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术并重复兴中医,一技之长走遍世界
曹东义
中医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生死相依,走过了几千年。从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岐黄论医理,扁鹊说脉学,仲景定经方,金元医学争鸣,温病学派崛起,创立了无数人间奇迹。向世界贡献了原创的免疫思想和可以实用的免疫技术,中医知识逐渐传播,由此改变了瘟疫流行肆虐的局面。在西医传入之后,经历了抗生素盛行、手术、化药、过度检查和医疗之后,迎来了追求“健康中国”,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面“大健康”的新时代。
毫无疑问,有着几千年辉煌历史的中医学,一百年来,学术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所走的道路是十分坎坷的。中医队伍衰落,核心理念不断被西化改造,乡以下难见中医身影,城里的中医院不姓中,中医指导理论不被承认,远没有达到国家希望的“中西医并重”,只是勉强的“中西医并存”。
反思百年中医事业的衰落,首先是“道的困惑”,此前号召的“中西医结合”的指导原则是“求同存异”,以西医的解剖和疾病标准为基础,结果“中医逐渐丢了自己”,失去了自信。如今,要想迈步走向复兴,必须“求异存同”彰显个性,扬旗击鼓发展自身,“道术并重”走向复兴。
中医的道,是大道,是“由小到大的生成之道”;西医的道,是解剖学、破碎化的“由大到小的构成之道”。
生成的生命有结构,生成可以包容构成,中医可以包容西医;西医只是中医“急则治标”的补充措施,不能主宰人体的生命之道。
恢复与弘扬中医的“生成之道”,把“生成之道”融入所有的诊疗过程,依靠提升、挖掘人体“内在的卫生资源”,才能解决治病养生问题,才能彰显中医药的魅力和作用。
随着《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贯彻实施,中医事业的复兴已经迈开了步伐,比如“中医诊所备案制”、“中医师承与确有专长人员考核之后获得执业资格”;有的还未完全做到,比如“中医制剂备案制”、“中医经典名方无需临床就可以申请生产批号”;有的还未尽如人意,比如“中医院的西化问题”、“中医科研导向仍然是老鼠点头”、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规培三年”、人才评价只重视SCI论文、科研投入大把资金用于跟着西方所谓“精准医疗”亦步亦趋等,积重难返的历史问题仍然大量存在。
中医仍然处于“末法时期”,也就是“废医存药”的时代。
学术界、科学界不承认中医的指导理论,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精津液等都不算科学语言,认为中医的疾病之说不能采信,中医病名不能算诊断。只认为中医有技术和方药,并且说“技术需要规范、方药需要研究”;辨证论治去掉“辨”和“论”,被扭曲为“分型治疗”;“杂合以治”被挡在“靶点治疗”之外,中药经典名方被提取化学成分所挤压。
中医仍然处于“废医存药的时代”,这与《中医药法》的立法宗旨是不一致的,需要大力破除中医头上的“紧箍咒”,脚下的“裹脚布”。落实《中医药法》,就应该做到“开展中医药服务,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
扭转中医西化、异化、改造中医的路线错误,就应该回到“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正确方向,这才是中医事业发展的正确道路。目前一系列错误的方法,正在大行其道、改造中医的事情“方兴未艾”。
我们必须“道术并重”,道以术显,术以载道,才能走向中医事业的复兴。
“一技之长”是“确有专长”的基础,没有“一技之长”,何来“确有专长”?
因此,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承载着巨大的历史使命,它的宗旨是:致力于凝聚中医药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帮助其经过考核取得行医资格;依法做好一技之长的搜集整理、研究验证、总结提 高、成果展示、开发推广,以及探索培育后继人才,强化继续教育;保护中医 药传统知识,发展中医药事业;为世界各地有关机构输送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运用和推广适宜的中医药技术方法等。
一、“中医之道”有不同层次与不同表述
(一)中医是整体生成之道
生成的生命,从无开始,“以无为本”;生成的生命有结构,与天地万物的环境因素紧密相关。
西医从研究人体现有结构开始,属于“结构决定功能”的构成论,也属于“以有为本”的学术体系,与环境的关系因为“看不到”而不紧密、不确定。
因此,中医的视野大,包容的内容多,有明物质,也包含大量的“暗物质”。
西医主要研究“明物质”,需要不断发现“暗物质”。中医之道大,西医之道小,这是因为“生成”可以包容“构成”,中医可以包容西医。
(二)中医是形神一体之道
中医五脏是“五神脏”,主张“形神一体”,凡是有皮脉筋骨肉的地方,都与五脏有关,也就是形与神密不可分,是一体两面。
西医认为,人的精神与五脏无关,只和大脑皮层有关系,是神经系统的功能。所以,可以说中医是“形神一体之道”,西医属于“形神分离之道”。
(三)中医是“多元并存、整体和谐”之道
中医认为五脏之间的关系,与天地自然相应,其规律除了有阴阳之间的平衡关系之外,还有五行之间相互滋生,相互克制,生克制化的关系,不能一脏太过,一脏太弱,更不能去掉某个脏腑。
西医认为,脏腑之间虽然有联系,但是也可以分割,可以替代某个脏腑,整个或者部分切除某个脏腑,人体照样可以生存,不存在脏腑之间生克制化的关系。
(四)中医是“内外相关”之道
中医的诊查手段,依据内外相关的整体性原则,可以通过人体色脉气味,反应人体健康状况,不需要深入人体的内部去进行检查,因此,“内病外诊”属于中医独门绝技。
西医认为,人体外在的表现,都是肤浅的,虽然可以预示某些病变,但是并不可靠,需要深入到体内,看到具体结构的异常,或者见到血液、体液的异常,才能断定人体有病。
(五)中医是“内病外治”之道
中医很多治疗措施是通过在体表、肢体远端的施治,解决内在疾病的问题,比如针刺、艾灸、按摩拔罐、膏药熏洗等等,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即使是喝汤药,也是借用自然物质的气味声色,与内在的脏腑、气血津液、血脉经络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不用到里边去治疗。
西医认为,脏腑有病,必须改造其结构,或者改变其内在的理化性质,因此,经常使用外力,进入体内切割、纺织导管、支架、假体替代,也就是外科不属于外治,是“内病内治”理论指导下,直接作用捣病灶的技术原理。即使是内服药物,也需要作用到“细胞靶点”,需要分子机制,而不是“内病外治”。他们不懂“内病外治”,甚至反对“内病外治”,说这样做没有直接的事实依据。
(六)中医是“杂合以治”之道
中医的治疗措施之间,经常是多元并举,帮助患者自身恢复健康,可以,也应该形神兼备,衣食住行、内服外用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治疗措施的特点,“千方百计”、“活法巧治”是中医推崇的,绝对不是长期使用一种不变的方法,让人“终身服药”。即使是一味中药,也是复杂成分。中医用象说明病症与药物的关系,而不是靠化学成分。
西医大部分的治疗手段,都崇尚或主张单一性,因此,划分了内外科,还有更多的以器官为单位,甚至是以疾病为单位的科室和治疗单元。外科手术如此,一旦涉及其他科室,就需要会诊、再会诊;内服的药物,尽量用一个化学成分解决问题,这是最高标准,因为研究这个化学药物的时候,都要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在非常纯化的条件下,连老鼠都是同一种属,治疗过程不允许偏倚。
(七)中医是“用象代数”之道
自古以来,古人就了解到世间万物,都有数有象,是象与数的统一体,《河图》《洛书》《周易》《老子》之道,生命之学都是这样,都有数,是天地自然之数,也是“大衍之数”,分阴阳,有五行,讲生成。但是,这些数组合起来,构成象,表证事物。
事物的变化,有数的变化,也有象的变化。数变是微观的,渐进的,象变是巨大的,也是剧烈的。比如,日积月累,有春夏秋冬“四象”之变化,铜壶滴漏,有昼夜阴阳之不同。
数变的时候,象不一定变;象变了的时候,数一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立象尽意,是古人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
《周易·系词》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孔夫子说:“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中医的脉诊,是脉象;中医的病证描述,辨证论治的寒热虚实,用药的四气五味,也都是用象来描述,不是用数,数被象涵盖起来,“隐而不显”了。
二、中医之术“杂合以治”活法巧治
(一)“杂合以治”不是靶点给药,不是对抗治疗
在中医的经典《素问·异法方宜论》之中,黄帝与他的师父岐伯讨论医学问题,他问:“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这个问题很高明,的确是中医治病技术的特色,也很不容易回答。
在这个提问之中,首先是很多医生,都面对的是同一个“病”,为什么会有“五花八门”的治疗方法?这么多技术手段,为什么不是“唯一正确”,却都不仅是有效,而且能“治愈”,这是为什么?
这真是几千年中医临床治病特色的真实写照,都是名医,有的主张寒凉,有的主张温补;有的使用内服,有的使用外治;有的用药,有的不用药?
岐伯的回答,充满智慧,有耐人寻味,他说:“地势使然也。”当然,地势不仅是方位的区别,还有时空的差异。
岐伯说:“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东方这个地方,是“天地之所始生”,也是海上神仙、东方青龙出没的地方,每天的太阳升起于这里,每年的春天开始于这里,万物滋生,与东方、春天有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最先了解和发明了砭石。砭石不仅是是治病的工具,也是人类治病最早的工具,石器时代不可能有“九针”。
岐伯讲完了东方,立即就谈到西方。西方在古人的心目之中,一直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周穆王与西王母的传说,令很多人充满想象,老子出关之后,也是到西方去。《山海经》的“大荒西经”,也有很多神奇之物。
岐伯说:“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西方属金,是“天地之所收引”的地方,也是太白金星的家乡,“鸣鼓收金”由来已久,西方也是秋天的象征,其地理位置决定这里多有砂石金玉,水土刚强,民众豪迈,体质强壮,生病多在体内,治疗多用药性猛烈之品,“毒药者亦从西方来”,这句谶语,与欧美发明化学制药污染环境虽然不同,但是都有相似之处。古人“秋后开刀问斩”,或者“午时三刻”之后才能处死罪犯,也和西方对应“秋收”、“金气”有一定关系。
说过了东西(春秋),就到了南北(水火)。
大禹划九州,幽燕在北方。“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北方的山水,与寒冬的属性相通。天气凛冽,蛰虫深藏,君子固密,才能避免寒邪的伤害。
岐伯说:“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人们战胜寒冷,少不了艾灸,因此,北方寒冷之地,使用火烤、艾灸治疗疾病,也就很早被发明出来。能够生长在北方的艾草,自然也不同于南方。北方人的肌肤,比南方人致密,发汗的时候,所用的药力也不一样。
岐伯不愧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大学问家,他认为南方不仅热,属火,有利于万物长养,但是由于开泄太过,经常损失精液气血,所以容易得病。治疗应该使用针刺。
岐伯说:“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东西南北,相当于春夏秋冬,有不同的万物“四象”,也是寒热温凉四气,也能概括不同的疾病属性。
岐伯说:“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中央属土,万物籁土壤而生存,古老的《河图》《洛书》,都把土放在中央,《国语》说:“土与金木水火杂而成万物”,也就是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这是“生数”,生数加上“五”,就是“成数”。因此,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
中央属土,生数为五,非常重要,是中医的生成之道,最早的表述。
正因为,四方虽然各自“雄踞一方”,但是必须经过中央土,生成之学才能建立。“杂合以治”的道理,竟然如此深奥!
岐伯说:“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二)辨证论治富含着“活法巧治”的智慧
辨证论治这个词语虽然出现的比较晚,但是它的神髓早就化生于张仲景的“随证治之”,这个学说背后的深刻原因,是立足于疾病状态的不断变化,外感病有六经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别,内伤病也因为饮食起居情志变化而起伏,随着日月阴阳运转而不同。
辨证论治不是“分型治疗”,辨证的过程,就是运用医学理论的过程,“候之所始,道之所生”。论治的过程,也是医患交流,调动既往知识、经验的过程,不是在西医病名底下,分型对号,一直不变的分型治疗。
证是随时可以变化的,有规律可循,立足于“以无为本”,疾病的“有”,来源于“无”;病人找医生,就是因为不在“无病”,有了痛苦,希望借助于医生消除痛苦;医生的立一个病证,就是为了消除这个病证,而不是为了诊断清楚它是什么。
有病的原因,多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处留邪,久瘀成毒,影响气血运行,脏腑功能发挥,就出现了各种病证。“扶正祛邪”,以人为本,千方百计,活法巧治,是中医智慧的体现。无论是内服外用,饮食起居,各种治疗方法,只要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都可以发挥作用,不局限于某种方法,更不必“终身服药”。
(三)施治于外,神应于中,是中医的独门绝技
中医根据《河图》《洛书》的“生成”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是自然生成的,有表里,有内外,有生有成,每一个生命,都随着天地时空的变化而改变。
因此,生命是一个整体,自然生成,内在的脏腑,与外在的皮脉筋骨肉,四肢百骸,五官九窍息息相关,与天地四时阴阳的消长密不可分,一旦人体由有序转为无序,气血运行,升降出入背离了常态,就会产生疾病。
治疗疾病,无需深入体内切割,更不需要靶点一一对应,在体表使用恰当的方法,在远离脏腑的四肢针刺拔罐、艾灸按摩,膏药贴敷,都有利于人体恢复有序,重返健康,即使是癌症、类风湿、各种增生,也可以通过这些“不起眼”的“内病外治”,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西方医学重视结构,忽略人体内在卫生资源的巨大作用,把健康的主宰依附于外力的干预,因此,不当检查、过度治疗,在所难免。
由于西方医学没有“内外相关”的思想体系,不能在外边解决内里的问题,所以才需要“手术”解决,因此,“外科手术”,绝大多数不是外治,而是“内病内治”指导下的具体体现。很多所谓必须“终身服用”的化学制剂,是大自然的异物,也是生命的异物,生产的时候污染环境,吃进去污染身体。
看上去好似垃圾的草根树皮,经过神农尝百草,变成了低碳环保的治疗药物。化毒为药,变废为宝,需要借助中医的大智慧,否则,用化学成分看中药,用分子靶点说中医,就会走上否定中医的错误路上去。
2 e/ W* l& h$ M( e/ L4 |
5 ^# f& I8 K, z/ F8 z
2018年4月17-19日将在河南省禹州市,召开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这是一次世界级的盛会,预计参会人员,或者前去学习交流、展示成果、推广项目的所有人员,大约500到1000人。
为了做好接待,禹州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接待小组,参会人员分别住在4个宾馆,需要在线填表之后,才能“一对一接待”,精准服务,有序不乱。否则,就难以保证质量,不容易达到预想的效果。
截止到2月底,在线填表参会人员,已经达到400多人,估计到会前,会超过800人。当然,其中有些人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到会;也有一些人会带陪同人员到会,或者没有报名而直接到会。为了保证安全有序,避免不必要的困难。请有意参加这次盛会的人员,尽早在线报名。这样就可以避免“五一”“十一”期间,景点混乱的现象,防止有些人没有地方吃住,也进不了会场。
" N, \, h; X, H2 b4 F+ i; u 世界中联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致力于凝聚中医药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帮助 其经过考核取得行医资格;依法做好一技之长的搜集整理、研究验证、总结提 高、成果展示、开发推广,以及探索培育后继人才,强化继续教育;保护中医 药传统知识,发展中医药事业;为世界各地有关机构输送中医药专业技术人 员,运用和推广适宜的中医药技术方法等。——注册的时候,需要登录两次,第一次登录后;退出,再次登录,才能上传资料、照片。在电脑上操作,很容易成功。
; N. D# X- k/ ~3 x$ W
. ^' j; F4 n% l1 A在线填写,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