单位就通知我去厂里,我是基干民兵啊,每人发一根文攻武卫棒,就奔天安门广场了,让我们武力驱散人群。他们真有拿棒子往学生身上打的呀,我绝对不会打他们,枪口抬高一寸。
0 p4 ~3 }% r2 ]! `3 e$ @) x+ @9 o
远平连说带比划,滔滔不绝,脸上神采飞扬。别的人只有听的份儿,难有说话的机会。这时候,我明白了习老爷子让我把远平带出去玩的原因。
6 ?$ {. E* c( }7 O$ u
$ `; u/ |- r3 f因为老爷子给我的任务是把远平带出去一天,这才半天就回来了,看样子再让我领远平出去是不可能了,我就贴近老爷子的耳朵问怎么办?他说我可以去上工了,我就走了。
' L0 o) A- E% o& B5 N) P( Q* o# B, t/ c
只住了两天,两兄弟就回北京了。由于房间小,他们在酷暑中挤睡在水泥地板上,热得都起了痱子!为了不影响两个儿子睡觉,老爷子下午就不喝水了,防止起夜。; c+ s  b) \8 e0 e$ w

4 \* N- h( @% Z" N* Y8 A# _# v6 G两兄弟走后,我说老爷子偏心眼,老爷子居然没有否认!那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问老爷子。老爷子说了下面的话:他们两个将来走的不是一条路。+ F8 C# h5 x9 w2 b+ L+ u3 ~

: {+ s# ]' c1 U$ ^3 b5 N事实上,老爷子也一直非常关注和特别在意远平,仅我亲眼所见,老爷子就为谈起远平而掉过两次泪,容我另文再述。0 n$ ^2 H; t) z9 f7 J6 v) b) S
) c$ O6 {2 ]% f, _- B
那你跟近平谈话谈的怎么样?我问。
0 j) E& S: I4 R. v( `% W& f. ]- c& C! d
老爷子回答的原话是这样的:还不错,《矛盾论》和《实践论》,近平都背出来了。
3 |  ]% {( M9 v6 J2 z2 R- _
4 J) c( n3 s# F1 c5 Y. L- i+ P我当时就傻眼了:这是什么样的老爸呀?背后想儿子哭得快昏过去了,见了面不给弄好吃好喝的,却让他光着膀子背毛选。这哪是探亲,分明是赶考啊!后来在与老爷子的聊天中得知,他要求近平背诵的,根本不止《矛盾论》和《实践论》,而是毛选四卷的全部文章,近平真的还都能够背出来。5 p6 ]6 x4 P* w% Y
3 C) D% b1 Z) m  z
毛选四卷我都能倒背如流,近平年轻轻的,为什么背不下来!这是老爷子的原话。
/ n* Y8 {3 m. x6 [5 _
1 T( X7 R/ Z- H! z% T0 F为此,我与老爷子抬了一次杠,,大大地为近平叫屈。我们对话的内容大致如下:
% I- n: B- ^( s0 _
3 F# \) K6 @/ N- J( ~我说:“习伯伯,你有些不讲理了!你说你是被监禁的时候倒背如流毛选4卷的,将近8年的时间,你只能看到毛选4卷。一个星期背一篇,8年也背几遍了。近平老哥天天累死累活的,要干的事情可太多了,哪有时间背毛选。”- E) X& a3 M% v6 c9 v! |4 E- q
, g# b7 o5 ]$ q% v, b( s
老爷子说:“年轻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学好很困难,学坏快得很!特别是男孩子,学好了能治国平天下,学坏了那就祸国殃民了。”
! @0 U" K5 o9 ^# q3 l
, K! Q& ?' `' Q3 u2 d1 q" V! V我说:“近平老哥给你当儿子太悲惨了!是你说的,从小不许他手里有钱,过年,他必须跪在你面前磕头,磕不好了还要打屁股。任何时候,你不坐下,他必须站着。”
6 Q! V/ D) ?9 z: W( r8 S2 t, U1 h, W$ c
" r0 Y! s7 O2 a4 I# b8 J9 b( h) A老爷子说:“我不是为了让他们怕我,是敬畏天地,从小就要有概念,不能无法无天。”2 d3 R8 J2 g! ?* T

! c# E5 A- d# o& ~% |5 y, L我说:“我爸爸经常打我,打错了也不认错。可我觉得,你儿子怕你,比我怕我爸爸还厉害!远平真不想跟我去看电影,可你让他去,他就不敢不去。”
" c/ ^9 E+ V4 R4 m& [. q4 r; m0 @3 J7 z6 X
老爷子说:“这就对了!在家里对父母都不敬重的人,走上社会,是社会的灾难。”
- D0 a+ L* ~! H
3 K& R8 w: e9 p$ \+ k我说:“习伯伯,从我认识你,一直觉得你是一个非常慈祥的老头儿,南村的男女老少,见了你都嘻嘻哈哈的,你总是笑眯眯的。我无论怎么跟你胡说八道,你也从不生气。在儿子面前,你真的不一样了,就像电影里的封建家长。”% t& I+ e& ~: N# f! v! ^5 D

: `+ v0 n2 J! D/ J% c% a. z老爷子说:“我真是为他们好,将来你会明白的。”
, {( w9 z. Y4 W, Z+ Y  M! }1 Z* T+ d2 c9 }& U; i6 A% U$ Y( \* M& K
一晃,36年过去了,当年那个光着膀子,在我面前抽烟的近平,18大闭幕后,与全世界媒体的记者见面时,不光膀子,也不抽烟了。他的一举一动,要影响全世界了!0 D5 G" P, m& W# ]0 }; t

5 I% c# ^5 D' D' Z5 K0 @习老爷子说的话,我彻底明白了。" q/ n4 m% m) l2 O& g+ G. s

$ V* s' V0 [$ W, T+ v5 @5 u) j这是后话,回过头再说说近平离开洛阳以后的老爷子。
6 g+ O9 \! h1 w) |1 K( W/ @4 q  I" J) b3 }
俗话说,什么钥匙开什么锁。' M& C/ I5 o$ L" N! r. S' L6 e  J3 E
+ }5 I3 |* B  c: w
近平来洛阳,让老爷子的精神状态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只要一说起近平来,老爷子眼里那个直放光啊!用句洛阳当地的土话说:说话气粗,走路带劲。
* ^, {/ }5 |) `/ @% S! T: ?: U5 `, p! f) J: _6 _
习伯伯,你这么喜欢近平老哥,你觉得他最主要的优点是什么?说出来让我也学习学习。
7 b/ y4 S" Y' d5 t. r' ^) O3 @4 M, J7 z* @
老爷子在我提出问题后,讲了下面的话:“你有两点跟近平很像,一是爱学习,二是有血性。”接着,老爷子举例作了说明。下面不是老爷子的原话,意思不会错:近平爱学习,而且会学习。(在清华大学)上课,老师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个问题讲得不太清楚,学生们疑问,老师解释得含糊。近平就在课堂上,心平气和地跟老师讨论,逐字逐句地分析,让同学们都弄明白了。下课,老师对近平说,你学得比我好,讲得也好。1 T% W4 Z& d3 F2 Z4 w8 ~
: i' C+ b9 n0 {, |' p. o2 R
近平血气方刚的事例,老爷子说起来最开心。近平当大队党支部书记期间,村里的人都敬他并且很怕他。如果有人正吵架打架,一说近平来了,谁都不敢吵,也不敢打了。探亲,从陕西到河南的西华县,近平去中央党校农场看妈妈。见到正在地里干活的妈妈和远平时,已是大中午,近平早就饿得不能行。结果,带队的干部却故意刁难,说地里刚插了秧,怕小鸟叨,非要让妈妈留下来看庄稼地。连母子团圆,一起吃个饭的机会都不给。近平就跟带队干部讲理,说今天刚来探亲,很久没有见妈妈了。退一步讲,还有那么多男同志,可以换一换别人嘛!结果,带队干部骂近平是狗崽子,没有资格提要求。近平恼了,举起拳头就上去揍他!: `1 S' P1 ?# r& R  L+ y  |  l
8 i2 V+ ~+ n3 s$ @7 w* A
1966年我上小学3年级,就阅读过并能向小伙伴儿讲述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1976年4月28日晚上在老爷子家,要不是齐心阿姨拦得及时,我就会当场揍江青派来那个让老爷子难堪的特派员(康生死后,江青接任了习仲勋专案组长)。也许是基于这些,老爷子说我像近平。南村有50多名知青,被老爷子领进家门,我是唯一的一个。- P7 c5 C) o/ h$ y

( F1 L% s! Z0 I老爷子喜欢有血性的人,因为他本人更有血性。1978年老爷子出任广东省委书记后,领先全国推行开放政策,甘冒风险建立深圳和珠海特区,常委会上有人不光反对,还威胁说要去中央告他。老爷子把桌子一拍,指着那个人的鼻子说:你现在就去告,不告,你是乌龟王八蛋!此事,凤凰卫视采访过当事人并做了报道。
* m% O; i, F2 K- V1 |: g! `
+ M! Z# K6 m# W8 d
0 h) d1 V1 W- ]/ T$ B% r3 |( ^有其父,必有其子。近平当浙江省委书记时,大台风来了,主登陆场在浙江,沿海的一些老百姓,无论怎么动员就是不肯离开,近平一声令下,武警们冲上去,两个负责一个,全部强行撤离。结果,临省死了30多人,浙江仅死1人。中央电视台为此做过报道,还播出了近平的专访。
7 I+ P, ~6 m/ x# Y+ j) I- O" E, X2 V0 r
习仲勋和习近平父子俩,不光有血性,脾气还都很大。2 ]  S+ ^% q/ R# W! p( `0 ]
; ?3 W2 }2 _1 `1 A- A6 J
1976年在洛阳,一天晚上,有重要客人来,老爷子让我在门外站岗,不许任何人敲门。第二天,老爷子告诉我,来看他的是段君毅和胡立教。不懂事的我,当即脱口而出:什么狐狸叫野狼嚎,我们都不要。这是耐火材料厂门口的墙上写着的大标语。我话刚出口,老爷子雷霆震怒,大声骂我混蛋!用现在的话说,骂得我找不到北了。还有一次,他在屋里看书不理我,我让他给我也找本书看,他说有《保卫延安》。我又是脱口而出:那不是写彭德怀的吗?就因为我直呼了彭老总的名字,老爷子又是骂又是训呀。训着训着,老爷子自己掉眼泪了。他边哭边回忆彭老总边骂着我,结结实实收拾了我一个多小时。最后,弄得我也满脸泪。7 ?: x7 p* f  z

* Y* M8 L5 O, \9 T9 Y2007年10月,在中共17大当选政治局常委后,亲朋好友前去恭贺,近平黑着个脸说了两句话,送给了大家两个千万。一个千万是:大家千万为国家为民族做点好事;另一个千万是:大家千万不要逼我大义灭亲!2012年11月,中共18大,近平当上总书记了,根据官升脾气长的原则,脾气肯定更大了。第一次公开亮相就表示要坚决反腐,不想提前找死的人,最好别以为他只是说着玩儿,最好别惹他生气。后果真的一定很严重。记住近平的性格特点:该做的事情,他从小就没有不敢做的!而且,事情不做成,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20岁时,他如同老牛拉犁头拱地般硬是建成了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就是例证!1 o( J: \# x) {4 Q
6 J7 d; L7 y: K  P
有点儿没良心,我不知天高地厚地讲了习家父子俩这么多坏话。话说回来,习老爷子这胖老头儿(在洛阳时老爷子很胖,他心情好时,我敢这么叫他)高兴的时候,从心底里释放出来的那种特有的慈祥和温柔,非常非常让人感动和难以忘怀。  Z( E6 q+ Y7 R6 o- [7 C. S
) R# `; T( T. N0 g/ h
有个故事,今天说出来有些不敬,近平可能会脸红,想来想去,我还是没有恶意地写出来吧。因为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着老爷子和近平那浓浓的父子情。
1 R5 C) j8 m" M7 g0 ?2 e* z) _/ W/ R% Z' K+ ~
那天跟老爷子正吃着西瓜,他突然笑咪咪地问我,你知道近平爱吃什么?我说,我哪知道?俺俩就见了一面,还没有说什么话。老爷子说:近平爱吃西瓜,后面他强调地加了一句:能吃得很!熟悉老爷子的人,如果留心会发现,他爱说什么“得很”。比如好得很,坏得很,这个作为补语出现的“很”,从他嘴里说出来,就是极致的意思。在他的话语中,“很”之外,没有更高程度的形容词了。也就是说,近平能吃西瓜,在老爷子眼里已经达到最高水平了。% t+ Y" d' ~7 H4 R: G  e

* o& L8 n0 N! x小时候的一天,近平吃完西瓜后,被老爷子扛上肩膀出门。不大一会儿,在老爷子的脖子上尿了。老爷子笑着,无比开心地对我说:他(习近平)在上面舒舒服服地尿着,我在下面安安静静一动不动地站着,一直等他安全地尿完。* ]- y. G, l/ v) Y! ?

; k3 ^+ S; f9 Q1 ?5 f, n听老爷子说安全尿完,我笑疯了。看我笑得厉害,老爷子严肃地问我:你知道我为什么安安静静一动不动吗?我说不知道。老爷子极为认真地对我说:小孩子尿尿的时候,一定不能受到惊吓,如果被吓住了,有可能一辈子留下毛病。还有,就是在尿尿的时候,一定不要打喷嚏,那样很伤身体。这是老爷子那天教给我的生活知识。6 g9 u' r. R" ]5 M  a% B  j; x% v5 W

9 H0 U7 i4 a! K! \- u  R6 J# e趁着浓郁的兴致,老爷子继续抛出让我回答不了的问题:给近平他们洗澡,我比你齐心阿姨水平高,你信不信?
$ `6 o  `( `0 v% y& V  _4 L2 V5 r3 y! Q
我只能反问他为什么?
" I2 i, b! [$ c+ a% W" _: Z4 h, e: j+ v
老爷子的回答特让人可笑:“我的腿粗。”说着,他还拍拍自己的大腿。3 G  @$ W3 j- L' `' P9 `5 p

! i! |4 E8 ]% b( H洗澡水平与腿粗有什么关系?看我一脸的迷茫,老爷子也不等我回答,就比划着给我解释起来。他说,“给小孩儿洗澡,主要就是洗头,不能让肥皂水迷了孩子的眼,还不能让小孩儿耳朵进水。1岁大的孩子能坐了,放在盆子里洗就行了,大人的两只手都能用上。再小一点,在澡盆里坐不住。就得让小孩儿的身子躺在大人的大腿上,一只手要在脖子后面托着孩子的头,只能用另一只手去洗。”为了表达清楚,特别可爱的胖老头儿,竟蹲下来给我做演示。那神情,嘿!就像当场在给近平或远平洗头一样,眼中充满甜蜜。
- u' p3 b# v5 b# {
1 ?2 b; q2 {6 N6 |- H, O" d1976年,每天上午10点30分左右,只要不是刮大风、下大雨,老爷子都要在洛阳耐火材料厂的职工澡堂中洗澡。我多次陪过老爷子,他曾像父亲一样给我搓过背。可以肯定地说,在老爷子的一生中,最后一次为别人洗澡,就发生在我身上。借用老爷子的口头语,我幸福得很!, S# @8 P4 y* y/ y& n+ q

7 A1 D( j" R& a" |说到老爷子的口头语,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他对儿媳彭丽媛的评价:好得很。# \" k3 X: e, f3 h9 r1 B5 g/ t

) h) \* M8 W' I' G) L& T; S1976年在洛阳,话题的起因,现在不记得了,在家里那张桌子的两边坐着,我对老爷子说,河南人坏,山东人好,还讲了一堆我自主创新的理论:用哲学的观点,存在决定意识。地处兵家必争的中原,基本上没有产生过本土的皇帝,总是外来人统治。今天秦始皇来了,明天刘邦来了。为了适应新皇帝,河南人就得不断地变脸。要想取得新皇帝的信任,就得出卖别人。不断地变脸,不断地出卖别人,几千年下来,就逐渐养成了河南人善变多变的性格。不像山东人那样忠诚仁义,宁死不屈!说完,我洋洋得意,不是我从什么书上看来的,纯粹是自己琢磨出来的。就在这个时候,老爷子慢慢地举起大大的,胖胖的右手,指着自己的鼻子说:我就是河南人!我是南阳邓县的。
4 m1 r  i5 u9 p' l( L* x: Q2 c. Y( _9 T- N0 H4 }! Z# R7 B  u( r- T
听他说是河南人,我真是想跳楼哇!当时就我们俩在场,脸对脸在说话,相当于我在盯着他的眼,骂是河南人的他坏呀。我的天哪!他一口浓重的陕西话,一天3顿吃醋的生活习惯,怎么可能是河南人呀?就是有10个脑子,我也想不到啊!
6 T4 d1 O* A8 b/ h* G* I  C( L4 u( n- T8 e# U7 @
不难想见,那天可真把老爷子气坏了,那表情,想揍我!算是作为报复吧,第二天,他就给我讲了在北京遭监禁期间,两个战士用皮带轮番抽打他的事。最后一句话,我死都忘不了:那两个兵,真是没人性,都是你们山东人!
7 c+ Z- y: y! e! L* y% S$ T  u& [1 Q
由此引发的,我和老爷子之间,关于河南人与山东人的特殊情节,终生不可磨灭。12年后,我又借机报复了老爷子。
/ ?  s7 t4 Y" U8 i8 n! ]# E
6 p; _( b' J7 M" `1988年在北京,我和身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老爷子聊天的时候,自然地说起了彭丽媛。我当时心里不无坏坏地冒了一句:彭丽媛嫂子,是我们山东人,好吧?
: B  c) d0 s9 j. D' A& N
" S  @; x% D* G' R: h记忆力惊人的老爷子,反应绝对敏捷,马上瞪了我一眼,没说话。
: |$ n+ c1 A! e4 V3 j
3 G5 \; R/ k4 u: {) t) \) p看老爷子不吭声,我故意坏坏地朝着他笑,坏坏地看着他,追问:嫂子(彭丽媛)到底好不好嘛!9 c" H$ X1 c1 ~3 b

7 y2 u; J! i% j! o+ V. ~% d* o这次,我没说山东人这3个字。
1 Z) T1 i' \2 @9 }  e3 A" w, L% L" M' |, d, Q0 i
好得很!老爷子回答得特别果断。. O7 {1 r' ^$ p

$ G. W+ B8 X/ d3 O接下来是老爷子的原话,我敢保证,一个字都不会记错:她(彭丽媛)告诉近平,安心搞好工作,养家糊口有我。好得很,好得很。
1 {% H) ]" O) `8 g/ W" }) `- U! N* J4 ^" c# M8 p% n. ?% T
老爷子评价彭丽媛,连用了两个好得很。
8 t& H( W8 f$ i; s, X6 L+ |+ z# I+ f- v8 s: L& G. H$ z
在18大当选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后,表示要“打铁”的近平之所以做到了自身硬,身为山东人的彭丽媛功不可没!婚前,她叮咛丈夫兢兢业业为党工作,不要当贪官;婚后,她相夫教子,孝敬公婆,高调唱歌,低调做人,从无绯闻。作为一个有志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男人,媳妇能让他心无旁骛,近平真是得了天大的幸运和福分!
3 p- e& w, a! O7 U3 N' [  r8 p( |: z5 X
近平有个幸福的家,有贤惠的媳妇,慈爱的母亲和伟大的父亲。他们都一心一意地在帮助近平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绝不拖后腿,绝不添乱,如果需要,他们都会为近平的事业,也是党的事业,舍弃自己的一切!
* M6 [  z' v4 m/ g; |
: y7 `! G) h2 s9 C) t  k( d
/ U6 o, [6 p9 R 9 K1 k" D. a7 Z8 x3 V, x; e. C
0 z8 a2 Q8 n- I! H9 |
这,我绝不是瞎说。
2 q2 a# O/ c* K% \) B7 P( `( |" K# C+ L
1988年10月29日上午,我去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看老爷子时,劝他写回忆录,虽然是脱口而出,但是能够听得出老爷子早已深思熟虑。他的原话是这样的:不要给国家添乱,不要给子女惹麻烦。直到老爷子14年后安然辞世,他没有留下赖以为自己歌功颂德的一个字的回忆录!
# {$ [9 A$ {$ M7 W. u2 I$ w: ^1 e* H- r  l; p& x& H2 {
我认为,我听得懂老爷子的话。0 `& i1 k8 K9 m/ r
2 n( M: U' N& Z2 j
前一句,不要给国家添乱。
- I& n& M. A4 z' K9 E4 `, V: V+ E
$ ]% @2 f. J" ]; L: w现在大家都知道一个说法: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打下了一个县城,从国民党的报纸上知道陕北有红军,而后挥兵进了陕北。事实上,曾经当过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的贾拓夫,当年就是陕北红军派往中央红军汇报工作的人,中央苏区根据地丢失,贾拓夫一直跟着毛主席长征到陕北,怎么会在敌人的报纸上才知道陕北有红军呢?更不能解释的是,徐海东没有跟随中央红军长征,他就带兵进了陕北,习老爷子亲自带人跨过洛河去迎接的他。徐海东能知道的事,毛主席就不能知道?习老爷子至死也没有去说这些事情。说出来,可能党史又要改写!国家就会添乱!在任何场合,老爷子永远说中央红军救了陕北,毛主席领导人民解放了全中国。在党的利益面前,他毕生丝毫不谋个人利益!4 a0 v% I/ ?4 `2 }, Q

# R: m$ j7 B2 ^8 v第二句话,不要给子女惹麻烦。  v) y4 c  ?  A' x' |) m+ o
! o7 Y- Z* u. ~/ q# n
如果老爷子与人争名,可歌可泣的事情太多了。远的不说,单说深圳特区的诞生和发展,老爷子当年付出的心血和承担的风险,有脑子的人稍微想一想就知道有多大了。干好了,功劳是别人的,干不好,被追究责任的肯定是他。深圳特区,金碧辉煌的明星城市,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标志,可是,在这里幸福生活着的人们,有几个能把习仲勋的名字,与惊天动地的伟业联系在一起呢?直到生命的最后,老爷子一点功劳也没往自己头上记,也没有对曾经增设过困难的人诉过一句委屈。老爷子平平静静地走了,给儿女们留下一方平平静静的天地。我觉得:这就叫大爱无言!+ x' [( O* f" b" a7 [7 i9 ]' Z
1 q. _+ k  K: M- k# o
父亲为儿子如此,儿子对父亲怎样呢?坦白地说,虽然几十年前就见过面,很遗憾,我和近平可以说从来没有任何接触。所以,近平作为儿子对父亲的孝顺之情,我真的说不出较深程度的内容,只能举亲耳所闻的两个例子。
" d$ g- L* \5 }  `7 I6 h9 s9 b5 b# _
1989年春节前夕,中国的政治舞台山雨欲来风满楼。习老爷子为国家的命运极度耽忧,寝食难安,疲惫不眠,体重下降。健康状况日益让近平忧心忡忡。为了能让父亲好转,在福建宁德书记任上的他,请假携妻子彭丽媛陪父亲去了西安。一路上,就像小时候被父亲疼爱那样,近平反哺般地殷勤地侍奉着父亲。只要能让父亲开心,他不会有任何犹豫地做到最大的孝顺。原陕西省石油公司副总经理曹耀斌(我的好朋友),向我讲述了这么一件事情:我们请老爷子吃饭,上了道蒜香排骨,老爷子嚼了嚼,嚼不动,我就检讨,说这菜没做好。劝老爷子不要吃了。老爷子说,诶,这怎么能浪费!就夹给了坐在他右手的近平,近平马上就吃下去了,非常自然,一点停顿都没有。我们在坐的所有人都很惊讶,彭丽媛就坐在旁边,微笑着,也非常自然。那感觉,看起来这事情根本不只今天这一次发生。杨屏,听我对你说,我不是说小平(曹耀斌的儿子曹小平,现在就职于陕西省石油公司)对我不好,小平非常孝顺,邻居们没人不夸。但我嚼过的东西,他肯定不会吃,更不会觉得扔掉是浪费。你看人家习近平,真是不服不行!”
7 J+ v. L5 r, u& b( t# D# ~4 @
; W1 u; @4 L# Y3 I  ~6 H' `' d2 u非常不幸,尽管近平做了最大的努力,随着几个月后,1989年春夏政治风波的发生,痛心疾首的习仲勋老人,还是病倒了。
/ r+ f& H, R7 P7 [0 M9 O
9 ]) Y& g/ D, P  w3 r+ T, O6 a第二个例子是父债子还。2009年3月31日,身为国家副主席的近平去洛阳矿山机器厂视察(习老爷子1965年到1966年曾经在这个厂当副厂长),执著地寻找1966年春节,给他父亲送过一碗饺子的夫妇。这对夫妇已去世,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他们也已满头白发的女儿。近平先是代表自己的父母,对她表示了衷心感谢,然后恭恭敬敬地,向她几乎90度地鞠了躬。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近平还没有离开工厂,消息已经迅速传遍了厂区和宿舍区,近千群众自发聚集到近平必经之处,深情地向这位有情有义的领导人表达敬爱之心。! e- M: U3 P0 v3 ~! ?

' [+ ]: Q/ N4 x9 t+ _) j) J在此,请允许我赘述一段远平代父亲"还债"的故事。曾经在解放军洛阳外语学院上学的习远平,1979年至1981年连续3年春节探家,都要背比自己行李重许多的挂历回洛阳。他每次都要用上几天时间,按父亲列出的名单,把挂历逐个送到当年帮助过他父亲的人手中,并代父亲向他们鞠躬致敬。其中,包括南村看水库的老农民邓三星和残废军人刘天义。那年代,就已经深深地感动了所有南村人!
2 a7 N% J; ~( _& F+ [, h2 f! L/ m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子情。
/ h+ g  K* J" P9 o- s: q7 _2 G
* T3 Y: {" v+ r' \/ G2012年11月18日凌晨修改于武夷山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1-5 16:33:51 | 阅读全部
习近平自述  H/ J. g" W0 y- D
' j( Q3 F6 p% \) d
2017-11-01 习近平 古籍1 X8 C' d* z2 ~
( b6 K, ^% s" N; R
1969年1月我作为“黑帮子弟”,来到陕西延川县文安驿镇的梁家河插队落户。) W) c4 T; g" l+ Y1 Q
( Q! Z+ @2 W. V1 k" H
离开京城,投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周围遭遇的又是不信任的目光,年仅15岁的我,最初感到十分的孤独。
- J3 ?0 Y: K0 F$ c6 H/ k- [( @4 z9 A6 i  i6 u& V3 A6 Y
但我想,黄土高坡曾养育了我的父辈,她也一定会以自己宽大的胸襟接纳我这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5 J$ {! ^' C/ t& B
  F  N% B* @0 X! }于是,我真诚地去和乡亲们打成一片,自觉地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几年中,我过了四大关:8 W. d% |& F' Y) a  l1 j  c

& q& l* n. E! ?  K7 D一是跳蚤关。在城里,从未见过跳蚤,而梁家河的夏天,几乎是躺在跳蚤堆里睡觉,一咬一挠,浑身发肿。但两年后就习惯了,无论如何叮咬,照样睡得香甜;* D) A4 r- A. }: I# j+ ?% \

; a# C9 q% P2 A二是饮食关。过去吃的都是精米细面,现在是粗粝的杂粮,可不久我便咽得下,吃得香了,直到今日,我对陕北乡村的饭菜还很有感情,就拿酸菜来说,多时不吃还真想它;$ y7 H; y1 w% B) ?7 i) i
( K7 u: o- j# n& L
三是劳动关。刚开始干活时,我挣6个工分,没有妇女高。两年后,我就拿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 u, K7 L% o/ m5 Y) \) t" ?; `

, P. p: C, W* F5 i  x% z四是思想关。这是最重要的,我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乡亲们也逐渐把我看作他们中的一分子。
7 D6 c3 x8 C6 n9 f3 s9 e& S
4 ^9 o* Z+ A! K$ I我生活在他们中间,劳作在他们中间,已经不分彼此,他们对我坦诚相待,让我做赤脚医生,做记工员、农技员。
1 z& k# d& Y9 X6 X+ ]  v9 E: r! O. a
20岁那年,又选我做大队党支部书记。我和社员一道打井、打坝、修公路,发展生产,改变家乡的面貌。我已认定,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 P" O& m. a3 ^- Q

. {: K, \* {; C" T& d: Q1993年,我再回梁家河时,有的乡亲提到,当年我在村里创建铁业社,为村民增加了收入;我带领大家开挖出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让村民用沼气照明、做饭。可是,我所记得的,是他们曾经无私地帮助过我,保护过我,特别是以他们淳厚朴实的品质影响着我,熏陶着我的心灵。
2 {. V1 \- D; A  a! \/ f% x: t& N4 q
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 m9 A( G# r% p. m8 |0 w+ N& |; d9 K! l9 p
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0 d$ O4 ^) ^# F/ K  I- ]" J8 G! K& g

; s6 s) W7 l% I无论我走到那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5 e8 U9 Q$ ]- B! ^
- w" i2 t! a. }5 q# z# t$ p& r古人郑板桥有首咏《竹石》的名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想将之改几个字,作为我上山下乡的最深刻体会:“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b$ f* R6 G; T3 B# G, l7 P- ^' S' N# C
基层离群众最近,最能磨炼人。七年多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获益匪浅,同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成长进步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3 P# b, \6 k% Z
. \& r: u% }8 x6 a在团结方面我从小就受到家庭的影响。: e& h. c2 G- @# q! X

. k  j* i3 M# A+ l  A# T/ _我父亲经常给我讲团结的道理,要求我们从小就要做讲团结和善于团结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人方便,自己方便”,用他的话讲,就是做每件事不要只考虑自己愿不愿意,还要考虑别人愿不愿意,因为你生活在人群中,什么事都以自己为主,就是不行的。2 c4 M* f3 \1 J- l2 o' Y

1 t, W" X, M8 v$ i父亲讲的团结方面的道理,当我们后来生活在集体环境时,体会就很深刻了。; s. K0 z  P8 n
. z! r2 A5 G( l/ M' o; Z% v, I, J
无论是上寄宿学校,还是下乡和参加工作,我都深深感到:凡事团结处理得好,工作都能做得比较好;凡事团结处理不好,就都做不好。
* F! e! z8 I% i3 n6 B
% N- s. ]" c  }; b8 v: }7 ]8 @特别是后来上山下乡到陕北,远在千里之外,举目无亲,靠的就是团结。- Q2 V1 ]" y- e: V% Z: p

! K% a5 P- M' h" Y7 C3 ]7 F在这方面自己也有挫折和教训。在上山下乡时,我年龄小,又是被形势所迫下去的,没有长期观念,也就没有注意团结问题。别人下去天天上山干活,我却很随意,老百姓对我印象不好。2 a5 f' e$ m4 U9 H
) g# Y: B" E* D: L5 }8 Q
几个月后我回到北京,又被送到从前的太行山根据地。
- t9 @1 n1 j! |5 F1 }
1 t5 u: i& a# V5 P我姨姨、姨父把我妈妈带出来在这里参加了革命,他们都是我很尊敬的人。姨父给我讲他当年是东北大学学生,“一二九”以后怎么开展工作,怎么到太行山。他说,我们那个时候都找机会往群众里钻,你现在不靠群众靠谁?当然要靠群众。% O8 `3 c' j# x* A

" g1 ^) O8 B2 Z6 x8 D) ^0 }姨姨也讲,那时我们都是往老乡那里跑,现在你们年轻人,还怕去,这不对!: H! l* s+ h& z7 N0 b7 C
, Y4 p$ Q+ R1 N
何况现在城市也不容易,我们在这儿干什么?天天让人家当作流窜人口?
' V3 K& o2 S2 U# j, T9 d. z2 h
1 Z0 O) t, `& N5 R" Y) ?! W+ Z! i当时的国庆节经常要清理“倒流”人口,但清理完后,又不让我们回去,先关在派出所,一进去就是四五个月。而且关进去不是让你白坐着,还要让你干重体力活,海淀一带的下水管,都是我们埋的。; r+ Y0 a; v4 h. P
, S8 @7 i) v0 L! N6 N. t( S
听了他们的话,回去以后,我就按这个思路努力跟群众打成一片。一年以后,我跟群众一起干活,生活习惯,劳动关也过了。% V  J  j  _7 @9 k" U

8 I/ q) ^; `3 m5 j" A. N群众见我有所转变,对我也好起来,到我这串门的人也多了,我那屋子逐渐成了那个地方的中心,时间大概是1970年。每天晚上,老老少少都络绎不绝地进来。进来后,我就给他们摆书场,讲古今中外。他们愿意听城里人侃大山,讲他们不懂的事,渐渐地就连支部书记有什么事都找我商量。/ b: S" j: L" `/ T% l
. k' A5 \& L' r$ i
他说,年轻人见多识广,比他懂得多。这样,我在村里有了威信。我那时不过十六七岁,村里几个老头有什么事也都找我商量。
" m8 C$ |5 r  t5 T7 v* B
' H4 e- o- w7 ]! h0 s6 W) B
2 `" Z" _" P/ L: k
% Z- m7 }- D/ o, N现在有的作家在作品中把知青写得很惨,我的感觉并不完全是这样。我只是开始时感到惨,但是当我适应了当地的生活,特别是和群众融为一体时,就感到自己活得很充实。; |* K5 P9 K# R

* p& B6 u- o( _" f9 J3 P. p我的成长进步起始于陕北。最大的收获一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 W, R3 M* z  @" w  K
' I6 L/ ]5 ?: `
大概到了1973年,我们又集中考大学,像我这样家庭背景的人在当时是不可能被录取的。( _8 l; ]3 f" n( d' t3 C

5 h$ h" r9 [/ c2 z+ s! f+ j8 W后来我又去冯家坪公社赵家河大队搞社教。搞社教很有意思,我当时是团员,不是党员。% B6 a/ z, [0 x) v1 G9 P$ F

" T+ O2 s1 T: [" a县团委书记也是北京知青,清华附中的,他把我拉到他负责的赵家河大队后说:让你到这里“整社”,你就整吧,整得怎么样我都认了;整好了算你的,整坏了算我的。5 e; T" n, M* X+ K$ ~
( i3 a+ ~( ?9 d5 G2 T
我那时候才20岁。赵家河大队在整社中换了一个30多岁的人当支部书记。那个村整得好,群众也信任我,要求留我在村里工作,而我插队的梁家河大队也要我回去工作。, I7 ^  I) [( q9 V$ A# P

% Y, W$ n9 ?; W' A$ F9 I/ X要留在村党支部工作,就有个是不是党员的问题。我已先后写过十份入党申请书,由于家庭原因都不批准。这次公社又将我的入党问题交到县委去研究。
6 ?" ^" r" E& ~0 K) t+ m7 B; }9 v. m3 L  ^7 C9 p# t6 B
在研究我的入党问题时,当时的县委书记说,这个村姓氏矛盾复杂,本地人很难处理得好,确实需要他回村里主持工作。. s9 T6 E3 e3 O9 [- G) a
6 n# k' D# N9 {) E; n% _
他爸爸的结论在哪儿?没有,不能因此影响他入党。所以就批准我入党,并让我当了大队支部书记。让原来的大队支部书记担任大队革委会主任。4 z& [0 y9 |9 X: s

3 r! z7 H& c$ {& w1 ?$ ?7 U在此之前,入团也费尽了周折,入团申请书前后写了八份。# @: i. p* A, t$ \8 V
/ \8 i! C5 ~- d* j+ P' {
第一次写完入团申请后,我把大队支部书记请到我的窑洞来:一盘炒鸡蛋,两个热馍。
9 ^8 q; B$ T* Q0 X
$ K7 s& r7 A0 r" d, l9 P$ {吃完后我说,我的入团申请书你该递了吧?他说,我怎递?上面都说你是可教子女。
$ o8 k  Z4 q8 T" W/ x" i/ h% d  m& r- L! E" y; z/ y
我说,什么叫可教子女?他说,上面说你没划清界限。我说,结论在哪?一个人是什么问题,得有个结论。我父亲什么结论?你得到中央文件了?1 @2 m& W; p3 R' d& l: d! O

9 n3 O2 v% U3 K你说,真没有,递,那就往上递。
4 c$ o, @  b$ _+ M$ C- S5 p. L% H  G
从公社回来之后,他说,公社书记把我骂回来了,说我不懂事,这样的人,你还敢递?
* h- [9 m& m* a# M5 p! n7 _6 [+ y. V( w8 ~* p1 g" f+ ^
我说,我是什么人?我干了什么事?是写了反动标语,还是喊了反动口号?我是一个年轻人,追求上进,有什么不对?我毫不气馁。
! C, H1 O) x* ~  X; \# J, H6 i
5 D. A" C1 Y8 j9 b! T9 Q过几天,又写了两份申请,请支书又给递上去,就这样一直写到第八份。
; u% J5 J/ Q" e1 D/ a5 r7 p1 s7 t
我那时已没有那种凄苦之感,或者是一种自卑感,只是一个感觉,就是党内、团内好人越多,坏人会越少,不入白不入,除非你不能让我入。) X- Q8 t3 U+ X( i

$ M0 q* T, u& l6 b6 ]7 L当写到第八份时,终于批下来了。当然,这是得到公社团委书记的支持后才批的。" F' F6 p( t& G# L

! C" P4 l" f1 j! l9 Y- |3 f团委书记到我那里,跟我聊了五天,最后就成为“死党”。9 q5 p  R3 N% a+ l" Q6 W3 t
% Z& k& X5 H  t. d1 g
后来也就是他接任公社知青办主任后,一手把我的“黑材料”付之一炬的。那次,他把我拉到一个小山沟的青石板上坐下,说,我把你的所有“黑材料”都拿出来了。9 z" I! F  r* N, t( {  I1 h- ?) W
5 J4 }. d/ `. C: {2 M
我说,“黑材料”拿来有什么用?他说,烧了吧!我说,你敢啊?掉脑袋的事。他说,怎不敢,我看这材料不是你学校寄来的。% P* R* R; d7 |. I5 _
6 Z/ L4 @3 x& B; J0 I' s
因为我那时是中学生,我的材料不是八一学校给的,是中央党校写的,当时我母亲在中央党校,“文革”中我们家被抄之后,搬到党校里去。到党校后,因我有一股倔劲,不甘受欺负,得罪了造反派,有什么不好的事都算在我身上,都认为我是头儿,我就被康生的老婆曹轶欧作为“黑帮”的家属揪出来了。
6 \$ n: m, d8 q- c, W! U- \
! P- n6 ~! S; ]! o  K那时,我15岁都不到。他们说,枪毙够一百次了!我想一百次跟一次没什么区别,都一百次了还怕什么?* W6 A7 [6 z) w, k
& n3 Q/ {- ]4 A& C6 y
但是,当时连送派出所都没送,只是在威胁我,说专政机关对你实行专政,再给你5分钟。
4 S1 A/ ?* H! S0 b; \9 z# |0 V1 F$ Q: c; h4 r2 ?9 O2 {
之后,念毛主席语录,天天晚上熬夜。我说,我只要在那能睡觉就行,别管去哪。我被送到派出所门口就又被拉回去。' a& G8 J: }# z2 a

1 Z' \2 a% Y0 C后来决定送我去少管所,当时少管所设有“黑帮”子弟学习班。在要我去的时候,床位满了,大概要排到一个月才能进去。
9 f( c5 A, o$ M8 e& H7 B5 y
" x, ^* V- `. O& q) V/ a就在这时候,1968年12月,毛主席最新指示发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o5 R) l7 w" k4 |' b2 D4 d
  L: `, B1 P  Y7 q) N0 z于是我马上到学校报名上山下乡,我说,这是响应毛主席号召。他们一看,是到延安去,基本上属于流放,就让去了。
1 r  }% b9 K, ?) N" B! y
- [6 \, ^' j/ I4 K. m5 {" J! }+ n经过这么多的周折,“文化大革命”的周折,上山下乡的周折,最后,这个村子需要我,离不开我,我当时的感觉是在农村好,如果当个工人或当这个、那个,越是这些地方“文革”搞得越厉害,少不了天天要挨批判。" ~5 p# C+ P' I6 ?4 F# y/ l

9 a# q4 K4 S! w) m1 q$ @) {& h% _) L# C8 G在陕北农村也要搞大批判,批刘少奇、邓小平在西北的代理人“彭、高、习”和刘澜涛、赵守一等, “彭、高、习”即彭德怀、高岗、习仲勋。
% T- {5 {% h1 z% J
! K( R! y& I# G- l搞大批判还是由我来念报纸,当地有几个识字的?天天念得司空见惯,也无所谓了。
5 i; d7 L6 k+ h5 b( g  M+ g: P+ q5 X/ ^8 J
但当地的老百姓非常理解,毕竟是我父亲过去的根据地。我父亲那时是“陕甘边”的苏维埃主席,当时才19岁。有这个背景,就有很多人保护我、帮助我,再加上我本身也比较坚强,就这么过来了。( I8 n. o9 A" \4 s

+ q4 y% Q- Y0 \! |- u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的七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现在我还受益于此。
' \( J% e8 ~) U1 u. v% z  N- |) V% R9 j$ Z$ t  i4 a
刚到农村的时候,经常有要饭的来,一来就赶,让狗去咬。因为当时在我们这些学生的概念里,要饭的都是“坏分子”、“二流子”,不知道当时那正是“肥正月、瘦二月,半死不活三四月”,家家都是“糠菜半年粮”,老婆、孩子都出去讨饭,把粮食都给壮劳力吃,让他们忙春耕。
2 D1 s( {2 g  g$ p' C# g! v
7 W* p2 j* R: S# s& S6 n4 ?这些东西是在农村生活了一段后才了解的差距,有很多感慨;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常言说,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练。% F: b0 E' X  w8 f. v

# @3 M" r, h* f- u+ w艰难困苦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这个对人的作用很大。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
% J7 p, v( R  }# d* N- n1 M
1 @3 `+ E0 Z5 Y$ b) c. X我那时一边当村干部,一边总想着有机会还是想上学深造一下,因为读书读得太少了,这与我理想的目标并不违背。
( w9 o3 T' N' s! I! h: b( f: L
& _+ ]3 V5 |! x& E  B; z: A那时候报大学,清华有两个名额在延安地区,全分给了延川县。5 p5 O" K3 v- O, G8 a* U! G' ]

7 x0 r- w7 o$ N3 }% Z, ?我三个志愿都填清华,你让我上就上,不让我上就拉倒。
% a3 j) N4 X+ {) [! |# R3 p
0 k7 ?! n; r/ E2 R. i9 O县里将我报到地区,县教育局领导仗义执言为我力争:清华来招生的人不敢做主,请示学校。这又是一个机遇。1975年7、8、9三个月,正是所谓的“右倾翻案风”的时候。迟群、谢静宜都不在家,刘冰掌权,他说,可以来嘛。2 B6 s1 i! [9 B6 L; [! P% @/ w
! K0 R+ i8 F. d* N% |( v) J
当时,我父亲下放的洛阳耐火材料厂,开了个“土证明”:“习仲勋同志属人民内部矛盾,不影响子女升学就业。”
! a" f6 w6 ~+ S% T3 @0 z1 o/ R4 @# G  o- L* O' G; s
开了这么个证明,就上学了。走的时候,当地还剩下的一些知青都特别羡慕我。那些知青也都没得说,一恢复高考,都考上了学,还都是前几名。' u7 j6 f3 M5 E, S

/ M' D( s% d7 F) p( u# V! x- @4 B3 n# q0 k2 b+ s  {  O
+ b; w3 a: z- A7 Y+ F# D. ~
在这一批知青中,出了不少人才。1993年我应邀回去了一次,当时我是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延安行署专员给我讲,你们知青来了2万6,号称3万。现在出了省部级干部八个,厅局级干部大概二三百个,处级干部有三千多个,这是一笔大资源。在八个省部级干部里,我了解的有王岐山。
% R* u1 T+ I7 |  }' n, U* [% b2 j# K( K/ ~
此外,还出了一批作家,像陶正,写《魂兮归来》、《逍遥之乐》,他是去延川的知青。5 K( [, v  G' f" ]

- b  Z9 W' r9 C/ b/ Q/ x! t还有路遥,他是延川的本地知青,写了《人生》。
; s: V: M9 y/ Q, r; ]
9 i' Q  f$ w! B* F8 O7 e还有个作家叫史铁生,写了《我那遥远的清平湾》,这个清平湾就是过去他插队的延川县关家庄。
: A0 l, y! l( Z0 O% `; g2 C3 R6 B
0 X1 }, u# k0 e8 s, l8 ~. z) f+ l另外出了一批企业家。前几年,延安搞了一次聚会,大概回去了上千人,拖儿带女的让下一代去体会一下,还拍了个片子,他们送了我一套。
* Q. l6 S. ~# o. \8 T5 X; s* U
8 f' |! ?- u2 ]/ l上山下乡的经历对我们影晌是相当深的,形成了一种情结叫“黄土情结”。在遇到困难时想到这些,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
. M# f. N2 f: b- r/ A. N; T% A1 L, {. ]7 h# S6 }
我插队的那个村不通电,我走了以后帮他们搞了个变压器,通了电。前几年,又帮他们修了小学,后来又修了桥。这些都不是我出的钱。有的是我介绍去的帮扶项目,有的是我请求当地领导给予帮助,引起重视后解决的。我在的那个村绝对是个贫困村。延安养育了我好几年,为延安老区农民做点事,是我们应该做的。
; X9 \: Q( T4 G) x3 a/ T. ?# n$ `2 [2 S( R! L! I. d/ y
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和政府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
6 D; w# ^" r* y+ w
6 i4 h: l% m: v) B# o6 r, \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f# \- G7 K* E3 b9 a6 _+ a) e! x7 _* M  m# [; p; k* T( O9 b4 q
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绝不能高高在上,鱼肉老百姓,这是我们共产党与那些反动统治者的根本区别。& e% H5 _2 Q7 J5 D: W
& F: H# z, c  O) D7 F% M
封建社会的官吏还讲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们共产党人不干点对人民有益的事情,说得过去吗?( ]+ F3 |; c! O0 D) c

: k6 y+ w, U& x, T( y- Z来源:人民网7 Q( @: p: @8 E8 H  w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