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术并重话中医 ---六经辨证治外感 今年冬天由于天气干旱,气温偏高,空气污染等原因致使最近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病率偏高,有的地方甚至导致了学校停学等严重的情况,作为基层的医生,对此深感忧虑,就最近治疗的疾病总一个系统的总结,并提醒人们注意预防疾病的发生。 就最近发生的疾病看症状表现有:恶寒,发热,头痛,身体痛,咽痛,咳嗽,咳痰,眼结膜充血,扁桃体肿大,甚至发生肺炎。有的发生高热达四十度,症状持续数天。就临床观察到的情况看,可以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病人以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咳嗽,咳痰不多为主要表现。一类病人以恶寒不重,发热较高,咽痛,扁桃体肿大,咳嗽,咳黄痰为主要表现。有的病人舌红,苔腻,就目前看小儿发病比较多,成人发病率相对稍低。这是目前临床观察到的情况概述。 此次疾病的发生与今年入冬以来气候干旱少雪,采暖季空气污染较重,气温偏高有关。就节气来说,今年时至冬至,数九寒天,本该是寒冰地拆的节气,却没有此等气温,却嫣然一派深秋之时,就此等现象可以说是有其时而无其气。冬寒之气应至而不至,深秋之燥气应去而不去,燥气留恋不去,而伤肺耗阴,而有此等疾病发生。加之现在生活条件的改善,室内温度普遍较高,人们在室内衣着较少,皮毛汗孔处于开泄状态,在上班的途中或进行室外活动之时,若不注意及时添加衣物则会导致外在的风寒之气侵袭肌表,闭郁气机,导致疾病的发生。此次发病不可忽略的一个内在原因就是饮食不当导致的脾胃之气的损伤,致使有湿浊之气郁阻于体内。脾胃一伤,百病丛生。偶然感受风寒之气的侵袭,则容易发病。综上所述,此次疾病的发生是一个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在预防治疗上切不可大意,需要积极进行治疗和预防。 在临床上我曾经治疗病例中都有着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有采用西药治疗的,也有采用纯中药治疗的病例。西医治疗的病例中需要的时间大概在一周左右,可以控制病情。中药治疗的病例中退热时间大概在三天左右,如果病人配合可以在两天之内退热,症状改善。就其单纯的口服给药途径来说,中药组的费用要高于西药组,但是在西药组中大多需要配合肌肉注射或者静脉点滴进行治疗。中药组则采用单纯口服中药或中药配方颗粒或中药配方颗粒加中成药的给药方式进行治疗,而无一例必须要进行肌肉注射和静脉点滴进行治疗的病例。 最近治疗的一个刚出生三月余小儿的支气管肺炎比较典型,此患儿多次在石家庄等大医院进行雾化吸入以及静脉点滴等治疗措施,并且医院医生建议家人戴口罩。回家后依然多次发生呼吸道感染、肺炎的情况,患儿父母无比痛苦。最后刚刚回到家不足一周的患儿又发生了咳嗽、咳痰的症状,无奈之下找到我为其诊治,我进行了详细的诊察后采用中药配方颗粒给予患儿口服,这样的治疗既可以避免患儿口服中药汤剂量比较大的问题,也可以起到比较好的临床疗效。患儿父母十分担心孩子的病情恶化,一天三次找我为孩子检查。在服用了两次药物后听诊孩子的肺部呼吸音清,原来的啰音消失了,对于如此的神效,我也是十分的感叹。 再说一个病例比较严重,那就是我的女儿,今年十三岁了。星期一下午放学回来说:“爸爸,我不舒服,咳嗽,嗓子痛”,我给她吃了麻杏石甘汤的中药配方颗粒。第二天,依旧去上学,中午放学回来说:“爸爸,我全身冷,嗓子痛,咳嗽,头痛”,用手一摸,额头很烫,显然发热了。于是我给了她一盒小柴胡颗粒,还有葛根,麻黄等中药配方颗粒,告诉孩子下午不要去上学了,在家里吃药,两小时吃一次,晚上症状缓解。第三天依然感觉不舒服,我就告诉她不要去上学了,在家里接着吃药治疗,就这样一天之内连续吃了四五次药,症状缓解,痊愈。在临床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不在一一列举。下面就治疗方面的经验进行详细的说一下。 本人由于精力有限,天生愚钝,中医的修习方面主要学习了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于“温病”方面的知识所知甚少,一直以来对于外感疾病的治疗是很困惑的。我的师父曹东义先生主张要“寒温统一辨治外感病”,我在师父的教导下,明白了对于外感疾病不能用简单的“伤寒”或“温病”的概念进行区分,一定要遵循“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进行临床治疗。在“寒温统一辨治外感病”思想的指导下,我把外感疾病按照张仲景六经辨证的思想进行治疗,取得了比较好的临床疗效。 对于刚刚发生的初起外感,此时疾病处于太阳表证阶段。症状有恶寒,轻度发热或不发热,咳嗽不重,咽部不适的患者,采用感冒清热颗粒开水冲服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服用剂量上,直接告诉病人每次两袋,不论次数,每次喝水都冲着喝,最低限度是每两小时一次服药,一天或半天服完一盒也是可以的。当身体出现了微微汗出,通身暖和的表现的时候就需要停药观察,如果在半天或一天后症状没有再发就是痊愈了,不需要吃药治疗。如果症状再发就需要继续服用药物治疗。在服用药物后一定要注意避风寒,最后待在室内不要外出。这类的情况还可以用葱白一把,生姜五片,用水煮开,等温度适合了口服,也可以取得一样的疗效。 发热,咽痛,眼结膜充血,咳嗽比较严重的患者,我认为是外感风寒之气,入里化热。阳明外证,有目痛,鼻干,不得卧,眼结膜充血也是阳明外证的一种表现,所以我就采用治疗阳明证的方法进行治疗,一般采用葛根芩连汤进行治疗,但是这类病人多少伴有太阳证的表现,所以我就加入了小量的麻黄或桂枝,有深怕疾病传里,所以我还要加入柴胡,这样加构成了三阳同治的局面,然后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适当的药物加减,一般情况下可以比较好的治疗最近的外感疾病。 还有一部分患者体质比较虚弱,发热不高甚至不发热,恶寒较重,咳嗽,咳痰,疾病缠绵难愈,在摸脉的时候多能发现脉象无力或虚弱,平时手脚冰冷,饮食不佳,不耐作劳。对于这类病人感受外感之后,可以用张仲景的小柴胡汤加葛根,板蓝根,麻黄,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 采用中药治疗外感疾病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病情重可以采用连续给药的方式进行治疗,也就是说可以几剂药一起煎煮,然后一天内或半天内分几次口服,以病人感觉到症状缓解或微微出汗或全身暖和为标准,不必害怕药量过大会出现不良反应或导致其他副作用的情况。当疾病减轻的时候服药的次数可以减少,甚至是停止服用,观察病情,然后在决定是否需要继续服药治疗。 在外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发热是最典型的也是最容易发现的症状。发热是人体对抗外感邪气的一种积极抗击外感邪气的一种表现,当体温在38.5度以下的时候不必进行退热治疗,只有高热才需要进行退热治疗。那种压制人体不让发热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甚至会出现口服解热镇痛药物导致白细胞降低等严重临床表现的情况,白细胞降低在临床上是非常危险的,甚至会导致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而危及生命。 马京雪 2017年12月29日星期五
9 y3 @* u: J: H$ B3 A# Y ^8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