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大数据研究是向“象思维”的回归,开启中医复兴大门
曹东义 发表于:2018-6-12 18:15:4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111
大数据研究是向“象思维”的回归,开启中医复兴大门原创: 曹东义 [url=]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url] 2017-12-260 O4 s+ c9 G; v' r2 ~1 h2 }
作者:曹东义
单位: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1 m7 n! x5 g* {. z! ~) T

% V1 A0 p& P$ Z: }1 b8 R. X7 ?

中医之所以长达数千年而传承不绝,就是因为它善于把握象数关系,掌握了健康和疾病的规律。现代科学、计算机识别、西医影像检查等,一系列的“大数据”研究,都是突破还原论“破碎化数字研究”,在向古老的中华文化“象思维”回归,向中医的学术理念靠拢。

0 n+ ?+ k" R) n- S, X) h" @

象数之学,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也就是《内经》说的:“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象可以概括数,数不能取代象,但是数构成象。任何象的背后,都有数据做支撑。

" d: ~2 ]. ~  ?8 ^, L

还原论是从整体出发,“破碎化”研究对象,由大到小,希望找到构成整体形象的“质点”,一再分析,逐渐到了“基本粒子”,仍然没有找到物质的本源,也说不清纷繁世界的复杂变化。因此,希望借助微观化的数字说明世界,“数字化地球”“数字化人体”,都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不可能“进行到底”,因为地球和人体,都是无限可分的,而且是变化不止、运动不息的。


7 Z9 m8 p0 o# x' N. |

天地万物互相关联,绝对不是“破碎”之后,就能解释一切,解开所有谜底。

: q/ u- w! \4 N$ \$ _3 Q# U

电子计算机能够瞬间处理海量数据,似乎为“以数为本”的学问找到了可以“无往而不胜”的工具。但是,海量数据处理的结果,并不是以告诉人们这些具体数字为目的。人们利用这些数字必须借助计算机的快速计算,希望得到的是“象”,也就是希望通过这些数据看到数据所代表的整体。

+ |, ^/ b' A+ Q. T  Q: u6 M

比如“二维码”技术,是在条形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看上去一堆很混乱的线条或者图形,它实际上是计算机“0,1”二进制编辑起来的图像,为的是标示这个目标的大量细节信息,通过大量细节信息来区别不同的个体。

. p! \) ^% _' B4 a! I7 p

很多时候,象和数的关系是很复杂的。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因此每一片树叶的“二维码”也不会一样,自然也就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人,更不可能有绝对一样的病变和病情。这样说来,研究规律必须“求同存异”,这个“同”,就是“象同”;所谓的异,也就是“数异”。

& M, d% Q" `5 ~& ^. L5 c

看上去大致一样的象,背后的数存在着差异;如果只强调数的差异,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就不可能发现宏观规律。所谓规律,都是反复出现,不断重复的结果。其实,所谓的重复,只是“象的重复”,而不是“数的重复”。

, Q! y$ d, `4 \2 a# V

重复出现的象,是相似的象。比如白天和黑夜,四季轮回。其实,严格地说,每一个时刻,地球在宇宙空间的位置,都是不可重复的。也就是说,重复出现的现象,只是大致相同,根源上不相同,所有的规律都是概率。研究规律,也就是取象比类而已。

6 A( }6 P" U; k

数变了,象不一定变;象变了,数一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象,就是研究规律,中医几千年,就是研究象。四诊的结果,都是“象的描述”,不是数据的表达。中医关于疾病性质、证候特点、病因病机、诊断治疗、药物性能的表述,都是通过象来表述,不是通过数。而现代医学检查的CT、核磁、B超,都是数据转化,计算机合成的图像,属于数的层面,而不是“直接反应的象”。

( v, d- v. m* t* i- A

在象和数的关系之中,中医探索了几千年。《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候就是物候,是象,取象比类,就是研究规律。《易经·系辞》说:“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 t6 {2 W7 e9 [& |: y

中医之所以长达数千年而传承不绝,就是因为它善于把握象数关系,掌握了健康和疾病的规律。现代科学、计算机识别、西医影像检查等,一系列的“大数据”研究,都是突破还原论“破碎化数字研究”,在向古老的中华文化“象思维”回归,向中医的学术理念靠拢。

* l. J7 A  a' ?8 f, l

大数据时代,开启了中医复兴的大门。


- t$ F: n; n9 R" f, H% T# z


新媒体编辑:赵 丹
内容合作:010-84249009转6303  
或 加QQ3225851292
商务合作:15117967119

微信投稿邮箱:cntcm01@126.com: G! F- y9 ~; i. {/ ]
(文章以观点、政策、学术和中医药文化等为主,需原创首发,请在邮箱里留下您的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
5 V+ C; P- @$ M7 w2 {  p" L
& b  A7 H" U( Z; }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