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计然( H4 l8 g( s: q) W! f
“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4 l& X& ~, ?1 g0 O很多人把治未病等同于漫天撒网式的养生和保健,预防。说什么治未病,就是通过饮食起居、情志调理、运动疗法及中草药等多种措施,调养体质,调理身体阴阳气血等平衡,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让人体少生病、不生病,纵使得病也能尽快痊愈,痊愈后少复发。这纯属意淫。
% [, ?- C6 }, {2 S更有一些人搞什么中医治未病三步: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愈后防复。以及挂羊头卖狗肉的什么“治未病”4个步骤“养精调神,合理饮食,强身健体,科学用药”如此等等和中医本来的治未病本义,南辕北辙,根本风马牛不相及。
3 e' N* ?, Z u& l6 e5 g( |+ n治未病的理念是伏气说,和传变说.《素问·刺热篇》说:“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灵枢经·逆顺》篇中谓:“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张景岳“祸始于微,危因于易,能预此者,谓之治未病,不能预此者,谓之治已病。知命者,其谨于微而已矣。”# n, t d- P* y3 c0 n- ^
比如冬天得病,夏天发作,(有的若干年才发作),在冬天时他是没有“证”的,也没有理化指标异常的,搞辨证论治的伪伤寒大家,和西医只能干瞪眼的。: `. v* M- r2 z- q3 \8 j& p$ d
在这种未形既‘无证’之前有目的性的把这个伏气“化”掉,“未有形而除之”这才叫治未病。而不是漫天撒网的预防养生保健。古人说的明明白白。今天的人几乎没有人懂了????
: Z% a0 U1 T- g, m F3 _4 u4 w' G2 Z: n如何发现伏气--- 古人是专门有一种技术的,也就是张仲景所说的方术。2 b4 D/ S. W# R
治未病除了给自己家人用,没有人用于临床的,费力不讨好,看看扁鹊见蔡桓公就明白了,
/ u$ S0 X# i4 V9 w W, W4 I$ Q. Q* u. w6 Q; K, R
治未病在古代没有多大影响,在今后也不会有多大市场。现在全国推广的治未病科大多是一个摆设。
0 ~$ D0 h0 F& y养生保健在今后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才是可以发扬推广的领域,但别说是治未病,差了十万八千里
5 ~# c( K% s9 W2 h4 k( _/ N' v% Y/ K7 C: b. p
魏文王之问扁鹊耶?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凡此者不病病,治之无名,使之无形,至功之成,其下谓之自然。故良医化之,拙医败之,虽幸不死,创伸股维。”, _5 Y7 D5 y- H
8 e' S3 j' w$ Z
8 k6 [! }- X% ^! C& e, t {1 z+ U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ā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yìng)。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suǐ),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suì)死
, y/ x. s* B+ `% k, W$ P* A+ L 5 X5 @$ R- o I6 p
2 O! ~ E; L2 L4 \. Q4 c
后人看蔡桓公,都以为其活该,其实,这事放到我们自己头上。你也未必相信。因为,这不是个案。8 _0 C" g' ]" g P, M i
除了《扁鹊见蔡桓公》,另一个著名的案例就是《王粲见张仲景》---张仲景既然奉扁鹊为偶像,治未病的技术自然也学会了。(可惜如今那些经方大家,好像没几个懂)
( Y/ a. i$ K7 ]( [5 m! j+ M. n/ B& e4 ]# }2 t3 }: p' U
“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含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仲景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信。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
' I5 w/ H5 c* f* [) z可见。治未病。实在不是可以大面积推广的技术,古今概莫能外中医界有两样东西是永远无法被证实的--在逻辑上。
! h% N- A) K4 O9 r% ]一个是治未病。一个是瘟疫的预防。
\ k {5 V. Q# ^5 m0 ~永远只有反面的失败例子。
B- ^; U! @# T" B% l/ g( p这就是反中医人士经常挂在嘴上的“那一场瘟疫被中医避免了”-----你无法向世人证明因为你躲过了一场将要发生还没有发生瘟疫。
& |8 B; e9 ]9 X) Y----注意,这种问题在逻辑上他就无解。 假如蔡桓公用了扁鹊的药,王粲用了张仲景的药。----没有人能够证明,这个药救了他的命。永远不能) r. q1 O# s. r
# ?. p) g9 B5 D/ j" j
. \' n; T0 d" ^! G$ M5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